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早春图》一窥郭熙晚年的山水画

作者&投稿:郟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早春图(中国画) 郭 熙(北宋)  《诗经》有诗曰:“春日载阳,有鸣仓庚”(《豳风·七月》),说的是春天的太阳暖洋洋地照在往来行人的身上,道路两旁的黄莺发出清脆的啼叫声。可见,春天是一个令人心生愉悦的喜庆时节。花朝节、上巳节等节日也都在春天,无论男女老幼,皆外出游春,又或称为踏青。在这之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一千六百余年以前在浙江绍兴的踏青活动——“兰亭修褉”,而王羲之为之纪念而作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流传后世。从“兰亭修褉”衍生而出的文人雅集活动不仅为后世所继承,而且成为艺术史中重要的绘画题材之一,北宋李公麟就曾绘《西园雅集图》并作《西园雅集图记》。同样诗画相通的还有唐代诗人杜甫的“三月三日天地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丽人行》),《虢国夫人游春图》《八达游春图》等作品便是最佳印证,以诗入画,反之,诗亦如画。
  不光春日的节庆通过文人墨客的诗文画笔留下了痕迹,后人通过郭熙的《早春图》同样可以一窥北宋初春时节春寒料峭之景。郭熙,字淳夫,据《宣和画谱》所载其“乃河阳温县人,为御画院艺学,善山水寒林,得名于时。”郭熙一生经历了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五朝,而最辉煌的时期,则是在神宗熙宁年间,其时“虽年老落笔益壮如随其年貌焉”(《宣和画谱》)。作为熙宁年间十分活跃的宫廷画家,他所创作的山水画,在一段时期内深受宫廷内外的欢迎。
  《早春图》是郭熙流传有序的重要存世作品之一。这幅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轴纵158.3厘米,横108.1厘米,绢本双拼成幅,水墨浅设色。画左中间部位署款“早春,壬子年郭熙画”,现“熙”字处已残损,不易辨识。署款处钤有“郭熙笔”长方朱文印。而画中所署壬子年即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此画正是郭熙晚年之作。我们也由此得以通过实物一窥郭熙晚年的山水风貌。
  在《早春图》中,郭熙用他的画笔为人们创造了一片纸卷上的春山寒林。他曾经提到,在山水画的创作中,要分清四时的差别——“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林泉高致》)。我们在《早春图》中,仿佛可以看到这种澹冶的环境和“笑”的动态,正是这种环境和动态,渲染出画面宁谧而生机勃勃的氛围。而这种氛围的营造又得益于《早春图》的全景式构图,巧妙地将他所提倡的高远、平远、深远“三远”表现手法融为一体。
  画面中的主体为呈“S”状盘旋的巨大山峦,与左右峰峦结合。主峰结顶一笔施以浓墨,形成上有盖、下有承、左有据、右有倚的高低起伏之势。山体多石而少土,是典型的北方大山。山峦顶部以尖头点绘制杂树、荆棘等,其间墨色深浅变幻,主次有别,使山峦得以润涤。画面中的树木都没有茂密的枝叶,而那种“有枝无干”的树木,也是郭熙画风的一个标志。至于那被描绘为蟹爪一般的树枝,更是郭熙画派的经典象征。山体坡脚处则施以卷云皴,层层交叠,体现了山石的厚重稳健之姿。山势虽在画面中部被云雾隔断,却丝毫不掩其硬气,从近山看去,山脊挺立而分明,予人坦身露体、直面苍天之感。这正是郭熙所说的“自近山而望远山”的“平远”法。值得一提的是,郭熙生于河阳温县,即今天的河南孟县。此处北依太行与山西省接壤,南临黄河与郑州、洛阳相望。因此,郭熙笔下的峰峦沟壑与枯树寒林,也明显具有华北地区的地貌与植被特征。
  在《林泉高致》一书中,郭熙还提到“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画中出现的大面积水域有三处,分别在画面左上方以及下方左、右;此外还有多处泉瀑。画面下方左右两边各有一湖泊,皆有渔人停舟登岸。左边有一妇人怀抱婴儿,手牵着一个黄发垂髫的小童,妇人回首望着身后挑担的男子,而童子则似乎被前方欢脱的黑色小狗所吸引而趋步向前,一幅春游欢愉的还家场景。画面右边则是两个正准备登岸的男子,左边的男子手中拄着竹篙,抬头好似凝望着眼前的高山,这便是“自山下而仰山巅”的“高远”;右边的男子则低头摆弄渔网,船上依稀可辨鱼篓等物,春江水暖渔人先知。
  在两男子上方,还有垂瀑三叠,是春来解冻的清流,源头活水,寓示勃勃生意。与画面中其他处多枯枝不同,此处树木已发出嫩芽,虽没有江南春(微博)来常见的桃柳相映,却可以从山中焕发出的袅袅春雾中嗅出一丝冬去春来的暖意,正如画面右上角乾隆题诗所言“树才发叶溪开冻,楼阁仙居最上层。不借柳桃闲点缀,春山早见气如蒸”。
  画幅中的第三处水域位于画面左边的被虚化的远山与层层淡墨渲染的天空中间,随着一淙泉水缓缓流下,使得观者的目光随着流水为栈道上的行旅及樵夫的身影停伫,三人之间因前方男子的回首而产生互动。正是透过他们进山的脚步,我们“自山前而窥山后”,得到“深远”的视觉效果。纵观画面,正在活动着的共有三组9人,无一例外都表现出人的渺小与山的伟岸。可见,在郭熙画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他虽仍然强调从北宋早期就已形成的“大山堂堂”的构图模式,但更加强调画中的人文气息,他想画的是一处君子渴慕的林泉之所。
  而这也正是郭熙所确信且世之笃论的“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林泉高致》)。可行、可望的背后是可游、可居,且并不仅仅是身体,更是一场心灵的旅程,对山川毓秀的描摹,内化成为一种对君子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光阴往还的感叹。古往今来蕴含在上下四方的小小画绢中,使得山水成为天地,天地化为宇宙。
  来源:光明日报


由《早春图》一窥郭熙晚年的山水画
同样诗画相通的还有唐代诗人杜甫的“三月三日天地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丽人行》),《虢国夫人游春图》《八达游春图》等作品便是最佳印证,以诗入画,反之,诗亦如画。不光春日的节庆通过文人墨客的诗文画笔留下了痕迹,后人通过郭熙的《早春图》同样可以一窥北宋初春时节春寒料峭之景。郭熙,字淳...

郭熙《早春图》的鉴赏
郭熙常论山的画法说:“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用“春山淡冶而如笑”形容他这幅《早春图》确是再恰当不过了。作者以粗阔扭曲的线条,描绘山石轮廓,再用干湿浓淡不同的墨色,层层皴擦出岩石表面的纹理,因为形状像卷曲的云块,所以称为「卷云皴」。

早春图赏析 郭熙的早春图赏析
《早春图》是北宋画家郭熙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此幅画作展现出了初春时北方高山大壑的雄伟气势,呈现了一幅瑞雪消融,云烟变幻,大地复苏,草木发枝,一片欣欣向荣的早春景象。赏析 《早春图》是北宋画家郭熙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此幅画作展现出了初春时北方高山大壑的雄伟气势,呈现了一幅瑞雪消融,...

郭熙《早春图》中的“春夏秋冬”是什么意思?
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春天的山影浅淡如同美人的微笑,夏天的山是鲜美的翠绿,秋天的山是明净的如同美人的面妆,冬天的山惨淡无色就好象睡着了没精神。出自北宋著名的画家兼山水画理论家郭熙写的《山水训》:“真山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汉桥话画:郭熙《早春图》春山淡冶而如笑
《早春图》是北宋画家郭熙山水画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无论构图、技法,还是对所描绘的季节的把握,都呈现出诗一般的意境来,一切都体现出一种完美的艺术境界,这幅画无疑是一件山水画杰作。 画趣拾珍 郭熙是北宋后期的山水画巨匠,与李成并称“李郭”,与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并称五代北宋间山水画大师,世称“...

郭熙《早春图》
北宋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山水画要符合“三远”:“自山上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这幅收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的“早春图”很符合他的“三远”原则:从山脚下的水及人往上看,重峦叠嶂,一山更比一山高,符合高远的原则;一文人模样...

郭熙《早春图》赏析
郭熙(1023-约1085)北宋画家。字淳夫。河阳温县(今属河南)人。《早春图》是郭熙的代表作,绢本,浅设色,纵158.3厘米,横108.1厘米。图绘早春的山景:下部的巨石层叠而上,至中间将画面分为右边的溪流山冈和左边的深山幽壑,向上则是两座吞吐烟云的山峰;画中间两株巨松耸立,山里山外杂树密布,...

宋郭熙早春图轴作品欣赏
宋朝画家郭熙的《早春图轴》是一幅展现早春景色的艺术佳作。作者运用粗犷而富有变化的线条,刻画出山石的轮廓,通过干湿浓淡的墨色,运用「卷云皴」技法,展现出岩石的纹理,仿佛云卷云舒。树木的枝干和枝桠以「蟹爪枝」描绘,借鉴了宋初李成的风格,显得古朴而生动。画面左侧郭熙亲笔题写,注明作画时间为...

早春图是什么流传有序的重要存世作品之一
《早春图》是郭熙流传有序的重要存世作品之一。它以立春为题材,以“迎春”为画意,描绘了中国北方春天的景象。画中以山峦为主景,草木葱茏,河流纵横,屋宇掩映,充满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画中山峦重叠,层次分明,用笔细腻,色彩明快,表现出了画家敏锐的观察力和精湛的绘画技艺。《早春图》不仅是中国...

为什么会有人喜欢早春图?
早春图》是宋代画家郭熙的作品,郭熙是北宋山水画家之一,作品很值得看。这幅画也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郭熙生活在宋神宗年间,当时是属于画院待诏,宋神宗当年非常喜欢郭熙的作品,专门整了一个屋子放郭熙的作品,对他很偏爱。很有趣,我们又说到了宋代的作品,那种带有哲学意义的作品。宋代的...

黑河市19592719849: 乾隆皇帝点赞的《早春图》究竟长什么样 -
仇由峰瑞适: 《早春图》出自北宋郭熙之手,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绢本,浅设色,纵158.3cm,横108.1cm,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回首近千年,时空中颠沛流离,终得安身之所,后世亦得以幸观其貌,此画可谓气势磅礴,采取高远、深远、...

黑河市19592719849: 中国宋代山水画发展概述 -
仇由峰瑞适: 宋代山水画的丰富与它的深刻性、在于画家的师法造化,熟悉山川自然的特性.杰出的画家不但师法造化,而且还强调中得心源. 宋代山水画北宋和南宋各有特点,如北宋多大水大山全景图,南宋常有山明水秀的一角之图.北宋山水画的的著...

黑河市19592719849: 中国画宋元时期的审美特征及其变迁? -
仇由峰瑞适: 略谈宋元山水画的艺术成就与审美特征 内容摘要:宋元山水画是山水画的鼎盛时期,它突出展示了隋代展子虞、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山水画作品大青绿、金碧山水一派的独具特色,展示了吴道子、王维、王洽及张璪创立的风格不同的水墨山...

黑河市19592719849: 郭熙创作的早春图反映了北宋山水“气韵生动”是否正确 -
仇由峰瑞适: 正确.作者以粗阔扭曲的线条,描绘山石轮廓,再用干湿浓淡不同的墨色,层层皴擦出岩石表面的纹理,因为形状像卷曲的云块,所以称为「卷云皴」.树木枝干虬曲,枝桠像伸指布掌的样子,称为「蟹爪枝」,是承袭自宋初李成一系的特色...

黑河市19592719849: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是什么 -
仇由峰瑞适: “意境”是艺术作品的灵魂,它是客观事物精粹的集中,通过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的美丽境界,同时也是人思想感情的陶冶. “意境”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可见其最早源于...

黑河市19592719849: 中国岩画面的审美特征 -
仇由峰瑞适: 中国岩画是远古时期的人类崇尚自然与人类的朋友和平共处的思想角度. 多以人和动物为主,,所有内容都以狩猎,丰收,歌舞,奏乐等.从画面处理手法上类似今天的儿童简笔画. 中国岩画在构思上天真纯朴,反映出人类童年时代某种幼稚...

黑河市19592719849: 古代画论设色 -
仇由峰瑞适: 第一、奇中国古代画论中既强调多样性又强调统一性.多样性即反对平淡无奇,反对景物雷同.五代李成《山水诀》:"千岩万壑要低昂聚散而不同;迭(山献)层峦但起伏峥嵘而各异".同时也指出,景物不能雷同而要变化,要有强烈的对...

黑河市19592719849: 中国画中的高远 深远 平远 -
仇由峰瑞适:[答案] 具体说就是散点透视. 西方风景画所采用的视点,多为平视的一点透视与二点透视,主要为静态空间构图.故其水彩画或油画,多根据人眼垂直视角30度,水平视角45度的固定视域,来决定画幅的长与宽的比例,通常是三与二之比.中国宋代的山水画家...

黑河市19592719849: 郭熙的《春图》所用皴法是什么 -
仇由峰瑞适: 楼主说的是郭熙的《早春图》吧? 作者以粗阔扭曲的线条,描绘山石轮廓,再用干湿浓淡不同的墨色,层层皴擦出岩石表面的纹理,因为形状像卷曲的云块,所以称为「卷云皴」.树木枝干虬曲,枝桠像伸指布掌的样子,称为「蟹爪枝」,是承袭自宋初李成一系的特色.

黑河市19592719849: 山水画的审美特征是什么? -
仇由峰瑞适: 希望这个对你有用: 中国古代绘画,按传统的分法,分成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画科.在长期的发展中,中国古代山水画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或称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或称墨笔山水、浅绛山水或称淡着色山水、小青...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