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什么不留在京城,而是要回老家?

作者&投稿:满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般来说能做到京官的,都是一些朝廷要员,如果退休后还留在京城,一朝天子一朝臣,总不免让帝王担心会结党营私。而且古人对荣归故里有着根深蒂固的思想,退休后回到老家正是光耀门楣的好机会,因此古代官员退休后都不留在京城。

为臣之道

古代这官员与帝王之间,虽说是一主一仆的关系,但毕竟当朝大员们手中,被帝王赋予一些权力,因此这些官员多多少少在前朝之上有些影响力。如果帝王对其非常信任,官员的势力在帝王眼中就是如虎添翼的助力,但如果新帝继位,或者说官员已经失去了帝王的信任,那么曾经昔日荣耀加身的权力,就会成为他日锒铛入狱,身败名裂的一把刀。

这时官员为了自保,一般都会向帝王请辞。帝王批准后,官员就可以远离朝堂。虽然官员已经退出朝堂,但如果还留在京城,按照古人的社交理念,不是下属来探望,就是曾经的同僚来叙旧,还有提拔过的学生没事叨扰几下,也许这些只是普通社交,但在敏感多疑的帝王眼中,估计就得嘀咕这官员是不是在结党营私。一旦让帝王不放心,就算已经离开了朝堂,君要臣死臣也不得不死。所以为了让帝王安心,也为了让自己有个善终,一般京官退休后,都会远离京城。

光宗耀祖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官员都是因为被帝王猜忌,才会被迫退休,也有很多官员就是干到老,实在干不下去了,才会退休。这样的官员一生都得到帝王的重用与信任,自然不必担心帝王猜忌而远离京城。不过古人能够在朝为官,大多都是靠着十年寒窗苦读的努力,千百年来,多少读书人一辈子勤恳读书,最终也无缘仕途。所以一旦考中功名,可以在朝为官,那就是光宗耀祖之事。

不过古代交通信息不发达,除非是考中状元,这样拔尖之人,估计能够远近闻名,一般考中进士举人的,也不一定能够让乡里都知晓。可如果在朝为官多年,并且建树不小,最后还辞官回归故里,那么家乡人肯定就会知道当地出了个这么厉害之人。而且地方官员必然会大肆款待退休的京官,这样家乡人也会受到京官的提携,诸多官员庇护。退休京官也就会成为乡里间,有名望的绅乡。这种荣耀既有寒门子弟一朝跃龙门,跻身官僚阶级的光耀门楣之喜,也有荫护家族子嗣的光荣,因此落叶归根,光宗耀祖就成为古代读书人根深蒂固的思想。



一是“叶落归根”的意识。所谓的“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树木从发芽到长大,无论树有多高,当树叶变黄时,它都会回落到它所生的土壤上。古人也是一样的,当他们年轻时,他们出去闯荡,成为一名官员。但是当他年老的时候,他应该回到自己的家乡。

此外,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祖先崇拜”和“家天下”社会。家庭,家族的概念非常强大,一旦你出生,你将进入家谱。去世后,墓地应该进入家族的祖先坟墓,灵位将被放置在家族的祠堂里。


当一名官员身体不行请求退休时,他实际上是要面临死亡问题。换句话说,他死后应该埋葬在哪里。当然,必须在祖坟里。但如果你住在他乡并且死了,怎么把你的身体运到你的家乡?

古时候的交通不发达,这显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此外,在古人的概念中,一个人死后,他的身体不能随便移动。如果你住在外地,在你去世后遗体再被送回家乡,那显然是不合适的。

二是“乡村贤达”的作用。古代官员退役后,他基本没有工作上的事情要处理了。通常他们回到家乡,继续发挥余热。但是,古代农村地区面积很大,交通不发达。

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如在当地发生争吵纠纷,这些事情必须要解决,显然不可能依靠县政府。因此,它通常依赖于“乡村贤达”来解决了。但如果该地区有退休官员,这些退休官员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



原因一是帝王忌讳官员多年经营的人脉关系,不想他们祸害朝廷正常秩序。

看过电视剧的小伙伴都知道,古代官员到了一定年龄就会退休,他们都不会选择留在京城,而是回老家。难道他们就不想在自己奋斗一辈子的地方养老吗?其实不是。他们不是不愿意留下来,而是帝王不愿意他们留下。


要知道一个官员可以在官场混到光荣毕业,那是肯定是有两把刷子,历经官场的洗礼,同时也深受帝王的信任,能力、人脉、交际各方面不要说顶尖,一个顶三个那是没有问题。这样人放在京城,要是有人求到他面前,他给对方活动一下,对朝廷的正常秩序来说肯定是不利的。

加之帝王也不希望官员退休之后,还可以影响朝廷,自然要淡化他们的人脉网。让新的势力有机会发展,朝廷才会相对的平衡,不会一家独大。


原因二是古代人都有一种“荣归故里” 的心。

在古代,古人都想老了之后风风光光回老家,这是光宗耀祖的好事儿。因此他们退休之后一般都会请求回归老家,在老家安安稳稳过自己的剩下不多的时光。而且老家远离朝廷,那么就不用担心自己有一天会被朝廷的事儿牵连到。


除此之外,官员也明白自己在官场混了一辈子,每天都紧绷脑神经,离开官场,自己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没事就是看看书、喝喝茶、晒晒太阳,也不用担心自己行为触犯到贵人,小地方没有那么多规矩。

总结一下,根据上面分析,我们知道古代官员退休回老家,一方面是帝王忌讳,一方面是古人想荣归故里的心,所以慢慢流传下来官员退休都是回老家养老,不会待在京城。



在外做官,心力憔悴,老了退休后就希望落叶归根,回到老家颐养天年,也是对父母的敬重。另外朝局复杂,避免自己因为一些政治原因而受到牵连。

我觉得一个是缘于“落叶归根”这样的传统观念,另一个可能是因为京城的物价、人际关系太复杂,退休不就是想避开这样的人际关系么。


为什么官员退休后还要查他
对惩治腐败,党中央态度明确,即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在职也好,退休也罢,只要违纪违法,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都要受到党纪国法的严肃追究。正义或许会迟到,但从来不会缺席。“一退了之”,只是违纪违法者一厢情愿为自己构筑的海市蜃楼。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七条 公务员的任用...

中国古代就有官场制度,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一定要回家乡?
因为回到家乡能给他们带去很多的好处,不返回家乡的话可能会遭受到很多的损失,甚至会搭上自己的性命。其实按道理来说,古代的官员退休后不返回家乡也是可以的,毕竟很多官员都在为官的地方生活了几十年,不管是生活习惯还是朋友圈都在当地。而回到家乡后可能真的会出现儿童相见不相识的情况,而且到家乡...

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要告老还乡?不能留在就任的地方养老吗?
然而,当这些官员退休之后,一般都会回到原籍,而不会留在自己当官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有一种情愫叫做叶落归根在中国有一种说法,叫做故土难离,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父母在不远游。这几句话里都充满了乡土之情,通常中国人在古代的活动范围并不大,有不少庄稼汉子最远...

古代官员退休后的待遇
直到汉朝以后,中国古代的退休制度才真正形成。不过想在汉朝享有退休资格,非高官重臣不可。汉朝规定,从官职上退下而能够称为“致仕”的官员,需要符合两个条件,一个是年满七十岁,另一个则是官员俸禄要在两千石以上。在汉朝,两千石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两千石以上的官员退休以后,可以领取原有俸禄...

文武百官退休以后为什么都回家乡了?回到老家干什么?
想要平平淡淡过完一生的人,自然不会再去争什么,只想回到家中过一些安稳的生活。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回到故乡呢?这就是因为古代的人非常重视落叶归根,古代向来以孝道为第一责任。生他养他的地方即为他的母亲即为他的根,他在此处发达之后,自然也要荣归故里。其次还是为了保命。大多数官员在...

古代官员退休后有哪些福利待遇?
古代官员退休后的福利待遇因朝代和地区而异。例如,宋朝对于退休的官员,其待遇要比唐初其他朝代要好得多,通常是按原来的官位退休,有些甚至可以提升退休。元代的官员退休后,通常可以领到原来的俸禄的二分之一,而一些有特别优待的人,在退休之后,还可以领到一份完整的俸禄。明朝时期,大多数官员退休...

中国古代退休制度退休待遇
在中国古代,退休制度的完善不仅体现在制度本身的设立上,更体现在退休后的待遇上,这是确保官员老有所养、尊享晚年的重要环节。历朝历代都对这个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在政治待遇方面,古代官员退休后享有崇高的荣誉。如《礼记》中提到,卿大夫退休被称为“国老”,普通官吏则为“庶老”,这样的称谓本身就...

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一定要回家乡?
乡土文化又延伸出“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受这个影响,许多人发达了都想回故乡“炫耀一番”,项羽就是如此,好好的关中平原不要,偏要回家。有些人小时候寒窗苦读,被家乡人看不起,等到出人头地,总会想办法回家扬眉吐气一次,苏秦就是例子。古代官员退休荣归故里,多少有点...

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什么要告老还乡?
古代的官员经历了严苛的科举考试,终于得到皇帝的认可,得以在官场上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而京城又是天子脚下,最繁华的地界。但古代官员在任职期满后却都选择告老还乡,这背后也许有几点原因。首先,封建时期的中国是一个宗法制国家,非常看重血脉传承。古人都有着根深蒂固的认祖归宗思想,无论离家多远...

古代官员退休了,为何都是回老家去?
作为离开家乡的游子,退休后,没有各种规定,自然想回到家乡;还有一些官员在上任的时候,父母双亲是不能带去,尤其是为官者不是家中长子,古人讲究父母要由长子送终,那么这些官员退休后肯定要回去家乡,侍奉双亲,以尽孝道。还有一种是为了保留实力,官场如战场,不管是清官还是贪官,都会有政敌,为了躲避...

端州区15776806842: 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大多返乡,而不像爱天要留在大城市? -
郝先头孢: 谁当官没得罪几个人?还是荣归故里安享晚年稳妥

端州区15776806842: 古代朝廷有些官员年龄大了,为什么会有解甲归田和叶落归根的思想?
郝先头孢: 解甲归田和叶落归根只是退休的理由,回老家农村去过自耕农的清贫生活?他是不可能清贫生活滴,回家后凭他以前留下的家底,他完全可以当一个日子很好过的地主,而且,没人敢惹他

端州区15776806842: 古代官员退休后的待遇怎么样?
郝先头孢: 古代官吏退休后,在待遇上依然享有 政治上和物广上的优待.唐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退休后可 得半禄;但有功之臣可得全禄,如唐名相房 玄龄、宋璟请致仕,皇上许之,均赐全禄.明代的官员退休后的待遇分两种:一 种是精神鼓励,即皇帝对退休者颁发一种 勉励性的文告,亦称诰敕,以表彰其在职时 的功绩;另一种是升官晋级或“冠带”致仕, 即在原品级上,升一等级或带职带薪退休 (相当于现在的离休),但这一规定仅适用于四品以下官员,二品以上的在原职位上 退休的无此待遇.清代退休官员的待遇,一般来说大都 照原品给予半俸,而对国家重臣则给予全 俸,并对个别有突出功绩的官员加衔加官.

端州区15776806842: 古代退休官员是什么身份 -
郝先头孢: 3000多年前中国就建立了退休制度,不过只限于朝廷官员.古代官员退休,有一个非常文雅的称谓--“致仕”.此外,还有“致事”、“致政”等别称.“退休”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退休年龄各朝代有不同的规定.据《礼记》记载,周朝是“大夫七十而致事”.其后历代都基本上沿袭了这一退休年限.比如唐朝规定:“诸职官年及七十,精力衰耗,例行致仕.”两宋时期文官年满七十退休,武官则可延长10年,到80岁.到了明清两代,才逐步改为60岁.特别是到了清朝,官越小退得越早.低级武官的退休年龄大大提前了:“参将五十四,游击五十一,都司守备四十八,千总、把总四十五.”

端州区15776806842: 古代官员退休有福利吗?
郝先头孢: 古代官员退休以后,历代朝廷都会给予相应的待遇,这些待遇一般体现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在政治方面,有的官员退休了还是会享受极高的 待遇.周朝时期,据《礼记》记...

端州区15776806842: 中国古代就有房奴和蜗居? -
郝先头孢:古代公务员全都是无房户,苏东坡一生买不起京城房,白居易京城上班郊区买房,古代开发商囤地要挨板子,古代拆违作挺人性化. 明朝政府逼官给穷人盖房,这个名字叫“盉”的西周青铜器...

端州区15776806842: 古代官员如何养老?
郝先头孢: 其实,如何养老并不是现代才有的问题.几千年来以农业为主的中国古代 社会,在官员养老方面花的心思并不少. 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源于周代,汉以后形...

端州区15776806842: 古代官吏退休后还有俸禄吗 -
郝先头孢: 古代官员退休后,如果任上勤勤恳恳、业绩突出,而家无余财者,皇帝会给予一大笔赏赐作为退休金;如果任上混日子,鱼肉百姓,拿着薪水不干事,皇帝不追究其责任就是他祖上烧高香了. 历史虽然不相同,但都是相似的.

端州区15776806842: 古代官员也可以退休吗?
郝先头孢: 中国法律规定,国家公务员退休年龄为:男60岁,女55岁.到了这个年龄,就可以 回家养老,享受天伦之乐了. 那么,古代官员们也可以退休吗?当然可以,官员退休在古代有一个非常文雅的称谓, 叫作“致仕”,意思就是“把官职还给君王”. 《周礼》记载,周朝是“大夫七十而致仕”.即做官的到了 70岁就要告老还乡,“还 禄位于君”. 周以后各朝各代基本都沿用了这个制度.唐朝规定“诸职 官年及七十,精力衰耗,例行致仕”.明清两代则改成了 60 岁退休.尤其是清朝,官越小退得越早.低级武官的退休年龄 是:参将54岁,游击51岁,都司守备48岁,千总、把总45岁.

端州区15776806842: 古代也有官员退休制度吗?
郝先头孢: 古代官员的退休称为“致仕”,即“还禄 位于君”,意为交还官职.官员到一定年龄而致仕的做法自周代 起就有.周初,随着奴隶制国家机构的发展, 把“致仕”作为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