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中后期为什么不能保证军队将领忠诚度,甚至是中央军的将领?

作者&投稿:贯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安史之乱前,唐朝中央军不足8万人,为何安禄山会有15万?~

这个还要从大唐的军事制度说起,在高宗李治时期,由于大唐版图不断扩张,导致边疆防守变得非常困难,尤其是大军每次出征边境,所消耗的钱财物实在太大,在这种背景下,为改变大军征调困难,从武则天开始,大唐就在边境划出一块块的区域供大军屯守,是为屯戍军。
等到唐玄宗时期,屯戍军逐渐制度化,并形成有固定驻地和较大兵力的军镇,于是在天宝年间,唐玄宗便正式把大唐划分出十大军区,分别为西北地区的河西、陇右、朔方三大军区,关东地区的平卢、范阳、河东三大军区,南方地区的剑南、岭南两大军区,以及漠北地区的安西、北庭两大军区。
这十大军区,共计兵力约50万,其中河西驻军7.3万,陇右驻军7.5万,朔方驻军6.5万,平卢驻军3.7万,范阳驻军9.1万,河东驻军5.5万,剩余的安西、北庭、剑南、岭南驻军分别为2.4万、2万、3.1万和1.5万。

本来,对于这十大军区,唐玄宗共设置出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来掌管,这样每个人所控制的兵力都有限,而这十人之间又相互牵制,足以保证大唐军队的稳定。但问题是,当时西北地区的河西、陇右、朔方三大军区,距离帝国都城长安太近,所以皇帝自然需要加强他们的管控,否则他们一旦闹出事,那长安就危在旦夕。
在这种背景下,一方面唐玄宗会极力打压西北军区的将领,通过严厉手段防范于未然,另一方面唐玄宗也会让太子出面搞好与西北军区将领们的关系,安抚他们的情绪,免得他们做出过激行为。总的来说,唐玄宗和太子的这种行为,就相当于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然而,随着西北军被玄宗欺压得太狠,军人们自然会把希望寄托在太子身上,总希望新太子能高抬贵手,多多照顾军人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西北军将领总是下意识地流露出对老皇帝的不满,对太子的渴望。

而太子呢,作为王朝的继承人,本身就必须承担帝国的一些政治重任,比如领军或者从事一些监国之类的政治管理职务。这有职有权,又是继承人,对于现任的当家人就天然存在威胁。这个时候西北军将领又对太子各种眉来眼去,唐玄宗心里自然会非常没有安全感。
因为,大唐帝国本来就曾发生过好几起太子抢班夺权的事例,现在太子又和西北军将领不清不楚,如果他们真联合在一起,就意味着太子拥有了抢班夺权的实力,这是唐玄宗不得不防备的。所以,为制约太子和西北军,唐玄宗决定加强关东军的力量。
本来,关东地区的河东、范阳、平卢三大军区分别由三个节度使掌管,但这种分散的局面显然无法与太子领衔的西北三大军区相抗衡。所以,唐玄宗就决定让关东三大军区就变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于是他把这三大军区全部交给安禄山一个人掌管,这样关东军和西北军就可以分庭抗礼,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唐玄宗之所以挑选安禄山来担任这个职位,一方面是因为安禄山是胡人,没有太多的社会根基,方便皇帝控制;另一方面,自然是安禄山对唐玄宗所表现出来的政治觉悟,比如及时与太子划清界限,甚至不惜公开得罪太子,让唐玄宗感到非常满意。而这,也正是安禄山能够手握15万大军的缘故。

首先,我们看一下节度使出现的原因。这必须从唐朝的府兵制度来说聊,在唐朝建立的初期,沿用了从北周时期便开始使用的府兵制度。府兵类似于西方各国的骑士们,府兵拥有自己的耕地,不用缴纳赋税,也不用承担徭役。农忙的时候,和其他农户一样耕种。但是到了农闲的时候,府兵们开始进行军事训练。一旦战争爆发,府兵准备好粮食和装备,在聚集地集结以后,开赴前线。对于一个疆域面积有限的政权来说,府兵制度非常实用。因为当时的战争规模都不大,而且持续的时间也不长。府兵们在战争中,还可以获得一些财物,因此,府兵的生活水平明显高于普通的农户。在唐朝建立的初期,仍旧使用府兵制度,起到了不错的作用和效果。

但是从唐高宗在位时期,府兵制度开始出现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战争时间延长,有可能一年都回不去。久而久之,府兵们的耕地基本上荒废了,家人的生活无法保障。第二,战争规模的空缺扩大,府兵的伤亡迅速增加。例如唐朝与吐蕃帝国的鏖战,动辄就是几十万军队的大战,府兵的人数无法满足战争的需要,而且随着伤亡的加大,兵员补充也成为了问题。因此,早在武则天时期,朝廷已经开始了局部地区的募兵,仅仅是没有全面普及而已。随着唐朝疆域面积的扩大,与周边各个政权的矛盾增多,例如南诏、吐蕃、回鹘、契丹等等,唐朝与周边各个政权的战争不断。

依靠唐朝中央派遣将领和军队,可能会出现反应不及时的问题。尤其是经历契丹入侵以后,更是加剧了唐朝中央的恐慌。 因此在唐玄宗在位的后期。唐朝中央设立了9位节度使和1位节略使(平卢、范阳、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剑南、岭南等),这被称为“天宝十节度。”这些节度使拥有双旌双节、军事专杀、行则建节、府树六纛等特权,起初仅仅是指挥各地的军队,类似于军区司令。

其中,范阳节度使下辖9万多军队,是各路节度使中军队最多的。当时,各路节度使的军队总数接近50万,唐朝中央的军队则只有10多万人。如果仅仅拥有军队指挥权,节度使还无法威胁朝廷。但为了方便节度使指挥,唐朝中央逐步把人事任免权、财政度职权等权力,也交给了节度使。节度使逐步成为了集军政民财大权为一身的超级封疆大吏,而且没有人能够约束。

因为在后期国家的统治力并不是很强大,大家都三心二意,所以说不能保证。

因为在安史之乱后,很多将领对中央王朝的认同感降低了,他们知道,自己手上的兵权可以带来很多的东西。

大臣之间的争斗,太监的专横。在这样的背景下,士兵自然难以掌控, 他们已经不知道自己在效忠谁,所以不听指挥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每个朝代的中后期,都会逐渐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底层人的阶级固化,人们失去向上的机会,就会奋起反抗,自立门户,这是历史发展必然的规律


唐朝中后期为什么不能保证军队将领忠诚度,甚至是中央军的将领?_百度知 ...
因为在后期国家的统治力并不是很强大,大家都三心二意,所以说不能保证。

为何朝鲜李朝中后期,朝廷原则上不录用出身西北地区(如平安道)的生员...
主要原因就是党争啊,朝鲜中后期和明朝中后期简直如出一辙,甚至比明朝还厉害,党争已经严重到按地域划分了。从十五世纪后半叶的成宗时代开始,朝鲜的统治结构逐渐扩张。官僚阶层日益增多。俗称“两班”的文武官僚阶层人数增多。以协助世祖篡位的武将勋贵权臣为主的勋旧派,同与儒生和士大夫为主的“士林派...

为什么每个朝代之初创制的较好的制度到了朝代中后期就会出现许多问题...
2、没有绝对完善完美的制度。随着时代变迁,制度政策需要不断的完善改良。封建时代,人们思想保守,当朝皇帝和大臣,往往不敢改变前代皇帝,尤其是开国皇帝制定的政策制度。3、制度的改变往往会侵害既得利益集团(贵族、官僚、地主)的利益,因此改变制度阻力极大,很少有人敢于尝试变革。

为什么大清朝中前期勇于进取,而到了后期却变得腐朽昏庸?
而第二个特殊原因就是自乾隆年间开始,由于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跟不上西方工业革命的发展脚步,斥西方先进的科技为“奇技淫巧”,大清皇帝们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不能自拔,直到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即便如此,那些满州贵族依然坚定“祖宗之...

南朝梁武帝萧衍可谓文武全才,笃信佛教,为啥没能善终?
南朝梁武帝萧言可以说是文武全才,他尊崇佛教但是最后却没有善终,主要是因为后期梁武帝在执政朝政期间非常的糊涂,他徇私舞弊导致朝中秩序非常的混乱。可以说虽然前期梁武帝是非常明智的,但是后期已经把他之前所有的成果全都毁于一旦。梁武帝从小就十分的聪明,博学多才精通史书。他学习十分的刻苦,并且梁...

唐宣宗开创了大中之治,为什么没能拯救唐朝颓势?
安史之乱后,大唐元气大伤,持续衰落,不仅仅是割据势力的问题,同样朝中宦官频繁当道,对朝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常年战争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统治阶级不得不增加税收,由此导致阶级矛盾尖锐,终于激起了农民的不断武装叛乱。虽然唐代宗、唐德宗和唐顺宗都曾尝试解决藩镇问题,最终都失败了。仅有唐宪宗...

每个朝代为什么会有由盛到衰的时期?
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不同的生产力及制度催生不同的朝代。比如说,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器,这就使得我国原来以捕兽猎生为主的制度转化为农耕定居的制度。以后更先进的工具的出现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反过来,生产力的发展又促使制度的更新。一个工具总有淘汰的时候,这样不断淘汰更新不同的制度更替就造成...

明朝初期和中后期为什么会有完全不同的情形
明朝初期的朱元璋(明太祖)、朱棣(明成祖)两人的能力强,能驾驭群臣且不需要内阁的帮助,到了朱瞻基时期(明宣宗)他把君权分散开。赐予内阁票拟权,司礼监批红权。形成君权、监权、相权(虽然宰相被废除,但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对峙,明朝中后期的皇帝很少有勤勉执政的,于是帝国实际统治者就变成了...

历史上宦官为什么能够凭借柔弱的身躯干政?
此外,宦官一般没有家庭,不太可能滥用权力谋取私利,所以皇帝信任他们。事实上,无论在过去的朝代,对于宦官专政的混乱,许多朝代的缔造者都会为宦官群体建立一系列的制度,禁止或限制宦官群体参与政府。但为什么这些铁律在朝代中后期逐渐被打破呢?也许只有皇权和欲望可以最好地概括!在许多情况下,太监是...

很多皇帝明明知道朝中谁是奸臣,为什么还放任他们胡作非为?
笔者认为这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奸臣往往能力出众 如果说一个奸臣没有某种突出的能力,那么根本就不用皇帝亲自出手,他连其他文武百官都斗不过。然而很遗憾,那些成功遗臭万年的大奸臣往往能力都很出众。比如唐朝独断专权的奸臣李林甫,世人对于他的评价大多是负面的,很少人知道他其实为唐朝作出了很大...

渝北区19174974392: 唐朝后期社会状况请从军事,统治者,抵抗外族入侵的能力,宦官干政
赤心冰硼: 1、军事:唐中期以后唐玄宗穷兵黩武,用募兵制逐步代替了原来的府兵制.这样一来,边镇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各地节度使的权力也随之膨胀,这导致了地方武装割据...

渝北区19174974392: 为什么说安史之乱是造成唐朝衰落的原因 -
赤心冰硼:[答案] 安史之乱之前,唐朝经过了贞观之治,贞观遗风(武则天),开元盛世,国力强胜,天宝年间,唐玄宗任人唯亲,重要的将领大都是昏庸的,如杨国忠,李林暜等,加上安禄山,唐玄宗对他的宠爱有加,未作任何防范,身在恋爱中的唐玄宗和杨贵妃....

渝北区19174974392: 唐朝军人的社会地位是不是比其他朝代的军人的社会地位要高? -
赤心冰硼: 唐朝前期以府兵制为主,士兵多数是军户农民,自备武器粮食随军出征.所以社会地位并不高.而且府兵在唐朝中期已经沦为将军、官员的私兵.与奴隶没有很大差别.武则天时期唐朝开始实行募兵制,就是雇佣军,其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都有很大提高.而这种雇佣兵制度在唐朝后期中央权力衰弱之后弊端就显现出来,士兵只是对将领忠诚,并不对国家忠诚.所以藩镇割据的出现使得大批军阀或者军官走上政治舞台.军人的地位又进一步提高,乃至到了跋扈的地步.这也是宋朝统治者极力倡导重文轻武的原因之一.

渝北区19174974392: 李世民为什么没杀开国元勋 -
赤心冰硼: 第一,没必要.将领们统率的士兵,都是很有讲究的,就比如瓦岗军.徐茂公他们投靠后不久,跟随来的瓦岗军就被打散重新整编再分播到将领手上,这保证了决不会出现将领带着自己的亲军犯上作乱的可能.而就李世民的个人魅力来说,开国将领都对他是心悦诚服不会反他.第二,年龄,他的将领们大多和他差不多大,李世民自己年寿也颇高,死的时候将领们死的死老的老,他根本不要像朱元璋那样防着将领.第三,他的宅心人厚.

渝北区19174974392: 唐朝为什么实行藩镇制度 -
赤心冰硼: 1、刚开始主要是为了解决边军的后勤补给“运输成本”.古代交通设施原始,远距离运输效率极其低下,成本极高.玄宗时期,在北方、西方大量驻兵.为了解决他们后勤补给,开始同意由边镇将领掌握驻地的财政,以就近补给.将领取得了...

渝北区19174974392: 唐朝为什么无法解决藩镇割据?
赤心冰硼: 安史之乱虽然平定,参与叛乱的大批将领、军士依然存在.这批安史叛将很快摇身一变成了唐朝的节度使,实际上成了新的割据者和潜在的叛乱者.各藩镇在自己统治的地...

渝北区19174974392: 为什么唐朝在安史之乱后不吸取教训,竟然还新设了很多节度使,让藩镇割据这种现象愈演愈烈? -
赤心冰硼: 安史之乱之后,为犒赏当时的功臣,尤其是参与平乱的将领,就把他们封为节度使.原因很简单,唐朝当时的虚弱中央政府已经无法控制这么大的疆土,而这些将领被授予了很大的行政和军事权力,常年带兵打仗,为了战胜安史,朝廷又向他们妥协,让他们获取了某一地的财政税收的权力.亲信和家人都已经身居要职,削掉他们的兵权等于又引发一次安史之乱.骑虎难下的唐朝决定延缓自己的灭亡,安排这些将领担任节度使,并让这些节度使向京城派出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换取自己的苟息残喘. 在那个时候,除非出个绝世英雄,能够力挽狂澜,不然就算换你我去当那个皇上,也只能无奈地做这样的决定.历史的必然.

渝北区19174974392: 唐后期的政治乱局是怎样造成的?
赤心冰硼: 安史之乱后,唐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更加复杂激烈起来.唐朝初年,宦官人数不是很多,只管宫廷内部的事务,不参与国家大事.到唐玄宗时,宠信宦官高力士,四...

渝北区19174974392: 为什么唐朝军事实力那么强大,而宋朝却不断被异族欺负? -
赤心冰硼: 盛唐,文武并重,讲究用武将制衡文臣,实行军镇制,士兵将领配合默契,战斗力能正常发挥.宋朝,为避免黄袍加身,实行以文御武,兵将分离,将不知兵,兵不识将,毫无默契,而且兵权在文臣手里,将领实为傀儡.没有地位的武将,难以发挥战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