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朝封爵喜欢封“侯”爵啊?

作者&投稿:敏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朝皇帝的直系子孙不是都会封王封侯吗?为何《汉书》中会有史皇孙 皇曾孙这样的称呼而不称呼他们的爵位~

并不是直系皇族一生下来就有爵位的。一般,汉代是到14岁时行加冠礼,之后皇帝会赐予爵位或者举行承袭爵位的大礼。但自汉武帝元狩二年,汉代颁布推恩令和后来酹金夺爵政策的实施,使得一部分王变成侯,侯被削去。也可能是因为这些人被削去爵位或者还没有被授予爵位,所以不称呼吧。我感觉这个不重要,但是你看书真细心。

汉代初分封的诸侯国国王既有同宗,也有异姓功臣,比如有淮南王英布,齐王韩信,梁王彭越,这几位都是随刘邦打天下的,因此刘邦开创西汉成为皇帝后,他们也被封为了王。但后来英布,彭越等人的叛乱,韩信也被贬为淮阴侯后被吕后诛杀,自此就没有在西汉出现异性诸侯王。
最初的诸侯王一般是皇帝的兄弟和儿子,当他们死了之后由他们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就是正妻生的长子),若犯了罪会被削除王位,原有封地会被中央收回。直到汉武帝,发布推恩令,令诸侯王各分为若干国,使诸侯王的子孙以次分享封土,表面看是恩泽,但实际上是在借此机会使原有的诸侯国自己瓦解,因为诸侯国会变得越来越小,诸侯王的权利也越来越少,以此达到集中皇权的目的。
至于封爵,就没这么多讲究了,一般有功的文臣武将,甚至是望族的子弟皆可封侯。
至于将军,汉制的将军等级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再往下就是前、后、左、右将军以及杂号将军(比如贰师将军等)。大将军掌握全国兵马,是领兵之最高统帅。车骑将军是典京师兵卫,掌宫卫,是战车部队的统帅。右将军的职务或典京师兵卫,或屯兵边境。这一般都是按照能力来授予任命,但一些立有大功的高级军官或者重臣也会获得将军的封号,但不一定掌兵。
除了汉初的韩信等人,西汉后来再没有异姓的诸侯王,异姓的将军就算有再大的功劳也不肯能被封王。西汉名将卫青,率军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七战七捷,无一败绩,为汉朝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过重大贡献,并且做官做到了大司马大将军,掌管全国政治以及军事大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算是这样他也没有被封王,而仅仅是被封为长平侯。

汉朝的爵位是沿袭秦朝的.设二十级爵以赏功,因为秦朝没有公爵,所以汉朝也没有。

爵位和官职不同,上下之间没什么义务,只是级别有高低之分。像平民之爵就不得超过公乘。汉朝没有"公伯子男",二十级爵和王并存。侯(包括通侯和关内侯)是二十级爵中最高两级。

以下是在网上找的,希望有用。
汉官威仪之:西汉帝国官员序列(下:地方官制、爵禄)

爵禄制度
汉沿秦制,设爵以赏功。禄,既指官员的等级,也是官员官俸的数额。


高祖未称帝时,杂用六国旧制对有功将士封爵,名目不一。汉朝建立之后,沿用秦二十等爵。按《汉书·百官公卿表》:“爵: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自一级至四级都是士卒。自五级至九级位比大夫,都是军吏,平民之爵不得过公乘,超过的要回授给同族的人。自十级左庶长至十八级大庶长,位比九卿,都是军将。十九级、二十级均为列侯。

赐爵
西汉凡国有喜庆、大捷等,都可以赐百姓爵。一般皇帝即位均颁诏赐民爵一级。西汉一朝共计赐爵二十次。

鬻爵
逢财政困难的年度或者内外用兵筹措军费,则募民以钱、粮食、奴隶入官府,换取爵位。按《汉书·食货志》“民入粟六百石者,加上造之爵,输粟四千石者可以为五大夫,万二千石者为大庶长。爵级高低以纳粟多寡为差。”成帝鸿嘉三年(前18年),令吏民入粟买爵以助国家赈赡,并允许买高爵者可以出任三百石以下的官职。

武帝时,为筹措征伐匈奴、西域的军费,另设武功爵,高价出卖。《汉书·食货志》刘瓒注引《茂陵中书》说:“ 武功爵:一级曰造士,二级曰闲舆卫,三级曰良造,四级曰元戎士,五级曰官首,六级曰秉锋,七级曰千夫,八级曰乐卿,九级曰执戎,十级曰政戾庶长,十一级曰军卫。”“级十七万,凡直三十余万金。”就是说,买到最高的军卫爵位需要三十多亿钱(一金大约值一万钱)!,不过按规定只能买到乐卿为止。

获得爵位的人,可以获得封邑(高等级爵)、免除部分或全部赋税徭役、减刑、优先担任官职等。但是由于人民多买爵位以逃避赋税徭役,所以朝廷往往以各种理由征发有爵位的人并加以种种其他负担以代替赋税徭役,所以渐渐的民爵也就无人再买,也不再为人所重。这也是后世不再设置民爵的原因。

秩禄
汉以石数为官员品秩的名称。石就表示年俸若干石谷粟,每石为一百二十斤(约相等于现代的四十一公斤)。汉朝秩禄可分为四大等级:(一)比二千石以上(二)比六百石以上(三)比二百石以上(四)比二百石以下。三公万石不在秩级之内。

官员的品秩虽然以石数为差,不过不全给以粮食,而是钱、谷分给。按钱发给官俸的时候,谷、钱之间的换算比率是固定的,所以当粮食价格上涨的时候,官俸实际上就贬值了。

西汉官秩月俸简录(斛=石):万石 :350斛 ,金印紫绶 。中二千石 :180斛。真二千石:150斛。二千石:120斛。比二千石:100斛,以上银印青绶。千石:90斛。比千石:80斛。八百石与比八百石禄同千石。六百石:70斛。比六百石:60斛,以上铜印黑绶。四百石:50斛。比四百石:45斛。三百石:40斛。比三百石:37斛。二百石:30斛。比二百石:27斛,以上铜印黄绶。一百石:16斛。斗食:11斛。佐史:8斛。

西汉时期,一般年景一斗米约十数钱,按此折算,三公月俸约七十万钱,县令月俸7万二千钱到十四万钱不等。可知西汉的官俸十分丰厚!较之明清,一品大员年俸不过一百二十四两银,折钱十八万六千而已!
参考资料:http://club.news.sohu.com/r-vp0006-2684-0-6-0.html

东汉末年~曹操就是第一个汉朝异性王爵~之前他还被封过公爵~

汉朝有规定,非刘不王,非功不侯.汉朝侯爵种类非常多,有数十等.所以李广身为名将,打了一辈子仗,竟没机会封侯,都认为他运气实在太差了.

汉初亦有王爵,后仅剩刘姓王,功臣勋将封王者皆下场凄惨。以后只封侯爵。


为什么相对于“当官”汉朝人更爱“封爵”?
爵位体系脱胎于秦朝的二十级军功爵位体系和周朝的爵位体系,以前只有武功才能封爵,之后文功也能封爵了。之后遇见了你立下了很大的功,但是却不能给你升官的情况就好解决多了,没关系可以给你封爵,而且后面花样玩的越来越多,除了封爵以外还有各种虚衔,就比如说福尔康他老爸的大学士就是比爵位要低一级的...

汉世频封万户侯,云台空峻谢风流是啥意思
万户侯是一种高级爵位,被封为万户侯意味着在政治、军事或文化等方面有杰出的贡献。汉朝时期频繁地封授万户侯爵位,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稳定。这也是汉朝帝王对功臣的一种赏赐和鼓励,同时也是为了巩固皇权,提高统治的稳定性。云台山上的空峻宫是谢安的居所,谢安是东晋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文化名人。以其...

为什么相对于“当官”,汉朝人更爱“封爵”有啥区别?
但是汉代不一样,无论哪个方面看,汉代都是一个一元化的农业社会。社会一元化必然造成理想一元化,汉代人的人生理想也很单纯,就是封侯封爵,从底层百姓到王公贵族,都是封侯封爵。上图_ 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 什么是封侯封爵?车骑将军卫青打匈奴立了大功,汉武...

为什么汉朝封爵喜欢封“侯”爵啊?
汉朝的爵位是沿袭秦朝的.设二十级爵以赏功,因为秦朝没有公爵,所以汉朝也没有。爵位和官职不同,上下之间没什么义务,只是级别有高低之分。像平民之爵就不得超过公乘。汉朝没有"公伯子男",二十级爵和王并存。侯(包括通侯和关内侯)是二十级爵中最高两级。以下是在网上找的,希望有用。汉官威...

汉朝人为何相对于能够“当官”,更爱被“封爵”呢?
爵位体系脱胎于秦朝的二十级军功爵位体系和周朝的爵位体系,以前只有武功才能封爵,之后文功也能封爵了。之后遇见了你立下了很大的功,但是却不能给你升官的情况就好解决多了,没关系可以给你封爵,而且后面花样玩的越来越多,除了封爵以外还有各种虚衔,就比如说福尔康他老爸的大学士就是比爵位要低一级的...

汉朝宋朝有哪些亲王分别叫什么
汉朝开始,封皇子、皇帝兄弟为王。魏晋开始,王爵分为亲王、郡王两等,亲王专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后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南朝梁、陈封爵有亲王。隋炀帝定制,以皇帝伯、叔、兄弟及皇为亲王,唐以皇帝兄弟及皇子为亲王。自亲王、郡王分设,一般一字王...

汉朝的官位再高,待遇好不好还得看爵位?
汉朝是开始封侯是从卫青开始的,卫青是抗击匈奴有功的大将军,所以就被君王封了一个“长平侯”,并且得到了许多的赏赐,正是因为这些田地和房产,所以汉朝的很多人都对“封爵”趋之若鹜,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可以封爵,可以获得这么丰厚的待遇。爵位的普遍化 因为爵位背后的丰厚奖励...

皇后的亲戚都封为什么?
直接封侯,一门四侯封给王家。东汉光武帝登上皇位后要给自己的阴皇后家封侯,要给她的父亲和两个哥哥都封侯,但是阴皇后拒绝了,说无功怎么能封侯(皇后的模范表率啊!)至于其他朝代,明朝的话驸马一般都封为侯爵,皇后的亲戚看其对皇家有无用处考虑封爵,但是一般最高也就只有侯爵。

“汉寿亭侯”是多大的官,为何让关羽如此珍视?
不过,如果纵观汉朝封爵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汉朝廷并没有在爵位前挂一个"汉"字的习惯。另外,曹操帐下名将于禁被封为"益寿亭侯",这和关羽的爵位名仅有一字之差,如果"汉"是代表汉朝,那"益"又代表什么呢?可能有人会说,汉寿县不是县吗,为什么会被作为亭侯的封地呢?其实,汉朝时县、乡、亭...

关于汉朝的称呼
诸侯王:汉代的封爵只有王、候两级。皇帝的子、弟封王;异姓的功臣封候,统称列候。汉朝的王爷是根据封地命名,比如封在代国,就是代王,封在济南,就是济南王。西汉初立,因秦之称号:皇帝之妻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并立八品(该八品也是沿袭秦时之制):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

澄海区15795995339: 汉朝的将爵;侯爵都有哪些? -
官品康得: 爵位和官职不同.上下之间没什么义务.只是级别有高低之分.像平民之爵就不得超过公乘.汉朝没有"公伯子男".二十级爵和王并存.侯(包括通侯和关内侯)是二十级爵中最高两级.以下是在网上找的.希望有用. 汉官威仪之:西汉帝国官员序列(下...

澄海区15795995339: 汉代的侯爵分几个档次?
官品康得: (1)一般爵位分为:1.王爵 2.郡王 3.嗣王 4.公爵 5.侯爵 6.伯爵 7.子爵 8.男爵 .(2)侯爵:侯的封地按照大小,有郡侯、县侯、乡侯、亭侯和无封地的关内侯(彻侯).汉的侯爵绝大部分是地名. (3)汉朝,一般爵位均为降级世袭,即子嗣承袭父爵要降一级.如果承袭者本人无甚功勋,不能晋级.少数特许可世袭罔替

澄海区15795995339: 文言文侯和候的区别 -
官品康得: “侯”和“候”是容易被混淆的形近字. “侯”, 可以指封国的国君,如《周易》:“利建侯.”(有利于建国封侯)百秦汉以后,“侯”也指仅次于王的爵位,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古时士大夫度间也常以“侯”作为尊称,杜甫有诗“李侯有佳句”,“侯”相当于今天的“君”.“侯”可作为声旁,构成一些形声字,如“猴”“喉”“瘊”等. “候”一般指“等内候”“等待”,比如“候车、候诊、候补”中的“候”.“候”也可指“问好”,如“问候”.还可指随时变化的情状,如“时候”“气候”“火候”等.“候”不充当声旁构成形声字.侯(hou第二声):1、我国古代五容等爵位的第二等;2、泛指达官贵人;3、姓.

澄海区15795995339: 汉代的侯爵大概是什么贵族水平 -
官品康得: 汉初的爵位制度是延续先秦时期(主要还是秦国)的二十等爵,列侯作为最高等级,有实质的食邑.列侯有国相、家丞、庶子、门大夫、洗马、行人等.列侯的地位是很尊崇的,不仅是二十等爵里面的最高一级,而且论地位和诸侯王极为相似...

澄海区15795995339: 汉代候 王的由来 -
官品康得: 最早来自于楚汉相争时候,刘邦为了打败项羽,拉拢更多人支持,于是分封了很多人为王,这部分人和刘邦不是一个姓氏,于是称为异姓王; 在打败项羽后,刘邦逐步废除了异姓王,为了巩固统治又分封了很多同姓子弟为王,称为“同姓王”; 后来诸侯王尾大不掉,汉武帝实行推恩令,逐步削弱了王侯势力,王国问题逐步解决.

澄海区15795995339: 古代的爵位称呼,有什么说法吗 -
官品康得: 爵位,又称封爵、世爵,原本是指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因此爵位本来是与封建制度密切相关的.但某些国家(例如不列颠)在封建制度没落后,依然沿用爵位体系. 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澄海区15795995339: 古代侯爵来历. -
官品康得: 由来就是君主管不了太大地方,需要分封啊!侯爵没有玉玺,只有符信,上面刻着某某候印,或者某候谁(名字)印,如果有官还有官印,若要出征还有虎符(鱼符) 你指哪个朝代的侯爵呢? 周朝封建五等爵的第二等.《礼记·王制》:“王...

澄海区15795995339: 古代臣子的谥号为什么只到侯一级,没有谥号公爵的吗 -
官品康得: 第一,封号不是谥号,第二,封爵者有高贵乡公.公爵在汉朝封爵体系中属于特例,而且是别有用心的特例,谥号中更不存在.

澄海区15795995339: 古代的将相王侯候爵? -
官品康得: 魏无忌:信陵君田文:孟尝君赵胜:平原君黄歇:春申君张良:留候周勃:绛候卫青:长平候霍去病:景恒候赵充国:壮候高长恭:兰陵王李靖:代国公长孙无忌:赵国公杜如晦:莱国公房玄龄:梁国公尉...

澄海区15795995339: 汉代的侯与唐代的公
官品康得: 古代爵位周代最为完备,公侯伯子男俱全.到了汉代,只有侯这一爵位,不过有不同等级,看封地的大小,人口多少, 列侯最高,分县,乡,亭三等,像留侯,淮阴侯,平津侯封地都是县一级的,小一点的乡侯大于亭侯,都是后来有的,如张飞的先封新亭侯,后封西乡侯 更低还有都乡侯,食邑三百,都亭侯,食邑两百 关内侯,食邑一百. 还有更低的名号关中关外侯低,只有爵位没有封地. 唐代的爵位有食邑,但多为虚封,不能收租.所以整体不如汉代的实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