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察举制

作者&投稿:圭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汉代察举制的资料简介
刘邦称帝后,选拔适应中央集权制度,维护新兴封建统治级的官吏变成了当务之急。天下初定,他一边忙着除去对自己有威胁的旧臣,一边着手选拔新的人才。
高祖十一年,刘邦颁布求贤诏,在这一诏书中,刘邦提出选拔治国的贤士智能必得运用国家的力量,选拔的具体程序是由上而下,对入选者的品行、仪表、年龄等一律实行严格考察。这便是西汉察举制度的开端。
到了汉文帝时期,文帝颁布诏令,推行举贤良的法令,不仅明确规定了察举的科目而且而且还规定了对策应试,这标志着察举制度正在向制度化发展。文帝十五年,举办了由文帝主持的察举,当时的察举选拔出了后来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但是在西汉初期这种察举制度还是皇帝根据需要临时下诏举行,并未形成定期的,有固定的规章制度。
察举制的完备是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以儒术取士的察举。这时期的举茂才、孝廉、贤良方正等,都明确以儒家细想为指导,儒学艺术、伦理道德成为察举的基本标准,并未中央和地方所遵循。至此,汉代察举制制度正式形成。
察举制度作为一种客观的历史存在,不能简单的予以肯定或否定,作为封建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各界的讨论与评判,对于当今人事制度的改革,公务员制度的推行和完善,却有着历史借鉴意义。
汉朝察举制主要看的什么
察举制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对于人才的种类不拘一格,但在选拔的过程中,国家对其具体实施过程是很严苛的。
常见的选官标准有:四科取士与光禄四行。四科取士即第一科德行高妙,志杰清白;二科为学通修行,经中博士;三科则为明达法令,足以决疑,案能覆问,文中御史。四科为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如此才得以出任三辅令,以上四科取士是汉代察举选官的基本标准。从中不难发现,德行高妙,志杰清白是察举人才的首要标准,西汉诸帝频繁诏举贤良方正之士,方正之士就是具备高尚品德的人,优良的道德修养是察举过程中反复强调的。
其次才是对被选拔之人文化素养的要求,具体就是明习经学,通晓法令,而官吏文化素养的要求就是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熟悉诏令,同时具备能书合计的能力,所为能书即不仅能够熟练的制作公文,写作文章,而且包括书法要求,这一点汉简所出土的大量文书档案中有相当一部分出自史职官吏之手,合计即一定的计算统计能力。
官吏的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到行政机构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管理效果,是直接体现管理价值的载体,因此这也是一条不可或缺的标准。
汉朝察举制选拔的重点是什么
汉代实行以孝治天下,极力提倡孝道观念,这一点从其推行的政令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其中最为重要的官员选拔就是秉承了这一特点。
察举制中以察举孝廉为主,在众多科目中占据主流,这也是士人踏入仕途的必经之路。当时的汉代统治者认为,孝与廉是相互并行的两种传统道德品行,孝是廉的根本,只有在家中孝敬父母,与父子兄弟互相关爱,入朝为官后才能体恤百姓,尽忠君主,因此孝是廉吏的基本前提。
两汉时期,朝廷对举荐孝悌力田是十分重视的,汉书中记载,举民孝悌力田者复其身。意思就是政府让地方奖赏子孙孝敬父母、弟弟又顺从兄长同时躬耕于农田的农民,免除其劳役。少帝元年,特设置孝悌力田二千石者一人,这种官爵位份颇高,其职责就是劝历天下,敦行务本。
西汉政府极力宣扬孝的精神,并通过察举的形式使社会中行孝之人得到实惠,通过行孝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这就使得民间孝的观念得到了很好的普及,使民间父子兄弟互相关爱,保障了社会的稳定。
察举制是在汉代集权制的国家中产生,是服务于君主专制的政治产物,但同时为汉王朝选拔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有效充实和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封建统治机构,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汉朝察举制内涵主要是什么
汉代察举制度,严格地说是从文帝开始,他下诏要求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并且定下了以对策为形式的考试和等第。武帝时察举制达到完备,各种规定相继推出。其后,各种科目不断充实,特别是有了统一的选才标准和考试办法。
考试是汉代察举制度的重要环节。被举者经考试后,由政府量才录用,这样既保证了选才标准能贯彻实行,选出真正的人才,还能保证竞争的相对公平,令下层人士有进入国家管理层的可能。随着考试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到隋唐以后更发展成科举制度,这一制度实行了1300年之久,成为中国重要的选官制度。
汉代察举的科目,是由少到多不断增加的,增加科目尤其以特科为多,是根据对专门人才的需要而设立。这些科目,划一由皇帝确定。按照举期分类,察举的科目可分为常科,即岁科,与特科两大类。岁科有孝廉、茂才、察廉、光禄四行;特科又分为常见特科和一般特科。
在上述科目中,以岁科为先,其中又以孝廉一科为最重要。特科中则以贤良方正为最重要。汉文帝在位期间,要求举贤良方正,汉武帝时期要求举孝廉,这都是察举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如果按照四科标准分类,以德为主的有孝廉、孝廉方正、至孝、敦厚等科;以文法为主的有明法科;以才能为主的有尤异、治剧、勇猛知兵法、明阴阳灾异、有道等科。但所有的科目,都以德行为先,在学问上则以儒学为主。
汉朝察举制的特点有哪些
在西汉长达四百多年的封建统治中,出现过多种不同的管理选拔方法,大多昙花一现,被历史所淘汰,而察举制却是其中最为重要且影响最为深远的选官方式,代秦而起的两汉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盛统一,且较长时间保持稳定的封建朝代,可见建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玄关制度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察举制度是根据最高统治者的诏令所规定的科目,由中央或地方的高级官吏负责考察和推荐人才给朝廷,以满足政府对补充官员的需要。这项制度的实行对两汉实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察举制度相较于先秦时期的世官制与隋唐时期之后的科举制,最大的特点在于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核、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级,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汉代的察举科目可分为常科与特科两大类,常科及岁科,包括孝廉、茂才、察廉、光禄四行;特科则分为常见特科与一般特科。上述科目中以岁科为先,其中又以孝廉一科最为重要;特科则以贤良方正最为重要。可见察举制的推荐标准以仁德为先,但此标准并非具体化的表现,故而在察举制的推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迟,这种弊病愈演愈烈。因而察举制退出历史舞台是发展中的必然。
汉代察举制名词解释是什么
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时间是汉武帝元光元年,察举是一种自下而上选拔官员的方试,主要根据人的德行,通过举荐和策问,在经过一定的考试后,授以相应官职。
战国时,许多诸侯打破世卿制,召集和选拔贤能者担任官职。秦自商鞅变法以后建立了军功爵制,按军功选拔官吏,直到统一六国。西汉建立后,在继承前朝尚贤思想的基础上,为适应封建专制政体的需要,对官员选拔方法进行了变革。于是,察举制度应运而生。
通过察举制度,两汉时期踊跃出众多治世之才,对巩固两汉统治、促进社会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察举制是以远古尚贤思想为基础.在对先秦诸子百家尚贤理论进行继承发展并进一步深化的基础上的。在中国古代.尚贤思想历史悠久,原始社会的禅让制就是体现着选贤与能精神的一种远古选举制度,殷周时期仍有保留。春秋战国时期也强调尚贤、贵贤、选贤,而秦朝尚贤思想曾受到冲击。西汉建立后.统治者看到了秦朝法治绝对化的种种弊端.为了更好地巩固封建政权,尚贤思想再度受到重视。这就为察举制的创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两汉时期,举贤思想很好地付诸实践,形成了系统化的察举选官制度。



分封制、郡县制、察举制、都是什么?在什么朝代?
回答:周(分封制,就是分封功臣,同性亲族) 秦(郡县制,就是中央---郡一级---县一级,以下就是乡亭了,不过郡县的官员须有皇帝任命) 汉(分封制,就是分封同姓亲族,是给地皮,这样子是为了巩固统治;也有一些功臣,不过就一般是食邑一个地方);察举(就是那某些人很有名气,但是还没有出仕,通过一些...

什么是察举制
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察举制不同于以前先秦时期的世官制和从隋唐时建立的科举制,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官吏,即官员,亦为政府工作人员的总称。指中国封建时代九品官中的任何一种官职,较低级的官吏由通过...

察举制是哪个朝代的
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主要的方法,它的确立时间是汉武帝元光元年,察举制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考试,考试合格者被任命官职。 扩展资料 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主要的方法,它的'确立时间是汉武帝元光元年,察举制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

察举制是哪个朝代的?察举制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察举制起源于西汉,其实在秦朝都已经有这个制度的雏形了。当时刘邦打败秦国,夺取了秦朝的皇位,成立了汉朝,当时刘邦知道治国不能像秦国那样用武力来治国,要有闲人来协助他这样一个国家才能维持的好,就像刘邦也是得到了张良的帮助,才拿下了这场胜利。汉文帝在位的时候,察举制就得到了最大的发展。这...

唐朝科举制为什么能取代察举制?
科举制之所以能成为取仕方法,还在于中国自秦汉统一以来,以儒学为主的政治伦理学被历代统治者无可非议地接受为治国安民的指导思想。既然有了明确和统一的政治指导思想,那么,就有了统一的政治文化标准,这样,用统一考试的方法就是最方便和有效的,而不存在太大的技术上的困难。察举制因为不能保证全国...

察举制与科举制有什么不同?察举制存在哪些弊端?
察举制和科举制都是古代的一种选贤任能的考试形式,是普通老百姓出仕为官的有效途径。那么科举制与察举制的区别,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科举制相较于察举制更加地公平公正。因为在察举制举荐制度下,主要的选择权利掌握在地方长官的手中,这就容易造成一些徇私舞弊现象的出现,许多...

汉代察举制
在西汉长达四百多年的封建统治中,出现过多种不同的管理选拔方法,大多昙花一现,被历史所淘汰,而察举制却是其中最为重要且影响最为深远的选官方式,代秦而起的两汉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盛统一,且较长时间保持稳定的封建朝代,可见建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玄关制度是其中重要的原因。察举制度是根据最高统治者的诏令...

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各选官的方式及标准备是什么
1. 世官制 又称世卿世禄制,主要存在于夏、商、周时期。它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是历史的进步,其产生的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2. 察举制 汉武帝时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选官制度用来选拔人才,即察...

科举制取代察举制的原因
所以,杨坚,杨广两代皇帝本身就是出身自世家大族,他们比谁都懂的一个超级世家门阀对于皇权统治的影响力。而超级门阀形成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察举制。察举制几乎让天下所有的官员都出自世家门阀。所以,想要瓦解世家门阀的力量,根本措施就在于采取新的官员任免制度,让官员体系中世家门阀不再独大。所以科举制...

元代察举制的特点与前代的区别?
元代察举制的特点与前代的区别:1、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是从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开始的。察举制不同于以前先秦时期的世袭制和从隋唐时建立的科举制,它的主要特征: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 察举制。2、由来...

甘泉县15692116761: 汉代的察举制度和唐代的科举制度的区别和优缺点? -
归山永新:[答案] 察举制是地方长官在地方上辖区内考察,选举人才并推荐给中央.科举制度就是由中央通过考试来考察人才. 察举制的优点: 1.在察举制下,个人的社会背景、家庭出身不再是选士任官的唯一依据.地方士人只要有真才实学,有一定的社会威望,或有值...

甘泉县15692116761: 两汉的察举制, -
归山永新:[答案] 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如举孝廉之类的,但是会被举的多是些士人和贵族子弟,因为普通人家根本没机会念书~

甘泉县15692116761: 察举制在西汉时期的主要作用 -
归山永新:[答案] 察举制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这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汉武帝进一步把察举发展为一种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一是对于察举人才的标准有了明确的新规定,凡儒家以外的各家均不得举,开创了以...

甘泉县15692116761: 汉朝选官制度是什么? -
归山永新:[答案] 察举制 汉代统治者为了适应日益庞大的官僚机构对吏员的需要,逐步建立和形成了一套选拔统治人才的制度.这套制度包括皇帝征召、私人荐举等多种方式,但最制度化的是察举,即由地方(也包括中央各部门)长官负责考察和举荐人才,朝廷予以...

甘泉县15692116761: 汉武帝时期的主要选官制度是什么? -
归山永新:[答案] 到了汉代,为了适应国家统治的需要,建立了一整套选拔官吏的制度,名为「察举制」.察举是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也叫「选举」.汉高祖刘邦首下求贤诏,要求郡国推荐具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开「察举制」先河.惠帝、吕后(二人执政时间...

甘泉县15692116761: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 -
归山永新:[答案] 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复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弟廉公之行.

甘泉县15692116761: 汉朝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据此,对汉... -
归山永新:[选项] A. 以孝廉为标准 B. 以才学为标准 C. 以品德和才学为依据 D. 以贤良方正为依据

甘泉县15692116761: 汉代的中央政治制度是什么? -
归山永新:[答案] 政治 汉朝官制实行三公九卿制,宰丞相具有较大的权利.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三公,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长[60];太尉管军... 形成察举与考试相结合的选士制度,而且考试成份日益增加.在推荐基础上加强考试,这是汉代察举制发展的新趋势.荐举为...

甘泉县1569211676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察举制在西汉时期的作用 -
归山永新:[答案] 汉代选官有察举制,征辟制和杂途察举制,就是各级官员推举才子,有孝廉,贤良,秀才,大量引进德才兼备的人提高官员素质,使人民公平竞争,提高了公平性

甘泉县15692116761: 汉朝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历史
归山永新: 汉朝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和征辟两种.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能尽孝道,做事正直),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品性贤良,行为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垦种田). ——蔡尚思《中国科举史话》 材料二 东汉沿袭西汉,在任官制度上实行察举制,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东汉后期,随着政治的腐败,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大族出身的官吏们为了维持本家族的利益,“朋党用私,背实趋华”.士人为了做官,也投*依托权门. ——白寿彝《中国通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