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末年有几位王爷

作者&投稿:门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朝末年朱姓皇族宗室人口到底有多少~

明朝末年都是战乱了,反正朱姓皇族在封地一旦城破基本上都躲不了一死,所以没有谁会统计这个,自然没有什么记载。
不过根据相关记载到了明朝万历时期,皇族人口差不多就一两百万人了。
明朝后裔由于后世经历变故太多,情况还是比较复杂的,这里有篇文章作了介绍:
庞大的明朝皇族——凤阳朱氏数十万成员,大部分在凤阳城破后被农民起义军屠杀了,凤阳皇陵也被起义军给烧了。
另一部分又在抗清保国的战争中壮烈殉国了。除了这两部分外,在这场空前浩劫中侥幸逃生的皇族成员,又开始了更加艰难的生活。
据历史记载,在明清鼎革之际,有一部分皇族成员,如皇太子朱慈烺、崇祯三子定王朱慈炯、四子永王朱慈炤,秦王朱存枢、晋王朱求桂、代王朱传(火+齐),先被李自成农民军俘虏至北京。清抹攻陷北京后,这部分被俘皇族在兵荒马乱中失踪,生死不如,下落不明,一直成了历史疑案。
为了躲避满清的迫害,一部分皇族成员,在国破家亡之后,纷纷隐姓埋名,或窜伏山林,或辗转流徙,开始了艰难的逃亡生活。如出自宁藩的宗室八大山人,在明亡后,便自动放弃了朱姓,自号雪个,后来干脆出家当了和尚,只是把明朝灭亡的日期,偷偷地组成花押签在他的画里,以志不忘自己是大明子孙。
周藩分支安昌郡王朱肃渣,在安昌沦陷后,逃往浙东,投奔鲁监国以海。舟山失败,他战死,其子安昌长子朱某年幼,被母妃携带逃出,后为躲避清廷迫害,来到杭州杭净寺,出家拜豁堂和尚为师,做了和尚,后来到松江一个荒野破庵中偷生。母妃临死时将王印交给儿子,庵中僧人走漏了消息,结果安昌王长子仍被官府抓捕处死,同庵僧人受牵连而死者数百人。
而在广东梅县地区也流传着一个传说,说是北京沦陷后下落不明的太子朱慈烺,其实与翰林院编修充东宫讲读的嘉应人李七淳一起潜回了李的家乡梅县。后为躲避清廷,太子也削发为僧,取法号“(大下面加罗)和尚”。并在梅州阴那半山中人迹罕到之处,建了一座庙,名叫“紫殿”,又叫“圣寿寺”,后便老死在此深山中。死后,他被当地人尊为“太子菩萨”。
《清稗类钞·姓名类》记载,明亡后,“天潢贵胄,转徙流亡,无不改姓自晦”。《罪惟录·楚昭王桢传》也记载,楚藩分支祁阳王朱某,在明末楚藩沦陷后逃到福建。后福建沦陷,他与一个叫严炜的书生一起“更姓名入瑶中自保”。因此,今瑶族中,也应有明皇族的血统。
《罪惟录》还记载,有某支宗室出生的诸生,明亡后绝望出家,初在无锡太子庵做和尚,后人又在界灯寺做住持,法号个纳,能诗会画,在当时颇有名气,但从不与人讲起旧时故事。
还有一部分明朝宗室成员,则被迫投降了清朝,接受满人的统治,以使家族免遭绝嗣断代之劫。前期投降清朝的有潞王朱常(氵+芳),其后裔不明。最后也是最大一批投降清朝的是逃到台湾的那一批。当年国姓爷郑成功父子收复台湾后,优礼宗室,所以1661——1663年间,有大批宗室成员渡海来到台湾。如1663年,辽藩长阳郡王之子宁靖王朱术桂保护鲁监国朱以海妃陈氏及遗腹子朱弘桓东渡至台湾。此间来台湾避难的还有泸溪郡王朱慈(火+著)、泸溪郡府将军朱慈某、奉新郡府将军朱慈(火+广)、奉南郡王朱和睦、益王朱怡镐、舒成郡王朱慈(火+喜)、乐安郡王朱义浚、巴东郡王朱尊(氵+柬)。这些宗室皇子王孙们受到郑氏父子礼遇,在台湾留居几十年。但到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清朝施琅攻陷台湾,郑氏政权降清,逃到这里的明朝宗室大都被俘,被迫投降,接受满清统治。据说当年施琅来到台湾,立即收缴这些皇族宗室的谱牒和印信。清王朝至此一统全国,大局稳固,便假示宽仁,没有再杀害这批明朝宗室遗民,而是将他们强迫内迁大陆,安置于山东、河南等郡县。这部分宗室后裔因此能够传递下来。

在台湾失陷时,宁靖王朱术桂不忍做亡国奴,上吊自杀殉国。他没生子,以比他低一辈的益王朱怡镐之子为嗣,取名朱俨珍,当年才七岁。据史书记载,这位朱俨珍被强迁回到大陆后,于1693年被清王朝安置在河南开封府杞县,后裔遂居于此。

又据资料表明,宁藩的一部分宗室后裔,明亡后仍留居江西,直到今天,仍是江西朱氏中的重要一支。这支家族在清末民国时还续修了《江西八支朱氏宗谱》,至今仍保存在江西省博物馆。另湖北沔阳一带,今天也有明朝宗室后裔存在。

明朝水师又称大明水师,是曾经世界第一的中国海军,它的起源是元末朱元璋所部的两大主力之一巢湖水师。在明成祖鼎盛时期的1420年,明王朝拥有3800艘船,其中1350艘巡船,1350艘战船,以及驻扎在南京新江口基地的400艘大船和400艘运粮漕船,其中250艘是远洋宝船,此外还拥有大量护洋巡江的警戒执法船和传令船,威名远扬的郑和船队实际上只是强大的明帝国海军的一支海上机动舰队而已。
从元末朱元璋渡江战役和鄱阳湖水战开始,到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朝立国近三百年,明朝水师却未曾遭遇一败,可惜中国古代军事向来重陆战轻水战,因此明朝水师的光辉也就因此而淹没了。事实上明朝水师确实是中国古代史乃至世界古代史上最强大的舰队,郑和下西洋的辉煌人所共知,斯里兰卡之战活捉其国王,大扬华夏国威。后来明朝海防空虚,但经过戚继光整顿,明朝水师重新焕发了战力。
16世纪葡萄牙殖民者东来,本想变广东为其殖民地,但明朝水师在番禺海战中将其重创,使其打消这个傻念头,转与中国通好。16世纪末日本发动侵朝战争,大明水师在露梁海战里全歼日本舰队,打得日本200年国力一蹶不振。即使到了腐败透顶的明朝中后期,大明水师依然两战澎湖,将荷兰水师击败,17世纪末更是一举收复台湾。

大明末年有藩王有开封周王、南阳唐王、洛阳福王、卫辉潞王、安阳赵王、怀庆郑王、汝宁崇王、禹州徽王这些藩王。

隆庆年间,藩王有开封周王、南阳唐王、洛阳福王、卫辉潞王、安阳赵王、怀庆郑王、汝宁崇王、禹州徽王等藩王。郡王有八80个,郡王一下宗师室6890人。到了万历二十三年,有档案可查的朱元璋龙子龙孙就有157000余人。

崇祯年间,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各地的藩王富得流油,朝廷竟然拿不出军饷。说明朝是被朱元璋龙子龙孙吃垮的,也毫不为过。

所以明末只要宗室的钱用在战争和赈灾上,崇祯在抄几个贪官的家,分分钟大明王朝可以精神抖擞啊,有钱了士兵发钱了也不会逃走或者投降满清了啊

扩展资料:

明代藩王的制度特色:

明朝藩王待遇的最大特点就是世袭罔替,也就是说不降爵的传递,同时藩王还不需要承担相应义务,又享有很大的经济特权,这种环境之下,不迅速腐化才怪。

明朝的藩王说不好听的,有如圈养的动物一般,只需要享受不需要付出,自然会迅速腐化成为国家的拖累。

明朝的藩王是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并能世袭罔替。

意思是明朝的藩王分封但是没有封地,有王爵但不能管理当地的政治民生大权,享受待遇而不用管事,还不可以参合进入士农工商这些行业,最重要的是世袭罔替啊!

世袭罔替简单来说就是,皇帝的儿子封亲王,然后亲王的嫡长子可以世袭亲王爵位,其他儿子降一等成为郡王,郡王的嫡长子继承郡王爵位,来世袭郡王爵位。其他儿子降爵成为镇国将军,孙子为辅国将军,曾孙为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

明朝共计实封亲王六十五位,追封亲王二十二位,至明亡,除去被废还有绝嗣除封的亲王,共计还有亲王三十四位。郡王则有多达九百位之多。

再对比一下清朝,清朝除去蒙古世袭罔替的王爵外,清庭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也就是十二位,其中八位是依靠开国初期赫赫战功而封的,还有四位是开国以后恩封的铁帽子王。

而且清朝不论是世袭的铁帽子王还是一般亲王依次传递降爵,都是儿子中一个人继承,其他儿子最多成为郡王下一等的贝勒。

像清朝历史上也就是因为雍正帝对于十三弟胤祥特别恩宠,所以特地在亲王之外又加封一个郡王爵位给了胤祥,允许他在儿子中随意指封一人,一般情况下亲王的儿子是不会像明朝那样嫡长子世袭,其他儿子成为郡王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藩王



一共有27个藩王!【1】 秦王
封地:西安府
始封祖:明太祖的儿子,朱樉

世系:秦愍王(朱樉)-秦隐王(朱尚炳)-秦僖王(朱志堩)-秦怀王(朱志均)-秦康王(朱志邅)-秦惠王(朱公锡)-秦简王(朱诚泳)-秦

昭王(朱秉欆)-秦定王(朱惟焯)-秦宣王(朱怀埢)-秦靖王(朱敬镕)-秦敬王(朱谊旐)-秦王(朱谊漶)-秦王(朱存枢)

结局:明末时,这支宗室与皇室的血缘关系已经很疏远了。李自成攻破西安后,末代秦王朱存枢被俘,死。

【2】晋王
封地:太原府
始封祖:明太祖的儿子,朱?

世系:晋恭王(朱?)-晋定王(朱济熺)-晋王(朱济熿)-晋王(朱美圭)-晋庄王(朱钟铉)-晋端王(朱知烊)-晋简王(朱新典)-晋惠王(朱慎鋷)-晋穆王(朱敏淳)-晋王(朱求桂)

结局:明末时,这支宗室与皇室的血缘关系已经很疏远了。李自成攻陷山西后,末代晋王朱求桂被俘,死。

【3】周王
封地:开封府
始封祖:明太祖的儿子,朱橚

世系:周定王(朱橚)-周宪王(朱有火敦)-周简王(朱有爝)-周靖王(朱子垕)-周懿王(朱子驩)-周惠王(朱同镳)-周恭王(朱睦审)-周庄王(朱朝堈)-周敬王(朱在铤)-周端王(朱肃溱)-周王(朱恭枵)

结局:明末时,这支宗室与皇室的血缘关系已经很疏远了。崇祯十四年(1641年)冬,李自成攻开封,末代周王朱恭枵出告示,杀贼一人者,

赏黄金50两,贼久攻不克解围散去。(1642年)四月,李自成再围开封,决河灌城,死者数十万,城破后,朱恭枵及其家眷被明军救出,不久去世。其孙南走,死于广州。

【4】楚王
封地:武昌府
始封祖:明太祖的儿子,朱桢

世系:楚昭王(朱桢)-楚庄王(朱孟烷)-楚宪王(朱季堄)-楚康王(朱季埱)-楚靖王(朱均鈋)-楚端王(朱荣氵戒)-楚愍王(朱显榕)-楚恭王(朱英佥)-楚王(朱华奎)

结局:明末时,这支宗室与皇室的血缘关系已经很疏远了。张献忠攻湖广,兵至武昌,俘虏末代楚王朱华奎,将其一家沉入江中,他的子嗣无幸免者。

【5】鲁王
封地:兖州府
始封祖:明太祖的儿子,朱檀

世系:鲁荒王(朱檀)-鲁惠王(朱泰堪)-鲁庄王(朱阳铸)-鲁端王(朱观火定)-鲁恭王(朱颐坦)-鲁敬王(朱寿鏳)-鲁宪王(朱寿鋐)-鲁肃王(朱寿镛)-鲁王(朱以派)—鲁王监国(朱以海)

结局:明末时,这支宗室与皇室的血缘关系已经很疏远了。但南明时出了一个监国。崇祯十五年(1642年),清兵攻兖州,鲁王朱以派被俘,死。其弟朱以海来到绍兴,称为鲁王(监国)。后来,清兵攻绍兴,朱以海入海,部分子孙流散海外。

【6】蜀王
封地:成都府
始封祖:明太祖的儿子,朱椿

世系:蜀献王(朱椿)-蜀靖王(朱友堉)-蜀僖王(朱友党)-蜀和王(朱悦菼)-蜀定王(朱友垓)-蜀怀王(朱申鈘)-蜀惠王(朱申凿)-蜀昭王(朱宾瀚)-蜀成王(朱让栩)-蜀康王(朱承龠)-蜀端王(朱宣圻)-蜀恭王(朱奉铨)-蜀王(朱至澍)

结局:明末时,这支宗室与皇室的血缘关系已经很疏远了。张献忠攻陷成都,末代蜀王朱至澍与妃妾们投井自杀,全宗的人也都被杀。

【7】 代王
封地:大同府
始封祖:明太祖的儿子,朱桂

世系: 代简王(朱桂)-代隐王(朱仕廛)-代惠王(朱成炼)-代懿王(朱俊杖)-代昭王(朱充耀)-代恭王(朱廷崎)-代定王(朱鼐铉)-代王(朱鼐钧)-代康王(朱鼎渭)-代王(朱传火齐)

结局:明末时,这支宗室与皇室的血缘关系已经很疏远了。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入大同,末代代王以及他的全宗都被杀。

【8】肃王
封地:兰州府
始封祖:明太祖的儿子,朱楧

世系:肃庄王(朱楧)-肃康王(朱瞻焰)-肃简王(朱禄埤)-肃恭王(朱贡錝)-肃定王(朱弼桄)-肃怀王(朱绅堵)-肃懿王(朱缙贵)-肃宪王(朱绅尧)-肃王(朱识鋐)

结局:明末时,这支宗室与皇室的血缘关系已经很疏远了。崇祯十六年(1643年)冬,李自成攻破兰州,末代肃王朱识鋐被俘,全宗的人皆被杀。

【9】庆王
封地:银川府
始封祖:明太祖的亲戚,朱旃

世系:庆靖王(朱旃)-庆怀王(朱邃欻)-庆庄王(朱邃塀)-庆恭王(朱寘錖)-庆定王(朱台浤)-庆惠王(朱鼒枋)-庆端王(朱倪贵)-庆宪王(朱伸域)-庆王(朱帅锌)-庆王(朱倬纮)

结局:明末时,这支宗室与皇室的血缘关系已经很疏远了。崇祯十六年(1643年),流贼攻宁夏,末代庆王朱倬纮被俘,下落不明。

【10】岷王
封地:武冈府
始封组:明太祖的儿子,朱楩

世系:岷庄王(朱楩)-岷恭王(朱徽煣)-岷顺王(朱音瀼)-岷简王(朱膺钅丕)-岷靖王(朱彦汰)-岷康王(朱誉荣)-岷宪王(朱定耀)-岷王(朱禋洪)-岷王(朱企崟)

结局:明末时,这支宗室与皇室的血缘关系已经很疏远了。崇祯十六年(1643年),流贼攻武冈,末代岷王朱企崟和全宗的人全部被杀。

【11】 韩王
封地:平凉府
始封祖:明太祖的儿子,朱松

世系: 韩宪王(朱松)-韩恭王(朱冲火或)-韩怀王(朱范圯)-韩靖王(朱范仰)-韩惠王(朱徵钋)-韩悼王(朱偕氵充)-韩康王(朱偕灊)-韩昭王(朱旭櫏)-韩定王(朱融燧)-韩端王(朱朗锜)-韩王(朱亶火脊)

结局:明末时,这支宗室与皇室的血缘关系已经很疏远了。崇祯十六年(1643年),流贼攻陷平凉,末代韩王被俘,死。

【12】 沈王
封地:潞州府
始封祖:明太祖的儿子,朱模

世系:沈简王(朱模)-沈康王(朱佶焞)-沈庄王(朱幼学)-沈恭王(朱诠钲)-沈宪王(朱允栘)-沈宣王(朱恬烄)-沈定王(朱珵尧)-沈王(朱效庸)-沈王(朱迥洪)

结局:明末时,这支宗室与皇室的血缘关系已经很疏远了。明末,李自成的大将刘芳亮攻城,把年纪尚小的末代沈王朱迥洪掳走,下落不明。

【13】唐王
封地:南阳府
始封祖:明太祖的儿子,朱桱

世系: 唐定王(朱桱)-唐靖王(朱琼烃)-唐宪王(朱琼炟)-唐庄王(朱芝址)-唐成王(朱弥鍗)-唐敬王(朱宇温)-唐顺王(朱宙栐)-唐端王(朱硕熿)-唐王(朱聿键)-唐王(朱聿镆)

结局:明末时,这支宗室与皇室的血缘关系已经很疏远了。南明时却出了皇帝。崇祯九年(1636年),唐王朱聿键率军倡义勤王,却被勒令回国,废为庶人,幽之凤阳,改封其弟朱聿镆为唐王。崇祯十四年(1641年),李自成攻陷南阳,朱聿镆被杀。崇祯十七年(1644年),北京沦陷,福王朱由崧立于南京,释放了朱聿键。顺治二年五月,南京被清军攻破,朱聿键行至杭州,南安伯郑芝龙等人拥立他为监国,立政权于福州,年号隆武。顺治三年,清军克绍兴,鲁王朱以海逃往海上,福建大乱,郑芝龙假言海寇至,率兵航海逃去。清军入福建,俘虏唐王朱聿键

【14】赵王
封地:彰德府
始封祖:明太宗的儿子,朱高燧

世系:赵简王(朱高燧)-赵惠王(朱蟾塙)-赵悼王(朱祈镃)-赵靖王(朱见氵爵)-赵庄王(朱佑棌)-赵康王(朱厚煜)-赵穆王(朱常氵臾)

结局::明末时,这支宗室与皇室的血缘关系已经很疏远了。崇祯十七年(1644年),流贼攻彰德,末代赵王被俘。

【15】襄王
封地:襄阳府
始封祖:明仁宗的儿子,朱瞻墡

世系:襄宪王(朱瞻墡)-襄定王(朱祁镛)-襄简王(朱见淑)-襄怀王(朱佑材)-襄康王(朱佑櫍)-襄庄王(朱厚颎)-襄靖王(朱载尧)-襄王(朱翊铭)-襄王(朱常澄)

结局:明末时,这支宗室与皇室的血缘关系比较疏远。崇祯十四年(1641年),张献忠攻陷襄阳,襄王朱翊铭死。他的儿子朱常澄寄居九江府。
【16】荆王
封地:蕲州府
始封祖:明仁宗的儿子,朱瞻堈

世系:荆宪王(朱瞻堈)-荆靖王(朱祁镐)-荆王(朱见潚)-荆和王(朱佑橺)-荆端王(朱厚烇)-荆恭王(朱翊钜)-荆(朱常氵言)-荆康王(朱常火由)-荆定王(朱由樊)-荆王(朱慈火畐)

结局:明末时,这支宗室与皇室的血缘关系比较疏远。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张献忠攻陷蕲州,末代荆王死。张献忠的军队围宫,尽掠而去。

【17】淮王
封地:饶州府
始封祖:明仁宗的儿子,朱瞻墺

世系:淮靖王(朱瞻墺)-淮定王(朱佑启)-淮庄王(朱佑楑)-淮宪王(朱厚焘)-淮恭王(朱载坮)-淮顺王(朱载坚)-淮王(朱翊钅具)-淮王(朱常清)-淮王(朱由榛)

结局:明末时,这支宗室与皇室的血缘关系比较疏远。南明时,立淮王朱常清为监国。同年桂王永历帝登基,使节至,淮王取消监国及年号。后来,淮王下落不明。

【18】德王
封地:先是德州府,后来搬到济南府
始封祖: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潾

世系:德庄王(朱见潾)-德懿王(朱佑榕)-德恭王(朱载墱)-德定王(朱翊馆)-德王(朱常洁)-德王(朱由枢)

结局:明末时,这支宗室与皇室的血缘关系比较疏远。崇祯十二年(1640年)正月,清兵攻克济南,末代德王朱由枢被俘。
【19】崇王
封地:汝宁府
始封祖: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泽

世系:崇简王(朱见泽)-崇靖王(朱佑樒)-崇恭王(朱厚耀)-崇庄王(朱载境)-崇端王(朱翊钅爵)-崇王(朱由樻)

结局:明末时,这支宗室与皇室的血缘关系比较疏远。 崇祯十五年(1643年),李自成攻汝宁,俘虏末代崇王朱由樻,封他做襄阳伯。崇王不从,被杀。

【20】吉王
封地:长沙府
始封祖: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浚

世系: 吉简王(朱见浚)-吉定王(朱厚冒)-吉端王(朱载均)-吉庄王(朱翊镇)-吉宣王(朱翊銮)-吉王(朱由栋)-吉王(朱慈煃)

结局:明末时,这支宗室与皇室的血缘关系比较疏远。崇祯十六年(1644年),张献忠入湖南,烧吉王府,末代吉王朱慈煃南窜。明亡后,吉王死在缅甸。

【21】益王
封地:建昌府
始封祖:明宪宗的儿子,朱佑槟

世系: 益端王(朱佑槟)-益庄王(朱厚烨)-益恭王(朱厚炫)-益宣王(朱翊鈏)-益敬王(朱常迁)-益王(朱由本)

结局:明末时,这支宗室与皇室的血缘关系有些疏远。明亡,末代益王朱由本组织抗清失败,逃往福建,后死。
【22】衡王
封地:青州府
始封祖:明宪宗的儿子,朱佑楎

世系:衡恭王(朱佑楎)-衡庄王(朱厚燆)-衡康王(朱载圭)-衡安王(朱载封)-衡定王(朱翊镬)-衡王(朱常氵庶)

结局:明末时,这支宗室与皇室的血缘关系有些疏远。明亡,清兵攻陷山东青州,末代横王朱常氵庶逃亡,下落不明。

【23】荣王
封地:常德府
始封祖:明宪宗的儿子,朱佑枢

世系:荣庄王(朱佑枢)-荣恭王(朱载墐)-荣王(朱翊鉁)-荣王(朱常溒)-荣宪王(朱由枵)-荣王(朱慈炤)

结局:明末时,这支宗室与皇室的血缘关系有些疏远。明末,张献忠入湖南,末代荣王朱慈炤和母亲姚氏逃走,不知所终。民间传说朱慈炤后来隐姓埋名,以当私塾先生为生,康熙18年在山东汶上县被清军捕获,全家被杀,清朝为政治需要硬把他说成是“朱三太子”朱慈炯。

【24】潞王
封地:卫辉府
始封祖:明穆宗的儿子,朱翊镠

世系:潞简王(朱翊镠)-潞王(朱常淓)

结局:明末时,这支宗室与皇室的血缘关系略亲。南明时,末代潞王差点被东林党人立为皇帝(可惜后来是福王被立为皇帝)。清军南下时,朱常淓也当了几天监国,顺治二年六月,南京被清军攻破,朱常淓投降,后死。
【25】福王
封地:洛阳府
始封祖:明神宗的儿子,朱常洵

世系:福恭王(朱常洵)-福王(朱由崧)

结局:明末时,这支宗室与皇室的血缘关系很亲。明末,贪婪的福王朱常洵被李自成杀死,他的血被做成了“福禄酒”。他的儿子朱由崧南窜,后来用计当上南明皇帝,荒淫无度。顺治二年五月,清军渡江,朱由崧逃到安徽芜湖被俘,被清军押赴北京处死。

【26】瑞王
封地:汉中府
始封祖:明神宗的儿子,朱常浩

世系:朱常浩(就一代)

结局:明末时,这支宗室与皇室的血缘关系很亲。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攻重庆,朱常浩被俘,死。

【27】惠王
封地:荆州府
始封祖:明神宗的儿子,朱常润

世系:朱常润(就一代)

结局:明末时,这支宗室与皇室的血缘关系很亲。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月,张献忠攻长沙,朱常润在战争中下落不明。

好像有4个人。


大明末年有几位王爷
大明末年有藩王有开封周王、南阳唐王、洛阳福王、卫辉潞王、安阳赵王、怀庆郑王、汝宁崇王、禹州徽王这些藩王。隆庆年间,藩王有开封周王、南阳唐王、洛阳福王、卫辉潞王、安阳赵王、怀庆郑王、汝宁崇王、禹州徽王等藩王。郡王有八80个,郡王一下宗师室6890人。到了万历二十三年,有档案可查的朱元璋龙...

明朝末年有多少个藩王,养这些藩王每年需要多少钱呢?
仅仅这九位王爷就占了河南十分之一的土地,这还不算其他聚居在此地的其他较小的亲王,保守估计,朱氏宗亲占有的土地至少占据当地的三分之一。明朝末年,由于小冰河期到来,农业生产受到极大打击,贫富差距在此刻顿时暴露无遗。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成了这个时代最大的缩影。在比如蜀王和楚王,...

明朝皇族百万子孙可悲下场 被起义军大肆诛戮
明末山西有晋王、代王两大藩王和西河王等多位郡王,皇族多达数万人。崇祯十六年,李自成挥军进入山西,每到一地,首先捕杀皇族。起义军攻陷山西平阳后,“西河王等三百余人遇害”;攻占汾阳后,也首先搜杀“宗绅”,以致“彼汾一方,几成罗刹鬼国”。 崇祯十七年初攻克太原后,李自成军“捕晋宗室四百余人,送西安,悉杀...

大明王朝,为什么要把王爷分封到全国各地去?
像驾崩的时候,以年幼的三子玄烨继位,并没有以宗室亲王辅佐,而是以四大辅臣来辅佐年幼的康熙帝。 清朝因为自身发展过程中有着藩王掌权太大,威胁乃至架空皇权的事情。加之参考明朝藩王制度的弊端,所以清朝在清承明制方面,关于藩王制度自然没有使用明朝的藩王制度,而是有着自身独特的制度。 像明朝是藩王分封全国各地,...

消灭大明有多难?当初清朝入关夺取天下,失败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现在我们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立的户籍体系,使军户从国家正规武装力量变成卫所长官的私人部队丧失了战斗力。明朝地方官员腐败现象比较严重,农民承受比较严重的财政赋税负担,朱家众多王爷子孙吃空了大明江山却对国家毫无贡献,使得明朝必然灭亡。可以看到,由于大明王朝的内忧外患,清军灭掉明朝不是一件很难的...

明朝末年王爷的问题
洪武年间藩王很牛B,军事实力最大的是晋王和燕王,他们麾下有歩骑10余W人,中央派来的人都需要他们管;还有宁王朱权,带甲8W,车骑3千。明朝藩王有三个护卫(不是三个人),每个护卫约3000-19000人,总兵力9000-57000 参考资料:看书知道的

请问一下,崇祯期间的所有王爷、以及王爷的子孙,公主王子的资料,尽量详 ...
昭仁公主(名不详)(1639-1644),1644年被思宗杀死。馀三女皆早逝,无考。———王爷家庭:熹宗朱由校:父:明光宗朱常洛 母:王才人,初为东宫选侍,1605年封才人,1619年殁,及熹宗继位,追上尊号曰孝和太后,迁葬庆陵。乳母:客氏,本为保定府定兴县民侯二之妻,万历中,入宫哺育皇长孙。

是因为明末时期的王爷不肯出一分钱,才导致明朝灭亡吗?
当时明朝的楚王是坐镇武昌的诸侯之一,由于当地丰厚的赋税,因此他当时算得上是诸侯中最有钱的一个网页,当时张献忠攻入湖北,杀掉襄王以后,抢夺了大量的财产,在他尝到诸侯这么多财富的甜头以后,他将自己的矛头指向了另一位诸侯—楚王。楚王这个人非常的贪婪,据记载这个人当时有屯金百万,而且当时武昌...

古代王朝每个时期的王爷是什么样的 他们平常都在做什么
明代的王爷这时完全成为了种马一般的待遇。因为他们生的孩子完全有国家出钱抚养,王爷们有没别的事,到明末老朱家的子孙达到了惊人的200万。清代大家比较熟悉。这时王爷们驻足京城。一般有爵无权,只有在皇帝特别任命时才掌管某一部分权力。在清代有职的王爷像恭亲王奕䜣,这类王爷就是过着高官...

太平天国的五位王爷
1、天王: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小名火秀,族名仁坤,后来为了避上帝“爷火华”(“耶和华”的谐音)名讳而改为现名,太平天国建立者,清末太平天国运动领袖,民族英雄。1814年出生于广东花县。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但其坚信“古来事业由人做”,遂吸取早期基督教教义中的平等思想...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13648971653: 请问明朝有哪些王爷 -
宦弘能全: 明朝的王爷封号是固定的 在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的时候,王府井地带出现了“十王府”.这些王府里住的都是些已经封王但还没有给藩地的亲王们,他们在东安门外比邻居住,这样易于管理.其实在此居住的王爷数目绝不限于十个,而是更多.不过按当时“以十为众”的说法,也就这样定名了.那时候的王府井大街叫做“十王府街”或是“王府街”.这些王爷们踏踏实实地在王府井居住了两百来年,到大明朝亡了,清军进了北京城,汉族的王爷被一批从东北打过来的满族王爷代替了.王爷的女儿也叫公主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13648971653: 明朝末年朱元璋子孙应该多少? -
宦弘能全: 据明末徐光启的粗略推算,明宗室人数每30年左右即增加一倍.而当代人口史学者推算的结果是,明代皇族人口增长率是全国平均人口增长率的10倍.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孙已繁衍至近百万人之多.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13648971653: 泉州七王府王爷是谁 -
宦弘能全: 泉州七王府是明朝正德年间为了安抚福建地区残余的明军而设立的一批封建势力,其王爷们实际上是明朝末年的抗清英雄后裔.七王府王爷有赵普、陈新甲、薛福成、林希妤、卓杰、黄仲昭、詹锡琛七位.其中,赵普是泉州七王府中成立最早的...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13648971653: 明朝有几个王啊 -
宦弘能全: 这个你问得好抽象,整个明朝来看太多了,加上外姓的有史书根据的有1000多吧,下面我列举一部分宣宁国 明朝宣宁国诸王 正统二年(1437年)封.天顺五年(1461年)立别城泽州. 称号 国君姓名 关系 在位年数 注记 宣宁靖庄王 朱逊炓 朱桂...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13648971653: 明朝有"王爷"的职位吗
宦弘能全: 有啊.明朝很多皇帝没有子嗣,就在宗室里找近支王爷即位. 象永乐皇帝即位前是燕王,封地在北京一带. 崇祯皇帝即位前是信王,封地在河南 南明弘光皇帝是福王朱常询的儿子. 南明政权的几个皇帝全部都是那些王爷或者他们的子嗣.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13648971653: 明朝末年朱姓皇族宗室人口到底有多少 -
宦弘能全: 明朝末年都是战乱了,反正朱姓皇族在封地一旦城破基本上都躲不了一死,所以没有谁会统计这个,自然没有什么记载.不过根据相关记载到了明朝万历时期,皇族人口差不多就一两百万人了.明朝后裔由于后世经历变故太多,情况还是比较复...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13648971653: 历史上有哪些四王爷?全一点 谢谢!
宦弘能全: 明朝最有名的是朱棣,清朝最有名的是雍正,乾隆也是四王爷,弘历皇四子、四阿哥、宝亲王 乾隆的皇四子,永珹(1739-1777),履端亲王.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13648971653: 明朝的王爷的子子孙孙都是王吗? -
宦弘能全: 在明朝,王爷的子子孙孙并不都是王.明朝的王爵分为亲王、郡王两级,亲王是皇帝的兄弟、子侄,郡王则是皇帝的叔父、伯父、兄弟、子侄等.王爵的传承是世袭制,亲王的世袭是直袭,即由长子继承亲王爵位,而郡王的世袭则是降袭,即由长子继承郡王爵位,再由长子的长子继承亲王爵位.然而,明朝的王爵并不是无限传承的.在明朝中后期,由于王爵越来越多,国库负担沉重,皇帝开始限制王爵的传承,实行“封疆守土”制度,即王爵只能传承到一定代数,并且要遵守一定的礼仪、服饰等规定.到了明朝末年,王爵的传承更是被进一步限制,甚至出现了“伪王”现象,即一些地方势力冒充王爵,造成政治混乱.因此,虽然明朝的王爵传承是世袭制,但并不是无限传承,并且存在一定的限制和规定.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13648971653: 明朝有个王爷,可以替皇帝掌管生杀大权,是哪个? -
宦弘能全: 要数明朝权力最大的王爷,非建文时期的燕王朱棣莫属了.直接掐灭了建文,当上了明成祖.除了朱棣,明朝的王爷里面没几个有实权的.勉强折腾一下的是正德年间的宁王.刚起兵造反就被王阳明捏熄火了.最受皇帝宠爱的要数万历的儿子福王.万历一度想将皇位传给他.不过他儿子还是过了一把皇帝瘾,崇祯上吊后小福王即位,史称弘光政权.弘光这厮曾经出演过某部“少林”电影,就演他本人小福王,是个糊涂好色阴险凶狠的大反派.呵呵,扯远了..不知道是不是你说的那个.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13648971653: 明朝是否有一个张姓王爷? -
宦弘能全: 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明朝没有异性王.要说异性王,倒是有一个沐天波(看过鹿鼎记的应该知道沐王府).不过,沐英是朱元璋的干儿子,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姓朱. 而众所周知的常遇春、徐达、李文忠三人,都仅仅是公,而汤和、邓禹的后代仅仅是侯.实际上,沐英的后代也是侯,慢慢升为公(公侯伯子男五爵制).到了明朝南逃以后,沐天波才被封为王. 而李善长因为胡惟庸案被炒家,刘基被胡惟庸或者朱元璋害死.蓝玉、冯胜等功臣也都因为谋反被杀. 张玉死后被追封为“荣国公”,他的儿子张辅被封为“信安伯”.不信自己可以查明史去. 且谁会为一个死人建王府.王府都是生前被封为王的人,才有王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