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律诗创作中,中二联的写作应该注意什么?

作者&投稿:赧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律诗中间两联讲究对仗,谁能帮我细细的讲一下如何工对,如何宽对(要讲细)谢谢!~

律诗要求颔联和颈联(即中间两联)不仅每字平仄相对,而且必须对仗,成为两副对联。首联一般不用对仗,如果用了对仗,并不能减少中间两联的对仗。由于对仗不适宜作结束语,尾联是很少有对仗的,只有少数例外。在特殊情况下,对仗也可以少于两联,这种单联对仗,比较常见的是用于颈联。 对仗就是对偶,把字数相等、意思相对(或相反)、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对仗有工对、宽对之分。工对是指同类的词相对。在一联中,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等。甚至要求小类相对,如天文、地理、时令、居室、动物、植物、数目词、方位词、双声词、连绵词等各类自对。句中自对而又相对,也属于工对。如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吴与楚是地名对,东与南是方位对,乾与坤是天文对,日与夜是时令对,对得已很工整了,于是地名对天文、方位对时令也算是工对。真正做到工对是不容易的,所以允许宽对。即词性相同的字都可以对。甚至连颔联的半对半不对,都是允许的。借助音、义关系对仗叫借对。借音多见于颜色对。如借“篮”为“蓝”,借“皇”为“黄”,借“清”为“青”等。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以“清”对“白”即是。有时候不是借音,而是借义,同时借用乙义来与另一词对仗。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寻常是平常的意思,是甲义;古代八尺为寻,两寻为常,是乙义,故借来对数目词“几度”。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也属这种情况。还有一种流水对,一句话分成两句说,两句是一个整体,出句独立起来没有意义或者是意义不全,这叫流水对,也叫走马对。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有如行云流水,自然入妙。对仗按句子表述的内容分为正对、衬对、反对、串对。上下句意思虽然独立,不分主次,不相连贯,但相类或相关,互相补充,相互辉映,叫正对,也称并肩对。如前举白居易诗:“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句和前举杜甫诗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句即是。上下句意思映比,有主有次,一为正意,一为旁衬,叫衬对,也称映比对。如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上为正,上为衬。又如马戴《灞上秋居》:“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上为衬,下为正。上下句整句或局部意思相反,有强烈的对比作用,叫反对,也称反比对。如鲁迅《自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又如杜甫《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上下句意思连贯承接,叫串对,也叫连对,顺接对,即前述的流水对。此外,还有在一个句子中一些字词的句中对,以及上下句中交叉对的交错对和两联中上句与上句对仗、下句与下句对仗的扇面对,一般使用较少,不再细谈。

总的说来,律诗的对仗不像平仄那么严格,作者在运用对仗时有较大的自由。但对仗也有三忌:一是忌同字,在每一联中,上句和下句的同一次序位置上不能用同字,同字必同声,必然失对;二是忌雷同,即颔联和颈联的对仗方式相同,雷同了就会造成音律重复呆板。这里主要是指音组结构,如颔联是一个双音节(词组)后面一个单音节,那颈联就要另换一种结构,即改为两个双音节加一个单音节,句尾又是一个双音节。这样音律节奏的变化,就会显得灵活自如和谐自然。三是忌合掌,即对句意义相同,同义词组上下句相对,这是诗家的大忌,应特别注意。

七言律诗就是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其格律非常严谨,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一、篇幅固定。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其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
二、押韵严格。全篇四韵或五韵,一般逢偶数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要同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还要求按韵书中的字押韵。
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即使稍微松一点,也只允许入韵的首句可以用邻韵,叫作“借韵”。七言律诗根据首句是否押韵,可分为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种格式,其中首句入韵为正格,与五言律诗不同。
三、讲究平仄。即要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七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根据平仄律,七言律诗有四个标准句型: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末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末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末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末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这四种句型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四、要求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七言律诗以首联、尾联都不对仗为常格。

扩展资料:
七言律诗就是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律诗属于近体诗范畴,因其格律严密,故名。
七言律诗的兴起,晚于五言律诗。它起源于南北朝,萌芽于齐梁新体诗,定型于初盛唐之间。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始有成篇,至盛唐,王维、李颀、岑参、贾至诸人刻意锤炼,方使它在体制上达到纯熟,而崔颢、李白仍有骈散交杂、半古半律之作。
这一时期的七言律诗虽亦有高华秀朗的名篇,但内容上绝大多数属于奉和应制、酬赠,比之五言律诗更见狭窄。同时,盛唐时期李白、王维、高适等诗人的七律,多有失对、失粘、重字之误。
到了杜甫,七言律诗才展示其诗体潜力而打开艺术天地。杜甫全面开辟了律诗的境界,时事政论、身世怀抱、风土人情、文物古迹,一概熔铸于精严的格律之中,把这一诗体的价值提到了足与古诗、绝句并立相峙的高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七律诗

最困难的问题是句子中单词的水平两幅对联的步骤应该相同,两幅对联的步骤应该不同,也就是说,第二联的第一句必须与第一联的第一句相似。

节奏的第一条规则是两副对联(下联和颈联)要相对这是因为困难。后来,很轻松。只需要对联但最好能打得起,文采更美。对立面可分为严格对立面和宽松对立面。严格地说,不仅水平和音调是相对的,而且字符和词类必须完全对应,而广义上讲,它们是相对灵活的。对立面可分为“并排”和“并排”。并排不仅具有相对的词性,而且具有完全对应的意义水边有相对的词性,从意义上讲,它是下山之间的联系,如下山,灵活多变。如果颈对联能用上水对,将对激活整首节奏诗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下联“晋江春来天地,玉基浮云古今变”,颈联“北极宫廷不变,西山匪互不侵”,都是对仗,符合诗歌对仗的规律。没必要谈这个。下颚关节和颈关节的最后一个单词必须押韵。第二副对联不押韵,因为声调结束了,这两副对联都一样。

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副对联“高楼大厦附近的花儿伤了客人,上千平方米的楼梯有多难”,然后领衔的对联会写下我们在楼梯上看到的风景:“锦江的春天来到人间,玉雷的浮云改变了古今”而颈对联将由风光转为时政表达:“北冰洋宫廷不变,西寇不侵”,由风光转为忧国忧民。《穷皇后回祠》尾联“梁复音”承担了颈对联忧国忧民的意义,然后在黄昏回到塔楼,唱起“梁复音”,表达他想为国家有所作为的心情。

金诗的第二副对联是通过布局、描写、转化来丰富其作品的表现力,其实,诗歌的眼光一般都集中在头尾对联上,当然,这是严格按照“从头到尾过渡”的这种写法节奏可以做到的。



那么作为律诗的中二联,肯定是要遵守平仄的“对”、“黏”的规则的。也就是说颔联(第二联)的出句(第一句)必须和首联的对句(第二句)平仄相似。首联“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平仄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那么颔联的出句平仄就应该和“平平仄仄仄平平”相似,但是因为是出句,所以仄音结尾,这句平仄就只能调整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句(第四句)又与这句相对,为“仄仄平平仄仄平”。“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平仄严合。

同理,颈联(第三联)的出句又要和“玉垒浮云变古今”的“仄仄平平仄仄平”相似,得出颈联的平仄关系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我们看《登楼》的颈联“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很显然平仄是对的。

律诗最早的规则是中二联(颔联、颈联)都要对仗的,都是由于难度比较大,后来就放宽了,只需要颈联对仗就可以了。不过能对仗就更好,文采也显得更漂亮。对仗分为严对、宽对。严对不但平仄相对,字、词性都必须完全对应,而宽对就相对灵活一些。

对仗又分为“并肩对”和“流水对”,并肩对不但词性相对,意思也完全对应,而流水对词性相对,在意思上则是承上启下的,如流水下山,灵活多变。颈联如果能用流水对,对盘活整首律诗有决定性作用。

《登楼》的颔联“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颈联“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都是对仗的,符合律诗对仗规则。

律诗一般写法是“起承转合”,那么中二联起的就是“承、转”的作用,颔联承接首联的意思继续描写,深化。颈联的作用比较重要,“转”,怎么转,转到哪里去?这些都有讲究,具体要看整首诗的构思安排,但是“转”是一定要转的。转完之后要注意尾联意思要承接得上,并且合回首联,这样才是一首完美工整的律诗。

我们看到首联“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写登楼,那么颔联就接下来写登楼所见景色:“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而颈联就从写景转到时政的抒发上去了:“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从景色转到忧国忧民。尾联“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承接颈联忧国忧民的意思,又合回登楼日暮,唱响《梁父吟》抒发自己想为国家有所作为的感慨。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是要求严格遵守平仄格律的。

我们先来看律诗的规则,随便找首七律来做示例。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第一点是平仄。

那么作为律诗的中二联,肯定是要遵守平仄的“对”、“黏”的规则的。也就是说颔联(第二联)的出句(第一句)必须和首联的对句(第二句)平仄相似。首联“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平仄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那么颔联的出句平仄就应该和“平平仄仄仄平平”相似,但是因为是出句,所以仄音结尾,这句平仄就只能调整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句(第四句)又与这句相对,为“仄仄平平仄仄平”。“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平仄严合。

同理,颈联(第三联)的出句又要和“玉垒浮云变古今”的“仄仄平平仄仄平”相似,得出颈联的平仄关系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我们看《登楼》的颈联“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很显然平仄是对的。


第二点是对仗。

律诗最早的规则是中二联(颔联、颈联)都要对仗的,都是由于难度比较大,后来就放宽了,只需要颈联对仗就可以了。不过能对仗就更好,文采也显得更漂亮。对仗分为严对、宽对。严对不但平仄相对,字、词性都必须完全对应,而宽对就相对灵活一些。

对仗又分为“并肩对”和“流水对”,并肩对不但词性相对,意思也完全对应,而流水对词性相对,在意思上则是承上启下的,如流水下山,灵活多变。颈联如果能用流水对,对盘活整首律诗有决定性作用。

《登楼》的颔联“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颈联“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都是对仗的,符合律诗对仗规则。

第三点是押韵。

这个就不用多讲了,颔联、颈联的尾字肯定是韵脚。中二联的出句是不押韵的,因为仄声收尾,这一点这两联都一样。


第四点是诗意。

律诗一般写法是“起承转合”,那么中二联起的就是“承、转”的作用,颔联承接首联的意思继续描写,深化。颈联的作用比较重要,“转”,怎么转,转到哪里去?这些都有讲究,具体要看整首诗的构思安排,但是“转”是一定要转的。转完之后要注意尾联意思要承接得上,并且合回首联,这样才是一首完美工整的律诗。

我们看到首联“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写登楼,那么颔联就接下来写登楼所见景色:“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而颈联就从写景转到时政的抒发上去了:“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从景色转到忧国忧民。尾联“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承接颈联忧国忧民的意思,又合回登楼日暮,唱响《梁父吟》抒发自己想为国家有所作为的感慨。

起承转合,严丝合缝。诗圣手笔,不同凡响。

颔联、颈联(中二联)注意以上几点就好了。


另外跟大家讲点小知识,这首《登楼》如果去掉中二联会怎么样?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就是一首七绝,意思会有大的变化吗?没有。律诗的中二联主要就是通过铺陈、描写、转换来丰富作品的表达。其实诗眼大体是抓在首尾联的,当然这是严格遵守“起承转合”这种写法的律诗才可以做这种处理。

不过一般都是这样,大家以后读到七律不妨试试看。



律诗最早的规则是中二联(颔联、颈联)都要对仗的,都是由于难度比较大,后来就放宽了,只需要颈联对仗就可以了。不过能对仗就更好,文采也显得更漂亮。对仗分为严对、宽对。严对不但平仄相对,字、词性都必须完全对应,而宽对就相对灵活一些。

诗中写作中要注意的事项 1、承、转句中名词的位置 例诗: 《五律春水图》 野渡荒原... 大家看中二联的“落红、钓叟、淡酒、飘香”,因为句式相同,也就形成了“四平头”


在律诗创作中,中二联的写作应该注意什么
律诗一般写法是“起承转合”,那么中二联起的就是“承、转”的作用,颔联承接首联的意思继续描写,深化。颈联的作用比较重要,“转”,怎么转,转到哪里去?这些都有讲究,具体要看整首诗的构思安排,但是“转”是一定要转的。转完之后要注意尾联意思要承接得上,并且合回首联,这样才是一首完美工...

在律诗创作中,中二联的写作应该注意什么?
如果颈对联能用上水对,将对激活整首节奏诗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下联“晋江春来天地,玉基浮云古今变”,颈联“北极宫廷不变,西山匪互不侵”,都是对仗,符合诗歌对仗的规律。没必要谈这个。下颚关节和颈关节的最后一个单词必须押韵。第二副对联不押韵,因为声调结束了,这两副对联都一样。我们可以看到...

律诗中间两联讲究对仗,谁能帮我细细的讲一下如何工对,如何宽对(要讲细...
总的说来,律诗的对仗不像平仄那么严格,作者在运用对仗时有较大的自由。但对仗也有三忌:一是忌同字,在每一联中,上句和下句的同一次序位置上不能用同字,同字必同声,必然失对;二是忌雷同,即颔联和颈联的对仗方式相同,雷同了就会造成音律重复呆板。这里主要是指音组结构,如颔联是一个双音节...

律诗一般八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中间两联要()另外偶数句要...
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仗。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

律诗属于近体诗,有_联八句,依次是首联,_,_,和尾联,其中两联要求...
律诗属于近体诗,有四联八句,依次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两联要求对仗工整。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律诗通常押平声韵,而且必须按韵书中的字押韵。原则上...

五律诗中二联要同步吗
五律和七律要求中间两联(即颔联和颈联)对仗,这是律诗的重要特征之一,已成为公认的固定规律。

七律创作中需要注意的几点细节
      七律创作中除我们已经了解的平仄对仗押韵等的要求外,还有一些细节问题应该尽量注意,分述如下:一、首句多入韵 我们看杜甫的《秋兴八首》,每篇均为起句押韵,唐宋七律中也呈现这个特点。七律的这个特点与五律正好相反。二、中二联避免结构合掌 所谓结构合掌,不是指一联中...

律诗分为哪四联?
一、律诗分为首联也叫作破题,颈联,颔联,结句也叫作尾联,详解如下:按照旧时律诗写作的起承转合结构,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每首的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都必须是对偶句。排律则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都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

律诗的格式
1、句数固定 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两句构成对句关系;前联的对句和后联的出句的关系则称为邻句关系。律诗句子...

律诗的各联的称呼是什么?其中哪两联需要对仗?
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律诗是近体诗的基本形式之一(唐人曾以律诗为近体诗的总称,近体绝句也包括在内,后来才划分出去)。它萌芽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定型于初盛唐间,成熟于中晚唐时期。齐梁体的格律诗构成了对式律 (指...

鹤庆县18664944266: 律诗中间两联要求什么工整
程昆复方: 对仗工整也就是要对偶

鹤庆县18664944266: 律诗属于近体诗,有几联八句.依次是什么,其中中间两联要求什么工整 -
程昆复方: 律诗属于近体诗,有四联八句.依次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中间两联要求对仗工整. 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就开始出现广义五律,武周年代沈佺期、宋之问定型狭义七律,其成熟于中晚唐时...

鹤庆县18664944266: 七言律诗如何作? -
程昆复方: 作法如下: 一、篇幅固定 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其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 二、押韵严格 全篇四韵或五韵,一般逢偶数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

鹤庆县18664944266: 律诗中的第二联又称颔联,第三联称颈联.律诗对这两联在形式方面的特殊要求是什么. -
程昆复方: 一定要押韵.再者,这两联一定要对仗(其中颔联要求要少,但对颈联要求十分严格,平仄、词性等都要对仗工整).当然,另一些律诗的基本要求也要遵守

鹤庆县18664944266: 写格律诗需要注意什么 -
程昆复方: 在谈格律诗之前,首先简略说说诗的分类及其特点.一般认为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有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乐府等,多指我国唐朝以前的诗,还没形成严格的格律,相对比较自由.到了唐朝,逐渐形成比较完备和相对固定...

鹤庆县18664944266: 律诗、绝句,用重到字有什么规律,还有那里不能用重字,望老师们指教,谢谢! -
程昆复方: 你好,律诗、绝句是最精炼的文学体裁.要在几十个字内表达清楚作者的意图,一般情况下,都应尽量避免重字的出现.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有时候为了修辞的需要,也可适当重字增强语气,如: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便是一种用字技巧.遇到专有名词或成语等固定词组时,重字也是不可避免的,如:一丘一壑,一颦一笑.总之,重字没有什么规律,看创作情况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O(∩_∩)O~

鹤庆县18664944266: 作古诗的规则 -
程昆复方: 作诗联基本规则(要点) 1、对仗(对偶):律诗中①'起承转合'(首颔颈尾),承转(颔颈)两联对句(词性、结构相同、平仄相反),多对不限(富对仗);②单颈(转)联对为蜂腰体;③首颈(起转)对为偷春格;④同类、习惯、借对...

鹤庆县18664944266: 写格律诗需要注意什么 -
程昆复方: 在格律诗写作中:要讲究平仄,比如不能有犯孤平,不能有三连平或三连仄等病句,拗句可以用.在五言绝句中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七言绝句首句押韵较好.第三句不押韵,第二句和第四句要押韵.一般五言绝句可押平声,也可押仄声.七言绝句押平声较好,很少押仄声.在绝句中可对仗,也可不对仗.在五律中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七律首句押韵较好.第三、五、七句不押韵.第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且押平声较好.首联、尾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颔联、颈联一定要对仗,最好是工对,宽对也可以.在格律诗中的对偶就是对仗,在其它体制诗中的对偶不一定是对仗.如果不写格律诗就不用对仗了.

鹤庆县18664944266: 跪求 律诗 详细的作诗规则 -
程昆复方: 浅谈律诗产生背景时期,特点(字句数,平仄,粘对,押韵,对偶,拗救,意境等) 背景:律诗约发源于南北朝,兴于盛唐,因十分究竟格律,故称律诗,与古体诗有明显区别. 特点:(细分如下) 一,字句数:律诗为八句,每句五字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