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死亡的恐惧与思考

作者&投稿:邹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死亡是个沉重的话题,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可往往又少人愿谈,甚至成为禁忌。我们对死亡的了解,大多从亲人的离世开始。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人人都会有对死亡的恐惧,可很少有人会主动去思考死亡问题。我从童年开始有死亡恐惧,到大学通过理性思考,才真正超越了恐惧。

一、童年经历

爸爸排行老二,可我从来没见过伯父,这在我小时候,一直都是个疑问。终于有一天忍不住去问奶奶,奶奶说:“你伯伯去西天取经了!”其实那时候的我,根本不懂这句话的意思,奶奶说完就不理我,我也不敢再问。

第一次直面死亡是在七岁,那年我太爷去世了。太爷已经八十八岁高龄,或许这是喜丧,没感受到大人的悲伤,我自己也没什么难过或害怕的感觉。只记得办完丧事后,我像以前一样去邻居家里玩,可那些人家远远看到我,就赶紧关门,这让我感到伤心,所以印象深刻。

直到十岁那年发生的一件事情,才让我对死亡感到恐惧。那时候我读三年级,邻村发生了一件杀人案。死者和凶手都不满十八岁,男孩在河边的竹林里,很残忍的把女孩杀了。男孩和女孩是邻居,至于案发原因,流传着很多种版本。

这件事情对我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死亡产生了恐惧。每当我听到别人家办丧事传来的声音,心里会害怕得要命。但凡与死亡有关的东西,我都害怕听到或看到。甚至晚上远远看往那个村子的方向,我心里都会感到恐惧。

这种恐惧的感觉,一直伴随着我读完小学。那几年,我从来不敢晚上出门,甚至大白天也不敢经过那条村子,更不敢去那条河边。小学毕业后,我离开家到镇里上学,河边却成了周末回家的必经之路。开始的时候,我要有伴才敢回家,时间长了,那种恐惧感才慢慢变淡。

这件事情对我的影响似乎太大了,我想原因或许有两个。一是凶手是我认识的人,他是我一个老师的小儿子;二是凶杀现场是我不时会经过的地方。这让我感受到了死亡原来离自己很近,甚至有生命受到威胁的感觉。

再一次面对死亡问题,已经是上大三的时候。那年暑假回家,爷爷生病了,身体越来越差,爸爸说经常会看到爷爷在哭。当时我心里就在想:“为什么爷爷到了七十岁,面对死亡,还是那么看不开呢?”假期结束后回到学校,就到图书馆去寻求答案,找到了一本叫《西方死亡哲学》的书,开启了我对死亡的理性思考之路。

二、《西方死亡哲学》

《西方死亡哲学》是武汉大学教授段德智老师的著作,初版在九十年代初一面世,就引起国内外的轰动,成为死亡哲学研究的开山之作。国内外很多高校开设死亡哲学、生死学和生命教育等课程,都会将这本书作为教材或必备参考书。

以我当年的水平,根本看不懂这本著作。记得当时在我心里留下印象的只有一位哲学家,那就是伊壁鸠鲁,只因为喜欢他的一段名言:“一切恶中最可怕的——死亡——对于我们是无足轻重的,因为当我们存在时,死亡对于我们还没有来,而当死亡时,我们已经不存在了。因此 死对于生者和死者都不相干。 因为对于生者来说,死是不存在的,而死者本身根本就不存在了。”这段话我读懂了,让我第一次从理性上,超越了对死亡的恐惧。

段老师在书中说:“ 在死亡未到时‘好好地活’,当死亡到来时‘好好地死’ ,这就是我们从伊壁鸠鲁的哲学中所能获取的最重要的‘教养’,这也就是快乐主义者伊壁鸠鲁的全部死亡哲学”。对此我深以为然,对待生死问题,我们就应该“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

三、庄子的生死观

或许对当年的我来说,看完《西方死亡哲学》、《苏菲的世界》、《哲学的故事》、《周易》和《庄子》这些书后,相比较而言,最喜欢的还是《庄子》。所以在毕业论文选题时,毫不犹豫选择了《庄子》,考研的专业也选择了中国哲学。

在准备论文的过程中,我关注到了庄子的生死观。在中国哲学家中,庄子对死亡问题讨论得最透彻,他的生死观,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在庄子看来,普通人都贪生怕死,可根本没这必要,因为很有可能人死了,反而会后悔自己的贪生行为,就像丽姬后悔自己当初哭泣一样。更何况生未必乐,死亦未必苦,甚至有可能死后之乐,连做皇帝都比不上的。

人之所以怕死,是因为不了解死后的情况,这是对未知的恐惧。如果明白了生死的本质,就不会贪生怕死,面对死亡,也不会过于悲伤。

在《庄子·至乐》篇,记载了庄子妻死,鼓盆而歌的故事。面对惠子的指责,庄子解释说:“当她刚死的时候,我怎能不悲伤呢?可是观察到她起初本来是没有生命的,不仅没有生命而且还没有形体,不仅没有形体而且还没有气息。在若有若无之间,变而成气,气变而成形,形变而成生命,现在又变而为死亡,这样生来死往的变化,就好像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一样。人家静静安息在天地之间,而我还在哭哭啼啼,我以为这样是不通达生命的道理,所以才不哭。”

因此, 人之生死,犹如气的聚散。生死的变化,就像日夜交替一样,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用冯友兰的话说,庄子这是“以理节情”,用理性的思考来节制和超越感情。

虽然我们作为普通人,无法真正做到像庄子一样的超脱,但这种理性的思考,确实有助于超越对死亡的恐惧。至少对我来说,经过了这段时间的思考,在之后每次面对死亡问题,都不会再有恐惧。

附:《庄子》相关原文:

1、《齐物论》:“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筐床,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

2、 在《至乐》篇,庄子借髑髅之口说:“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通纵)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3、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4、《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5、《大宗师》:“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2017 年7月28日16:57于紫筠居


每一个人都害怕死,你害怕吗?
有些人无法接受死亡,思考太多,所以患上很多精神疾病,比如恐惧症,疑病症等就是内心深处害怕死的一种不安的表现。面对死亡,就代表着要失去一切,所以恐惧就成了正常的心理,人类认识了死亡之后总是找了很多东西来对死亡进行美化,让人感觉到死亡是不用害怕的,比如天堂,重生,所以信众面对死亡是从容的...

死亡究竟有多么可怕?
害怕死亡,人之常情。但是,不管活多长时间,迟早都死,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实际上,每个人都是地球上的匆匆过客,除了极少数人能活上百岁,绝大多数都是几十年寿命,可是,人的错觉基本上这样:死亡是别人的事,似乎跟自己扯不上关系,自己不会死!退一步说,即使会死,也是遥遥无期的事,...

人为什么会畏惧死亡?
人生存的意义就是为了延续,为了延续生命,因此人有了许多求生的手段,比如食物链、交配等等都是人求生本能的表现。这种求生本能让人对疾病、疼痛、死亡产生了抗拒心理,就像人落水窒息产生的挣扎一样,死亡对生命来说是最大的威胁,因此人本身的求生本能使人恐惧死亡。

关于生死的哲学思考
哲学思考·李问天命·关于生死 李董男 05月04日 1.生者无法体会死亡,死永远是生者的幻想。我们可以观察其他生命死亡的表象,但只能体验一次真正的死亡。【当然,如果麻醉和休克的无意识,与死亡没有本质差别,那深度睡眠,几乎无梦的感觉,也就差不多等同于死亡吧。但这只是也许。】2.死亡很容易,那是...

...而这一切都产生于人在活着的时候对死亡的恐惧。
人之所以会感到恐惧,悲伤源于对未来的期待和预测,说白了就是犯贱。就像一头牛,它不会像人一样思考未来,而只会关心现在,所以就不会有那么多痛苦,直到被宰的前一刻它都能愉快的吃草,即使受了伤也很快会忘记。但人不一样,人会焦虑,当对未来的希望落空或不如意时就会失望,悲伤,而对过去的类似...

孩子对死亡感到很害怕怎么办?
7. 时刻注意把话题拉回到“活着的时候我们要做什么”。因为只有对生命意义的追寻,能战胜对死亡的恐惧。具体来说,就是在所有关于死亡问题的回答后面,加一个“但是”,将话题转向对生命的思考。比如孩子问:“外婆去了哪里?”,你可以回答:“是一个现在我们还去不了的地方,但是我们还有好多要做的...

我的儿子今年6岁,今天突然之间表现出对死亡特别恐惧,还要他妈妈保证说他...
有了对死亡的意识形态,并在这个意识形态为中心扩张出恐惧,正是孩子开始成长的标志。你可以耐心的询问他的感受,让他去说,去写,去思考,为什么会害怕?害怕的是什么?是死亡本身还是一些对死亡的“意象”?死亡就是失去一切思考,生活,爱的能力吗?尝试引导孩子,平静的看待并且感受这个问题,不是意象...

哲学是如何看待死亡的
”另一段话则是在曾子临终时对他的弟子讲的。曾子说:“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曾子的这两段话,前一段讲的是人的精神层面的终极性,后一段讲的是人的身体方面的终极性,所关涉的都是人生的有限性和死亡的终极性。...

年轻人需要生与死的思考么
哪怕只是小小得美好一些,作为宇宙中渺小的个体,我的生命价值亦得到了彰显,来自生命深处的幸福和快乐亦会令人心悦。从七十岁开始,我便希望能更多学习体悟佛教四谛。特别是“灭”和“道”这两谛,世间的痛苦来自于欲望,要想真正的摆脱对死亡的恐惧和痛苦,便要尝试消灭欲望,无欲无求方能无痛无惧。...

12位临终者的人生故事告诉你:坦然面对死亡,才是生活最好的样子
她就是 《遗愿清单:一个临终关怀工作者的手记》 的作者 纪慈恩 ,一位儿童福利院和临终病房的社会工作者,一位体验死亡工作坊的创始人,一位So China农村产检帮扶计划发起人……在本书中,她记录了十二位临终者的人生故事,讲述了自己的个人经历,以及她对生命的思考。通过阅读本书,我们会对死亡、对...

铁岭市18070665624: 如何面对死亡的恐惧!!!我一直都有思考死亡,具目前知道死亡就象永
宿祥重酒: 如果是人老了,就应安静地面对死亡,但是对于你来说,完全还不到死亡的年龄呢,,,,以前我就有过死亡的想法,我是当我一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想以死而解脱,但有...

铁岭市18070665624: 我们为什么惧怕死亡?
宿祥重酒: 死,可以说是每个凡人都惧怕的事,包括我,因为我也是个凡人. 在失眠的夜里,任... 我只是希望我的这篇文章能降低你对死亡的恐惧程度,或是给你 一些启示,哪怕只有...

铁岭市18070665624: 如何克服对死亡的恐惧 -
宿祥重酒: 这需要对生命有深刻的思考,死亡如同黑夜降临,如同春去冬来,死亡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生命的再次轮回,黑夜过去,黎明还会降临,冬天过去,春天还会再来.死去的只是身体而不是你的灵魂,建议你学习一下佛教对生命的解读,当你对人是怎么生,又是怎么死,死后去了哪里有所了解甚至有所经历的时候;当你知道你是谁的时候,当你明白这个身体并不是你的时候,你会克服死亡的恐惧.因为死亡并不是结束,而是新的起点.

铁岭市18070665624: 对于死亡的恐惧 -
宿祥重酒: 对死亡的恐惧,是所有恐惧中最根本的一项.由于这是一种普遍存在,而且与日俱曾的恐惧,想要驱除它是相当困难的.死亡是绝对无法逃避的.而且无论我们的信仰是什么,死亡仍是个谜,因为我们对死亡没有经验.想要对死亡的性质做一...

铁岭市18070665624: 我为什么会越来越怕死? -
宿祥重酒: 人一生中肯定会有两个阶段对死亡产生恐惧. 第一个阶段是小时候,大概4、5岁,刚刚明白死亡的概念,所以这是人第一次感受死亡,所以感到恐惧.第二个阶段一般都是懂事之后,有人是18岁左右,有人是20岁左右,具体的年龄不定.这时候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形成并且成熟的阶段,所以会系统地去思考生命,思考死亡.这一阶段尽管有些恐惧死亡,但是不会像小时候那样吓得哭出来.适当调整自己的心态,从更深一层去理解死亡和生命,会得到很多东西.别太消极了,对身心不好. 没关系 如果不行 就深呼吸 想一些开心的事

铁岭市18070665624: 我该怎么克服对死亡的恐惧 -
宿祥重酒: 人生只是一瞬,积极地去追求一些东西就行了.既然死是无法逃避的,不如就活得有意义一些,感觉真的到那一天的时候,自己也不后悔.朱自清说“你聪明的,告诉我,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白白走一遭呢?”既然已经注定是走一遭了,唯一可以让自己宽慰的,就是别让这一遭变得“白白”,让人生过得充实积极而有意义,为所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付出一些,构筑他们的幸福.我很喜欢一句西方的名言:“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所有人都在笑而他在哭;一个人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希望是 所有人都在哭而他在笑.” 也许现实很让天空阴沉,但精神意志与希望,却能让阳光常驻心间.bless~

铁岭市18070665624: 我为什么对死亡这么恐惧?
宿祥重酒: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没有人能分开. 害怕死亡就去看看刚刚出生的婴儿.

铁岭市18070665624: 对死亡的恐惧...我要怎么面对死亡? -
宿祥重酒: 我也总考虑死亡后的问题. 也很想知道人死后会是个啥感觉... 我每当问别人这个问题,别人就嘲笑我说人死了就没感觉啦! 我又会很疑惑的问他没感觉是个啥感觉... 不管人死了后是啥感觉, 我觉的都没人活着感觉好, 一切的感官享受对我来说...

铁岭市18070665624: 如何才能克服对死亡的畏惧 -
宿祥重酒: 死亡并不是结束 死亡不过是以与生不同的方式而永存一切都不在不意味着 空虚死寂 心空虚才会 有这样的想法 恐惧死亡说明你现在很幸福 你哪怕一个人在大街上看着行色匆匆的路人 思考他们的生存方式 这也不空虚啊 你可以试着看几本关于死...

铁岭市18070665624: 死的恐惧感 - 为什么我想到那些感到特别的害怕.不知道你们对死亡是怎么个看法呀?
宿祥重酒: 我在医院进修,生命,一瞬间的事情,很坚强,因为有奇迹,很脆弱 因为有意外.死亡,是不能预计的,所以能做的就是过好现在. 没经历过,说,也不会懂,所有的都要自己想透,想明白. 莫名的对死亡有恐惧? 应该是有某事在你心理有阴影吧! 冒昧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