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孔子,庄子,老子之间的不同之处?

作者&投稿:鄘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孟子,孔子,庄子,老子之间的不同之处?~

孔子主张“仁”孟子提出“君主施行仁政”。老子主张“顺其自然”庄子痛恨社会不公平。荀子主张“制天命而为之”。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趋势更新”。孙子主张都是军事方面的。 孔子和孟子的区别:孔子强调仁,注重人性,孟子强调义,注重适当,合理。共同点都是通过通过人的道德的强调达到社会的和谐。儒家与墨家的区别:儒家主张博爱,但从人类天性出发,认为爱有差等。儒家在承认差等的前提下,通过礼制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出了规定。墨家主张泛爱,强调君子对于所有的人类应该具有无差别的爱,否认礼制的合理性。墨家在这个思想前提下,主张平等,反对暴力和战争,其行为近似宗教信徒。儒家承认天命存在,认为天命不可违,但更重人事,敬鬼神而远之,墨家则重视鬼神的存在和作用。儒家与老子的区别:儒家和道家都承认圣人的境界,是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但是儒家认为无为是通过长期的努力而达到的境界,是长期休养训练的结果。儒家认为社会和谐需要通过人为地努力去争取。老子则认为,自然界和社会都存在一种道,社会只有顺应道才能够合理。任由自然界自动运化,比人为努力造成的结果更合理。老子和庄子的区别:老子认为存在着一种自然规律,道。德是事物的天性,保全天性就能够适应道。庄子认为,万物的天性千差万别,但就其为天性而言,万物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认为任何事物的天性都应当受到尊重和保全。老子主张顺道全德,目的在于实现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庄子更强调在千差万别的世界中个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荀子和孔孟的区别:儒家通过与墨家和名家的思想交锋,开始寻求学理上的依据。荀子发展了孔孟的思想,也认为个人道德是社会合理的前提。他认为人性具有趋向于恶的可能性,善是人为努力的结果。必须通过后天的努力抑制恶的趋势,通过修养达到善。这种对恶的抑制和对善的培养是通过礼来实现的,因此荀子比孔孟更强调礼制。韩非子法家和荀子的区别:作为荀子学生的韩非子,继承了荀子人性恶和善是后天努力结果的思想,但他对礼制的作用持怀疑态度,他认为,必须通过法律对社会行为设置界限,通过严刑峻法,用暴力和威慑限制人性的恶,比礼制更有效力。他主张君主的绝对地位和权力对于保证社会秩序的有效性。韩非子法家与道家的区别:道家在战国秦汉之际出现了黄老学派,主张主动运用道和德(天性),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法家把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法家相信人为地制造势,制造统治者的绝对优势,运用法术,可以达到治国的目的。法家与儒家的一般区别:儒法两家都主张社会秩序,但是法家主张法律和暴力,儒家主张道德的作用。法家强调专制君主的绝对地位,儒家认为坏的君主应该被废黜甚至受到惩罚。法家只强调社会的秩序,儒家则强调人性比秩序更重要。孙子思想的特点:与吴起重视军事的社会作用相比,孙子一书是单纯军事目的的。与当时的其他军事著作相比,孙子注重的不是军队建设和战略战术,而是这些技术性问题的原则。同时孙子强调了军队在国家政治上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并且运用当时社会对于人性的分析于军事目的。 孔子主张“仁”孟子提出“仁政”庄子主张“无为”荀子主张“人之初性本恶,但后善”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子主张“依法治人”孙子主张“不战而战”他们的主张的区别大致为:1.以人为本(代表:孔子)2.以自然为本(代表:庄子)3.以法为本(代表:韩非子)4.军事主张(代表:孙子) 哈哈 好像我们高中历史班也做过类似的“百家思想”总结 你好: 孔子 -- 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主张“仁” 孟子 -- 名轲,字子舆。人称“亚圣”,主张“仁政”、性善论、“民贵君轻” 庄子 -- 名周,人称“南华真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著有《庄子》老子 -- 姓李名耳,字伯阳,人称老聃。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思想主张是"无为” 荀子 -- 名况,字卿。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性恶论 墨子 -- 名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要思想有兼爱、非攻、尚贤、检举 韩非子 -- 韩非师从荀卿,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法家创始人,著有《韩非子》主张依法治国孙子 -- 字长卿,后人尊称为孙子。兵法家,主张军事方面,“不战而屈人之兵”。 孔子主张“仁”“礼”。代表贵族。孟子的主张继承了孔子,并提出“君主施行仁政”。代表贵族。老子主张“顺其自然”,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代表没落贵族。庄子的主张继承了老子,而且痛恨社会不公平。代表没落贵族。荀子主张“制天命而为之”。(有2种说法:1,人定胜天。2,利用自然的力量来造福人类。)代表贵族。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代表平民百姓。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趋势更新”。代表新兴贵族。孙子是兵法家,主张都是军事方面的。 孔子重礼仪,不谈人性,认为仁爱是治世良药孟子认为人性向善庄子以无为求无为老子以无为求有为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但向善墨子认为兼爱是治世良药,主张劳动韩非认为人性本恶,必须重法约束孙子,以兵道成名思想的方向不一样,不用比就知道不同了 孔子和孟子,荀子都是儒家学派讲究以礼治国, 庄子和老子都是道家学派讲究不治国,让国家成为无政府状态。 墨子是墨家学派讲究以人治国, 韩非子是法家学派讲究以法治国。 孙子是兵家学派讲究以兵治国,以就是建立军政府,由军队直接撑管国家一切大权。 一、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二、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三、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主张如下:
一、孔子
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飨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
2、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译文: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3、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4、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二、孟子
1、政治思想:民本,仁政和王道三位一体,是对孔子德政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完善。2、哲学思想:性善论是孟子道德哲学的核心。3、教育思想:顺应自然,顺应天性。4、文艺思想:"与众乐乐","知言养气"。
三、庄子
1、哲学思想。庄子在哲学上,继承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
2、政治思想。庄子反对“人为”,理想的社会是所谓“至德之世”。庄子反对儒家的等级观念,儒家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庄子认为“道通为一”,认为道在万物,万物平等。
3、文学思想。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精神还是皈依于老子的哲学。
庄子曾做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

四、老子
1、思想上:老子思想主张“无为”,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设想要人们回到一种无矛盾的“无为”境界。老子崇尚“无为”,主张顺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论。
2、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扩展资料: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据《汉书· 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
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较为著名的不过十家而已。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西汉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出自这里。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至战国时期,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百家争鸣

1、出生不同

孟子:孟子(约前371年—前289年。)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

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

老子: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史学界普遍认为在今河南省鹿邑县)。

2、主要成就不同

孟子:民本思想,仁政学说,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孔子: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为基础,以立人极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庄子:庄子在哲学上,继承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他说:“道之真以修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为天下。”意思是,大道的真髓、精华用以修身,它的余绪用以治理国家,它的糟粕用以教化天下。

老子: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阴阳的统一体。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方法(德)来源于事物的规律(道)。

3、主要著作不同

孟子:《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

孔子:孔子晚年致力教育,修《诗》《书》《礼》《乐》,序《周易》,撰《春秋》。

庄子:《庄子》约成书于先秦时期。《汉书·艺文志》著录五十二篇,今本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的《齐物论》、《逍遥游》和《大宗师》集中反映了此种哲学思想。

老子:老子在出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扩展资料:

孔子的主要成就: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孔子晚年时期的最高理想称之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天下没有欺诈,没有盗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生活在西周宗法礼制传统较深的鲁国,这时周王朝的统治权力已经名存实亡,诸侯间相互争战不断,出现了“王道哀,礼义废,政权失,家殊俗”的社会现实,“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成了那个时代的特点。

社会矛盾的激化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的精神和信念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摧残。这些共同构成了孔子政治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和社会条件,“仁”与“礼”是其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庄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子






1、出生不同

孟子:孟子(约前371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

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

庄子: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

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史学界普遍认为在今河南省鹿邑县)。

2、主要成就不同

孟子:民本思想,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仁政学说,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孔子:道德思想,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

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庄子:庄子在哲学上,继承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他说:“道之真以修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为天下。”(《庄子·让王篇》)意思是,大道的真髓、精华用以修身,它的余绪用以治理国家,它的糟粕用以教化天下。

老子: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阴阳的统一体。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方法(德)来源于事物的规律(道)。

3、主要著作不同

孟子:《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孔子:孔子晚年致力教育,修《诗》《书》《礼》《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撰《春秋》。后人合称之为《六经》。

庄子:《庄子》约成书于先秦时期。《汉书·艺文志》著录五十二篇,今本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

全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而倡导自由主义,蔑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逍遥自由,内篇的《齐物论》、《逍遥游》和《大宗师》集中反映了此种哲学思想。

老子:老子在出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此书共计五千字左右,分为上下两册,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孟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孔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庄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老子



1、学派不同

孔子和孟子为诸子百家中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孔子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孟子继承孔子的思想,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老子和庄子为诸子百家中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老子为道家学派创始人,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2、核心思想不同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后来成为我国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

庄子在哲学上,继承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他说:“道之真以修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为天下。”(《庄子·让王篇》)意思是,大道的真髓、精华用以修身,它的余绪用以治理国家,它的糟粕用以教化天下。

3、主要著作不同

孔子晚年编订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诗》、《书》等几部书,还根据鲁国的历史材料编成《春秋》一书。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这对古代文化的保存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孟子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老子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老子》一书里,又名《道德经》或《德道经》,和《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它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庄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子



孔子主张“仁”孟子提出“君主施行仁政”。老子主张“顺其自然”庄子痛恨社会不公平。荀子主张“制天命而为之”。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趋势更新”。孙子主张都是军事方面的。 孔子和孟子的区别:孔子强调仁,注重人性,孟子强调义,注重适当,合理。共同点都是通过通过人的道德的强调达到社会的和谐。儒家与墨家的区别:儒家主张博爱,但从人类天性出发,认为爱有差等。儒家在承认差等的前提下,通过礼制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出了规定。墨家主张泛爱,强调君子对于所有的人类应该具有无差别的爱,否认礼制的合理性。墨家在这个思想前提下,主张平等,反对暴力和战争,其行为近似宗教信徒。儒家承认天命存在,认为天命不可违,但更重人事,敬鬼神而远之,墨家则重视鬼神的存在和作用。儒家与老子的区别:儒家和道家都承认圣人的境界,是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但是儒家认为无为是通过长期的努力而达到的境界,是长期休养训练的结果。儒家认为社会和谐需要通过人为地努力去争取。老子则认为,自然界和社会都存在一种道,社会只有顺应道才能够合理。任由自然界自动运化,比人为努力造成的结果更合理。老子和庄子的区别:老子认为存在着一种自然规律,道。德是事物的天性,保全天性就能够适应道。庄子认为,万物的天性千差万别,但就其为天性而言,万物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认为任何事物的天性都应当受到尊重和保全。老子主张顺道全德,目的在于实现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庄子更强调在千差万别的世界中个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荀子和孔孟的区别:儒家通过与墨家和名家的思想交锋,开始寻求学理上的依据。荀子发展了孔孟的思想,也认为个人道德是社会合理的前提。他认为人性具有趋向于恶的可能性,善是人为努力的结果。必须通过后天的努力抑制恶的趋势,通过修养达到善。这种对恶的抑制和对善的培养是通过礼来实现的,因此荀子比孔孟更强调礼制。韩非子法家和荀子的区别:作为荀子学生的韩非子,继承了荀子人性恶和善是后天努力结果的思想,但他对礼制的作用持怀疑态度,他认为,必须通过法律对社会行为设置界限,通过严刑峻法,用暴力和威慑限制人性的恶,比礼制更有效力。他主张君主的绝对地位和权力对于保证社会秩序的有效性。韩非子法家与道家的区别:道家在战国秦汉之际出现了黄老学派,主张主动运用道和德(天性),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法家把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法家相信人为地制造势,制造统治者的绝对优势,运用法术,可以达到治国的目的。法家与儒家的一般区别:儒法两家都主张社会秩序,但是法家主张法律和暴力,儒家主张道德的作用。法家强调专制君主的绝对地位,儒家认为坏的君主应该被废黜甚至受到惩罚。法家只强调社会的秩序,儒家则强调人性比秩序更重要。孙子思想的特点:与吴起重视军事的社会作用相比,孙子一书是单纯军事目的的。与当时的其他军事著作相比,孙子注重的不是军队建设和战略战术,而是这些技术性问题的原则。同时孙子强调了军队在国家政治上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并且运用当时社会对于人性的分析于军事目的。 孔子主张“仁”孟子提出“仁政”庄子主张“无为”荀子主张“人之初性本恶,但后善”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子主张“依法治人”孙子主张“不战而战”他们的主张的区别大致为:1.以人为本(代表:孔子)2.以自然为本(代表:庄子)3.以法为本(代表:韩非子)4.军事主张(代表:孙子) 哈哈 好像我们高中历史班也做过类似的“百家思想”总结 你好: 孔子 -- 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主张“仁” 孟子 -- 名轲,字子舆。人称“亚圣”,主张“仁政”、性善论、“民贵君轻” 庄子 -- 名周,人称“南华真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著有《庄子》老子 -- 姓李名耳,字伯阳,人称老聃。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思想主张是"无为” 荀子 -- 名况,字卿。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性恶论 墨子 -- 名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要思想有兼爱、非攻、尚贤、检举 韩非子 -- 韩非师从荀卿,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法家创始人,著有《韩非子》主张依法治国孙子 -- 字长卿,后人尊称为孙子。兵法家,主张军事方面,“不战而屈人之兵”。 孔子主张“仁”“礼”。代表贵族。孟子的主张继承了孔子,并提出“君主施行仁政”。代表贵族。老子主张“顺其自然”,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代表没落贵族。庄子的主张继承了老子,而且痛恨社会不公平。代表没落贵族。荀子主张“制天命而为之”。(有2种说法:1,人定胜天。2,利用自然的力量来造福人类。)代表贵族。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代表平民百姓。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趋势更新”。代表新兴贵族。孙子是兵法家,主张都是军事方面的。 孔子重礼仪,不谈人性,认为仁爱是治世良药孟子认为人性向善庄子以无为求无为老子以无为求有为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但向善墨子认为兼爱是治世良药,主张劳动韩非认为人性本恶,必须重法约束孙子,以兵道成名思想的方向不一样,不用比就知道不同了 孔子和孟子,荀子都是儒家学派讲究以礼治国, 庄子和老子都是道家学派讲究不治国,让国家成为无政府状态。 墨子是墨家学派讲究以人治国, 韩非子是法家学派讲究以法治国。 孙子是兵家学派讲究以兵治国,以就是建立军政府,由军队直接撑管国家一切大权。 一、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二、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三、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庄子,老子 思想近似,时代不同孟子,孔子 思想近似,时代不同


老子.孔子.庄子.孔夫子.孟子.孙子.
孔子:孔丘,春秋时期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 庄子:庄周,战国时期人,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者 孔夫子:就是孔子 孟子:孟柯,战国时期人,教育家、文学家,儒家学者 孙子:孙武,春秋时期人,伟大的军事家,并家创始人 墨子(墨翟)、鬼谷子(姓名不祥)、韩非子(韩非)、荀子(荀况)也...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顺序是什么?
老子、孔子、孙子、墨子、鬼谷子、庄子、孟子、韩非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

中国古代有哪些“子”如:庄子、老子、孔子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7330716.html?si=8 老子--李耳,字伯阳,春秋时期楚国人,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也被后人称为老聃。庄子--庄周,战国时期宋国人,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孔子--孔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后人尊为“圣人”。孟子--孟轲,字子舆,...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各是什么家
2、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3、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

为什么老子,孔子,鬼谷子,庄子,都用子来取名?
老子、孔子、鬼谷子、庄子等等后面的“子”,并不是他们的名字,以及老子也不姓老,鬼谷子也不姓鬼谷。“子”在古代有很多种意思,其中有一种和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相关,即“子”是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如《韩非子》中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烛之武退秦师》...

中国有孔子,孟子,庄子,老子,还有什么“子”?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孔子、孙子、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各是什么时代的?
孙子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庄子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墨子是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韩非子是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1、孔子。孔...

孙子、庄子、老子、孔子、孟子、墨子、鬼谷子、韩非子等人出生的先后顺...
它们的出生顺序是老子、孔子、孙子、墨子、鬼谷子、庄子、孟子、韩非子。老子(约公元前571年-约公元前471年)、孔子(公元前551年9―公元前479年)、孙子(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墨子(约公元前476年(一说是公元前480年)-约公元前390年(一说是公元前420年))。鬼谷子(约公元前400...

孔子,老子,孟子,庄子,旬子等等是什么关系?时间上面怎么排
一、不同学派。1、孔子、孟子、荀子是儒家学派。2、老子、庄子是道家学派。二、继承与发展。1、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

为什么孔子.庄子.老子.孟子的名字都有个"子"字?
但是,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如“西门子”。孔子、老子就属于前者。.先生 老师 智者 的意思吧 子就是先生或老师的意思,古代表示对男子的尊称,表示尊敬 子: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阿鲁科尔沁旗17697332738: 用几句话描述:用几句话描述一下:道家,儒家,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等大概的实质区别! -
惠贡瑞立:[答案] 既然用几句话,我就说说我的理解吧,希望对你的大致了解能有所帮助. 1.道家:唯心,主张虚无缥缈.有《道德经》,代表《逍遥游》. 2.儒家:主张宽恕、仁……有《孔子》,记录孔子言行. 3.老子:道家创始人.原名李耳. 4.庄子:也是道家的.原名庄...

阿鲁科尔沁旗17697332738: 孟子,孔子,庄子,老子之间的不同之处?
惠贡瑞立: 老庄孙子

阿鲁科尔沁旗17697332738: 老子,庄子,孔子,孟子都什么样子,他们的思想有什么区别?
惠贡瑞立: 但老子和庄子是道家的代表,合称老庄,也就是老庄哲学. 孔子和孟子是儒家的代表,因此儒家学说就称“孔孟 庄子大小境界,老子学无止境,都是无为而至 孔子仁慈世道,孟子崇尚自由,都是主流思想

阿鲁科尔沁旗17697332738: 孔孟思想有什么异同? -
惠贡瑞立:[答案] 道家与儒家、道教之异同 牟钟鉴 胡孕琛 王葆玹 著 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循.汉... 一系列特征的对比就有了贯通一气的基础. (1)孔老比较.孔子孟子是儒家的宗师和代表,老子庄子是道家的宗师和代表.孔孟...

阿鲁科尔沁旗17697332738: 庄子和老子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
惠贡瑞立:[答案] 道家与儒家二家在先秦时期即同显于世,汉魏以后又同在“三教”.儒家大师以孔子、孟子并称,道家大师以老子、庄子并称,二者有着一个外表上近乎平行、对称的发展. 道家以老庄并称,有益有害.益处是老子和庄子都是道家大师,有重要著述传世...

阿鲁科尔沁旗17697332738: 1.简析老子、庄子思想异同 2.简析孔子、孟子在“仁学”方面思想异同 600字,跪求大神相助! -
惠贡瑞立: 1,老子哲学与庄子哲学在认识论、古代物理学和形而上学的道论等方面是基本相同的,但是在社会观、政治观和理论体系上又有极大的不同.庄子认为生死齐一,无就是有,有就是无,实则无所谓有,无所谓无,其意常超出生死有无之上.及其末...

阿鲁科尔沁旗17697332738: 庄老之术与孔孟之道的区别? -
惠贡瑞立: 所谓老庄之道,是指以老庄为首的道家学派的学说;而孔孟之道当然就是以孔孟为首的儒家学派的学说.概括起来,老庄之道讲出世;孔孟之道讲入世;所谓“学而优则仕”讲的就是孔孟的的学说了.由此,拿分别拿老庄和孔孟来做比较,我们...

阿鲁科尔沁旗17697332738: 孔孟的学说与老庄的学说有哪些不同,又有哪些相同之 -
惠贡瑞立: 老庄与孔孟是我国古代两大教派道家学派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者老庄:是老子和庄子的并称,也指老学与庄学的合称 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逍遥齐物”等思想,即:无为而治 核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影响体现: 汉朝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经济得到发展,开创“文景之治 ”孔孟:是孔子和孟子的并称 主张:孔子提倡“克己复礼仪:注重“礼”,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法先王、行仁政的思想 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仁:“爱人” 影响体现:汉武帝时,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取得了思想的空前统一,稳固了国家政权

阿鲁科尔沁旗17697332738: 请简单说一说孟子、庄子、墨子、老子、孔子这五位思想家他们各自的主张. -
惠贡瑞立: 孟子,主张舍生取义,民贵君轻思想,性善论庄子,庄子是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的,所以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