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用文言文怎么讲

作者&投稿:闭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树说 文言文

【原文】

予城西旧茔久勿树。比辟地东邻,有桧百余株,大者盈拱,高可二三丈,予惜其生不得所。有种树者曰:“我能为公移之。”予曰:“有是哉?”请试,许之。

予尝往观焉。乃移其三之一,规其根围数尺,中留宿土。坎及四周,及底而止。以绳绕其根,若碇然,然其重虽千人莫能举也,则陊其坎之棱,絙树腰而卧之,根之罅实以虚壤。复卧而北,树为壤所垫,渐高以起,卧而南亦如之。三卧三起,其高出于坎。棚木为床横载之,曳以两牛,翼以十夫。其大者倍其数。行数百步,植于墓后为三重。阅岁而视之,成者十九。则又移其余,左右翼以及于门。再阅岁而视之,其成者又十而九也。于是干条交接,行列分布,郁然改观,与古墓无异焉。夫规大而坎疏,故根不离;宿土厚,故元气足;乘虚而起渐,故出而无所伤。取必于旦夕之近,而巧夺于二十余年之远,盖其治之也有道,而行之也有序尔。

予因叹夫世之培植人材,变化气习者,使皆得其道而治之,几何不为君子之归也哉?族子嘉敬举乡贡而来,予爱其质近于义,留居京师,与之考业论道,示之向方,俾从贤士大夫游,有所观法而磨砺,知新而聚博。越三年,志业并进,再诎有司,将归省其亲。予冀其复来,以成其学,且见之用也,作《移树说》以贻之。

——选自《李东阳集》

【译文】

我家的城西旧坟无高木已久。近来拓地于东邻,有桧柏百余株,大的合围,高约二三丈。我为它们长在不相称的地方而可惜。有一个种树人对我说:“我能够替大人移植。”我说:“你真能够做得到么?”他请求试试看,我答应了他。

我曾经去观察过。他先移其三分之一,环绕树根周围几尺,中留原土。四周都挖了坑,挖至根脚而止。用绳绕着树根,就像系碇那样,但它的重量虽千人也拿不动,便敲掉树坑的边角,将绳子缚住树腰而平放下来,树根的缝道里放着松泥。再朝北平放,树身之下用泥土充垫,逐渐高升,朝南放时也是这样。三放三起,树便高出于坑。又以木头搭成床棚横载其上,用两头牛来拖,十个壮汉相帮。更粗重的树便使用双倍的力量。走了几百步,在墓后种成三行。过了一年去看,成活的有十分之九,于是又移运余树,种在左右两边以及墓门。再过一年去看,成活的又是十分之九了。从此枝干相接,行列分布,气象庄严与前大异,和古墓完全一样。由于周围大而坑疏朗,所以根不离树;原土厚,所以元气足;徐徐乘虚而起,所以出土后无所损伤。取之非在旦夕之间不可,而巧妙却能超越于二十余年之前,看来因为平日已积累了移树的经验,而在实践时又很有条理的缘故罢。

我因此深感世上一些培植人才,化融气质的人,如果都能得其道而治理,那么,不是很快就能够得到良好的名声么?族孙嘉敬因应乡贡考试而至京城,我爱其气质近于道义,便留他住下,和他探学论道,并指导努力之方,好让他随从有德才的文士们就教,有所效法而琢磨,知新而聚博。过了三年,他的志向学业都有进步,还是不被主考的试官录取,于是打算回乡省亲。我期望他能再来京师,成就学业,并且能够被录用,因此写这篇论说赠别。

2. 树叶用古文怎么说

是:木叶

中国古代文学中指“树叶”(以下内容来源于《说“木叶”》作者:林庚)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其实“树”倒是常见的,例如屈原在《橘颂》里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而淮南小山的《招隐士》里又说:“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无名氏古诗里也说:“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 ”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例如说:“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萧纲《折杨柳》)“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陶渊明《拟古》)这当然还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可是这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因为一遇见“木叶”的时候,情况就显然不同起来;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炼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柳恽《捣衣诗》)“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古意》)可见洗炼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呢?至少从来就没有产生过精彩的诗句。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这里的“落木”无疑的正是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发展来的。按“落木萧萧下”e68a84e8a2ad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262353361的意思当然是说树叶萧萧而下,照我们平常的想法,那么“叶”字似乎就不应该省掉,例如我们无妨这么说:“无边落叶萧萧下”,岂不更为明白吗?然而天才的杜甫却宁愿省掉“木叶”之“叶”而不肯放弃“木叶”之“木”,这道理究竟是为什么呢?事实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这里我们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词确乎并非偶然了。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这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

3. 树下乘凉用文言文怎么说

原文]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①,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②。及至暮反席

于树下③,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④。其阴逾去,而

其身愈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苻子》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①孤林--孤树。独立的一棵树。

②徙衽(xǐrén)--移动席子。徙,迁移。衽,席子。

③反--同“返”。

④濡(rú)--沾湿。

有个郑国人怕热,他跑到一棵树荫下去乘凉,太阳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也挪动着自己的卧席随着树荫走。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又挪动着卧席随着树影走,因而受到了露水沾湿身子的伤害。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湿了。这个人白天乘凉的办法很巧妙,但晚上用同样办法乘凉就相当笨拙了。 。。。

【说明】这则寓言告诉人们,情况是不断变化的,不能只用老眼光,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不然就会碰壁受灾。

4. 文言《树木》的翻译

樊重,字君云。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其营经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故能上下戮力,财利岁倍,乃至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其所起庐舍,皆重堂高阁,陂渠灌注。又池鱼牧畜,有求必给。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赀至巨万,而赈赡宗族,恩加乡闾。外孙何氏,兄弟争财,重耻之,以田二顷解其忿讼。县中称美,推为三老。年八十余终,其素所假贷人间数百万,遗令焚削文契。债家闻者皆惭,争往偿之。诸子从敕,竟不肯受。

【译文】樊重,字君云。他家世世代代都很擅长耕种庄稼,并且喜欢做生意。

樊重性情温和厚道,做事情很讲究法度。他们家三代没有分家,财物共有,但子孙都相互礼敬,家里常常像官府一样讲究礼仪。樊重经营家里的产业,非常得法,一点损失浪费都没有;他使用仆人、佣工,能够人尽其用。所以家里能够上下同心戮力,财产和利润每年都成倍增长。以至于后来拥有田地三百余顷。樊重家所建造的房舍都是层楼高阁,四周有陂渠灌注。樊重家还养鱼、养牲畜,乡里有穷困紧急的人向他家求助,樊重一般都满足他们。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材和漆树。

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返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樊重的钱财积累至成千上万,他便经常周济本家同族,施惠于乡里。樊重的外孙何氏,兄弟之间为一些财产而争斗,樊重为他们的行为感到羞耻,索性送给他们两顷田地,来解决他们兄弟之间相互愤恨,相互诉讼。本县的人都称道樊重的行为和品德,将他推为三老。

樊重在八十多岁的时候去世,他平素所借给别人的钱财多达数百万,他在遗嘱中安顿子女们将那些有关借贷的文书契约全部烧掉。向他借贷的那些人听说后都感到很惭愧,争先恐后地前去偿还。樊重的孩子们都谨遵父亲的遗嘱,一概不接受。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材和漆树。

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返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这说明种植树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俗谚说:“一年的计划,不如种谷子;十年的计划,不如种树木.”说的就是这件事呀!(做事应从长远考虑)




文言文讲课怎么说
学生“自讲”文言文的四个阶段 (一)讲词句 这是学生自讲文言文的初级阶段,是在学生的文言知识积累较薄弱的情况下进行的自讲。这时的文言文学习,以教师“逐句讲解”为主,学生“自讲”为辅。 这一时期,教师应指导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教会学生识别常见的词法,如使动、意动等,句法,...

文言文该怎么讲
文笔自然优美,富有表现力)翻译方法: (1)补(把单音节变成双音节)(组词); (2)换(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换古文); (3)留(人名,地名,朝代等); (4)删(删除不需要翻译的虚词); (5)调(调整词序或句序)希望能帮得到你!望采纳。3. 文言文怎么讲 首先,给大家几分钟或...

我用文言文怎么说?
1、“我”一般用:余、吾、我、予、某、昂、妾(女人)、愚、仆等等。2、帝王人臣专用:朕、孤、寡人、本王、微臣、臣、下官、末将、本将、本督、本帅等。3、通俗一点则用:鄙人、后学、末学、不才、奴家(女人)、在下、晚生、小生、晚辈、洒家(早期白话)、老朽、贫僧(和尚)、老衲(和尚...

用文言文怎么表达“讲规矩,讲道理”
现代文与文言文对译:“讲”文言词语可以用“究”或者“曰”。“规矩”文言词语可以用“规”。“道理”文言词语可以用“道”。“讲规矩,讲道理”用文言文可以这么说:曰规究道。

语文文言文该怎么讲课
1. 文言文如何教学 先读再讲后总结。 首先让学生熟读文章,特别是句读要读准。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结合课文下的注释,自译课文,标出难于理解的重点词句。在课堂上与同学讨论或者向老师提问。教师在课堂上不必大包干,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把自己的译文,相互交流,有区别,共性的问题拿出来师生共同讨论,最后形成一个标...

文言文怎么讲才有效
1. 文言文怎么讲更有效 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 其方法有“三要”:一要熟读背诵课文;二要自己用心领悟;三要主要积累词汇,语汇,这三条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文言现象汇总: (1)通假字; (2)一词多义; (3)词类活用(名词转化为动词);(4)特殊语句: 1.倒装句; 2.被动句; 3.省略句翻译原则: (1...

文言文各种题如何讲
重点字词是那些,那些问题问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都要掌握,另外也可以准备一些文言文中提到的一些典故或是古代文化等,在20分钟的时候适当提出,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疲惫中找到一点轻松,也可以吸引回来一些同学的注意。 2. 试卷中的文言文如何评讲 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语后置) (一)、宾语前置 1、否定句...

文言文很多怎么讲
3. 其实用古文怎么讲 古文里:实、信、然都表示“其实”的意思。1、实:真实,其实。2、信:确实,其实。3、然:是的,其实。一、实拼音:shí 释义:1、充满:实心。充实。虚实。2、符合客观情况,真,真诚:实话。实惠。实际(真实情况)。实践(实行;履行)。实体。实情。实施。实数。实事...

为什么用文言文怎么讲
1. 为什么用文言文怎么说 为什么的文言文是:为何。 主要取决于“何”的解释, “何”是疑问代词,只要解释为:什么;为什么;哪样,怎样;发表反问。 举例说明 1、《史记·晋世家》:“ 楚得臣怒,击晋师,晋师退军吏曰:‘为何退?’” 译文:楚将得臣很生气,攻打晋军,晋军后退,军官问道:“为什么退兵?” ...

“好的,我明白”用文言文怎么说?
诺,吾已明了。然也,吾已晓之。文言文中用“吾”来表示“我”。可以表示“好的”文言文词语有:善哉、然也、诺、壮哉、然、可。可以表示“我明白”的文言文词语有:晓、知会、悟、喻。

彭州市13571976225: 大树和小草用古文怎么说 -
野甄复方:[答案] 木:指叶子,引申指树木 芥:草芥

彭州市13571976225: 树说 文言文 -
野甄复方: 【原文】予城西旧茔久勿树.比辟地东邻,有桧百余株,大者盈拱,高可二三丈,予惜其生不得所.有种树者曰:“我能为公移之.”予曰:“有是哉?”请试,许之.予尝往观焉.乃移其三之一,规其根围数尺,中留宿土.坎及四周,及底...

彭州市13571976225: 有什么词语在古文里可以带指树的 -
野甄复方: 【答案】 相提并论,和睦相处,互相碰撞,相安无事,相亲相爱

彭州市13571976225: 紫荆树 文言文 -
野甄复方: 1.议:商议2.欲:准备,将要3.然:什么什么的样子4.遂:于是,即.补字: (其,代指树.省略) (其,代指田真及其兄弟)该文说了这样一件事:田氏兄弟均分家产.唯门前紫荆树无法均分.兄弟商议第二天将树木均分.树木感到悲伤,于是自己枯死.兄弟等人看见.都十分感慨,认为树木都有感情,他们却只想着均分家产.是为不孝.因此决定不砍树.树木因此复活.兄弟感动.将财产合一.尽其孝心.短文表现手法:托物言志.通过树木的感情说明兄弟应该团结.家庭应该和睦.启示:简单点说就是“家和万事兴”

彭州市13571976225: 高大的树木古语怎么讲 -
野甄复方: 古木参天 古木参天 古木参天

彭州市13571976225: 这根树枝是直的用文言文怎么说? -
野甄复方: 【现代文】这根树枝是直的 【文言文】此枝乃直也 (此树直也) (树正枝直)

彭州市13571976225: 周围有许多树木 文言文翻译 -
野甄复方: 译:汉武帝在上林苑游玩,看见一棵很好看的树.问东方朔:这是什么树?东方朔回答说:“这棵树叫做'善哉'.”汉武帝暗中派人削掉它的枝干.过了几年,又问东方朔:这是什么树?东方朔回答说:“叫做'瞿所'.”武帝说:”你骗我好久了,为什么这次讲树的名字,跟前次说的不一样呢?”东方朔回答说:“大的马叫马,小的马叫驹;大的鸡叫鸡,小的鸡叫雏;大的牛叫牛,小的牛叫犊;人初生时叫小儿,老了叫某老;往日名叫善哉,现在改叫瞿所.世上人的老小、生死,万物的衰败、成长,哪有一成不变的呢?”武帝听了大笑(汉武帝觉得东方朔的话,很有哲理,不再责备他).

彭州市13571976225: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文言文翻译 -
野甄复方: 《树木》原文:李衡于武陵龙阳泛洲.......................此之谓也.翻译: 李衡在武陵龙阳汛州上建筑住宅,种下甘橘一千棵(约数).将近死的时候,告诫儿子说:「我在汛州里有种树的工人一千名,不会向你要求衣服和食物,每年还上交一匹绢...

彭州市13571976225: 山上有颗树,树上有树枝大家都知道,可是你知道我喜欢你么?用文言文怎么说? -
野甄复方: (白话文)山上有颗树,树上有树枝大家都知道,可是你知道我喜欢你么? (文言文)山上有颗树,树有枝皆知,然君知我喜汝?? (这语句给我的印象是一种羞涩的、不知道说什么好的表白语.)

彭州市13571976225: 文言文里固以树德,树是指何意 -
野甄复方: 树立的意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