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衰亡的原因

作者&投稿:蔡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元朝灭亡的原因~

元朝灭亡的根本因素在于:
1、统治集团分裂,政治腐败,朝廷内部夺权斗争异常惨烈,对百姓横征暴敛,致使民不聊生。军队废弛,奸臣当道。
2、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对其他民族有不平等待遇,甚至是迫害。这又引起了其他民族,尤其是汉族人民的极大不满,从而纷纷揭竿而起。
元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元末,连续出现的严重自然灾害造成经济崩溃,人们面对的不是因自然灾害而死就是被元朝欺压致死。因此许多人怀着拼死一搏的想法选择了起义,或许还有生的希望。此外,元朝等级制度也令百姓极度不满。

扩展资料
各地起义
从攻南宋以来,连年战争,加以宫廷廪禄、宗藩岁赐,都需要巨额经费来支持。忽必烈急于解决国用不足的问题,因而日益信用以“理财助国”邀宠的大臣阿合马、卢世荣、桑哥等人主持国政。至元七年至九年、二十四年至二十八年间,两次设尚书省综理财用。
尚书省的理财政策主要包括:增加税收、兴铁冶、铸农器官卖、“括勘”(追还被私人、寺院夺占的南宋公田,起征田赋)、“理算”(追征各地历年积欠的钱粮)、变更钞法等,使国家的收入显著增加。
但由于吏治腐败,专注搜刮,流于横征暴敛,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为了对外战争,打造东征海船,沿海和江南地区徭役征发日益加重。人民不堪沉重的封建剥削与压迫,纷纷起义。
至元二十年,江南各族人民起义凡两百余起,至元二十六年更增至四百余起。在这前后,爆发了广州欧南喜、黎德和福建黄华、钟明亮等人领导的几次规模较大的起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朝

元朝向外扩张的目的只是掠夺财富和满足征服欲望,并且,元朝整个社会道德沦丧,贪腐成风,淫乐成灾,盲目迷信僧侣,这直接导致了原本庞大的元朝帝国大厦的轰然倒塌。

十三世纪,蒙古人曾经发挥出令整个世界都感到震惊的军事才能,缔造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元朝帝国。但是,文化的落后导致了政治的落后。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虽然向外扩张,却并没有任何政治理想,也没有任何高尚情操的动力。元朝向外扩张的目的只是掠夺财富和满足征服欲望,并且,元朝整个社会道德沦丧,贪腐成风,淫乐成灾,盲目迷信僧侣,这直接导致了原本庞大的元朝帝国大厦的轰然倒塌。
元朝官员的贪污腐败跟他们的初期武功一样,在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1303年,元成宗曾大力整顿官吏,一次竟然就有18473个贪官撤职。
然而,惩治贪官的做法却没有能够坚持下去,以致每一个蒙古官员都是一个百万富翁。蒙古帝国的官员特别多,一块玉石的发掘或一张弓的制造,都会有若干官员管理,官员靠贪污、勒索维持高消费和超级豪华享受。
元朝官员的贪污腐败,从他们还没有入主中原时就已经开始了,其中最着名的贪官就是阿合马。元太宗窝阔台时期,中央政府的财政主要靠色目人来主持。
阿合马就是其中之一。他为元世祖设计了种种搜刮民财的方案,例如清理户口、垄断专利、滥发钞票等。在为朝廷残酷搜刮的同时,也大肆为自己搜刮财富。

元世祖中统三年,阿合马开始主管元朝中央政府财政金融工作。上任不久,阿合马就上奏说,太原的百姓熬煮私盐,越境到处贩卖。
各地百姓贪图他们的盐价钱便宜,争相购买食用,解州的官盐因此而卖不出去,每年上缴的盐税银子只有七千五百两。
请朝廷从今年开始增加太原的盐税银子五千两,不论和尚、道士、军士、匠人等各户、都要分摊缴纳盐税。当时,忽必烈急于使国家富起来,一看阿合马办事很有成绩,就授予阿合马更大的权利,对他的话言听计从。
阿合马在位时间很久,越发肆意贪婪骄横,他提拔奸党,阴谋勾结,强占良田,暗地里接受贿赂,表面上做得执法严明,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有一个值宿禁卫的秦长卿激昂慷慨地上书揭发他的种种邪恶,竟然被阿合马所害。阿合马恶贯满盈,最终被一个叫王着的下级军官杀死。
元朝的赋税非常繁重,这更是促成贪污腐败的要素之一。元朝最初是采取包商制,和现在的承包制相似,文化并不发达的蒙古人早已使用了承包的办法。

元王朝第二任大汗窝阔台时,曾打算把中央政府的赋税,以140万两银币包给中原籍巨商刘廷玉,大臣耶律楚材极力反对,才算作罢。
可是,不久维吾尔籍巨商奥都喇合蛮出价220万两时,窝阔台终于同意包给了他。他们不知道鼓励生产,只知道盲目而凶恶地剥削。与腐败的南宋政府相比,元朝的赋税几乎增加一百倍,早已不堪重负的中国人,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程度。
然而,更大的迫害是元朝的赐田制度,当时,蒙古大汗可以随时把汉族人视如生命的农田,连同农田上的汉族人,都赏赐给皇亲国戚。
汉族人忽然间失去了农田,自己也忽然间从自由农民沦为农奴,没有地方可以申诉。除了蒙古大汗的威力无法抗拒外,任何一个蒙古人都可以随意侵占汉族人的土地,他们经常突然间把汉族人从肥沃的农田上逐走,任凭农田荒芜,生出野草,以便畜牧。
元朝严重的腐败使得各地农民起义迭起,势如破竹,仅山东、河北地区,就有三百余起农民暴动,比六世纪北魏统治下的农民起义,超过十倍,蒙古统治者比鲜卑统治者的残暴程度更加严重。
遍地战乱必然引起灾荒,旱灾大规模发生,赤地千里,最惨重的是黄河下游,饥馑逼人发狂,互相袭击烹食。

1344年,黄河又在河南兰考东北的白茅堤决口,向东倾泻,六百公里的村庄和人民全被淹没。河水泛滥,数十万无处投奔的饥民成为武装群众无尽的兵源。最后,饥饿的农民终于组织起来,向元朝的统治者发起进攻。
元朝统治者的荒淫在整个蒙古贵族阶层已经完全社会化。社会化的荒淫注定加速这个王朝的灭亡。元顺帝没有办法,也不想办法来制止这种荒淫毁掉江山。
这是腐败到最后的结果,不独是元顺帝,任何一个末代帝王,面对腐败透顶的王朝,都无力挽回。蒙古大汗忽必烈在中国建立的元朝帝国,终于在1368年被农民起义推翻。
元顺帝被农民起义军赶出北京后,在哀痛这一巨大的灾难中,于1370年5月23日,在西拉木伦河畔的应昌(有人说是开鲁)去世。明朝大军在把成吉思汗的子孙驱逐出中原之后,立即追赶蒙古人进入了蒙古草原。
1388年,一支由10万人组成的中原军队进入蒙古地区,打败了元顺帝的孙子。至此,大多数蒙古部落宣布自治,蒙古草原又回归到历史上四分五裂的状态。
一个以旋风般快速崛起的元朝帝国,一座巍然耸立的、庞大的帝国大厦,转眼之间就这样以同样旋风般的速度轰然倒塌,土崩瓦解,成为废墟。

  元朝衰亡的原因

  元朝的衰败与灭亡,在中国历史上是很特别的。它一方面亡于统治阶级频繁的内讧和极端的腐朽,另一方面也亡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具体说来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一、皇室的内争和大臣的擅权。在成吉思汗时代,诸王与大汗为争夺土地人口的斗争就已开始。元太宗死后,术赤之子拔都,不董事会凶定宗贵由即位,逐渐形成自成一方的势力,成为后来趄廷与北方诸王斗争的先声。元统治中心南迁汉地后,一些分封在北方草原的诸王一再发动叛乱。再加之朝廷权臣对皇位的操纵,使皇帝更换相当频繁。公元1308年至公元1333年的二十余年间,换了八年皇帝,其中仅从1328年至1333年,其间不过五年竟换了五个皇帝。每换一个皇帝,都要爆发一场皇室内部的相互残杀,结果造成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和政权的动摇,同时也带给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破坏和人民的灾难。其中以海都、昔里吉与东道诸王之乱最为严重。

  由于皇室内部剧烈的内讧和一部分皇帝或幼小或无能,政权之柄往往落入一两位权臣之手。如文宗时的燕铁木儿,因扶持文宗有功,破例封为太平王并授予“独为丞相”,总裁中书省政务。所有王公大臣、公主、附马都不得直接上奏皇帝而必须通过他转奏。独揽朝政,肆无忌惮。以致他的儿子唐其势扬言说:“天下本我家之天下。”再如元顺帝时的伯颜,权倾一时,一身兼有三十八职。官衔长达二百四十六字,创下中国历史之最。他出城时的护卫,塞满大街小巷,而皇帝反倒没有几个侍兵。当时是“天下之人唯知有伯颜而已。”

  二、整个统治集团的贪婪、腐朽和堕落。从元朝的第三个皇帝武宗开始,皇帝们一个比一个混蛋。他们只知穷奢极欲,根本不懂治国理财。武宗随意将官职作礼物赠人,公元1307年,他不经总理政务中的中书省而直接授予八百八十个官职。

  到了顺帝时,腐败愈益严重。蒙古贵族和喇嘛僧的飞扬跋扈、官吏的狂贪、地主豪强的专横与日俱增。以顺帝为首的蒙古皇室,当时是“丑声秽行,著闻于外,虽市井之人,亦恶闻之”。燕铁木儿生活极其荒淫,占有女子难以数计。其中娶宗皇之女达四十人,并娶泰定帝后为夫人。“后房充斥,至不能尽识”。“一宴或宰十三马”。荒淫至极以致体亏溺血而死。

  只知荒淫腐朽,不会治理国家的皇帝们,花起钱来却惊人得很。他们最大的二项开支是赏赐和做佛事。元代皇帝们个个奉佛祈福,大兴土木,建造寺院,挥霍国库。光是奉佛方面的开支,有时高达国家总收入的三分之二。再就是赏赐皇室和官员的钱,更是惊人。武宗即位不到一年,赏赐的钱就花去八百二十八万锭,而当时一年的国库收入仅二百八十万锭。武宗比起仁宗的挥霍来,还是小巫见大巫。仁宗一年的花费高达二千万锭。上梁不正下梁歪。皇帝大臣们如此腐败,下头官吏们群起效仿。官吏贪赃枉法历代都有,但在元代尤为突出。《吴文正公文集》中说:“数十年来,风俗大坏,居官者习于贪,无异盗贼,已不以为耻,人亦不以为怪。其间颇能自守者,千百不一二焉。”官吏要钱的名目无奇不有:部属参见要“拜见钱”,逢年过节要“追节钱”,生辰祝寿要“生日钱”,迎来送往要“人情钱”,无事白耍称“撒花钱”,例行公事要“常例钱”,论诉官司要收“公事钱”等等不一而足。到顺帝时,因监察官职是肥缺,因而估价而给。当时不但官场腐败严重,而且职官设置也滥。所以当时民谣这样唱:“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

  军队也日益腐化堕落。到元末,军队几乎丧失了战斗力。当初追随开国皇帝们南征北战、锐不可挡的怯薛军,后来竟白天在宫门宿卫,夜晚到效外去抢劫,形同盗匪。镇戍地方的军队也不习武事,以至将官不知战阵,士兵不知挽弓射箭。

  三、人民处于民族上层与统治阶级的双层压迫之下,为寻求活路而被迫举行起义。元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十分尖锐。我们先谈民族矛盾,元统治者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统治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汉族,采取的是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想藉此来延续他们的统治。他们把各族人民分成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个等级。制造民族矛盾,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蒙古人为第一等,他们是处于统治地位的民族,拥有各种政治、经济、法律上的特权;第二等为色目人,包括西夏人、回回人、西域人和留居中国的一部分欧洲人,其政治地位仅次蒙古人。第三类为汉人,包括契丹人、女真人和原在金统治下的北方汉人。其政治地位比南人要高。比色目人要低。第四类是南人。主要包括南方的汉人和其他各民族的人。政治地位最低。各级统治机构的长官和掌实权的人都是蒙古人和色目人,其次才是汉人,南人极少有入仕的机会。在刑法上,蒙古人、色目人、邓小平人分属不同的机关审理,量刑也极不平等。蒙古人打汉人,汉人不得还手,打死不要抵命,只要充军,而汉人打死蒙古人则要抵命。此外还规定汉、南人不得私藏兵器和围猎等。

  在阶级压迫上,首先表现在统治阶级对土地的兼并,并因之而造成人民的流离失所。元朝自武宗以后,土地兼并日甚一日。可以说到了疯狂的地步。泰定帝为晋王时,曾一次就捐给朝廷土地七千顷。七千顷土地不是小数目,这些土地哪来的,还不是疯狂兼并而来的。顺帝时的伯颜,他先后得到皇帝的赐田就达二万余顷。王公大臣们在兼并土地的同时,寺院僧侣也广占良田。义宗、顺宗时的大承天护圣寺前后二次就得赐田三十二万五千余顷。民间豪强地主的土地占有量也很惊人。如淞江大地主曹梦炎就有湖田数万亩,粮二百万石。福建崇安县土地的六分之五集中在地主手里。

  这样一来,失去土地的农民一部分成了流民,更多的成为地主、官僚的佃户,有的甚至沦为了驱口。佃户除向地主、官僚交租外,还要承受其它严重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地位最低的是驱口,相当于古代的奴隶,法律规定他们“与财物同”,可以在人市上公开买卖。

  其次表现在人民所受的残酷的剥削和压榨上。元中叶以后,由于统治者的挥霍和夺位战争的耗费,政府经济一直入不敷出。于是加紧对人民的搜括与压榨。但宗时,包银总数比元初时增加了十倍,一般课税(包括商税)竟比元初增加了五十倍。不仅中原地区的人民深受其苦,就是名义上享有特权的塞北蒙古族人也普遍陷入了贫困。和林附近的贫民,甚至卖儿卖女给色目人、汉人当奴婢。元政府还滥发纸币,用“至正宝钞”取代原来通行的“中统宝钞”和“至元宝钞”。结果使物价暴涨,民不聊生。

  和疯狂的贪污、搜括,残酷的压榨并行而至的是严重的天灾。公元1333年京城大雨,饥民达四十八万人。公元1337年左右,光江浙二次受灾,饥民就达百余万公元1344年,黄河连决三次,以至饥民遍地。在天灾人祸的双重逼迫之下,成千上万的饥民只有铤而走险,举行起义。

  公元1351年,元政府调集十五万民夫修治黄河。民夫受到元朝官兵的严密监视,又经常被官吏克扣工钱粮食,民夫怨恨情绪十分强烈。白莲教首领刘福通利用这一时机,预先埋了一个独眼石人在工地上,以使一直流传的“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应验。果然,石人被挖出,民夫群情激奋,起义随即爆发。紧接着全国其他地方的农民也相继爆发了起义。其中最有影响的有徐寿辉的南方红巾军,朱元璋、郭子兴的红巾军等。不到十六年的农民起义战争,腐朽的元朝政府就被推翻了。

  感言

  之一: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公元1190-1244年),本是辽国皇族,辽灭入元。是元朝最早期最有见识的一位大臣。当时蒙古军队南侵时,对汉人实行屠城政策,正是他向窝阔台上谏,使汉人成千上万免遭丧命之虞。窝阔台死后,皇后乃马真氏摄政,奥都刺合蛮把持朝政,朝臣纷纷依附于他。可耶律楚材不加苟合。奥都刺合蛮怕先朝重臣耶律楚材阻碍自己专权,派人假手送给他五万两白银,以此来收买他。但耶坚决不受。奥便假手下诏说:“凡奥都刺合蛮奏准的事,谁不奉旨,就砍断谁的手。”耶凛然表示:事情与国家有利,自然遵行;若不合理,我死且不避,何况断手呼!

  ——曾读古书,有“千金不移楚材志”之句,不知语出何典。现在读了《元史·耶律楚材传》,方知楚材者,耶律楚材是也。耶的大义拒千金,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形象。笔者在此把“千金不移楚材志”作上联,胡诌下联,拼成一对:“后为官宦当细想!”

  公元1244年,耶律楚材死后,有人诬谄他说:“在相位日久,天下贡赋半入其家。”结果把他的家一抄后,仅得阮琴10余张,古今书画、金石、、遗文数千卷,并无其他财物。事实证明耶律楚材清正廉明,使时人无不惊讶和钦佩。

  ——是浊是清、是贪是廉,一抄就知道了。耶律楚材是一位真正的清官廉官,生不怕权臣,死不怕抄家!我们现在的一些自擂为清官、廉官者。可否怕查?可否怕抄?

  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顺帝针对各地官员贪污腐败等现象,派遣中央官员充当“奉使宣抚”,对地方进行全面大检查。诏旨一下,奉使宣抚奔赵四方,各地人们“若大旱之望云霓,赤子之仰慈母”。迅速形成一场轰轰烈烈的考核地方官吏和整顿社会秩序的运动。

  哪知这些“奉使宣抚”多次龌龊不法之徒,他们到各地检查,并不是为了匡救时弊,而是想借机大捞一把。他们有的专门带着记帐收银的随从,争多论少与作买卖一样;有的随便封官许愿,包庇贪官污吏,从中大发横财;有的大吃大喝,过酒色瘾。而对老百姓的疾苦不闻不问。老百姓用顺口溜来表达他们的失望和愤慨:“奉使来时,惊天动地;奉使去时,乌天黑地;官吏都欢天喜地,百姓却啼天哭地。”又:“官吏黑漆皮灯笼,奉使来时添一重。”“九重丹诏颁恩至,万两黄金奉使回”。

  从表面看,元朝顺帝的整顿失败是所用非人。这些“奉使宣抚”皆龌龊不法之徒。他们捧着圣旨从京城奔赵和地,犹如群群饿鬼扑向了面包。但从深层意义上看,是顺帝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贪污腐败,首先是从上面开始的,是从上面烂到下面去的。没有皇帝的腐败,就没有朝臣的腐败,没有朝臣的腐败,也就没有地方官的腐败。我们常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根子在上面、在中央。整顿首先要从上面开始,从中央开始。中央整顿好了,包括奉使他们整顿好了,这些奉使们派下去才能够身正影正,才能够清正廉明,才能够雷厉风行,痛肃腐败。

  可顺帝不是这样,他的肃腐是从地方开始,并且是派一群贪墨之徒去整肃另一群贪墨之徒,这样焉有不败的道理!?

  之三:几则民谣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了解地方社情,调查重点事件、考察地方官业绩和惩处地方贪官墨吏等,都要委派人员去访问、巡视、调查和处理。虽然各朝各代所委派人员的名称不同,但性质是一样的。由元顺帝委派“奉使宣抚”到各地的胡作非为、从而引发民众的抱怨,笔者不禁想起当代的有关这方面的民谣:

  其一:检查团未到/惊天动地/检查团来时/铺天盖地/检查团来后/花天酒地/检查团走后/搜括一地/如此检查团/威信扫地。

  其二:组长下田头/耕牛在前头/村长下田头/手上有烟头/乡长下田头/秘书跟后头/县长下田头/记者抢镜头。

  其三:领导下乡搞调查/ 忽忽悠悠派头大/山山水水尽游赏/“搬砖”通宵把班加/海味山珍饱口福/ “三步”“四步”任潇洒/若问调查怎么样/隔着车窗去观花/转瞬不觉日子到/马上回城要出发/基层同志真热情/临行还要塞点啥/山里长的土特产/沟沟生的鱼和虾/来时早把家什带/满载而归全白拿/问君工作咋汇报/车到山前自有法/只因情况太复杂/还须经常去调查。

  之四:小议“东窗事发多偶然

  元武宗朝,茶陵出了一个震惊朝野的大案。这个案子牵连800多人,受贿金额达11.5万余缗。而这件案子的起因却是由一件小小的民事纠纷引起。茶陵财主覃乙死后无子,其小妾招婿进门后,却又诬告入赘的女婿拜尸成婚及隐藏玉杯、夜明珠等珍宝。有关官吏在处理此案中广收贿赂,使之数年不决,以至事态逐渐扩大。后由执法神明的王都中才将此案告破。没收赃款11.5万缗、惩处脏官800余人。

  由一件偶发的小事引发一桩大案的告破这合了中国的一句古语:东窗事发多偶然。可以说没有重庆綦江县彩虹桥的突然断裂,也就不会有綦江县一窝耗子的爆光与绳之以法。“奔驰”、“宝马”开路,疯狂诈骗三亿元的河南“1.31”特大金融诈骗案,如果没有商丘农行营业部张某对一张定期存单的细心观察、真伪核查,也许这个团伙还在狂骗。

  从某个角度来说,贪贿诈骗等案的偶然事发,从一个侧面助长了今天的贪风如炽,腐化成灾。为什么呢?因为偶而事发,是很多很多案件中一件或几件的事发,这是一个很少很少的概率。贪官们在想,只要把手脚再做得干净点,也许连偶然的事情也不可能发生。所以他们放心地去贪、放心地骗。

  这里给我们的党和政府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怎么样把“东窗事发多偶然”变成“东窗事发乃必然”。要完成这一谭题,笔者认为至少要做好如下两方面的工作:其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既要加强党内监督机制,更要加强党外监督机制;既要加强舆论监督机制,也要加强群众监督机制;既要加强业绩、政绩考察考核,更要加强财务离任审计监督等等。其二加大和加强反腐力度,变被动出击为主动出击。不要见了缝才去插针,还应该挖眼寻蛇打。不要等偶然的事件出现,还是要用各种努力使之必然暴露出来。这样一来,使未贪者不敢贪、已贪者早暴露。从而达到反贪反腐、整肃社会的目的。

  参考资料;http://cache.baidu.com/c?word=%D4%AA%B3%AF%3B%CB%A5%CD%F6%3B%B5%C4%3B%D4%AD%D2%F2&url=http%3A//www%2Eqyyc%2Ecn/ArticleShow%2Easp%3FArticleID%3D605&b=0&a=86&user=baidu

元朝衰亡的原因

元朝的衰败与灭亡,在中国历史上是很特别的。它一方面亡于统治阶级频繁的内讧和极端的腐朽,另一方面也亡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具体说来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一、皇室的内争和大臣的擅权。在成吉思汗时代,诸王与大汗为争夺土地人口的斗争就已开始。元太宗死后,术赤之子拔都,不董事会凶定宗贵由即位,逐渐形成自成一方的势力,成为后来趄廷与北方诸王斗争的先声。元统治中心南迁汉地后,一些分封在北方草原的诸王一再发动叛乱。再加之朝廷权臣对皇位的操纵,使皇帝更换相当频繁。公元1308年至公元1333年的二十余年间,换了八年皇帝,其中仅从1328年至1333年,其间不过五年竟换了五个皇帝。每换一个皇帝,都要爆发一场皇室内部的相互残杀,结果造成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和政权的动摇,同时也带给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破坏和人民的灾难。其中以海都、昔里吉与东道诸王之乱最为严重。

由于皇室内部剧烈的内讧和一部分皇帝或幼小或无能,政权之柄往往落入一两位权臣之手。如文宗时的燕铁木儿,因扶持文宗有功,破例封为太平王并授予“独为丞相”,总裁中书省政务。所有王公大臣、公主、附马都不得直接上奏皇帝而必须通过他转奏。独揽朝政,肆无忌惮。以致他的儿子唐其势扬言说:“天下本我家之天下。”再如元顺帝时的伯颜,权倾一时,一身兼有三十八职。官衔长达二百四十六字,创下中国历史之最。他出城时的护卫,塞满大街小巷,而皇帝反倒没有几个侍兵。当时是“天下之人唯知有伯颜而已。”

二、整个统治集团的贪婪、腐朽和堕落。从元朝的第三个皇帝武宗开始,皇帝们一个比一个混蛋。他们只知穷奢极欲,根本不懂治国理财。武宗随意将官职作礼物赠人,公元1307年,他不经总理政务中的中书省而直接授予八百八十个官职。

到了顺帝时,腐败愈益严重。蒙古贵族和喇嘛僧的飞扬跋扈、官吏的狂贪、地主豪强的专横与日俱增。以顺帝为首的蒙古皇室,当时是“丑声秽行,著闻于外,虽市井之人,亦恶闻之”。燕铁木儿生活极其荒淫,占有女子难以数计。其中娶宗皇之女达四十人,并娶泰定帝后为夫人。“后房充斥,至不能尽识”。“一宴或宰十三马”。荒淫至极以致体亏溺血而死。

只知荒淫腐朽,不会治理国家的皇帝们,花起钱来却惊人得很。他们最大的二项开支是赏赐和做佛事。元代皇帝们个个奉佛祈福,大兴土木,建造寺院,挥霍国库。光是奉佛方面的开支,有时高达国家总收入的三分之二。再就是赏赐皇室和官员的钱,更是惊人。武宗即位不到一年,赏赐的钱就花去八百二十八万锭,而当时一年的国库收入仅二百八十万锭。武宗比起仁宗的挥霍来,还是小巫见大巫。仁宗一年的花费高达二千万锭。上梁不正下梁歪。皇帝大臣们如此腐败,下头官吏们群起效仿。官吏贪赃枉法历代都有,但在元代尤为突出。《吴文正公文集》中说:“数十年来,风俗大坏,居官者习于贪,无异盗贼,已不以为耻,人亦不以为怪。其间颇能自守者,千百不一二焉。”官吏要钱的名目无奇不有:部属参见要“拜见钱”,逢年过节要“追节钱”,生辰祝寿要“生日钱”,迎来送往要“人情钱”,无事白耍称“撒花钱”,例行公事要“常例钱”,论诉官司要收“公事钱”等等不一而足。到顺帝时,因监察官职是肥缺,因而估价而给。当时不但官场腐败严重,而且职官设置也滥。所以当时民谣这样唱:“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

军队也日益腐化堕落。到元末,军队几乎丧失了战斗力。当初追随开国皇帝们南征北战、锐不可挡的怯薛军,后来竟白天在宫门宿卫,夜晚到效外去抢劫,形同盗匪。镇戍地方的军队也不习武事,以至将官不知战阵,士兵不知挽弓射箭。

三、人民处于民族上层与统治阶级的双层压迫之下,为寻求活路而被迫举行起义。元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十分尖锐。我们先谈民族矛盾,元统治者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统治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汉族,采取的是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想藉此来延续他们的统治。他们把各族人民分成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个等级。制造民族矛盾,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蒙古人为第一等,他们是处于统治地位的民族,拥有各种政治、经济、法律上的特权;第二等为色目人,包括西夏人、回回人、西域人和留居中国的一部分欧洲人,其政治地位仅次蒙古人。第三类为汉人,包括契丹人、女真人和原在金统治下的北方汉人。其政治地位比南人要高。比色目人要低。第四类是南人。主要包括南方的汉人和其他各民族的人。政治地位最低。各级统治机构的长官和掌实权的人都是蒙古人和色目人,其次才是汉人,南人极少有入仕的机会。在刑法上,蒙古人、色目人、邓小平人分属不同的机关审理,量刑也极不平等。蒙古人打汉人,汉人不得还手,打死不要抵命,只要充军,而汉人打死蒙古人则要抵命。此外还规定汉、南人不得私藏兵器和围猎等。

在阶级压迫上,首先表现在统治阶级对土地的兼并,并因之而造成人民的流离失所。元朝自武宗以后,土地兼并日甚一日。可以说到了疯狂的地步。泰定帝为晋王时,曾一次就捐给朝廷土地七千顷。七千顷土地不是小数目,这些土地哪来的,还不是疯狂兼并而来的。顺帝时的伯颜,他先后得到皇帝的赐田就达二万余顷。王公大臣们在兼并土地的同时,寺院僧侣也广占良田。义宗、顺宗时的大承天护圣寺前后二次就得赐田三十二万五千余顷。民间豪强地主的土地占有量也很惊人。如淞江大地主曹梦炎就有湖田数万亩,粮二百万石。福建崇安县土地的六分之五集中在地主手里。

这样一来,失去土地的农民一部分成了流民,更多的成为地主、官僚的佃户,有的甚至沦为了驱口。佃户除向地主、官僚交租外,还要承受其它严重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地位最低的是驱口,相当于古代的奴隶,法律规定他们“与财物同”,可以在人市上公开买卖。

其次表现在人民所受的残酷的剥削和压榨上。元中叶以后,由于统治者的挥霍和夺位战争的耗费,政府经济一直入不敷出。于是加紧对人民的搜括与压榨。但宗时,包银总数比元初时增加了十倍,一般课税(包括商税)竟比元初增加了五十倍。不仅中原地区的人民深受其苦,就是名义上享有特权的塞北蒙古族人也普遍陷入了贫困。和林附近的贫民,甚至卖儿卖女给色目人、汉人当奴婢。元政府还滥发纸币,用“至正宝钞”取代原来通行的“中统宝钞”和“至元宝钞”。结果使物价暴涨,民不聊生。

和疯狂的贪污、搜括,残酷的压榨并行而至的是严重的天灾。公元1333年京城大雨,饥民达四十八万人。公元1337年左右,光江浙二次受灾,饥民就达百余万公元1344年,黄河连决三次,以至饥民遍地。在天灾人祸的双重逼迫之下,成千上万的饥民只有铤而走险,举行起义。

公元1351年,元政府调集十五万民夫修治黄河。民夫受到元朝官兵的严密监视,又经常被官吏克扣工钱粮食,民夫怨恨情绪十分强烈。白莲教首领刘福通利用这一时机,预先埋了一个独眼石人在工地上,以使一直流传的“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应验。果然,石人被挖出,民夫群情激奋,起义随即爆发。紧接着全国其他地方的农民也相继爆发了起义。其中最有影响的有徐寿辉的南方红巾军,朱元璋、郭子兴的红巾军等。不到十六年的农民起义战争,腐朽的元朝政府就被推翻了。

元朝因为保留着原始的民族传统,不能与汉族很好的融合到一起,这是其一。清末的那段历史不能作为例证,因为当时我国的社会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反清并不仅仅代表反对满族统治,而是反对封建制度。所以末年土崩瓦解。
无论是蒙古族,还是汉族,都生活在东亚这片土地上,都属于中华民族。这样,元朝统治者的民族歧视政策明显失误,造成了汉族的极大反感,这是第二点,我赞同你。抗元的文天祥被广为流传,而抗清的袁崇焕却默默无闻,和这点有很大的关系。
第三,元朝没有处理好继承制度。清朝中前期虽然没有明确的继承制度,但皇位过渡很平稳,并且后来有了秘密立储制。而元朝至始至终都被皇位问题所困扰,好不容易出现的明君明英宗还被“南坡之变”赶下来,所以……
第四,元朝没有合理的选拔人才制度,色目人、汉人、蒙古人轮流做官,好似走马灯,贪污盛行。而人才无法尽其所长,以至于元朝的人才没有清朝那么多,而且像耶律楚材之类的人才也得不到重用。所以……
第五,元朝实行封建制度时期必然灭亡,无法逃脱封建王朝兴衰律的支配,百姓被压得太苦,更不要说什么民主了。
第六,元朝缺乏明君,除了成吉思汗、忽必烈、元英宗、元仁宗之外,明君少之又少。
综上,元朝衰落了。:

  首先,排斥汉人、南人,加强民族压迫措施。他下令禁止汉人、南人习蒙古、色目文字,以阻止他们参与政权机关的管理活动,并于至元元年(1335)宣布废除科举,以防止汉人、南人通过科举入仕。在中书省内,汉人、南人遭到前所未有的排斥。至元二年以来,只有王懋德、许有壬、傅岩起分别担任过左丞和参知政事,其中许有壬为了争论废科举事,丢掉了参知政事的职务。当至元三年先后爆发广东朱光卿、河南棒胡起义后,伯颜竟提出杀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的主张,尽管这一荒谬的建议是无法执行的,但是已暴露出伯颜集团对汉人、南人的仇视和歧视心理。与此同时,对汉人、南人还实行了禁军器、刷马匹等防范措施。

  第二,对蒙古统治集团内部的异己者实行排斥、打击。伯颜出身蔑儿乞部,该部曾被铁木真击败,部众大多被俘为奴,故伯颜幼时曾为剡王彻彻秃家奴。剡王彻彻秃为宪宗蒙哥第三子玉龙答失之孙,立有军功,地位显赫。伯颜擅权,剡王自然是他的障碍,但伯颜每见到剡王仍呼之为“使长”。“伯颜至是怒曰:‘我为太师,位极人臣,岂容犹有使长耶!’遂奏剡王谋为不轨,杀剡王并王子数人。”(《庚申外史》)妥欢贴睦尔不准杀剡王,伯颜强行传旨行刑。世祖忽必烈第九子脱欢之孙宣让王帖木儿不花和威顺王宽彻普化,也被伯颜矫旨贬斥。

  第三,滥发纸币,大肆敛财。至元三年(1337)发行纸币75万锭,比顺帝即位前一年的至顺三年(1332)增加50%以上。伯颜把大量钱财攫为己有,仅得赐田一项就达1万多顷。所以,时人说:“天下贡赋多入伯颜家”(《庚申外史》)。后来伯颜被贬,有人题诗于壁云,“百千万锭犹嫌少,垛积金银北斗边,可惜太师无运智,不将些子到黄泉。”

  由于伯颜倒行逆施,使整个社会动荡不安,湖广、四川、江西、江浙等行省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起义连绵不断。至元三年(1337)正月,广州增城县民朱光卿发动起义,石昆山、钟大明率众响应,称“大金国”,改元“赤符”;四月,归善县民聂秀卿、谭景山私造军器,以宗教为号召,拜戴甲为定光佛,并与朱光卿联合,朱光卿虽被镇压,但其余部一直活动了三年之久。与此同时,河南汝宁信阳州爆发棒胡起义。棒胡本名闰儿,因好使棒,人称“棒胡”,与其徒百余,“以烧香惑众,妄造妖言作乱,焚陈州,屯营于杏岗”(《元史·顺帝纪二》)。他们显然是白莲教徒。以后,又有胡山花、辅轴李、棒张等起兵响应,直到次年四月棒胡等被俘杀,起义才失败。同年,四川合州大足县有韩法师起义。至元四年(1338)六月,福建漳州路南胜县李志甫领导舍民起义;江西袁州(今宜春)爆发彭莹玉及其徒周子旺起义,子旺称周王,改国号,旋被镇压。至元五年十一月还发生了河南省台掾史范孟等假传圣旨、杀行省平章月鲁帖木儿等人、自称河南都元帅的事件,受牵连者以千百计。

元朝很快衰亡的根本原因,是对汉人尤其是南方汉人的高压政策,导致汉人在自然灾害时容易联合起来发动起义推翻元朝统治。而对汉人的高压统治,又是蒙古人没有全面吸收汉人文化,顽固派拒绝汉化导致汉蒙矛盾激化所致。如果蒙古人高度全面汉化,就不会对汉人高压,从而实现汉蒙平等政策,汉人高才就能进入最高统治者行列,制定安民富国政策,历史有天灾,汉人也不会轻易发动起义。由于元朝经济文化方面基本上是照搬宋代的开放自由政策,科技文化和社会经济就会持续高速发展,元朝就不会发生农民起义,那么元朝就会继续推动伊尔汗国打败奥斯曼、埃及和东罗马帝国,宋元文化就会同古希腊文化在东亚融合,创造出世界近代科技经济体系,如此则有泰华帝国以科技武装近代枪炮向全球扩张了,华人就会移民全球。如此,就不可能有明朝与清朝了,也没有西方殖民美洲和澳洲了。

元朝衰亡之因,最具关键性之因素乃元朝对汉人的种族歧视政策。元朝乃蒙古人入主中原而所立,故在统治上为保优势,无论在政治、经济、军事,什至社会文化上,都带著对种族歧视,对汉人不公,终诱发由汉人方国珍、韩世童等领导的民变,覆亡元祚。


战力强悍版图都很大的秦、隋、元三朝为何都短命?
而元朝的灭亡除了残暴以外更多的是内乱,中后期皇帝更换如同走马灯一样的频繁。由元仁宗改变和哥哥武宗达成的叔侄相传的誓约,导致后来元朝长达二十年的政治混乱及宫廷斗争。高层为争夺权利不断的刺杀、兵变谁好有精力好好治理国家,这才是元朝迅速衰亡的主要原因。俗话说幸福的人都是类似的,不幸的人却各...

元朝衰亡的原因
元朝衰亡的原因 元朝的衰败与灭亡,在中国历史上是很特别的。它一方面亡于统治阶级频繁的内讧和极端的腐朽,另一方面也亡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具体说来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一、皇室的内争和大臣的擅权。在成吉思汗时代,诸王与大汗为争夺土地人口的斗争就已开始。元太宗死后,术赤之子拔都,不董事会凶定宗贵...

元朝衰亡之原因,众说纷纭,试本个人之认识,论述共最具关键性之因素_百度...
最具关键性之因素 +朝政黑暗 -没有妥善的帝位继承方式 导致汗位经常出现纷争 造成骨肉相残 -继位君主无能 任由贵族乱政 导致土地的吞并 -官吏贪污 由此以上的原因 所以我认为元朝衰亡最具关键性之因素 参考: 中史书 元朝后期,特别是1340年代中后期至1350年代期间,自然灾害频有发生,黄河地区水患尤其...

西晋短暂灭亡的根本原因
然而,一个白痴皇帝,外加一群野心家,就真能造成这般严重的后果吗?西晋突然崩塌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一、奢靡之风 如果看西晋短命的历史,就发现西晋的衰亡,也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首先为西晋挖下崩塌大坑的,便是风靡一时的奢靡之风。西晋王朝的奢靡,绝对能让历朝历代的人跌破眼镜。这份...

两汉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两汉衰亡的原因包括:一、西汉衰亡的原因:1. 皇帝重用外戚,导致政局混乱。2. 宦官专权,削弱了国家权力。3. 后期皇帝昏庸,无力有效管理国家。二、东汉衰亡的原因:1. 地主豪强逐渐发展地方割据势力。2. 宦官专权,影响国家政治稳定。3. 皇位继承者年幼,导致外戚专权。4. 土地兼并问题严重,百姓生活...

元代为什么那么快灭亡了
元朝的败亡,其主要原因在于其政治黑暗,衽民族岐视和政治压迫政策。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政局不稳,皇帝大多不理国政,贪图享受,腐化至极,经臣勾心斗角,欺上瞒下,朝廷横征暴敛,经济越来越衰,激起广大人民的反抗。各地农民起义,指向元朝。元朝在历史潮流面前衰亡。 元朝中期频繁更换皇帝,仅在1307...

汉朝昌盛四百年,什么原因导致大汉王朝走向衰亡之路?
纵观古今,土地是立民之本,百姓有了土地丰衣足食,生活才会幸福,而土地一旦被土豪抢夺,人民的日子也不好过,再加上地主外戚的欺压,也成为了汉朝根基不稳的原因之一。东汉后期的七八朝皇帝即位时都是小孩子。娃娃皇帝表面上是皇帝,但是并没有拥有权势,只是各诸侯利用的棋子而已,皇帝年幼,必然是...

古代各王朝是因为腐败而衰败的吗?
有 但不全是 因腐败衰亡的典型的有西晋 隋 南北宋 明 清等等 而其他原因也有很多 比如宦官专权 诸侯或藩镇导致分裂 外来侵略 实力太差等等 1.宦官专权有三个朝代 东汉 唐 明 2.诸侯藩镇 比如周 唐 3.外来侵略实力太差 比如六国 五代时期的南唐(无力抵挡柴荣和赵匡胤 李璟被赞有人君之风 但 ...

唐朝的衰亡对我国国家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2000字
唐朝的衰亡对我国国家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其繁荣和昌盛时期被誉为“开元盛世”,但最终却走向了衰亡。唐朝衰亡的原因主要包括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经济崩溃、文化颓废等方面。政治腐败是唐朝衰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唐朝后期,官僚集团腐败严重,贪污腐化、营私舞弊、买官卖...

清朝是从何时走向衰亡的快车道的?
清朝从乾隆后期开始逐渐走向衰亡的快车道。乾隆帝死后,嘉庆帝和道光帝未能解决乾隆时期遗留下来的问题,政治腐败、经济落后以及闭关自守的对外关系使得清王朝的国势日衰。此外,道光帝时期还发生了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导致清王朝衰落的原因主要包括闭关自守的对外...

西林县19559942423: 元朝统治失败,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
徵韦固肾: 元朝的衰败与灭亡,在中国历史上是很特别的.它一方面亡于统治阶级频繁的内讧和极端的腐朽,另一方面也亡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具体说来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一、皇室的内争和大臣的擅权. 二、整个统治集团的贪婪、腐朽和堕落.

西林县19559942423: 元朝为什么会衰亡 -
徵韦固肾: 很简单 蒙古人很骁勇善战,在建立元之前的西征过程中都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 但是同样是北方游牧民族,他们就没有满人会治理国家了,以致引发了很深的民族矛盾 所以很难长久

西林县19559942423: 元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徵韦固肾: 很多原因.主要是治国水平太差,丧失了统治基础.所谓强大只是地盘大,骑兵战术成熟,论生产力水平,奴隶制甚至更低的蒙古人怎能和富庶的中原相比.野蛮可以击败文明,但永远别想征服它

西林县19559942423: 为什么元朝会覆灭要详细说明!
徵韦固肾: 元朝衰亡的原因 元朝的衰败与灭亡,在中国历史上是很特别的.它一方面亡于统治阶级频繁的内讧和极端的腐朽,另一方面也亡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具体说来表...

西林县19559942423: 元朝灭亡的原因?
徵韦固肾: 我觉的,元朝的统治者除了忽必烈,其他都没有把百姓(尤其是汉族)放在眼里,只是把百姓当成奴隶来对待,导致白莲教(就是小说中的明教)有了成长和发育的群众基础.然后在灾年中还加重赋税,导致农民起义不可阻挡的爆发,并席卷全国.这是导致元朝退出中国(个人认为元朝并没有灭亡,而是被赶出中国)的两个主要原因

西林县19559942423: 元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
徵韦固肾: 1、皇帝的昏聩2、大臣们以蒙古贵族为中心,不思民间疾苦3、赋税沉重,百姓们活不下去了4、贪官污吏的变本加厉5、军事上的废弛6、百年前蒙古人那种矫健的精神的丧失7、自己的文化本身就落后,还藐视中华文化8、不注重发展经济,只看到眼前的利益9、全国各地争相起义10、有为大臣遭排挤11、将汉人看作是奴隶贵族的糜烂的生活

西林县19559942423: 元朝那么强大为什么还会灭亡? -
徵韦固肾: 很多原因.主要是治国水平太差,丧失了统治基础.所谓强大只是地盘大,骑兵战术成熟,论生产力水平,奴隶制甚至更低的蒙古人怎能和富庶的中原相比.野蛮可以击败文明,但永远别想征服它.

西林县19559942423: 元朝统治走向更衰败的原因有哪些?
徵韦固肾: 伯颜秉政长达7年.在当时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形势下,元朝统治出现了严重的动荡不安.为了在这种不稳定的社会条件下取得个人权利的绝对稳定, 伯颜推行...

西林县19559942423: 强大的蒙古帝国为何不到百年就完了呢?原因?
徵韦固肾: 元朝最终的灭亡是因为两件事:首先,因为元朝中统、至元等钞币流通日久,社会上多有伪钞.时任丞相的脱脱听取了吏部尚书契哲笃的意见,造至正新钞,颁行天下....

西林县19559942423: 元朝是怎么灭亡的?
徵韦固肾: 和历史上所有封建王朝灭亡的原因是一样的(并不因为它的统治者是蒙古人)! 任何导致朝代更迭的原因,都是因为开国者尚能克勤克俭、兢兢业业地治理国家,政治上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