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的民族特色是什么

作者&投稿:钦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族的特点有哪些?~

一、民族图腾

汉族的图腾是由一只龙与一只凤组成,意思代表阴阳,也就是男女,由于汉族人口众多,占据了中国历史发展大部分,所以延续了中国最古老的动物龙,作为自己民族的标志。龙飞凤舞,是中原地区与南方地区的民族标志。
龙之精神:是万物一体,相容并蓄的精神境界;是追求和谐、群体本位的人生态度;是中华大一统的情结。
凤之品德:凤凰涅盘求光明,象征新生与中华民族的觉醒;是集民众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于一身的忧患意识;是自强不息,舍身弘道的理想主义;是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的谋生态度。
二、文化信仰

宗教对许多民族有重大影响,在汉族中没有产生全民族必须信仰的完全意义上的宗教。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道教虽然是汉族历史上形成的宗教,也不是全民族每个成员都信奉。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尤其是汉族的历史上,除少数皇帝特别崇信某种宗教因而使之获得某些政治特权之外,从没有出现过“国教”。
中国传统上为以祖先信仰为主,并且具有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宗教信仰传统和特点,同时存在其它多种宗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官方奉行无神论,其后曾经发动过文化大革命对各种宗教造成破坏,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开始转变。
汉族宗教文化,有“儒道释”三教之说;一般的中国人,在祖先崇拜的基础上,都受到儒、道、释三教思想的影响,称之为中国民间信仰。
三、语言文字

汉族的语言为汉语,使用汉字书写。汉语属汉藏语系,按学术界较常见的划分方法,可分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闽语、粤语七大方言 。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广西的平话、山西的晋语应与其他七大方言并列。
对汉语标准语的规定,汉族所在的不同地区各有不同,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定为标准官话(以官话区的北京话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语言,其称谓因所在地的不同而分别称为普通话、国语、华语),香港定位标准粤语(广州话)。汉字的书写方式分别有正体字和简化字。
此外,有的学者还将闽方言分为闽南话和闽北话。这些方言有各自的分布通行地域,每个方言内部又可再分区划片,从而构成了汉语方言复杂,南北互不相通的语言状态。尽管如此,由于汉字的高度统一,对汉族具有强大的内聚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汉字,就没有汉族。
四、服饰发式

在服饰上,汉族有自己悠久华美的服饰,即汉服。各个朝代,对服饰的颜色,各有崇尚,一般是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汉赤、唐服色黄,旗帜赤,到了明代,取法周、汉、唐、宋,定为赤色为宜。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古老的民族服饰之一,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延续到甲申之难(1644年)。1644年清军入关后,建立了以满族为核心的高度集权政府。
统治者下令全国剃发易服,引起全国性的愤怒、不满及武装抵抗,随后清王朝进行武力血腥镇压与屠杀,汉服也因此逐渐消亡。1683年,清军入台湾灭郑成功余部,从此汉服从汉族的日常生活中彻底消亡。在经历满清两百多年的统治后,今日的汉族逐渐忘记了自己曾经拥有的华美衣裳,成了世界上惟一没有自己民族服装的古老民族。今天人们看到的“唐装”和旗袍、长衫马褂都不是汉族的民族服饰,而是满族的民族服饰或是其改良服饰。
由于汉服的消亡,清朝时期长袍等开始在汉人中传播,服装的式样发展到清末民初,男人一般内装为对襟衫和长裤,外穿大襟长衫,讲究一点的外加一件马褂,谓之“长袍马褂”。裤子都镶有八寸阔腰。后来中山装流行,但农村仍穿长袍马褂短衫长裤,至今偏僻的山区仍有老人穿长袍。
妇女清末穿喇叭状齐膝中长衫和长裤,民国后上穿“斧口衫”,有对襟、大襟、琵琶襟之别,下着裙子,有凤尾裙、百褶裙等。30年代后旗袍流行,但农村妇女多穿大襟短衫和长裤。 现代汉族的服装,多兴西式服装。但随着进入了二十一世纪,越来越多的汉族人再次穿起了汉服,而这场民间自发兴起的复兴汉服的运动,通常称为“汉服运动”。
五、婚姻习俗

汉族传统婚礼是华夏文化的重要部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基于此原因,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昏礼在五礼之中属嘉礼,是继男子的冠礼或女子的笄礼之后的人生第二个里程碑。
传统中式婚服中国的婚礼可分为三个阶段礼,即“订婚”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是夫妻结合的意思婚後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示了男女结婚後的扮演的角色在中国传统的结婚习俗里,婚前礼和正婚礼是主要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
扩展资料
汉族的族称,是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过程中确立的。公元前206年汉朝继秦而兴,前后历400余年,经济、文化及国家的统一有了新的发展,原称华夏的中原居民称为汉人。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汉人成为中国主体民族的族称,历代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在各方面发展中占主导地位。
汉族历经与各族的共处、迁徙、融合,形成了在松辽平原及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农业发达地区及城市集中分布,在边疆与当地各族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另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汉族有相当数量人口移居海外,形成当地的华裔或华侨。
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为中国的繁荣富强作出了巨大贡献。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拥有众多影响深远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在自然科学方面,天文学和数学成就为世人瞩目。古代农学曾有农书370余种。在古代汉文学发展中,诗歌的发展占显著地位,如楚辞、乐府、唐诗、宋词等都有许多艺术成就极高的作家与作品;其他如散文、小说等也著称于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族

  “汉族”这个定义有点广泛。 不同地区的汉族有不同的民族特色。
  可以跨越地域差异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汉民族有自己悠久华美的服饰,即汉服。 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古老的民族服饰之一,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延续到甲申之难(1644年)。1644年清军入关后,建立了以满族为核心的高度集权政府。满清统治者下令全国剃发易服,引起全国性的愤怒、不满及武装抵抗,随后满清王朝进行武力血腥镇压与屠杀,汉服逐渐消亡。 1683年,清军入台湾,灭郑成功余部,从此汉服从华夏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彻底消亡。在经历满清两百多年的统治后,今日的汉族逐渐忘记了自己曾经拥有的华美衣裳,成了世界上惟一没有自己民族服装的古老民族。今天人们看到的“唐装”和旗袍、长衫马褂都不是汉族的民族服饰,而是满族的民族服饰或改良。值得欣慰的是,今天,越来越多的汉族人民又自豪的穿起了自己的美丽服饰,这场民间自发兴起的复兴汉民族服饰的运动,通常被称为“汉服运动”。
  民族图腾
  一只龙与一只凤组成,意思代表阴阳,也就是男女,由于汉族人口众多,占据了中国历史发展大部分,所以延续了中国最古老的动物龙,作为自己民族的标志。龙飞凤舞,是中原地区与南方地区的民族标志。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人都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骄傲。那么您知道“龙的传人”出于何处吗? 闻一多先生在他的三篇作品《伏羲考》、《龙凤》、《端午考》中指出,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来源于黄帝时代的传说。相传,黄帝在统一中原之前,以“熊”为标志性图案。战败蚩尤统一中原后,它的标志兼取并融合了被吞并的其它氏族、部落的标志性图案。如鸟的标志图案、马的标志图案、鹿的标志图案、蛇的标志图案、牛的标志图案、鱼的标志图案等。最后拼合成中华民族共同崇拜的形象“龙”,一种虚拟的综合性神灵。这一奇特的形象蕴涵着中华民族发展、各民族相互融合、团结,成为中华民族始祖的标志性图案。后来,“龙”的形象开始出现于各种图案之中,并逐渐成了帝王的符瑞。相传炎帝是一位叫登的女子感天上的“神龙”而生,黄帝是附宝感“北斗”而生,尧帝是庆都感“赤龙”而生,始祖是龙繁衍的后代,因此,中华民族的子孙便是“龙的传人”了。 龙之精神:是万物一体,相容并蓄的精神境界; 是追求和谐、群体本位的人生态度; 是中华大一统的情结。 凤之品德:凤凰涅盘求光明,象征新生与中华民族的觉醒; 凤是集民众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于一身的忧患意识; 凤是自强不息,舍身弘道的理想主义; 凤是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的谋生态度。
  文化习俗
  汉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开放虚怀、兼收并蓄,形成了齐鲁、中原、燕赵、关中、巴蜀、荆楚、吴越、岭南、滇黔、闽台、松辽、徽赣等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反映了汉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多彩性。 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乐天知命(命自我立,福自己求),和尊敬祖先(而不是祖先崇拜)是汉族的主要传统观念。历史上汉族人一部分信仰道教和佛教;后来天主教、基督教传入中国,又有一些人开始信仰这些宗教。几千年来,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体系形成的儒家学说对汉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汉族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汉族的起源是多元的,而且既有主源又有支源。
  炎黄集团是汉族的一个主源。在中国的原始社会末期,在黄河两岸中原地区崛起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部落联盟后,为了争夺部落联盟首领的权位而酿成了历史上有名的“阪泉之战”,黄帝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称雄于中原。追本溯源,汉族世称“炎黄世胄”、“黄帝子孙
  汉族一出现于世界,便以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稳定性,少有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开始了世界民族史在西北的秦国,是战国时代的后起之秀,本是犬戎的一支,而非“诸华”族。因护送平王东迁有功,秦襄公始列为诸侯。在春秋战国之交,秦与西方诸戎族展开了激烈的搏斗,“遂霸西戎”,《史记·秦本纪》。成了西方各民族融合的中心。公元前395年商鞅变法后,秦后来居上,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不仅打败了韩、越、魏三国,而且先后兼并了周围的少数民族,增设了黔中郡、巫郡、南郡、南阳郡、三川郡、太原郡等。昔日西方落后的戎族国家,成为西方民族融合的中心,一跃而成为华夏民族的骨干和核心。

  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大融合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继夏、商、周、楚、越诸族相继崛起的此起彼伏的中国古代民族形成和发展史上雄壮的一幕之后,在中国古代民族形成和发展史上又演出了波澜壮阔的民族大融合的一幕。在这一幕历史活剧中,一个崭新的民族--华夏民族,在民族大融合的熔炉中铸成,分别形成了东以齐、西以楚、南以秦、北以赵、燕为代表的四个大支系,为统一的汉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是汉族形成的第二阶段。

  3.汉族在“大一统”中形成

  在春秋战国民族融合的熔炉中铸成的华夏民族是一个分散的,不统一的民族,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所有这一切,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求有一个统一的政治中心。于是,秦始皇雄才大略,用十年时间统一了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纷争,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封建国家--秦王朝。在“大一统”中,华夏民族也从分散走向了统一。秦王朝建立后,秦始皇采取了推行郡县制,规定“书同文字”,统一货币、度量衡和“车同轨”、“行同伦”,以及筑长城等一系列的措施,统一和稳定华夏民族。

  正是由于秦始皇的这些“大一统”的措施使得华夏民族更加确定地成为一个稳定的人们共同体,所以虽然秦王朝国运短暂,但汉承秦制,在“大一统”思想的指导下,政治上,汉武帝创设了刺史制度,把全国分为十三州部,实行“编户齐民”;经济上,汉武帝接受桑弘羊建议,颁行均输法、平准法,以京师为中心,建立了全国范围的商业网,商品流通大大发展;文化思想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学发展成了经学,取得了占统治地位的优势,使儒学成了正在形成的汉民族共同心理素质血肉部分。所有这些,表明西汉时中央集权“大一统”封建国家更集中、更强大,使统一成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使华夏民族完成了向汉族的发展和转化。

  华夏民族发展、转化为汉族的标志是汉族族称的确定。华夏民族统一于秦王朝,其族称曾经改称为“秦人”,西域各国就有称华夏民族为“秦人”的习惯。但是秦王朝短命的国运,使“秦人”的称呼很快被人们遗忘了。而汉王朝从西汉到东汉,前后长达400多年,为汉朝之名兼华夏民族之名提供了历史条件。另外,汉王朝国势强盛,在对外交往中,其他民族称汉朝的军队为“汉兵”,汉朝的使者为“汉使”,汉朝的人为“汉人”。于是,在汉王朝通西域、伐匈奴、平西羌、征朝鲜、服西南夷、收闽粤南粤,与周边少数民族进行空前频繁的各种交往活动中,汉朝之名遂被他族称呼为华夏民族之名。吕思勉说:“汉族之名,起于刘邦称帝之后。”(《先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2页。)吕振羽则说:“华族自前汉的武帝宣帝以后,便开始叫汉族。”(《中国民族简》,三联书店1950年版,第19页。)总而言之,汉族之名自汉王朝始称。

  从华夏民族向汉族发展、转化的历史活剧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继华夏民族在春秋战国民族大融合的熔炉中铸成之后,在“大一统”思想的指导下,又演出了民族形成和发展史上气贯长虹的一幕。从此以后,汉族就以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就是汉族形成的第三阶段。

  汉民族的发展

  汉族一出现于世界,便以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稳定性,少有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开始了世界民族史上最宏伟的民族发展历史进程。

  人口的发展,是民族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之一,此即俗话所说:国泰民安,人丁兴旺。封建社会时期汉族人口的发展经过了两个大的发展时期,即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和宋辽夏金元至明清。两汉之时,汉族形成的初期约有五千万人口,经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发展,到宋代时人口突破一亿大关,滕泽元:《宋代人口突破一亿大关》,(《人口研究》1986年第6期)。又经宋辽夏金元至明清的发展,到清代道光年间人口增至四亿多。

  封建社会时期的汉族人口为什么能得到这么巨大的发展,其中显然有恩格斯所说的“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页)。的机制作用,但了解和认识汉族人口的大发展,必须了解和认识汉族发展史上的一个突出现象,即民族同化问题。所谓民族同化,就是一个民族丧失民族特性,变成另一个民族的问题。在中国民族发展史上,有汉族同化少数民族的情况,也有少数民族同化汉族的情况,但两者相比,前者是主流,是汉族能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族的一个重要原因。

  东汉以后,中原大乱,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四分五裂,到处是封建割据,到处是纷争战乱。在大分裂、大混战、大动荡之中,各民族或部族四处流徙,北方匈奴、鲜卑、乌丸、氐、羌纷纷入主中原,江汉地区的部分蛮族也涌进中原,在中原地区形成汉族与匈奴、鲜卑、乌丸、氐、羌及蛮族交错杂居的局面;而北方汉族人民又大批南移;在长江及珠江流域形成汉族与蛮、俚、僚等南方少数民族或部族交错杂居的局面。但是,曾几何时,这些少数民族的全部或部分为什么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呢?还有,唐以后,在新的大分裂、大动乱中,在中国历史上也曾显赫一世的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等少数民族,曾几何时,其全部或部分为什么也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呢?这就是因为他们被汉族同化,丧失了本民族的特点,变成了汉族的一部分了。

  总之,在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潮流的席卷之下,杂居得愈久,民族心理沟通得愈深,汉族先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越快,汉族这个由许多民族混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族,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来越发展,终于成为世界第一大族

汉族的民族特色是如下:

1、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汉族宗教的主要传统观念。几千年来,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体系形成的儒家学说对汉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2、汉族历来以勤劳、富于创造精神著称。汉族历史上的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兼营家庭副业,是一种典型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汉族的农业生产在历史上素来发达,尤其以水利灌溉和精耕细作著称于世,汉族的手工业也有相当高的发展水平。

3、汉族还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无论是在政治、军事、哲学、文学、史学、艺术等诸多方面,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汉族都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

扩展资料:

汉族的族称,是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过程中确立的。公元前206年汉朝继秦而兴,前后历400余年,经济、文化及国家的统一有了新的发展,原称华夏的中原居民称为汉人。

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汉人成为中国主体民族的族称,历代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在各方面发展中占主导地位。

汉族历经与各族的共处、迁徙、融合,形成了在松辽平原及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农业发达地区及城市集中分布,在边疆与当地各族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另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汉族有相当数量人口移居海外,形成当地的华裔或华侨。 

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为中国的繁荣富强作出了巨大贡献。

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拥有众多影响深远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在自然科学方面,天文学和数学成就为世人瞩目。古代农学曾有农书370余种。

在古代汉文学发展中,诗歌的发展占显著地位,如楚辞、乐府、唐诗、宋词等都有许多艺术成就极高的作家与作品;其他如散文、小说等也著称于世。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汉族





  汉民族有自己悠久华美的服饰,即汉服。 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古老的民族服饰之一,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延续到甲申之难(1644年)。1644年清军入关后,建立了以满族为核心的高度集权政府。满清统治者下令全国剃发易服,引起全国性的愤怒、不满及武装抵抗,随后满清王朝进行武力血腥镇压与屠杀,汉服逐渐消亡。 1683年,清军入台湾,灭郑成功余部,从此汉服从华夏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彻底消亡。在经历满清两百多年的统治后,今日的汉族逐渐忘记了自己曾经拥有的华美衣裳,成了世界上惟一没有自己民族服装的古老民族。今天人们看到的“唐装”和旗袍、长衫马褂都不是汉族的民族服饰,而是满族的民族服饰或改良。值得欣慰的是,今天,越来越多的汉族人民又自豪的穿起了自己的美丽服饰,这场民间自发兴起的复兴汉民族服饰的运动,通常被称为“汉服运动”。
  民族图腾
  一只龙与一只凤组成,意思代表阴阳,也就是男女,由于汉族人口众多,占据了中国历史发展大部分,所以延续了中国最古老的动物龙,作为自己民族的标志。龙飞凤舞,是中原地区与南方地区的民族标志。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人都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骄傲。那么您知道“龙的传人”出于何处吗? 闻一多先生在他的三篇作品《伏羲考》、《龙凤》、《端午考》中指出,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来源于黄帝时代的传说。相传,黄帝在统一中原之前,以“熊”为标志性图案。战败蚩尤统一中原后,它的标志兼取并融合了被吞并的其它氏族、部落的标志性图案。如鸟的标志图案、马的标志图案、鹿的标志图案、蛇的标志图案、牛的标志图案、鱼的标志图案等。最后拼合成中华民族共同崇拜的形象“龙”,一种虚拟的综合性神灵。这一奇特的形象蕴涵着中华民族发展、各民族相互融合、团结,成为中华民族始祖的标志性图案。后来,“龙”的形象开始出现于各种图案之中,并逐渐成了帝王的符瑞。相传炎帝是一位叫登的女子感天上的“神龙”而生,黄帝是附宝感“北斗”而生,尧帝是庆都感“赤龙”而生,始祖是龙繁衍的后代,因此,中华民族的子孙便是“龙的传人”了。 龙之精神:是万物一体,相容并蓄的精神境界; 是追求和谐、群体本位的人生态度; 是中华大一统的情结。 凤之品德:凤凰涅盘求光明,象征新生与中华民族的觉醒; 凤是集民众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于一身的忧患意识; 凤是自强不息,舍身弘道的理想主义; 凤是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的谋生态度。
  文化习俗
  汉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开放虚怀、兼收并蓄,形成了齐鲁、中原、燕赵、关中、巴蜀、荆楚、吴越、岭南、滇黔、闽台、松辽、徽赣等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反映了汉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多彩性。 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乐天知命(命自我立,福自己求),和尊敬祖先(而不是祖先崇拜)是汉族的主要传统观念。历史上汉族人一部分信仰道教和佛教;后来天主教、基督教传入中国,又有一些人开始信仰这些宗教。几千年来,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体系形成的儒家学说对汉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汉族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汉族的起源是多元的,而且既有主源又有支源。
  炎黄集团是汉族的一个主源。在中国的原始社会末期,在黄河两岸中原地区崛起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部落联盟后,为了争夺部落联盟首领的权位而酿成了历史上有名的“阪泉之战”,黄帝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称雄于中原。追本溯源,汉族世称“炎黄世胄”、“黄帝子孙
  汉族一出现于世界,便以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稳定性,少有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开始了世界民族史在西北的秦国,是战国时代的后起之秀,本是犬戎的一支,而非“诸华”族。因护送平王东迁有功,秦襄公始列为诸侯。在春秋战国之交,秦与西方诸戎族展开了激烈的搏斗,“遂霸西戎”,《史记·秦本纪》。成了西方各民族融合的中心。公元前395年商鞅变法后,秦后来居上,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不仅打败了韩、越、魏三国,而且先后兼并了周围的少数民族,增设了黔中郡、巫郡、南郡、南阳郡、三川郡、太原郡等。昔日西方落后的戎族国家,成为西方民族融合的中心,一跃而成为华夏民族的骨干和核心。

  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大融合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继夏、商、周、楚、越诸族相继崛起的此起彼伏的中国古代民族形成和发展史上雄壮的一幕之后,在中国古代民族形成和发展史上又演出了波澜壮阔的民族大融合的一幕。在这一幕历史活剧中,一个崭新的民族--华夏民族,在民族大融合的熔炉中铸成,分别形成了东以齐、西以楚、南以秦、北以赵、燕为代表的四个大支系,为统一的汉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是汉族形成的第二阶段。

  3.汉族在“大一统”中形成

  在春秋战国民族融合的熔炉中铸成的华夏民族是一个分散的,不统一的民族,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所有这一切,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求有一个统一的政治中心。于是,秦始皇雄才大略,用十年时间统一了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纷争,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封建国家--秦王朝。在“大一统”中,华夏民族也从分散走向了统一。秦王朝建立后,秦始皇采取了推行郡县制,规定“书同文字”,统一货币、度量衡和“车同轨”、“行同伦”,以及筑长城等一系列的措施,统一和稳定华夏民族。

  正是由于秦始皇的这些“大一统”的措施使得华夏民族更加确定地成为一个稳定的人们共同体,所以虽然秦王朝国运短暂,但汉承秦制,在“大一统”思想的指导下,政治上,汉武帝创设了刺史制度,把全国分为十三州部,实行“编户齐民”;经济上,汉武帝接受桑弘羊建议,颁行均输法、平准法,以京师为中心,建立了全国范围的商业网,商品流通大大发展;文化思想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学发展成了经学,取得了占统治地位的优势,使儒学成了正在形成的汉民族共同心理素质血肉部分。所有这些,表明西汉时中央集权“大一统”封建国家更集中、更强大,使统一成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使华夏民族完成了向汉族的发展和转化。

  华夏民族发展、转化为汉族的标志是汉族族称的确定。华夏民族统一于秦王朝,其族称曾经改称为“秦人”,西域各国就有称华夏民族为“秦人”的习惯。但是秦王朝短命的国运,使“秦人”的称呼很快被人们遗忘了。而汉王朝从西汉到东汉,前后长达400多年,为汉朝之名兼华夏民族之名提供了历史条件。另外,汉王朝国势强盛,在对外交往中,其他民族称汉朝的军队为“汉兵”,汉朝的使者为“汉使”,汉朝的人为“汉人”。于是,在汉王朝通西域、伐匈奴、平西羌、征朝鲜、服西南夷、收闽粤南粤,与周边少数民族进行空前频繁的各种交往活动中,汉朝之名遂被他族称呼为华夏民族之名。吕思勉说:“汉族之名,起于刘邦称帝之后。”(《先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2页。)吕振羽则说:“华族自前汉的武帝宣帝以后,便开始叫汉族。”(《中国民族简》,三联书店1950年版,第19页。)总而言之,汉族之名自汉王朝始称。

  从华夏民族向汉族发展、转化的历史活剧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继华夏民族在春秋战国民族大融合的熔炉中铸成之后,在“大一统”思想的指导下,又演出了民族形成和发展史上气贯长虹的一幕。从此以后,汉族就以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就是汉族形成的第三阶段。

  汉民族的发展

  汉族一出现于世界,便以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稳定性,少有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开始了世界民族史上最宏伟的民族发展历史进程。

  人口的发展,是民族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之一,此即俗话所说:国泰民安,人丁兴旺。封建社会时期汉族人口的发展经过了两个大的发展时期,即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和宋辽夏金元至明清。两汉之时,汉族形成的初期约有五千万人口,经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发展,到宋代时人口突破一亿大关,滕泽元:《宋代人口突破一亿大关》,(《人口研究》1986年第6期)。又经宋辽夏金元至明清的发展,到清代道光年间人口增至四亿多。

  封建社会时期的汉族人口为什么能得到这么巨大的发展,其中显然有恩格斯所说的“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页)。的机制作用,但了解和认识汉族人口的大发展,必须了解和认识汉族发展史上的一个突出现象,即民族同化问题。所谓民族同化,就是一个民族丧失民族特性,变成另一个民族的问题。在中国民族发展史上,有汉族同化少数民族的情况,也有少数民族同化汉族的情况,但两者相比,前者是主流,是汉族能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族的一个重要原因。

  东汉以后,中原大乱,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四分五裂,到处是封建割据,到处是纷争战乱。在大分裂、大混战、大动荡之中,各民族或部族四处流徙,北方匈奴、鲜卑、乌丸、氐、羌纷纷入主中原,江汉地区的部分蛮族也涌进中原,在中原地区形成汉族与匈奴、鲜卑、乌丸、氐、羌及蛮族交错杂居的局面;而北方汉族人民又大批南移;在长江及珠江流域形成汉族与蛮、俚、僚等南方少数民族或部族交错杂居的局面。但是,曾几何时,这些少数民族的全部或部分为什么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呢?还有,唐以后,在新的大分裂、大动乱中,在中国历史上也曾显赫一世的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等少数民族,曾几何时,其全部或部分为什么也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呢?这就是因为他们被汉族同化,丧失了本民族的特点,变成了汉族的一部分了。

  总之,在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潮流的席卷之下,杂居得愈久,民族心理沟通得愈深,汉族先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越快,汉族这个由许多民族混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族,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来越发展,终于成为世界第一大族

汉族的民族特色是如下:
1、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
2、汉族历来以勤劳、富于创造精神著称

3、汉族还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服、汉语。。这两点是可以跨越地域差异的。。。然后汉族舞蹈(现在所谓的“古代”舞)。。汉族音乐(所谓的“民乐”。。。古琴啊箫啊埙啊笛啊什么的。。)汉族文学(所谓的“古代”文学)= =。。。可能因地域不同有所差异= = 。。。

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汉族宗教的主要传统观念。几千年来,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体系形成的儒家学说对汉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民族特色插画-家长吐槽小学一年级教材插图,56个民族小朋友一张脸,你...
广西95后女孩创作Q版民族风少女插画,你对我国各民族了解多少?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包括服装、语言、风俗习惯、文字等。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其中的几个民族。1. 布依族:布依族的民族特色浓烈,节日氛围浓厚。他们的服饰以蓝靛色为主,简单而典雅。美食方面,彩色糯米饭是...

56个民族的服饰各有什么特点?
1、蒙古族 蒙古族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等。男装多为兰、棕色,女装则喜欢用红、粉、绿、天蓝色。腰带用绸缎或棉布制成。靴子分皮靴和布靴两种。佩挂首饰、戴帽是蒙古族习惯。 2、回族 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是礼拜帽,一般用白布制成,式样为无檐小圆帽,现成为民族标志。回族妇女习惯戴披肩盖头,只把脸露在...

各族的民俗特点
8、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不多,只有春节、氏族的“莫昆”大会和宗教活动“奥米纳仁”,还有篝火节。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这一天,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9、布朗族 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10...

我国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1,藏族: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及青海海北、黄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土藏族自治县以及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 藏族人信奉喇嘛教,即藏传佛教。藏族人身穿长袖短褂,外套宽肥的长袍,右襟...

中国56个民族服饰特点介绍是什么?
17、门巴族(mén bāzú) 门巴族主要居住在西藏的门隅地区和墨脱县,其服饰有地区差异,门隅地区的男女皆穿藏式的赭色氇氆长袍,束腰带。戴褐色小圆帽,帽边镶桔黄色,前边留一个精巧、醒目的小缺口,具有民族特色。脚穿筒靴,靴筒用红、黑两色氇氆缝制,靴底为牛皮软底。 18、白族(bái zú)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

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各自的特点,特色是什么呢?
汉族的特点就是人口增多,而且包容性非常的强,苗族的特点就是非常的喜欢银饰,又是自己独特的节日文化,不同的民族都有着不同的想法,而且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别的民族也有着很大的差异。

少数民族特征是什么
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 在服饰、音乐、舞蹈和艺术方面,少数民族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彝族的服饰以明亮的色彩、精致的刺绣和独特的编织工艺著称。哈萨克族以马术闻名,其音乐特色体现在民族乐器如“留斯”和“托吉克”上。这些文化表现形式在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丰富的语言资源 少数民族的...

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
10、中国西南地区民居以苗族、土家族的吊脚楼最具特色。11、吊脚楼通常建造在斜坡上,没有地基,以柱子支撑建筑,楼分两层或三层,最上层很矮,只放粮食不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圈养牲畜。12、北方窑洞和古城民居中国地域宽广、民族较多,各地民居的形式、结构、装饰艺术、色调等各具特点。13、在此,主要...

少数民族的风俗和特色(多元文化的瑰宝)
维吾尔族的风俗和特色 维吾尔族是中国西部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拥有独特的风俗和特色。维吾尔族人民以勤劳、善良和热情好客的精神而闻名。他们的传统服饰以彩色丝绸为主,图案精美,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维吾尔族的婚礼仪式非常隆重和热闹。新郎和新娘会穿着华丽的传统服饰,在亲友的祝福下举行婚礼仪式。

汉族有哪些民族文化和特色
5、丧葬:中国汉族丧葬旧的传统是讲究重殓厚葬,并且夹杂着许多迷信的习俗。中国汉族自古盛行棺木土葬,葬礼隆重,分殓、殡、葬三个阶段进行。民族特色有:1、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汉族宗教的主要传统观念。几千年来,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由孔子、...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5673382898: 汉族的特点是什么 -
标肃头孢: 汉族的特点: 1、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也是数个现代国家的主要族群,同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在世界各地皆有分布. 2、汉族在全国分布的特点是东密西疏,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人口8%. 汉族是外族对华夏族的称呼.称谓始于汉代,并沿用至今.汉族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多次民族迁徙和融合,使汉族不断得以发展兴旺,逐渐成为人口最多、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民族.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5673382898: 汉民族的特点说说文化特点 -
标肃头孢:[答案] 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无论政治、军事、哲学、经济、史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拥有众多具有深远影响的代表人物和作品.西周时期,就形成了完善的文化成就,这就是礼乐文化,周礼非常繁缛,...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5673382898: 汉族有什么显著的特征么?
标肃头孢: 八大特点: 1, 头发:直而质地较粗,横切面呈圆形. 2, 发色:黑. 3, 肤色:黄或黄褐. 4, 眼形:杏仁眼,两眼分开较远,即常说的“凤眼”.眼脸较厚,具有蒙古褶(单眼皮). 5, 眼色:黑褐色. 6, 鼻形:鼻根较低扁. 7, 脸形:颧骨较突,面形扁平. 8, 体毛:体毛和胡须较少. 四次特点: 1, 体形:肩宽,躯干长,四肢较短. 2, 体高:平均在1.67米以上. 3, 牙齿:常有箕形门齿. 4, 蒙古斑:即所谓的“胎记”,在婴儿期至5岁时常出现. 从这12点特征来看,现代中国人的体质特点.不仅可以追溯到殷商之际,而且可以至新石器时代,甚至一直到北京人的远古时期.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5673382898: 汉族的名族特色是什么 -
标肃头孢: 民族服装汉服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5673382898: 汉族的民族气节或者民族特点是什么啊?很惭愧的说我是个汉族人.
标肃头孢: 气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慈孝忠廉律 特点是现在没有自己的民族服装 但是我认为只是暂时的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5673382898: 汉族有哪些特色风情 -
标肃头孢: 汉服. 汉服,即中国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此不能与“唐装”、“和服”相混合 【名称由来】 汉服是中国汉民族的民族服饰.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华夏人民(汉族)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5673382898: 汉族的民族特色是什么?我想知道、. -
标肃头孢: 铮铮铁骨逆境重生永不服输的精神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5673382898: 汉族的特色风情 -
标肃头孢: 汉族的较古老的传说与周边少数民族有相同的起源 不算特色 汉族的各色节日较多 只是保留的较少 有兴趣你可以在百度百科的“汉族”里找 另外汉族人的民族服装“汉服”也很有特色 与蒙满诸族明显不同 与变化之前(明清之际)的南方少数民族服装相比种类较多 注:汉服,汉族人的民族服装,实物定型于商代,终结于剃发易服大屠杀.以y领,H领,和o领为主要特征,是周边小国传统服饰的参照样式.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5673382898: 汉族有哪些特点 -
标肃头孢: 人口多,内部风格迥异,地域特点分明,采用数万种语言交流,人口分布之广世界之最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5673382898: 汉族民族特色的介绍 -
标肃头孢: http://baike.baidu.com/view/2717.html?wtp=tt 资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