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方育儿习俗?

作者&投稿:景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东北的地方风俗~

  东北人过年的习俗
  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节日,有很多古老相传的风俗,以东北来说,讲究就不少。
  旧时,一切辞旧迎新、祈福迎祥的庆典几乎都集中在除夕夜举行。全家都要换上新装。这顿饭是对年菜的首次品尝,可以荤素一齐上.通常必要有红烧肉、炖羊肉、米粉肉、红焖肘条、元宝肉、南煎丸子、四喜丸子、鸡冻儿、鱼冻儿、猪肉冻儿、豆儿酱、豆豉豆腐、芥末墩儿、辣芥菜、炒酱瓜儿等年禧套路菜。
  我国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为珍惜已逝的岁月,男女老少都要彻夜不眠,进行不同的娱乐活动,谓之“守岁”.孩子们历来是随心玩耍,抖空竹、抽陀螺、捻升官图、掷骰子、玩牛牌、吹琉璃喇叭、口琴、耍影戏人、点走马灯,放“滴滴金儿”,“耗子”、“黄烟带炮”……老太太们则坐在一起斗纸牌、打麻将、打十胡。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过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
  最后,全家吃一顿素馅饺子,谓之“五更饺子”、“团圆饺子”。在百十个饺子里,只有一个放有硬币,谓之吃到这个饺子的人,主一年诸事顺遂。
  在东北,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东北俗话叫“ 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是“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在江南,年前要预先做好新年米饭,盛放在竹箩中,上面放红橘、乌菱、荸荠等果品及元宝糕,插上松柏枝,叫做“年饭”。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
  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自古就有的一种很有特色的过年风俗,其意就是祭送穷鬼。早在宋朝时,送穷风俗已相当普遍。宋以后,送穷风俗依然流行。送穷风俗的仪式大多是:送穷时,既要为“穷鬼”准备象征性的车船,还要给“穷鬼”带上干粮。有的地方还有“以芭蕉船送穷”的做法。看来,各地送穷,各有各的办法。民间广泛流传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代表着“幸福”、“福气”、“福运”。在我国民间,尤其是北方,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都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到)了”。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写的就是“福”字。“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上、商店中均有出售。
  东北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老东北过年要祭灶———希冀“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祭灶时用的是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儿。
  春节时,老东北祭神祭祖一般用糕点,有蜜供、萨其马等,这些不仅是东北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的食品,也是东北人家中必备的食物。东北人还有除夕夜吃鱼的习俗。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就和“吉庆有余”相联系。所以,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老东北过年还会备很多糖果、干果、瓜子和“杂拌儿”。所谓“杂拌儿”,就是现在的什锦果脯。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炉闲坐、守岁辞岁时的美食。

  东北人过年的习俗
  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节日,有很多古老相传的风俗,以东北来说,讲究就不少。
  旧时,一切辞旧迎新、祈福迎祥的庆典几乎都集中在除夕夜举行。全家都要换上新装。这顿饭是对年菜的首次品尝,可以荤素一齐上.通常必要有红烧肉、炖羊肉、米粉肉、红焖肘条、元宝肉、南煎丸子、四喜丸子、鸡冻儿、鱼冻儿、猪肉冻儿、豆儿酱、豆豉豆腐、芥末墩儿、辣芥菜、炒酱瓜儿等年禧套路菜。
  我国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为珍惜已逝的岁月,男女老少都要彻夜不眠,进行不同的娱乐活动,谓之“守岁”.孩子们历来是随心玩耍,抖空竹、抽陀螺、捻升官图、掷骰子、玩牛牌、吹琉璃喇叭、口琴、耍影戏人、点走马灯,放“滴滴金儿”,“耗子”、“黄烟带炮”……老太太们则坐在一起斗纸牌、打麻将、打十胡。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过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
  最后,全家吃一顿素馅饺子,谓之“五更饺子”、“团圆饺子”。在百十个饺子里,只有一个放有硬币,谓之吃到这个饺子的人,主一年诸事顺遂。
  在东北,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东北俗话叫“ 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是“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在江南,年前要预先做好新年米饭,盛放在竹箩中,上面放红橘、乌菱、荸荠等果品及元宝糕,插上松柏枝,叫做“年饭”。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
  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自古就有的一种很有特色的过年风俗,其意就是祭送穷鬼。早在宋朝时,送穷风俗已相当普遍。宋以后,送穷风俗依然流行。送穷风俗的仪式大多是:送穷时,既要为“穷鬼”准备象征性的车船,还要给“穷鬼”带上干粮。有的地方还有“以芭蕉船送穷”的做法。看来,各地送穷,各有各的办法。民间广泛流传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代表着“幸福”、“福气”、“福运”。在我国民间,尤其是北方,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都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到)了”。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写的就是“福”字。“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上、商店中均有出售。
  东北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老东北过年要祭灶———希冀“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祭灶时用的是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儿。
  春节时,老东北祭神祭祖一般用糕点,有蜜供、萨其马等,这些不仅是东北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的食品,也是东北人家中必备的食物。东北人还有除夕夜吃鱼的习俗。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就和“吉庆有余”相联系。所以,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老东北过年还会备很多糖果、干果、瓜子和“杂拌儿”。所谓“杂拌儿”,就是现在的什锦果脯。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炉闲坐、守岁辞岁时的美食。

基本不会垫纸尿裤,大概两个月开始半夜定点起来把尿,给孩子形成好习惯。
如果孩子打饱嗝,会用一个碗盛满水后,将筷子摆成十字,让孩子在每个格里舀一勺水喝掉。虽然没什么科学根据,但是基本上效果都比较好,也许是因为转移了注意力的关系,我猜,呵呵
如果孩子吐奶厉害或者消化不良,就把母乳挤出来,用煎锅在火上慢慢烤干(就类似于我们小时候吃的糖,外面包的一层像纸一样的东西,放嘴里就化掉了),然后放到温水里一起喂孩子,症状就会有所好转。
目前只想起来这些了,不知道有没有用,呵呵。

把小孩的摇篮挂起来


东北三大怪第二怪:为何要把孩子吊在摇篮里?
在东北,人们对婴儿的睡眠方式有着独特的传统。不同于寻常的摇篮,过去的东北人家常常使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将摇篮悬挂在房梁上,用绳索固定。这样,当母亲在屋内忙碌家务时,只需偶尔轻轻推一下,摇篮就能自动摇晃,给孩子提供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这一习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北最早的居民,满族和蒙古族。...

东北民俗||“东北三大怪”
传统的东北育儿方式之一是将婴儿放入悠车中,通过悬挂在房梁上的悠车使婴儿得以在半空中摇晃入睡。这种悠车通常装饰有花鸟图案或铜铃铛,以吸引婴儿的注意力。悠车育儿方式体现了东北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智慧,既保证了婴儿的安全,又让父母能够腾出手来从事其他劳动。随着时代的变迁,“东北三大怪...

东北地方育儿习俗?
如果孩子打饱嗝,会用一个碗盛满水后,将筷子摆成十字,让孩子在每个格里舀一勺水喝掉。虽然没什么科学根据,但是基本上效果都比较好,也许是因为转移了注意力的关系,我猜,呵呵 如果孩子吐奶厉害或者消化不良,就把母乳挤出来,用煎锅在火上慢慢烤干(就类似于我们小时候吃的糖,外面包的一层像纸一...

东北八大怪是哪八大怪?有着怎样的历史?
4. 养活孩子吊起来 “养活孩子吊起来”讲的是北方民族的育儿习俗。早期,北方妇女与男人一同外出劳作,为了方便照顾,孩子从小就挂在马上。后来,这种育儿方式转变为挂在房梁上的摇篮。这种方式不仅方便母亲劳作,也摇大了无数的北方民族英雄。5. 吉祥喜庆粘豆包 豆包是东北的冬令食品,由黄米粉做皮,豆...

东北八大怪是哪八大怪?有着怎样的历史?
这说的是“悠车子”,是北方民族的一个重要育儿习俗。北方民族早期妇女和男丁一起外出劳作,为了照料方便,孩子从小就随着父母外出,“绳之以板”挂在马上。后来游牧民族走出草原,定居下来,便开始了“挂在房梁上”悠车育儿阶段。五、吉祥喜庆粘豆包 豆包是东北的冬令食品,用黄米磨成粉末做皮,里面包...

北京人的习俗有哪些?
老北京的生子习俗:1. 老北京的育儿包含大量满族习俗,如“子孙娘娘”、“送子娘娘”等。2. 生子满三天必须“洗三”,老北京的育儿中是满汉舍璧的混合习俗。3. 洗三之日可以挂线,弥月之日也可以挂线。挂线就是用蓝白二色棉线挂在孩子脖子上。4. 洗三之日,用艾蒿煮水给孩子沐浴,这时有“添...

北京人的习俗有哪些?
满人入关将此俗带人北京,成了老北京习俗。再有,洗三之日,用艾蒿煮水给孩子沐浴,这时有“添盆”之俗。添盆就是亲友来贺时,将铜钱放入孩子沐浴用的盆里。这是汉族的古老习俗,但后来北京旗人的孩子洗三之日,没有不添盆的。挂线和添盆说明北京育儿是满汉合壁。满族人原不信佛教,而自古即保持其萨玛信仰。满人...

宝宝百天有什么风俗
孩子出生满一百天时,有主家请接生者吃饭的风俗。一般吃鸡蛋,寓有“圆满”之意;或吃面条,寓有“长寿”之意。这种活动俗称过“百天”,给小孩过“百天”现在也比过去普遍了。婴儿落地一百天,名为“百岁”。

中国育儿习俗,为什么要送宝宝长命锁?
在中国传统的育儿习俗中,给新生儿佩戴长命锁是一种常见的做法。这种习俗在许多家庭中一直延续至今,尤其在孩子的百天或周岁生日时,长命锁常常作为礼物赠予孩子,寓意着祝福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对于许多八零后来说,他们小时候的百天照片中,佩戴长命锁的场景应该是熟悉的。长命锁的习俗源自古代的系长命索风俗...

生男孩子要摆点灯宴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有些地方便有“点灯”以祈“多育儿”的习俗。 比如湛江的南三岛(湛江多地均有,略有差异,南三岛上不同村庄也有一点差异),每年正月初十,育有男丁的家庭,可根据情况(年龄不定,有的孩子几岁,大的甚至几十岁也有),进行“点灯”仪式,但是如果在生男孩点灯的过程中灯灭了是非常不吉利的...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8352173444: 在中国有哪些生育礼俗?
车谦迈特: 生儿育女在中国各民族生活中向来是一件大事.一个又一个的育儿 方法与仪规,使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育礼俗.I不少人都知道“东北三大怪”中有一...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8352173444: 东北三省的民俗习惯和特点
车谦迈特: 根据东北这个地方的气候和它的土壤特点介绍一下与此相关的一些民俗. 先说说东北的“三大怪”吧.一怪是“生个孩子吊起来”.这实际上是满族的习俗,以前东北地区森林很多野兽很多,家里的孩子放在地上就不太安全,所以离地有一定距...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8352173444: 东北有不能给孩子提前准备东西的风俗吗?要生下来再准备 -
车谦迈特: 从来没有这个风俗 ,你是不是听错了 ?孩子出生前 ,给孩子准备的东西很多很多 :婴儿服、尿不湿 、被子 、帽子 、奶瓶 、奶粉 、消毒器 、袜子 ,等等 .给产...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8352173444: 东北的风俗习惯 -
车谦迈特: 第一怪:窗户纸糊在外因为东北地区冷,所以冬天时候都会用纸条把窗户的缝隙糊起来,这不奇怪,但是奇怪的是糊在外面,那是因为东北的冬天长达4、5个月,糊在屋里容易被水蒸汽弄湿,也容易被窗户缝的风吹坏.所以早些年在没有现在...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8352173444: 什么是摇篮(怎么比喻摇篮) -
车谦迈特: 他就随之摇动起来,孩子就睡着了摇篮,养个孩子吊起来,北方叫悠车子.放婴幼儿睡觉的船型的育儿工具,就指摇篮.摇篮比喻培育人才的地方.如 井冈山是红色摇篮.东北人把它吊在屋子里的梁木上,用力一推.东北四大怪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8352173444: 北方风土人情 -
车谦迈特: 河南省有很多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日益受到海内外游客的青睐. 农历的二月初二,民间认为是龙欲升天的日子,故称“龙抬头节”或“青龙节”.这天,人们会到田野里采野菜,包饺子,煎煎饼,炒黄...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8352173444: 东北民间习俗特点 -
车谦迈特: 东北人的风俗习惯 东北人很大气爱喝酒酸菜,是东北人冬天必备的菜东北人过年的习俗 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节日,有很多古老相传的风俗,以东北来说,讲究就不少. 旧时,一切辞旧迎新、祈福迎祥的庆典几乎都集中在除夕夜举行.全家都...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8352173444: 东北送亲有什么讲究 -
车谦迈特: 东北送亲,新娘的弟弟必须要去,并且要坐在婚车上叫“压车”,并且新人还要给一个大红包哦.按照东北的结婚风俗,妈妈是不能送嫁出去的女儿的,新娘的爸爸就可以去,而妈妈在送女儿时要哭嫁,如果女儿也哭了,那就会让娘家人富裕起...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8352173444: 青海蒙古族育儿习俗是什么? -
车谦迈特: 蒙古民族极为重视对新生儿的哺育.据方志《青海》载:"婴孩临盆,即以两页轻软温暖之山羊羔滑皮包裹其腰部,以护脐带."因系草原,棉布较少,裹以皮或毡.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更古远.明《夷俗记·生育》载:"产时即裹以皮或毡,...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8352173444: 满族风俗习惯的基本情况有哪些? -
车谦迈特: 你好,希望以下可以帮助到你:满族的风俗习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满族是女真的后裔,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本民族极富特色的饮食习俗.满族多喜欢吃粘食.食肉多喜欢吃猪肉.最有民族特色的是萨其...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