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

作者&投稿:毅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初中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范文

  1、教材分析: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为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这篇课文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单元同时入选的还有《爸爸的花儿落了》,《丑小鸭》,《外国诗两首》以及《伤仲永》,纵观全单元,虽然各篇文章文体不同,其中有散文,小说,童话,诗歌,还有古文,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成长”。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应整体感知,总体把握,用心品味,感悟所写之情,所言之理。此外,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启发他们有意识地培养成长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品质。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散文,选自《朝花夕拾》,写作此文时,鲁迅时年45岁,全文语言一改鲁迅杂文式的晦涩激扬,取而代之的是平易,清丽,富有韵味的话语。全文描写了作者童年看似几个毫无关联的生活片段,但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的一种天真的童趣。全文意旨紧扣,因此,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散文形与神的关系,并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2、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2)学习两相对照的文章结构

  (3)揣摩和理解散文化的精彩语言

  (4)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由于作者所处的年代久远,加上七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高级的鉴赏能力,因此,很难把握作者的心境,也很难领悟所描写景物之下笼罩着的主观心理色彩。所以“一切景语皆情语”应是教学的重点。

  3、教学设想

  (1)以 语文 学科的特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2)本课时整体感知文章,围绕“童趣”这两个字共同品味鉴赏文章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通读整单元的课文,并通过书籍或网络的途径选读鲁迅的生平。

  此环节的目的在于以点带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4、教学过程

  1、导入阶段

  导语:同学们,你们了解鲁迅先生吗?你知道他的家乡在哪儿吗?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下面让我们来感受一下鲁迅先生成长的足迹吧。

  A、导入法

  首先教师与学生作一次平等的交流,。如教师可以问学生

  “同学们,你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呢?觉得开心吗?小时候都做了些什么,有什么趣事可以和大家分享吗?”之类的问题。目的在于激发起学生对美好童年的回忆,寻找到学生情感的爆发点。此讨论预期的效果为热烈,自由,但教师要注意控制时间

  B、移情法

  使用录音机,播放一首《童年的回忆》,并对这首曲子作简短的介绍。音乐也是一种审美。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手段和途径表达情感的方法,陶冶心灵。

  2、整体把握阶段

  A、诵读法

  再次使用录音机,放课文录音,使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B、活动法

  教师先在黑板上书写板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接着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文章,那么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为什么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呢?学生会回答说是因为主要描写了鲁迅先生童年生活的两个地方,教师闻言可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下面画上下划线。那么教师可以接着提问:那这两个地方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呀?假如你是作者,你会比较喜欢哪一个地方呢?为什么?鲁迅先生经历过的事情比如说捉蟋蟀,听鬼故事等等,你们有没有经历过呢?还记得那时候的心情吗?

  因为都是与学生情感,生活经验相似的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C、填充提纲法

  教师在黑板上给出一个初步的提纲。接着可以说:经过同学们刚才热烈的讨论,相信大家已经把握到了两个不同地方的特点,那么,下面请同学们上来用最简练的语言把这个提纲补充完整。

  此环节还可以采用分组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竞争和团结合作共存的心理,然后让全班学生评价各个提纲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此环节使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系统和完整的印象。

  3、品味鉴赏阶段

  A、朗读法

  朗读在 语文 学习中的好处怎样强调都不过分。一是可以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口读耳听,口耳并用,增加了向大脑传输信息的渠道。二是一边缓缓阅读,一边慢慢思考,将“读”与“思”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加深对读物的理解。三是声情并茂,培养语感和情感。

  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选取一个自己最为喜欢的描写片断并融入自己的情感朗读,并告诉大家为什么喜欢这个片断。教师可以从表达技巧语言的遣词造句等方面教会学生初步鉴赏散文的方法。

  B、质疑法

  宋代的朱熹曾经说过:读书无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需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句话深刻地说明了“质疑”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语文 教学的过程不是老师要告诉学生要学什么,而是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要学什么。这样可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大程度的锻炼。

  比如学生会问“为什么私塾里的先生不回答我关于怪哉虫的问题?”老师的这种做法好不好呢?为什么等等。在一环节中老师不要急着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应该问学生“你们有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吗?”这样可以避免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弊端,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此时教师扮演的角色是点拨和引导学生拓展眼界的引路人。

  4、总结升华阶段

  A、前面已经说过,此文作于鲁迅45岁时,选自《朝花夕拾》,鉴于七年级学生的思想水平,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这个时期鲁迅先生的生活状况,并指出《朝花夕拾》是他在辗转流徙,心情苦闷之时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童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B、我们常说: 语文 教育的两个指向性目标是:让受教育者掌握适应社会工作和生存的技能性目标和寻找到自身灵魂安放地的精神性目标。让受教育者在文学作品中窥视灵魂,从文学作品中体验人生,从文学作品中丰富情感。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苦闷或是挫折时应该如何排遣和调整自己的心情,并有意识地开始学会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有人说过, 语文 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C、全文洋溢着天真的童趣,全文取胜的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童心”两个字。

  教师可以通过文学家,科学家,漫画家等人的事例告诉学生保持童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5、作业设置

  写一篇文章,回忆自己的童年时代,篇幅可长可短,提倡“我手写我心”的作文思想。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要人物和性格特点分析
课文中,鲁迅刻画、描写先生也是以尊敬的心情,寓批评于幽默之中。作者批判的是封建教育制度,决非自己一向尊敬的先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要人物和性格特点分析 篇5 鲁迅先生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是中学 语文的传统篇目。作品中的长妈妈。以她动听的故事赢得了 一代代学子的爱,但作者着力描写的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描写鲁迅童年生活的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最早发表于同年10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副题《旧事重提之六》,后由作者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曲谱写幼年往事的优美乐章。在这一脍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为人们描绘了一个妙...

初中语文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主要是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主题思想。你能举出文中的三处对比并简述其作用吗?1是:作用:2是:作用:3是:作用:...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主要是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主题思想。你能举出文中的三处对比并简述其作用吗?1是:作用:2是:作用:3是:作用: 展开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为什么要写学生贪玩逃学的情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之所以要写学生贪玩逃学的情节,主要是因为:爱玩游戏是孩子的本性,这种本性总是要表现出来的,但在课堂上贪玩甚至逃学,一般来说是不允许的。课文旨在从侧面表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陈旧,学生对此不感兴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简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是否矛盾?等2个语文...
不矛盾。这是为了表达两种意思。对最末次的相见来说,已隔了七八年,印象已经模糊,故用了不肯定的语气;然而追忆童年生活,却又历历在目,故用肯定语气。课文小结: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鲁迅而言,不仅仅只是童年时期两个玩乐的场所,它们是两个时间段的跨越,是鲁迅生命成长中的两个重要空间。因此,它们...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回忆了鲁迅先生小时候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读书游玩的种种故事。 读了这篇散文,使我忽然觉得我们的童年还不如鲁迅先生小时候有趣。我们在家中只能靠看电视、玩电脑来消磨时光,打发时间;而鲁迅却在园中拔何首乌,冬天在雪地中捕鸟;我们下了课除了追就是跑,根本没有其它东西好玩,而鲁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资料
鲁迅先生所引刘翰赋中的“金叵箩”一词也应作如是观,否则与下文“千杯未醉”四字便难以缀连榫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写作背景: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最早发表于同年10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副题:《旧事重提之六》,后由作者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从当时的社会政治...

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散文。鲁迅的作品,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些难度的,课文里介绍的生活场景百草园、三味书屋,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是陌生的。但是文章的主题思想中提及的封建教育制度对学生而言又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好在文章里的游戏、知识等对于学生...

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是幼时的语文课本里的文章。以前上学的时候,读过,也背过,老师也详细的讲解过,但是理解的并不多。至今更是只剩下一点模糊的记忆了。我现在在回过头来读,一下子就懂了。书中有很多细节的描写,如百草园里面,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

再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先生写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小时候语文课本里的课文。我一直很喜欢鲁迅的散文,除了这一篇,印象中还有《社戏》、《少年闰土》等,可惜他好像散文写得不多。如今回头再来读这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又有新的体会。文章写了两个地方,一处是可以嬉戏玩耍的百草园,一处是需要严肃读书...

奉新县18648675761: 从百草园都三味书屋的试讲教案
喻玛利舒: 我说课的内容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下面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进行叙述. 一、 说教材1、 教材地位及教学目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要内...

奉新县18648675761: 阿长与山海经说课稿 -
喻玛利舒: 6、《阿长与山海经》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题目是“阿长与《山海经》”,它出自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第二单元,本文体裁是叙事散文,全文主要通过写长妈妈的几件事,表达了对一个劳动妇女的深深的怀念之情语言平实自...

奉新县18648675761: 初一下册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全篇主要围绕那几个方面展开内容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怎样连接起来的?2.写百草园要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写... -
喻玛利舒:[答案] 对百草园的回忆和三味书屋的回忆 利用过渡句 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的生活 对知识的追求

奉新县18648675761: 中学语文说课的重点篇目有哪些?或者说,有没有什么范围? -
喻玛利舒: 这个应该与出题人的意图有关,不好说范围的,但是本人是中学语文教师,参加过应聘,也参加过招聘,我只能按照我的体验给你说说了.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必修二:1 荷塘月色 2 故都的秋 ...

奉新县18648675761: 七下人教版语文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的主要内容 -
喻玛利舒: 主要内容就如文章题目,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生活.这是一篇描写鲁迅童年生活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曲谱写幼年往事的优美乐章.在这一脍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为人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1、表现“作者”对美好的大自然的喜爱.2、表现“作者”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依恋.3、表现“作者”在百草园所感到的无限乐趣.4、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奉新县18648675761: 初一下册人教版语文书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喻玛利舒: 本文写景状物有声有色.调动了_视觉_,_听觉_,_味觉_等感官,将百草园写得栩栩如生.实际上还包括了_春_,_夏_,_秋_三个季节的景物,分别对应的是_桑葚、菜花_,_蝉鸣_,_蟋蟀_.这与下文的_冬天的百草园_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之精巧来自【学习宝典】团队 如果认可我的回答请点击下面的【选为满意回答】按钮 谢谢~

奉新县18648675761: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 -
喻玛利舒: 1、我不知道为什么被送去私塾 用了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的句式,用了三个也许是,表示虽然猜测的原因很多,但是不能够确定所以是不知道. 2、作者对先生是怎样的评价?老先生 慈祥,酷爱读书.他对学生和蔼,开始严厉,后来就好起来.他不屑于回答“何曰怪哉”之类的怪题,但也不轻易体罚学生,在学生不听话时,“普通总不过瞪几眼”.他有点旧书生的迂腐.但是,这并没有给学生带来一点恶感,更没有在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恐惧的阴影.

奉新县18648675761: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联系标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标题和内容有怎样联系. -
喻玛利舒:[答案] 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方面1.在百草园的童年生活2.在三味书院的学习生活作者的行文方法:较多的运用过渡句(段)、总起句.详略得当,多用修辞手法,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不但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

奉新县1864867576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段?分别写了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
喻玛利舒: 分为两部分,

奉新县1864867576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叙述了那些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喻玛利舒: 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展开全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