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之三观

作者&投稿:前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叫三观~

三观指的是 世界观 价值观和人生观

  佛教的三观有多种。
  1、天台智者大师所立之天台三观,此系诸家所说三观中最为普通之一说。乃天台宗之重要法门,为教义与实践之骨架。系对于一切存在作三种观法,即空观、假观、中观,称为‘空假中三观’。
  2、南山道宣律师所立之南山三观。依序为二乘、小菩萨、大菩萨之观法,即:(一)性空观,声闻、缘觉二乘之人观因缘所生之一切诸法,其性本空,皆无有我。(二)相空观,藏、通二教菩萨观因缘所生之一切诸法,其相本空,但众生情执,妄见种种差别之相。常以此理照察自心,称为相空观。(三)唯识观,识即心识。
  3、华严宗帝心尊者杜顺依华严经所立之法界三观。法界,指所观之境;三观,指能观之心。即:(一)真空观,即四法界中之理法界。(二)理事无碍观,即四法界中之理事无碍法界。(三)周遍含容观,即四法界中之事事无碍法界。
  4、指圆觉三观。据圆觉经、圆觉经略疏卷下举出三种修观之精神状态,即:(一)奢摩他,即止寂之义。欲求圆觉者,以净觉心取静为行,而于染净等境心不妄缘,此即是体真止,相当于天台之空观。(二)三摩钵提。远离昏沉、掉举,谓之等;令心平等安和,谓之至。欲求圆觉者,以净觉心知觉心性与根尘皆因幻化而有,遂起幻观而修,以除诸幻,此即是方便随缘止,能随缘历境而安心不动。相当于天台之假观。(三)禅那,意静虑。静即定,虑即慧。欲求圆觉者,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及诸静相,便能随顺寂灭境界,此即是息二边止,能不分别生死、涅盘、止息、有无等二边之相。相当于天台之中观。又宗密将上述之三观依次称为泯相澄神观(静观)、起幻销尘观(幻观)、绝待灵心观(寂观)。

典籍知识——圆觉经

一卷。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具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又作《大方广圆觉经》、《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了义经》。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册。是唐、宋、明以来教(贤首、天台)、禅各宗盛行讲习的经典。

此经译者的生平事迹不详。据《开元释教录》卷九说(大正55·565a)∶‘沙门佛陀多罗,唐云觉救,北印度罽宾人也,于东都白马寺译《圆觉了义经》一部。此经近出,不委何年;(中略)但真诠不谬,岂假具知年月耶?’《续古今译经图纪》、《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二也同此记载,认为此经译出的年月有疑问。又宗密《圆觉经大疏》卷上之二说(卍续14·238下)∶

‘北都藏海寺道诠法师《疏》又云∶羯湿弥罗三藏法师佛陀多罗,长寿二年(693)龙集癸巳,持于梵本方至神都,于白马寺翻译,四月八日毕。其度语、笔受、证义诸德,具如别录。不知此说本约何文?素承此人学广道高,不合孟浪。(中略)然入藏诸经,或失译主,或无年代者亦多,古来诸德皆但以所诠义宗定其真伪矣。’

同《疏钞》卷四之上又说(卍续14·563下)∶‘言龙集者,有释云高宗大帝,(中略)此说恐谬∶(中略)长寿年是则天之代,然今亦未委其指的也,待更寻检。疏具如别录者,复不知是何图录,悉待寻勘。’可见古德对此经的翻译记载多有所疑,但都相信其真诠不谬,而并致其笃信之忱。

此经的内容,是佛为文殊、普贤等十二位菩萨宣说如来圆觉的妙理和观行方法。全经一般分作序、正、流通三分。

初,序分,叙述佛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诸佛众生清净寂灭平等圆满不二所现净土,有文殊师利等十二大菩萨为上首的十万大菩萨众,皆入此三昧,住于如来平等法会。

次,正宗分,叙佛因文殊师利等十二大菩萨次第请问,而依次宣说圆觉的义理和观行,即分十二章,每章先以长行问答说法,后以偈颂重宣其义。其中∶

(1)文殊章∶是一经的宗趣所在。宣说有大陀罗尼——圆觉法门,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盘及波罗蜜。显示佛菩萨的因行果相都不外乎修证本有的圆觉道理。以下各章即说其观行。

(2)普贤章∶说示圆觉境界的修行方便,远离一切幻妄境界,知幻即离,离幻即觉。

(3)普眼章∶说示修习圆觉,应当正念远离诸幻,先依奢摩他行,坚持净戒,宴坐静观身心幻垢、人法二空,乃至幻灭垢尽,一切清净,觉性平等不动。

(4)金刚藏章∶说示圆觉本性平等不坏,众生有思惟心不能测度如来境界,故应先断无始轮回根本。

(5)弥勒章∶说示爱欲为轮回根本,一切众生由本贪欲,发挥无明,显出五性差别不等,依事理二障而现深浅。应发大愿,求善知识,渐断诸障,证大圆觉。

(6)清净慧章∶说示圆觉自性本无取证,但于除灭一切幻化修证位中,有凡夫随顺觉性、菩萨未入地者随顺觉性、菩萨已入地者随顺觉性、如来随顺觉性诸位差别。

(7)威德自在章∶说示修行的方便,依着众生的根性而有三种差别∶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此三法门若得圆证,即成圆觉。

(8)辩音章∶说示单修奢摩他或三摩钵提或禅那一法,乃至或先或后齐修二法乃至三法等二十五种清净定轮的修行方法。

(9)净诸业障章∶说示觉性本净,但由众生从无始以来,妄执有我、人、众生、寿命,认四颠倒为实我体,妄生嗔爱,生妄业道,不能入于清净觉海。

(10)普觉章∶说示欲求圆觉,应除作、任、止、灭四种病相,以及去除诸病,求证圆觉之道。

(11)圆觉章∶说示修行大圆觉者,长期、中期、下期三种安居的方法,以及修习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三观等方便。

(12)贤善首章∶说示此经名《大方广圆觉陀罗尼》,亦名《修多罗了义》等五名,并信闻受持此经的功德利益等。此章通行本中只有长行问答说法,未有偈颂重宣其义,比起以前十一章来文体似欠完整。

近世日本·松本文三郎氏偶获古来本《圆觉经》下卷一帖,见此〈贤善首章〉佛说至‘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其身心令生退屈’句下,有‘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贤善首当知,(中略)护是宣持者,无令生退屈’一一三字,这实是此经已脱佚的文字可知(见日本《续藏经》第二编乙第二十三套第四册〈圆觉经佚文〉)。由于现存最古的此经注疏唐·宗密《大疏》、《略疏》中均皆缺此文句看来,可知这一段文字是在西元九世纪初宗密撰疏以前即已脱落了的。

又最后〈贤善首章〉一般即为此经的流通分,或又以此章后段从(大正17·922a)‘尔时会中有火首金刚’起至经末止,叙述诸金刚、天王、鬼王等众护佑持是经人等为流通分。

此经在经录中被列于大乘修多罗藏,后世更收入华严部。这是由于此经所说(大正17·913b)‘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盘及波罗蜜’、(大正17·913c)‘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文殊章〉),又说(大正17·914a)‘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普贤章〉),(大正17·921c)‘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贤善首章〉),这都合乎华严宗圆摄一切诸法、直显本来成佛的圆教旨趣。因此唐·宗密禅师认为此经‘分同华严圆教’,后世学人都列之于华严部类。又此经在禅门中也传习甚广,即因此经显示的修行方便,处处与禅法相合。经中所说(大正17·914a)∶‘远离一切幻化虚妄,(中略)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中略)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普贤章〉),(大正17·915c)‘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金刚藏章〉)、(大正17·917a)‘无取无证,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诸众生’、(大正17·917a)‘修多罗教如标月指,(中略)了知所标,毕竟非月’(〈清净慧章〉),以及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三种禅法及二十五种清净定轮,乃至远离作、止、任、灭四种禅病(七至十一章),这些教旨都适用于禅门修学,因而此经在丛林中盛行流传。经中最后并称(大正17·921c)‘是经名为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从此开悟,亦摄渐修一切群品’,后世学人也即称此经为大乘顿教。

至于此经在教禅之间的盛行弘传,实倡始于唐·圭峰宗密禅师(780~841),即宗密上承贤首(法藏)、清凉(澄观)的华严教系,又承菏泽(神会)、荆南(惟忠)遂州(道圆)的南宗禅系,对于此经极为欣契,自称(卍续14·217上)‘禅遇南宗,教逢斯典,一言之下心地开通,一轴之中义天朗耀’(《圆觉经大疏》序),而殷殷致力于此经的弘阐。所著有《圆觉经大疏》十二卷、《大疏钞》二十六卷、《略疏》四卷、《略疏钞》十二卷、《大疏科》三卷、《道场证义》十八卷,精详地显发了此经的义蕴。此外,他还著有《圆觉经礼忏略本》四卷、《圆觉经道场六时礼》一卷等(见《义天录》〈海东有本见行录〉)。宗密在《圆觉经大疏钞》卷一之下中自称(卍续14· 445上)∶

‘此经具法性、法相、破相三宗经论,南北顿渐两宗禅门,又分同华严圆教,具足悟修门户,(中略)宗密遂研精覃思,竟无疲厌;后因攻华严大部,清凉广疏,穷本究末,又遍阅藏经,凡所听习咨询讨论披读,一一对详圆觉,以求旨趣;(中略)率愚为《疏》,至(长庆)三年(823)夏终,方遂终毕。’

于此显示宗密着《疏》的内容和他教禅兼弘的宗旨。因此在华严和禅宗盛行的当时,由于宗密的弘扬,致使此经广行流传。而宗密的疏钞即为后世学人依凭的要籍。

在宗密以前,此经的着疏已有四家,即唐京报国寺惟悫《疏》一卷、先天寺悟实《疏》二卷、荐福寺坚志《疏》四卷、北都藏海寺道诠《疏》三卷。宗密当时皆反覆研味,认为(卍续14·239上)‘各有其长,悫邈经文,简而可览;实述理性,显而有宗;诠多专于佗词,志可利于群俗。’(《圆觉经大疏》卷上之二)此外宗密又闻江淮间也另有疏流行,但未亲见(同《疏钞》卷四之上)。自宗密疏出,文义精朗,以上各疏即均晦佚无传(见清远《圆觉经略疏钞随文要解》)。

宗密以后,至十一世纪间,贤首宗学者杭州慧因寺净源,曾据宗密的《道场修证仪》删订为《圆觉经略本道场修证仪》一卷,用以便于修习。十二世纪间,毗陵华严寺观复撰有《圆觉经钞辩疑误》二卷,以勘定当时《疏钞》刊行本的错误。随后有西蜀龙翔寺复庵道辉撰《圆觉经类解》八卷,经镜庵行霆加以修订行世。至宋孝宗则以禅学思想撰《御注圆觉经》二卷。毗陵华严寺清远撰《圆觉经疏钞随文要解》十二卷。又当时教禅一致的风气流行,于时有龙江章江禅院如山撰《圆觉经略疏序注》一卷。此外尚有德素撰《玄议》二卷、法圆撰《经解》二卷、道璘撰《地位章》一卷、《三观扶宗息非》一卷等(均见《义天录》)。

又天台宗徒有秀州竹庵可观撰《圆觉手鉴》一卷、澄觉神焕撰《疏》二卷、景德寺居式撰《疏》四卷、慈室妙云撰《直解》三卷、柏庭善月撰《略解》一卷(见《佛祖统纪》卷十四至卷十八)。十三世纪间,苕水古云元粹依天台教观,参考神焕、居式、可观、慈室诸《疏》,并据宗密《疏钞》撰《集注》二卷,其中保存了已经散佚的天台诸家的注解。潼川居简序此书云(卍续16·1下)∶

‘圭峰发明此经,造疏数万言,(中略)由唐至今,广略并行,西南学徒,家有其书,于戏盛哉。江淮荆蛮稍若不竞,天台再造于五季乱离之际,鼓行吴越间,作者辈出,巉然见头角,由是二家之言,肝胆楚越,咫尺云壤。’

于此可见台、贤两宗学人并重此经而见解各别。稍后又有台州崇善教寺智聪撰《心镜》六卷、居士周琪撰《夹颂集解讲义》十二卷,这都是阐述教禅一致的理解之作。

至十七世纪以来,有武林陆通律寺寂正撰《要解》二卷、憨山德清撰《直解》二卷、二楞庵通润撰《近释》六卷、居士焦竑撰《精解译林》二卷(现存上卷)、禅宗罗峰弘丽撰《句释正白》六卷、贤首宗徒通润撰《折义疏》六卷、净挺撰《圆觉连珠》一卷等。这是由于宋、明以来佛教界形成禅教融会的风气,而此经乃契其机,因而讲述颇盛。

此经从唐以来,在朝鲜半岛甚为流行,据《义天录》〈有本见行录〉,可知当时(1090)尚传存有坚志《疏》,以及宗密、净源、大轲、德素、法圆、善聪、仲希、道璘等疏着,其中以宗密的《疏钞》流传最广。同时此经在日本禅教间也盛行传持,著名的注疏有凤潭的《集注日本决》五卷、普寂的《义疏》二卷、大内青峦的《讲义》一卷、汤次了荣的《研究》一卷等。(高观如)

◎附∶太虚〈圆觉经经义提示〉(摘录自《圆觉经略释》)

甲、〔托本在佛〕 托本如云根据点、出发点之意。此经以佛果之境界,为经义之根据;虽所谈者周摄于万法,而根据则在于佛果。何以见之?如〈文殊章〉云∶‘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名为圆觉。’此圆觉为无上法王所有,故知全经托本,惟在佛果。又如〈普贤章〉云∶‘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普眼章〉云∶‘欲求如来净圆觉心。’〈金刚藏章〉云∶‘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弥勒章〉云∶‘愿我今者住佛圆觉。’〈圆觉章〉云∶‘信佛秘密大圆觉心。’〈贤善首章〉云∶‘是经惟显如来境界’等,在在可见。他经立说,或依于心,或依众生,五阴、六尘,乃至或依般若。此经则依于佛地心境,此为第一重应知之义。

乙、〔被机在顿〕 佛说法皆对机,此经为何等机耶?乃被顿机。大略顿机有二∶一者,对渐为顿,谓渐机修学小乘,然后回向大乘,顿机则直入大乘。二者,顿时成佛为顿,谓利根人,不但不从小向大,乃至菩萨因地亦不须经过,只一闻佛乘,即能超凡入如来地;此种直超佛果,乃大乘中之顿机。本经所被,重在后者。何以见之?如〈文殊章〉云∶‘知是空花,即无轮转。’〈普贤章〉云∶‘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清净慧章〉云∶‘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贤善首章〉云∶‘是经名为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从此开悟。’又如经言∶‘亦摄渐修一切群品,譬如大海,不让小流。’则知本经正被在顿,旁亦摄渐。彼闻经而先获理解,渐事行修者,固无所碍;但不若顿入顿超者之受益,乃为此经正被之机耳。

丙、〔注重在行〕 佛学有境、有行、有果。境者,知识之对象;行者,实地之修习;果者,功效之确证。三者虽有偏重,决无偏废;非如世间讲学,只求知解,不求效果。故佛经有注重在境而多分说境者;有注重在行若果,而多分说行说果者;亦有平均说之者。此经则特重于行,虽说境而明境在行,虽说果而明行之果。如文殊请问如来本起因地法行,其所对境,乃起行之因地可见。〈普贤〉、〈普眼〉二章,全明修行。他如说行位、行法、行过患、行方便等,皆可见注重在行。此从正面而言。又从反面亦可见此经不重知解∶如〈金刚藏章〉云∶‘犹如空花,复结空果,展转妄想,无有是处。’〈净诸业障章〉云∶‘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长我见,但当精勤,降伏烦恼’等。尤有进者,经名圆觉,而十二菩萨中有圆觉菩萨,此菩萨所问,乃为入手方便,从中可见此经不特注重在行,尤特别注重入手方便之行。

上来略以三条提示,则此经全部之义,已如网在纲,有条不紊。

关于《圆觉经》三观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指佛性的体、相(性)、用的证悟。其中,奢摩他观,即止,指止于佛性之体中,这主要通过专静止心念而达到,从而入于涅盘寂静中;摩钵底,即观,即佛性之用,我们的一切身口意行为及其形成的世间都是幻用,由观察如幻之相而证清静的身口意行为;禅那,即思,是佛性体与用之间的机关,并非体,也非用,但可达于体,也能达于用,所以,通过思(禅那),而使我们无缘时守住本性,有缘时随顺因缘而生出妙用,这就是中道。

一切修行者和佛法的证悟都不能离开这三种根本修持。《圆觉经》:“善男子,无上妙觉,遍诸十方,出生如来与一切法,同体平等,于诸修行实无有二,方便随顺其数无量,圆摄所归,循性差别,当有三种:……名奢摩他……名三摩钵提……名为禅那。”

郭老师的博文;《关于圆觉之三观》“摩钵底,即观,即佛性之用,我们的一切身口意行为及其形成的世间都是幻用,”我理解,既然是幻化而来,没有必要执着有形的东西。我们就应该无缘时守住本性,有缘时随顺因缘而生出妙用,走中道。

网友的意思是通过观察自己的身口意中的妄念,去掉自己的执着而达到止--即证得佛性之体空吧;通过专静止心念,自己理解也一样是止住各种妄念,而达到体空。个人理解是一个意思。不知是否正确?

佛性是啥?无住之性怎么止啊?
佛性不是想象出的,要先学习唯识或中观的义理,否则谈什么体相用完全不着边际,要走不少冤枉路。有了教理基础,再看经,看注疏,看中国诸宗的著作才有点眉目。
《圆觉经》的注释也看过一些,感觉太虚大师的《圆觉经略释》最好。


圆觉三观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名数)圆觉经说三种之观法,谓为圆觉之三观:一、奢摩他观。奢摩他,译言止,专静止心念而入于涅槃也。二、三摩 钵 底观。三摩 钵 底,译言观。观如幻之相而证幻化之净行也。三、禅那观。禅那,译言思惟。不取静相及幻化,思惟而证中道之实相也。此三观单复重叠,而为二十五种,称之为...

圆觉之三观
在蓝莲花老师的博文《关于圆觉之三观》中,对于三观是这样解释的:“奢摩他观,即止,指止于佛性之体中,这主要通过专静止心念而达到,从而入于涅盘寂静中;摩钵底,即观,即佛性之用,我们的一切身口意行为及其形成的世间都是幻用,由观察如幻之相而证清静的身口意行为;禅那,即思,是佛性体与用之间的机关,并非体...

三观的圆觉三观
禅那,意译为静虑。静即定,虑即慧。欲求圆觉,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及诸静相,便能随顺寂灭境界,即是息二边止,能不分别生死、涅盘、止息、有无等之二边相。相同天台之中观。又宗密大师将上述三观,依次称为泯相澄神观(静观)、起幻销尘观(幻观)、绝待灵心观(寂观)。

三观是哪三观
指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三观一般而言是指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这是被大多数人所认知的三观,它们辩证统一,相互作用,崇高的真善美为三观的追求目标。中国共产党的提出的党的三观,是由2009年中央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即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佛教中的三观为即是一心三...

什么是三观?三观是哪三观?
首先,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多数人应该都比较熟悉三观吧?世界观指的是人们对世界的看法,比如自然、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看法。而人生观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对人生的看法。这里的人生自然是你的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人生观是你对自己的认识,对自己的未来的认识,想要过的...

什么叫三观
三观一般是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被大多数人认知的三观,它们辩证统一,相互作用,崇高的真善美为三观的追求目标。1。世界观。世界观决定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它基本上不太会对他人造成影响,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你的人生观。世界观很宏大,同时又很细微,悄无声息地决定着你人生中的每一个...

有没有让你觉得三观很炸裂的事情?
有让我觉得三观很炸裂的事情。从小就知道,我有个哥我不怕。他也确实,散打很厉害。但对我,那是言听计从。其实彼此知道在心里的位置,大了互相还倾诉过彼此的小秘密。直到现在,我们彼此相当信任。不是爱人,但是在心里的地位无人能代替。最重要的人了吧。斐小婷 02 16岁在一起,如今已走过23年...

三观是什么?各是什么意思?详细点!
三观指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1、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指处在什么样的位置、用什么样的时间段的眼光去看待与分析事物,它是人对事物的判断的反应。它是人们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和观点。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有怎样的世界观就有怎样的方法论。2、价值观 价值观...

如何判断自己三观是否正确
首先你可以通过,和你自己认为三观比较正确的人物进行交流,和他交流自己所有的想法,对待同一件事情,你们的不同看法是什么?那么这么那么这种不同的看法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因为存在不同看法是比较正常的,三观不相同也是比较正常的,但是如果偏离的太多或者说是自己看的都是比较诙谐的一面。那么你的三观...

什么才是真正的三观正?
价值观是一个人一生中总的追求,我思故我在。所以真正的三观正应该是在道德层面不违背自己的良心,不造谣,不传讹;在人生方面认真对待自己的生命,发挥自己生命中的每一份价值;在价值方面应该明辨是非,孰轻孰重。如此应该就差不多了,当然三观这种东西并没有什么规定的界限,还是需要自己在判断的。

嘉祥县13214594675: 圆觉三观 - 搜狗百科
终鸦灯盏: -----------------------------------《增一阿含经》(节选)尔时.世尊告诸比丘.阿练比丘当修行二法.云何二法.所谓止与观也.若阿练比丘得休息止.则戒律成就.不失威仪.不犯禁行.作诸功德.若复阿练比丘得观已.便观此苦.如实知之.观苦习.观苦尽.观苦出要.如实知之.彼如是观已.欲漏心解脱.有漏心.无明漏心得解脱.便得解脱智.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亦不复受有.如实知之过去诸多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皆由此二法而得成就.-----------------------------------南无阿弥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嘉祥县13214594675: 什么是空观 假观 中观 -
终鸦灯盏: 空观,以空来观法界.有一切皆空的味道.假观,尘世皆是假象,是空.与空观同义.中观,是一个宗派的名.它也是一种态度,共有四种尘世观法,统称中观,即是不偏不倚了.

嘉祥县13214594675: 一心三观的介绍 -
终鸦灯盏: 一心三观又名圆融三观、不可思议三观、不次第三观等,是天台宗圆教的观法.天台宗说宇宙万有,都具有空假中三种谛理,而这三种谛理又互具互融,空即假中,假即空中,中即空假,如果我们在一心之中这样作观,即叫做“一心三观”.

嘉祥县13214594675: 三观是指哪三观? -
终鸦灯盏: 三观一般指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它们辩证统一,相互作用,崇高的真善美为三观的追求目标.老三观即传统意义上面的三观,即是平时网络上使用的毁三观,三观不正的说法的三观,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是台宗之重...

嘉祥县13214594675: 什么是正觉 等觉 圆觉 -
终鸦灯盏: 我的理解:正觉----觉悟了宇宙人生的道理,真相.等觉----接近与佛陀的觉悟,佛陀的觉悟是无上正等正觉,不仅仅觉悟了宇宙人生的所有真相,而且圆满完成了救度众生的所有悲愿,到达无量的智慧,...

嘉祥县13214594675: 三观是哪三观? -
终鸦灯盏: 三观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世界观,也叫宇宙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也叫宇宙观.哲学是其理论表...

嘉祥县13214594675: 我有个女朋友 我真的非常非常爱她 我怕她大学有新欢 我真的好害怕⋯ -
终鸦灯盏: 没关系,如果真的爱她,就不要怕,你应该相信她,如果真的有新欢,那你就问问她:你还爱我吗?她如果说:不爱了.那你就应该放手,给她自由,让她做她想做的事!

嘉祥县13214594675: 关于圆觉的内凼 -
终鸦灯盏: 圆者圆满也,觉者觉悟也.圆满的觉悟是指修菩萨行.《圆觉经》,佛教大乘经典,此经的内容,是佛为文殊、普贤等十二位菩萨宣说如来圆觉的妙理和观行方法.全经一般分作序、正、流通三分.初,序分,叙述佛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诸佛众生清净寂灭平等圆满不二所现净土,有文殊师利等十二大菩萨为上首的十万大菩萨众,皆入此三昧,住于如来平等法会. 次,正宗分,叙佛因文殊师利等十二大菩萨次第请问,而依次宣说圆觉的义理和观行,即分十二章,每章先以长行说法,后以偈颂重宣其义.阿弥陀佛!!!

嘉祥县13214594675: 什么是三观??? -
终鸦灯盏: 三观是台宗之重要法门,为教理实践修行之骨架系对一切存在之三种观法,即空观、假观、中观称“空假中三观”依据“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贤圣学观品“从假入空二谛观、从空入假平等观、中道第一义谛观”而立为旨趣.是真空绝相观,二是事理无碍观,三是周遍含融观.六相、十玄、三观的建立阐发了《华严经》的法界缘起、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无尽圆融的教义六相、十玄是就所观的法界之境说的圆融三观是约能观之智说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