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灵帝死了,十常侍为什么秘不发丧?

作者&投稿:贠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正踌躇间,潘隐至,言:"帝已崩.今蹇硕与十常侍商议,秘不发丧,矫诏宣何国的意思~

正在犹豫的时候,潘隐到了,说道,皇帝现在已经死了,现在蹇硕正在和十常侍商量,先隐秘的不发出皇帝死亡的消息不办理丧事,假托皇帝诏书宣何大将军进宫。

如果是三国的那应该是,汉灵帝刘宏死后,十常侍秘不发丧假传圣者宣大将军何进进宫那里!
还有就是方腊起义那里
方腊起义是爆发在北宋末年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领导这次起义的领袖方腊原是两浙路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西)西部山区的一个漆园主(另一说是佣工)。当时,宋徽宗重用“六贼”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等人,分别在苏州和杭州设立应奉局和造作局,由朱勔主持其事,年复一年地强取民间奇花、异木、怪石。应奉局的官员只要听说哪个百姓家里有块石头或者花木比较精巧别致,就带了兵士闯进去,用黄封条一贴,算是进贡皇帝的东西,要百姓认真保管。如果有半点损坏,就要被派个“大不敬”的罪名,轻的罚款,重的抓进监牢。有的人家被征的花木高大,搬运起来不方便,兵士们就把墙壁毁了或干脆将房子拆掉。应奉局官员还乘机敲诈勒索,逼得民户倾家荡产,有的人家卖儿卖女,到处逃难。

朱勔把搜刮来的花石竹木,用大批船只经由运河运往首都开封。十艘左右的船只组成一个运输队称一纲,因而称为“花石纲”。由于抢夺来的花石数量太多,络绎不绝的花石纲船队,致使运河航道不畅而部分改用海运。花石纲把东南一带闹得昏天黑地,出产花石多的地方,百姓遭殃也最重。睦州青溪地方,出产各种花石竹木,应奉局常常派人到那里搜刮。方腊家里自然也经常遭到勒索。方腊恨透那些官府差役,又看到当地农民兄弟受尽花石纲的苦楚,就决心把大家组织起来,造官府的反。宣和二年(1120)十一月底,起义军打下青溪县城。深受花石纲之害的两浙人民纷纷响应,起义军随即占领睦州、歙州(今安徽歙县),逼近宣州(今安徽宣城)。农民军所到之处,见官即杀,对恶霸土豪则坚决镇压,焚烧他们的房屋,把财产分给贫苦的农民。起义队伍迅速壮大,发展到几十万人,并先后攻下了六州五十二县的广大地区。

方腊起义军的蓬勃兴起和迅猛发展,吓坏了以宋徽宗为首的北宋统治集团。当时,宋朝与金国订有“海上盟约”,约定两国共同进攻辽国。为了执行这一盟约,宋朝已调集各路精兵强将,准备进攻辽国南京(燕京,今北京)。当得知方腊起义的消息后,宋朝马上停止对辽作战,以童贯为江淮荆浙宣抚使,率领准备攻辽的十五万大军前往镇压。宋徽宗授予童贯极大的权力。在给童贯送行时,宋徽宗握着他的手嘱咐说:“东南方面的事情就全部交付给你了。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就用‘御笔手诏’下达命令。”所谓“御笔手诏”,其实就是皇帝的手谕,也就是皇帝写的白条子。白条子也能处理政务,本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但在北宋后期,用“御笔手诏”处理政务、任免官员,不但十分盛行,而且比正式公文还管用。

童贯到了江浙前线后,看到百姓苦于花石纲的严重侵扰,知道东南地区为害最大的就是这可恨的花石纲;又听大家说“乱贼”之所以不能迅速平定,就是因为花石纲的危害使得民怨沸腾,老百姓都痛恨政府而袒护叛党。出于剿抚结合、分化瓦解的战略需要,童贯当即利用宋徽宗授予他的权力,命令下属董耘撰写诏书,并以宋徽宗“御笔手诏”的名义罢除花石纲和苏杭应奉造作局,以平息百姓怨气,收拾民心。诏书用语既谦虚又诚恳,就像古代帝王颁布的《罪己诏》一样,通篇表示自责,把所有的不是都归到皇帝身上。江浙一带的老百姓见到这一诏书后,哪里分得清是皇帝颁布的真圣旨还是童贯代行的假圣旨,他们就如拨开云雾见日出一样,不仅消除了对朝廷的怨恨,而且还高兴得欢呼雀跃起来;就连那些深切同情和积极拥护方腊起义的人,态度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由于失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和积极参与,加上起义军战略上的某些失误,方腊起义很快被镇压下去⑴。

童贯是北宋末年的著名大宦官,他靠逢迎讨好宋徽宗而获得宠信,充当监军,手握兵权近三十年,不但在战事中冒领军功,掩盖败绩,迷惑人心,得邀恩宠,而且培植党羽,残害忠良,卖官鬻爵,胡作非为,被称为“六贼”之一。但他在平定方腊起义时以皇帝“御笔手诏”的名义罢除花石纲和苏杭应奉造作局,还是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这份“圣旨”虽然是假的,但它确实起到了平息民怨、挽回人心的作用。童贯到了江浙前线后,如果不是迅速采取这一争取民心的措施,他要平定方腊起义,那是相当困难的。然而昏庸的宋徽宗并没有吸取这一教训,形势稍有改观就马上恢复了应奉局,继续原来的错误政策。五年后,北宋被金国灭掉,他自己也当了俘虏,也就不奇怪了。

十常侍说白了就是个宦官集团。用比喻的来说,就好像狐假虎威里面的那只狐狸,只有老虎在的时候,狐狸才被百兽敬畏。如果老虎死了,狐狸一定会被百兽撕了。所以十常侍为了牢牢抓住自己手中的权利,必须造成汉灵帝还在的假象,所以才秘不发丧。
随后的十常侍之乱也说明了这点,何进在灵帝的奠堂上立了何皇后之子刘辩为帝后,欲借外军之手(也就是后来的董卓)杀十常侍。说明十常侍没有了庇护,就会任人宰割。这点可以看出汉灵帝死了,十常侍为什么秘不发了。

为了控制政权 避免议立不听从他们的新皇帝 避免豪强进京

篡权呗!


十常侍之乱出乎意料,幕后黑手究竟是谁?
汉朝的十常侍之乱,表面上来看是宦官导致的结果,但是回顾这个历史事件的时候会发现,宦官并不是主动发起的进攻而是被迫进行反客,而逼迫宦官进行反抗的其实是袁绍这些人,也就是说袁绍其实导致了十常侍之乱。在东汉这个朝代,外戚和宦官之间一直都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有时是外戚占上风,有时是宦官占...

三国演义 每回概括(120-150字)
不久,参加平定渔阳之战,刘备因立功被任为平原令,开始有了一支人马。 中平六年,汉灵帝死,少帝继位,为外戚大将军何进所制。十常侍诱杀何进,袁绍等领兵诛杀宦官,西凉刺史董卓趁机进兵京师、驱逐袁绍、灭丁原收吕布、废少帝立献帝,专权朝野,并毒死刘辩。满朝文武哭哭啼啼,对董卓无可奈何。可曹操却抚掌大笑,挺身而...

简述你对《三国演义》里的十常侍之货的看法?友友们帮忙阿
十常侍是中国古代典型的太监范例。依靠君主的信任,在朝野上下培植党羽,壮大势力,可以说在东汉末期,十常侍在皇上身边可以说是举足轻重。尤其是张让,被尊称为“亚父”,地位可想而知。那么,十常侍其实我们对他们了解并不太多,通过三国演义里,我们主要从汉灵帝死后,十常侍与大将军何进之间的争斗,...

曹丕的岳父是什么梗
但是三国历史中确有一人,既是曹操的女婿,又是曹丕的岳父,还得叫刘备一声叔叔,说到这,我想很多朋友都猜到他是谁了,没错,就是汉献帝刘协。汉献帝本来不是皇帝,汉灵帝死后,他同父异母的哥哥刘辩继位,他被封为陈留王。“十常侍之乱”,董卓掌握朝政,废黜了胆小怕事的刘辩,将聪慧过人的刘协...

汉末时期的十常侍之乱,你了解多少?何太后是怎样的态度?
十常侍指的是汉灵帝时操纵政权的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十二个宦官。他们都任职中常侍,所以被称为“十常侍”,其首领是张让和赵忠。这些人完全操纵了朝政,更夸张的是灵帝称“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这可是典型的认贼为父母。关键...

不是董卓!那东汉末年开启乱世的罪魁祸首是谁?
回到东汉末年汉灵帝时期,同样是外戚与宦官掌权,当时的大将军何进是汉灵帝皇后的哥哥,是外戚势力的首领,掌握着天下的兵马及外朝的权力,而内朝之中有蹇硕及十常侍为首的宦官集团,汉灵帝时期,非常宠信宦官蹇硕,让蹇硕担任新设置的京城禁军西园八校尉的首领上军校尉,连大将军何进都要受蹇硕节制。 汉灵帝晚期,想立自...

三国演义第二回内容
十常侍在灵帝时操纵政权,有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他们都任职中常侍。汉灵帝时的宦官集团,人称“十常侍”,其首领是张让和赵忠。他们玩弄小皇帝于股掌之中,以至灵帝称“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十常侍自己横征...

汉灵帝和汉献帝的关系
刘辩在灵帝驾崩后继位为帝,史称少帝,由于年幼,实权掌握在临朝称制的母亲何太后[5]和母舅大将军何进手中。少帝在位时期,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他即位后不久即遭遇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和以十常侍为首的内廷宦官集团这两大敌对政治集团的火并,被迫出宫,回宫后又受制于以“勤王”为名进京的西北军阀董卓,终于被...

三国演义书中是谁把董卓请进京的、为什么请他啊、
大将军何进请的,但是这个馊主意是袁绍出的。背景是东汉末年汉灵帝宠信10个宦官,称为十常侍。汉灵帝死了之后,大将军何进准备把这10个人干掉,但是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与何进的弟弟何苗多次受到宦官贿赂,使何进没能杀掉他们,这个时候袁绍就说我们召集天下猛将带兵入京对太后进行兵谏。然后董卓就被召...

十常侍是什么,为何身为大将军的何进也杀不了十常侍?
更可怕的是,汉灵帝驾崩,十常侍选择了投靠以何氏为代表的皇权。 宦官集团内部的分裂,是汉灵帝没预料到的局面,何进利用十常侍,轻松斩杀蹇硕,夺取了西园八校尉控制权。 可见,不是十常侍不主动投靠何进,他们已经为何进送上了一份大礼,确保他的外甥刘辩顺利登基。那么,政局怎么就演变成了十常侍与何进之间的你死我...

西湖区15233521768: 汉灵帝死了,十常侍为什么秘不发丧? -
隆雯东维: 十常侍说白了就是个宦官集团.用比喻的来说,就好像狐假虎威里面的那只狐狸,只有老虎在的时候,狐狸才被百兽敬畏.如果老虎死了,狐狸一定会被百兽撕了.所以十常侍为了牢牢抓住自己手中的权利,必须造成汉灵帝还在的假象,所以才秘不发丧.随后的十常侍之乱也说明了这点,何进在灵帝的奠堂上立了何皇后之子刘辩为帝后,欲借外军之手(也就是后来的董卓)杀十常侍.说明十常侍没有了庇护,就会任人宰割.这点可以看出汉灵帝死了,十常侍为什么秘不发了.

西湖区15233521768: 《三国演义》一至六回内容概括? -
隆雯东维: 1、《三国演义》第一回概括 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 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

西湖区15233521768: 揭秘三国演义,太监为什么要杀何进 -
隆雯东维: 汉灵帝死后,董家完全对付不了何家,汉灵帝死前,董家则还有机会对付何家,所以董家必须选择主动出手,绝对不可以像何家一样默默等待.所以太监蹇硕就提议杀 死何进,只有杀 死何进,董家才能战胜何家.

西湖区15233521768: 何进为何会被十常侍所杀?
隆雯东维: 到了后来,汉灵帝去世之后,就是激烈的何进与十常侍的斗争,但是在这个斗争之外,其实最本质的还是世家和皇权的斗争,当时世家太强了,何进和十常侍都是汉灵帝为了节制世家提拔出来的,但是何进一直想让何家也成为世家的一份子,而世家又不肯接纳他,所以何进一直非常犹豫,以至于后来失去了机会被十常侍先下手给杀了

西湖区15233521768: 正踌躇间,潘隐至,言:"帝已崩.今蹇硕与十常侍商议,秘不发丧,矫诏宣何国的意思 -
隆雯东维: 正在犹豫的时候,潘隐到了,说道,皇帝现在已经死了,现在蹇硕正在和十常侍商量,先隐秘的不发出皇帝死亡的消息不办理丧事,假托皇帝诏书宣何大将军进宫.

西湖区15233521768: 东汉灵帝刘宏是哪年死的?
隆雯东维: 东汉灵帝(156-189) 168年即位,在位22年 灵帝刘宏,章帝玄孙…… ,桓帝死无子,刘宏即位. 东汉灵帝灵帝朝一团污气,宦官把持朝政,称“十常侍”.

西湖区15233521768: 观察乌龟日记270个字 -
隆雯东维: 中平六年,汉灵帝死,少帝继位,为外戚大将军何进所制.十常侍诱杀何进,袁绍等领兵诛杀宦官,西凉刺史董卓趁机进兵京师、驱逐袁绍、灭丁原收吕布、废少帝立献帝,专权朝野,并毒死刘辩.司徒王允借寿诞之引,召集满朝公卿商议,曹操自告奋勇前往行刺,为董卓发觉,危急中献上自王允处借来的七星宝刀而脱身.[1] 曹操逃至中牟县为当时县令陈宫所获.陈宫义释曹操,并弃官随之离去.途经曹操之亲戚吕伯奢家时,因误会而杀害吕伯奢一家,并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之语.陈宫愤怒,独自离开.曹操只身前往陈留,散尽家资招蓦兵马,亲友皆来相投,亦有了一支人马.曹操更写信给袁绍,并会齐中原豪杰.[1]

西湖区15233521768: 东汉末年宫廷内乱时,是谁力劝董卓以“奉诏纠架”为名,趁热打铁进京夺取政权. -
隆雯东维: 是袁绍,袁绍本身是汉灵帝为分化大将军何进而设立的西园八校尉中的中军校尉,汉灵帝死后,何进通过各种方法将八校尉变成了自己的实力,袁绍也加入何进一派,汉末宦官专政,之前许多当朝大官都被宦官以各种方式弄的身败名裂,何进也...

西湖区15233521768: 十常侍之乱是怎么回事 -
隆雯东维: 十常侍指中国古代东汉(公元25年—220年)灵帝时操纵政权的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十二个宦官.他们都任职中常侍.汉灵帝时的宦官集团,人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