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关于《洛丽塔》电影或者书中的故事情节

作者&投稿:稻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洛丽塔电影和书一样的内容吗~

情节是一样的,但是洛丽塔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因为书吧,我看过电影和书,其实情节我觉得不是最主要的,它美在书中的叙述,作者的表达,情感,虽然一些经典的对白也用到电影上啦,但我还是很建议你去看书,《洛丽塔》这本书对我当时影响很大,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沉浸在这本书里,电影倒是看完就看完了。书我看过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很厚)和译林的(封面是洛丽塔电影女主角),我觉得还是译林的好,上海译文的太冗长了,就显得缺乏美感。

就97年版本的《洛丽塔》而言,还是相当还原原著的。男女主角的选角都非常贴合原著中的形象。最大的不同大概在于,对于男主角亨伯特这个人物的形象处理吧。这部小说是以男主为视角的传记式小说,所以更偏重男主个人的情感变化;而在电影之中,导演将男主的某些部分特征隐喻了,让洛丽塔感情更加饱满完整,加入了不少两人之间的互动。这种改编有洗白恋童癖之感,但是却也从新的角度补完了整个故事脉络。

《洛丽塔》改编自弗拉基米尔 纳博科夫的同名小说,这部小说在出版之时就饱受行业之中的各种争议,但是却格外受到电影界的追捧,不仅早在63年就有成功改编上映的经典之作,97年再创作的这一版依然被奉为经典,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洛丽塔情节”这个名词都深深挂钩着“恋童癖”,就可知其带来的影响。

跟63年的相比,97年的版本之中不仅演员形象更加贴近原著,情节和隐喻都较之于前作更加服帖于原著。如果非说有什么表达,或许在电影之中,对任何事物都进行了艺术性的粉饰。尤其是97年版本的《洛丽塔》,全片没有一个过度裸露的镜头,但是却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情色片之一。

故事讲述大学教授在游历美国时,由于过往情事而对女房东的12岁女儿产生了异样的情愫,并在随后与其发生了关系,但随着少女的成长,她开始厌恶这种感情和教授,并在策划逃走,却没想到引发了之后的一系列悲剧的发生。
在《洛丽塔》原著中,这本书自白于“死囚犯亨伯特”,人物采用第一视角,也就意味着对于亨伯特的描写要远超于其他角色,所以在书中的男主较之电影中的形象,人物形象更为复杂、多变、甚至是拥有更多的黑暗面——他是个板上钉钉的恋童癖,甚至一度为了独占洛丽塔想过要杀掉她的母亲。

与其说洛丽塔曾出于懵懂诱惑了他,不如说洛丽塔的存在,于他而言本身就是一种诱惑。但是在电影中,导演在为“洛丽塔”赋予了更为立体的形象的同时,也多多少少削弱了男主的形象。也使得这个悲剧故事多了一份凄美。

但其实就《洛丽塔》这个故事而言,这段往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悲剧。最悲伤的不是这段感情,也不是男主,而是洛丽塔——当她年少之时懵懂之际,她好奇去探索成人世界时,遇到的却是亨伯特这个“恶魔”,他是她这堕落一生的罪魁祸首,是她这悲剧一生的根本原因。而在小说之中,洛丽塔更类似于一个符号,一个能够诱导人性原罪的符号;在电影之中,导演为洛丽塔补完她的某些情感发展,让她更称为“人”多一些。这对于电影改编而言,这样的改编也让这个故事成为了一个更加饱满的故事,但就还原原著而言,这样的改编也减缩了原著中所想表达的情绪和思想。

《洛丽塔》是作者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流传最广的作品,绝大部分篇幅是死囚亨伯特的自白,叙述了一个中年男子与一个未成年少女的恋爱故事。小说最初未获准在美国发行,于1955年首次被欧洲巴黎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1958年终于出版了美国版,作品一路蹿升到《纽约时报》畅销书单的第一位。《洛丽塔》已被改编成电影。 另有与此相关的歌曲、名词和时尚风格。创作背景
     
  《洛丽塔》最令人叹服的成就之一就是,作为一个移民作家的纳博科夫比绝大多数土生土长的美国作家更逼真地创造了美国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但这种“逼真感”在很大程度上仅仅是必不可少的自然背景,并没有给亨伯特的欲望世界赋予任何社会学意义上的现实感。纳博科夫始终是一个醉心于操纵幻觉的魔术师。
  和纳博科夫笔下的许多人物一样,亨伯特是一个化了装的极端个人主义的艺术家。他禀然敏感,想象力丰富,但近于偏执。他在小说中曾引用一位诗人的话说,“人性中的道德感是一种义务,而我们则必须赋予灵魂以美感。”当然,在《洛丽塔》中,这种所谓的“美感”既有艺术华丽的诗意,也充满了情堕落者阴恶的罪恶感。作为他的欲望对象,洛丽塔只不过是亨伯特意识的产物,是他异想天开地企图从外部的现实和时间中抢夺出来的一个幻想。 故事梗概
   小说描述了一位从法国移民美国的中年男子亨伯特·H·亨伯特(Humbert Humbert)在少年时期,与一14岁的少女安娜贝儿发生了一段初恋,最后安娜贝儿因伤寒而早逝,造就了亨伯特的恋童癖(The child love),他将“小妖精”定义为“九到十四岁”。亨伯特最先被一名富有的寡妇抛弃,后来又迷恋上女房东Charlotte Haze的14岁女儿洛丽塔(Lolita),称呼她为小妖精。
  洛丽塔恣意的挑逗亨伯特,使得亨伯特无法自拔,为了亲近这位早熟、热情的小女孩,亨伯特娶女房东为妻,成为洛丽塔的继父,他利用零用钱、美丽的衣饰等小女孩会喜欢的东西来控制洛丽塔。小说中的女孩原名桃乐莉·海兹(Dolores Haze),西班牙文发音的小名为洛丽塔(Lolita)或罗(Lo),因此作为书名。后来女房东发现自己的丈夫与女儿的不伦之恋,一时气疯往外跑,被车子撞死。亨伯特将洛丽塔从夏令营接出来一起旅行,两人尽情的缠绵。洛丽塔长大后,开始讨厌继父,她意识到“即使是最可悲的家庭生活也比这种乱伦状况好”。于是她开始跟年纪相当的男孩子交往,并藉著一次旅行的机会脱离继父的掌握,使得亨伯特一直无法寻获。
  一日亨伯特收到洛丽塔的来信,信上说她已经结婚,并怀孕了,需要继父的金钱援助。亨伯特给了她400美元现金和2500美元的支票,还把屋子卖了,买家先付的10000美元跟房子的契约。洛丽塔拒绝了亨伯特再续前缘的要求,亨伯特伤心欲绝,他枪杀了那个带走洛丽塔的剧作家奎尔弟(作品中被女主角认为是东方天才哲学家),1950年亨伯特因血栓病死于狱中。十七岁的洛丽塔则因难产而死。 洛丽塔的经历
  《洛丽塔》当时的风行一时就是因为读者们的这类双重兴趣。内容的奇特与写作的精妙使它成为一本雅俗共赏的书。
  《洛丽塔》的成功,立即把作者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升华为一位国际知名人物。在一个访问记中,纳博科夫告记者道:“出名的是洛丽塔,不是我。”这是他的谦虚。纳博科夫的名字不但在国际文坛上响亮,而且也成为出版界的畅销商标,他出生于一八九九年,到了一九五八年才在西方享受盛名,当时已六十岁。他的成功可以作为对那些年近花甲而尚在苦苦耕作的未成名作家们的鼓励。
  《洛丽塔》初版仅五千本。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读了以后,在伦敦《泰晤士报》写评论,把它称扬为一九五五年最佳三部小说中之一部。此活,《洛丽塔》就不胫而定,成为国际畅销书。
  格林与威尔避及书局编辑的见解不同点是在,前者所看到的是文学与文字,后者却只看到了浮面的淫意淫词。《洛丽塔》的最后在文坛的胜利可以说全是格林的功劳。格林予以佳评后,美国的小型文学杂志《铁锚评论(AncIIor Review)也予注意,节录登载,这家杂志当时的年轻编辑即是目前主持《纽约书评》双周刊编务的杰逊。埃浦斯坦。不久美国与英国的书局也改变原意,陆续在英、美、加拿大出版了《洛丽塔》。
  当《洛丽塔》初版在巴黎由奥林比亚书局出书时,英国政府当局曾要求法国政府查禁。
  在英美问世后,英国内阁也曾开会辩论,但是没有禁售。新西兰则后来一度禁售。
  《洛丽塔》在美国由普特南书局于一九五八年七月二十一日出版,立即成为畅销书,于一九五九年一月爬升《纽约时报》畅销书目单第一位!(最终被另一个俄籍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挤出宝座。)当时多半的书评都把评论集中于所谓“洛丽塔事件”的纠纷,而不是书的文学价值。基本信息
   导演:亚德里安·林恩
  编剧: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Stephen schiff
  演员:杰里米·艾恩斯 饰 汉伯特
  多米尼克·斯万 饰 洛丽塔
  国家:美国/法国
  影片类型:爱情/剧情
  色彩:彩色
  混音:杜比数码环绕声/SDDS
  幅面:35毫米遮幅宽银幕系统
  片长:137分钟
  对白语言:英语 剧情
   故事讲述了一个中年男子与未成年少女洛丽塔之间的不伦之恋。在大学里靠教授法文为生的亨勃特年过中年 洛丽塔 Lolita 君紫隆 ,自从年幼时的初恋女孩死去后,心中总藏着一个温柔而猥亵的梦魇。那些十几岁的青春少女们对他有着不可抗拒魔法般的吸引力。他包藏着这个隐秘的欲望,只是用颤抖的灵魂呼唤着那些肤浅狂燥的精灵们。
  一次偶然的机缘下,他成为了夏洛特(洛丽塔的妈妈)的房客。他疯狂地爱上了夏洛特年仅14岁的女儿——洛丽塔。而与此同时,夏洛特也看中了亨勃特,一心要为自己和洛丽塔找个靠山。为了能够继续跟心中的精灵——洛丽塔生活在一起,亨勃特违心地娶了夏洛特为妻。但最终夏洛特还是发现了亨勃特对自己女儿的迷恋。激愤的夏洛特冲出家门,却遇车祸身亡。亨勃特于是带着洛丽塔开始了一段美国高速公路上到处逃窜的乱伦爱情……直到狂燥的洛丽塔开始厌倦最终离开了他。失去了生命中的精灵的亨勃特在绝望与悲哀中杀死了当初拐走洛丽塔的男人——克拉尔·昆宁。
  这部电影让人或者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也许是男主角对洛丽塔朦胧悲壮的爱,
  电影快要结束的时候,洛丽塔和拐走的他的男人走了,男主角疯狂的寻找,然而一无所获。
  他的内心是怎样的,无人知晓,也许我们能看见的只是悲伤,痛苦,撕心裂肺,他对洛丽塔的爱到底是怎样的。
  是迷恋曾经的影子,还是另一种不为人知的悸动。
  当三年后,他落寞的守在曾经和洛丽塔生活的房子里时,
  收到了洛丽塔的一封信,洛丽塔和另一个男人结婚了,怀孕了,需要钱,他开着车,去那个爱的人生活的小镇,
  他站在门口,内心复杂,她开门,四目相对,整部影片最让我难忘的就是男主角看洛丽塔的眼神,
  喜悦,悲伤,无法理解,惊讶,等等等,
  他给洛丽塔四千块钱时候, 她惊喜, 却并不愿意和他走。
  这是让我落泪的地方,颤抖的手,白色的信封,洛丽塔惊讶的声音,你给了我们四千块钱。
  “是的,即使你拒绝和我走,你依然可以得到它”
  “那是唯一一个让我着迷的人”挺着肚子的洛丽塔似乎回忆的说着那个老男人,带着狗,喜欢所有的少女。
  强迫她们与男孩做爱,拍照是他的爱好。
  “那我呢?”
  得到的是沉默,她也并没有和他走。
  他流着眼泪开门,她送他,对着自己的小狗说:“ 和我爸爸说拜拜”
  也许从这里就能看出来,洛丽塔没有爱过,至始至终。
  他开车离开的时候看见远处站着的孕妇,安详,或许已经褪色。
  一瞬间他出现错觉,看见她还是当年妖艳的少女,穿着蓝色的裙子,活泼,美丽。
  最后的结局是枪响, 鲜血, 绝望。
  他杀死了那个让洛丽塔魂牵梦萦的变态男人,独自开着当年和洛丽塔一起旅行的老爷车。
  漫无目的,眼神空旷。
  后面是很多的警车,追逐着,撕响着。
  他停下车,站在能望见她城镇的地方,“我听见孩童的笑声,我难过的不是身边没有洛丽塔,是笑声里没有洛丽塔”
  1950年他死于心肌梗塞,在监狱里。
  1950年圣诞节,洛丽塔死于难产。
  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或许沉闷的些。
  他延伸了小说没有的地方,细节,或许有人会落泪,比如我。 幕后花絮
   1962年,电影怪才库布里克和他的制片人詹姆士·B·哈里斯花了150万美元买下了《洛丽塔》小说的版权,这在当时可说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目。在电影剧本的第一稿中,编剧凯尔德·威廉汉姆为了迎合电影审查委员会的标准而将故事的结局改为亨伯特最终跟洛丽塔结为夫妇。但没有一个人喜欢这个结尾,于是库布里克决定在不违反审查委员会标准的原则下,尽可能地忠于原著。而其中对审查委员会的一个重要妥协就是,电影中的洛丽塔的年龄要比小说中的12岁大。最后这部小说被库布里克改编为电影《一树梨花压海棠》。
  1962年,电影大师库布里克将小说搬上银幕。在今天看来,这一版本显得过于“保守”,但在六十年代初期,如此大胆的银幕题材可谓惊世骇俗,非库氏此等先锋不敢吃这个“螃蟹”。
  很明显,库布里克是把这个故事当作“讽刺画”处理了,因而其主旨更接近于文化层面上的嘲讽和隐喻,而不是个体层面上的悲悯和描摹——他要把人物的可笑和荒谬剥给人们看。比如本片的配乐几乎是清一色的泡泡糖舞曲,轻佻的“cha cha cha”.......全片充满黑色幽默,其不合时宜的“搞笑”甚至让人怀疑库氏居心何在。比如有一场戏,汉伯特和一个黑人侍者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打开一张折叠帆布床,其滑稽的身体语言和与环境、道具的互动直让人想起卓别林的桥段。洛已经睡了,这张打不开的床可谓遂了汉伯特的心愿(他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和洛同床了)。但不幸的是,这张床到底还是被多事的黑人侍者制伏了——汉伯特的性企图落败,萎了.这个捣蛋的黑人侍者代替库布里克调笑着可怜的汉伯特。
  从故事的角度看,这一版本有很多不足.最大的缺憾是:影片根本没有交待汉伯特“为什么”会如此迷恋洛丽塔,库氏完全忽略了原著中安娜贝尔这个人物。按说150分钟的片长随便抻出一段来也已足够铺陈汉伯特少年时期打下的心理基础,但导演似乎假定了观众对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耳熟能详,因而砍去了必要的“前因”,使汉伯特几乎一上来就是个心理变态者。可实际上,小说中的汉伯特曾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初恋——“我最终未能使我的安娜贝尔阶段保留一个完整的结局也许是因为最初那次不成功的约会”——成年后的汉伯特始终留恋着那种像童年一般纯真的美妙的感觉,因而在他第一眼看到草地上穿着比基尼,戴着太阳镜,沐浴在阳光中读书的洛丽塔之后,就彻底沦陷为她的俘虏。
  其次是演员问题。
  扮演汉伯特教授的人选可谓几经周折。导演库布里克和制片人詹姆斯 B 哈里斯的首选是James Mason.但由于此君有百老汇的演出任务在身,所以库氏不得不考虑劳伦斯奥立弗。但后者在经纪人的劝说下拒绝了这个角色,于是库转而考虑Peter Ustinov,后被刷掉;制片人又推荐了David Niven,他倒是同意了,但考虑到自己的电视节目赞助商"四星剧院"会反对这一决定,这厮还是临阵脱逃了.最后,James Mason终于痛下决心,从百老汇的演出剧目中退出,参加洛丽塔一片的摄制.然而遗憾的是,这个演过西北偏北的“恶棍”总是一脸坏相,我始终看不到他诠释的汉伯特表现出剧烈的感情调动。影片一开始就是故事的结尾:汉伯特枪杀Quilty。据说是因为发行商想让汉伯特被观众发现是恋童癖者之前先成为冷血杀手,这样就不会有人同情他的遭遇(!)。
  扮演迷人而危险的电视剧作家Quilty的是Peter Sellers。你也许奇怪为什么我第二个就提到了他,这也正是我想问库布里克的问题。因为在影片中,这个角色即使没有喧宾夺主也至少和汉伯特平起平坐——以致新版导演亚得里安林恩笑称本片应改名为“Quilty”。他的戏分太多了,一会是电视剧作家,一会是便衣警察,一会是德国精神病医生,一会又是诱拐洛丽塔的花花公子,他像变色龙一样不懈的与汉伯特周旋,其噼里啪啦的语速简直像个饶舌的rap歌手。也许库的意思是他和汉伯特两人是硬币的两面,一个君子一个小人一个明枪一个暗箭,一个是英国的高级知识分子一个是美国的低级性倒错者。不过Sellers确实演技出众,这在稍候的“奇爱博士”中有更淋漓尽致的表现。
  至于洛丽塔,这个混杂了天使与魔鬼的尤物,在书中只有12岁(!),而她的扮演者Sue Lyons当时年届14(影片1961年首映时15岁,未出席;直到62年英国首映时,方才获准入场),以今天的审美观来看并不具备“小妖精”的素质。虽然挑不出什么大毛病,不过始终缺少那股“致命”的吸引力。相信是因为电影分级制度尚未实施的原因,库氏必须小心翼翼的处理性场面以避免禁映的命运——实际上,片中根本没有“成人”镜头,这无疑使洛丽塔空有一身本领而无用武之地。假设库布里克是在1999年“大开眼戒”之时拍这个片子,想必就真的是“大开眼界”了。
  Shelley Winters扮演洛丽塔的母亲夏洛特海斯,一个富有漫画般喜剧色彩的悲剧人物,粗俗、多情、敏感、神经质。
  总之,库氏没有在人物身上倾注(我认为)应有的同情或理解,缺乏悲剧感.虽然是大家手笔,但我仍然对片中的诸多手法不明就理,而且,你会发现这个片子带有很明显的希区柯克似的悬疑味道,比如汉伯特策划谋杀海斯时的心理活动,Quilty化身后的匿名电话和跟踪----尤其是他在旅馆里背对汉伯特时两人的对话,以及后来在公路上若即若离的追车场面,都极尽西区科克的精髓.这些使得全片颇具“娱乐性”——可是你知道,在库布里克的片子里出现“娱乐”意味着什么。
  1997年,拍电视广告出身的美国导演亚得里安林恩(Adrian Lyne) 重新拍摄的“洛丽塔”在欧洲上映。同30年前相比,这一版本无疑更加“狂野”,更加忠实于原著。尤其是对男女主人公性关系的描绘,可谓“赤裸裸”。毕竟是《爱你九周半》的导演,片子的整体氛围颇有“软核”色情片的味道。
  我国影迷应该对亚得里安林恩的风格非常熟悉,像D市上很早就出现的《爱你九周半》、《致命吸引力》、《不道德的交易》等等都出自他的手笔。其特点是情欲味道很浓,深层思考不足,总是长久的纠缠于中上层资产阶级意乱情迷的男女两性关系。当年他放出口风来要重拍洛丽塔的时候,很多评论当即回应“太糟了”,但林恩依旧不为所动,只不过拍竣之后做了重新剪辑,以符合美国严厉的反儿童色情法(就是这项法律把“铁皮鼓”一片告上法庭)。但紧接着又在国内院线遇到红灯,虽然导演名头很亮,且片子有强大的演员阵容和成功的海外票房,但依然没有美国发行商愿意摸这块烫山芋,因为乱伦题材在美国社会可谓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于是此片只落得在有线电视网“秀时间”(Showtime)率先放映的厄运。不过还好,塞缪尔高德温公司(注)高价买下了该片的影院放映权,并在98年9月25号开始了小规模的局部上映。在将近2年的漫长等待之后,美国观众终于可以一睹其庐山真面目。
  从技术上讲,两部片子可谓今非昔比.新版的摄影(Howard Atherton)极为出色,用光和服装都非常考究,配乐更请来驰骋多年的大师级人物Ennio Morricone,两相呼应,狠狠的渲染了那股阴郁,绝望和晦暗的情绪。全片预算高达五千六百万美元,足见林恩重塑经典的野心。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杰瑞米艾恩斯所扮演的汉伯特教授,其毁灭性的反英雄形象绝对胜过当年的James Mason.另,小说的磁带版由艾恩斯本人亲自朗读,可惜国内影迷无缘聆听其杀人声线。
  扮演洛丽塔的是从2500多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15岁少女Dominique Swain,当时的她还是一名中学生,之前没有任何表演经验。其沐浴着阳光和洒水器溅出的水滴。趴在草坪上读书的出场可谓情色经典。日后她还在吴宇森的《夺面双雄》中扮演约翰屈弗塔的女儿——又一个“洛丽塔”形象。
  Melanie Griffith和Frank Langella分别扮演海斯和Quilty。
  综上可见, 两位导演对同一题材的处理截然相反。前者是讽刺的黑色幽默,后者是移情的黑色哥特。必须承认,后者比前者更加激动人心,对情绪的搅动有股欲罢不能的气势。也许是先入为主的影响(新版很早就出过vcd),我觉得97年的版本更加原汁原味,人物丰满,各方面都很精致。虽然诋毁大师库布里克的版本有沦为乱臣贼子之嫌,但我仍然坚持认为,新版要更胜一筹。
  注:塞缪尔高德温(1882-1974),美籍波兰电影制片商,他在1917年创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1925年跟路易斯·比·梅耶公司合并成立了迈拓-高德温-梅耶公司(Metro-Goldwyn-Mayer),即米高梅。
  1997年,《洛丽塔》的故事第二次拍成电影,洛丽塔变得更鲜艳更明亮,更让人动心,然而意境却也变得浅薄了,爱情空茫了,只剩情色欲望在蠢动着。
  2005年,《洛丽塔》再度在银幕上亮相,美国导演贾木许在坎城影展参赛片《爱情,不用寻找》中,安排了21岁的女明星AlexisDziena演出洛丽塔。


收集关于《洛丽塔》电影或者书中的故事情节
亨伯特最先被一名富有的寡妇抛弃,后来又迷恋上女房东Charlotte Haze的14岁女儿洛丽塔(Lolita),称呼她为小妖精。 洛丽塔恣意的挑逗亨伯特,使得亨伯特无法自拔,为了亲近这位早熟、热情的小女孩,亨伯特娶女房东为妻,成为洛丽塔的继父,他利用零用钱、美丽的衣饰等小女孩会喜欢的东西来控制洛丽塔。小说中的女孩原名桃乐莉·...

有没有中文版的《洛丽塔》美国电影?
http:\/\/www.verycd.com\/topics\/97230\/英文名称:Lolita地区:美国简介:根据着名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早在60年代就有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版本,因为未能通过审查而无缘得见。这次由阿德里安.莱恩执导的《洛丽塔》,费尽周折才允许电影院放映。原因无外是它讲述了一个中年男子爱上了他的...

电影《洛丽塔》
两部。60年代的是黑白版,更多的体现一种幽默,而不是色情。

跪求97年版《洛丽塔》电影下载地址,必须是中英双字或者英文字幕的...
25.《Psych》 26.《Hidden Palms》 27.《Chuck》 28.《Standoff》 29.《Shark》 30.《Sex And The City》 31.《Cashmere Mafia》 32.《Dexter》 33.《Gossip Girl》 34.《Nip Tuck》 35.《Moonlight》 36.《Dirty Sexy Money》 37.《Private Practice》 38.《Bones》 39.《Mad Men》 40.《Terminator...

《洛丽塔》97版里的女主角的资料?电影版的《洛》有几个版本?
性 别:女 出 生 日 期:1980年 8月12日 出 生 地:美国加州 星 座: 狮子座 身 高:175cm 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最早的1962年的。1962年,电影怪才库布里克和他的制片人詹姆士·B·哈里斯花了150万美元买下了《洛丽塔》小说的版权,在电影剧本的第一稿中,编剧凯尔德·威廉汉姆...

《洛丽塔》的电影为什么被翻译成《一树梨花压海棠》
《洛丽塔》又名《一树梨花压海棠》,故事讲述了一个中年男子与未成年少女洛丽塔之间的乱伦恋情。在大学里靠教授法文为生的亨勃特人过中年,自从年幼时的初恋女孩死去后,心中总藏着一个温柔而猥亵的梦魇。那些十几岁的青春少女们对他有着不可抗拒魔法般的吸引力。他包藏着这个隐秘的欲望,只是用颤抖的...

电影《洛丽塔》对比原著小说,有何不同?怎么评价?
就97年版本的《洛丽塔》而言,还是相当还原原著的。男女主角的选角都非常贴合原著中的形象。最大的不同大概在于,对于男主角亨伯特这个人物的形象处理吧。这部小说是以男主为视角的传记式小说,所以更偏重男主个人的情感变化;而在电影之中,导演将男主的某些部分特征隐喻了,让洛丽塔感情更加饱满完整,...

不论之恋(继父与养女不伦之恋的背后)
故事的最后,亨伯特开枪杀死了剧作家,自己则沦为杀人犯。洛丽塔难产而死。这是一个悲剧的故事,也是一个争议十足的故事。关于《洛丽塔》的解读众说纷纭,有一部分人只是想看看洛丽塔到底可以沦丧到何种程度,也有一部分人对于其“性”的描写嗤之以鼻甚至不屑一顾,更有人上升到“古老的欧洲与年轻的美国...

洛丽塔的作品鉴赏
在所有涉及色情的语言之下,是作者关于“欲望”主题的严肃叙事。纳博科夫在“谈《洛丽塔》”一文中,曾指出了欧洲文学史上的一个常见现象,作为表象的“淫秽”存在于严肃文学之中的事实:“千真万确,在古老的欧洲,一直到18世纪,蓄意淫秽与喜剧片断、辛辣讽刺与异想天开的杰出诗人的作品,神韵常常一致。”但他仔细分辨...

洛丽塔类型电影
大师库布里克的《洛丽塔》,后被翻拍《一树梨花压海棠》

玛多县19618241428: 关于洛丽塔的故事 -
郴天圣之: 小说描述了一位从法国移民美国的中年男子亨伯特·H·亨伯特(Humbert Humbert)在少年时期,与一14岁的少女安娜贝儿发生了一段初恋,最后安娜贝儿因伤寒而早逝,造就了亨伯特的恋童癖(The child love),他将“小妖精”定义为“九...

玛多县19618241428: 《洛丽塔》观后感 -
郴天圣之: [《洛丽塔》观后感]说实话,这是一部看起来让人心情沉重的电影,《洛丽塔》观后感.仅仅因为这个熟悉的名字,我看完了它. 倒叙的模式——向我们娓娓道来一个沉重的故事:那些细节看起来让人心痛.无疑,导演是擅长心理描写的,或许...

玛多县19618241428: 关于洛丽塔的传说 -
郴天圣之: 我们最早听到的洛丽塔,是一本小说的名字和一位13岁少女的名字.如果仅从对小说的理解,可以将其单纯地理解为早熟的性感少女以及她和恋童癖的联系,而且有接触西方文化的人会发现,西方人说的“洛丽塔”女孩是那些穿着超短裙,化着...

玛多县19618241428: 洛丽塔是谁?那部小说改编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
郴天圣之: 洛丽塔是小说《洛丽塔》的女主角. 这个电影的名字一般都称为:洛丽塔 有三个版本 1、62年库布里克导的 2、97年阿德里安.莱恩导的 3、05年贾木许导的 这部电影根据著名小说家弗拉基米尔·纳波科夫的同名小说《洛丽塔》改编.1962年,导演史坦利·库布里克将其改编拍成电影《一树梨花压海棠》.1997年,《洛丽塔》第二次被拍成电影.2005年,《洛丽塔》又由美国导演贾木许拍成电影,名为《破碎的花》.

玛多县19618241428: 谁知道<洛丽塔>的电影内容 -
郴天圣之: 《洛丽塔》被改编成电影后叫《一树梨花压海棠》 美籍俄裔小说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亲自改编他的争议性小说《洛丽塔》,由大导演斯坦利.库伯力克执导,并启用了早熟少女休.莱昂担任色诱中年教授的女主角,在六十年代初期曾引起相当...

玛多县19618241428: 洛丽塔情结电影 -
郴天圣之: 《洛丽塔》有很多个版本~ 《盗情者劳拉》《不伦之恋》《艳娃传》《年轻的艾曼纽》《克拉之膝》 《等你说爱我》《含苞待放》

玛多县19618241428: 洛丽塔讲的是什么故事啊 -
郴天圣之: “在早晨,她就是洛,普普通通的洛,穿一只袜子,身高四尺十寸.穿上宽松裤时,她是洛拉.在学校里她是多丽.正式签名时她是多洛雷斯.可在我的怀里,她永远是洛丽塔.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讲述的是一个中年男子和未成年少女的畸恋故事. 有电影你可以看下啊,小姑娘长得好漂亮.

玛多县19618241428: 关于《洛丽塔》 -
郴天圣之: 在<洛丽塔>的后续里,纳博科夫说,他本人不读教诲小说也不写教诲小说,<洛丽塔>也并不带有道德说教. 电影多少带着导演的个人价值取向,即批判这段不伦之恋, 这是一部悲剧但不是纯粹的悲剧,至少它的目的不是仅仅是要给我们看这个撕...

玛多县19618241428: 洛丽塔电影和小说的对比 -
郴天圣之: 我感觉97版的电影比较好看,也刻画的很深刻,记得最深的是亨一边热泪盈眶一边枪击当年拐走洛丽塔的男人,还有..四年后他再一次看到洛丽塔,这次的洛丽塔早已怀了别人的孩子,他深情款款的凝视着她的背影,..这一部看的很压抑,很难过.小说我也看了,感觉不是很震撼,也有很多看不懂的地方,需要细读,

玛多县19618241428: 洛丽塔电影和书一样的内容吗 -
郴天圣之: 情节是一样的,但是洛丽塔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因为书吧,我看过电影和书,其实情节我觉得不是最主要的,它美在书中的叙述,作者的表达,情感,虽然一些经典的对白也用到电影上啦,但我还是很建议你去看书,《洛丽塔》这本书对我当时影响很大,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沉浸在这本书里,电影倒是看完就看完了.书我看过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很厚)和译林的(封面是洛丽塔电影女主角),我觉得还是译林的好,上海译文的太冗长了,就显得缺乏美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