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与端午节

作者&投稿:谢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屈原为什么和端午节有关系?~

因为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着石头跳汨罗江自尽了,所以后来人们把端午节作为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将屈原与节日联系在一起,主要是因为要树立屈原这么个典型,让广大老百姓学习领会贯彻去忠君爱国的思想。统治者高屋建瓴,皇帝换了几十个,纪念屈原是每个朝代都要坚持的。
为了让忠君爱国能够行得通,就需要树牌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首先,屈原能写点诗歌,容易引起老百姓好感。
其次,屈原是个部长级别的官员,能够引起官僚阶层的共鸣;再之,屈原是忠心的臣子,王上将他放逐了,他还要以死表忠心,实为千古难得的臣子。
于是将屈原与端午节捆绑了起来,演变成了纪念屈原忠君爱国的节日。爱国是包装,屈原是标签,忠君是实质。
屈原这个标签符号、这个牌坊,成功地被统治者树立起来,古代统治者利用屈原这符号告诉广大的老百姓:要爱国,要奉献。
此后一千多年,每个朝代的统治者都兴高采烈地擦洗这个爱国牌坊,于是屈原这个符号由楚地逐渐传遍神州,并相沿迄今。

扩展资料: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
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此风俗日后演变成赛龙舟)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
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端午节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约前340—约前277)名平,字原,是楚国的同姓贵族。祖先封于屈,遂以屈为氏。生活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年轻时就胸怀远大抱负,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官至“左徒”,据司马迁《史记》记载,他内“与王图议国事”,外“接遇宾客,应付诸侯”,是掌管内政、外交的大臣。
战国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混乱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常对六国发动进攻。当时只有楚国和齐国能与之抗衡。鉴于当时形势,屈原主张改良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那些受秦国贿赂的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挤和陷害。
糊涂的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结果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阶下囚,死在异国。
屈原看到这一切,极端气愤。他坚决反对向秦国屈辱投降,这遭到政敌们更严重的迫害。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亲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汉北更偏僻的地方。
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没有屈服。他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决不随波逐流。拿起笔抒写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指斥“群小”误国,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最伟大、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人称他的作品为“楚辞”。代表作是《离骚》,这是屈原作品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共三百七十三句,两千七百七十七个字,诗中叙述了诗人为实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所遭受的打击和迫害,深刻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对人民和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感情。
屈原在长期的流放跋涉中,精神和生活上所受的摧残和痛苦是可想而知的。一天他正在江畔行吟,遇到一个打渔的隐者,隐者见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就劝他“不要拘泥”、“随和一些”,和权贵们同流合污。屈原道:“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意思是:我宁肯跳进江水中去,葬身在鱼肚里,哪能使自己洁白的品质蒙受世俗的灰尘?)
公元二七八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诗人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难,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诗人来到了长江东边的汨罗江,抱石自沉。他死时大约六十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如今,每到端午节那天,人们仍要在江河里划龙舟,把粽子系上五彩丝线来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可见诗人的作品和精神是永存的了!

屈原 郁郁不得志 投江自尽 当地人很是悲伤 就派人打捞屈原 但没有结果(当然被冲到下游啦,当时人真傻) 人们都说是被江底的怪兽吃了 这么好的人 “不能被吃掉!”有人冒傻气的说。于是 大家想了个办法 用叶子把糯米抱起来 投入江中 喂怪兽 期望它能把屈原吐出来 同时划着龙舟到处搜寻
延续下来 变成了吃粽子 赛龙舟

没有屈原就没有端午节了,因为他跳江自尽,人们怕鱼虾吃他他的身体,就往江里扔粽子,后来为了纪念屈原,就把他自杀的那天作为端午节

相传战国时,屈原因仗义直言遭革职放逐。眼见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屈原是有心报国而无力回天,愤然之下,屈原抱巨石投汩罗江而去。这一日正是阴历五月初五日。后来,每逢这一天,人们就在江河上赛龙舟,意在怀念屈原。

端午节的来历,人们首先就会想到爱国诗人屈原。相传战国时,屈原因仗义直言遭革职放逐。眼见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屈原是有心报国而无力回天,愤然之下,屈原抱巨石投汩罗江而去。这一日正是阴历五月初五日。后来,每逢这一天,人们就在江河上赛龙舟,意在怀念屈原。
没有屈原就没有端午节了,因为他跳江自尽,人们怕鱼虾吃他他的身体,就往江里扔粽子,后来为了纪念屈原,就把他自杀的那天作为端午节

屈原在长期的流放跋涉中,精神和生活上所受的摧残和痛苦是可想而知的。一天他正在江畔行吟,遇到一个打渔的隐者,隐者见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就劝他“不要拘泥”、“随和一些”,和权贵们同流合污。屈原道:“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意思是:我宁肯跳进江水中去,葬身在鱼肚里,哪能使自己洁白的品质蒙受世俗的灰尘?)
公元二七八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诗人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难,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诗人来到了长江东边的汨罗江,抱石自沉。他死时大约六十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屈原 郁郁不得志 投江自尽 当地人很是悲伤 就派人打捞屈原 但没有结果(当然被冲到下游啦,当时人真傻) 人们都说是被江底的怪兽吃了 这么好的人 “不能被吃掉!”有人冒傻气的说。于是 大家想了个办法 用叶子把糯米抱起来 投入江中 喂怪兽 期望它能把屈原吐出来 同时划着龙舟到处搜寻
延续下来 变成了吃粽子 赛龙舟


屈原,中国传统端午节的由来,具体原因是什么?
当五月初五来临,人民对他的故事耳熟能详、记忆犹新、仿佛如昨,投粽子反映了人民保护自己民族精英的美好愿望,节日延续至今也体现了劳动人民薪火相传正能量的迫切要求。往往,我们说一个人是否成功,不是你在场时赢得了众人的喝彩,而是你离开后还能得到人民的怀念!屈原与端午节的故事再次证明了这一真理。

端午节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
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被秦军攻破,屈原不愿看到祖国被侵略,于是在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以此表达他对国家的忠诚。当地百姓为了纪念屈原,纷纷划船相救,后来演变成龙舟竞赛。为了保护屈原的遗体,人们投入米团,这便是粽子的起源。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文化...

屈原与端午节
他死时大约六十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如今,每到端午节那天,人们仍要在江河里划龙舟,把粽子系上五彩丝线来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可见诗人的作品和精神是永存的了!

端午为何纪念屈原
屈原的精神与端午节的起源 屈原的爱国情怀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后世的人们。当他面临困境时,仍然坚持理想,致力于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他的这种精神成为了后世仁人志士的楷模。端午节,作为一个传统的节日,其起源与屈原息息相关。这一节日不仅是庆祝丰收的节日,更是一个表达爱国情怀、...

为什么叫端午
同时,端午节还与人们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健康的追求息息相关,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与平安的美好愿景。综上所述,端午节之所以得名于此,是因为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内涵。这一传统节日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端午节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和精神价值,值得我们...

屈原与端午节中找出赛龙舟和吃粽子习俗的原因?
他无法忍受祖国就此消亡却又无可奈何。在公元前278年的5月5日,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抱着石头于汨罗江自尽。五月五日是两个五,端五与端午同音,在这天为了纪念屈原,就有了端午节。02、端午节赛龙舟的缘由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日子,赛龙舟也与屈原有关。相传那时候屈原在汨罗江自尽后,楚国百姓不舍...

关于屈原的故事或传说
二、流放传说 屈原因政治斗争失败,被楚王流放。在流放期间,他深感国家危在旦夕,内心的忧虑与孤独化作诗篇。他的代表作《离骚》表达了对国家的深沉挚爱和对自身遭遇的无奈。尽管身处逆境,屈原仍心系国家,这一精神令人敬佩。三、端午节的由来 屈原的传说与端午节紧密相连。因深感楚国将亡,屈原投江...

起源于民间原始崇拜的端午节,什么时候变成了被赋予纪念屈原的意义...
在汉朝之前,端午节和屈原完全没有关系。直到东汉末年、魏晋时期屈原才开始慢慢和端午节联系到一起,据说和当时的魏晋风骨有些关系。现在能查到的最早的关于屈原和端午节的文献,是南北朝时期吴均所著的小说。这是第一次有文字记载,端午节起源于屈原。这个时候虽然已经有端午节起源于屈原的说法了,但是...

除了屈原、粽子和龙舟,还有什么东西和端午节相关?
除了这些东西之外,与端午节有关的东西还有艾草、菖蒲、雄黄酒等物。1.屈原与端午节之间的联系就是有人认为前者是后者出现原因。屈原生前一直致力于改革,希望能够借由改革来改变楚国积弊,让楚国获得更好的发展。但是因为改革一事侵害到了某些贵族的利益而频频受阻,原本颇受器重的屈原也因此逐渐失去楚怀王...

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具体渊源介绍
古老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吉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的活动。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固本思源等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与普及的过程。古时南北风俗各异,先秦时代端午节的节俗活动鲜...

睢阳区17548748553: 屈原和端午节的历史. -
主父秋低分:[答案]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

睢阳区17548748553: 屈原和端午节有什么关系 -
主父秋低分: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人民习惯所称的端午节;这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民族传统节日.“端”就是开端,而“午”和“五”古时互为通用,故称端午节. 这一天,又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殉国的日子.故六朝以来,人们便把这...

睢阳区17548748553: 屈原和端午节的历史. -
主父秋低分: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

睢阳区17548748553: 屈原关于端午节的故事是什么? -
主父秋低分: 在公元前278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屈原听到了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抱着石头投入了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的百姓听说了这件事,因为怕屈原的身体被江里的鱼虾吃掉,纷纷划着小舟前去打捞,并将雄黄酒、米粮投入到...

睢阳区17548748553: 划龙舟吃粽子和屈原有什么具体关系?端午节到了,好象以前听说和端午节的活动和屈原有关系,但到底有什么历史典故,那就不是很清楚了, -
主父秋低分:[答案] 端午作为节日在中国起源甚早,迄今约有2000年的历史.它的定名就日前所见文献资料看,是在晋朝.晋朝周处在《风上记》中说:“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 与端午节的异称相应,关于端午节的来历也是众说纷纭,在学术...

睢阳区17548748553: 关于屈原的故事和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
主父秋低分: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本是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

睢阳区17548748553: 屈原与端午节有什么关联?简要地写一写 -
主父秋低分: 屈原与端午节有什么关联?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 屈原忠心事君,却因奸臣所害,被楚怀王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自尽殉国,这一天正好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楚国百姓竞相荡舟江河寻找屈原后发展为划龙舟竞赛,百姓为保护屈原尸身而拿米团投江喂食鱼虾,则变成了现在吃粽子的习惯.

睢阳区17548748553: 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 -
主父秋低分:[答案] 起源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但许多盛行于世的端午习俗早在此之前即已流传,而且不少都有驱瘟避疫的成分,故此有人推测,端午节源于对恶日(即农历五月,因仲夏瘟疫流行而得名)...

睢阳区17548748553: 端午节跟屈原有什么关系?
主父秋低分: 楚国大夫屈原投汨罗江死后,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此风俗日后演变成赛龙舟)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还有郎中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有的还在小孩子额头上写上一个“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他们. 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睢阳区17548748553: 端午节的故事 -
主父秋低分:[答案] 一、纪念屈原说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为了不让屈原的身体被鱼龙虾蟹吃,人们纷纷往江里扔饭团、倒雄黄酒.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