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的特色有什么

作者&投稿:欧阳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壮族有什么民族特色?~

1、壮族的节日多与当地汉族相同,春节、元宵、春秋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传统汉族民间节日,也是壮族的岁时节日。壮族比较具有本民族特点的节日是“三月三”歌节、“牛魂节”、“中元节”等。
2、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其中以“三月三”歌节最为隆重壮族一向以能歌著称,早在汉代刘向的《说苑·善说篇》中,就有关于先秦时期壮族先民所唱的《越人歌》的记载。壮族民歌形式、内容丰富多彩,有二三句的,也有三四句以至更多的;流行七字句和腰脚韵。
3、有盘歌(或称“猜歌”)、哭嫁歌、贺新居歌、生活歌、农事歌、时政歌、历史歌,等等。壮歌的特点是善于触景生情,托物取喻,以猜谜、盘问的形式,唱出有声有色、动人心弦的歌词。

扩展资料:婚姻:
1、壮族多一夫一妻制家庭。过去,“女娶男嫁,夫从妻居”曾经较为盛行,后来过渡到“从夫居”的父系家庭为主。
2、直到近、现代,壮族农村地区仍普遍存在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新娘出嫁那一天,由十来个同辈姐妹陪同到新郎家,有的地方当天婚礼过后即回娘家,有的地方新娘与同辈姐妹一起在新房中歌唱达旦度过新婚之夜,次日一起回娘家。
3、以后逢农忙或节日才到夫家劳动几天。一般要到二、三年后或怀孕后才长住夫家。这种文化现象被认为是壮族婚姻制度从“从妻居”到“从夫居”转变进程的一种过渡形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壮族

壮族住房多数与当地汉族相同。广西西南和西北部分地区的壮族村寨,还保持着古老的传统住房形式“干栏”,又称“麻栏”。
屋顶为人字形 ,覆盖以树皮、茅草或陶瓦。上层住人,下层用作圈养家畜或置放农具。此种建筑可防蛇、虫、洪水、湿气等的侵害,主要分布在气候潮湿地区。因为它具有适应于南方山区地形、气候和预防毒蛇猛兽侵扰的优点。
龙胜各族自治县的龙脊壮族聚居区的“干栏”式建筑,是保留至今最为完整的。

扩展资料:
壮族的服饰所具备的特点:
广西西北部,中老年壮族妇女多穿无领、左衽、绣花滚边的衣服和滚边、宽脚的裤子,腰间束绣花围腰,下身穿褶裙和绣花鞋,喜戴银首饰;
广西西南部龙州、凭祥一带的壮族妇女,至今仍穿着无领、左衽的黑色上衣,头上包成方块形状的黑帕,下身穿黑色宽脚裤子。

古代壮族曾流行过文身、凿齿等习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壮族

1,饮食特色

壮族是最早栽培和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稻作文化十分发达,稻米也自然成为壮族人民的主食。稻米制作方法多种多样,有蒸、煮、炒、焖、炸等,各种米饭、米粥、米粉、米糕、糍粑、粽子、汤圆等,是壮族人民日常喜爱的食品。

2,建筑特色

壮族住房多数与当地汉族相同。广西西南和西北部分地区的壮族村寨,还保持着古老的传统住房形式“干栏”,又称“麻栏”。分上下两层,上面住人,下面关养牲畜和存放杂物。



3,服饰特色

壮族的服装,大部分和汉族相同,但在桂西乡村中,尤其是中老年妇女,还保存着自己民族服装的特点。

扩展资料

2014年,“壮族三月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西将“壮族三月三”确定为假期,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

在广西,壮族人民庆祝“三月三”的传统方式是对唱山歌,以此抒发情感,祈求风调雨顺。每到这时,壮乡广西成了一片歌海。“嘿撩撩啰”则是源于火遍大江南北的电影《刘三姐》中的一段经典山歌对唱的歌词。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壮族三月三,穿上民族服装和广西人民一起“嘿撩撩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壮族



壮族作为一个民族,它重要的基本特征就是有本民族的共通语言——壮语。壮族人民能歌善唱,每年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

以农历三月初三最为隆重。大的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是壮族歌手的典型代表。歌圩期间还举行男女间的抛绣球、碰蛋等娱乐活动,吃五色糯米饭、唱壮戏、兼办物资交流等,预祝五谷丰登。唐代壮族已有舞蹈。广西宁明、龙州等地的断崖陡壁上留下了壮族先民绘制的众多崖壁画。铸造和使用铜鼓在壮族已有2000多年历史。壮锦是享有盛名的纺织工艺品。


壮族传统歌节。又叫“三月三”、“歌圩节”、歌圩,壮语叫“窝埠坡”“双龙垌”。意为到田间或岩洞外唱的歌。分日歌圩和夜歌圩。日歌圩在野外,以倚歌择配为主要内容; 夜歌圩在村子里,主要唱生产歌、季节歌、盘歌和历史歌。除农历三月初三,春节、四月初八、中元、中秋以及婚嫁、小孩满月、乔迁等时节都可形成歌圩。甚至赶圩路上歌逢对手时,也可形成临时歌圩。其起源有多种传说,一说刘三姐发明山歌,众人争相传唱,逐渐衍成歌圩; 一说为娱神,除灾驱疫; 一说为纪念一对坚贞情侣。歌圩节前,人们要备好五色饭和彩蛋,姑娘们还要赶制绣球。歌圩日,小伙子和姑娘们都穿节日盛装,男携礼物,女揣绣球,成群结队前往。有的抬着刘三姐神像绕行歌圩一周,才开始对歌。有的则由姑娘们搭起五彩绣棚,待小伙子到来,边对歌、边审度对方人品、才华。有的是男女对列,姑娘向意中人抛出绣球,对方如果中意,就在绣球上绑上礼物,掷还女方。有些歌圩有碰蛋的习俗:小伙子用手上彩蛋碰姑娘手中彩蛋,姑娘如愿意和他做朋友,就露半边蛋让他碰,不愿,就整个握住。还有的是甲村向乙村送去彩球,相约还球时举行山歌比赛,如乙村输了,彩球不准送还,来年继续比赛,直到唱赢为止。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已将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定为壮族歌节,逐渐发展成“三月三”文化艺术节。



  壮族作为一个民族,它重要的基本特征就是有本民族的共通语言——壮语。壮语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优美语言,它是壮族人民千百年来在共同的生活、生产和斗争中创造的。由于长期与汉人相处,壮语不断地吸收汉语的用语来丰富自己。但壮族人民非常懂得珍惜保护自己的语言,所以壮语在基本语汇和基本语法方面都有自己的特征。壮族后来分布到西南不少地方,语言都是大同小异,语根词汇变化很少。

  在集中本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技艺的基础上,壮族人民创造了自己的戏--壮戏。铜鼓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每年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以农历三月初三最为隆重。大的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是壮族歌手的典型代表。歌圩期间还举行男女间的抛绣球、碰蛋等娱乐活动,吃五色糯米饭、唱壮戏、兼办物资交流等,预祝五谷丰登。唐代壮族已有舞蹈。广西宁明、龙州等地的断崖陡壁上留下了壮族先民绘制的众多崖壁画。铸造和使用铜鼓在壮族已有2000多年历史。壮锦是享有盛名的纺织工艺品。

  壮族传统歌节。又叫“三月三”、“歌圩节”、歌圩,壮语叫“窝埠坡”“双龙垌”。意为到田间或岩洞外唱的歌。分日歌圩和夜歌圩。日歌圩在野外,以倚歌择配为主要内容; 夜歌圩在村子里,主要唱生产歌、季节歌、盘歌和历史歌。除农历三月初三,春节、四月初八、中元、中秋以及婚嫁、小孩满月、乔迁等时节都可形成歌圩。甚至赶圩路上歌逢对手时,也可形成临时歌圩。其起源有多种传说,一说刘三姐发明山歌,众人争相传唱,逐渐衍成歌圩; 一说为娱神,除灾驱疫; 一说为纪念一对坚贞情侣。歌圩节前,人们要备好五色饭和彩蛋,姑娘们还要赶制绣球。歌圩日,小伙子和姑娘们都穿节日盛装,男携礼物,女揣绣球,成群结队前往。有的抬着刘三姐神像绕行歌圩一周,才开始对歌。有的则由姑娘们搭起五彩绣棚,待小伙子到来,边对歌、边审度对方人品、才华。有的是男女对列,姑娘向意中人抛出绣球,对方如果中意,就在绣球上绑上礼物,掷还女方。有些歌圩有碰蛋的习俗:小伙子用手上彩蛋碰姑娘手中彩蛋,姑娘如愿意和他做朋友,就露半边蛋让他碰,不愿,就整个握住。还有的是甲村向乙村送去彩球,相约还球时举行山歌比赛,如乙村输了,彩球不准送还,来年继续比赛,直到唱赢为止。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已将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定为壮族歌节,逐渐发展成“三月三”文化艺术节。

  广西壮族人民聚居的地区,除了信奉道、佛两教之外,还普遍盛行一种称作“梅山教”(或 称“三元教”、“师教”)的原始宗教,尊奉唐道相、葛定志、周护正为始祖,系多神信仰,是当地巫教、道教与古代傩礼混合而形成的一种教派。壮族人民的传统习俗,天旱求雨、丰收酬神、驱鬼逐疫或料理丧事,需请“梅山教”师公(壮语称“公筛”,即巫师)主持盛大的祭祀仪式。这种仪式的称谓各地不一,有“打醮”、“做斋”、“古筛”(壮语译音,意为做师)、“调芒庙(壮语译音,意为跳庙神)、“调筛”(跳师的谐音)、“唱师”等称呼。 师公在祭祀仪式中,除进行念咒、卜卦、请神、驱鬼等巫术活动外,主要是戴面具跳神,并演唱各位神的传说故事。师公所表演的各种跳神舞蹈,群众称之为“师公舞”。

饮食特色还有建筑特色


56个民族都有什么族及服饰
1、蒙古族 蒙古族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等。男装多为兰、棕色,女装则喜欢用红、粉、绿、天蓝色。腰带用绸缎或棉布制成。靴子分皮靴和布靴两种。佩挂首饰、戴帽是蒙古族习惯。 2、回族 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是礼拜帽,一般用白布制成,式样为无檐小圆帽,现成为民族标志。回族妇女习惯戴披肩盖头,只把脸露在...

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风俗
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蒙古族还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壮族有什么民族特色?
1. 壮族的传统节日与周边汉族地区相仿,包括春节、元宵节、春秋社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和除夕等。而壮族特色鲜明的节日主要有“三月三”歌节、“牛魂节”和“中元节”。2. 壮族民间盛行定期的民歌聚会,其中“三月三”歌节尤为盛大。壮族以其歌唱才能闻名,这一才华早在汉代刘向的《说苑...

我国少数民族的特点
常食的主食有馕、羊肉抓饭、包子、面条等,烤羊肉串、烤全羊等菜品颇具地方特色。用小麦粉或高粱粉等制作的各种形状、风格的馕是维吾尔族最具民族特色的食品。羊肉抓饭维语称“朴劳”(维吾尔族风味名吃,汉语名为“羊肉抓饭”)主要原料有大米、羊肉、胡萝卜、洋葱、葡萄干、清油等,因其营养丰富、色泽...

56个民族的服饰特点
配饰以头、颈、胸及手等部位的银饰为多见,苗族的银饰在各民族首饰中首屈一指。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充分显示了苗族的聪明才智,至今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2、布衣族:布依族男子上穿对襟或大襟的短衣,下着长裤,也有穿长衫长裤,缠青色或花格头巾。色调以青蓝色或白色为主。妇女一般穿大襟短衣,下着...

知道哪些民族的服饰特点?
景颇族、毛南族、撒拉族、布朗族、塔吉克族、阿昌族、普米族、鄂温克族、怒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保安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乌孜别克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珞巴族。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

仡佬族的民族特色,仡佬族特色是什么
仡佬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省。仡佬族聚居的地方地形地貌复杂,因此也创造出来独具特色的民族特色。你知道仡佬族的民族特色是什么吗?你能说出几个?本期的仡佬族文化带你去了解。仡佬族是中国一个古老的民族,现有43万多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

汉族的民族特色是什么
汉族的民族特色是如下:1、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汉族宗教的主要传统观念。几千年来,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体系形成的儒家学说对汉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2、汉族历来以勤劳、富于创造精神著称。汉族历史上的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兼营家庭...

我们土家族有什么特色?
土家族的史诗和山歌最为著名,文学以叙事诗、山歌和摆手歌最为知名。生活:土家族主要从事农业和手工业,刺绣和编织工艺较为有名,尤其是土花铺盖。在经济和文化发展上,受到汉族的较大影响,但保留了许多自己的特色。节庆:土家族的主要节日有四月八、六月六和土家年。其中最隆重的是土家年,也称为过...

56个民族服饰特点
4. 土家族 土家族男子过去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妇女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宽衫较宽大,下着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现在土家族平日着装已没有民族特色,只有喜庆节日、隆重集会或边远山村,才有传统民族服饰展示风采的机会。5. 拉祜族 拉祜族传统...

伊通满族自治县13761626330: 壮族有什么特色活动 -
别凭中性: 壮族的节日多与当地汉族相同,春节、元宵、春秋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传统汉族民间节日,也是壮族的岁时节日.壮族比较具有本民族特点的节日是“三月三”歌节、“牛魂节”、“中元节”等.

伊通满族自治县13761626330: 壮族的特色风情是什么
别凭中性: 多数地区的壮族习惯于日食三餐,有少数地区的壮族也吃四餐,即在中、晚餐之间加一小餐.早、中餐比较简单,一般吃稀饭,晚餐为正餐,多吃干饭,菜肴也较为丰富....

伊通满族自治县13761626330: 壮族都有着什么样的特色美食2016 -
别凭中性: 甑子饭.是清塘壮族人们爱吃的米饭之一.五色蛋.是壮族人民喜爱的食品,常把鸡蛋、鸭蛋煮熟后分别染成黑、黄、紫、红、绿五种颜色,每逢清明、八月十五等节日,人人须吃五色蛋.乌米饭.在山上采摘乌树叶、老鼠豆,与糯米一起混合...

伊通满族自治县13761626330: 壮族有哪些特色 -
别凭中性: 蚂蚁蛋,竹叶虫

伊通满族自治县13761626330: 有关壮族的资料 -
别凭中性: 你好:服饰:壮族服饰主要有蓝、黑、棕三种颜色.壮族妇女有植棉纺纱的习惯,纺纱、织布、染布是一项家庭手工业.用自种自纺的棉纱织出来的布称为“家机”,精厚、质实、耐磨,然后染成蓝、黑或棕色.用大青(一种草本植物),可...

伊通满族自治县13761626330: 求助壮族的饮食有哪些特点?
别凭中性: 壮族一般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广东、湖南、贵州等省也会有壮族人居住,习惯于日食 三餐,有的时候也是会吃四餐的,即在中、晚餐中间加一小餐,早、午餐比...

伊通满族自治县13761626330: 壮族有什么风俗???????????? -
别凭中性: 壮族服饰大部分与汉族相同,只是在壮族聚居的农村,特别是比较偏僻的山区仍比较传统,多为自纺自织自染的深青色衣料,妇女多穿无领、左袄上衣,下着宽脚裤或褶裙.西南部龙州、凭祥一带的壮族妇女头上喜欢包着方形的黑帕,而西北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