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地理必修一填空复习资料》答案

作者&投稿:斐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资料全(填空题).doc全部答案~

第一单元复习 1、(1)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河外星系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 和 木星 之间。(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 地球上存在生命 ,其原因是①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 光照 条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 ; ②地球自身的条件: 日地 距离适中, 体积和质量 适中,原始大洋形成,即具备 适宜的温度 、 大气层 、 液态水 等条件。 2、(1)太阳主要成分是_氢___和 氦 ,表面温度为_6000K_,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核聚变 ;其能量以 电磁波 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 逐渐减少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 拉萨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 成都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 黑子 和 耀斑 。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 光球 和 色球 ,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 整体 性。

必修一部分(高一)第一章 行星地球§1 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级别:     河外星系←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2、太阳系中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3、因为地球上有生物,所以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4、地球上产生生命的基本条件:外部条件包括太阳稳定的光照和地球安全的运行轨道;自身条件:(1) 地球有适中的质量体积,所以地球周围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2)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及地球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所以地球上有适中的温度;(3)地球上有液态水(能形成海洋)。§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它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可以通过人为转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2、太阳活动的标志包括黑子和耀斑。当太阳活动比较剧烈时,可以形成磁暴和极光现象,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可以诱发水旱灾害和地震等自然灾害。§3 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其自转周期若以太阳为参照物大约为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日;若以远离地球的某一恒星为参照物,则大约为23小时56分4秒,叫做一个恒星日日。2、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其公转周期大约为365天6小时9分10秒,叫做一个恒星年年。3、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1)昼夜更替现象;(2)不同经度出现了不同的地方时,即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要早;(3)形成了地转偏向力,即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4、在空白图中绘制出直射光线、晨昏线,标注出直射点及夜半球,表示出地球自转方向。 5、地球公转与自转轨道的夹角叫做黄赤交角,其大小是23°26′。6、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的变化等。7、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6月22日(节气: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  9月23日(节气: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  12月22日(节气: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  3月21日(节气: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  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周期:大约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叫做一个回归年。8、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制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并判断出各点的日期 9、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1)夏至日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冬至日越向北昼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春分日、秋分日则全球昼夜等长。 (2)北半球夏至日昼长最长,冬至日昼长最短;南半球冬至日昼长最长,夏至日昼长最短;赤道全年昼夜等长。10、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 (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春分、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 (2)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是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是北半球;春秋分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赤道。§4 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2、图中1表示地壳,2表示地幔,3表示地核,A表示莫霍面,B表示古登堡面。3、岩石圈包括软流层以上部分,即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顶部。4、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大气的根本热量来源是太阳辐射,但大气最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2、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多,通过大气逆辐射还给地面的热量越多,即保温作用越强。4、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风)。  在图中绘制出空气运动的方向、标注出地面气压的高、低。 5、空气水平运动(风)的方向是从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在等压线图上,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2 气压带和风带1、在图中标出气压带、风带的名称,画出风带的风向。 2、气压带中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是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是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风带是从高压带吹向低压带带,并考虑地转偏向力形成的。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是无论南北半球都是7月向北移,1月向南移。 4、北半球1月(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从而在太平洋上形成了阿留申低压;北半球7月(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从而在太平洋上形成了夏威夷高压。5、东亚地区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可以在形成冬季由陆地吹向海洋、夏季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季风现象。(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6、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主要分布气候成因气候特点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到回归线之间受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干湿季分明,干季高温少雨,湿季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受西风带与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气候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多雨 §3 常见天气系统 1、图中1表示冷锋,2表示暖锋。其中冷锋在我国出现的频率较高。2、锋面天气系统: 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天气现象实例冷锋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易出现雨雪大风及降温天气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夏季的北方暴雨冬季的寒潮(大风降温)春季的沙尘暴暖锋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易出现连续性降水或雾等天气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略3、图中的1表示高压,2表示低压。 4、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出气流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方向。5、图中1形成的天气特点是晴朗少雨,如我国夏季的伏旱、冬季的寒潮、秋季的秋高气爽等天气。2形成的天气特点是云雨天气,如我国夏秋季的台风现象。§4 全球气候变化1、全球气候变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现代气候变化最主要的趋势是全球气候变暖。2、在我国,气候变暖现象由空间上看,北方地区十分明显,由时间上看,冬季季节比较突出。3、产生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碳的排放(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的破坏、人口的增长 4、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1)导致海平面上升;(2)改变水循环,产生洪涝、干旱等灾害;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及供需矛盾。 (3)有利于高纬国家,使其农业增产(生长期延长);不利于低纬国家,使其农业减产(洪涝与干旱加剧)。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1 自然界的水循环1、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其中储量最大的是冰川水,利用最多的是河流水。2、 (1)图中1是蒸发,2是降水,它们组成了海上内循环循环;(2)图中3是蒸发,4是降水,它们组成了陆地内循环(内陆循环)循环;(3)图中5是蒸发,6是水汽输送,7是降水,8是地表径流,9是下渗,10是地下径流,它们组成了海陆间循环循环。(4)能够更新和净化陆地水资源的是海陆间循环。人类在利用水循环过程中对地表径流的利用和影响最大。3、水循环的意义:(1)维持全球水体的动态平衡;(2)促进全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3)塑造地表形态;(4)对陆地水资源具有更新、净化的作用。§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1、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是盛行风,另外地转偏向力和陆地形状也可以影响洋流的方向。2、洋流的主要类型有寒流和暖流。3、在图中绘制出洋流的方向。 4、图中的寒流包括5、7、10、11;暖流包括1、2、3、4、6、8、9。5、洋流的影响: (1)影响高低纬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 (2)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增温增湿作用,如西欧的温带海洋气候气候即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如沿海地区受寒流影响可能形成荒漠。 (3)对渔场的影响:太平洋中由于寒暖流3和7 的交汇形成北海道渔场;由于上升流的影响在11处形成秘鲁渔场。 (4)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扩大污染范围;加快污染物的净化。 (5)对海洋交通运输的影响:顺流时可以加快速度、节省燃料;寒暖流交汇处易出现雾,可以干扰交通运输;另外洋流可能由高纬带来冰山,危害交通运输。§3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自然资源按其性质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水资源属于其中的可再生资源。2、影响水资源丰歉程度的因素有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等,其中径流量是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最重要的标准。3、水资源的数量主要影响经济活动的规模大小,水资源的质量主要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高低。4、生产力(科技)的发展可以影响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在科技落后时代,人类主要利用河流水、淡水湖泊水;科技发达时代,人类利用水资源的种类增多,利用方式多样化。例如地下水开采、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等。5、当前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水资源质量不断下降,必须合理利用水资源,因为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6、人类利用水资源的措施:(1)修建水库;(2)跨流域调水;(3)提高利用效率和重复利用率。(4)海水淡化;(5)合理开采地下水;(6)提高节水意识;(7)人工增雨;(8)减少污染浪费。其中属于开源措施的有(1)(2)(4)(5)(7),属于节流措施的有(3)(6)(8)。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地质作用按照能量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两种类型。由整个地质时期看,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居主导地位2、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热能),它可以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内力作用主要包括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壳运动等基本形式。3、地壳运动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地壳运动,其按运动方向和性质又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升降(垂直)运动两种形式。4、水平运动常常形成褶皱山脉、断裂带、裂谷、海洋等;垂直运动常常形成地势起伏、海陆变迁等。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5、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外部(太阳能、重力能),它可以使地表  变得平坦;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等基本形式。6、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地壳物质循环)。在图中填出相应名称。
§2 山岳的形成1、山岳的主要类型包括褶皱山、断块山、火山。2、褶皱的基本形态有背斜和向斜两种类型。其中岩层向上拱起形成的是背斜,其岩层的新老关系是中心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岩层向下弯曲形成的是向斜,其岩层的新老关系是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3、在内力作用影响下,一般情况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如果考虑到外力作用,背斜的顶部由于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成山谷,而向斜的槽部受挤压力作用,不易发生侵蚀作用,从而形成山。世界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科迪勒拉山脉等按其成因类型都属于褶皱山。背斜属于储油气构造;可修建隧道;向斜属于储水构造。4、岩层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破裂并沿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而形成断层。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上升则形成地垒,容易形成断块山地,例如华山、庐山、泰山等即是如此形成;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下降则形成地堑,容易形成低地和谷地,例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东非大裂谷等即是如此形成。5、哥伦比亚高原、我国长白山主峰、日本富士山等都由于岩浆活动形成的。6、山岳地区的交通线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原因是:山岳地区地表崎岖不平,而山间盆地及河谷地势相对较平缓。7、山岳地区的交通线长度较长,弯曲度比较大。原因是:山岳地区的交通线需要绕过各种障碍物。8、山岳地区的交通线主要以公路为主,其次才是铁路。原因是:山岳地区的交通建设成本比较高,难度比较大,而公路的建设成本相对较低。§3 河流地貌的发育1、河流地貌按照成因可分为侵蚀地貌、堆积地貌。2、溯源侵蚀可以使河谷向河流源头方向伸展;下蚀可以使河谷加深,侧蚀可以使河谷加宽。3、河流堆积地貌最典型的类型是冲积平原,它是由河流上游的洪积-冲积平原、河流中下游的河漫滩平原、河流入海口的三角洲平原等组成。4、高原地区的聚落一般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的河漫滩平原,其形态呈条带状状,集散程度比较分散,规模比较小。主要原因是:这里气候温暖(海拔低),土壤肥沃,水源充足。5、山区地区的聚落一般分布在河流两岸的河漫滩平原或山前的冲积扇,其形态呈条带状状,集散程度比较分散,规模比较小。主要原因是:这里地形平坦,地表或地下水源充足,土壤肥沃。6、平原地区的聚落一般分布在三角洲或河流两岸的河漫滩平原,其形态呈条带状状或团状状,集散程度比较密集,规模比较大。主要原因是: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内河与海洋交通便利。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组成环境的各个要素,总是力求整体的一致性;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会引起其它要素甚至整体发生相应改变。2、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如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等过程。3、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新功能。其中,生产功能是指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平衡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4、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即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是由多个地理要素变化共同组成的。5、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即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  会导致其它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相应改变。§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以热量变化为基础,形成自然带由赤道向两极呈现南北方向有规律的更替,这种现象在低纬、高纬地区最明显。2、以水分变化为基础,形成自然带由沿海向内陆呈现东西方向有规律的更替,这种现象在中纬地区最明显。3、以水分和热量的共同变化为基础,形成自然带由山麓向山顶呈现垂直方向有规律的更替,这种现象在高差较大的山区地区最明显。当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
习题因为篇幅问题,无法再上传了。如果需要,请留下邮箱,我可以给你发两份。

在学习网上直接搜索,地理必修1答案就有了。

地理(英: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

在我们祖先留下的文献中,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是公元前4世纪成文的《易经·系辞》,里面有“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的文句。东汉思想家王充对天文、地理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他的解释是:“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

地理是一门学科:

一般来讲,地理所涉及的范围包括人类生活的各种环境,也就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等圈层,由此就产生了地理的各个分支,例如气候现象、水文现象以及水环境、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地貌、生物的分布以及生态现象。





范围符文布能否成为富豪

你只要把书上的公式背的就行咯

第一单元
地球在宇宙中
1、宇宙环境是由星云、行星、流星、恒星、彗星等天体和弥漫于星际空间的物质(气体和尘埃)组成。
2、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目前人类所知道的最高级的天体系统是总星系,最低级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
4、太阳系八颗行星由近及远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星。
5、太阳系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共同特征是同向性 、共面性、近圆性。
6、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有:_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条件、一定的体积和质量形成了适合的大气层地球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日地距离适中)保证了温度条件适中--液态水的存在以及地球本身的条件如温度、大气、水等条件有密切关系。
7、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发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维持地表的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能源。
8、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为_光球_层、_色球_层和_日冕_层。
9、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称为_太阳活动__,周期约为__11__年,其重要标志是黑子__和_耀斑__。
10、当黑子耀斑增多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太阳大气抛出的_高能带电粒子,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进入两极的高空大气,与之碰撞产生__极光_。
11、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是顺时针时针方向旋转。
12、昼夜交替的周期或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为24小时,叫做太阳日。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恒星日,时间长度为23小时56分4秒。
13、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外各地相等_。线速度_赤道_最大,随纬度增大而减小。
14、地球绕日公转的轨迹叫做黄道轨道,又称黄道。地球公转方向是_自西向东_、每年1月初,地球运动到近日点的位置,速度_较快_。每年7月初,地球运动到远日点的位置,速度较慢。
15、地球上昼夜半球分界线称为晨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变为昼的分界线称晨线,由昼变夜为的分界线称昏线。
16、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时,一般是越向东时刻早,越向西时刻晚。经度
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
17、自1884年开始实行分区计时办法,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美国本土跨4个时区,中国跨5个时区。北京时间的含义北京所在时区(东八区)的区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18、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明天”的分界线,并把此界线叫国际日期变更线。又称国际日界线。另一条日界线所在经线的地方时0时,又称自然日界线。这两日条界线不重合时将全球分为两个不同日期;当两条日界线重合时全球为同一日期。
19、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可以用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关系来表示,它们的交角叫黄赤交角,目前的角度为23°26′。
20、地球运动过程中,因为_黄赤交角_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表的太阳直射点在_南北回归线_之间作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_。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1、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分布规律:夏至日,23°26′N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23°26′S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23°26′S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23°26′N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22、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度;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对称递减。
23、夏至这一天,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_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半球相反_,冬至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北极圈以北极夜,南极极圈以南极昼,自南极圈向北极圈昼渐短夜渐长。春秋分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全球昼夜等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4、太阳直射于北半球(直射点移动范围从0°到23°26′N到0°),北半球昼长夜短,该半球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圈内可能有极昼现象。
25、除赤道外,全球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直射点的变化而变化,太阳辐射也呈有规律地变化,形成了四季和五带。
26、以_莫霍_和_古登堡界面_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_、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上地幔的顶部和_地壳的全部合称为岩石圈。
27、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这些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_。
28、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1、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吸收、反射、散射作用,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为减少。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因此太阳辐射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
2、从大气的受热过程看,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较少,而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吸收的比较_多_,所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它的存在使大气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3、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间的温度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是热力环流,它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4、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它与等压线相垂直。
5、高空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有斜交。
6、三圈环流假设条件是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全球共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7、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8、一般来说,高气压带气流下沉,气候干燥,低气压带气流上升,降水较多;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风带,气流较湿润,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风带,气流较干燥。由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会使一些地区的气候呈季节性变化。
9、全年受赤道低压控制下,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全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10、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7月,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低压所切断,尤以印度低压最为强烈,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1月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高气压所切断,尤以亚洲高压最为强烈,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
11、东亚地区因为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所以季风气候比较明显。东亚冬季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气候特征);夏季盛行东南风,高温多雨(气候特征)。
12、冷暖气团的交界面称为锋面。锋面与地面的交线叫锋线。根据冷暖气团所占主次位置不同,可以将锋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类型。
13、冷锋在我国冬半年(时间)最为常见,暖锋在我国华北地区和东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活动较为频繁。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有持续一个月左右的阴雨天气,俗称梅雨,是由准静止锋造成的。
14、冷锋过境时,可能带来大风、降雨、降雪天气。冷锋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好。
15、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运动状况的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分布状况的描述。
16、气旋是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大气水平旋涡。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台风灾害主要由狂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气旋在北半球作逆时针方向,南半球作顺时针方向由四周向中心辐合,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
17、反气旋在北半球作顺时针方向,南半球作逆时针方向由中心向四周辐散,中心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
18、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气温升高,其带来的后果有(1)海平面上升,这是因冰川融化和海水受热膨胀引起的海水上涨现象。(2)位于低纬度的国家,全球变暖会导致农作物产量将减少,而位于高纬度的国家,农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加。(3)洪涝和干旱灾害增多,加剧水资源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水
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四个圈层中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3、海陆间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六个环节。
4、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有:①联系四大圈层,促进水体更新,维持水的动态平衡;②促进物质迁移和能量传输;③流水作用塑造着地表形态;④影响全球地理环境。
5、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春季由于积雪融水形成春汛,夏秋季节由于降水形成夏汛,西北地区的河流,主要补给为冰川融水,河流径流量随温度而变化,在夏季形成汛期。
6、大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流动,称为洋流。洋流按性质可分为暖流和寒流。温度比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是暖流,比流经海区水温低的是寒流。
7、大洋表层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是①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流动,南半球为逆时针流动;②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逆时针大洋环流;③南纬40°附近的海域形成全球性西风漂流;④北印度洋海区则形成季风漂流,夏季,顺时针流动,冬季逆时针流动。
8、洋流对流经大陆沿岸的气候影响很大,暖流使沿岸气候增温增湿,寒流使沿岸气候降温减湿。
9、洋流对渔场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一般在寒暖流交汇处容易形成渔场。纽芬兰渔场由北大西洋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日本北海道渔场由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秘鲁渔场由盛行上升流形成。
10、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两方面。洋流一方面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另一方面也使其他海域受到污染,使污染范围扩大。
11、广义的水资源是指水圈内的水量总体;狭义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指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储量只占全球水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七。
12、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量。如果一个地区降水丰富、水循环活跃,水资源就比较丰富,反之则比较贫乏。
13、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水资源的质量也会影响—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
14、目前人类社会的水资源越来越紧张的原因:一方面是工农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需水量增加,需水量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可供水量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很多污染物得不到处理进入水体,导致水体污染,可用的水资源减少。
15、人类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的开源措施有: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开源措施有:①开发和提取地下水;②修筑水库 ;③开渠引水;④海水淡化;⑤人工增雨。节流措施有:①改进农业灌溉技术;②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③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第四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
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所产生的热能。
2、内力作用有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岩浆活动等表现形式,其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3、内力作用形成了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4、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四种方式;总趋势是使地表变得趋于平坦。
5、岩石圈由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三大类岩石组成。
6、地球内部的岩浆,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受流水、风、冰川、海浪等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等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从岩浆到岩石再到岩浆的过程,就是地壳内部的物质循环。     岩浆是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宽广的高原(玄武岩高原);如哥伦比亚高原;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如我国白头山(长白山主峰)、日本的富士山。
7、山岳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其类型主要有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
8、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后,发生弯曲变形。形态上来看,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在地貌上,背斜一般发育成为山峰,向斜一般发育成为谷地。但是背斜成谷的具体原因是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成山的具体原因是向斜由于轴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
9、断层的形成是由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张力或挤压力,使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在断层中,如果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则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山岭或高地,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等。
10、一般情况下,山岳地区相对高度较大,地形崎岖,山区的交通运输方式以公路为主,而后才是铁路。在山区,人们通常把线路选在地势较低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与其他地区比较线路密度较小;在山岳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线路往往需要迂回前进。
11、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发展与外力作用有关。按成因可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河谷是典型的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来的。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河湾出现在河流发育的成熟期,在河湾处,凸岸堆积(选填“侵蚀”或“堆积”),凹岸侵蚀(选填“侵蚀”或“堆积”),修筑港口应选在河湾的凹岸(选填“凸岸”或“凹岸”)。
12、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前一般会发育冲积扇平原,在河流中下游会发育河漫滩平原,在河流入海口附近会发育三角洲平原。
13、冲积平原是典型的堆积地貌,风力的堆积地貌有沙丘;冰川的侵蚀地貌有冰斗和角峰。黄土高原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14、高原地区聚落大多分布在河漫滩平原上,聚落形态呈明显条带状;山区的聚落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形成明显的条带状。原因是土壤肥沃,水(地表或地下)丰富。
15、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在高原地区聚落一般分布在河漫滩平原上,聚落形态呈条带状,原因是这里地势较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第五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1、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一是生产功能,是指各自然要素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光合作用;一是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3.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_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4.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要素施加影响,主要通过改变生物因素,从而导致其他因素的改变。
5.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改变有有利的一面,如植树造林,可以调节气候;也有不利的一面,如滥砍滥伐,将会引起气候恶化和水土流失。
6.陆地环境差异性的形成是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不同,导致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在不同的气候类型下,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在地球上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7.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表现一:水平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南北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称为赤道向两极分异规律,它是以热量为基础,在水分和热量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由沿海向内陆,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东西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称为沿海向内陆分异规律,它是以水分为基础,在水分和热量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8.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表现二:垂直分异规律。从山麓到山顶,水分和热量_组合不同造成的。9.垂直地域分异与山地所在纬度、高度密切相关,即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

一分也不悬赏谁给你当苦力呀,事后悬赏谁信,这题500分也不为过


求《地理必修一填空复习资料》答案
在学习网上直接搜索,地理必修1答案就有了。地理(英: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

高中地理必修一填空题
(1)图上找不到e (2)海洋循环 海陆间循环 补充 (3)西北内陆地区 (4)大气降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 大气 (1)补给水源 调节径流 大气降水 下游 下游径流量大,水深;落差小,水流缓,航行安全。(2)高山冰雪融水 大 小 (3)海陆间循环 太阳能 重力能 陆地循环...

高中地理必修一填空题,求大神
你好!我高中毕业好几年了,可能理解有点偏差。首先,陆地上是高压,海洋是低压,很明显是冬季,也就是1月份。。这个时候,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水平方向上风是从高压流向低压,也就是从A吹向B,在垂直方向上,B地区气流上升,水汽易凝结形成降雨。A气压形成的原因应该是气温比较低,这个我不太确...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系统的归纳复习
1、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2、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3、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4、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5、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主要考题。
高一地理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二、读图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A点所在地的经度位置是 ,纬度位置是 ,那一天正午太阳高度是 。此图中A点是 点钟,这天昼长约 _ 小时,早晨 点钟日出。(2) B点在A点的 方向,处于五带中的 带,正值 (节气)...

请帮忙推荐一本合适的教辅书?
《中学地理考试卷》(作者:王树声)这是一本模拟考试卷的书,包含了多套地理考试模拟卷,可以帮助孩子熟悉考试形式和解题思路,同时也可以检验孩子的学习成果,发现不足之处。《七年级地理必修一》(作者:刘志刚)这是一本针对七年级地理必修一的教材进行讲解的书,涵盖了教材中的知识点和考试要点,同时...

求一份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的复习试卷
(2)当太阳直射点在F点时,可能的日期是___(选择填空);当太阳直射点在H点时,可能的日期是___(选择填空)。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3日前后 (3)当太阳直射点由E移至F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选择填空)。 A、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 B、北半球...

高一较好的各科辅导书和练习册,地理生物有没有必要买?是都买还是可以只...
我是理科生所以只能给你理科的建议 数学--教材完全解读比教材解析好,点拨没必要,练习册我还是建议把老师发的认真做好就可以了,没必要多买,相信我,一定要夯实老师布置的,比如基础训练什么的 语文-着重练古文,买一本星火的古文解析很好,龙门的古文专题也不错,跟课就没必要了 英语——我一直用...

高中地理主要讲些什么
地理必修一是自然地理、 第一章主要是讲天体的、带了点天文的味道 第二章是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这个比较重要。 比如内力外力啊、板块作用啊、大气环流啊、洋流啊 第三章是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比较不重要、记住两个的概念、还有一个经度纬度分异规律就可以了 第四章是自然环境与人类 ...

对于高一英语、地理学的一些问题。。
虽然我是高二,但是我的英语成绩年级第一。参加高三的一模除了作文一分没扣。我也帮助过高三一个人速度提高了成绩。你若是信我可以采纳我的答案,留下你的qq。我给你发我自己整理好的笔记。其实英语的话,也是有规律的。完型填空,也是2233的分布规律,可以去看看历届的高考卷,用这个方法的话,基本...

弥渡县18258196247: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资料全(填空题).doc全部答案 -
颛宣奥天: 第一单元复习 1、(1)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河外星系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 和 木星 之间.(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弥渡县18258196247: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系统的归纳复习最好有例题 有看图填空的讲解 -
颛宣奥天:[答案] 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1、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2、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地球公转的轨...

弥渡县18258196247: 求一份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的复习试卷 -
颛宣奥天:[答案]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歌曲《祈祷》中唱道:“让地球忘记了转动啊,四季少了夏秋冬;让宇... 以北有极昼、极夜现象,以南为温带,这点的地理纬度是( ) A、北纬23º26ˊ,东经180º B、北纬66º34ˊ,东经160...

弥渡县18258196247: 人教版地理必修1 重点知识和复习提纲 -
颛宣奥天:[答案] 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

弥渡县18258196247: 谁有地理必修1和必修2的复习资料?我急需!
颛宣奥天: 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 a 2、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 b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图示 c4、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b5、可见宇宙的含义 a6、太阳辐射的组成及热量分...

弥渡县18258196247: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题 -
颛宣奥天: 5题么,如图,顺时针旋转,南半球,判断90度为东经90度,A点为180度,A点为进入白天的时间,考虑最大的那个圈为赤道,那么A点时间为6点,那么北京时间为6-(180-120)/15=2点.那么与北京同一日期的时间为东经90度至180度.也就是23日0点-66点.180度向东到东经90度为22日的6点到24点. 甲与东经90度相差135度,9个时区,那么向西减9个小时,22日的15点.

弥渡县18258196247: 高一地理必修一练习题
颛宣奥天: 1.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气温为15摄氏度 2.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使地球内部温度升高,结晶水汽化.之后地表温度下降,水汽经过凝结降雨 3.有稀薄大气,有四季交替,离地球较近 4.距太阳更远,体积和质量比地球小,其引力不能使大量气体聚集在它周围

弥渡县18258196247: 求地理必修一复习资料
颛宣奥天: 我有,但问问系统总是提示字数太多不让上传.建议你参考这里: http://hongzhigaosan.blog.sohu.com/entry/5930150/ 另外,如果你需要电子版,可以留下邮箱,我给你发过去(注:是Word电子版的,我没有转化为TXT文本格式,因为如果转换成文本格式,里面的图表就失效了)

弥渡县18258196247: 根据高一地理必修一课本知识回答一道填空题: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是 - ----------
颛宣奥天: 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