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佛骨表的原文和译文是什么?

作者&投稿:常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论佛骨表的原文和译文是什么?~

原文: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7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
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书史不言其年寿所极,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周文王年九十七岁,武王年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此时佛法亦未入中国,非因事佛而致然也。
白话译文:
臣上陈说:我认为佛教不过是外国人的一种法术罢了。在后汉时传入中国,上古时从来没有。上古时,黄帝在位一百年,活了一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活了一百岁:颛项在位七十九年,享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享年一百零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享年一百一十八岁。
虞舜和大禹,也都活了一百岁。那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长寿,但是中国并没有佛教。后来,殷朝的商汤也活了一百岁。商汤的孙子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史书上没有说他们活了多少年。但推断他们的年龄,大概也都不少于一百岁。
周文王享年九十七岁,周武王享年九十三岁,周穆王在位一百年,此时佛法也没有传入中国。他们并不是由于信奉佛教才活到这样的高寿。
出处: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论佛骨表》。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唐宪宗派宦官到凤翔法门寺,把释迦牟尼佛的遗骨迎入宫,供奉三日,又送回寺院。于是整个长安城都轰动了,王公士民们奔走相庆,纷纷前去瞻札施舍。
韩愈认为佛教的教义和儒家学说相悖,并鉴于“迎佛骨”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巨大危害,于是写下了这篇表,列举事实,论述佛不足事,对最高统治者及社会佞佛之风进行批判。
这篇表以大量历史事实与现实状况作为例证,阐述“佛不足事”这一中心论点,并引经据典,用先王之教与先王礼法作为理论依据,由远及近,从古到今,层层紧扣,逐层深化,严肃批评唐宪宗迎佛骨、崇佛教的荒谬性与危害性,始终表现摆事实、讲道理、诚恳劝谏的风范。
文章擅长用对照写法。从历史看,有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与传入中国之后不同情况的对比;从现实来看,有唐高祖与唐宪宗对佛教所持不同态度的对比;从唐宪宗本人来看,有前后不同时期不同思想、做法的对比。
正反两面的对比,使作者之立论更显得正确、鲜明一文中穿插生动的描写,增强了形象性与说服力。

(1)元和十四年(819)正月作,韩愈时任刑部侍郎。佛骨:指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一节指骨。表:文体名,古代臣子上给皇帝的奏章的一种,多用于陈情谢贺。汉蔡邕《独断》卷上:“凡群臣上书于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驳议。……表者不需头,上言‘臣某言’,下言·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据新、旧《唐书》本传载,风翔(今属陕西省)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牟尼指骨一节,三十年一开塔。据说开则岁丰人泰。元和十四年正值开塔之年,正月宪宗遣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持香花迎入宫内,供养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韩愈反对佞佛,遂上此表加以谏阻。宪宗得表大怒,贬韩愈为潮州刺史。(2) 臣某言:表开头的一种格式,某是上表者的代词。(3)“伏以’’二句:谓我以为佛教本是来自夷狄的一种宗教。伏,俯伏,下对上的敬词。佛,此处指佛教。夷狄,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称呼,此处指天竺(今印度)。法,法度,这里指宗教。(4)“自后汉’’句:据范晔《后汉书》载,后汉明帝刘庄派遣蔡倍到天竺去求佛法,得《四十二章经》和佛像,与僧人摄摩腾、竺法兰同回,用白马载佛经,永平十一年(68)在洛阳建寺,以“白马”名之,佛法从此流人中国。此为传统说法,据今人考证,佛教传人中国的时间要比这更早。(5)“黄帝’’二句:黄帝与下文的少吴、颛顼、帝喾、尧、舜,禹,皆为传说中上古时代部落联盟的首领。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他先后战胜炎帝和蚩尤,为汉族始祖。裴骃《史记集解》引皇甫谧《帝王世纪》:“在位百年而崩,年百一十一岁。”《太平御览·皇王部·黄帝轩辕氏》引皇甫谧《帝王世纪》:“年百一十岁。”(6)“少昊(hao浩)”二句:少昊,姓己,一说姓赢,名挚,号穷桑帝。孔颖达《周易正义》引皇甫谧《帝王世纪》:“在位八十四年而崩。”(7)“颛顼(zhuan xu专须)”二句:颛顼,相传是黄帝之子昌意的后裔,号高阳氏。《史记集解》引皇甫谧《帝王世纪》:“在位七十八年,年九十八。”(8)“帝喾(ku酷)”二句:帝喾,相传是黄帝之子玄嚣的后裔,号高辛氏。《史记集解》引皇甫谧《帝王世纪》:“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9)“帝尧”二句:帝尧:相传是帝喾之子,号陶唐氏。《史记集解》引徐广曰:“尧在位凡九十八年。”《太平御览·皇王部·帝尧陶唐氏》引皇甫谧《帝王世纪》:“年百一十八岁。”(10)“帝舜”句:帝舜,相传是颛顼的七世孙,号有虞氏。《史记集解》引徐广曰:“皇甫谧云‘舜……百岁癸卯崩。”’禹,姓姒,以治理洪水被人称颂,后建立夏朝。《史记集解》引皇甫谧《帝王世纪》:“年百岁也。”(11)寿考:寿命长。考,老。(12)“其后”句:殷汤,又称商汤、汤,详见《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注(93)。《史记集解》引皇甫谧曰:“为天子十三年,年百岁而崩。”(13)“汤孙”句:太戊,殷汤第四代孙,殷中宗。《尚书·无逸》:“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14)“武丁”句:武丁,殷汤第十代孙,殷高宗。徐宗元《帝王世纪辑存》:“武丁……享国五十九年,年百岁而崩。”(15)“周文王”句:周文王,姓姬,名昌,商末周族领袖,为后来灭商建周奠定基础。《史记集解》引徐广曰:“文王九十七乃崩。”(16) “武王”句:武王,周文王之子,名发,周王朝的建立者。《礼记·文王世子》:“武王九十三而终。”(17) “穆王”句:穆王,文王五世孙,名满。《尚书·吕刑》:“王享国百年。”(18)汉明帝:光武帝刘秀之子刘庄,东汉(即后汉)第二代皇帝。(19)十八年:明帝自公元57年至75年在位。(20)“其后”二句:后汉自明帝死,到献帝退位,共历一百四十五年,中经章帝、和帝、殇帝、冲帝、质帝、少帝,在位时间皆甚短促。此后的三国和西晋、东晋,皇帝在位年数亦皆不长。运,国运。祚(zuo坐),此指君位。(21) “宋、齐”三句:宋(420—479),立国五十九年,经八帝。齐(479—502),立国二十四年,经七帝。梁(502—557),立国五十六年,经四帝。陈(557—589),立国三十三年,经五帝。以上为南朝。元魏,即北魏(386—557),立国一百六十年,经十七帝,此为北朝。故云“年代尤促”。已,同“以”。谨,虔诚。促,短暂。(22)梁武帝:南朝梁的开国皇帝,姓萧,名衍,公元502年至549年在位。(23)“前后”句:据《南史·梁本纪》载,梁武帝于大通元年(527)、中大通元年(529)、太清元年(547)三次舍身同泰寺作佛徒,每次皆由他的儿子和大臣用重金赎回。(24)“宗庙”二句:据《南史·梁本纪》载,梁武帝于天监十六年(517)三月,下令“郊庙牲栓(纯色全牲),皆代以麪(面食)。”牲,祭祀用的牲畜。牢,古代称牛、羊、猪各一头为太牢(也有称牛为太牢的),称羊、猪各一头为少牢。(25)“昼日”二句:据《南史·梁本纪》载,梁武帝“溺信佛道,日止一食”。《三宝记》载,梁武帝“天监中便血味备断,日惟一食,食止莱蔬。”(26)“其后”二句:侯景,字万景,怀朔镇(今内蒙包头市东北)人。原为北魏大将,后降梁,不久又叛梁,破建康(今江苏南京市),攻人宫城,梁武帝被囚,后竟饿死。台城,即宫城,宫禁所在之处,当时称朝廷禁省为“台”,故名。(27)寻:不久。(28)“高祖”二句:高祖,唐高祖李渊,于公元618年废隋恭帝,受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年号武德。据《旧唐书·傅奕传》、《新唐书·高祖纪》载,武德九年(626)太史令傅奕上疏请除释教,高祖从其言,打算裁汰僧、尼、道士、女冠。(29) “当时”句:指中书令萧瑀等人反对傅奕除佛的主张。材识不远,才能不高,识见短浅。(30)宜:谊,道理。(31)推阐圣明:推求阐发圣主(指高祖)英明的旨意。(32)其事遂止:实际议除佛教事主要因高祖不久退位而中止。(33) 睿(rui瑞)圣文武皇帝:元和三年(808)正月群臣上给宪宗的尊号。睿,聪明。圣,圣明。(34) 度:世俗人出家,由其师剃去其发须,称为“剃度”,亦单称“度”,意即引度人脱离世俗苦海。(35)御楼:登上宫楼。御,古代称皇帝的行动为“御”。(36) 舁(yu于)人大内:抬入皇宫里。大内,指皇帝宫殿。(37)徇(x矗n迅):顺从,随着。(38) 士庶:士大夫和平民百姓。诡异之观:新奇怪异的观赏。(39)焚顶烧指:指用香火烧灼头顶或手指,以苦行来表示奉佛的虔诚。 (40)解衣散钱:指以施舍钱财来表示奉佛的虔诚。(41)业次:生业,工作。业、次同义。《国语·晋语》韦昭注:“次,业也。”(42)脔(luan峦)身:从自己身上割下肉来。脔,把肉切成小块。(43)佛:此处指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之子,出生与活动的时期稍早于孔子。(44)法言:合乎礼法的言语。(45)法服:合乎礼法的服装。(46)容而接之,答应接见他。(47)宣政:唐长安宫殿名,在东内大明宫内含元殿后,为皇帝接见外国人京朝贡使臣之所。《资治通鉴》卷二四。注:“唐时四夷入朝贡者,皆引见于宣政殿。”(48)礼宾:唐院名,在长兴里北,为招待外宾之所。《资治通鉴》卷二四。注:“唐有礼宾院,凡胡客入朝,设宴于此。”设:设宴招待。(49)一袭:一套,指单衣复衣齐全者。(50) 凶秽之馀:尸骨的残馀。所迎佛骨仅指骨一节,故云。(51)“敬鬼神”句:谓对鬼神要尊敬,但不要接近,即“敬而远之”之意。语出《论语·雍也》。(52) “行吊”句:谓到别的国家参加丧礼。吊,祭奠哀悼死者。(53)“尚令”句:《礼记·檀弓下》:“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茹执戈,恶之也,所以异于生也。”注:“桃,鬼所恶。茹,苇苕,可扫不祥。”巫祝,官名,巫以舞蹈迎神娱神,祝以言辞向鬼神求福去灾。桃,桃枝,古人迷信,认为鬼怕桃木。茹(lie列),苕帚,古人认为可以扫除不祥。祓(m扶)除,驱除。(54)大圣人:指唐宪宗。(55)殃咎(jiu救):犹“祸祟”,祸害。(56〕鉴临:亲临鉴察。(57)无任:不胜。恳悃(kun捆):恳切忠诚。(58)诚惶诚恐:实在惶恐不安。为奏表结尾的套语,有时亦用在开头。 臣某陈说:我认为佛教不过是外国人的一种法术罢了。从后汉时传入中国,上古时从来没有。上古时,黄帝在位一百年,活了一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活了一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享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享年一百零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享年一百一十八岁;虞舜和大禹,也都活了一百岁。那个时候天下太平,百姓安乐长寿,然而中国并没有佛教。那以后,殷朝的商汤也活了一百岁。商汤的孙子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史书没有说他们活了多少年。推断他们的年龄,大概也都不少于一百岁。周文王享年九十七岁、周武王享年九十三岁,周穆王在位一百年,此时佛法也没有传入中国。他们并不是由于信奉佛教才活到这样的高寿。汉明帝的时候,中国开始有了佛教。明帝在位才仅仅十八年。明帝以后国家战乱,皇帝一个接着一个夭折,国运不久长。宋、齐、梁、陈、元魏以来,信奉佛教越来越恭谨虔诚,立国的时间和皇帝的寿命却更加短暂。只有梁武帝做了四十八年的皇帝,他前后三次舍身佛寺做佛僧,他祭祀宗庙,不杀牲畜作祭品,他本人每天只吃一顿饭,只吃蔬菜和水果;但他后来竟被侯景所逼迫,饿死在台城,梁朝也很快灭亡。信奉佛教祈求保佑,反而遭到祸患。由此看来,佛不足以信奉,是十分明白的道理。本朝高祖皇帝在刚刚接受隋朝天下时,就打算废除佛教。当时的群臣,不能深刻领会先王的旨意,不能了解从古到今普遍适用的治国措施,无法阐明并推行高祖皇帝神圣英明的主张,以纠正信奉佛法这种社会弊病,废除佛教这件事于是就停止没有实行。我对此常常感到遗憾。 我认为睿圣文武的皇帝陛下,您的神圣、英明,几千年来没有人比得上。陛下即位的初期,就不准许剃度人当僧尼道士,更不准许创建佛寺道观,我常以为高祖皇帝消灭佛教的意愿,一定会在陛下手中得以实现,现在纵然不能立即实现,怎么可以放纵佛教转而让它兴盛起来呢?如今听说陛下命令大批僧人到凤翔迎接佛骨,陛下自己则亲自登楼观看,将佛骨抬入宫内,还命令各寺院轮流迎接供奉。我虽然十分愚蠢,也知道陛下一定不是被佛所迷惑,做这样隆重的道场来敬奉,希望求得幸福吉祥的。不过是由于年成丰足,百姓安居乐业。顺应人们的心意,为京城的士人和庶民设置奇异的景观,以及游戏玩乐的东西罢了。哪有像您这样圣明的天子,而去相信佛骨有灵这种事呢?然而老百姓愚昧无知,容易迷惑难于清醒,如果他们看到陛下这样做,将会说陛下是真心诚意信奉佛法,都说:“天子是无所不通的,还一心敬奉信仰佛,老百姓是何等样的人。怎么可以更加吝惜身体、性命而不去献身为佛徒呢?于是他们就会焚灼头顶和手指,成十上百人聚在一起,施舍衣服钱财,从早到晚,辗转着互相仿效唯恐落在后边。老少奔波着,丢弃了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和本分。如果不立即加以禁止,佛骨再经过各寺院,必定有人砍掉胳臂,割下身上的肉来奉献佛陀。伤风败俗,四方传为笑谈,这可不是小事啊!佛本来是不开化的外国人,和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样式不同,嘴里不讲先王留下的合乎礼法的道理,身上不穿先王规定的合乎礼法的衣服,不懂得君臣仁义、父子之情。假如他至今还活着,奉了他的国君的命令,来到我国京城朝拜,陛下容纳接待他,不过在宣政殿接见一次,由礼宾院设一次酒筵招待一下,赐给他一套衣服,派兵护卫着让他离开我国境内,不许他迷惑百姓。何况他已经死了很久,枯朽的指骨,是污秽不祥的死尸的残留部分,怎么可以让它进入宫廷里!孔子说:“严肃地对待鬼神,但却离他远远的。”古代的诸侯,在他的国家举行祭吊活动,尚且命令巫师首先用桃枝扎成的苔帚举行“祓”礼,以消除不祥,这之后才进行祭吊。现在无缘无故地取来朽烂污秽的东西,陛下亲临观看它,却不先让巫师消除邪气,不用桃枝扎成的苔帚扫除污秽,群臣不说这种做法不对,御吏不指出这种做法的错误,我实在感到羞耻。我请求将佛骨交给有关部门,扔进火里水里,永远灭绝这个佛僧骗人的根本,断绝天下人的疑虑,杜绝后代人的迷惑。使天下的人知道大圣人的所作所为,远远地超出普通人之上,这岂不是大好事吗?岂不是十分快乐的事吗?佛如果真的灵验,能降下灾祸的话,那么,一切的祸殃,都应加在我的身上,老天爷在上面看着,我绝不后悔埋怨。我不胜感激恳切之至,谨奉献上这个表章让陛下知闻,我真是诚惶诚恐。

论佛骨表  〈论佛骨表〉 [编辑本段]原文  韩愈
  臣某言[2]: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3],自后汉时流入中国[4],上古未尝有也。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5];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6];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7];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8];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9];帝舜及禹,年皆百岁[10]。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11],然而中国未有佛也。其后殷汤亦年百岁[12],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13],武丁在位五十九年[14],书史不言其年寿所极,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周文王年九十七岁[15],武王年九十三岁[16],穆王在位百年[17]。此时佛法亦未人中国,非因事佛而致然也。
  汉明帝时[18],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19]。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20]。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21]。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22],前后三度舍身施佛[23],宗庙之祭,不用牲牢[24],昼日一食,止于菜果[25],其后竞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26],国亦寻灭[27]。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高祖始受隋禅,则议除之[28]。当时群臣材识不远[29],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30],推阐圣明[31],以救斯弊,其事遂止[32],臣常恨焉。伏维睿圣文武皇帝陛下[33],神圣英武,数千百年已来,未有伦比。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士[34],又不许创立寺观。臣常以为高祖之志,必行于陛下之手,今纵未能即行,岂可恣之转令盛也?
  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35 ],舁入大内[36],又令诸寺递迎供养。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直以年丰人乐,徇人之心[37],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38],戏玩之具耳。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顶烧指[39],百十为群,解衣散钱[40] ,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41]。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42]。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夫佛本夷狄之人[43],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44],身不服先王之法服[45];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46],不过宣政一见[47],礼宾一设[48],赐衣一袭[49],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馀[50],岂宜令人宫禁?
  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51]。”古之诸侯,行吊于其国[52],尚令巫祝先以桃茹祓除不祥[53],然后进吊。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茹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54],出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岂不快哉!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55],宜加臣身,上天鉴临〔56] ,臣不怨悔。无任感激恳悃之至[57],谨奉表以闻。臣某诚惶诚恐[58]。 [编辑本段]韩愈生平与创作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德宗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任节度推官,其后任监察御史、阳山令等职。宪宗即位,为国子博士。后又历官至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817),从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上表力谏,为此被贬为潮洲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吏部侍郎等显职。卒于长安,韩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强统一, 韩愈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他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的骈偶文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韩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潮洲韩文公庙碑》)。韩愈的议论文内容广博,体裁不拘一格,如《原道》、《论佛骨表》、《师说》、《进学解》等,立意新颖,观点鲜明,大胆坦率,战斗性强。他的碑志文“随事赋形,各肖其人”(《韩愈志》),创造性地把《左传》、《史记》的传记手法运用于碑志,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碑志这种历来枯燥无味的文体增辉生色,其中有的作品已成为优秀的传记文学,如《柳子厚墓志铭》等。《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等赠序,手法多样,使赠序发展成为一种富有文学性的实用性的文体。《答崔立之书》等书启,因人陈词,情真意切。韩文雄奇奔放,汪洋恣肆,“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苏洵《上欧阳内翰书》)。深于立意,巧于构思,语言精练,富有创造性。其诗亦别开生面,勇于创新,工于长篇古风,采用散文辞赋的章法笔调,气势雄浑,才力充沛,想象奇特,形成奇崛宏伟的独特风格,开创了李、杜之后的一个重要流派,纠正了大历以来的平庸诗风。代表作有《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等。七律《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七绝《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助教》,也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但他过于追求新奇,不免流于险怪,强调“以文为诗”,又不免使诗变成“押韵之文”。有门人李汉所编《昌黎先生集》传世。宋魏仲举所辑《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40卷、《外集》10卷较完善。诗注以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今人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较好。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编辑本段]注释  [1]元和十四年(819)正月作,韩愈时任刑部侍郎。佛骨:指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一节指骨。表:文体名,古代臣子上给皇帝的奏章的一种,多用于陈情谢贺。汉蔡邕《独断》卷上:“凡群臣上书于天子者有四名,一日章,二日奏,三日表,四日驳议。……表者不需头,上言‘臣某言’,下言·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据新、旧《唐书》本传载,风翔(今属陕西省)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牟尼指骨一节,三十年一开塔。据说开则岁丰人泰。元和十四年正值开塔之年,正月宪宗遣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持香花迎入宫内,供养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韩愈反对佞佛,遂上此表加以谏阻。宪宗得表大怒,贬韩愈为潮州刺史。
  [2] 臣某言:表开头的一种格式,某是上表者的代词。
  [3]“伏以’’二句:谓我以为佛教本是来自夷狄的一种宗教。伏,俯伏,下对上的敬词。佛,此处指佛教。夷狄,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称呼,此处指天竺(今印度)。法,法度,这里指宗教。
  [4]“自后汉’’句:据范晔《后汉书》载,后汉明帝刘庄派遣蔡倍到天竺去求佛法,得《四十二章经》和佛像,与僧人摄摩腾、竺法兰同回,用白马载佛经,永平十一年(68)在洛阳建寺,以“白马”名之,佛法从此流人中国。此为传统说法,据今人考证,佛教传人中国的时间要比这更早。
  [5]“黄帝’’二句:黄帝与下文的少吴、颛顼、帝喾、尧、舜,禹,皆为传说中上古时代部落联盟的首领。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他先后战胜炎帝和蚩尤,为汉族始祖。裴驷《史记集解》引皇甫谧《帝王世纪》:“在位百年而崩,年百一十一岁。”《太平御览·皇王部·黄帝轩辕氏》引皇甫谧《帝王世纪》:“年百一十岁。”
  [6]“少昊(hao浩)”二句:少昊,姓己,一说姓赢,名挚,号穷桑帝。孔颖达《周易正义》引皇甫谧《帝王世纪》:“在位八十四年而崩。”
  [7]“颛顼(zhuan xu专须)”二句:颛顼,相传是黄帝之子昌意的后裔,号高阳氏。《史记集解》引皇甫谧《帝王世纪》:“在位七十八年,年九十八。”
  [8]“帝喾(ku酷)”二句:帝喾,相传是黄帝之子玄嚣的后裔,号高辛氏。《史记集解》引皇甫谧《帝王世纪》:“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
  [9]“帝尧”二句:帝尧:相传是帝喾之子,号陶唐氏。《史记集解》引徐广日:“尧在位凡九十八年。”《太平御览·皇王部·帝尧陶唐氏》引皇甫谧《帝王世纪》:“年百一十八岁。”
  [10]“帝舜”句:帝舜,相传是颛顼的七世孙,号有虞氏。《史记集解》引徐广日:“皇甫谧云‘舜……百岁癸卯崩。”’禹,姓姒,以治理洪水被人称颂,后建立夏朝。《史记集解》引皇甫谧《帝王世纪》:“年百岁也。”
  [11]寿考:寿命长。考,老。
  [12]“其后”句:殷汤,又称商汤、汤,详见《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注[93]。《史记集解》引皇甫谧日:“为天子十三年,年百岁而崩。”
  [13]“汤孙”句:太戊,殷汤第四代孙,殷中宗。《尚书·无逸》:“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
  [14]“武丁”句:武丁,殷汤第十代孙,殷高宗。徐宗元《帝王世纪辑存》:“武丁……享国五十九年,年百岁而崩。”
  [15]“周文王”句:周文王,姓姬,名昌,商末周族领袖,为后来灭商建周奠定基础。《史记集解》引徐广日:“文王九十七乃崩。”
  [16] “武王”句:武王,周文王之子,名发,周王朝的建立者。《礼记·文王世子》:“武王九十三而终。”
  [17] “穆王”句:穆王,文王五世孙,名满。《尚书·吕刑》:“王享国百年。”
  [18]汉明帝:光武帝刘秀之子刘庄,东汉(即后汉)第二代皇帝。
  [19]十八年:明帝自公元57年至75年在位。
  [20]“其后”二句:后汉自明帝死,到献帝退位,共历一百四十五年,中经章帝、和帝、殇帝、冲帝、质帝、少帝,在位时间皆甚短促。此后的三国和西晋、东晋,皇帝在位年数亦皆不长。运,国运。祚(zuo坐),此指君位。
  [21] “宋、齐”三句:宋(420—479),立国五十九年,经八帝。齐(479—502),立国二十四年,经七帝。梁(502—557),立国五十六年,经四帝。陈(557—589),立国三十三年,经五帝。以上为南朝。元魏,即北魏(386—557),立国一百六十年,经十七帝,此为北朝。故云“年代尤促”。已,同“以”。谨,虔诚。促,短暂。
  [22]梁武帝:南朝梁的开国皇帝,姓萧,名衍,公元502年至549年在位。
  [23]“前后”句:据《南史·梁本纪》载,梁武帝于大通元年(527)、中大通元年(529)、太清元年(547)三次舍身同泰寺作佛徒,每次皆由他的儿子和大臣用重金赎回。
  [24]“宗庙”二句:据《南史·梁本纪》载,梁武帝于天监十六年(517)三月,下令“郊庙牲栓(纯色全牲),皆代以麪(面食)。”牲,祭祀用的牲畜。牢,古代称牛、羊、猪各一头为太牢(也有称牛为太牢的),称羊、猪各一头为少牢。
  [25]“昼日”二句:据《南史·梁本纪》载,梁武帝“溺信佛道,日止一食”。《三宝记》载,梁武帝“天监中便血味备断,日惟一食,食止莱蔬。”
  [26]“其后”二句:侯景,字万景,怀朔镇(今内蒙包头市东北)人。原为北魏大将,后降梁,不久又叛梁,破建康(今江苏南京市),攻人宫城,梁武帝被囚,后竟饿死。台城,即宫城,宫禁所在之处,当时称朝廷禁省为“台”,故名。
  [27]寻:不久。
  [28]“高祖”二句:高祖,唐高祖李渊,于公元618年废隋恭帝,受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年号武德。据《旧唐书·傅奕传》、《新唐书·高祖纪》载,武德九年(626)太史令傅奕上疏请除释教,高祖从其言,打算裁汰僧、尼、道士、女冠。
  [29] “当时”句:指中书令萧瑀等人反对傅奕除佛的主张。材识不远,才能不高,识见短浅。
  [30]宜:谊,道理。
  [31] 推阐圣明:推求阐发圣主(指高祖)英明的旨意。
  [32]其事遂止:实际议除佛教事主要因高祖不久退位而中止。
  [33] 睿(rui瑞)圣文武皇帝:元和三年(808)正月群臣上给宪宗的尊号。睿,聪明。圣,圣明。
  [34] 度:世俗人出家,由其师剃去其发须,称为“剃度”,亦单称“度”,意即引度人脱离世俗苦海。
  [35]御楼:登上宫楼。御,古代称皇帝的行动为“御”。
  [36] 舁(yu于)人大内:抬入皇宫里。大内,指皇帝宫殿。
  [37]徇(x矗n迅):顺从,随着。
  [38] 士庶:士大夫和平民百姓。诡异之观:新奇怪异的观赏。
  [39]焚顶烧指:指用香火烧灼头顶或手指,以苦行来表示奉佛的虔诚。 [40]解衣散钱:指以施舍钱财来表示奉佛的虔诚。
  [41]业次:生业,工作。业、次同义。《国语·晋语》韦昭注:“次,业也。”
  [42]脔(luan峦)身:从自己身上割下肉来。脔,把肉切成小块。
  [43]佛:此处指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之子,出生与活动的时期稍早于孔子。
  [44]法言:合乎礼法的言语。
  [45]法服:合乎礼法的服装。
  [46]容而接之,答应接见他。
  [47]宣政:唐长安宫殿名,在东内大明宫内含元殿后,为皇帝接见外国人京朝贡使臣之所。《资治通鉴》卷二四。注:“唐时四夷入朝贡者,皆引见于宣政殿。”
  [48]礼宾:唐院名,在长兴里北,为招待外宾之所。《资治通鉴》卷二四。注:“唐有礼宾院,凡胡客入朝,设宴于此。”设:设宴招待。
  [49]一袭:一套,指单衣复衣齐全者。
  [50] 凶秽之馀:尸骨的残馀。所迎佛骨仅指骨一节,故云。
  [51]“敬鬼神”句:谓对鬼神要尊敬,但不要接近,即“敬而远之”之意。语出《论语·雍也》。
  [52] “行吊”句:谓到别的国家参加丧礼。吊,祭奠哀悼死者。
  [53]“尚令”句:《礼记·檀弓下》:“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茹执戈,恶之也,所以异于生也。”注:“桃,鬼所恶。茹,苇苕,可扫不祥。”巫祝,官名,巫以舞蹈迎神娱神,祝以言辞向鬼神求福去灾。桃,桃枝,古人迷信,认为鬼怕桃木。茹(lie列),苕帚,古人认为可以扫除不祥。祓(m扶)除,驱除。
  [54]大圣人:指唐宪宗。
  [55]殃咎(jiu救):犹“祸祟”,祸害。
  [56〕鉴临:亲临鉴察。
  [57]无任:不胜。恳悃(kun捆):恳切忠诚。
  〔58]诚惶诚恐:实在惶恐不安。为奏表结尾的套语,有时亦用在开头。


左迁至蓝关原文及拼音
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论佛骨表》,力谏唐宪宗“迎佛骨入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几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京师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那路途的困顿是可想而知的。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

如何分析韩愈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京师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那路途的困顿是不言而喻的。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此时,悲歌当哭,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这首诗和《谏佛骨表》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平淮而擢升...

一封朝奏九重天是谁写的
3、赏析: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京师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那路途的困顿是不言而喻的。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此时,悲歌当哭,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这首诗和《谏佛骨表》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韩愈的有关内容 1、韩愈(768年至824...

江南春翻译
2、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以做大厦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一点点的侵蚀着这个巨人的身体。3、而另一方面,宪宗当政后,醉心于自己平淮西等一点点成就,飘飘然的做起了长生不老的春秋大梦,一心事佛,韩愈上《谏佛骨表》、险些丢了性命。宪宗被太监杀死后,后继的穆宗、敬...

韩愈在潮州的诗句
从思想上看 ,此诗与《谏佛骨表》,一诗一文,可称双璧,很能表现韩愈思想中进步的一面。就艺术上看,这首诗是韩诗七律中佳作。其特点诚如何焯所评“沉郁顿挫”,风格近似杜甫。 沉郁指其风格的沉雄,感情的深厚抑郁,而顿挫是指其手法的高妙:笔势纵横,开合动荡。如“朝奏 ”、“ 夕贬”、“九重天”、“路八千...

辛苦奔波渡人生诗句
悬想到杭州兴地,尊前应与话离忧。 2.《宿金河戍》 朝代:唐代 作者:张震 原文: 朝发铁麟驿,夕宿金河戍。奔波急王程,一日千里路。 但见容鬓改,不知岁华暮。悠悠沙漠行,王事弥多故。 3.《江上渔者》 作者: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一.基本内容 拼音:bēn bō ...

求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的翻译。
【译文】一篇《谏佛骨表》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去。本来想为皇帝清除危害社会的事情,怎么会顾惜我衰朽的残年余日呢。云彩横出于秦岭,我的家在哪里?雪漫蓝田关,连我骑的马都不往前走。知道你赶来一定有所打算,做好准备到南方的瘴气之地收拾我的骸骨吧。《望月有感》 ...

无以伦比是什么意思
无以伦比,成语,意为没有能比得上的。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同时也指想法创新,没有更好的办法。无以:没有什么办法 无:没有;与:和;伦:类,伦比:类比,匹敌。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多用于好的事物。【出处】唐·韩愈《论佛骨表》:“数千百年以来...

古文《师说》的译文
元和十四年(819年),宪宗皇帝派遣使者去凤翔迎佛骨,京城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论佛骨表》,痛斥佛之不可信,要求将佛骨 “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宪宗得表,龙颜震怒,要处以极刑。幸宰相裴度及朝中大臣极力说情,免得一死,贬为潮州刑史。韩愈任潮州刑史八个月,...

韩愈<新修滕王阁记>正确译文
韩愈年轻的时候听说江南江南多有(宜于)登临游赏的所在,只有滕王阁是第一。有瑰丽,雄伟、奇绝、独特的称号。等到三王写这些文章,觉得他们文章很壮美,更加想去那里看一看然后来阅读前人文章,以便忘记我的忧愁。受在朝廷做官的束缚,参观滕王阁的愿望没有机会实现他。14年,因为谈论事情(佛骨)被贬...

泸州市13891536731: 求韩愈的《谏佛骨表》及翻译 -
莘伯胚宝: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昔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

泸州市13891536731: 论佛骨表的全文翻译?
莘伯胚宝:

泸州市13891536731: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写的什么动物注意最后两句 -
莘伯胚宝:[答案] 作品原文 编辑 版本一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⑴ 一封朝奏九重天⑵,夕贬潮州路八千⑶.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⑷! 云横秦岭家何在⑸?雪拥蓝关马不前⑹. 知汝远来应有意⑺,好收吾骨瘴江边⑻.[1] 版本二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

泸州市13891536731: 文学史上"推敲"的故事(短些) -
莘伯胚宝: 推敲是指作家在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调动词句,以求准确、妥帖地把形象物化为定型产品的操作情况.展开全部 [编辑本段]【来 历】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

泸州市13891536731: 谏迎佛骨表翻译???
莘伯胚宝: 下面的大臣都不指这是错误的,我实在以之为耻.我建议将这块骨头交给有司,拿去用火烧了或者丢水里沉了,免得它继续迷惑天下和后人.然后这样,全天下的人都会知道我们的圣人(指皇帝)的作为比这些东西不知道强了多少万倍.只有这样做了,才是真正大快人心的盛事啊!!!!

泸州市13891536731: “草树知春不久归”还是“草木知春不久归” -
莘伯胚宝: 草树知春不久归. 1、原文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2、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

泸州市13891536731: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怎么解释?? -
莘伯胚宝: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 愈左迁谪贬,,古人以右为尊,以右为上,右迁即升官,,而左则为下,左迁则是贬官.元和十四年正月,宪宗命人从凤翔迎佛骨入宫供奉.韩愈时为刑部侍郎,上表极言其弊,被贬潮州刺史这是韩愈左迁潮州途中行至蓝田县时,写给远道赶来送行的侄孙韩湘的一首诗. 最后一联,点出“示”字,是对侄孙“收骨瘴江”的后事嘱托,全诗言辞凄惋,感情沉郁,悲歌当哭,动人肺腑.

泸州市13891536731: 韩愈五箴译文 -
莘伯胚宝: 五箴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五箴》是韩愈在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谪居阳山时所写的表露自己真情实感的自戒之作.通篇以自我批评为基调,但这种批评有出自真心的一面,也有告诫自己警醒的一面,更有不屈的精神蕴含其中.作品名称...

泸州市13891536731: 唐代韩愈谏迎佛骨的事件是怎样的?
莘伯胚宝: 韩愈(768—824年)谏佛骨,是中国佛教史上一粧有名的公案,说的是唐元和十四年(819年)宪宗敕迎法门寺佛骨,而刑部侍郎韩愈上《论佛骨表》加以劝谏的事.法门...

泸州市13891536731: 谏迎佛骨表翻译??? -
莘伯胚宝: Give suggestions to meet the Buddha bone table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