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赋役制度沿革特点

作者&投稿:诸葛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沿革的特点~

① 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可以两税法为标志;② 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可以一条鞭法为标志;③ 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可以两税法为标志;④ 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以“庸”制为标志;⑤ 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可以一条鞭法为标志;⑥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这种演变说明,随着历史的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相应反映。

以维护封建统治为主

最根本的一条线索就是 从实物地租到货币地租的演变,税种从繁到简单的变化,从以人头为主到以田亩为主的征收对象的变化,从秦汉开始的地租大体上要缴纳地租,免费服劳役,还要缴纳人头税等各种杂税,到了北魏时期推行均田制,在赋税制度上开始发生变化,推行租调制,农民在获得土地基础上向官府缴纳谷物叫租,缴纳布帛叫调,在这里还是以土地为主要征收对象,隋唐时期沿用这一赋税制度,多了一项庸,农民可以缴纳庸来代替服劳役,庸一般指布帛之类,叫输庸代役。唐朝中期优于均田制遭到破坏,租调制推行不下去,杨炎开始税费改革,推行两税法,取消各种杂税折成户税和地税,按财产多寡征收,征收两次,开始向货币地租转变。明朝内阁首府张居正推行一条变法,把赋税和劳役合并折合成银征收,按土地多少征收,货币地租占据主动。到了康熙时期,则不在征收人头税,摊丁入亩,完全按土地多少来征收。线索就是这样,内容可以自己稍微扩展下,根据上学时的记忆,自己码字辛苦,希望给个好评。

先秦两汉时期  古代役重于赋。《诗经》中不少篇章反映人民被迫服役的怨忿;《春秋》中有许多关于役民筑城的记载,特别是各国互相攻伐,军役更为频繁;《周礼·大司徒》篇中规定各级地方官有召民应役的职责,为此应经常保持户口及马牛车辆等的实况登记,征调时贵者、贤能者及服公事者均免役。春秋时期,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国家对土地的粟米之征为“什一”(收获量的1/10)。春秋前期,管仲曾建议齐国试行“相地而衰征”(按土地差别征税);春秋后期,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 594)实行“初税亩”即按平均产量规定一亩的税率,以后成为以收益为基础的田赋税制。
秦统一中国后
  修阿房宫,建骊山,筑长城,戍五岭,徭役极为苛重,激发了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农民起义。汉初采行与民休息政策,田租的征课,由十五税一减至三十税一。但徭役仍沿秦制,男丁每年在郡县服役一月(更役)之外,尚有正卒(到国都服役)和戍卒(往边境屯戍)的服役,不服役的纳钱代役,称为更赋。此外还课人头税:未成年男女纳口赋,成年男女纳算赋。汉初推行役政,有所谓“虽丞相子亦在戍边之调”的说法,事实上,皇族、官吏以及因军功、纳粟而受爵赏的早已享有复免本人终身并家族、子孙长期免役的优遇,于是,徭役负担集中在平民身上。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时期,曹魏行屯田制,屯田客向国家交纳很重的屯租。除屯田外,一般编户则交纳田租、户调,田租每亩四升,户调每户绢二匹、绵二斤。至于役,则豪族拥有佃客,国家无从向之征调;反之,平民被强征兵役和其他服役,无一定制度可言。
西晋
  实行占田制和户调制,平民一户男女丁二人可占田百亩,其中70亩为课田,据以课税。贵族的占田,则第一品可达50顷,递降至九品可占10顷。事实上平民的占田额没有保证,贵族的占田额却难以限制,平民苦于无一定法度的徭役,贵族则除本身免役外,还可荫庇若干客户。南北朝时期,战争连绵,田租、户调甚为混乱,兵役杂役尤极苛重。为制止户口大量逃亡,南方实行“土断”,限定流民于所在地区落籍;北方实行“括户”,从大户荫庇之下夺回一部分编户。但都不能改变民户因重役而逃亡的严重危机。
隋唐时期
  唐代前期,采用北魏至隋代已试行的均田制,在每丁受田百亩的基础上,实行租庸调法。租和调为三国以来田租、户调的演进,庸则为役的绢、布交纳。同时,实行府兵制,减除了征调兵役的威胁。但均田制亦如西晋占田制,规定王公以下各品官的永业田比平民的永业田多至十倍数十倍;加以豪强兼并,后来农民得不到授田,均田制名存实亡,从而租庸调法也不能继续下去。至唐代中期德宗建中元年 (780)改行两税法。两税为地税按亩征粮,户税按每户财产征钱,各于夏秋两季征收,较能适应纳税能力。但以后地方政府因军政支出浩繁,对两税增添课额,加上各项徭役的派征,人民负担日重,民户大量逃亡,加速了唐王朝的崩溃。
宋代
  宋代田赋的征课只以田亩为对象,取消了唐代两税中以家资为依据的户税,加重了亩税的负荷。此时所谓两税仅指夏税(钱)、秋粮(米)的征收而言了。但除此之外,有些地区另按人丁收纳“身丁钱米”,回到了人头税的性质。州县地方又按民户资产分列户等以轮派各种名目的职役。在各种职役中,“衙前”(主管官物)、“里正”(督课赋税)两种责任甚重,一般以上户充役,多致倾家荡产。其他各项杂役也使民户苦累不堪。终宋之世,由差役(各户轮流应役)改为募役(各户出钱雇人应役),募役又改为差役或差役、募役兼行,或行助役(以钱津贴应役者)、义役(各户出钱买田以供应役者),改来改去,负担无法减轻。同时,田赋加重,隐田漏税现象严重,官府实行丈量土地,弊端不少,地主们借机极力反对。这样,赋和役日益重压,逃亡问题又复严重。
元代
  元代赋役更为复杂。在中原地区,属于赋系统的为“税粮”,属于役系统的为“科差”。税粮既有亩税(每亩三至五升),又有丁税(每丁一石)。科差既按户纳丝料(二户出丝一斤以供官用,五户出丝一斤以给领主),又按户征包银(每户四两)和俸钞(每户一两)。在江南地区,则大体上仍沿宋代两税之制,夏税输棉、丝等物,秋税输粟及一部分折钞。此外,仍有各种杂役苛派。总的来说,元代的赋役负担较宋代尤为沉重。
明代
  明代,赋役制度有所改进。赋的方面,在土地丈量基础上,建立了黄册(记载户口、土地)和鱼鳞册(见彩图[明洪武年间的鱼鳞图册])(绘制田丘形状)相配合的户籍地籍制。两税夏麦秋粮,带征丝、棉织品,由粮长负责催征税粮,减少胥吏的作弊。后来粮长权势渐大,明王朝采取了限制任期或一粮区内数人轮充粮长的办法。役的方面,里甲、均徭、杂泛三类差役原系按户资人丁情况分户等以区别承役的先后重轻,而编审户等积弊难除,户类上下倒置;里甲、解户、库子等役每因失职获罪以致破家,于是投靠大户以避苛役之风日益广泛。至嘉靖年间,在各地试行改革的基础上,开始推行一条鞭法。万历年间普遍实行。一条鞭法的原则是赋役合并为征银两。田赋除漕粮仍征实物外,一律征银;原银差及力差也统为征银,并摊进田赋银内征收。这就简化了赋役制度,并调整一县之内各里间的负担,杜塞编审户等以及派差轮役的种种弊窦。但一条鞭法在各地推行情况不一致,有的已经推行又恢复旧制;后来三饷(辽饷、练饷、剿饷)按亩加征,一条鞭法简化税项、减轻负担的实效全遭破坏。
清代
  清初战乱,兵差繁重,地方经费困难,仰给于按户等摊派的老办法,编审户等之弊同于前代。康熙初年,江南赋重的苏松地区开始实行均田均役:将一县各项差役全由雇役充当,所需雇役经费,通过合邑田亩均摊,实即一条鞭法的继续实施。但当时各省正致力于战后荒地的垦复,均役办法未能推广。以后经过较长期稳定统治之后,宣布以康熙五十年(1711)的人丁数(2462万余丁)作为以后征收丁银的依据,把各省丁银329万余两固定下来,嗣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丁银的固定,为摊丁入地创造了过渡条件。从康熙五十五年开始,广东省首先实行摊丁入地,以该省的丁银摊入该省地赋之中,不再按丁抽税。自雍正元年至七年(1723~1729),各省先后推行,完成了明代一条鞭法所未完成的改革。州县地方差役的工银、饭食,则由地赋中存留给地方的部分支用,并可从耗羡归公中提一部分补给。这样,原来役的开支有了新的保证。
  赋役的演变及实质 综观历代制度,赋是王朝财政的主要来源,而人民最感痛苦的则是重役的征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赋役的演进自应以减轻役和加重赋为主流,然其间亦经常出现反复。汉代口赋、算赋和更役、正卒、戍卒的征调,是一种人头税与重役并征的典型。以后西晋的户调以占田为依据,唐代的租庸调以授田为条件,至两税法而赋役集中于对户资、田亩的财产征课,只是额外的役无法制止。宋代两税专以田亩为征课对象,比唐代两税又进了一步;当时各种徭役虽极繁重,然以家资列户等为派役根据,实亦向财产税转化。至明代实行一条鞭法,清代摊丁入地,这一历时长久、艰难曲折的赋役改革才得以完成。
  封建赋役的实质在于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点之一是通过土地自由买卖以进行兼并。在田赋征收上,长期以来是大户的税负远轻于小户的税负,甚至大户的税负转加于小户身上,这就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役政方面,特权阶级不仅自己不服徭役,并可荫庇众多投靠之户,这正是历代户口逃亡的一大漏洞;逃亡户的增多,未逃亡户更受赋役的重压,其结果是相率逃散,铤而走险。从中唐以至明代的户资列等问题,体现着特权阶层以下各等级民户在赋役负担上的相争相持,其结果只能是上户偏轻,下户偏重。摊丁入地以后的大小户矛盾仍集中于亩税的征课。总之,要在封建时代求得公平合理的税制是绝不可能的。


封建社会从什么时候开始
萌芽在东周的战国时代,开始在秦朝。其实也可以说封建始于战国。只不过第一个当皇帝的是秦始皇,而皇权正是中国封建 历史 的重要标志。 公元前475年(春秋战国时期)算起 中国封建社会时间,开始与结束 开始时间为秦统一六国,是公元前221年 结束时间为傅仪退位,是公元1911年 封建社会名称简介 两种含义:...

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经历了哪些朝代?起止时间
根据马克思历史理论,夏、商、周三代曾被定性为奴隶社会,此观点争论较多。奴隶社会以社会下层的广大奴隶群众为主要生产角色,然而就传统文献记载以及考古发掘工作并没有发现中国上古时期广泛实行奴隶制度的迹象。因此,学界对此颇有争论。封建社会简介 封建社会指实行封建制度的社会状态,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

什么是“封建”王朝
在中国,“封建”的概念可以意指三个不同的对象∶第一是指中国古代的封建,如西周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第二是指中国从古代延续到近代的“封建社会”,久讼不已的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为何长期延续等问题即由此而来;第三是指欧洲中世纪的一种社会制度,它常被看作是各种封建社会的参照原型。我们在...

论述中国封建社会法制儒家化的进程
表现2、八议:“十恶”之外的罪行,如果是皇亲国戚、达官显贵,则可根据其身份地位以及对朝廷的功绩酌情减刑,称为“八议”。表现3、如果是平民侵害权贵,晚辈侵害长辈,则根据尊卑上下和血缘亲疏加等严惩。三、法制儒家化影响:中国古代社会成员法律地位的不平等,与“以礼入法”密切相关。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体现
在中国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公元1840年)即战国时期开始至鸦片战争结束这2315年的历史长河中,虽然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混战和农民起义从未停止过,但还是相对出现过相对安定的时期,并有五个发展的鼎盛时期。陈胜、吴广首创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公元前209年-公元前207年)以疾风暴雨,...

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优点和缺点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缺点:1. 皇权专制容易形成暴政和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消极因素。2. 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限制了思想的自由,压抑了创造力的发展。3. 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供参考。

论述中国封建社会中的礼法结合过程
如前所述,礼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不管是上到皇帝、大臣、百官,还是下到普通的民众,都严格遵守着封建的礼教关系,因此,在中国古代,违反礼的行为为法律所严格的禁止,导致很多本应属于民法、行政法调整的对象最后也落入刑法的管制范围内,因此有“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

试论中国封建社会特权等级体系
魏律根据《周礼》的“八辟”规定了“八议”。至隋、唐,封建特权法相因沿袭又不断发展,《唐律》规定的“议”、“请”“、减”“、赎”“、官当”等按品级减免罪刑的法律制度是集中的表现。唐之后,宋、元、明各代法典均将其作为重要内容加以肯定。古代特权法在中国封建社会,官员和贵族除了政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特征
二: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以三纲五常为伦理道德规范,主张仁政,提倡经世济民,以助君主。 三: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综上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在这一矛盾基础上建立的封建性质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具有两方面...

古代中国是封建社会吗
正方:封建专制是古代国家的共同特征,那时候的古代中国是封建专制的形式之一,造成古代中国政体的服务对象也是单一化的古代君主,直接让当时的古代中国普通人没有人性地位,只有少部分的官僚阶级才有历史地位。反方:古代中国长期以来是中央集权制度才符合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属性即阶级特征,当时古代帝制已经代替...

东市区15518602285: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 -
成才瑞科: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总体特点是:征收的标准由人丁向田亩、资产过渡;征收的方式由实物地租转向货币地租;征收的名目由多种成分转向单一货币;征收时间由不定时发展为定时;农民服役由必须服役发展为可以代役.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的情...

东市区15518602285: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过成? -
成才瑞科: 1、春秋末年: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 2、汉朝的田赋 3、北魏开始的租调制 4、隋唐开始的租庸调制 5、唐中期的两税法 6、明朝的一条鞭法 7、清朝的摊丁入亩制度

东市区15518602285: 中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 -
成才瑞科: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 一、先秦时期的赋税制度 先秦赋税多以“贡赋”的形式存在.商代臣民向国君进献的财物称为“土贡”.西周土贡有皮帛、宗庙之器、绣帛、木材、珍宝、祭服、羽毛等九类,称作“九贡”.此外,还有军赋.春秋战国时...

东市区15518602285: 明清赋税制度如何演变的? -
成才瑞科: 1.一条鞭法:1581年明朝张居正推行的赋税制度.将田赋,徭役,杂役合并,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少收税.一条鞭法减轻农民负担,开始用银两征税,商品经济发展.2.摊丁入亩:清朝康熙五十一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为定额(固定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推行摊丁入亩,将田赋和丁役合而为一,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摊丁入亩减轻人民负担,废除人头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促使人口增长.

东市区15518602285: 中国封建社会的赋役制度改革有何特点?
成才瑞科: 总的趋向是货币化,也就是要交银子,役改赋之类的

东市区15518602285: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趋势
成才瑞科: 赋役制度 夏商周贡赋制度(井田制与分封制的纽带)是赋税的雏形 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 秦律中的规定; 西汉编户制度: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兵役的依据 北魏、隋朝租调制(与均田制相适应) 唐前期租庸调制 唐后期实行两税法 北宋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 明后期的一条鞭法 清初的摊丁入亩——“地丁银”制度 经济政策 应该是这样的吧,我们老师就是这样讲的(我也高三了,觉得真不是人读的...)

东市区15518602285: 我国古代的赋税 -
成才瑞科: 1.编户齐民虽然提到按财产多少征收赋税,但没有真正实行过.而且汉代税种特别多,编户齐民之事关于其中的一小部分税的名义上的征收办法,两汉的赋税特点是田租轻而人头税重,编户齐民的税收属于田租,只占了国家税收的小部分....

东市区15518602285: 从古至今,我国农村的赋税制度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变化的趋势怎样? -
成才瑞科: 鲁国的初税亩,汉代的编户齐名,唐代的两税法,明代的一条鞭法,清代的地丁银制度

东市区15518602285: 中国古代各项经济制度发展脉络?
成才瑞科: http://wenku.baidu.com/view/52609f3b580216fc700afde6.html 详情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总体特点是:征收的标准由人丁向田亩、资产过渡;征收的方式由实物地租转向货币地租;征收的名目由多种成分转向单一货币;征收时...

东市区15518602285: 我国古代有一种井田制,是哪个朝代出现的? -
成才瑞科:[答案] 井田制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西周时盛行.那时,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