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躬耕地到底是在南阳还是襄阳?

作者&投稿:常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诸葛亮到底是在南阳还是襄阳躬耕?~

诸葛亮到底来自哪里?公元228年冬天,蜀国丞相诸葛亮统帅十万大军出征北伐,他们包围了魏国边境上的小城陈仓。当时,陈仓的魏国守军仅有一千人左右。
在兵力百倍于敌军的情况下,诸葛亮派人去劝降城内的守军,没想到遭到严词拒绝。
很快,惨烈的攻城战开始了。蜀军用尽了当时所有的攻城方法,昼夜攻打二十多天,伤亡惨重,却毫无进展。最终魏国主力前来救援,蜀军只好撤退回国。

十万大军居然攻不下一座千人守卫的小城,这是诸葛亮军事生涯中的一段真实历史。

很显然,这与我们熟悉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故事大相径庭。更令人惊奇的是,《三国演义》中所有关于他的传奇故事,诸如: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七擒孟获等等,在所有的史书中都找不到相关的记载。




那么,历史上的诸葛亮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物呢?如果上述所有的传奇故事都是子虚乌有的话,为什么中国历朝历代几乎所有的学者、政治家都对他推崇备至呢?




接下来,我们将讲述一个令你惊奇不已、却又荡气回肠的神秘历史人物——诸葛亮。




东汉末年,诸葛亮出生在徐州琅琊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宦家庭。阳都是个古地名,大约在今天山东沂南县一带。







阳都古城墙遗址



诸葛家族在当地是名门望族,但他们的祖籍并不在阳都,而且也不姓诸葛。据史料记载,诸葛先祖原本姓葛,在今天山东诸城的枳沟一带居住,大约在西汉初年迁徙到阳都。当时阳都已有葛姓家族,为了与当地的葛姓家族区别,诸葛亮的先祖就在“葛”姓前面加了一个诸城的“诸”字,以表示本家族的来历。从此以后,中国才有了“诸葛”这一姓氏。




这是沂南县政府在县城附近为诸葛亮修建的一座雕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此地就是他的故居所在地。尽管诸葛亮在沂南生活了十多年,但他的故居至今也没弄清楚在哪里。当地甚至没有一处可以确定的、诸葛家族的故居遗址。但是据学者们推测,既然诸葛亮出生在官宦家庭,一般来说,他们家应该住在阳都城里。




汉代的阳都城在今天沂南县砖埠镇一带,现在这里建有诸葛亮的纪念馆。




据当地考古人士初步发掘,汉代的阳都城大致位于汶河和沂河的交汇处。这一带方圆几百公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流经这里的沂河为阳都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由于水量充足,灌溉方便,这里历来是山东南部的鱼米之乡。




在河边,这段看起来像河堤的就是当年的城墙遗址,几年前,考古人士在遗址中发现了一处汉代的生活堆积层,也就是当年堆放生活垃圾的地方。从考古学上来说,这对于研究当时人们的食物结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可以想象,当时的阳都城应该是这么一个地方:城外大河奔流,灌溉着万顷良田。城内物资丰富、引得八方客商云集。这里的人们不用担心食物的匮乏,温饱有余而知书达礼。这里的孩子受秀美河川的滋润,而显得灵气十足。




阳都城正好处在古代齐国、鲁国和楚国交界之地,齐文化的开放进取,鲁文化的注重礼仪,楚文化的浪漫与奋斗精神,都影响着这里的文人学子。自春秋以来,齐鲁之地就以儒学文化昌盛而著称。两汉时期,这里更是人才辈出。




西汉中期,诸葛家族出了个大名鼎鼎的人物——诸葛丰。诸葛丰在汉元帝时出任司隶校尉,这是一个相当于首都警备司令的重要职务。他以执法严格、为人刚直而著称于当世。




诸葛丰的道德风范和政治品格在他的子孙中世代传承,丰富发展,到了东汉末年,诸葛家族突然大放异彩,英豪辈出,成为三国时期显赫一时的大家族。




这一辉煌肇始于诸葛珪和诸葛玄两兄弟。







沂南的诸葛亮故居遗址



诸葛珪是诸葛亮的父亲,当时在离家乡不远的泰山郡任郡丞。郡丞大致相当于行署副专员这么个职务。




诸葛玄是诸葛亮的叔叔,是一位交游广泛的名士。他既有名士的学识,也有名士的眼光,在他年轻时结交的朋友中,有两位后来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这就是大军阀袁术和刘表。




史书上记载:诸葛珪娶章氏为妻,生有三男两女。长子诸葛瑾,次子诸葛亮,幼子诸葛钧。在大哥之后,诸葛亮还有两个姐姐。




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年轻时重点研究儒家经典,以孝顺而闻名。后来他避乱江东而被孙权重用,并逐步升迁到东吴的最高军事职务——大将军。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更是青出于蓝,一度在吴国总揽国政、权倾朝野。




诸葛亮的弟弟诸葛钧史书上记载甚少,只说他一直追随诸葛亮,后来当过蜀国的长水校尉。




诸葛亮有一位堂弟,名叫诸葛诞。他在魏国出任军政要职,位极人臣。其子孙也是人中豪杰,相继在朝为官。




由此可见,诸葛家族在这一时期,不仅仅是英才辈出,而且他们在三个相互敌对的国家中都执掌权柄。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而他们中最耀眼的明星,无疑是诸葛亮。




诸葛亮就曾经在一所由儒学大师执教的学堂里就读,在这里,他受到了系统的儒学训练。几年后,当这位青年学子17岁的时候,他决定自立,并在离襄阳城外不远的一个地方隐居起来,半耕半读。




对此,记载三国历史最权威的史书《三国志》只有四个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也就是从事农业生产。至于他在何处躬耕,却只字未提。这样,它就为1000多年后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埋下了伏笔。




这是一桩名震海内外的笔墨官司。河南南阳和湖北襄阳均认为“诸葛亮的躬耕地”在自己的区域内。







诸葛亮的家乡山东临沂的诸葛后人



南阳的理由是,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说得很明确:“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至于具体地点,史书虽无明确记载,但大约从唐代起,当地人就在紧邻南阳城的西面建了一座规模很大的武侯祠。今天的南阳人认为:诸葛亮躬耕地就在武侯祠一带。




湖北襄阳方面则认为:诸葛亮躬耕地应该在襄阳城西面的“隆中”。因为《三国志》在注释中专门引述了一本名叫《汉晋春秋》的史书记载:“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既然“隆中”当时属于南阳郡的邓县,诸葛亮说“躬耕南阳”只是泛指南阳郡,而并非在南阳城一带。所以,大约自南北朝时期,襄阳的隆中就建有武侯祠。今天这里更是湖北著名的旅游胜地。




两地的争论至今已有几个世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旅游宣传的需要,双方的论战大幅升级,他们大量地引经据典以批驳对方,其中观点已十分复杂,归纳起来可以出版一本厚厚的书。本片在此恕不一一介绍。但有一则道光年间的故事却很有必要介绍一下。




恭耕地的争论可能永远也不会有妥协者。但是当年诸葛亮只可能住在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必须比较幽静,能够静下心来读书。可它又不能离襄阳城很远,因为那里有他新结识的朋友和同学,更重要的是,襄阳当时是荆州乃至于全国的文化中心,这里有诸葛亮需要拜见的各门派的学者和老师。因此,襄阳城外二十里的小山村“隆中”是一处理想的地方。而距离襄阳约五百里之遥的南阳显然过于遥远。另外,南阳城外的那个诸葛亮躬耕地距离古南阳城西门也仅二三里远。史书记载,在诸葛亮躬耕陇亩的那几年里,南阳城一带经常发生战争,那么这个躬耕地似乎就太不安静了。




可能当年诸葛亮确实是在襄阳的隆中居住。今天,当我们踏访隆中时会发现,这里群山环抱,古木参天,山谷之中有良田数亩,山腰之上有古井清泉。是一处既可安心读书,又可躬耕陇亩的地方。




那么诸葛亮在这里究竟读了一些什么书呢?这是古往今来的文人学子们最感兴趣的问题。换句话说,千古奇才诸葛亮的学问都是怎么来的呢?




这时南阳武侯祠里的一组泥塑,展示的是诸葛亮与朋友们会见时的情景。史书记载,诸葛亮在荆州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知识分子,他们经常在一起切磋学问,谈古论今,关注社会,洞察天下大势。




在诸葛亮四处交游的同时,他的家庭也悄悄发生着变化。




据襄阳地区的地方志记载,诸葛亮一家从江西来到襄阳后不久,他的大姐嫁给了襄阳有名的大家族蒯家。蒯家是刘表统治荆州的重要依靠力量,这个家族的多位成员都在荆州出任要职,诸葛亮的大姐夫蒯祺后来官居太守之职。大姐出嫁以后不久,诸葛亮的二姐嫁给了襄阳的另外一个名门望族庞家,姐夫名叫庞山民,而庞山民的父亲就是襄阳著名的学术领袖、大师级的人物庞德公。




这是隆中武侯祠里一幅表现诸葛亮拜师的壁画。因为亲戚关系,诸葛亮经常拜访庞德公,每次去他都恭恭敬敬地向这位长者行跪拜之礼。久而久之,庞德公就发现,这位年轻人不仅有礼貌,还有常人所没有的聪慧与涵养,从他的言谈之中能感觉到一种高逸超群的志向和清雅脱俗的品格。庞德公非常欣赏诸葛亮,于是就同意作为诸葛亮的老师,把自己平生所学全部教授给他。







诸葛亮家乡山东沂南的诸葛亮纪念馆



后来,诸葛亮还认识了庞德公的好朋友、大学者司马徽。当时,学者们讲究对古代文献逐字逐句地解释和考证,搞得很复杂、很繁琐,而这些知识对于治国安邦则毫无用处。司马徽则非常注重儒家经典中的思想内涵,务求领略古人学说中的精髓。这种治学方法对诸葛亮的影响很大。史书上说他读书是“独观其大略”,也就是看个大概。这决非不求甚解,相反,他很善于领会书中的实质内容,而且勤于思考、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他曾经广泛地学习过诸子百家的经典。




在名师的指点下,诸葛亮读书迈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这是诸葛亮结交的一位很特别的朋友,名叫黄承彦。他很欣赏诸葛亮的人品和学识。有一天他突然对诸葛亮说,我有一位丑女儿,头发黄、脸上黑,不过她的才干倒是与你相配。诸葛亮听后居然同意了这门婚事。




隆中武侯祠里有一组木版画展示了这桩著名的婚姻。这就是黄承彦的女儿,名叫“黄月英”。诸葛亮选择一位丑女为妻,不仅在当时被传为笑谈,就是到今天也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




人们觉得很奇怪,史书上说诸葛亮“身长八尺,容貌甚伟”,用现在的话讲就是: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加之他学问又大,人品又好,简直是“钻石王老五”。中国人历来讲究“郎才女貌”“英雄美女”,当时的周瑜与小乔、吕布与貂蝉,都是传颂千古的标准姻缘,为什么诸葛亮非要娶一位丑女为妻呢?




据传说,他们夫妇婚后的生活很幸福。诸葛亮随刘备出山后,一直南征北战,黄月英在家里辛勤操持家务,抚养孩子成长。传说这位女士还绝顶聪明,她发明了一个会磨面的木头机械人,后来,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就是在黄月英的帮助下发明的。




尽管黄月英既聪明又贤惠,但她毕竟长得有点难看。古往今来,总有不少人替诸葛亮感到遗憾。不过,在黄月英的家乡湖北襄樊,当地人为这位才女修建的庙宇里,她可一点也不难看,当地还有关于她的动人故事。




当地人:“黄月英小名阿娇,长得花容月貌。听说诸葛亮学识人品俱佳,就很倾慕他,于是托父亲主动提亲。她请父亲在诸葛亮面前说自己很丑,看他是不是一个以貌取人的凡夫俗子。没想到诸葛亮很爽快地答应了。结婚那天,黄月英头上盖着一块红布,她想试探一下诸葛亮是不是真的心甘情愿,毫不犹豫地去揭红盖头。没想到诸葛亮真的二话没说就揭了盖头。面对花容月貌的黄月英,诸葛亮以为弄错了。这时一脸喜气的新娘才道出了原委。据说,后来人们结婚,姑娘的红盖头就是从黄月英那儿学来的。”




结婚后,诸葛亮突然发现岳父一家的社会关系非常复杂。岳父和刘表是连襟,当年,荆州首屈一指的实力派人物蔡瑁把两个妹妹分别嫁给了刘表和黄承彦。也就是说,刘表现在不仅仅是诸葛亮叔叔的好朋友,还是自己妻子的姨父,关系更进了一步。而在荆州担任重要军事职务的蔡瑁则成了诸葛亮妻子的舅舅。




不过,有了黄承彦这层关系,诸葛亮与荆州政界和军界人士的接触就更进一步了。通过这些渠道,身居隆中的诸葛亮能够更迅速地了解时局的发展、朝廷和诸侯等各类人物的政治动向以及当时各政治集团的内幕活动等情报信息。这些情报信息对于正在密切关注时局、分析时局发展方向的诸葛亮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拿出的那份著名的策划案《隆中对》,就是他此前对天下形势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正确分析之后而形成的一整套战略思想。

诸葛亮当年的躬耕之地是在南阳还是襄阳,一直是历史中的一个颇具争议的题目。我认为,诸葛亮的当初的躬耕之地是在南阳。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点,诸葛亮自己的的《出师表》这篇文章中就有清晰地记载。第二点,历史学家们和文学家们通过调查发现,诸葛亮的躬耕之地确实是在南阳,并且有大量的史书记载。第三点,诸葛亮确实是在襄阳待过,襄阳是诸葛亮游学和居住的地方,并不是诸葛亮躬耕的地方。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说一说。
首先,南阳这个地方是有一个卧龙岗的。并且在诸葛亮自己的文学作品中,也出现了这些地名。比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就说了一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还有诗句“我本是卧龙岗散谈的人”等等一些诗句都可以证明诸葛亮当初是在南阳躬耕。后来,诸葛亮去世之后,更是被封为了武乡侯,南阳这个地方更是修建了一座武侯祠来纪念诸葛亮。并且这座武侯祠还是修建在卧龙岗,由此可以证明,诸葛亮确实是在南阳躬耕。
后世的一些文学作品中,更是说明了诸葛亮的躬耕之地。有一句重要的诗句“南阳诸葛庐”也可以证明诸葛亮确实是在南阳躬耕。虽然后世的研究者们为了争夺这个名号进行了多次的争论,但是大多数的研究者们更偏向于诸葛亮躬耕于南阳。那襄阳的古隆中又是这么一回事呢?大多数学者们给出的答案是襄阳的古隆中是诸葛亮的学习的地方。后来的诸葛亮在结婚之后,便和妻子在襄阳进行学习的时候,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刘备的三顾茅庐。
由南阳和襄阳之争就可以看出来,诸葛亮的名声以及威望让后世的人非常的敬仰。不管是南阳还是襄阳,诸葛亮的优秀的个人品质值得我们后世的人学习。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此处的南阳在当时是南阳郡,现在的南阳市在当时叫宛城,宛城在元朝改名为南阳县文人墨客从来度不会去研究地理也就造就后面的人误解,古隆中在当时归属南阳郡邓县,经历了几千年现在归属于襄阳市,在元朝以前争议几乎没有,且在诸葛亮死后的几十年内就有魏晋史学家习凿齿去调查并编写在他的书籍里面

亮家于南阳,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后续还有史学家陈寿也在书籍里面编写了都说在襄阳的古隆中隐居种地、/’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是一群武将为了纪念诸葛亮建的祠堂,包括襄阳的也是祠堂,但是请记住隐居种地是在古隆中

八十年代南阳卧龙岗景区自已发行的对游客提供的宣传册,上面写着“刘备真正三顾茅庐地在湖北襄阳西附近的隆中”,南阳卧龙岗是“后人根据诸葛亮生活起居而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还引用了清朝光绪年修编的《南阳县志》中“筑居以像之”的表述。

南阳卧龙车子街道办宣传画

河南省1976年出版的诸葛亮小传

1985年河南省政府组织编纂并出版了地方志《河南风物志》。该志书曾获河南省地方史志优秀成果一等奖。该志书武候祠一节说:“(诸葛亮)在襄阳西隆中结茅隐居,他躬耕垄亩,攻读史籍……”“汉室后裔刘备三顾茅庐于隆中。”“孔明遂离开隆中,佐刘备攻伐中原”“人们知道,湖北襄阳古隆中为孔明隐居躬耕之所”。“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很明显,这里所说的南阳系南阳郡,并非今日之南阳市。后人出于仰幕,于今日南阳建祠以祀。

清乾隆十九年编修的《新野县志》是新野县现存的旧志中最完整的一部。该志书卷七“古迹”中说“建安十二年……是年(刘备)三顾诸葛亮于隆中。”又说“诸葛亮字孔明,本琅琊人,寓居襄阳隆中…

明嘉靖本《邓州志》“郡纪”该志书第三卷“帝纪”中介绍刘备生平时再次明确提到“备因徐庶之言,三顾孔明于隆中。”在明嘉靖年间,邓州地方志明确承认刘备三顾地是今隆中,不是卧龙岗

国家1986年发布的通告是这么写的

南阳造谣说襄阳去公关的说法真是可笑~照他们这样说 襄阳干了以下的事

  1. 襄阳公关了中国史学界(先是史学界研究的三国志和汉晋春秋等历史书籍 教育部才在教科书出师表上备注今湖北襄阳)

  2. 2.又公关了教育部(教科书出师表上的备注今湖北襄阳 至今人教版9年级上册语文仍然可查) 

  3. 3.又公关了文化部(襄阳南阳同为第二批入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但是两城的定义不同 襄阳:隆中诸葛亮故居 南阳:武侯祠 你别告诉我你分不清故居和祠堂的区别?)

  4. 4.公关了公关了南阳市委宣传部 南阳市人民出版社 南阳市印刷厂 河南省新华书店发行商~

  5. 5.80年代南阳卧龙岗景区自己发行的卧龙岗宣传册上也写着诸葛亮躬耕地在襄阳 卧龙岗是后人建的祭祀场所 还引用了清代南阳地方志“筑居以像之的说法” 你南阳卧龙岗景区也是襄阳公关的?

  6. 6.同样80年代 河南省人民出版社发行的《河南风物志》 同样也提到诸葛亮躬耕地在湖北襄樊 南阳武侯祠是纪念场所 所以你们还得造谣说襄阳公关了你们河南的省级人民出版社~

  7. 7.你们还得造谣说23楼的图 南阳市卧龙区车站街道的宣传画 那主任也被襄阳公关了~~这可是2017年的宣传画~~以上是政府单位或官方部门的权威说法接下来说非官方的民间关于诸葛亮躬耕地在襄阳隆中的认定8.老版《三国》(唐国强版)三顾茅庐一集 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 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9..新版《三国》电视剧(陆毅演诸葛亮版) 在刘备三顾茅庐时 旁白对话反复几次提到隆中对三分天下的意义

    10.《大军师虎啸龙吟》电视剧 诸葛亮对

    话中 诸葛亮自己说:平定天下后要回隆中隐居 “隆中稻田,想已荒芜”11.新版《射雕英雄传》第27集中提及襄阳城历史名人 郭靖对话:“襄阳城从古到今,最了不起的人物,就是诸葛亮耕田隐居的地方”

  1. 诸葛亮拜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司马徽隐居襄阳的水镜庄位于襄阳市南漳县城南。

  2. 2.诸葛亮交友:诸葛四友徐庶、崔洲平、孟建、石韬,其中徐庶与诸葛亮同拜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门下。  

  3. 3.卧龙凤雏: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

  4. 4.诸葛亮大姐嫁入襄阳四大氏族蒯家蒯祺。

  5. 5.诸葛亮二姐嫁入襄阳四大家族的庞氏家族庞山民(庞统堂兄)。

  6. 6.诸葛亮娶妻为荆襄名士黄承彦之女黄月英。以上 诸葛亮拜师求学 交友 亲属关系都是襄阳人或生活于襄阳周边 看他的生活交友圈也知道他的生活范围大概在哪??

  7. 南阳造假只记得造假诸葛亮本身 忘了他的周边亲朋好友 难道诸葛亮是孤身一人??按照百度地图直线距离南阳卧龙岗离襄阳城110公里,古隆中离襄阳城11公里,诸葛亮的叔叔活着的时候是是有身份的人,诸葛亮跟着叔叔住在襄阳,他叔叔死了然后他就跑去110公里以外的卧龙岗?没了叔叔的庇护他只能在襄阳附近的隆中种地,卧龙岗那边他举目无亲怎么种地隐居?诸葛亮的老丈人可是襄阳的富豪,啥的让他女儿跑去110公里以外卧龙岗?且三顾茅庐期间的卧龙岗是曹操的地盘,曹操的儿子死在那一块,你让刘备跑到卧龙岗去拜访诸葛亮?还Tm是3次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南阳是汉朝的陪都,特别是东汉。当年刘秀起兵于南阳,南阳相当于现如今的直辖市。怎么现代人把诸葛亮自已的话都推翻了?襄阳在那时叫南郡!可不是南阳郡。南阳可从来没有被襄阳管过。当年岳飞在南阳卧龙岗武候祠里专门写了出师表。襄阳有吗!
问题补充:诸葛亮自己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严从在<拟三国名臣赞序>称:“先主之迹远播于汶隅,孔明躬耕南阳,盘桓待主。”赵均<金石林时地考>:庐“在南阳城西南七里”。刘禹锡<陋室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等等
那为什么在后来会出现诸葛亮躬耕地的争论了呢?宋元对峙时期,宋朝的官员已经不能到金人控制下的躬耕地南阳去拜谒诸葛亮了,只能到诸葛亮的留学之地隆中去拜谒。但岳飞除外,岳飞北伐中原,班师路过南阳武侯祠,曾在武侯祠内书写诸葛亮<出师表>以明志。其序为:“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祠、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岳飞并识。”
到了元明清三代,又明确记载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卧龙岗,否定了襄阳说。如<大元一统志>“卧龙岗在南阳县境,诸葛孔明躬耕之地”<大明一统史>“卧龙岗在府西七里。起自嵩山之南,绵亘数十里,至此截然而往,回旋如巢然,草庐在其中。时人喻孔明为卧龙,因号其岗云。其下平如掌,即孔明躬耕处”<大清一统志>“诸葛草庐,在南阳县七里卧龙岗”

是南阳。请看关于南阳的简介---
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与湖北省、陕西省接壤,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之北而得名。南阳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马蹄形盆地,素称南阳盆地。南阳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东汉时期为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故有“南都”、“帝乡”之称。全市辖10县2区和1个县级市,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090万。
南阳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东汉时期为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故有“南都”、“帝乡”之称。城西卧龙岗是诸葛亮辅佐刘备前的躬耕地。
南阳历史上曾孕育出“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百里奚、“商圣” 范蠡及“智圣”诸葛亮,更滋养了哲学家冯友兰、军事家彭雪枫、文学家姚雪垠、科技发明家王永民、作家二月河等当代名人。 南阳荣获“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称号。荆紫关镇跻身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南阳板头曲、内乡宛梆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请诸葛亮”。这个在南阳地区流传十分广泛的口头禅,起于何时,尚无法考证,但作为“智圣”,诸葛亮在南阳人的心目中,其光辉形象和事迹,却是永远挥之不去的。本篇作为认定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古宛城)城西南七里的卧龙岗的结束语,笔者还想再说最后几句话。

一.关于诸葛亮的躬耕地,历史史籍的记载是不一致的。

《史记。秦本记》: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初置南阳郡”,注释引《正义》曰:“秦置南阳郡,在汉水之北。”。南郡(前278)比南阳郡早设立六年,胡三省注《资治通鉴》也说:“秦置南阳郡,以南山之南,汉水之北也”。《晋书·地理志》:“汉水以北为南阳郡”以及习凿齿的《隆阳耆旧记》卷三《山川。汉水》条中引《襄阳记》说:“秦兼天下,自汉以北,为南阳郡;自汉以南,为南郡......汉习之”。

而习凿齿在《汉晋春秋》一书中说:“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包括以后引用和采用习凿齿这一说法的记载,如 陈寿的《三国志》卷五(涵芬楼影印《二十四史》转引《汉晋春秋》:“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卷六十五 汉纪五十七:“初,琅邪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袁枢《通鉴纪事本末》记录同上。 范文澜的《中国通史》(人民出版社1949年一版,1978年第五版第二册,267页):“诸葛亮隐居隆中(湖北襄阳城西)”。白寿彝的《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五卷《中古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乙编 综述 三国之鼎立》(第七册132页):“住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白寿彝的《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五卷《中古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丁编 传记》(第八册41页):“隐居在襄阳西北二十里的隆中。”《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1612页):“隐居南阳隆中(今湖北襄樊西)”。 另外,《辞源》(商务印书馆)、《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均采用上述说法。这就充分说明,历史史籍的记载是不一致的。

二.南阳是诸葛亮的躬耕地

到了清朝后期,南阳知府、湖北人顾嘉蘅,既表达了折中态度的“心在朝庭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又于咸丰四年(1854年)十一月,在其南阳知府任上,所书《修茸诸葛庵碑记》中写道:“南阳诸葛庵为躬耕旧地,人皆知所尊崇。惜古碣无存。……诸葛大名不朽,古碣虽没又何憾焉?是为记”,留下碑碣石刻。亦可以认定,在顾知府的心目中,南阳是诸葛亮的躬耕地是确凿无疑的事实。

三. 历史事件不可割断来考证

诸葛亮的躬耕地在襄阳还是在南阳,一直争论不休,《三顾桥》残碑的出土,也仅仅能作为考证诸葛亮的躬耕地在南阳的旁证。主证缺失实物印证是一大遗憾。作为历史史籍,只引用和只采用习凿齿在《汉晋春秋》一书中说:“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这句话来判定诸葛亮躬耕于“南阳邓县之隆中”犹显证据不足。

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时间延续,就诸葛亮的躬耕地在襄阳还是在南阳而言,如果能全面的分析史籍记载,我们就会得出一个相同的结论:诸葛亮当年的躬耕地是在南阳(宛),不是在襄阳。这就叫做“众心归一”。

诸葛亮到底躬耕哪个南阳?

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并非襄阳。
隆中在古代并非地名,而是对南阳宛城的地貌描绘。
《尔雅.释山》这一段原文是“上正,章。宛中,隆。山脊,冈。未及上,翠微。”我国第一部词典《尔雅》,在释山篇章写道:“宛中——隆″。这就是卧龙岗在三国之前所拥有的名字:隆山;而隆中只是一个方位词。
有人结合《蜀记》中刘弘‘’登隆山而远望,轼诸葛之故乡‘’推测:真正躬耕地在南阳隆山(卧龙岗)上面。
而襄阳的古隆中是孔明离世百年后由其粉丝、东晋襄阳名士习凿齿借用隆山名气“号曰”而成(张冠李戴),因为东晋习凿齿之前襄阳一带并无隆中这个地名。现在的隆中那时叫“阿头山”(阿,音e)。
 
隆中者:卧龙岗隆起于南阳盆地,卧龙岗中岗隆起,所以卧龙岗古代别称隆中。说到底,隆中只是卧龙岗小名,别名,化名而已。
所以,襄阳阿头山号称隆中,乃是以讹传讹。


三顾茅庐的内容是什么?
三顾茅庐又可以称为三顾草庐,出自一个典故,汉末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求到第三次诸葛亮才答应出来,后来比喻一再诚心地邀请有贤能的人。

诸葛亮躬耕地是可以‘跑’出来的吗?
提问仁兄惑矣。诸葛亮躬耕之地是跑不来,跑不掉的。然而借先人之荫,不仅是借,甚至要抢。而下定论的不是诸葛亮,掌握权力的一些部门自有代替死人说话的权力。哪位想争,难道不需要“跑”吗?恐怕还要考虑一下怎样“跑”。

诸葛亮的资料!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蜀汉琅琊郡阳都人(今山东省沂水县)。少年时父母双亡,逐随叔父避乱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人称「卧龙」。

诸葛亮的资料
人物生平躬耕南阳 “隆中对”赤壁大战 足食足兵 白帝城托孤 南征 北伐 诸葛亮之后代 诸葛亮年表 历史评价 治国成就 艺术造诣书法篇 绘画篇 音乐篇 文学作品《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影视演员 个人发明木牛流马 馒头 孔明灯 诸葛连弩 八阵图 诸葛亮躬耕地之谜河南南阳说 湖北襄阳说 后世纪...

从《出师表》可已看出,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后主刘禅尽管昏庸无志,诸葛亮还要竭忠尽智地辅佐他,尽管刘备有“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遗诏,他也不存半点僭越之心,因为后主是先主的遗孤。“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读葛亮出师北伐的精神力量,也是他后半生全部活动的精神力量。 《出师表》正是在淋漓尽致地解剖了这种精神的实质从而表现出这位...

zhugeliangdejianjie
7月18日,湖北《襄樊日报》登载《〈隆中对〉“复出”的背后》,披露襄樊市为了使《隆中对》重返中学课本所做的种种工作。7月31日,河南南阳媒体原文转载此文,在南阳各界引起强烈反响。8月16日起,南阳市举行了“捍卫历史,尊重史实,诸葛亮南阳躬耕地万人签名活动”。与《隆中对》入选同一课本的还有诸葛...

新三国诸里葛亮发明孔明灯是哪一集
新三国诸里葛亮发明孔明灯是82集。东汉末年,山河动荡,刘汉王朝气数将尽。内有十常侍颠倒黑白,祸乱朝纲。外有张氏兄弟高呼苍天已死,黄巾当立的口号,掀起浩大的农民起义。一时间狼烟四起,刘家朝廷宛如大厦将倾,岌岌可危。所谓乱世出英雄,曹操、公孙瓒、袁术、袁绍、吕布、刘备、孙策、关羽、张飞、...

出师表中表明葛亮淡泊名利的句子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的内容
部分学者称,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自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是指的南阳郡邓县隆中(今襄阳市襄城区境内)。著名史书《汉晋春秋》记载“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也有学者不认同这种说法,依据《大明一统志》记载:“诸葛亮,琅琊人,躬耕南阳,往来隆中”,表明南阳卧龙岗才是诸葛亮躬耕地。[1...

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
诸葛亮父亲诸葛圭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诸葛亮的躬耕地尚有争议,一说在南阳卧龙岗,另说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

宝安区13878498269: 诸葛亮躬耕于那里 -
佐适新达: “躬耕地”出自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但这个躬耕地到底在哪儿,至今未有定论.围绕诸葛亮故里、故居、躬耕地的现代经济故事的演绎,也如八阵图一般,扑朔迷离,异象环生,具体涉及河南南阳、湖北襄阳(古襄阳所在地)和山东临沂三地.而且,此乃名人故里之争中唯一一桩持续数百年的历史旧案,从大清国一直到现在,三地越争越复杂微妙,旁观者越看越疑惑丛生.摘自“百度百科-- 诸葛亮躬耕地”

宝安区13878498269: 诸葛亮的故乡是襄阳还是南阳呢? -
佐适新达: 诸葛亮(181年农历七月二十三——234年农历八月二十八),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诸葛亮3岁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家于南阳郡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

宝安区13878498269: 诸葛亮到底是在襄阳还是南阳? -
佐适新达: 诸葛亮出生在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而诸葛亮的躬耕地尚有争议,一说在南阳卧龙岗,另说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但是后世更多的人相信是在襄阳.

宝安区13878498269: 诸葛亮的躬耕地到底是在南阳还是襄阳? -
佐适新达: 南阳 出师表里诸葛亮自己的话“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宝安区13878498269: 诸葛亮老家到底是河南南阳的还是湖北襄樊的呢?有什么科学根据可以证明呢? -
佐适新达: 诸葛亮的老家倒没有什么争议,《三国志·诸葛亮传》说得很明确:“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青州琅琊郡阳都县,即现在的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至于他躬耕的地方,我觉得南阳市的做法很搞笑,拿2000年前的“南阳”和现在的南阳...

宝安区13878498269: 诸葛亮“躬耕”的地方是襄阳还是南阳?
佐适新达: 诸葛亮躬耕于隆中,而隆中这个地方是属南阳还是襄阳一直有争议.其实隆中地理位置在襄阳城外二十里,行政区域属于南阳郡的邓县,所以说,襄阳、南阳都对!之所以世人多认为是南阳是因为《出师表》里有一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因此南阳是多数人普遍的观点.

宝安区13878498269: 诸葛躬耕地,到底是在我襄阳还是在南阳? -
佐适新达: 这个历史上有争议,因为各朝行政区界不定.不过,按当时的辖区,应是南阳隶属于襄阳.

宝安区13878498269: 其实三国演义里搞错了,诸葛亮是隐居襄阳,而不是南阳? -
佐适新达: 一、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演变规律的学科分支.我国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谭其骧先生所著的《中国国家历史地图集》表明:今日襄阳之隆中在当时属于南阳郡邓县管辖(该事实被《汉晋春秋》《蜀记》《三国志注》...

宝安区13878498269: 以毒攻毒 ——用襄阳历史否认“躬耕隆中”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躬耕地 -
佐适新达: 其实隆中作为古地名是有变迁的,就像邺城,在三国时那么重要的地方都变来变去,何况隆中一个小地方,时间久了很难确定.

宝安区13878498269: 诸葛亮躬耕在南阳还是襄阳?
佐适新达: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 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诸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