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昏君和明君于一身的齐景公,最终将更大的危机留给了后人

作者&投稿:雍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细数战国,纵论春秋,齐景公可以说是齐国在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真正意义上的霸主。

然而虽然齐景公在位期间做了不少发展性的举措,可是后世对于他的评价却并非全都是好评,而是将其定义成了一个具有两面性的人。 甚至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他是一个集明君和昏君于一身的君王,而且最终还把更大的危机留给了自己的后人。

当然,按照惯例来说,在探讨一个人缺点之前,我们首先应该讲一讲对方的优点,这种手段叫做欲抑先扬,可以造成一种反差的感觉,让大家看的更有味道。

俗话说逆境之中见人才,危难之时显身手。早年期间的齐景公,就是一位生于忧患之中的君王,他在继位时所面临的局面,完全可以说是一团乱麻。

齐景公的父亲也就是灵公去世的时候,景公其实还没有多大,而且他也并非灵公的嫡长子,所以按照嫡长继承制度来说,景公根本没办法继承国君之位。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灵公死后,真正的继位者是景公的哥哥,史称齐庄公。

然而庄公之所以能够顺利登上王位,即使也不完全是靠自己的本事,而是 仗着权臣崔杼。 后来由于庄公色迷心窍居然和崔杼的妻子,发生了一些不清不楚的关系,如此一来,可算是惹上了天大的祸患。

因为崔杼发现这件事情之后,虽然表面上没动声色,可是暗地里却联合庆封发动了一场刺杀行动,直接干掉了齐庄公,转身将年幼的景公扶上了君王之位。其实从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当时这两位权臣究竟有多么嚣张,齐庄公好歹也是一国之君,居然被他们两个说废就废,简直把整个齐国当成了自家的后花园一样随意摆布。

在这种情况下登上王位的齐景公,处境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生怕手底下这两位有权有势的大臣,哪一天一不高兴,把自己也给废掉。如此说来,真可谓是生于忧患,她的父亲和哥哥留给他了一个非常难以收拾的烂摊子。 如何在诸多权臣的夹缝中生存下去,成了年幼的景公,面临的第一道难题。

不过事情也并非没有任何转机,他手底下的权臣们也不是铁板一块,崔杼和庆封两个人都想做大,都想找机会狠狠的踩对方一脚。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崔杼的两个儿子之间发生了内斗,各自带着手底下的人开始火拼,至于他们两个人内斗的原因,史料上说是中了庆封的离间之计。

但是崔杼对其中的内幕却毫不知情,还还专门派人请庆封带兵去控制局面,制止自己家族中的内斗。 结果却没想到庆封直接给她来了一个斩草除根,把他的两个儿子连锅端了。 这一下子崔家可谓是元气大伤,崔杼也从此直接退出了政治舞台。

不过接下来庆家的好日子也没过几天,又被另外一股势力赶出了朝堂,只经过几番折腾,掌握实权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最终才轮到齐景公粉墨登场。之后距离景公登上王位已经过去16年,在这16年的时间里,他基本上就是一个傀儡,直到此时才真正挺直了腰杆,开始着手治理这个满目疮痍的国家。

正好在这个时期,外部的压力也相对轻松,晋楚两个大国都出现了一些内部问题,没有过多的精力去理会齐国。而景公也正是趁着这个时机,开始厉兵秣马,励精图治,一心想要恢复齐桓公时期的霸业。

从公元前532年到公元前530年,齐景公任用相国晏婴、司马穰苴以及梁丘据等人,一发展国内生产业,一边加强军事训练,到后来隐隐之间已然拥有了和晋国争雄的实力。可以说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齐国完全发生了一次脱胎换骨的变化,从一个朝纲混乱看不到希望的国家,再次焕发了生机,蜕变成了一个有可能问鼎中原的强国。

但是这种治世之明君的形象,只是齐景公人生中的一面,在他的一生当中还有着另外一副面孔。

这一句话是对齐景公一生最中肯的评价,也是最为真实的写照。 这是说齐景公虽然把齐国带上了富强之路,但是在其临死之时,却没有人称赞他的恩德。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因为齐景公不是一个纯粹的明君。

就连辅佐他的丞相晏婴也曾经这么说过:

是的确如此,齐景公在位初期固然厉兵秣马,发奋图强,是国家迅速摆脱了混乱的局面,逐步进入治世。可是当国情有所好转之后,他便开始了贪图享乐的生活,虽然朝中依然还保留着像晏婴这样的治世能臣,可同时也培养了一批阿谀奉承犬马声色之徒,比如梁丘据、裔款等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然而事实也正如晏婴所说的那样,齐景公的发奋图强之路,在他的后半生基本上就已经止步不前, 直到他死的时候也没有真正完成称雄天下的霸业,没能再现齐桓公当年的辉煌。而且除此之外,他在晚年还做了一件足以影响整个齐国命运的错误决定。

公元前490年,齐景公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于是开始考虑确立下一任继承人的问题。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他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当时的齐景公有一个非常宠爱的妃子,叫做 鬻姒 ,而且此人还给景公生了一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公子荼。当时也不知道齐景公到底是怎么想的,总之没有立自己的嫡长子为太子,反而将王位传给了鬻姒所生的公子荼。

不过这也正是其昏君一面的体现,这种爱屋及乌的行为,的确不是明智的决定。在古代的分封 社会 时代,废长立幼乃是大忌,除非其嫡长子有过重大过错,或者极其特殊的情况,否则于情于理都不该这么做。

然而在看当时的情形,齐景公的嫡长子吕阳生也并没有出现上述情况,完全有继承国君之位的资格, 而且吕阳生还与当时齐国最有名望和实力的家族田氏一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也就为后来的内乱埋下了祸患。 因为就在景公去世不久之后,田氏一族的族长田乞联合鲍牧及诸大夫发动政变,直接杀掉了刚刚继位的公子荼,转而拥立吕阳生为新任君主,史称齐悼公。

可是齐国王室一脉的悲剧也就此拉开了序幕,因为拥立太子吕阳生的田乞,可不像其他权臣那样只是为了掌一时之权,而是有着反客为主的打算。整个田氏一族从齐景公在位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蓄谋发展,经过几十年的盘根错节,其势力已经庞大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否则也不可能如此随意的扭转齐国政治局面。

因此后来的齐悼公吕阳生,完全沦为了田氏一族的傀儡。“政由田氏,祭则吕氏”这一句话,就是对当时情形的真实写照。甚至在后来,田氏干脆直接取代吕氏,真正实现了反客为主,坐上了齐国国君之位。

可是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还是要归咎于齐景公后半生对政治的慵懒,以及临死之前在立储方面的错误决定。 因为齐国的田氏一族,完全是在他眼皮子底下发展起来的一个庞然大物, 可是他对此却不闻不问,在其生前相国晏婴也曾多次提出过警告,但都背景公当成了耳旁风,最终给自己的后代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再加上他在临死之前废长立幼,更是为支持太子吕阳生的田氏一族留下了借口,使其顺理成章地发动政变,从而直接夺取大权,将整个齐国王室架成了傀儡。

所以说齐景公是一个集明君和昏君于一体的君王,前半生励精图治,后半生则过于懈怠,留下了许多政治漏洞,也给自己的后人埋下了祸患,甚至影响了整个齐国的命运。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做好人并不难,难的是一直做一个好人。此话说的非常有道理,人这一生中最难能可贵之处,便是始终如一。向齐景公这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者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而真正能够做到持之以恒,一直以同样的标准要求自身,始终不曾懈怠的人却少之又少。

正因为这样,古人才会一再强调,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防微杜渐,不可不察。一个人能够开创丰功伟绩,固然可喜可贺,但却不该把以往的辉煌当做挥霍的基础。人的一生中,即使不说每一步都要如履薄冰,但至少也应该做到不忘初衷。




集昏君和明君于一身的齐景公,最终将更大的危机留给了后人
甚至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他是一个集明君和昏君于一身的君王,而且最终还把更大的危机留给了自己的后人。 当然,按照惯例来说,在探讨一个人缺点之前,我们首先应该讲一讲对方的优点,这种手段叫做欲抑先扬,可以造成一种反差的感觉,让大家看的更有味道。 俗话说逆境之中见人才,危难之时显身手。早年期间的齐景公,就是...

历史上的昏君和明君
其他如身冒百死、战功赫赫的大将傅友德,曾被朱元璋誉为“忠贤集于一身”的太子之师宋濂、朱的儿女亲家、位列百官之长的李善长等元老重臣,也都纷纷遭杀身或抄家之祸。后世史家评朱元璋是:“借诸功臣以取天下,有天下既定,即尽举天下之人而尽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赵翼:《二十二史札史札记》) 武则天当...

汉武帝和唐玄宗,为何他们前半生是明君后半生是昏君?
历史上有名的明君有不少,而昏君也有很多,但是同时既是明君又是昏君的,就不多了。有人可能会觉得,怎么会有人既是明君又是昏君呢,事实上的确是有这样的人,而且还不止一个,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汉武帝和唐玄宗。这两位皇帝在自己年轻的时候,可以说是非常厉害的大人物了,他们治理国家都是一把好...

关于明主、贤臣、昏君和奸相的作文素材
明主+心狠手辣+骗死人不偿命=秦昭襄王(诱骗楚怀王,调戏赵王,扣押平原君) 第一,对远交近攻和近交远攻策略的创造性运用。 第二,巩固对巴蜀的统治,巴蜀的稳定 ,对秦以后的统一战争有很大促进作用。 第三,消灭义渠。义渠隐患的解除,不仅消除了秦的后顾之忧,戎地骁勇的士兵众多的牲畜 ...

明朝皇帝中可称得上是明君和昏君的,各有哪些可位列前三?
明朝皇帝中,可称为明君的前三者,首推朱元璋、朱棣和朱见深。朱元璋,开创明朝,自力更生,奠定统一的基础。朱棣,继承朱元璋的基业,拓展边疆,开创永乐盛世。朱见深,面对内忧外患,治理有方,实现安内攘外、中兴之世。至于昏君的前三名,则应提及朱允炆、朱祁镇和朱由检。朱允炆,继承大一统的基业,却...

请问中国历史上最多昏君以及最多明君的朝代分别是哪两个?
1. 晋朝和明朝在中国历史上被认为是昏君较多的两个朝代。晋朝经历了短暂的统一后,陷入了长期的分裂和混乱,期间出现了多位昏庸无能的皇帝。明朝则有近20年不上朝的嘉靖帝,以及痴迷于木匠活的万历帝等,他们的统治方式被历史学家广泛批评。2. 明朝的万历帝曾有名言:“百姓贫矣,朕何忍独饱?”当...

假如你是个谋士,跟着昏君有前途还是跟着明君有前途?? 详细~!
昏君和明君,个人偏向跟昏君。举个简单的例子,孔明先生一生跟了一个明君和一个昏君,刘备死前他最多是丞相,死后就是相父。刘备在世他没兵权,死后就是蜀国的绝对领导。例子比较极端,但是以小见大,皇帝太有能力的话,谋士就不能太有能力,否则死,功高但不能震主!

隋炀帝是昏君还是明君?
隋炀帝是明君。隋炀帝不失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这位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建树最多的皇帝之一,这位集文武本领于一身,集野心与阴谋为一身,集暴君与责任与一身的人,并非“昏君”、“暴君”一词就能简单概括。在位期间,他的暴政很突出,政绩也同样突出。他主持修建大运河,客观上也在辽阔的土地上架起...

历史上有哪些跟着昏君时极坏,转投明君后变得极好的人物?
受王太监忽悠怂恿,朱祁镇诏令,50万大军,3天就仓促出动,一路彩装游行(不准踩踏庄稼),结局,菜瓜一大堆,被瓦刺人砍得手痛。朱祁镇手无缚鸡之力,乖乖被俘,制造了“土木堡之变”闹剧。朱祁镇在蒙古却受到首领也先礼遇,好吃好喝好女伺候,最后还礼送回北京城。为何?可爱,愚蠢,有利用机会!果...

论语《公冶长篇》23 远离昏君,亲近明君
国家无道,政治昏暗,没有明君,他就隐藏智慧,显得愚蠢,不出来做事。他的智慧,我们可以学到,可以达到。他的愚蠢,隐藏的功夫,我们很难做到。碰见聪明的人,碰见好人,我们就可以帮助他变得更聪明、更好,我们就奉献自己的智慧。碰见愚蠢的、恶毒的坏人,如果我们上前求纠正他,可能导致我们引火烧身。

宾川县19517708846: 古代君王善于纳阑成大志的故事 -
项月科特: 虚心纳谏的齐景公 齐景公爱喝酒,连喝七天七夜不停止.大臣弦章上谏说:“君王已经连喝七天七夜了,请您以国事为重,赶快戒酒;否则就请先赐我死了.”另一个大臣晏子后来觐见齐景公,齐景公向他诉苦说:“弦章劝我戒酒,要不然就赐...

宾川县19517708846: 关于齐景公和晏子,烛邹的故事.晏子说烛邹有哪几条罪? -
项月科特: 三条罪状:罪一,连只鸟都看不住;罪二,让主君为一只鸟杀人;罪三,让诸侯都知道主君是个昏君.

宾川县19517708846: 晏子使楚中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为什么不杀烛邹
项月科特: 因为他2

宾川县19517708846: 帝辛是昏君还是明君
项月科特: 帝辛是明君也是昏君.帝辛对东南的经营,使以后中原文化逐渐发展到了东南.我国江苏西北部和长江流域的最初开发,帝辛是有过功绩的.但帝辛也是一个暴虐淫侈的国王.在帝辛统治的时代,奴隶、平民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商朝与所属各方国的矛盾达到空前尖锐的程度.

宾川县19517708846: 晏子劝酒大夫玄章用了山么方法
项月科特: 大夫弦章方法简单生硬,一下子把齐景公推到了两难的窘境:要么戒酒,要么赐死臣.齐景公同样给臣子提出一个两难问题:如果听了大夫弦章的话戒酒,那不是被他制服了,君威何存?不听他的劝告,又舍不得他死.而相国晏子则顺着齐景公的思想之势,把齐景公引导到了只有戒酒的单向选择上,使齐景公看到只有采纳晏子的意见戒了酒,才是一个贤明的国君,否则就是昏君.这恰如其分的因势利导,既维护了齐景公作为君王的尊严,又使齐景公不得不选择戒酒.

宾川县19517708846: 后人对孔老夫子一生的简介……………… -
项月科特: 孔子是鲁国人,其先祖乃宋国贵族,为商人后裔.如果把传说与信史结合起来,子姓孔氏有着显赫的世系.传说中的五帝时代,有娀氏之简狄生契.契的后裔汤建立了商王朝.周灭商后,封纣的庶兄微子启于宋.微子启传位于其弟微仲.微仲后...

宾川县19517708846: 晏子为什么恭喜弦章大夫碰到了贤明君?晏子为什么恭喜弦章大夫碰到了
项月科特: 晏子恭喜大夫弦章,是运用了因势利导的方法来劝谏齐景公. 大夫 弦章 提意见的方法简单生硬,把齐景公推到了两难的窘境.而晏子则顺势引导,使齐景公看到只有采纳晏子的意见戒了酒,才说明自己是一个贤明的国君,否则就是昏君.这既维护了齐景公作为君王的尊严,又使齐景公不得不选择戒酒.说明提意见是需要讲究语言艺术的,有时是要注意策略和场合的

宾川县19517708846: 晏子使楚 考试指南报答案 -
项月科特: http://www.1kejian.com/shiti/softdown.asp?softid=78377

宾川县19517708846: 晏子的故事——鸟中奇景公为什么会对晏子拱手说“幸亏有你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
项月科特: 齐景公因鸟丢失而杀死看守之人,会给百姓留下昏君的印象(玩物丧志,重鸟轻人),会失民心,晏子的劝谏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所以齐景公要感谢晏子,而说了这番话. 故事原文大概意思: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

宾川县19517708846: 赵恒是昏君还是明君?
项月科特: 赵恒的前半生是一个明君,但是他的后半生,并不是一个贤明的君主.赵恒继位初期,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明君,他体谅百姓,任人唯贤,把千疮百孔的宋朝带上了正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