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的采莲女二首(其二)刻画了一群怎样的采莲女形象

作者&投稿:肥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王昌岭的采莲曲~

采莲曲二首(其二)
(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
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
芙蓉:即荷花。

1.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3分)
2.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
参考答案
1.从“采莲”看出勤劳,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美丽,从“乱入池中”“闻歌”看出活泼。
2.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划船前行的情景。

二:
①谈谈你对前两句诗的理解:
答:诗人巧妙地将采莲女与周围的环境组成了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荷叶像罗裙,罗裙似荷叶,一样绿来一样美;少女的脸庞似荷花,荷花的娇艳又映衬着少女的脸庞,一样的红来一样的艳。
②三、四句写出了伫立凝望着在刹那间所产生的感觉,请你谈谈这种感觉:
答:是一种人花难辨的朦胧飘渺之境,令人情飞思动,禁不住会问:“花耶?人耶?”又禁不住会自答道:“花也,人也。”回味不尽,品咂不尽,余韵无穷。
③请谈谈这首诗的艺术构思:
答:如果说可以把这首诗看成是一幅《少女采莲图》的话,那么画面的中心自然应该是采莲的少女们,但诗人却自始至终也没有让采莲女们在画面上出现,而是将她们“隐”在了田田的荷叶、艳艳的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与荷花,人与自然,浑然一体。全诗洋溢着浮动着一种飘渺朦胧的美。

三:
(1)王昌龄的《采莲曲》中写出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采莲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景是: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2)这首诗刻画的是怎样一位少女的形象?在刻画人物的手法上有什么特色?
[答]刻画的是美丽、活泼、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以自然的清新美丽来衬托采莲少女的活泼美丽,使少女的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留下悠然不尽的意味。
(3)诗中的“向脸”二字用得极为神妙,你的看法如何?
[答]“向脸”二字用得极为神妙。人面荷花,浑然一体,相映成趣,乍一看去,几乎分辨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哪是荷花,哪是脸庞。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成了美丽大自然的一部分。

采莲女的形象特点:采莲女的美丽,不是闭月羞花式的惊艳,而是如阳光般健康温暖,似乎能催开满池的荷花。
《采莲曲》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
原文: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扩展资料此诗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
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
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
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
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采莲曲二首

采莲女形象:美丽动人,勤劳,活泼。从“采莲”看出勤劳,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美丽动人,从“乱入池中”“闻歌”看出活泼。

《采莲曲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这两首诗主要描写了采莲女子的美貌,都具有诗情画意。

其二全诗原文如下: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白话文释义: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注释:

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所做,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夏。有本事载,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一次,王昌龄独自一人在龙标城外游玩,在东溪的荷池,见当地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深深被气所吸引,遂作《采莲曲》。

组诗其二可以说是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

次句“芙蓉向脸两边开”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

“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



《采莲曲二首》:
     吴姬越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菏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江南一带的青年女子的形象在这里被描绘得是多么真切动人,天真活泼,情趣盎然,充满生机!在诗人笔下,生动再现了水乡女子们操舟湖上,戏水采莲,放声歌唱的欢快情景。第一诗,首句写采莲女们姿容俏丽,皆吴越之国色,似楚宫之妃嫔;次句写她们互相嬉戏,弄水湿衣的娇憨之态,洋溢着活泼、愉快、轻松的气氛;三四句,“对结流动”(谭元春《唐诗归》),写来时艳艳荷花相迎,归来皎皎明月相送,好一派热闹景象。第二诗,也是一幅意趣生动的采莲图。罗裙似叶,人面如花,舟入花间,采莲女们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了。正当人面荷花两难辨之时,花叶深处悠扬清脆的歌声笑语传来。靓丽的采莲女们那充满青春活力的形象历历如在眼前。

美丽的采莲少女形象

iehfifhixuehxoheifheofjeifyighd892020rjfoekfoeigdide3729263rhf7ejdhdosodjhf手机号15068911345ujghjdhigsho


出塞(王昌龄)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反映了什么的情景?
两《唐书》本传都未载王昌龄登进士第的时间,徐松《登科记考》也未载。《唐才子传》说他为开元十五年的( 727年)进士。又唐诗人顾况《监察御史储公集序》说开元十五年“擢第常建少府、王龙标昌龄,此数人皆当时之秀。”顾况之序所记当确。王昌龄进土及第后,补秘书省校书郎。校书郎自古由文学...

有关莲的诗句,谜语,故事,音乐等
杜衍在《红白莲》诗中曰:“芙蓉照水弄娇斜,白白红红各一家,近日新花出新巧,一枝能著两般花。”王昌龄写过一首《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日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此首把采莲女撷取碧池莲花的情景描绘成了一幅绝美的图画。唐代诗人雅士们都为赞莲诗句留下不朽的佳作。 宋朝...

朱熹关于鲜花的诗句
晋·陶渊明《饮酒》 6.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唐·王维《山居秋暝》 7.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王昌龄《采莲曲》 8.忽如一夜春风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

王昌龄 作家小传
1《出塞》《长信秋词》、《西宫春怨》《闺怨》、《采莲曲》《芙蓉楼送辛渐》2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3.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4.明发不能寐,徒盈江上尊。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王昌龄清廉正直的故事
五昌龄想到,这笛声就如同一缕情思,飘向万里之遥的故乡,征人的妻子也同样在思念久戍边庭的亲人。但是战争远未停止,征人回乡遥遥无期,只能是无可奈何的等待。王昌龄思绪纷乱,走上前去,却见此兵甲胄破了一个小洞,便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此兵见到军官问自己,忙一手掩住甲上的破洞,单手...

高分!古代文学。。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但虽有定格,又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元曲...

夏天景色的诗句 古诗
29、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一王 昌龄《采莲曲》30、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一虞世南 《蝉》31、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一苏轼 《六月七日望湖楼醉书》32、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一李清照 《如梦令》3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头。一杨万里 《小池》34、...

凉州词、从军行的作者的简介
味无穷。诗六首,其中《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其一)和《送别》三首皆著名,又尤以前两首最脍炙人口,可谓“皤发垂髫,皆能吟诵”;诗中的“欲穷千...《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比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

小学六年级古诗词意思及作者简介
《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比美,故被冠之以“...从军行二首 少年行二首 长歌行 悲哉行 古意放歌行 越女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 听弹风入松赠杨

曹植、王昌龄的资料
两《唐书》本传都未载王昌龄登进士第的时间,徐松《登科记考》也未载。《唐才子传》说他为开元十五年的( 727年)进士。又唐诗人顾况《监察御史储公集序》说开元十五年“擢第常建少府、王龙标昌龄,此数人皆当时之秀。”顾况之序所记当确。王昌龄进土及第后,补秘书省校书郎。校书郎自古由文学之士充任,为当...

扎赉特旗15827716269: 王昌龄的采莲女二首(其二)刻画了一群怎样的采莲女形象 -
范旺氨苄: 《采莲曲二首》: 吴姬越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菏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江南一带的青年女子的形象在这里被描绘得是多么真切动人,天...

扎赉特旗15827716269: 王昌龄的诗《采莲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
范旺氨苄: 王昌龄的这首《采莲曲》是一幅流动的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诗人却自始至终没让她们在这流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

扎赉特旗15827716269: 采莲曲 王昌龄中刻画了一位怎样的少女形象? -
范旺氨苄: 王昌龄的《采莲曲》刻画出采莲女纯朴、自然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劳动场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这是一首描写少女们采莲的诗,看似浅易,却韵味悠长.诗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芙...

扎赉特旗15827716269: 王诗龄的彩莲曲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什么形象? -
范旺氨苄: 首先纠正一下《采莲曲》是王昌龄所作,刻画了一个采莲少女置于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少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形象.《采莲曲》【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扎赉特旗15827716269: 采莲曲 王昌龄 第一 二句描述了怎样的景象 -
范旺氨苄: 第一二两句描写的是采莲女和荷叶、荷花互相映衬的美丽景象——荷叶和罗裙,荷花和面庞相互衬托,交相辉映,共同组成了一幅美妙和谐的图画,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原文: 采莲曲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

扎赉特旗15827716269: 王昌龄的采莲曲描写了谁 和什么景物 -
范旺氨苄: 王昌龄的《采莲曲》写出了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欢乐场景.《采莲曲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属陕西)人.开元十五年(...

扎赉特旗15827716269: 采莲曲其二作者 -
范旺氨苄: 《采莲曲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这两首诗主要描写了采莲女子的美貌,都具有诗情画意.第一首写水乡姑娘的采莲活动,以花、月、舟、水来衬托女子的容貌;第二首以写意法,表现采莲女子的整体印象,诗人将采莲少女置于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少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

扎赉特旗15827716269: 王昌龄的【采莲曲二首】其二解释 -
范旺氨苄: 王昌龄(六九八-约七五七),字少伯,长安人.开元十五年(七二七)进士,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安史之乱后,回到故乡,为刺史闾丘晓所杀.他与诗人王之涣、高适、岑参、王维、李白等都有交往. 王昌龄以擅长...

扎赉特旗15827716269: 采莲曲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
范旺氨苄: 映衬手法.“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诗歌在开始就展现出一幅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丽画面采莲女的罗裙和荷叶的颜色一样青翠欲滴.比喻虽不新奇,但用在此处却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既描绘了田田的荷叶,又写了采莲女美丽的衣裳,两者相互映衬,恍若一体.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借助动词,展现采莲女在荷塘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花难辨,花人同类的生动画面,表现出采莲女天真烂漫、朝气蓬勃的性格,所以是映衬手法.

扎赉特旗15827716269: 王昌龄的采莲曲赞美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
范旺氨苄: 王昌龄的《采莲曲》赞美了采莲女的劳动,借景抒情,刻画出采莲女纯朴、自然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劳动场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王昌龄的《采莲曲》共有两首,第一首诗写水乡姑娘的采莲活动,以花、月、舟、水来衬托女子的容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