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退休了,一定会回到老家吗?有没有留在京城和就任地的?

作者&投稿:貊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古往今来,故乡始终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无论你是达官贵族、富豪巨贾还是贩夫走卒、奴仆杂役,只要你生活在他乡,就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即“游子”,所以才会有“低头思故乡”的落寞,有“他乡遇故知”的欣喜,有“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激动以及“近乡情更怯”的复杂心境,即便你在他乡功成名就,也会生出“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的感慨。没有人喜欢客死他乡,所有人都期盼叶落归根,这是数千年来刻在骨血中的故乡情结。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古代官员退休之后,很多都选择回到老家,而不是留在京城或者就任地,无论京城多么繁华,就任地多么风景宜人,始终还是故乡的云更飘逸、月更圆、水更甜、山更迷人、人更可爱,即便是脚下的大地,都是故乡的更踏实。

当然关于古代官员告老回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这就需要对古代官员的退休制度有一定的了解。官员的退休并不是说到了规定的退休年龄就会让你自动退休,尤其是天子脚下的官员,这其实是需要官员自己上书申请的,皇帝肯放你退休,你就能退休,皇帝不肯放你退休,你就只能继续在任上干,即便让你隔五天上一次班也不会让你退休,所以古代不乏有“卒于任”的情况,即有些官员直接死在了任上。

官员们请求退休这件事在古代一般有这么几个说法,比如乞骸骨、致仕,通俗点说法就是告老还乡。不过致仕和乞骸骨之间又有不同,致仕即正常退休,到了规定的退休年龄,然后申请退休,而乞骸骨则是因为生病啊或者什么的原因提前请求退休。

退休制度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当时规定的退休年龄是七十岁,有“大夫七十而致事,老于乡里。”的说法,此处的致事就是退休的意思,到了唐朝时期,致事一词被致仕取代,后来一般都是用致仕来表示退休。而七十致仕也成为很多朝代的一个法定退休年龄。在这个法定年龄之前,官员不想干了,或者身体上有了损伤,或者心理上有了倦意,都可以上表乞骸骨,回老家安度晚年,如果到了退休年龄,就申请致仕。

唐朝时期就形成了完整的致仕制度,官员到了退休年龄就上表请求致仕,然后皇帝会挽留,以示皇帝对官员的认可和重视,而官员呢则再三请求致仕,以示年龄大了就要退位让贤,绝不尸位素餐。这样一番互动,你好我好大家好,然后皇帝准许你退休,退休之后的生活也是很有保障的。唐朝宰相在致仕或者乞骸骨之后还可以定时参政议政。

当然也有些官员,皇帝无论如何也离不开的,所以致仕的请求一再被驳回,所以官员只能为国家服务到皇帝准许你退休或者直接到死为止,这样的情况是极少的,也是有悖于人性的。一般情况下,皇帝对于致仕以及乞骸骨的请求都是按照致仕制度批准的,或者根据官员的身体情况拖个几年,最后还是会尊重官员的要求。

比如,唐初名将李靖在64岁的时候因为足疾请求致仕,李世民准了李靖的请求,然后加授李靖为正二品的文散官特进,准许李靖在家中休养,每两三天参与一次宰相议事。后期他还挂帅征讨土谷浑。

当然也有一种情况是皇帝逼着官员乞骸骨或者致仕,比如唐初名将尉迟敬德,尉迟敬德确实曾立下大功,尤其是在玄武门之变中,不过后期李世民登基之后,尉迟敬德有点自恃功高,看不起文臣,常常弄矛盾,即便是在朝堂上也不避讳和文臣争吵,而且还险些打瞎了李道宗的眼睛,后来李世民就数次警告尉迟敬德。尉迟敬德58岁的时候就上表乞骸骨,李世民授予他从一品的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然后准许他每月初一、十五进宫朝拜。

当然也有一些人是想钻制度的空子,比如著名的书法家柳公权,八十岁了还不肯上表请求致仕,还闹出了大笑话,858年,正好八十岁的柳公权参加元旦朝会,将给皇帝上的尊号叫错了,被御史弹劾,当时的人都恨他不致仕,他老人家硬是又坚持了两三年才致仕,然后八十七岁那年去世。

而另一个例子就是唐朝的宦官杨复恭,当时唐昭宗下了杨复恭的兵权,杨复恭以致仕要挟唐昭宗,没想到唐昭宗愉快的成全了杨复恭,杨复恭一气之下让心腹把宣旨的使者给杀了,然后自己跑到商山藏了起来,可以说是相当的不体面了。

而致仕后的去处通常也是一个大问题,很大一部分人都选择回到了老家,其中上文说的“落叶归根”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通常老家还有亲人,于是他们在退休后就回到老家去生活。当然还有一些别的原因,比如厌倦了官场的勾心斗角,退休后就想回到老家图个清静安度晚年;再有就是在京城,天子脚下,如果退休后还留在京城,生活同样还是战战兢兢的,还是处在是非之地,皇帝不放心你,朝中官员还会经常骚扰你,一个处理不好,还是会卷入权力斗争中去,得不偿失;再有就是有些是皇帝勒令你退休的,就是希望你交出手中的权力,远离京城,过上另外一种生活。所以,很大一部分官员在退休后,就踏上了回故乡的路。

但也有一些官员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即便是退休后也留在京城生活,他们或者在故乡早已没有了亲人朋友,或者在京城生活惯了,并不愿意离开,也或者即便是退休了,皇帝也还需要他们,于是就留在了京城。但留在京城的生活并不怎么好,比如尉迟敬德,在乞骸骨后的十六年里,为了让李世民放心,他不与外人往来,自己躲在家中炼制金石丹药,修建园池,演奏音乐,自娱自乐,直到去世。李靖同样也是,在乞骸骨之后参与了土谷浑之战,被有心人诬陷谋反,李靖不得不闭门不出,不见宾客,即便是亲戚也不能妄进家门。



古代官员卸任退休后,大多都会回到老家,几乎没有继续留在京城或者就任地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叶落归根,在外漂泊一辈子了,很想回到家乡好好休息休息,再者就是因为毕竟任职期间有人想对付自己,还是远离是非之地比较好。

大部分官员退休了还是会回到老家的,毕竟想要安享晚年,但还是有少部分人会留在京城,可能是没有了亲人,也可能是官职比较高的大臣为了让皇上放心所以留在京城。

古代的官员退休之后绝大部分都会回到自己的老家,这就是叶落归根,衣锦还乡,是古代文人梦寐以求的几大幸事。但也有留在京城和就任弟的。

不是一定的,但是大部分官员是会这么做的,因为中国人的观念中“根”是很重要的,所以要回归故里


古代官员退休年龄是多少?80岁还上班是常态
最初的时候,还规定了仕官食原禄的做法,即退休官员享受原来俸禄不变。后来取消了这一做法,但退休官员可免除赋税徭役。另外,如有实在无法生存的,有司月给米二石,修其身,这种做法也算是够人道了。之后的清朝也沿袭了这一制度,使得退休官员终于有了一定的社会保障。

致仕是什么意思
致仕的官员在回归乡里后,往往会得到一定的待遇和尊重。他们在家乡继续发挥着余热,为地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他们的经验和智慧也为地方治理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致仕不仅是官员个人的选择,也是古代社会治理结构中的一项重要安排。总的来说,致仕是古代社会对于官员退休的一种制度和文化体现,它...

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他又是如何规定了新的退休年龄?
朱元璋颁令“文武官员六十以上者”皆“致仕”。退休一词,最早见于唐宋,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复志赋序》中有“退休于居,作《复志赋》”一句,《宋史·韩贽传》上也说:“退休十五年,谢绝人事,读书赋诗以自娱。”官员退休后,国家为了使其老有所安,还会发放一定的退休金,金额的多少与其官职、功绩和...

古代官员在退休之后 他们为什么都要请辞告老还乡
例如王翦当年要60万兵力伐楚,秦始皇便觉得他老了,胆子也变小了,王翦了解后秦王已不怎么待见他,遂以要照顾老人为由,告老还乡。古代这些贵族大臣,为什么会在退休后、或者其它原因辞官后要回到自己的故乡去呢?难道是大城市的生活比不上农村,还是在城市里奋斗多年还没有自己的房子?古代官员退休叫“...

古代官员没有退休工资,那他们辞官回乡后怎么生活?
- 明朝时期,退休官员享有一定免税特权,这可能导致他们在故乡的亲属滥用权力。3. 对于一些有特殊贡献的退休官员,朝廷会赐予土地作为养老金。这些土地并非用来耕种,而是出租给农民,以此收取租金作为收入。4. 一些官员在辞官后,可能会利用过去的关系和影响力,接受家乡商人的“孝敬”,这成为他们的一项额外...

在古代官员退休之后都会去哪?为何选择回到家乡?
因为给康熙上奏过立储的问题,就被康熙严厉打击。不过,京官要是回故乡,却肯定会发挥作用。为什么呢?古代政权不下乡,地方上的事务,都是靠地方名流来处理。一个从京城回乡的官员,那自己绝对是地方名流中的名流,过的绝对是土皇帝一样的生活。这样看来,京官退休以后,哪有不愿意回乡的呢!

古代对官员退休有没有特别的规定 宋朝对退休官员是什么待遇
所以,多数情况下,古代的官员在致仕之前,就会置办田产,以确保退休以后能靠田产维持生活,生活水平也是随田产多少而决定的,一般来说,不会比地方富户地主差。不过不论是早点退休还是迟点退休,只要退休之后的保障做到位了,一定就不会存在那么多的争议,古代的时候很多官员退休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

退休的官员为什么还要查
因为正义或许会迟到,但从来不会缺席。“一退了之”,只是违纪违法者一厢情愿为自己构筑的海市蜃楼。国有企业是腐败问题易发、高发领域,查处的案件往往涉案金额大、隐蔽性强、危害性高,国企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依然任重道远。

古时候的官员,为何等到退休后就要回老家?
名望相当的高,也受人们尊重。减少麻烦其实在京城难免会遇见一些麻烦事,比如朝中的官员争斗,自己当时有事朝中的重臣,必定有一定的势力在,所以自然会有人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来拉拢你,到时候就有可能惹上麻烦,所以回到家乡,避开那是非之地,后面的生活相对比较美好。因此,古时候的官员基本上在退休之后...

古代官员请辞为何不敢留在京城里面,而是都要回老家?
如果古代官员退休后回老家路程十分辛苦,但是他们还会义无反顾的选择回老家。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有些朝代京城也不是你想住就住的。明清时期当时的京城可不像现在的北京,现在全国人民都想去一线城市发展。古代就算是京城,城市化的程度也很低,百姓们主要还是靠劳作为生,所以没有必要到京城去生活。

北道区18476306801: 古代官员退休后是靠什么养老的,经济来源从哪里来 -
宥珍银黄: 古代官员没有退休这一说法.叫做解甲归田或者告老还乡.当代官员退休年龄和级别有关系.古代官员没有年龄限制,只有自己身体不行才会提出告老还乡.只要他在任朝廷就得给俸禄.古代80多岁还当官的都有,很多地方官年龄都很大.

北道区18476306801: 古代官员退休回家有几种说法?分别叫做什么? -
宥珍银黄: 正式的叫法是“致仕”.《尚书大传.略说》:“大夫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古代没有“一刀切”的退休制度,官员退休需要自己请辞,皇帝还要假意挽留,最终才实现将官职交还皇帝,称作“以礼致仕”.“致仕”,即“交还官职”.由于退休需要自己先申请,于是就有了很多说法,如:请致、致事、致政、休致、告归、告奉养、告病归等.

北道区18476306801: 中国古代官员的退休制度是啥样 -
宥珍银黄: 我国古代的退休制度仅仅限于是官吏,常见的称谓有“致仕”、“致事”、“致政”等.《春秋公羊传》上“退而致仕”,书中注释说“致仕,还禄位于君”,意即交换权利于君王.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始建于,形成于汉朝时期,发展于唐朝时...

北道区18476306801: 古代官员“告老还乡”的年龄是多少岁? -
宥珍银黄: 摘 要: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清朝宰相刘墉岁至暮年请求告老还乡,获得批准后,便骑毛驴直奔山东老家.“告老还乡”是指古代官吏以年老多病为理由向皇帝请求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是古代官吏提前退休的一种制度,“告”是请求,“老还乡”是年老回到家乡.

北道区18476306801: 古代告老还乡称作什么? - ? -
宥珍银黄: 官员向朝廷告老还乡称为:乞骸骨!

北道区18476306801: 古代朝廷有些官员年龄大了,为什么会有解甲归田和叶落归根的思想?
宥珍银黄: 解甲归田和叶落归根只是退休的理由,回老家农村去过自耕农的清贫生活?他是不可能清贫生活滴,回家后凭他以前留下的家底,他完全可以当一个日子很好过的地主,而且,没人敢惹他

北道区18476306801: 古代的“致仕”含义指什么? -
宥珍银黄: 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官员以何官称致仕,致仕后的俸禄数目及是否朝见等待遇,与其原官品、功绩...

北道区18476306801: 古代官吏退休后还有俸禄吗 -
宥珍银黄: 古代官员退休后,如果任上勤勤恳恳、业绩突出,而家无余财者,皇帝会给予一大笔赏赐作为退休金;如果任上混日子,鱼肉百姓,拿着薪水不干事,皇帝不追究其责任就是他祖上烧高香了. 历史虽然不相同,但都是相似的.

北道区18476306801: 中国古代就有房奴和蜗居? -
宥珍银黄:古代公务员全都是无房户,苏东坡一生买不起京城房,白居易京城上班郊区买房,古代开发商囤地要挨板子,古代拆违作挺人性化. 明朝政府逼官给穷人盖房,这个名字叫“盉”的西周青铜器...

北道区18476306801: 清朝京官什么时候告老还乡 -
宥珍银黄: 古代把官员退休称为“致仕”,周代就有了这个概念.清代学者梁章钜在《退庵随笔》里记载说:“古人以四十为强仕之始,以五十为服官政之年,以七十为致仕之期.”70岁被视为精力和智力明显衰退的临界点,因而就成了官员到点退休的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