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字号,敬称、谦称?古人对父母、老师、妇女、帝王的称谓等?

作者&投稿:罗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谈成为背后的文化观念(对父母。老师。妇女。帝王的称谓等不少于800字)~

父母
(1)父母: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
(2)父、父亲:是对父亲古今习见的称呼,还可以称父亲为“公”、“翁”、“尊”、“大人”、“严君”、“爷”、“爹”、“爸”、“老子”等。
(3)尊:古代常见的敬称用语,称自己的父亲可称“家尊”,称对方的父亲则称“令尊”。
(4)爷:古代对成年男子较广义的称呼,宋代开始用作对祖父之称,魏晋南北朝就用作对父亲之称,或写作“耶”。
(5)母:是对母亲最常见的称呼。而在古代对母亲的称谓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对成年妇女或老年妇女的泛称。其中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大人”、“妈”、“慈”、“家家”和“姊姊”等。
(6)继母:如果自己的母亲去世、离异或被父辈逐出,则称续娶之妻为继母、继亲、后母、假母、续母。
(7)出母:如果自己的母亲离家之后还能相见,则称为出母。
(8)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称自己的生身母亲为“生母”或 “本生母”。
(9)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则称父亲之妾为“庶母”、“少母”、“诸母”、“妾母”。
(10)家家和姊姊:是中古时期对母亲的两种特殊称呼。
(11)姨: 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无论自己的生母是妻或妾,对父亲的妾都可以称为“姨”、“姨姨”、“阿姨”。
( 12 )义父:指是在自己的父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父,这个“义”字有外加、假、代、自愿等意。
( 13 )义母:指是在自己的母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母。



皇帝
封建时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在我国,皇帝的称号始于建立秦王朝的赢政。皇帝在封建社会里至高无上,被称为“至尊”、“国家”、“圣上”、“上”等。他们视国家为自己的私产,提倡忠君,宣称忠于他们就是忠于国家。中国古代常以“龙”与“日”作为帝王的象征。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多以“御”称之,如:御用;御旨;御览;御驾等。《史记.秦始皇本纪》:“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朕为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唐杜甫《北征》诗:“至尊尚蒙尘,几日休练卒。”《宋史.司马光传》:“先帝亲郊,不受尊号。末年有献议者,谓国家(指皇帝)与契丹往来通信,彼有尊号我独无,于是复以非时奉册。”参阅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所谓“称谓”,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师傅、厂长等”。可见,称谓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关系。称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亲属称谓,一是非亲属称谓。非亲属称谓也叫社会称谓,指社会交往中所应用的称谓词语。在汉语中,称谓词语很多,“老师”是较常用的非亲属称谓之一。
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观念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师”是古代“老师”的通称,随着汉语词汇双音化的趋势,后代出现了许多“老师”称谓的双音节词。《现代汉语大词典》(第五版)中对“老师”的解释为“对教师的尊称,泛指传授文化、技术的人或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

一、“老师”的出处及各个朝代的含义。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其地位可比国君左右的卿相。比如后来称具二品顶戴的孙家鼐、翁同龢为光绪帝的师傅就是从那而来。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但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疏《谷梁传》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尔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当然也是十分之尊称了。《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和“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义,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已被称为“老师”。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教师”比之“老师”一说,就其原始含义来看,前者比后者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可见,教师是一种职业称谓,而老师则是一种尊谓,且都一直沿袭下来了。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义基本一致。


汉人韩婴云“古谓知道者为先生,尤言先醒也。”秦汉时期,泛称学官、术士、工匠、丈夫都为“先生”者。至汉末,“先生”前再加上一个“老”字,更视尊重。如今的“丈夫”谓“先生”,以及对特别敬重者以“老先生”称之,都可谓之历史遗风。再后来唐至元,连“道士”者也被称为“先生”,这种称呼的“惯性”在如今也还能看到些许的影子,如“风水先生”、“算命先生”之类。应该说,自汉以后形成的所谓“三教九流十家”,可作为“先生”概念之典范。总之,“先生”之意主要谓“道门”最高者,而行医、占卦、商贾、管帐等杂七杂八行当者,一应划入“先生”行列中,在当时历史背景看来,也是顺理成章的。当然,看得出被划入者绝无乞丐、盲流、戏子类,也无“土财主、店小二、吹鼓手”之类,“学问”的成分对“先生”含义的影响已经凸现。也即,观念中的“先生”者,在当时社会上从事的职业或行当,总是要有点被时代看重的“板眼”或“学识”才是,按如今的说法,那是“文化人”。


清初称“相国”为老先生,后在官场中“老先生”之称也慢慢盛行,特别是辛亥革命后,“老先生”的称呼非常流行,也比较滥,交际场合,凡资历、地位居长居高之老陈者,一律被尊老“先生”,而“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原意彻底淡化,实则成了客气话和敬语,显然“知识”的成分在“老先生”或“先生”之称中并无特别强调。不过在知识界,人们对德高望重、学识渊博者,难已再有出“先生”其右的称呼,而更能表达其对所称呼的那“人”的敬重和爱戴,故而在学人堆中以“先生”互称,司空见惯。少数情况下,“先生”者已成为了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和评价!如“鲁迅先生”。如是,你再体会那官场、商场和政界里泛滥的“老先生”一称,多少有点“俗”,甚而带上一点“老古董”的感觉。而诸如“孙中山先生”、“鲁迅先生”之称呼,则带上一种由衷的敬仰,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和崇拜。可见,“先生”之含金量于政界或文化圈中不同场合,还是有伯仲叔季之区分的。


中国汉民族传统的女性称谓,从家庭、宗教、男女、长幼、尊卑等方面,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的深层文化问题。其中通过传统女性称谓所反映出的,由性别歧视所造成的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历史状貌尤为突出。

称谓语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民族的家庭、社会关系及道德伦理观念。审视中国历史上的女性称谓,性别歧视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这种倾向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封建传统以伦理为主、男尊女卑的社会文化系统。

我国最早阐释亲属称谓的历史文献《尔雅释亲》中记载了五代直系亲属的称谓:“父为考(父亲称为考),母为妣(母亲称为妣)” 。“考”和“妣”是对已逝的父母的称谓。“考”的含义是成,即一生的德行已完成;“妣”即媲,配也,指与“考”相配。这说明在经过母系社会进入到父系氏族社会之后,母亲――女性的地位已显然处于从属的地位。这是男尊女卑观念在称谓上的早期体现。

在奴隶社会,女奴被看作有罪的人。“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孔子语),“女子多当作男人的物品,或杀、或吃,都无不可”(鲁迅《我之节烈观》)。女奴隶得宠者便被奴隶主当作小妻,足见妇女地位之低下。

“夫---妻”本是表明配偶关系的基本称谓,但“妻”旨在汉语的亲属等级中并无相应的位置,这或许同样是由封建社会中“妻”的地位所决定的。进入封建社会,统治者还提倡“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可见,“妻”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妇女结婚以后便在自己的姓前面加上丈夫的姓,如“张王氏”、“李赵氏”等等。女性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在夫权思想的统治下,这种姓氏称谓的改变,也正标志着妇女自身权益的丧失。而以“夫为妻纲”为宗旨的“七出之条”头条便是“无后”。可见,“妻”直至养育儿女之后,才有可能取得正式合法的地位。而有了儿女便升格为“母”,在亲属中的等级地位也立即会有质的变化,特别是有了儿子之后,母亲(女性)的家庭、宗族地位才会稳固。


---------------------------------你们就捡着抄吧、咱也是一中的诶 ----------------------------------------、找这些真不容易、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
(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
(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自称的。。。鄙人,在下,不才,奴才,小的,
敬称的。。。阁下,大人,
父母的。。。高堂,显考,显妣(这两个是写在墓碑上的。。||),
老师的。。。师傅,先生,
帝王的。。。君上,陛下,殿下,大王,王上,

想起来的就这么多。。。

字号是每个人都不一样的。。。自己取的~~




称谓中的尊称、谦称、年龄称谓
1、尊称:也叫敬称,是对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针对不同的对象,称呼可有多种。称呼帝王时,一般有“陛下、大王、王、上、君、天子、万乘、圣主、主上、元首、九重天”等等。对一般人,则有“公、君、足下、子、先生、夫子、丈人、阁下、长者、台端、孺人、大人、兄台”等等至于古代对对方的父亲称...

古代对人的十种称谓
第十古代的官员,见到别人,或者比自己职位较高的人时,会自称呼为“下官”。 自称之所以不用我来表达,是因为我太过于直白,古代人重视礼仪文化,谦虚更是中国人都具有的一个传统美德,所以为了普及这种美德,使得中国人都是彬彬有礼,给自己称呼的时候,会将这种谦称普及到男女老幼。 二、十大敬称,在交流中还会有对别人...

古代文化常识之古代人称称谓
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简称号。在古人称谓中,别号亦常作为称呼之用。 扩展资料: 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

在中国古代,对人称字或号,是一种尊敬吗?
1、字 表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20岁女子十五岁,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称字为表字。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

古人对人的称呼是什么!!!急
2)对于帝王和官吏,常用的谦称有“陛下”、“万岁”、“天子”、“圣驾”等;3)对于读书人,常用的谦称有“晚生”、“小生”、“晚学”、“不才”;4)对于亲属,长辈如兄长常被称为“家”,如“家父”、“家母”、“家兄”;晚辈如弟妹常被称为“舍”,如“舍妹”、“舍弟”。三、在敬称...

古人如何区分并使用不同的称谓?
对于厌恶或轻视之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成年后取字,如称屈平为屈原,李白为李太白,以表示礼貌和尊敬。称号号,如陶潜号五柳先生,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是自我表达志趣的情感标识,也是敬称。称谥号,如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是死后追加的评价,如秦桧的“缪丑”即...

文言文尊称谦称
帮助的人:31.3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文言文中的 敬称 和 谦称 敬词 和 谦词 敬称: 称呼对方家人——令尊令堂(去世称令先君)、令兄\/弟\/姐\/妹、令郎\/公子、令爱\/千金、尊夫人; 称呼对方——君、公、足下、阁下等; 称呼对方相关的事物——华诞(生日)、大作\/华章(作品)、府上...

古代称呼礼仪
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古代关于称呼的礼仪你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一、谦称 1. 自称:愚、敝、卑、臣、仆、蒙、不才、在下、下走、下官、鄙人 2. 帝王自称:孤、寡、朕、不谷 3. 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4. 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

文言文你们的敬称
(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谦称:称呼自己家人——家父家母(去世的称先父先母)、家...

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称谓
1. 谦称、敬称、贱称 - 谦称 - 古代帝王自称,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毂(不善)。- 读书人自称,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一般人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龙潭区19488896560: 古人对对方父母有哪些尊称?
蔡矩美普: 一、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为令尊,尊称对方的母亲为令堂,尊称对方的儿子为令郎,对人称自己父亲的谦辞为家父.古人对别人称自己长辈时,一般先冠以“家”字,称父...

龙潭区19488896560: 古代中对对方儿子,女儿,母亲的尊称是什么 -
蔡矩美普: 1、敬称他人的儿子:令郎、令嗣、令子; 2、敬称他人的女儿:令爱(亦作“令嫒”); 3、敬称他人的母亲:令堂、令慈; 4、令,敬辞,有“美好”之意,用于敬称他人或他人的亲友,多用于敬称对方的亲属. 5、古人对别人称自己长辈时,...

龙潭区19488896560: 古代称呼爸妈为什么? -
蔡矩美普: (1)父母: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 (2)父、父...

龙潭区19488896560: 中国古代的尊称
蔡矩美普: 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令嫒----尊称对方的女儿;令亲----尊称对方的亲戚;令高 足----尊称对方的学生.家父----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母----谦辞,对人称自己的母亲;家兄----谦辞,对...

龙潭区19488896560: 古代称呼问,古代称自己的,父母子女,叫什么,称别人的父母,子女
蔡矩美普: 称自己的父母为“家父/母”,自己的子女为“犬子/女” 别人的父母为“令尊/慈”,别人的子女为“令千金/公子”

龙潭区19488896560: 除了令堂,对对方母亲的尊称是? -
蔡矩美普: 对对方母亲的尊称是尊堂.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令郎、令爱:对别人儿女的敬称;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令亲:尊称别人的亲人.扩展资料:相关敬称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

龙潭区19488896560: 古人称谓都有什么? -
蔡矩美普: 谦辞,是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必不可少的表示谦虚的言辞, “家”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称叔叔.“舍...

龙潭区19488896560: 古人对自己的亲人怎么称呼? -
蔡矩美普: 谦称自己父亲:家父、家严、家尊 谦称自己母亲:家母、家慈 谦称自己妻子:拙荆、糟糠、 谦称自己儿子:犬子 尊称别人的父亲:令尊 尊称别人的母亲:令堂 尊称别人的儿子:令郎 尊称别人的女儿:令爱或者令嫒 尊称别人的儿媳:令媳 尊称别人的女婿:令婿 尊称别人的亲戚:令亲

龙潭区19488896560: 古代对家人的称呼都有哪些? -
蔡矩美普: 古代社会对他人的代称,一般包括对家人、亲属、朋友的称谓以及其他称谓.对亲属的称呼,尊称自己的父母为“家严”、“慈母”、“堂上”、“膝下”等.若是姻亲关系则加一“姻”字,如“姻伯”、“姻兄”、“姻翁”等.若有世谊关系...

龙潭区19488896560: 古代的尊称和谦称,自己的长辈用 -
蔡矩美普: 尊称对方的,令尊指父亲,令堂指母亲,令祖指爷爷辈分或爷爷辈以上,一般指对方都会有个令字,自己家的长辈,一般都说家父,家母,家祖之类,很少会有说家严、家慈的,这两个称呼太酸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