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之有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示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文中的之有什么意思~

1 结构助词,的 例如: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2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例如: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 代词。代人、物等。 例如: 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4 动词,去,往,到 例如: (1)辍耕之垄上 (2)吾欲之南海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送孟浩然之广陵 4 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如: 何陋之有? 5 凑足音节,无实义。 例如: 久之,目似瞑…… 6 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如: 马之千里者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2、活用为第一人称
3、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之拼音zhī
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之往[zhī wǎng]
去;到。
2、假之[jiǎ zhī]
假若。
3、劳之[láo zhī]
慰问他们。
4、为之[wéi zhī]
经穴别名。即长强。
5、之官[zhī guān]
上任;前往任所。

“之”在文言文中常当代词、助词、动词用,其作用各不相同。

一、作代词

1、代人,如《项脊轩志》中的“先妣抚之甚厚”,“之”可译作“她”,代老妪。

2、代物,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之”代“土地”。

3、代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与坐谈,问之客曰”,“之”代“与徐公孰美这件事”。

4、指示代词,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之”可译作“这,这样”指上文“河内凶……亦然”。“不若长安君之甚”《触龙说赵太后》,“之”译作“那样”。

二、 作助词

1、定语的标志,如《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代百司之职役哉”,这里的“之”连结名词性定语“百司”和中心语“职役”,可译作“的”,表示限制的偏正关系。此句可译为“代管百官的职事呢?”。《过秦论》中的“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两个“之”分别连结形容词性定语“膏腴”、“要害”和中心词“地”、“郡”,表示修饰的偏正关系。

2、补语的标志。如《捕蛇者说》中的“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之”在这里作补语的标志,可译作“得”,表示连结中心词“不幸”和补语“甚”。

3、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夫晋,何厌之有”,这里“何厌”是“有”的宾语,提前了。此句可译为“晋国(的欲望),有什么满足的(可能)呢?”

4、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如《劝学》中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两个“之”都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之”字前是中心语,“之”字后是定语。此句可译为“蚯蚓(虽然)没有锐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5、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如《归去来兮辞》中的“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这里两个“之”用在主谓词组之间,表示这一词组不能单独成句。此句可译为“(我)羡慕一切生物得到复苏的时节其时,感叹自己的年华行将结束。”

6、用在主语和介词结构之间,表示它们已经成为一个整体,强调、突出这个介词结构的意义。(不译),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中的“之”,接在主语“寡人”与介词结构“于国”之间,强调“于国”的意义,此句可译为“我对于治理国家,可算是尽了心的了。”

7、衬音助词(不译),用在表示时间的词或某些动词的后面,凑足一个音节,它没有实际意义,只是起着协调音节的作用。如《劝学》中的“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之”嵌在时间词“须臾”的后面,协调音节,作词缀,此句译作“比不上片刻学到的东西多”。《谏逐客书》中的“由此观之”,这里的“之”接在动词“观”后面,协调音节,无义,此句可译作“从这看来”

8、嵌在姓名中间,无实义。如“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若使烛之武见秦君”、“介之推不言禄”、“宫之奇谏假道”中的“佚之狐”、“烛之武”、“介之推”、“宫之奇”。

9、嵌在专用名词之间,无义。如《病梅馆记》中的“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前一个“之”用在“病梅馆”这个专用名词中,不译。

三、作动词

用在处所句词前,可译作“到、往、去”。如《鸿门宴》中的“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之”用在处所名词“沛公军”前,作动词。

四、另外,在现代汉语中,“之”有时用在时间词“前、后”的前面,组成双音词,表示在某个时间或处所的前面或后面。如“吃饭之前要洗手。”“妈妈走了之后,你要好好照顾自己。”“他们站在队旗之前举手宣誓。”


释义 zhī
①<动>到……去。《为学》:“吾欲~南海。”
②<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③<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有时而用~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
④<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乎?”
⑤<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
⑥<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口,甚于防川。”
⑦<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不传也久矣。”
⑧<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利。”
⑨<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甚也。”
⑩<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不知。”
⑾<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烟炎张天。”
⑿<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后,甲兵顿弊。”


文言文之的所有意思
8、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了消句子独立性。例: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②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9、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例:①云之崔嵬。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10、向。例:然后驱而之善。2. 之的文言文全部意思 一、“之”作代词用 “之”作代词的用法在教...

文言文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三)动词,到……去。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③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④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齐人有一妻一妾章》)之有时后在文言文中无诗意 ...

文言文中“之”所有的意思
⑶“之”字在句子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也无实义。如: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久之”,很久,“之”,调节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②“填然鼓之。”在这里,“之”也是单纯调节音节,没有实义。基本上来说,在文言文中“之”的常见的用法就是上面几种,只要掌握其规律,摸准“之”的...

文言文翻译中之的解释是什么
1、“之”作结构助词“的”解.如: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雎》)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⑤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公输》)⑥寡人欲以...

文言文“之”的意思
1、假之[jiǎ zhī] 假若。 2、之适[zhī shì] 前往;往来。 3、久之[jiǔ zhī] 很久,许久。 4、之卦[zhī guà] 《周易》卦变之称。 5、之往[zhī wǎng] 去;到。 2. 文言文中“为”的所有解释 为 释义 wéi①做;干.《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之,则难者亦易矣.”②发明;制造...

之在文言文有什么意思
⑧<助>定语后置的标志。⑨<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⑩<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⑾<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⑿<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

古文中之的意思
含“之”文言文:1、“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之”用作第三人称代词。这种情况出现得比较多,在课文中屡见不鲜,主要表示“他”、“她”、“它”。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之”代指“它”,“...

文言文的之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1. 文言文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在文言文中,“之”既可充当实词,又可充当虚词,其在不同的语义环境中,有着不同的意思。即: 一、当“之”充当实词时 1、可以是动词,其意思如下: 1) 本义:出,生出,滋长。例如:《说文》:之,出也。象艹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又如:《礼记》:如语焉而未之...

文言文中之的意思
③ 然之。(之:它,指上文李 的话。)④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她,指燕后。)⑤彼竭我盈,故克之。(之:他们,指齐军。)⑥我见相如,必辱之。(之:他,指相如。)⑦以杜君言泛讯之。(之:他们,旨狱中囚犯。)⑧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之...

古文中“之”有几种意思?
如: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③无义,用于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表示定语后置的标志,构成倒装句;如:蚓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劝学》3.古文是指春秋战国及其以前古书上的文字。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把古文与大篆相提并论...

景德镇市13296328231: 之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
一蔡雪孜: 之字的所有用法答:浅析文言文“之”的用法一般来说,“之”的用法有下面几种: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①“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②“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之”表示“这...

景德镇市13296328231: 文言文中"之"到底有几种意思? -
一蔡雪孜: 知道就好,没必要记住....文言文重在理解大意⑴他,她,它(们).例: 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术者) ②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之:它,指狼.)⑵的.例: ①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景德镇市13296328231: 之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
一蔡雪孜:[答案] 之字的所有用法答:浅析文言文“之”的用法一般来说,“之”的用法有下面几种: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①“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②“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之”表示“...

景德镇市13296328231: 之字在文言文里有什么意思呢? -
一蔡雪孜:[答案] 1代词(学而时习之:它,指学到的东西) 2到(陈涉世家-辍耕之陇上) 3音节助词(赤壁赋-扣舷而歌之) 4取消句子独立性——在主谓之间,此主谓短语做句子中的一个成分(多为主语或宾语)时(兰亭集序-不知老之将至) 5宾...

景德镇市13296328231: 文言文中的“之”是什么意思?请问文言文中的“之”有哪些意思?请每个意思均举一例子. -
一蔡雪孜:[答案] 在文言文中,“之”既可充当实词,又可充当虚词,其在不同的语义环境中,有着不同的意思.即: 一、当“之”充当实词时1、可以是动词,其意思如下:1) 本义:出,生出,滋长.例如:《说文》:之,出也.象艹过屮,枝茎益大有所...

景德镇市13296328231: 文言文中之的意思和用法之有哪几种意思在文言文中.在文章中怎么分辨这个之是什么意思 -
一蔡雪孜:[答案] 1.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刻舟求剑》中的“是吾剑之所从坠”. 2.结构助词“的”,如《幼时记趣》中的“故时有物... 宾语前置的标志.《陋室铭》“何陋之有” 7.我,《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 8.定语后置的标志.《岳阳楼记》“居庙堂之...

景德镇市13296328231: 之,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
一蔡雪孜: ①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 ②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③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

景德镇市13296328231: 之在文言文解释是什么意思 -
一蔡雪孜: 1. 之在文言文中什么意思“之”的用法“之”字词性多样,用于虚词就不只一种词性,而且还有作实词的用法.(一) 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作宾语,代人、代事和代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她”、“它”.例如:《师说》:人...

景德镇市13296328231: ”之“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一蔡雪孜: 1代词(学而时习之:它,指学到的东西) 2到(陈涉世家-辍耕之陇上) 3音节助词(赤壁赋-扣舷而歌之) 4取消句子独立性——在主谓之间,此主谓短语做句子中的一个成分(多为主语或宾语)时(兰亭集序-不知老之将至) 5宾语前置标志(陋室铭-何陋之有) 6定语后置标志(离骚-长余佩之陆离) 7助词,的(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 8和(抱歉,没找到例子)

景德镇市13296328231: 文言文中(之)有几种意思 -
一蔡雪孜: 一、 作助词用.主要用法有四种类型: 1、 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定语的标志. 其格式为:定语+之+中心语. 例如: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沈复《幼时记趣》)译: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②于厅事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