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会收姜维为徒弟?感觉姜维没什么才能啊。

作者&投稿:宦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叫历史?~

第一:

在《三国演义》中我们看到了姜维的智慧,在战场上让诸葛亮落荒而逃,这是不多见,也可以说只有这一次。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姜维的军事思维是不错的。这是诸葛亮选择姜维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

姜维是三国后期的一名蜀汉将领,在当时武功高强,在人才匮乏的背景下也是一个非常杰出的人才。

第三:

姜维一直在魏蜀边境担任军事将领,熟悉战争的环境,其人在用兵上与诸葛亮有共同点,所以诸葛亮在选择上侧重于他,蜀国有智慧的将领较少,魏延虽为大将但是其兵法造诣不深,同时由于存在反骨说,所以一直得不到诸葛亮的重用,杨仪虽然兵法造诣很深,但是其武功较差所以也不能接替他的位子。

诸葛亮在这里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在指定接班人的同时,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姜维不是诸葛亮,其个人的威望和履历都无法服众,这也是为什么造成姜维在后期被刘禅误解,有力使不出的局面。

诸葛亮传位姜维在我们今天看来似乎是无奈之举,但却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拓展资料: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

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

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

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祎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维北伐总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对姜维北伐,而宦官黄皓弄权,姜维杀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祸,后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

当初刘备为汉中王,留魏延镇守汉中,在各个围戍内留重兵以抵抗外敌,如果敌人来犯汉中,可以将敌人挡在关外,无法进入汉中,兴势之战,王平抵抗曹爽的进攻,就是用的这个方式。但是姜维认为,这个方法虽然符合《周易》“重门”的意思,可以抵御的住敌人,却无法获得大的战果。

不如放敌军入阳平关,而蜀军退守汉、乐二城,重要关口都留重兵把守,再派出一支军队打游击,专门攻打敌军的薄弱环节。

这样一来,可以拉长敌军的补给线,又无法就地得到粮草的补充,长久下去,敌军疲弊,退还的时候,诸城守兵与打游击的军队,一起趁机进攻,这样就能将敌军悉数歼灭。于是令汉中都督胡济守汉寿,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又于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都立围守,以备强敌。

参考资料:姜维=百度词条





我们总是说“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在五虎大将之后,蜀汉真的没有多少将才了,魏延算是一个,可是不对卧龙先生的路子,而诸葛亮必须要有个接班人啊,所以这个接班人是一定要选的。姜维的才干其实也可以,就是魄力不足,用兵可以,政治斗争就不行了。

再好的才能如果不能找到合适的传人,也只能落得失传的悲惨境地(华佗将《青囊书》传给狱卒,也只能落得被烧毁的下场,一部医学名著,华佗的毕生心血结晶,就此失传,诚为可惜) 

其次,此时诸葛瞻尚年幼,即使放眼蜀汉国内,称得上智勇双全的也仅剩赵云,却又年迈,而年轻一排的如张苞、关索、关兴等或能力不足,或身体不佳,蜀汉国内人材出现断层现象,而要在短期内培养一个能好的帮手和接班人又谈何容易。

而此时年轻有为的姜维出现在了他的视野中,无论年龄、资力、志向(关键一点,姜维在魏国并未能充分发挥其能力,仅屈尊于天水太守马尊手下,并不得志)都比较合适,正符合诸葛亮的选人要求,所以,诸葛亮千方百计将姜维拉了过来,经过一段时期的观察,更坚信了自己的判断,终于让姜维继承了自己的衣钵。 

最后再说一点,一个国家要想繁荣兴盛,人材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当初刘备之所以能以一个织席贩履的小贩起家,成为三分天下的霸主,也是得益于礼贤下士,广泛吸纳各方人才;而蜀汉最后的衰亡除了后主的无能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长时间没有补充新鲜血液,数十年间也仅引进了一个因不满司马揽权而从魏国叛逃而来的夏侯霸,人才体制僵化所致。 

所以说,诸葛亮提前选定姜维做自己的接班人是有充分远见卓识的举动,为蜀汉长达40多年的稳定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拓展资料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很有深度的问题。
首先姜维确实是个有才的人,孔明对他的评价是“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李邵)、季常(马良)诸人不如也。”,这么高的评价对于时年不满30,还是从曹魏集团反水过来的人,确实有点不同寻常呢!
但是诸葛亮选中姜维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其一,当时街亭兵败,诸葛亮不得不杀掉马谡,本来的接班人缺失,正好需要填补;其二,刘备死后,很多老臣不一定都买诸葛亮的帐,费祎,蒋琬等“老人”也摆老资格,刘禅对于诸葛亮也不是一点忌讳都没有,所以诸葛亮很难在原来的阵营里找到可以放心的人,不得已而用相对比较有脑子的姜维;其三,姜维去强魏投弱汉,拿孔明的原话说就是“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表明此人的心志很坚决,用得比较放心;最后一点,正因为是大胆启用新人,被提拔者必定对提携着感恩戴德,从当时的形势看,诸葛亮身边确实需要死心塌地的追随者才能勉强跟强敌抗衡。

我们总是说“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在五虎大将之后,蜀汉真的没有多少将才了,魏延算是一个,可是不对卧龙先生的路子,而诸葛亮必须要有个接班人啊,所以这个接班人是一定要选的。姜维的才干其实也可以,就是魄力不足,用兵可以,政治斗争就不行了。

姜维属于那种有勇有谋之人,战斗力也算不错,主要是运筹帷幄,是个帅才,并且为人沉稳凝重,才思敏捷!这些都是诸葛亮看中的,所以收为弟子。


三国中的诸葛亮,大家如何评价?
之志、有帝王之术、有帝王之福,他为什么没有成帝王呢——他缺一条成功之路。他这 么多年都没有找到自己发展的正确的政治路线,而这两样东西这个时候都开始有了,因 为诸葛亮来了,是诸葛亮让他得到了用武之地,是诸葛亮为他指出了成功之路,所以诸 葛亮来到刘备的身边真是刘备的大幸,是曹操的大不幸。当然了,...

有关朱葛亮的两个故事
三顾茅庐 刘备屯住新野时,自知蹉跎半生之缘由是身边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而无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谋士,便礼仪贤下士,寻求良辅。在司马徽和徐庶的荐举下,刘备与关羽,张飞便来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第一次来到茅庐时,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见亮好友崔州平;数日后,刘、关、张顶风冒雪,二顾...

三国中曹操,渚葛亮关羽的主要情节
渚葛亮:隆中三分对,火烧赤壁,借荆州,收二川,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挥泪斩马谡、收姜维、病逝五丈原。不过我觉得诸葛之才不胜徐庶,郭嘉等人。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华容释曹、败走麦城 。关羽这个人太傲慢轻敌了,这也是他死于贼手的内因吧,后世尊其为”武圣“实在高抬。

我喜欢的名人褚葛亮
在我眼中,他是一个超越了生活的时代而被千古传颂的人物;他是一个突破了阶级的界限而被普遍称赞爱戴的人物;他是一个超越了地域限制而被广为传颂的人物。他给了人们太多、太多的智慧和财富,携带着这些智慧和财富上路吧,它将会使我们受益无穷。

关于诸葛亮的一个故事,100字左右!
司马夫听了请葛亮喂鸡求学遭罚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马先生说情。司马先生说:“小小年纪.不在功课上用功夫,倒使心术欺蒙老师。这是心术不正,此人不可大就。”司马夫人反复替诸葛亮说情,说他小小年纪,虽使了点心眼,但总是为了多学点东西,并没有他图。司马先生听后觉得有理,便同意诸葛亮继续读书。司马先生...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诸葛亮故事 吃 瓜 留 子 诸葛亮不仅能种出好庄稼,而且还有一手种西瓜的好手艺。襄阳一带曾有这么一个规矩:进了西瓜园,瓜可吃饱,瓜子不能带走。传说这条“规矩”也是当年请葛亮留下来的。诸葛亮种的西瓜,个大、沙甜、无尾酸。凡来隆中作客和路过的人都要到瓜园饱饱口福。周围的老农来向他...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司马夫听了请葛亮喂鸡求学遭罚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马先生说情。司马先生说:“小小年纪.不在功课上用功夫,倒使心术欺蒙老师。这是心术不正,此人不可大就。”司马夫人反复替诸葛亮说情,说他小小年纪,虽使了点心眼,但总是为了多学点东西,并没有他图。司马先生听后觉得有理,便同意诸葛亮继续读书。司马先生...

跟诸葛亮的历史故事有哪些啊
诸葛亮不仅能种出好庄稼,而且还有一手种西瓜的好手艺。襄阳一带曾有这么一个规矩:进了西瓜园,瓜可吃饱,瓜子不能带走。传说这条“规矩”也是当年请葛亮留下来的。诸葛亮种的西瓜,个大、沙甜、无尾酸。凡来隆中作客和路过的人都要到瓜园饱饱口福。周围的老农来向他学种瓜的经验,他毫不保留...

东营市13015318265: 诸葛亮为什么要收姜维 -
斐芳齐铭: 诸葛亮攻打魏国的时候,姜维轻松击退诸葛亮派遣的大将,诸葛亮发现了他非常有才能,而且非常年轻.姜维非常孝顺,是忠厚之人,如果把姜维挖到蜀国,就会对蜀国非常忠心.

东营市13015318265: 诸葛亮为什么会收姜维为徒弟?感觉姜维没什么才能啊. -
斐芳齐铭: 姜维能力很强的,只是刘禅对北伐不感兴趣,每次只允许少量军队出征,本来曹魏(后期是司马氏)统一北方后就人多势众,这样姜维人少就很难胜利,而蜀汉国力本身在蜀吴夷陵之战(就是陆逊火烧联营七百里那战)后就大大下降,但事实上姜维胜多败少(诸葛亮也不过如此),这就足见他能力之强,而姜维和诸葛亮不同之处还在于诸葛亮是军政两项大权同时在手,姜维只有军权,在这种情况下姜维还能有如此战绩,说明姜维军事才能已经超过了诸葛亮,但不幸的是,司马氏的钟会、邓艾军事能力同样超过了司马懿,而姜维还能分庭抗礼,要不是最后邓艾兵临城下时刘禅没有斗志,姜维还是大有作为的

东营市13015318265: 诸葛亮为什么只收姜维为弟子? -
斐芳齐铭: 他们回答的不全面.实际上在当时,论军事才能,姜维不及魏延;论治国,姜维不及孔明,公琰,文伟等等.而为什么偏偏选上姜维呢?其因有三:1.姜维是敌国降将.自然要稳其心. 2.姜维虽然才能不及魏延,但其品德是魏延的几千倍. 3.姜维较为谨慎,而魏延用兵过于险

东营市13015318265: 诸葛亮为什么要收姜维为徒? -
斐芳齐铭: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连天龙八部中的岳老三都知道,找一个和自己想的人做徒弟,那么,诸葛当然也不例外. 再说了,诸葛缺乏的是识人之能,他的用人观点主要在于:知道得多,会不会灵活运用他就不管了. 我们知道在三国中的蜀国里有...

东营市13015318265: 诸葛亮为啥重用姜维 -
斐芳齐铭: 诸葛亮自出茅庐,算无遗策,从来没有人能勘破,姜维是第一个.而且姜维孝义,很得诸葛亮赏识.故而诸葛亮收他为徒,倾囊相授.

东营市13015318265: 为什么诸葛亮要收姜维为徒呢?
斐芳齐铭: 公元234年8月,积劳成疾的诸葛亮终于怀着没有完成统一 大业的惋惜心情,病逝在五丈原(陕西眉县西南),享年54岁. 诸葛亮死后,蜀汉直接统兵的重要将领是姜维....

东营市13015318265: 三国的时候诸葛怎么收的姜维? -
斐芳齐铭: 姜维是在天水之战`也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兵出祁山的时候 用计让主帅马遵对姜维的忠诚产生怀疑以后`然后在姜维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收的

东营市13015318265: 诸葛亮为什么要收姜维当徒弟
斐芳齐铭: 投缘!

东营市13015318265: 为什么诸葛亮只收了一个姜维
斐芳齐铭: 因为姜维智勇双全、并且统帅能力也很不错.除他之外蜀中有谋略的人就没几个人了.

东营市13015318265: 为什么诸葛亮只收了一个姜维,而蜀中很多大将基本都是刘备时期聚集起?
斐芳齐铭: 只有姜维有那样的智谋,所谓的基础好,别人包括赵云他也不有学得好的.姜维刚出来时曾经让孔明吃过败仗,才让其感觉到有机会传承一些计谋.别人学也白费. 也有一些,但都不在西蜀这边,比如,司马懿(不比孔明差多少),徐庶,周喻,郭嘉,还有庞统,但庞统已被世人公认为与诸葛亮齐名不可能向他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