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净原文_翻译及赏析

作者&投稿:天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635~713)唐代译经僧。河北涿县人,一说齐州(山东历城)人,俗姓张。字文明。幼年出家,天性颖慧,遍访名德,博览群籍。年十五即仰慕法显、玄奘之西游,二十岁受具足戒。自圣历二年(699)迄景云二年(711),历时十二年,译出五十六部,共二三○卷,其中以律部典籍居多,今所传有部毗奈耶等之诸律大多出自其手,与鸠摩罗什、真谛、玄奘等共称四大译经家。师于译述之余,亦常以律范教授后学,盛传京洛。著有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并首传印度拼音之法。先天二年正月入寂,世寿七十九。建塔于洛阳龙门。 义净

生平

立意西行

义净七岁时,父母送他入齐州西南四十里的土窟寺,从善遇和慧智两位法师学习。善遇法师博学多能,精通佛经,对六艺、天文、地理、阴阳、历算亦有很深的研究。慧智禅师研习《法华经》数十年,造诣极深。在他们的教导下,义净掌握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在佛学方面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贞观二十年(646年),善遇法师去世,义净就跟慧智禅师学习,把精力集中于佛教内典的修习,“昼夜勤六时而不倦,旦夕引四辈而忘疲”。贞观二十二年,义净受具足戒,正式出家为僧。数载勤学,义净学业大进。慧智见他天资聪颖,前途无量,遂劝他出外求学。义净辞别土窟寺,来到佛教中心洛阳、长安。

在东都洛阳,义净修习《对法》、《摄论》诸经,佛学水平又有提高。但其时佛教各派纷争,观点歧异,典籍的记载与解释亦互不统一,故义净在学习中产生各种疑问。于是他又来到长安,学习了《俱舍》、《唯识》等经,但胸中疑问不减。为祛蔽解疑,义净认为必须赴印度取经求法。咸亨元年(670年),他在长安结识了并州的处一法师、莱州的弘祎法师,众人志同道合,相约赴印度取经。当时往印度的道路主要有三条,陆上的“丝绸之路”因西域动乱而阻隔不通,吐蕃道则不仅道路艰险而且常受唐蕃关系的影响。相对而言,海路较为通畅。唐朝强大富庶,南亚、西亚诸国纷纷前来贸易,海舶云集广州诸地,搭乘商船赴印度求法取经成为义净诸人的一致选择。计议已定,遂相约离京东下,处一因母年高而罢,弘祎至江宁而止。义净等途经丹阳时,又有玄逵加入。咸亨二年(671年),义净坐夏扬州。秋,接受龚州(今广西平南)冯孝诠的邀请,同达广州。冯孝诠及其家人皆笃信佛教且家资雄厚,他们敬佩义净西天取经的志向,遂资助西行费用,冯孝诠并与波斯船主商定,许义净等人附船前往印度。其时的广州,万商云集,是唐朝南方海上交通的中心,港中停舶著婆罗门、波斯、狮子国、大食等国的船只,这些海船一般形体较大,船深往往有六七丈,符合海上航行的要求。义净深知此去印度的艰难,遂在等船期间返回齐州,向慧智禅师等故乡师友告别。再回广州,同行者唯有门人善行,其他人均因故罢退

取经求法

海船出广州后,经二十天左右,义净到达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这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中国通往印

度的海上要道。义净在此地居住半年,习声明(音韵学)。其间唯一的同行弟子善行因病无法前行,被迫回国。净只身继续前行,于咸亨三年(672年)五、六月间到马来半岛南端的末罗瑜国。由末罗瑜再经羯荼国,到达裸人国,西北行半个月后到达耽摩立底。耽摩立底为东天竺的南界,义净在此居住一年有余,从僧人大乘灯学习梵语。大乘灯原籍爱州(今越南清化),幼时随父母迁往杜和罗钵底国,后出家,到长安从玄奘受具足戒,在乘船前往印度途经耽摩立底时被强盗劫掠,被迫滞留十二年。耽摩立底虽距中天竺的那烂陀寺不很远,但途中常有强人出没,很不安全。他们等到一个机会,随同几百名商人结伴前往中天竺。不幸的是义净途中染病,“身体疲羸”、“孤步险隘”,落在众人后面,又遭强人打劫,受尽 *** ,几乎丧命,但义净还是坚持到底,赶上了大队,来到了朝思暮想的那烂陀寺。

到达那烂陀寺后,义净又北行至毗舍离国,再西北行至拘彝那竭,又西南行到波罗奈城东北的鹿苑鸡岭,此后重回那烂陀寺,向著名僧人宝师子和智月等学习经典,研究瑜伽、中观、因明、俱舍论等学,并进行佛教经典的翻译,同时考察印度佛教教规和社会习俗。前后十一年,兢兢业业,锐意进取。大约在垂拱元年(685年),义净乘船离开印度东归。垂拱三年,他到达室利佛逝,停留二年有余,专心从事翻译和著作。为了得到纸和笔,曾于永昌元年(689年)随商船回到广州,得到贞固律师等人的帮助后,又于当年十一月返回室利佛逝。天授二年(691年),义净派遣大津将著作及新译的佛经送回国。武周证圣元年(695年),义净与弟子贞固、道宏离开室利佛逝回国。

译经事业

武则天对义净的归来十分重视,不仅派出使者前往迎接,而且亲自率众人到洛阳上东门外迎接,并赐予他“三藏”之号,诏命义净住在洛阳佛授寺。此后,义净先后在洛阳延福坊大福先寺、西京长安延康坊西明寺、东京福先寺、长安荐福寺等寺院翻译佛经。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在长安荐福寺经院圆寂,享年七十九岁。葬于洛阳北原上,建有灵塔。乾元元年(758年),以塔为中心,建立了金光明寺。

学术贡献

义净的西行和翻译佛经活动对唐朝的佛学产生了很大影响。印度归来时,义净除了带回近四百部合五十万

颂佛经外,还带回金刚座真容一铺,舍利三百粒,这些都成为中国宗教界的瑰宝。所译佛经以律籍为主,其中特别是根本说一切有部体例范围都较完备。另外如《集量》、《法华》等也很重要。除律部外,他也重视瑜伽一系的学问,他认为“所云大乘,无过二种:一则中观,二乃瑜伽……瑜伽则外无内有,事皆唯识”。他译出的佛经中也有瑜伽系的内容,同时适应当时崇尚密宗的风气,还译出了《金光明经》及一些陀罗尼经,有的还附有密宗源流的资料,这些都丰富了唐朝的佛学典籍。跟从义净译经和求学的僧人很多,他很赏识的有崇庆、崇勋、元廓、玄秀、玄睿、惠神等,跟随身边的有崇俊、玄晖、昙杰、宝严等,远在各地的有法明、敬忠等,这些弟子的佛学观点都受到义净的影响。

除了在佛学和翻译方面的贡献外,义净在地理、外交方面也很有功绩。他在归国途中逗留室利佛逝时,写出了《南海寄归内法传》、《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等书,这些著作记述了前往印度的僧人,其中二十余人从吐蕃道去印度,三十余人经广州出海去印度,这样海陆两途的情况在书中都有了记录。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以僧传的形式记述了唐初从太宗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以后到武后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共四十余年间,57位僧人(包括义净本人,也包括今属朝鲜的新罗、高丽,今属越南的交州、爱州等地的僧人)到南海和印度游历求法的事迹。书后附《重归南海传》,又记载武后永昌元年(公元689年),随义净重往室利佛逝的四位中国僧人的事迹。这部书在内容和结构上非常有特色。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没有采用传统的僧传模式,而是按57位僧人出行时间的先后总为一传,分别叙述他们的籍贯、生平、出行路线、求法状况。多叙述简略,有的仅三十余字,比如木叉提婆篇、慧琰大师篇。只有少数的几位僧人着墨较多,比如玄照法师、道琳法师等。着墨多少可能与义净掌握的资料多寡有关。但无论详略,其叙述总是按照籍贯、生平、出行路线、求法状况的顺序下来,无则预设。依此看来,该书似乎是一部“行状”的集合。据清人吴曾祺的《文体刍言》解,“行状,汉时只谓之状。自六朝以后则谓之行状。所以述死者之行谊及其爵里、生卒年月,为乞人撰文而作。”这种行状多赞美之词,或者说,有褒无贬。由此观本书,行文上确有行状特色。以着墨最少的两位僧人为例。卷上的《交州木叉提婆师》全文,“木叉提婆者,交州人也。不闲本讳。泛舶南溟,经游诸国。到大觉寺,遍礼圣迹。于此而殒,年可二十四五矣。”另,卷上的《交州慧琰法师》全文,“惹琰法师者,交州人也。即行公之室郦。随师到僧诃罗国,遂停彼国,莫辨存亡。”由文中标注的下划线,很清楚地看到叙述对象的籍贯、卒殁生平、出行路线、求法状况等。这是书中最简单的描述,着墨较多的僧人只是在此基础上加了详细的出行路线,求法过程及所求经卷,生平成就等。

但该书不仅仅是“行状”的集合,它还有着自己独特的编排手法与结构。这将在下文中详为论述。义净只是通过这种看似简单的“行状”手法,真实而清晰地反映了唐初求法僧的情况。

陆路的情况中对尼婆罗(今尼泊尔)多有记载,玄会等僧人就是从尼婆罗返回唐朝,而客死旅途的。至于书中记录的海道情况尤显重要,由于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陆路的所见所闻,法显的《佛国记》详于陆路而略于海路,因此义净记述的有关南海各地的情况,就成为流传至今的关于南海各地的最早历史地理材料,为各国研究历史、地理和外交者所重视。书中有关印度的珍贵史料,其中对医学记载颇多,如《南海寄归内法传》第二十七章就讲到印度传统的医学——“八医”,并指出“西方药味与东夏不同,互有互无,事非一概”。第二十八章专讲印度进药的方法,其中提到印度人患病时常用少食的方法来治疗,这颇具科学性。还有关于印度人的卫生习惯,如沐浴、食前洗手、散步等。

义净的诗文游,愁。赤县远,丹思抽。鹫岭寒风驶,龙河激水流。既喜朝闻日复日,不觉颓年秋更秋。已毕耆山本愿城难遇,终望持经振锡住神州。——唐代·义净《在西国怀王舍城(一三五七九言)》

在西国怀王舍城(一三五七九言)

游,愁。赤县远,丹思抽。鹫岭寒风驶,龙河激水流。
既喜朝闻日复日,不觉颓年秋更秋。
已毕耆山本愿城难遇,终望持经振锡住神州。百苦忘劳独进影,四恩在念契流通。如何未尽传灯志,溘然于此遇途穷。——唐代·义净《道希法师求法西域终于庵摩罗跋国后…聊题一》

道希法师求法西域终于庵摩罗跋国后…聊题一

百苦忘劳独进影,四恩在念契流通。
如何未尽传灯志,溘然于此遇途穷。我行之数万,愁绪百重思。那教六尺影,独步五天陲。上将可陵师,匹士志难移。如论惜短命,何得满长祇。——唐代·义净《余以咸亨元年在西京寻听于时与并部处一法师》

余以咸亨元年在西京寻听于时与并部处一法师

我行之数万,愁绪百重思。那教六尺影,独步五天陲。
上将可陵师,匹士志难移。如论惜短命,何得满长祇。查看更多义净的诗文>>




汤婆次韵原文_翻译及赏析
老来无复念专房,净扫蛾眉只素妆。提瓮未能忘出汲,抱衾空自热中肠。守宫分在聊随例,团扇恩深岂有常。一点贞心只如水,不妨人世几炎凉。——明代·谢铎《汤婆次韵》 汤婆次韵 老来无复念专房,净扫蛾眉只素妆。 提瓮未能忘出汲,抱衾空自热中肠。 守宫分在聊随例,团扇恩深岂有...

十回向品·九原文_翻译及赏析
以无著无缚解脱心,修普贤行,悉知一切菩萨安立智甚微细、菩萨地甚微细、菩萨无量行甚微细、菩萨出生回向甚微细、菩萨得一切佛藏甚微细、菩萨观察智甚微细、菩萨神通愿力甚微细、菩萨演说三昧甚微细、菩萨自在方便甚微细、菩萨印甚微细、菩萨一生补处甚微细、菩萨生兜率天甚微细、菩萨住止天宫甚微细、菩萨严净佛国甚微...

鹧鸪天(了堂净惠师示予寒食感怀二阕,因次其韵)原文_翻译及赏析
每上春泥向晓干。花间幽鸟舞姗姗。年华不管人将老,门外东风依旧寒。投簪易,息机难。鹿门归路不曾关。羡君早觉无生法,识破南柯一梦间。——宋代·曾觌《鹧鸪天(了堂净惠师示予寒食感怀二阕,因次其韵)》 鹧鸪天(了堂净惠师示予寒食感怀二阕,因次其韵) 每上春泥向晓干。花间幽鸟舞...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赏析 这两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其中第一首很著名。这一首诗用典十分精妙,读者不知典故内容,并不妨碍对诗歌大意的理解;而诗歌的深意妙趣,则需要明白典故的出处才能更深刻地体会。 首二句赞美杨家庭院的清幽。「茅檐」代指庭院。「静」即净。怎样写净呢?诗人摒绝一切平泛的描绘,...

升兜率天宫品原文_翻译及赏析
尔时,世尊复以神力,不离于此菩提树下及须弥顶、夜摩天宫,而往诣于兜率陀天一切妙宝所庄严殿。时,兜率天王遥见佛来,即于殿上敷摩尼藏师子之座。其师子座,天诸妙宝之所集成,过去修行善根所得,一切如来神力所现,无量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善根所生,一切如来净法所起,无边福力之所严莹;清净业报,不可沮坏;观...

山下晚晴原文_翻译及赏析
寥寥远天净,溪路何空濛。斜光照疏雨,秋气生白虹。云尽山色暝,萧条西北风。故林归宿处,一叶下梧桐。——唐代·崔曙《山下晚晴》 山下晚晴 寥寥远天净,溪路何空濛。斜光照疏雨,秋气生白虹。 云尽山色暝,萧条西北风。故林归宿处,一叶下梧桐。崔曙(约704-739),河南登封人,开元...

张伯端原文_翻译及赏析
张伯端原文_翻译及赏析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哪些癌症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承吉凌8580 2022-11-16 · TA获得超过261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1.2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张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

赠刘草窗三十韵原文_翻译及赏析
明经博学,旁及翰墨书画皆精。山水宗董源,层峦秀拔,亦工人物。好为诗,其诗于评画尤深。著《东原集》、《耕余杂录》。洪武二十九生,知府况钟两度推荐,均固辞不出。成化十年卒,年七十九,諡号“渊孝”。 杜琼寻山洽在晨,枕流眷兹宵。梦断籁如引,情积声靡遥。箪虚惬微凉,波响涤余嚣。

游兰溪 \/ 游沙湖原文_翻译及赏析
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宋代·苏轼《游兰溪 \/ 游沙湖》 游兰溪 \/ 游沙湖 宋代: 苏轼 游记, 写人 , 抒怀 , 乐观旷达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离黄州东南三十里是沙湖,又叫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

水龙吟原文及翻译赏析
水龙吟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宋·苏轼 古来云海茫茫,道山绛阙知何处。人间自有,赤城居士,龙蟠凤举。清净均明,福应寿永,子孙其绪。果乘风雨,去呼宾侣,醉卧芳蕤。聊为稼轩居士,正平生吾亦,自许风流。岁晚葺庐,好安寝卧,一丘一壑。若教田父来讴,疑有樵苏。径须斫取,活国功...

安庆市13267294986: 吾杭八字桥,相传多邪秽 de译文 -
祢夏复方: 原文: 吾杭八字桥,相传多邪秽蛊于行客.东有浴肆,夜半即有汤.一人独行遇雨,蓦有避雨伞下者.其人意此必鬼也,至桥上排之于水,乃急走.见浴肆有灯,入避之.顷一人淋漓而至,且喘曰:“带伞鬼挤我于河中,几为溺死矣.”两人相语,则皆误矣.参考译文: 杭州的八字桥,相传经常有鬼魅蛊惑来往的行人.东边有澡堂,半夜就开门.有一个人独行,碰到大雨,突然有人挤到他的伞下避雨.这人想一定是鬼,到了八字桥的时候把它挤到河里去了,自己匆忙跑走了.看见澡堂有灯光,急忙跑进去躲避.不一会,有一个人全身湿淋淋的进来了,边喘气边说:“有个带伞的鬼把我挤到河里了,差点淹死我了”.两个人一说出来,都是被人给吓到了.

安庆市13267294986: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的译文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 -
祢夏复方:[答案]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嵇康高大魁梧(晋尺七尺八寸折合今1.90M...

安庆市13267294986: 译文! -- 先公四岁而孤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 -
祢夏复方:[答案] 【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

安庆市13267294986: 《前倨后恭》译文 -
祢夏复方: 前倨后恭》原文.译文原文:唐裴佶(ji)尝话: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好声望).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深叹曰:“崔昭(时任寿州刺史)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言未竟,阍者(守门人)报寿州崔使君(...

安庆市13267294986: 竹赋原文及翻译 -
祢夏复方: 竹赋原文及翻译如下: 竹赋原文: 晦叔读书南斋之上.路折西南,万竹苍然.其偃蹇挫折者,如忠臣节士赴患难而不辞.其婵娟萧爽者,如慈孙孝子侍父祖而不违.其挺拔雄劲者,气毅色严,又如侠客与勇夫.其孤高介特者,格清貌古,又如...

安庆市13267294986: 狱中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
祢夏复方: 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译文在风雨飘摇的革命中,想起了从前的战友,有的已经牺牲了,有的还在继续战斗.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之后,已经把这些都当做是家常便饭了. 早已摒弃个人的得失,...

安庆市13267294986: 月华今夜黑,全见梨花白.原文 - 翻译及赏析 -
祢夏复方: 月华今夜黑,全见梨花白.原文_翻译及赏析月华今夜黑,全见梨花白.——明代·杨基《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月华今夜黑,全见梨花白.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花月两模糊,隔窗看欲无.月华今夜黑,全见梨花白.花也笑...

安庆市13267294986: 张籍《酬朱庆余》原文及翻译赏析 -
祢夏复方: 酬朱庆余原文: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版本一)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版本二) 酬朱庆余翻译及注释 翻译 一个刚刚经过修饰打扮,从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