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习俗有哪些?

作者&投稿:徵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生育习俗有哪些?~

坐月子
妇女产后,叫“坐月子”。“月子里",产妇主要是休息调养和育婴。
产妇生产后三天内不能下床,孩子没满月前不得出门。坐月子期间,产妇一般不用劳作,怕落下“月子"病,多由婆家小姑子或妯娌们伺候“月子”。第三日,产妇要喝肘子骨做的“全汤”,以滋补身子和催奶。月子期间,忌食生冷辛辣等食物,否则会“回奶”、“叉奶”。
坐月子期间,禁忌很多。忌外人进入产妇居室。产妇生产后,家人大多在屋门口悬挂一红布条,以防外人冒然进入。据说,外人进入产妇屋子,会把孩子吓出“脐带疯”来,对产妇和进入者身体也不好。此俗有一定信仰因素,如产褥禁忌、产妇不洁等,同时还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如保护产褥期妇女和新生儿身心健康等。
红喜蛋
中国传统思想认为生孩子就是添喜,因此把女婿前往岳父母家通报称为“报喜”。报喜时常带红鸡蛋,如果是男孩,红蛋是双数,染红后还要在鸡蛋的一头用墨染一个黑点,表示“大喜”。如果是女孩,鸡蛋为单数。
红鸡蛋送到姥姥家,姥姥一眼就知道女儿已经生产了,并能看出是男孩还是女孩。古时,姥姥接到喜讯,还要烙一张饼让女婿或报喜的人带回去。报喜人在回去的路上碰到狗时,把饼扔给狗,这表示狗替孩子挡了灾,婴儿就不会夭折了。
婴儿出生后,近亲好友要为产妇及孩子送一些礼品,通常是红糖、小米、挂面、鸡蛋四色礼,也有送农家玩具的。婴儿的姥姥大多要送上一百个甚至几百个鸡蛋。
主人收下礼后,还要回敬煮熟的红鸡蛋。每收一份礼,便要让客人带走一份红鸡蛋。男孩带双数,女孩是单数。因生育过程中使用的这种礼仪蛋为红色,人们都习惯称它为“红喜蛋"。
洗三
孩子出生第三天,很多地方有“洗三"习俗。洗三时,由接生婆抱着婴儿洗澡,边洗边唱吉祥歌谣:“洗洗头,做下侯;洗洗蛋,做知县;洗腚沟,做知州。"洗完澡后,用一根大葱往婴儿身上轻轻抽打两下,说道:
“一打聪明,二打伶俐。”再拿起先前准备好的秤砣照着婴儿比画两下,说“秤砣虽小压千斤",意思是孩子长大之后在社会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最后,再拿一面小镜子在婴儿屁股上照几下,说“拿宝镜,照照腚,白天拉屎夜里净。"至此,整个洗三仪式完成。
这一天,生孩子的主家一般还要备办酒席,一表庆贺,二来答谢接生婆和前来庆贺送礼的亲朋好友。
做满月
婴儿出生满一个月叫满月,通常男婴在出生后的第三十天,女婴则是在第二十九天。满月时所做的庆贺称做满月,有些人是选在第二十四天,取二十四孝之意,寓意小孩长大后会像二十四孝中的人物一样孝敬父母。
到婴儿满月时,要剃掉婴儿的头发,叫理胎发。剃头时,婴儿让他人抱住,父母不能在身边。有些地方把婴儿剃下的头发搓成团,用红绿花线拴起来,悬挂在堂屋高处。
这天产妇的娘家会派产妇的兄弟给外甥送头尾。所说头尾指的是婴儿从头到脚所穿的所有衣物,包括帽子、衣服、银牌或金锁、手镯、脚镯、鞋袜等。外婆和亲友陆续携带礼品或礼金来看望小孩,主人要大办宴席来招待。外婆或舅舅还要抱着孩子到大街是或邻居家里转一转。
河南等地盛行满月挪臊窝的习俗,即母亲带着婴儿回娘家。母亲抱着宝宝在回娘家的路上呼唤“宝宝别怕",目的是为孩子祈求幸福和吉祥。
有人把婴儿满月出门称作“游行”,叫法虽不准确,但借此表达希望孩子见世面、不怕生人、将来有出息的心愿还是很恰当的。挪臊窝对产妇而言,可以说以此摆脱了那个充满污秽的环境,恢复被中止的社交活动和联系。至于回娘家,显然与满月礼中娘家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是一脉相通的。
百天
在诞生礼中,百日礼可能是最不注重仪式的,它仅是人们利用“百”
这个象征圆满的数字表达对新生儿的祝福。古人又以为百天是婴儿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婴儿如果能顺利活过百天,就意味着摆脱了一个困厄,他们利用“百”圆满、完全的象征意义祝福婴儿长命百岁,是祝福的一面。
于是婴儿出生百天,穿百家衣、戴百家锁、吃百家饭这些祝福他长命百岁的行为便大大普及开来。
百家衣讲究紫色,取其谐音“子”,有祈祝多子多福的含义;百家锁多用金银制成,讲究由百家凑钱制成,有些地方还要求百家之内必须要有谐音长、命、富、贵四姓;吃百家饭则有依靠众人养护孩子的意思。人多力量大,能给身体柔弱、魂魄不稳的婴儿制造更加宽松、舒服的生活空间。
抓周
婴儿过周岁生日,意味着在人生道路上平稳地度过了第一个春夏秋冬,为此要设宴庆贺,一则祝贺孩子的健康成长,二来寄托大人们对孩子的美好期望。
在宝宝周岁的那一天,给宝宝梳洗干净,换上新衣服——新衣、新帽、新鞋袜,开始祭拜祖先,告诉祖先宝宝满一岁的喜讯,祈求宝宝能健康长大。然后挑一间比较宽敞的房子,中间并列摆两张方桌,上面铺上布或席子,将准备好的抓周物品——书、印章、笔墨、算盘、钱币、鸡腿、猪肉、糕点、尺、剪、葱、芹菜、蒜、稻草、刀剑等按半弧形摆在桌的一端,抱来宝宝坐在桌子中间,让宝宝任意抓,以最先抓取的东西来预测宝宝的兴趣、爱好以及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
一般来讲,宝宝抓到书,象征着今后读书好,适合做学者、专家;抓到笔墨,将来会成为作家、画家;抓到印章,标志着有权势,能做大官;抓到算盘,要当商人、会计师,适合从商;抓到钱币,将来自然会非常富有;抓鸡腿,象征有福气,预示一生将不愁吃穿;抓糕点将来可以步步高升;抓尺子和剪刀,将来可以会裁会量;抓葱,表示聪明;抓蒜,善于计算;抓芹菜,代表勤劳;稻草,适合当农民……如今许多地方仍盛行这种风俗,但不是迷信,而是为了表示喜庆。

  男女结婚后,双方的父母最关心的就是女儿和媳妇何时“有喜”,也即怀孕,这是生育中的第一个先兆。未怀孕前,民俗中有生殖崇拜及岁时节日中的各种求子习俗,如北方地区的拜泰山娘娘、南方拜临水夫人,以及全国大多数地方都拜送子观音等。福建泉州旧俗元宵节时,娘家要为新婚女儿送上红、白成对的莲花灯和“仙女送子”的皇都市灯,寄以“早生贵子”的祝愿。一旦确定了怀孕,无论怀孕妇女的父母,还是公婆、丈夫以及其它人,都会喜上眉梢,因为有了后代,就不愁家族的延续。怀孕所以称之为喜,是与中国民间的传统观念有关。中国人历来都认为“无后为大”,既然有后,有身孕,那就意味着后世有人,可以传宗接代。同时也说明,娶来的媳妇是有生育能力的,这就为家族的人口繁衍报了喜。由于中国封建的传统观念影响,得喜之中很重要的“喜”是在于有子。虽然未经生产不可能知道胎儿是男是女,但是怀孕本身就意味着腹中胎儿是子,即便这次不是子而是女,下次也会生个儿子的。喜的内容也就包容在其中了。
  确定怀孕后,要有人要四处说喜,同时通知孕妇娘家,孕妇的娘家就开始为迎接新生儿的到来做准备。四川自贡地区旧俗,妇女结婚怀孕后,娘家要为其准备产后的鸡、蛋、米和为即出世的宝宝准备鞋袜、衣、帽。安徽含山的习俗是妇女怀孕期间,娘家要准备婴儿穿的衣被尿片等用品,婆家则于临产时炒“阴米子”即蒸熟晒干的糯米饭,再以铁锅烘炒,俗称“催生米”,以便生育后用开水泡食。而在有些地区如广东惠州,首先要祭神拜租。这有两个用意,一是向祖宗报喜,二是祈求诸神保佑。
  妇女一旦怀孕,其地位、身价也会随之而提高,全家人会随着做出各种符合民间传统习惯的反应。自怀孕开始,家中人会对孕妇采取保护措施,孕妇们的行为和饮食便受到一些限制,形成不同的民间风俗和“禁忌”。多数的风俗和“禁忌”是对孕妇进行限制,例如,中国汉族民间传统要求孕妇用布围住额头,忌孕妇参加红白喜事,入生子人的家,伸腰,打哈欠,钉钉子,抬重物等。另外,孕妇们还禁食“寒性”的食物。这些民间“禁忌”虽然有些带有迷信色彩,但是,它对于孕妇保持稳定的情绪和健康,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民俗新妇怀孕,俗称“病子”或“有身”,期间凡事需小心在意。孕妇要注意营养,多从鸡鸭鱼肉、猪肝猪肾等补养身体,促使胎儿健壮。对于孕妇,古人是食养与胎教并重,还有“催生”之俗。在食养方面,强调“酸儿辣女”,“一人吃两人饭”,重视荤汤、油饭、青菜与水果。民俗孕妇忌吃兔肉,认为若吃了,产下的孩子会长个三瓣嘴,即兔唇。这一说法流传范围极广,流传年代也颇为久远。西晋人张华的《博物志》中就有记载“妊娠者不可啖兔肉,又不可见兔,令儿缺唇。”此外各地其他孕妇忌嘴的习俗极多,主要有:
  不能吃狗肉,吃了狗肉的话,将来孩子爱咬人,吃奶时也爱咬奶头;不能吃生姜,否则生下的孩子会六指;不能吃麻雀(否则子女长大后会淫乱)以及一切凶猛丑恶之物(子女将来会残暴);忌吃螃蟹,这样生下的孩子才不咂泡沫流口水,又说吃螃蟹令胎横难产。而台湾民俗则以为吃了蟹,生出来的孩子像蟹那样抓扭别人的手脚;忌食鸭子,认为吃了鸭子,孩子要生摇头病;忌食狗肉等“化气”的食物,民间认为“化气”食物会“化胎气”,易流产;有的地方还不许孕妇吃葡萄,怕胎儿长成葡萄胎;不能吃猪肝、鸡肝,否则会导致产后无奶或少奶等等,不一而足。
  妇女妊娠期除有种种的忌嘴禁食之外,还有各类禁视的规矩,即规定不少物品和事物不能看,否则要生怪胎或难产。如:
  孕妇不能看产妇分娩,不然自己将来要难产。这条禁忌颇有点科学根据,因孕妇看到正在分娩的产妇的痛苦表情,听到产妇的叫喊声,容易造成一种精神压力,到自己分娩时可能会神经紧张,以致引起难产。台湾民间孕妇忌见月蚀,以为见了月蚀所生子女身体不全,也是出于同类心理。安徽徽州民俗规定,妊娠期间孕妇不能将裤子“张口”朝天晾晒,更不能晾在屋外过夜;不能看丧葬、尸体,不能看砌墙时开窗户、门户;不能看砌锅灶时开灶门、炉孔等。
  由于旧时民间对孕妇流产、难产及生残缺儿和怪胎难以作出完全科学的解释,于是便附会出种种迷信说法以警示一般村妇,这样,除禁食、禁视之外,在行动举止方面也出现极多的清规戒律。如:
  广东惠州地区忌孕妇在坟旁方便,认为脏污了土地神,出生的儿子会畸型;忌在家打钉子、补老鼠洞,认为怀孕期间钉钉补洞会损伤“六甲”,出生的孩子会缺唇(兔唇),或者会瞎眼、没屁股眼,这都是人们打补钉子补洞带来的恶果。海南琼崖一带禁忌在孕妇房中的任何一处(如墙、门、床板、器具)钉钉等物,犯之,将来生出的孩子四肢不全;不可置刀于灶上,因孩子投胎时,须经灶君菩萨的允许、怀孕后,置刀于灶,那就是对灶君不满,灶神会将原答允送子的主意打消,因此产下的孩子多死婴或造成流产等。浙江各地流行的孕妇禁忌有:不能跨越绳索,认为绳索像胎儿脐带.跨后要缠身难产;不能满屁股坐板登,否则胎位后坠形成难产;不能抱别人的孩子,说是抱过的孩子要生病,俗称“替胎”。普宁习俗孕妇不应到神庙去,俗以为神灵是至高无上的,洁白无私,福佑下民,理应虔诚尊敬。而受胎是亵渎的结晶,倘到神灵之前,是大不敬的事。此外,各地民间还有其他一些习俗,如四川有忌在新夫妇交拜时堂屋侧置秤(生子驼背),孕妇床头不能挂有他项物件(将生孩子必骈指),等等。这些禁忌规定对孕妇的言行举止是要慎之又慎,防之又防。总之,让孕妇深居简出,谨慎生活,这是得喜后的“忧”,直到腹中婴儿出生后,这些谨小慎微的规矩,民间的传统才算告一段落。
  我国古代很早就在胎教方面有一定的认识,传统医学对妇女孕期有怡情养性、实行胎教的规定。《妇人良方大全》曰:“自妊娠之后,则须行坐端严,性情温和,常处静室,多听美言,令人讲读诗书,陈礼,说乐,耳不闻非言,目不视恶事。”《正俗方》云:“怀孕妇人性宜宽厚,神全气和,不惟安胎,生子必温厚,古所谓胎教也。”一些诗礼世家,更教育女儿、媳妇在孕期内“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口不出恶言”,实行古人所谓的“胎教”:要求孕妇行坐端正,多听美言,有人为她诵读诗书,演奏礼乐。同时不可四处胡乱走动,不可与人争吵斗气,不可从事繁重劳动等。
  民间习俗还很重视妇女孕期的保健,《胎产护生篇》“产前十忌”记载;孕后“第一最忌共夫寝,……善坠胎者更慎之……”《达生篇》云:“得孕后即宜绝欲,若再扰子宫,其胎或一月、三、五月必堕。”张曜孙提出;“怀孕之后首忌交合。……动而漏下,半产、难产,生子多疾而夭”。可见民间生育习俗中已经很注意这点,如上海郊区旧时就流行有女儿孕后,娘家送分床铺的习俗。妇女婚后第一次怀孕,孕妇的娘家闻讯后,一般在孕妇怀孕三个月左右,送一张单人床到女婿家,称为“送分床铺”。暗指夫妇从此以后该分铺而居,以利孕妇的健康和胎儿的发育。“送分床铺”之俗限于女儿第一次怀孕,以后就不再也不必重复了。
  在催生方面,民间习俗也是有很多规定。所谓“催生”,多是指孕妇的娘家借此将婴儿出世后需用的东西送过来,或送他物寄托,希望女儿快生、顺产之意。《梦梁录》云:“杭城人家育子,如孕妇入月,期将届,外舅姑家以银盆或彩盆,盛粟杆一束、上以锦或纸盖之,上簇花朵、通草、贴套、五男二女意思,及眠羊卧鹿,并以彩画鸭蛋一百二十枚、膳食、羊、生枣、粟果及孩儿绣绷彩衣,送至婿家,名‘催生礼’。”
  孕妇临产的那个月叫达月,到了达月,娘家必送礼物以示催生。催生礼,一般有衣、食两项。衣有凡婴儿出生后所需用的衣服、鞋帽、包被、诞兜及至尿布都送上;食有鸡蛋、红糖、长面、桂圆、核桃等等。因催生礼品丰盛,往往须用担挑上.有的地方干脆就叫“催生担”。催生礼随民风乡情不同,各地自有特色。福建泉州有娘家于孕妇临产前,通常要送鸡蛋、线面、鸡等物品到男家,俗称“催生”,祈望外孙降生顺遂的习俗。广东饶平生育习俗规定临产前一日,娘家要备新生儿的衣服、鞋、帽等数套及各种点心食品(如麦包、粽子、红鸡蛋等)送至婆家,叫“催生”。婆家收下服装和大部分点心食品,退回小部分,并将收下的点心食品,分赠给亲友、邻居。东莞一带,旧俗若产妇遇到难产,婆婆请男巫到家来为媳妇解六甲。届时用鸭蛋12枚,向天焚化元宝、冥镪,以求神明庇佑其孕妇及胎儿快生快出,也叫“催生”。江苏高邮多送鸭,催生礼送上瞟肥不生蛋的鸭子,表示女儿生养顺利。浙江温州在女儿临产时,母亲要送肉给女儿。肉约一寸见方,切得端正,不偏不倚,烧熟送去,当地叫“快便肉”,以为产妇吃了,临产快捷。杭州在清末民初时,孕妇产期将届,娘家要送催生礼。送的有喜蛋、桂圆及襁褓。预产期将到的那个月的初一,派人将上面各种物品送往男家时,要携带一笙吹着进门,以“笙”谐“生”,以“吹笙”表示催生之意。也有同时用红漆筷子十双,或用竹筷用洋红染之,一并送往,取快生快养之意。安徽徽州民俗是产妇临盆前,娘家要备好新生婴儿软帽(俗称“被窝帽”),和尚衣(无领,无钮扣,以绳带连系的小人衣),包裙,口涎围、小鞋袜、尿布、红枣、红糖、鸡蛋等物,于月初一或十五送至婿家,俗称“催生”。按照习俗,送“催生”时,在路上还需戴伞遮天,不能说一句话。据说“催生”衣物,有神灵护送,报日后平安,故不让天色人语惊扰神灵,以图安康、吉利。山西民间规定出嫁的女儿,绝对不允许在娘家生孩子。生产之前,乡间往往是娘家人带上礼物、食品之类探望临产的孕妇,称之为“催生”,山西乡间的“催生”,不光限于娘家人,也有娘家的其它亲戚。所带礼物,一般是鸡蛋、红枣、红糖之类。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婴儿降生,民间俗称之为“添喜”,还有称之为“临盆”、“落地”。古代民间生育,大多在家临盆,由“接生婆”到家中接生。接生时,需叱退杂人,同时要打开所有房门、橱门的锁,此寓“松关”,祈愿降生顺利。由于没有助产技术及设备,所以遇上难产,唯有烧香磕头,束手待毙,别无他法。
  古代中国进入宗法社会后,人们就特别重视传宗接代。新生婴儿由于性别的不同,当他们一来到世间,欢迎他们的却是两种并不相同的眼光。林语堂在《中国人》中谈及“妇女的从属地位”时,曾引用了《诗经.小雅.斯干》中的两句:“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故后人称生男生女为“弄璋弄瓦”。璋即圭璋,是一种宝玉,为春秋时功臣朝见王侯时所执,使男婴弄璋,是希望他长大后做官。瓦是古代妇女纺织时用的纺锤,让女婴弄瓦,有从小就培养她勤于纺织的寓意。先秦时期还有习俗:新生儿出生,如果是男孩,应在门左挂一张木弓,象征男子的阳刚之气;如果是女孩,则在门右挂一块手帕,象征女子的阴柔之德。福建泉州旧时生男要马上到祖祠去燃放鞭炮,有的甚至鸣火铳,以示向祖先报喜。在家门口或庭院则摔“土结”(一种建筑用的泥土坯块),意在祈求日后幼儿好养育,长大有胆略。生女则缺乏如此热烈气氛,而且所送礼品也有别,亲友一般仅送鸡蛋,不送线面,以免有连续不断生女之嫌。有的地方在清代甚至还有溺女婴之陋习。山西民间将生男称为“大喜”,也称“弄璋之喜”;生女称为“小喜”,也称“弄瓦之喜”,有些人家生男后,往要在大门口用大幅红布上书“弄璋之喜”挂于门楣上,以向外传递信息,光耀门庭。山东青岛地区在孕妇平安分娩后,家里要办的第一件事是“挑红”,就是在大门上挂一块红布,告示乡邻孩子已经平安降生了。莱西等地还要在屋门上挂一桃枝,桃枝上用红线系着葱、枣和栗子,寓意孩子将来聪(葱)明,早(枣)日成家立(栗)业。“挑红”实际起着报喜的作用,乡邻们见到“挑红”后,即主动到产妇家贺喜,俗称“看欢喜”、“送汤米”,礼品多为鸡蛋和红糖。
  孩子出生后对胎衣的处理也有习俗规定。如湖南长沙的习俗是,分娩后胎衣要用陶罐盛着埋在附近山上,意在父母血统与家乡土地永不分离。世传送胞衣时不能回头,否则倒奶。而按照山西太原郊区民间的习俗,胎衣要寻找一个比较辟静的地方埋掉,不能乱扔,更不能让动物吃掉。在分娩时的脐带剪断之后,在旧时卫生条件落后的情况下,民间往往弄些羊羔粪塞在肚脐上。同时,还往往给产妇喝少许童子尿和几剂由中药配制的生化汤。
  

坐月子

妇女产后,叫“坐月子”。“月子里",产妇主要是休息调养和育婴。

产妇生产后三天内不能下床,孩子没满月前不得出门。坐月子期间,产妇一般不用劳作,怕落下“月子"病,多由婆家小姑子或妯娌们伺候“月子”。第三日,产妇要喝肘子骨做的“全汤”,以滋补身子和催奶。月子期间,忌食生冷辛辣等食物,否则会“回奶”、“叉奶”。

坐月子期间,禁忌很多。忌外人进入产妇居室。产妇生产后,家人大多在屋门口悬挂一红布条,以防外人冒然进入。据说,外人进入产妇屋子,会把孩子吓出“脐带疯”来,对产妇和进入者身体也不好。此俗有一定信仰因素,如产褥禁忌、产妇不洁等,同时还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如保护产褥期妇女和新生儿身心健康等。

红喜蛋

中国传统思想认为生孩子就是添喜,因此把女婿前往岳父母家通报称为“报喜”。报喜时常带红鸡蛋,如果是男孩,红蛋是双数,染红后还要在鸡蛋的一头用墨染一个黑点,表示“大喜”。如果是女孩,鸡蛋为单数。

红鸡蛋送到姥姥家,姥姥一眼就知道女儿已经生产了,并能看出是男孩还是女孩。古时,姥姥接到喜讯,还要烙一张饼让女婿或报喜的人带回去。报喜人在回去的路上碰到狗时,把饼扔给狗,这表示狗替孩子挡了灾,婴儿就不会夭折了。

婴儿出生后,近亲好友要为产妇及孩子送一些礼品,通常是红糖、小米、挂面、鸡蛋四色礼,也有送农家玩具的。婴儿的姥姥大多要送上一百个甚至几百个鸡蛋。

主人收下礼后,还要回敬煮熟的红鸡蛋。每收一份礼,便要让客人带走一份红鸡蛋。男孩带双数,女孩是单数。因生育过程中使用的这种礼仪蛋为红色,人们都习惯称它为“红喜蛋"。

洗三

孩子出生第三天,很多地方有“洗三"习俗。洗三时,由接生婆抱着婴儿洗澡,边洗边唱吉祥歌谣:“洗洗头,做下侯;洗洗蛋,做知县;洗腚沟,做知州。"洗完澡后,用一根大葱往婴儿身上轻轻抽打两下,说道:

“一打聪明,二打伶俐。”再拿起先前准备好的秤砣照着婴儿比画两下,说“秤砣虽小压千斤",意思是孩子长大之后在社会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最后,再拿一面小镜子在婴儿屁股上照几下,说“拿宝镜,照照腚,白天拉屎夜里净。"至此,整个洗三仪式完成。

这一天,生孩子的主家一般还要备办酒席,一表庆贺,二来答谢接生婆和前来庆贺送礼的亲朋好友。

做满月

婴儿出生满一个月叫满月,通常男婴在出生后的第三十天,女婴则是在第二十九天。满月时所做的庆贺称做满月,有些人是选在第二十四天,取二十四孝之意,寓意小孩长大后会像二十四孝中的人物一样孝敬父母。

到婴儿满月时,要剃掉婴儿的头发,叫理胎发。剃头时,婴儿让他人抱住,父母不能在身边。有些地方把婴儿剃下的头发搓成团,用红绿花线拴起来,悬挂在堂屋高处。

这天产妇的娘家会派产妇的兄弟给外甥送头尾。所说头尾指的是婴儿从头到脚所穿的所有衣物,包括帽子、衣服、银牌或金锁、手镯、脚镯、鞋袜等。外婆和亲友陆续携带礼品或礼金来看望小孩,主人要大办宴席来招待。外婆或舅舅还要抱着孩子到大街是或邻居家里转一转。

河南等地盛行满月挪臊窝的习俗,即母亲带着婴儿回娘家。母亲抱着宝宝在回娘家的路上呼唤“宝宝别怕",目的是为孩子祈求幸福和吉祥。

有人把婴儿满月出门称作“游行”,叫法虽不准确,但借此表达希望孩子见世面、不怕生人、将来有出息的心愿还是很恰当的。挪臊窝对产妇而言,可以说以此摆脱了那个充满污秽的环境,恢复被中止的社交活动和联系。至于回娘家,显然与满月礼中娘家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是一脉相通的。

百天

在诞生礼中,百日礼可能是最不注重仪式的,它仅是人们利用“百”

这个象征圆满的数字表达对新生儿的祝福。古人又以为百天是婴儿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婴儿如果能顺利活过百天,就意味着摆脱了一个困厄,他们利用“百”圆满、完全的象征意义祝福婴儿长命百岁,是祝福的一面。

于是婴儿出生百天,穿百家衣、戴百家锁、吃百家饭这些祝福他长命百岁的行为便大大普及开来。

百家衣讲究紫色,取其谐音“子”,有祈祝多子多福的含义;百家锁多用金银制成,讲究由百家凑钱制成,有些地方还要求百家之内必须要有谐音长、命、富、贵四姓;吃百家饭则有依靠众人养护孩子的意思。人多力量大,能给身体柔弱、魂魄不稳的婴儿制造更加宽松、舒服的生活空间。

抓周

婴儿过周岁生日,意味着在人生道路上平稳地度过了第一个春夏秋冬,为此要设宴庆贺,一则祝贺孩子的健康成长,二来寄托大人们对孩子的美好期望。

在宝宝周岁的那一天,给宝宝梳洗干净,换上新衣服——新衣、新帽、新鞋袜,开始祭拜祖先,告诉祖先宝宝满一岁的喜讯,祈求宝宝能健康长大。然后挑一间比较宽敞的房子,中间并列摆两张方桌,上面铺上布或席子,将准备好的抓周物品——书、印章、笔墨、算盘、钱币、鸡腿、猪肉、糕点、尺、剪、葱、芹菜、蒜、稻草、刀剑等按半弧形摆在桌的一端,抱来宝宝坐在桌子中间,让宝宝任意抓,以最先抓取的东西来预测宝宝的兴趣、爱好以及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

一般来讲,宝宝抓到书,象征着今后读书好,适合做学者、专家;抓到笔墨,将来会成为作家、画家;抓到印章,标志着有权势,能做大官;抓到算盘,要当商人、会计师,适合从商;抓到钱币,将来自然会非常富有;抓鸡腿,象征有福气,预示一生将不愁吃穿;抓糕点将来可以步步高升;抓尺子和剪刀,将来可以会裁会量;抓葱,表示聪明;抓蒜,善于计算;抓芹菜,代表勤劳;稻草,适合当农民……如今许多地方仍盛行这种风俗,但不是迷信,而是为了表示喜庆。




有哪些我们小时候以为正确,现在才知道是错的育儿习俗?
说到之前那些被老一辈人常用的所谓正确的,现在看来是不科学错误的育儿方式真的不少。而且每一个地方几乎都有自己的一些方式。就如我们家乡江西这边以前有一种大多数家庭,特别是农村都有的"育儿神器"一摇篓,像我们这一代的八零后几乎都是躺在里面长大的。听爸爸妈妈说,那时候他们都很忙,根本没...

24节气都有哪些习俗
24节气都有哪些习俗二十四节气的习俗与饮食:1、立春,俗称“打春”。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天子要在立春日,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立春日,村里推选一位老者,

佩戴长命锁是一种传统育儿习俗,长命锁的纹样图案究竟有哪些寓意?
金祥云锁寓意祥云,表达了吉祥、幸福、美好的愿望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祥云图案别具一格,造型优美,寓意吉祥,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吉祥文化博大精深。到了唐朝,佩戴长寿花的习俗在全国盛行。唐朝的张有一首诗证明了这一点:“我希望长寿,然后是对你的仁慈的表现。”作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代表,祥云...

满族的民族习俗都有哪些?
孩子至一周岁时,有“抓周”之礼,以测试孩子将来的志向。往昔,满族自孩子降生时起,要给他挂上猪牙,以求孩子体健身强,可早立世。孩子五岁前,必须“跳喜神”(家祭)。在这一天,杀鸡做糕,祭祀祖先。满族还有一个习俗是“换锁”。孩子降生时,悬于门外的弓矢和红布条,待其满月后收回拴在子孙...

端午节的习俗和故事有哪些?
一、端午节的习俗 1、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2、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3、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

清明节的哪些习俗,会让你觉得“这一天值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 清明节扫墓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 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

东北地方育儿习俗?
也许是因为转移了注意力的关系,我猜,呵呵 如果孩子吐奶厉害或者消化不良,就把母乳挤出来,用煎锅在火上慢慢烤干(就类似于我们小时候吃的糖,外面包的一层像纸一样的东西,放嘴里就化掉了),然后放到温水里一起喂孩子,症状就会有所好转。目前只想起来这些了,不知道有没有用,呵呵。

蒙古族都有哪些风俗
2、6生儿育女的习俗,蒙古族人民对于生儿育女极其重视,所生婴儿无论男女,均在婴儿落地后即在家门外树立标志如生婴儿为男的,即用榆树枝条削一付一尺五寸至二尺的弓矢,挂在门外如所生婴儿为女的,就在门外挂一。3、内蒙古族的风俗是献哈达祝寿好客习俗婚礼习俗育儿习俗等1献哈达 哈达常在迎送...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分别是什么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已流传两千多年。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2、吃粽子 五月端的早晨...

中国端午节有那些风俗?
此外,哥斯达利加、洪都拉斯、秘鲁等国家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别称知多少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载,因...

灵山县18961952499: 生育习俗 - 搜狗百科
产符英达: 旧时代,云浮的妇女生儿多在自家房内,请收生婆接生.小孩出生时,习惯称“大水淋头”,所有男人要离家回避,否则不吉利.小孩出生后用大桔叶、蔚草煎水洗身,产妇也用大桔叶、香茅、大艾、蔚草熬水沐浴,以驱风辟邪.在小孩出生后 ...

灵山县18961952499: 在中国有哪些生育礼俗?
产符英达: 生儿育女在中国各民族生活中向来是一件大事.一个又一个的育儿 方法与仪规,使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育礼俗.I不少人都知道“东北三大怪”中有一...

灵山县18961952499: 大连生育习俗是怎样的? -
产符英达: 出嫁的姑娘不准在娘家生孩子.其说法是“闺女沾了妈家的草,辈辈世世过不好”.产妇临产时,要把炕席卷起,铺上草木灰,找接生婆用土法接生.柜上燃香,地下烧纸,一旦难产就准备送死.孩子出生后,穿上小褂,捆好手脚,包在尿布里...

灵山县18961952499: 广东阳西有什么生育习俗?
产符英达: 怀孕 阳西妇女怀孕,俗称“有身孕”.“有生孕”的妇女,不要踏别家的门槛,不能随便抱别人的孩子,认为抱了是“争花”,会使小孩夜卧不宁. 坐月子 妇女产后一个月内,叫坐月子,生孩子不能在娘家,孩子哭声不能让娘家的人听到,听...

灵山县18961952499: 广东中山市生育习俗有哪些?
产符英达: 生育 做“三朝” 婴儿出生后第三天要为之剃头,同时配备三牲等物拜祭祖先,并且煲猪脚姜、染制红鸡蛋和煮炒米糖送给婴儿的外公外婆及其他亲友. 送庚 三朝后至满月前,亲友携带猪蹄、一方布料或衣服被褛之类的婴儿用品到贺,俗称送庚. 满月酒 富有人家的婴儿出生后满1个月时多设酒宴,席中必有猪脚煲姜、红鸡蛋和甜酸萝卜姜片等食品.散席时,主人家还分送红鸡蛋及酸姜片给亲友. 担满月 外公外婆在外孙满月时送手镯、全套衣帽及猪蹄、鸡蛋等礼物到贺,俗称担满月或担出月 该答案来自南北游旅行网官方网站

灵山县18961952499: 关于无锡生育风俗 -
产符英达: 我们无锡这里没有要向娘家人报生要送礼金的说法,你只要办满月酒就好了,娘家人吃酒时要送一大堆小孩的东西呢!

灵山县18961952499: 客家人生育有什么禁忌? -
产符英达: 兴宁乡俗孕妇忌触摸别人的小孩,特别是一二岁的男孩,俗谓孕妇会"摄魂",把小孩的魂魄摄走,使小孩生病.揭西的乡俗是,小孩忌孕妇抱,认为抱后小孩会多灾疾.赣南的乡俗是,孕妇忌摸果树,不能抱别人的小孩,不能摸敬神物品,...

灵山县18961952499: 汉川有哪些特色民俗 -
产符英达: 汉川特色民俗:1、做九朝 做九朝与送祝米是湖北汉川的生育习俗文化.孩子出世后第九天举行的庆贺仪式谓之“做九朝”.从婴儿出世的那一天算起,第九天为婴儿做九朝,过去旧法接生,许多婴儿生下就咸染破伤风(又名脐风),一般在出...

灵山县18961952499: 青海蒙古族育儿习俗是什么? -
产符英达: 蒙古民族极为重视对新生儿的哺育.据方志《青海》载:"婴孩临盆,即以两页轻软温暖之山羊羔滑皮包裹其腰部,以护脐带."因系草原,棉布较少,裹以皮或毡.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更古远.明《夷俗记·生育》载:"产时即裹以皮或毡,...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