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时期的十常侍之乱,你了解多少?何太后是怎样的态度?

作者&投稿:冻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十常侍之乱指的是汉朝末期也就是汉少帝期间爆发的一场外戚集团与宦官集团的火并,结果双方两败俱伤。何太后是皇帝汉少帝刘辩的母亲,她当时临朝听政。她对于此的态度非常纠结,起先她是明确反对的,即使她弟弟何进向她施压也没有用。也正是由于太后的这种态度,使得宦官张让被保了下来,最终矫太后诏除掉了何进。

十常侍指的是汉灵帝时操纵政权的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十二个宦官。他们都任职中常侍,所以被称为“十常侍”,其首领是张让和赵忠。

这些人完全操纵了朝政,更夸张的是灵帝称“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这可是典型的认贼为父母。关键是他们几乎没有做过什么好事,横征暴敛,卖官鬻爵,祸害百姓,当官的都不敢管。

也正是因为他们的为非作歹,遭到了各地百姓的反抗。

汉灵帝病重后,遇到了问题,他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刘辩和刘协。汉灵帝本来是喜欢刘协,认为刘辩为人举止轻佻,但犹豫未决,只是在临死前把刘协托付给了宦官蹇硕。蹇硕本来想杀了何进立刘协为帝的,但计划失败了。

不过最终还是何进拥皇子刘辩即帝位,是为汉少帝。因为他年纪小,他的母亲何太后临朝主持朝政,大权掌握在何进手里。

何进怨恨当初准备除掉自己的蹇硕,结果袁绍忽悠他,认为应该把宦官有影响的宦官一并杀掉。何进于是向太后建议,请求全部撤换中常侍及以下的宦官。但何太后拒绝了。何太后的母亲常年接受宦官的贿赂,所以也不愿意杀宦官,还老是劝何太后,认为何进杀宦官是要大权独揽,危害国家。

不过何进陷入了两难,对于宦官他是害怕的,但太后不同意他也没有办法,这边袁绍又一直忽悠他,老是给他出谋划策。

袁绍劝何进,召各地的猛将和英雄豪杰,让他们率军逼近洛阳,威胁何太后。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召并州牧董卓带兵入京。

宦官这边倒也没有闲着,尤其是张让,走得是上层路线。他儿媳是何太后的妹妹,两人是亲戚,所以他一直向何太后说情,结果董卓还没有进京呢,张让却伺机除掉了何进。

何进死了,但他的部下却攻入了京城,杀入皇宫,派兵捉拿宦官,不论老少,一律杀死,共二千余人毙命。

至此,十常侍之乱结束。



当时外戚何进掌权,也就是何太后的哥哥,十常侍怕何进对他们清算,于是利用何太后将何进骗进宫杀害,曹操等人知道后,带人杀进皇宫,将太监杀尽。也就有了后面董卓掌权。当时何太后是保持中立的,两不相帮,结果被十常侍利用。

汉灵帝就是一个傀儡皇帝,没有任何的政权,非常相信朝廷里的常侍,导致他们扰乱政权,引起了朝廷的战乱,汉灵帝死了之后,自己的长子继位,造得民不聊生。何太后是在纵容他们,何太后对政权也是非常的渴望,所以才会纵容他们在朝廷胡作非为。

这个事件发生的时间是汉末时期,当时是汉少帝期间,这场战乱的双方是外戚集团以及宦官集团,当时的何太后临朝听政,一开始特别反对这件事情,后来选择无作为。


十常侍之乱出乎意料,幕后黑手究竟是谁?
汉朝的十常侍之乱,表面上来看是宦官导致的结果,但是回顾这个历史事件的时候会发现,宦官并不是主动发起的进攻而是被迫进行反客,而逼迫宦官进行反抗的其实是袁绍这些人,也就是说袁绍其实导致了十常侍之乱。在东汉这个朝代,外戚和宦官之间一直都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有时是外戚占上风,有时是宦官占...

十常侍之乱加速了东汉的灭亡,如何评价这一历史事件?
十常侍之乱总的来看的话就是一场宗族势力和太监的势力大对决,可以说这场对决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谁对谁错,有的只是立场的不同,利益的不同所带来的一场不同的结果罢了,十常侍的胜利代表着东汉宦官专权时代的结束,但是宦官专权的结束,又开启了一个外戚控制朝政的局面,可以说表面上并没有区别,...

十常侍是什么,为何身为大将军的何进也杀不了十常侍?
十常侍之乱是摧毁东汉帝国的导火索,从那以后,由董卓与地方势力之间的武装对抗,将东汉帝国推入军阀割据时代,统一的中央政权彻底垮塌。 “十常侍之乱”的历史背景有点复杂,甚至这个叫法都有问题。如果我们把何进,与十常侍之间的冲突,简单归结为个人矛盾,就很容易产生疑惑:一群太监,何进对付他们怎么那么费劲?面对威胁,...

何进成了自己!士族集团忽悠外戚是十常侍之乱的本质吗?
十常侍之乱是引爆东汉帝国的炸弹,是东汉帝国政治斗争的集中爆发点。不过说实话,“十常侍之乱”这个名称并不恰当,准确来说应该叫“何进之乱”,或者叫“袁绍之乱”。何太后反对何进诛杀十常侍,就是内部矛盾复杂性的体现,不能简单看做是何太后个人的私利。实际上,...

​十常侍之乱是怎么回事,十常侍之乱到底是怎么引起的?
十常侍之乱实际上就是当时的宦官集团与外戚之间的权力之争,从本质上来说,十常侍之乱的形成就在于权力分配的不合理,为了争取更多的权力,两波人马之间才会发生冲突。首先需要明白的是,所谓的“十常侍”就是被册封为中常侍的十二位宦官。在东汉时期,由于汉灵帝的昏庸,当时的宦官实际上...

十常侍之乱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内幕?
何太后反对何进诛杀十常侍,就是内部矛盾复杂性的体现,不能简单看做是何太后个人的私利,实际上,包括陈琳,曹操在内,都反对何进的这种极端做法十常侍之乱的背景及过程十常侍(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之乱源于帝位及外戚权力之争汉灵帝有两个...

“故谋仪不轨,聚为盗贼”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汉灵帝时期的“十常侍之乱”汉灵帝时的宦官集团,人称“十常侍”,其首领是张让和赵忠。他们玩弄小皇帝于股掌之中,以至灵帝称“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十常侍自己横征暴敛,卖官鬻爵,他们的父兄子弟遍布天下,横行乡里,祸害百姓,无官敢管。人民不堪剥削、压迫,纷纷起来反抗。当时...

十常侍乱政是在公元多少年发生的?黄巾起义,董卓制乱的呢?
十常侍乱政:东汉(公元25年—220年)灵帝时期 黄巾起义: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董卓制乱:初平元年(190)至初平三年,董卓身死

三国的开端是十常侍之乱,真正的幕后黑手为啥会是袁绍?
名义上还是需要皇帝点头,皇帝年幼,那么就是太后说了算:进乃白太后,请尽罢中常侍以下,以三署郎补其处。太后不听,曰:“中官统领禁省,自古及今,汉家故事,不可废也。且先帝新弃天下,我奈何楚楚与士人共对事乎!”何太后不傻,宦官是皇帝的亲信,如果没有了宦官集团的帮助,谁来...

十常侍为什么敢杀何进
十常侍为什么敢杀何进的原因是: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之间的黑暗斗争,导致双方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历史一直都是暗流涌动的风云诡谲和干戈战火。有的表现的十分明显,有的则很模糊,让人难以分辨真伪。十常侍和何进之战没有谁对谁错、孰是孰非。何进是大将军,站在国家的角度上来说,他曾立下赫赫战功...

庆阳市13722261677: 十常侍之乱是怎么回事 -
始净复方: 十常侍指中国古代东汉(公元25年—220年)灵帝时操纵政权的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十二个宦官.他们都任职中常侍.汉灵帝时的宦官集团,人称...

庆阳市13722261677: 东汉末年,十常侍害过哪些忠臣?分别是在什么时间?
始净复方: 东汉末年,十常侍(不止十人,其实是十二人,分别是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陷害的忠臣,《后汉书》中的有关...

庆阳市13722261677: “阉宦之祸古今皆有,但看是否有明主在朝.” -
始净复方: 宦官制度是周公制定的,到东汉末年已经有1000年的历史了,而且宦官在东汉以前并不都是阉人.宦官乱政在先秦时期就有了,比如春秋五霸的齐桓公末年乱政的易牙,开方,竖刁中的竖刁就是宦官.原文 且说曹操当日对何进曰:“宦官之祸...

庆阳市13722261677: 三国无义战吗?
始净复方: 对于这个义战很难下个定论. 黄巾起义带来十常侍之乱,继而董卓夺权,到曹操胁天子以令诸侯,在不同的角度来看就有不同的结果. 十常侍之乱,败坏朝纲,人人得而诛之,众诸侯群起而攻之,算是义战. 但董卓夺权为的是铲除十常侍,平定祸乱,在某个角度来看其实是正义之举,只不过董卓残暴,成为众矢之的,王允,曹操等人率先发起刺杀董卓的行动,最后吕布杀死了董卓.但又如何?局势又回到诸侯角逐争霸的局面,带来更多的战争. 到曹操胁天子以令诸侯,局势趋于平稳,但以皇叔为名的刘备又不服曹操"统治",又和曹操抗衡,促成三国鼎立的最终局面.带来长期的战乱. 所以,三国有无义战就要大家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了,其实战与不战在于发动者想不想争霸.

庆阳市13722261677: 后人怎么评价十常侍?怎么评价何进被杀?袁绍,曹操等人率兵杀人皇宫?
始净复方: 后人评价基本都是贬斥的.至于何进被杀,完全就是内宫宦官与权臣之间的争权夺利.何进若是诛杀十常侍,那么,就是汉末第一权臣,焉知不是又一个曹操.皇帝年幼,...

庆阳市13722261677: 三国演义每一回的人物.事件.经过 -
始净复方: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汉末十常侍为奸,朝政日非,人心思乱. 张角兄弟起事.百姓拥护,官军望风而靡, 刘备不甚读书,性宽和,寡言事,喜怒不形于色;其父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为汉室...

庆阳市13722261677: 东汉时期杀了何进的那帮太监是谁? -
始净复方: 宦官首领张让与常侍段圭、毕岚等数十人

庆阳市13722261677: 《三国演义》 第一回故事梗概 -
始净复方: 汉末十常侍为奸,朝政日非,人心思乱. 张角兄弟起事.百姓拥护,官军望风而靡, 刘备不甚读书,性宽和,寡言事,喜怒不形于色;其父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为汉室宗亲. 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一败黄巾于郡,二败黄巾于青州. 曹操幼时,用计谋使父不听叔父责已之言.何曰:“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汝南许劭说操为“治世之奸雄.”操除洛阳北部尉时,不辟豪贵,威名颇震,因黄巾起拜骑都尉,引兵征剿. 玄德兄弟三人救出被张角打败的董卓.卓见玄德为白身,不为礼,张飞欲斩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