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分辨比如译为结构助词和译为取独助词该怎样分辨

作者&投稿:祖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分辨比如译为结构助词和译为取独助词该怎样分辨~

1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
,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例:①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③若能以吴、蜀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贾谊《过秦论》
2
你说的“取独助词”实际也是结构助词,但是它不能翻成“的”,因为它前后的文字关系不是修饰关系,
它用在主谓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之”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例如:
  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④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当“之”用在一个名词或代词(主语)和一个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之间时,“之”不译。

一、“之”作动词
“之”作动词是“之”的本义。作为动词,“之”只有一个义项,往 ,到……去。
例如:
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辍耕之垄上。(《史记•陈涉世家》)
胡为乎惶惶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二、“之”作代词
“之”作代词是“之”的用法中最普遍的一种。作为代词,“之”可以分为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人称代词包括代指人、物、事。指示代词包括近指和远指。
1、人称代词
⑴代人:
第一人称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我。)(《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二人称 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之:你。)(《与妻书》)
第三人称 子犯请击之。(之:他。)(《烛之武退秦师》)
⑵代物:輮使之然也。(之:它,代指。)(《劝学》)
⑶代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之:这件事。)(《烛之武退秦师》)
2、指示代词
近指: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者,则群聚而笑之。(《师说》)
远指:未若复吾赋之不幸之甚也。(《捕蛇者说》)
三、“之”作助词
“之”作助词是“之”的用法中比较难的一点。“之”作助词可以分为以下两类:音节助词、结构助词。
例如:
1、音节助词是虚词中有一类很特别的词,是虚词中的虚词,即衬字,它们在释义上,基本上是不翻译,在作用上也只起到凑足音节的作用。一般文言文注释中,把“之”解释为凑足音节主要归结于两个原因:一是认为在句子中音节不足,为了凑足双音节拍或造成偶对而加“之”字,这样恰好补充了汉语语言在言说方面的完整性;二是认为,“之”前面的动词为不及物动词,无法带宾语,所以所加的“之”字没有实际意义,仅起到凑足音节的作用,可去掉不译。
例如:
①、“填然鼓之”和“树之以桑”(高中第一册教材《寡人之于国也》)
分析:书下注释为:“鼓之,敲起鼓来,之,没有意义的衬字。‘树之’的‘之’用法相同。”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之,结构助词,凑足音节,不译。)(《师说》)
③、“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之,助词,起协调音节的作用。)(《六国论》)
④、“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之,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六国论》)
2、结构助词
⑴、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①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谁之过?-(《季氏将伐颛臾》)
②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雠,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勾践灭吴》)
⑵、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在文言文中,常在主谓之间加上一个结构助词“之”。这是因为主谓短语可以独立成句,加上古文又不加标点符号,如果主谓短语充当了单句的句子成分或复句的分句,又没有相应的助词作为标志,读者断句自然比较困难。而加在主谓之间的“之”就可以起到这样一个作用:取消主谓短语的句子独立性,表明这个主谓短语充当了句子成分或复句的分句。因此,主谓之间的“之”字可以看作是主谓短语充当单句的句子成分或复句的分句的标志。这个标志性的结构助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没有标点符号的缺陷,降低了古文断句的难度。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勾践灭吴》)
④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
⑶、在宾语前置句中,“之”的提宾作用
①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③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
④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⑷、在定语后置句中,“之”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② 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之。(《为学》)
③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1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 ,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例:①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③若能以吴、蜀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贾谊《过秦论》
2 你说的“取独助词”实际也是结构助词,但是它不能翻成“的”,因为它前后的文字关系不是修饰关系, 它用在主谓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之”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例如:
  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④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当“之”用在一个名词或代词(主语)和一个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之间时,“之”不译。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③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她,指燕后。)④彼竭我盈,故克之。(之:他们,指齐军。)⑤我见相如,必辱之。(之:他,指相如。)⑥以杜君言泛讯之。(之:他们,旨狱中囚犯。)⑦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之:它,指上文府吏的话。)⑧遽扑之,入...

文言文中,之有几种用法???
2. 代物.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之"代[土地".3. 代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与坐谈.问之客曰".[之"代[与徐公孰美这件事".4. 指示代词.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之"可译作[这.这样"指上文[河内凶--亦然".[不若长安君之甚"<触龙说...

文言文之的意思和用法
文言文中的“之”是一个常见的代词,其基本含义是“它”或“他”,但具体用法和含义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之”的用法和含义:1、作为代词,代指人或物。例如:爱之,能勿劳乎?(代指人)又如:置之死地而后生(代指物)。作为助词,用于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例如:君之病在肌肤...

文言文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2、活用为第一人称 3、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之拼音zhī 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4、代词,代替人或...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有哪些
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5、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6、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7、往,到:“吾欲之南海”。文言文中的用法为...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关于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如下:1、第一人称代词,可译为“我”“我们”。如:“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之:代“我”。2、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他们)”“她(她们)”。如:“遂使之行成于吴。”(《勾践灭吴》)之:代大夫文种。3、近指代词,可译为“这”。如:“郯...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四)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关于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如下: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之”表示“这样”,意为“(他)是我的老师,像这样(我)又怎么(可以)诋毁他呢?“请京,使居之。”“之”代指处所,表示“...

文言文中之有何用法,为何不译?
之的用法: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之”在文言文中用法:一、“之”作代词用,当“之”用在动词的后面,“之”的用法为代词。二、“之”作动词用 动词“之”的后面一般会跟一个地点名词。三、“之”作助词用,“之”作助词的用法比较复杂一些,大致有以下三种:1、“之”作结构助词“的”解。结构...

“之”的用法(文言文)
2、 代物,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之”代“土地”。3、 代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与坐谈,问之客曰”,“之”代“与徐公孰美这件事”。4、 指示代词,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之”可译作“这,这样”指上文“河内凶……...

石屏县18025342385: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分辨比如译为结构助词和译为取独助词该怎样分辨 -
书咬重酒:[答案] 1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 ,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例:①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③若能以吴、蜀之众与中国抗衡.—...

石屏县18025342385: 文言文中之字用法 -
书咬重酒:[答案] 1 作动词,可译作“到、往、去”.如《鸿门宴》中的“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之”用在处所名词“沛公军”前,作动词. 2 结构助词“的”.如《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代百司之职役哉”. 3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夫晋...

石屏县18025342385: 文言文中 之 的用法区分 -
书咬重酒: 【之】 一、“之”作代词用 “之”作代词的用法在教材中有很多,如下列加点的“之”字: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名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

石屏县18025342385: 之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例句 -
书咬重酒:[答案] 1.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用作助词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

石屏县18025342385: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1.何陋有之?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水陆草木之花 4.腰白玉之环 5.以塞忠谏之路 6.此诚 -
书咬重酒: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1、何陋之有?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动词,到…去) 3、水陆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可译为的) 4、腰白玉之环(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可译为的) 5、以塞忠谏之路(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可译为的) 6、此诚……之秋也.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可译为的)

石屏县18025342385: 如何判断“之”在古文中的用法 -
书咬重酒: !“之”字在古汉语里可作实词,也可作虚词,不同的语境里“之”有不同的用法. 作实词的“之”有两种情况:一作动词;二作代词. “之”字作动词,意为“到……去”、“往”、“到”、“至”.如:“之死矢靡它.”(《诗经?风?...

石屏县18025342385: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
书咬重酒: 之⑴【代词】他,她,它(们).例: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术者)②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之:它,指狼.)③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她,指燕后.)④彼竭我盈,故克之.(之:他们,...

石屏县18025342385: 文言文中之的意思和用法之有哪几种意思在文言文中.在文章中怎么分辨这个之是什么意思 -
书咬重酒:[答案] 1.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刻舟求剑》中的“是吾剑之所从坠”. 2.结构助词“的”,如《幼时记趣》中的“故时有物外之趣”,译为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3.他,她,它(们),如则其善者而从之. 4.往,到.去,如《逍遥游》“奚...

石屏县18025342385: 古文之字的用法 - 古文中“之”的用法及例子
书咬重酒: (1)用作代词,又分为几种情况: 1〉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 ,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2〉结构助词,补语...

石屏县18025342385: “之”在文言文中有几种翻译,分别是什么?....
书咬重酒: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 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⑵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