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章功过论

作者&投稿:年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评价李鸿章的功过。~

对于李鸿章,毁之者认为,他是“投降派”和“卖国贼”的典型代表;誉之者则认为,他有开放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识,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那么,

对于李鸿章不能一骂了之

1901年,李鸿章在屈辱中辞世。这位晚清显赫一时的人物,身前和身后都遭诟病。在他死后一百多年的今天,人们对他的评价仍是毁誉不一。毁之者往往总是把李鸿章和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些屈辱性的事件联系在一起,诸如甲午海战的失利,《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签订等等,由于对这些事件负有直接责任,他不可避免地成为口诛笔伐的对象,进而成了某种国家落后的象征,是“投降派”和“卖国贼”的典型代表;誉之者认为,李鸿章是近代中国的一位“爱国者”,是“晚清近代化事业的主要开创者”,是“一代先进知识分子的凝聚中心”。那么,李鸿章究竟是“爱国者”还是“卖国贼”?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我认为,对于李鸿章既不能简单做出判定,也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衡量他当年的所作所为,更不能一骂了事。

评价李鸿章的两个前提

要认识和评价李鸿章,必须弄清以下两个前提:

一是李鸿章本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转型时期。而这样一个过程,又是在中国被动落后挨打的局面下,由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用鸦片和洋枪大炮军舰,逼迫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的。正是在这样一个大变局当中,社会上各个阶层、各种身份的中国人,提出形形色色的说法和方案,试图寻找出一条强国富民的理想道路。这时候,经历过两次鸦片战争和国内太平天国运动,一个新兴的统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从清王朝统治集团的高层产生出来。他们接过传统儒家经世致用的旗帜,提倡和标榜“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力图挽封建末世的狂澜于既倒。所以,这样的一个改革派,也可以称之为封建统治的“补天派”,因为他们虽然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但只是停留在器物革新的层面上,无法触动封建社会体制的根本痼疾。

由于洋务派的领袖人物们,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相当大的一部分权力,所以洋务派在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早期改革舞台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成为众多改革派别里的主流派;而在洋务派内部,又分成众多的集团,如中央的奕讠斤、文祥集团;地方的曾国藩、左宗棠两个湘系集团以及后起的张之洞集团,其中,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是这些集团里实力最强、兴办洋务成效最大的一个。李鸿章,可以说是一个伴随着近代洋务运动潮流而产生的标志性人物。由于他所具有的权力和地位,使得和同时代的慈禧、赫德三个人交织构成了左右晚清政局满汉中外各项决策的关键性历史人物。

二是李鸿章究竟干了一些什么事。从1862年当上江苏巡抚起,李鸿章在晚清社会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活动了整整四十年,其时间之长、涉及的领域之广、所做的事情之多,是任何同时代的政治家所无法比拟的。他先后担任过江苏巡抚、署理两江总督、湖广总督,从1870年起,在长达25年的时间里一直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文华殿大学士(赏穿方龙补服),是清朝政府高层参与决策、执行决策的重要人物。在军事上,李鸿章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开了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先河。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近代意义上的海军和一系列军工企业,为中国工业打下最早的基础。在经济领域,早期的四大军工企业: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天津机器局、福州船政局,李鸿章一个人就办了前面三个,后来他还办了轮船招商局、天津电报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等,并且率先倡导在中国修建铁路。可以说他在洋务活动中,创办最多,成效最大。在李鸿章的自强措施里,被人提到最多的是两个留存至今的近代企业——江南制造局和轮船招商局。江南制造局采取中国人担任领导,聘请外国技师;而轮船招商局作为民用的服务企业,则是纯粹的华人企业,它的章程里特别规定,不接受外国资本。相比之下,江南制造局由于模仿生产西方的船只兵器,受国外的影响更大,而轮船招商局由于采用了股份制,在组织结构上更先进。它所采用的洋为中用的模式,甚至一些具体的组织生产的方式,一直为后来的民族工业所袭用。从细节和局部上看,李鸿章采取的措施是先进的,代表了未来中国发展方向的。但就他们所想达到的中国“自强”的目的来说,在当时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李鸿章的思想核心仍然是为清王朝服务,仍然希望保留封建统治和现有的政治结构,这就意味着他所倡导的“现代化”本质上是一种防御性的现代化,是没有实现可能的。梁启超谓李鸿章“只懂洋务,不懂国务”,可谓一语中的,这就是他思想中最最落后的一面,也是他个人悲剧性人生的来源。在外交领域,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起,他就代表清政府经办了许许多多的对外交涉:天津教案、中日建交、中法新约、马关条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绝大部分对外条约都是由他出面签订的。以致在当时外国人的眼里,李鸿章就代表着清朝政府,甚至只见李鸿章而不见清朝皇帝。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李鸿章就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缩影,不了解李鸿章,就不能深入了解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中国,也不能深入研究中国近代史。

盖棺尚不能论定

李鸿章去世前曾留下这样的遗诗:“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李鸿章去世后,当时有人用“权倾一时,谤满天下”来形容他。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对他的评价是:“敬李之才”、“惜李之识”、“悲李之遇”。他虽然已去世一百余年,但仍是百年沉浮,盖棺不能论定。而对他的评价争议最大的,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国内战争中镇压农民起义,用鲜血染红自己的顶戴花翎。这当然是历史上任何一个像李鸿章这样的封建统治者都抹煞不掉的污点。值得探讨的是,在内战烽火中发迹起来的这部分地主阶级经世派官僚,在面对强敌环伺、外侮日亟的形势下,从军事近代化做起,开始了“自强应变”的洋务运动,这是时代潮流的使然。借用恩格斯的话说,就是革命的镇压者变成了它的遗嘱执行人。二是如何看待李鸿章在主持洋务活动中的“卖国”,洋务又分经济建设和外交活动两大类,随着近年来海内外研究的进展,学术界对他在洋务———近代化建设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基本予以肯定;而对于外交活动、尤其是代表清政府对外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则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其中疑点最大的,是他在签订《中俄密约》和中东铁路交涉时,是否收受过俄方的贿赂问题。前不久,长期研究张荫桓的学者马忠文先生,经过旁搜博证,写出《旅大交涉中李鸿章、张荫桓“受贿”的疑点》,予以廓清,认为李张二人不可能接受贿赂。此事尚待进一步求证。再比如马关签约,“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李鸿章从此背上卖国的骂名。可是目前的研究显示,李鸿章在谈判中无论大事小事,都用电报向国内最高当局请示,所谓“商让土地”即割地之权,也是早经授予的;至于赔款数额,根据甲午战争史权威戚其章先生研究,由于我方密电码早在战前就被日方破译,因而二万万两赔款的底线早被日方掌握,李鸿章无论如何在谈判桌上辩争也无济于事,这只是科技不如人,落后必然挨打的铁证。

我觉得,“权倾一时,谤满天下”这八个字的评价很形象。因为李鸿章掌握了相当一部分的权力,而中国又是一个弱国,常言弱国无外交,在外交上他无论如何绞尽脑汁,总逃不脱受制于列强的命运。当然李鸿章本人在如何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用人举措上,也有不可克服的缺点,讲裙带关系,任人唯亲,不敢越封建体制的雷池一步。归根结底,因为他毕竟只是封建王朝的一名忠臣。但不管怎么说,李鸿章总是他那个时代处于朝野内外各种矛盾和旋涡中心的一个关键人物。他所做的那些事情的重要性,和它对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都十分明显地摆在那里

你自己不看哦?我在每段前面加上吧,你自己要总结一下

我不是来得分的,而是确实有感而发:

说几句不该说的,也是你书本上看不到的。

*过:
李鸿章的有一个主张:要想打击外国人,至少还要休养生息200年(好像是这句)。这个思想不正是我们现在领导人的思路么。

*功:
李鸿章的洋务运动有很多可取之处的,包括他在太平天国镇压的时候,借机解散外国人在中国组建的镇压军队,并收缴大量精良装备等,说明他不是一味的崇洋媚外。等等
*过:
但是,他和现在我们的政府一样,过于软弱,过于在乎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气节,只不过她那个时代不好,人家就是来侵略的,而且当时女人当政,慈禧太后妇人之见,再加上国家腐败时间已经很久,所以失败是必然的。
*功:
换言之,如果现在的政府原班人马放到那个时候,论才能还不如李鸿章呢。

总之,
*功***
李鸿章的功:在于他的外交手腕和政治能力,治军能力的高超,带给清政府一点点复苏的希望,带给历史了北洋舰队等等黑暗中的点点闪亮。
*过***
李鸿战的过:在于他没有中华民族的魄力,没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在很多的决定命运的转折点,以及一失即过的战斗时机中,他做出了太多失败的决定。
*辩证***
但是,李鸿章的功不是一个人的功,多少英勇的清朝勇士和将领也是不可忽视的
同样的李鸿章的过也不是他一个人的过,背景下对他的教育,政治下的压力和许多的无奈也使他不得不犯下许多的错误。

我不讨厌他,也不喜欢他,历史的失败虽然必然,但我觉得我们不能认为他应该担起失败的责任。也许胜败都是定数,只要做好该做的,只要道德上把关,就没有绝对的对错。

个人的见解。不成敬意~~

他是一个弱国的外交强手,也是经济天才;军事上内战属强者,外战属庸者(不完全是弱者),军事思想不如他的后辈先进;文化上是奉行“中体西用”的代表——这点个人比较欣赏,这才是真正的“拿来主义”,比“全盘西化”和“闭关自守”都来得符合实际;官场生存方面,也属于强者,一直能立于政治的中心;政治理念上,他只能属于封建王朝的卫道士,根本不是什么新时代的代表——他就是自己评价自己的那种“为破屋子修修补补的裱糊匠”,根本不会想到把那间“破屋子”完全推倒了,再建一座新的。
梁启超说得好:“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希望你满意。。。

治世能臣,可惜没有遇到明主;身在高位,多半不得自由,背黑锅的首要人选;千古骂名,谁知其中利害,只因身为人臣。

如果没有李鸿章和他的老师曾国藩,清朝早就灭亡了。
太平天国起义,八旗兵和驻扎在江南的江北大营的军队不堪一击,辛亏出现了曾国藩,他直接挽救了清政府。
至于李鸿章,个人觉得比他老师的功劳还要大。就算签那些丧权辱国的条约,也只是奉命的,他豪情壮志却生不逢时,晚清的时候,清政府已经摇摇欲坠,不是一个李鸿章能扶的起来的。
七分功,三分过。

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学生,少年得志。洋务运动的代表之一。劳苦功高!

功大于过


鸿章功过论
军事思想不如他的后辈先进;文化上是奉行“中体西用”的代表——这点个人比较欣赏,这才是真正的“拿来主义”,比“全盘西化”和“闭关自守”都来得符合实际;官场生存方面,也属于强者,一直能立于政治的中心;政治理念上,

武则天作文
我想,如果说古人的一切是一个单位”1“,那我们所探索的就只有1%,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等着我们去揭开神秘的面纱!武则天功过论 武则天,这个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现代历史学家对她的功过争论不休。但是,我个人认为,武则天是功大于过的,现就这点拙见写一篇文章献给大家。综观这些事件,武则天...

求秦始皇功过辩论四辩辩辞
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由于评论者的立场和出发点不同,也都有其片面性。 应当历史地看问题,即把秦始皇置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他的功过是非,去研究他的贡献和罪恶。而在研究秦始皇所处的历史环境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战国末期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尤其要注意秦国自建国以来所形成的历史特点,以及它们对秦始皇的影...

长篇大论什么意思?
词目 长篇大论 发音 cháng piān dà lùn 释义 滔滔不绝的言论。多指内容烦琐、词句重复的长篇发言或文章。 引用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 老学士闲徵姽嫿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 ...毫无费力之处,就如世上油嘴滑舌之人,无风作有,信着伶口俐舌, 长篇大论 ,胡扳『乱』扯,敷演出...

求秦始皇功过辩论辩辞
功过难定秦始皇 秦始皇,姓赢名政(公元前259—210),22岁正式主持朝政,先后解决了以嫪毐为代表的后党势力和以吕不韦为首的相党势力,确立了自己的权力基础,任用李斯为相,蒙恬为将,实施宏大抱负,一方面继续实行富国强兵政策,一方面广纳贤才,厉兵秣马,先后攻灭了韩、赵、燕、魏、楚、齐六个诸侯国...

关于秦始皇的功过辩论会—反驳反方
税赋严重,这不是秦朝独有的,而是每个封建王朝都会有的。严酷的刑法就更不值一驳了,千百年之后,族诛,车裂,哪样没有?割鼻子确实没有了,却多了凌迟。法三章,话一句而已。滥用民力,大兴土木,大概就是说修长城,建阿房,还有修骊山的始皇陵,长城确实是秦代开始连起来的,但是,确不是建,...

道德情操论的作品目录
但悲伤的同情感通常远远不如主要当事人自然感觉到的悲伤那般强烈第二节 论雄心壮志的根源以及地位差别第三节 论钦佩富贵与藐视贫贱的心理倾向腐化我们的道德判断第二篇 论功劳与过失,即论奖赏与惩罚的对象第一章 论功过感引言第一节 凡是看起来当受感激的对象,似乎都该受奖赏;同样的,凡是看...

论明清时期的对外交流与边治图书目录
最后一章是附录,讨论了历史人物评价的复杂性,如《王得禄传》研讨会、王直的功过讨论,以及胡雪岩籍贯的考据,体现了学者们严谨的历史研究态度。这部著作以丰富的资料和深入的分析,为我们揭示了明清时期对外交流与边治的多元面貌,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历史研究文献。

求秦始皇功过辩论四辩辩辞
谈谈秦始皇的功过 首先是统一天下,虽然秦朝的富强是历代努力的成果,但是在秦始皇以前秦朝还没有灭过一个大国,六国是在秦始皇手里灭掉的,这样就结束了中国经历了数百年的割据混战。 其次是采取书同文、车同轨等措施,统一了民族文化。这种影响最为深远。中西学者都评论过,中国各地虽然有不同的方言和习俗,但是却具有共同...

秦始皇的功过辩论
论秦始皇和大一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是我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它扩大了中国的疆域,基本上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版图;它结束了数百年来无休止的掠夺、兼并战争,创造了一个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环境,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及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大大有利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

溆浦县13051127849: 评价一下李鸿章的功过得失 -
说荣复方:• 说起晚清权臣李鸿章,人们总是会想到“卖国贼”、“千古罪人”这样的评价.但是,当我们平心静气、理性来思考李鸿章所处时代大厦将倾的尴尬境地的时候,我们发现,李鸿章无法也...

溆浦县13051127849: 李鸿章对北洋水师有什么功过? -
说荣复方: 李鸿章一手创建了北洋水师,但是他把北洋水师当做私产,在甲午战争中采取“保船避战”的策略导致了北洋水师的覆灭

溆浦县13051127849: 李文忠公鸿章的十律 -
说荣复方: 李文忠公鸿章,初以明经入都就试,途中有感,乃成十律.一生事业,已于诗中兆之矣.句云: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 八千里外觅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 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

溆浦县13051127849: 李斯的政绩功过 -
说荣复方: 综观李斯一生,有功有过,功大于过. 1、其功在于: 第一、谏辅秦王政,作出“天下统一”的决策; 第二、谏阻秦王逐客,为秦王政广揽人才; 第三、参与重大改革,巩固奏的统一; 第四、提出“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的经济政策和“百姓当家,则力农工”的经济思想. 2、其过在于: 第一、扩大焚书事态,摧毁文化典籍; 第二、妒贤嫉能,谗杀韩非; 第三、屈从赵高,诈立胡亥,阴弑扶苏,逼死蒙恬; 第四、阿顺苟合,助纣为虐.

溆浦县13051127849: 鸿章以~~~利器 表达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
说荣复方:[答案] 中国近代早期的四大军工企业中,李鸿章一人就创办了三个,已如他自己所言“练兵以制器为先”.尔后,在引进西方设备进行近代化生产的实际操作中,他又进一步得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

溆浦县13051127849: 李鸿章给女儿写的诗 -
说荣复方: 李鸿章的嫁女诗 今天是李鸿章(1823.2.15~1901.11.7)诞辰189周年纪念日.李鸿章是清朝内阁总理大臣.1884年8月23日中法马江海战爆发,中方水师全军覆没,主将张佩纶临阵逃跑,事后朝廷将张佩纶充军,充军回来后,李鸿章把最疼爱...

溆浦县13051127849: 材料一,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外国利器.1.李鸿章所说的外国利器主要只什么?为学习外国利器他所创办的近代军工企业是什么?李鸿章的富国梦... -
说荣复方:[答案] 枪炮船,江南制造总局,北洋舰队覆没

溆浦县13051127849: 如何评价司马光的功过?
说荣复方: 司马光的守旧、保守是必须的,因为他首先是为君王的国家集团的利益服务的,他时刻都要遵训君王的旨意,所以总是坚决维护旧制.其二,司马光怀有私心,担心改革派对他举持的宰相工作成就会有影响,所以总是反对王安石的改革,虽然司马光和王安石都是所畏仕族,但他担心改革会影响到仕族利益,作为宰相的他麻烦就多了,成绩就少了.这一来是制度出现的弊端得到续玄,阻扰了北宋王朝的继续向前发展.此为一过.其三:司马光身为宰相,能力非凡,但并不能祘最聪明和客观的,在改革和对外事务上不能从国家利益出发,理验不能与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达到一致,甚致不惜把占有的土地和百姓送与西夏,促成了国力的削弱.因此司马光对于当时的北宋王朝来说是过大功小.

溆浦县13051127849: 章学诚主要的史学思想和主张是什么 -
说荣复方: 展开全部一、历史认识中的朴素历史主义思想 (一)关于社会历史进步的思想.中国古代史家和思想家对历史发展变化的认识,起始甚早.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把这个问题作为学术争鸣的主要问题之一.自西汉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

溆浦县13051127849: 《过秦论》中的过秦什么意思? -
说荣复方: 《过秦论》中的过秦:秦的过错.过秦论就是说论秦的过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