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79章原文和译文

作者&投稿:白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道德经79章原文和译文如下: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通行本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文:

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会留下残余,这怎么算是妥善的办法呢?

因此,有道的圣人保存借据,但并不凭此苛责于人。

有“德”之人就像持有借据的圣人那样公允,无“德”之人就像掌管租税的官员那样苛责。

天道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它永远帮助有德之人。

逐句解释: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和:和解。

和解深仇大怨,必然还留有余怨,这算什么妥善的解决方案呢?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契:契约。责:责备,这里指索取欠债。

所以圣人拿着借条,但并不责备于人,并不以此要挟索取欠债。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司契:掌管合约。司彻:掌管税收的官职。

有“德”之人就像持有借据的圣人那样公允,无“德”之人就像掌管租税的官员那样刻薄。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无亲:没有偏爱。与:给予、帮助。善人:善良、有德的人。

天道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它永远帮助善良的人。

心得总结:

本章老子是想告诫人们要以善待人,与前面的以德报怨类似。上天并没有亲疏贵贱之分,但会帮助有德的善人,这是因为“德”是与生俱来的禀赋,属于自然法则所带来的。万物皆有德,因此我们凡事应该以”德“行事,也就是行善。多行善事,莫问前程,那么上天终究会来眷顾和帮助你。

   




做人做事的文言文
做人做事的文言文最著名的就是 老子的道德经·第七十七章。被人奉为为人处世的经典论述。原文如下: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

轻诺必寡言,多易必多难。解释
“轻诺必寡言,多易必多难”的意思是:轻易得到的许诺总是缺少信用,多把事情看得太简单,做起来一定有很多困难。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

老子 道德经
79.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有德司契,无 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80.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 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 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

道德经每一章有标题吗
79 常与善人 80 小国寡民

请问有没有版本把道德经里王弼的注也译成白话文的?我看的版本只译...
名称就定为《道德经说解》,内容包括《道德经》原文、译文和老牟说道德经,后面加上了王弼《道德经注》和《河上公章句》的白话译文,之所以加上这两个版本,一是因为这是两个公认的《道德经》最好的解读版本,二是目前很难查找到他们的白话译文。为方便广大初学者学习《道德经》,最后就加上了这两个版本的白...

《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
《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 [原文]五色①令人目盲②;五音③令人耳聋④;五味⑤令人口爽⑥;驰骋⑦畋猎⑧,令人心发狂⑨;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⑩;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⑾,故去彼取此⑿。[译文]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

轻诺必寡信。的意思
这句话是老子说的,可以说非常具有哲理性。前一句“轻诺必寡信”比较好理解,是说轻易许下的诺言必然缺乏信用,后一句“多易必多难”字面理解起来有点难度,结合老子当时的语境,我们知道,这句话是说,把事情认为地或者形容地很容易的话,真正做起来就会有更多的麻烦。前半句话教育我们不要轻易许诺...

永寿县14792442689: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的译文 -
单于王前例:[答案]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自然的法则,不是像拉开弓弦...

永寿县14792442689: 道德经第八十章 翻译原文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 -
单于王前例:[答案] 1、【寡】动词用法,使……少.小国寡民:把国家变小,让每个国家的人口稀少. 【陈】陈列,安放. 【甘】甜美,这里作动... 却因为没有战争而不用把它们陈列出来. 2、老子的这个理想国,国小人少,人们足不出国(其实只能算是一个村),国与国...

永寿县14792442689: 老子道德经 -
单于王前例: 老子道德经分为上下两部分,【道经】阐释天道-自然规律,【德经】揭示人德-人生行为准则.九九八十一章,每一章节内容不尽相同.纵观《道德经》全篇,其中“道”贯穿始终.究竟何谓“道”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道可道,非常道”,任何语言及人类的想象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主观性.真正的道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它客观存在但大道无形,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道”诸多表象即“德”,“德”是形式“道”是内容.非要以世间有形事物为“道”立意那应该是水,《道德经》第八章不争无尤:“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永寿县14792442689: 道德经关于宽容大度的是哪篇 -
单于王前例: 第七十九章 [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①,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②,而不责③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④.天道无亲⑤,常与善人. [译文] 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会残留下残余的怨恨;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么可以算是妥...

永寿县14792442689: 道德经全文诵读
单于王前例: 《道德经》原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永寿县14792442689: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
单于王前例: ◆◇◆第一章[原文]道可道①,非常道②.名可名③,非常名.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译文]“道”如果可以用言...

永寿县14792442689: 道德经三十九章 -
单于王前例: 第三十九章 [原文] 昔之得一①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②;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一正③.其致之也④,谓⑤天无以清⑥,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⑦;神无以灵,将恐歇⑧;谷无以盈,将恐竭⑨;万...

永寿县14792442689: 王弼注道德经第四十九章"能者与之,资者取之.能大则大,……吾皆孩之而已."译文 -
单于王前例: 应该是“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之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属其耳目焉,圣人皆孩之.”吧.中间那句的理解:在天下人看来,圣人一点也不肆意妄为,总是和百姓一条心.

永寿县14792442689: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的译文 -
单于王前例: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自然的法则,不是像拉开弓弦一样吗?高了就把它压低,低了就把它抬高;过满了就减小一些,不够满就补足一些.自然的法则,是减去有余的并且补上不足的.人世的作风就不是如此,是减损不足的,用来供给有余的.谁能把有余的拿来供给天下人?只有悟道的人能够如此.因此,圣人有所作为而不仗恃己力,有所成就而不自居有功,他不愿表现自己的过人之处.

永寿县14792442689: 道德经 全文和翻译 记得以前有一句原文 一句翻译的那种 -
单于王前例: ●《道德经·政道君德三不原则章》 ------------------------------------------------------------------------------------------------------- 不尚(超过、高出)贤(艰难、劳苦),使民不争(抗争); 不过度徭役人民,人民就不会反抗.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逃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