衫翠湿空春欲老,砌尘凝席客来稀。一参偈语低徊久,飒飒灵风动素纬。出自哪里?还有解释。尤其要求解释。

作者&投稿:彘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至北平,主持庆寿寺。出入府中,迹甚密,时时屏人语。翻译成现代汉语~

到了北平,主持庆寿寺。进出(相?官?)府,行迹非常亲密,常常屏退别人说话。

出自《老子》


南怀瑾《老子他说》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木兑)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由“上善若水”到“不争故无尤”的用世无净三昧,引而申之,说明天道自然的法则,因而引用在人生处世的哲学艺术上,便构成本章一连串“劝世文”式的老子格言。 首先他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可作两个层次来理解它: (一)一个人,真能对天道自然的法则有所认识,那么,天赋人生,已够充实。能够将生命原有的真实性,善加利用,因应现实的世间,就能优游余裕而知足常乐了。如果忘记了原有生命的美善,反而利用原有生命的充裕,扩展欲望,希求永无止境的满足,那么,必定会遭来无限的苦果。还不如寡欲、知足,就此安于现实,便是最好的解脱自在。 (二)告诫在现实人生中的人们,若能保持已有的成就,便是最现实、最大的幸福。如果更有非分的欲望和希求,不安于现实,要在原已持有的成就上,更求扩展,在满足中还要追求进一步的盈裕,最后终归得不偿失,还不如就此保持已得的本位就算了。 总之,这种观念的重点,在于一个“持”字的诀窍。能不能持盈而保泰,那就要看当事人的智慧了。如果从第二层次来讲,老子这句话,是对当时在位的诸侯和权臣大夫们有所感而发的金玉良言。 因此便有“揣而税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等三联引申的说法。 “揣”,是比喻很突出,很尖锐的东西。“(木兑)”,原本是梁上加楹的意思。用在这里,引申发挥,则和锐利的“锐”相通。一个人如果已经把握有锋锐的利器,但却仍然不满于现状,反要在锋刃上更加一重锐利,俗谚所谓“矢上加尖”,那么原有的锋刃就很难保了。这是形容一个人对聪明、权势、财富等等,都要知时知量,自保自持。如果已有聪慧而不知谦虚涵容,已有权势而不知隐遁退让,已有财富而不知适可而止,最后终归不能长保而自取毁灭。 例如财富到了金玉满堂的程度,不能透彻了解陶朱公(范蠡)三聚三散的哲学艺术,最后,要想守住已有的利益而不可得。人们常会讥笑某种程度的有钱人是“守财奴”。其实,有财而能“守”,谈何容易!“守”的学问,大矣哉!因此古人便有“创业难,守成不易”,“为君难,为臣不易”等永垂千古的名训。 等而下之,一个人在既有的富而且贵的环境中,却不知富与贵的本身,便是招来后祸的因素。如果持富而骄,因贵而做,那便是自己对自己过不去,终会自招恶果,后患无穷。 讲到这里,使我们联想到许多历史故事,可以反证老子这些名言的真实性。现在只随便提出历史上的帝王、将相,以及一般所知道的资料,稍作启发。 富贵难保的反面文章 在我们的历史经验上,有关历代帝王创业与灭亡的兴衰成败史,悉心详读,完全是一套因果报应的记录。因此,守成之君,必须要“朝乾夕惕”,随时戒慎恐惧,记取《老子》本章所说的道理,才能长保基业,坐稳江山。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曾经对历史的怀疑,提出问题来问管仲:“昔者三王者,既弑其君。今言仁义,则必以三王为法度,不识其故何也?” 对曰(管仲说):昔者,禹平治天下,及桀而乱之。汤放桀,以定禹 功也。汤平治天下,及纣而乱之。武王代纣,以定汤功也。且善之伐不善 也,自古至今,未有改之。君何疑焉! 公(齐桓公)又问曰:古之亡国,其何失? 对日(管仲说):计得地与宝(只打算拥有国土与财富宝物的现有大 业),而不计失(并不考虑将来失去的必然祸害)。诸侯计得财委(对于 各地方的诸侯,只要求他输纳财物或奉献封地),而不计失(但不考虑地 方诸侯怨愤反感的失策后果)。百姓计见亲(对于一般人民,只满足于目 前臣服拥护的虚荣亲切),而不计见弃(并不考虑他们不是衷心悦服,将 来会被大家所反对扬弃的悲惨下场)。 三者之属,一足以削。遍而有者,亡矣。古之隳国家,殒社稷者,非故且为之也。必少有乐焉,不知其陷于恶也。 这里管仲所说的“非故且为之也,必少有乐焉,不知其陷于恶也”的意义,就是指只见日前的小利,而不计后果的大恶。也就是董仲舒《春秋繁露》所指的“春秋二百四十年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细恶不绝之所致也”。“细恶”,是指小小的过错,小过不慎,终酿大祸,甚至于亡家亡国。 历代创业继统的皇王帝霸,如果不深明老子所说传统道家的哲学,到头来,便有如刘宋末代的十三岁小儿皇帝来顺帝,与明思宗两人一样的悲惨下场,至死不明为什么遭遇有如此惨痛的前因与后果。 中外历史上的悲剧 法国大革命的远因,早自十八世纪(清朝康熙中叶)法国的中兴英主开始。他就是自称为“太阳王”的路易十四,穷兵黩武之外,又加上穷奢极欲,建筑了名城凡尔赛宫等处。五六十年之间,传位到曾孙路易十五手里,在极度的豪华以后,不知“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反而变本加厉,“揣而税之”。因此给后代子孙——路易十六留下国债四十亿之巨。如此局面,当然不可长保。但路易十六明知危殆,始终没有大刀阔斧的改革魄力,甚至还要矢上加尖。终至“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路易十六在凡尔赛宫的宫廷生活,耗费国家金钱之多,令人叹为观止。每当有外国君主或重臣来访,路易十六都一定要在凡尔赛宫开设盛宴,一次宴会下来,动辄就是千万金元,笙歌达旦,作长夜之欢,戏子、歌女、舞妓,日夜不停地出入宫门,跳羽衣舞,唱霓裳曲。凡尔赛宫一年所喝的葡萄酒,就值七十九万法郎之多。此外,单是鱼肉就多达三百四十七万法郎。还有点灯的蜡烛费用,也在五万法郎以上。至于王宫中所用的宫女、宫人,那更是多到令人难以置信。例如御膳房的厨师就有二五九人之多,其主任厨师的年薪是八万四千法郎。国王的秘书官将近千人之多,每个人的年薪是二十万法郎。王后的侍女也有五百人之多,每个人的年薪最少也有一万二千法郎。总计凡尔赛宫的宫女和侍臣是一万六千人,这里面还不包括一般贵族与朝臣。皇宫里的御用马匹有八千九百匹,御用车辆百多辆,所以每当路易十六出外巡幸,其行列之壮大有如祭典,无数车马排成一条长蛇阵,大臣们佩紫带黄,宫女们美服艳装,那种穷奢极欲的威风气派,真是有如天人一般。总计每年王室所花用的金钱竟相当国库总收入的五分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将近一万的禁卫军,每年也要花费三百万元以上。王后安唐妮,那更是豪阔无度。她光是各种手镯,就能值到七八百万法郎,其他的首饰那就更不用说了。至于那些官廷贵族的年金,还不包括在王室经费以内。当时的凡尔赛宫,位于巴黎城郊,里面有二十九个庭园,四座了望台,有喷泉,有瀑布,四季鲜花盛开,极尽娱游之乐。 可惜路易十六不能“持盈保泰”,反而促成大革命的提早来临,徒使自己与安唐妮王后都上了断头台,留为后人啼嘘凭吊,寄予无限的同情。有人将路易十六的王后安唐妮的促成败亡之局,匹比清末的慈禧,虽不尽然,但都犯了“揣而税之,不可长保”的错误,却是相同。其实,富贵易使人骄,得意容易忘形,这是人类心理的通病。尤其是以往历史上的帝后王孙,生育在深宫之中,长养于太监宫女之手,何尝备知人间社会的种种。因此,在我们的历史上,便常有自悲生为帝室儿孙的浩叹。 当萧道成迫使刘宋末代皇帝——十三岁小儿刘准让位的时候,可怜的小皇帝,已自知不免于死亡,惊惧万分,随口就问萧道成的帮凶大臣王敬则说:“今天就要杀我吗?”王敬则说:“不要怕,不过迁居别宫。官家(对皇帝的称呼)先世取司马家,也是如此。”刘准一边哭,一边说:“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帝王家!” 同样的问题,发生在明思宗(崇祯)的时代,当李闯王率兵入宫的时候,思宗用剑砍杀他的女儿长平公主,叹曰:“汝何故生我家!” 由此,更可明白深入传统道家哲学的历代隐士、高士们,薄帝王而不为,唯恐富贵来迫,于是便有“避世唯恐不早,入山唯恐不深”的思想了。 有关历史名人在富贵贫贱之际,这一类的人生经验典故,多到不胜枚举。现在我们姑且摘取数则就反面发挥的诗文,以发人深省。 仔细体会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宋、辽、金、元时期几首名人的诗,便可了解《老子》本章有关人生哲学的深意。也许说这些作品未免过于悲观低调。但人生必须要经历悲怆,才能激发建设的勇气,这便是清代史学家、大文学家赵翼先生在《题元遗山诗集》中所谓的: 身阅兴亡浩劫空,两朝文献一衰翁。 无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 行殿幽兰悲夜火,故都乔木泣秋风。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以下便是反映辽、金、元三朝有关“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的哲学文艺作品。 辽·《伎者歌》 百尽竿头望九州,前人田土后人收。 后人收得休欢喜,更有收人在后头。 人生事,的确如此。无奈人们明知而不能解脱! 金·元遗山《秋夜》 九死余生气息存,萧条门巷似荒村。 春雷漫说惊坯户,皎日何曾入覆盆。 济水有情添别泪,吴云无梦寄归魂。 百年世事兼身事,樽酒何人与细论。 “百年世事兼身事”,到头来,谁都难免有此感受。无论清平世界或离乱时代,大概都是如此。只可惜无遗山亲身经历兴衰成败的哲学观点,却是“樽酒何人与细论”的感慨,除非与老子细斟浅酌,对饮一杯,或许可以粲然一笑。 元·刘从益《题闲闲公梦归诗》 学道几人知道味,谋生底物是生涯。 庄周枕上非真蝶,乐广杯中亦假蛇。 身后功名半张纸,夜来鼓吹一池蛙。 梦间说梦重重梦,家外忘家处处家。 “学道几人知道味”可为世人读老子者下一总评。“谋生底物是生涯”,人人到头都是一样。若能了知“梦间说梦重重梦,家外忘家处处家。”又何必入山修道然后才能解脱自在呢? 元·密兰沙《求仙诗》 刀笔相从四十年,非非是是万千千。 一家富贵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 牙笏紫袍今已矣,芒鞋竹杖任悠然。 有人问我蓬莱事,云在青山水在天。 “一家富贵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真是看透古今中外的人情世态。正因其如此,要想长保“金玉满堂”的富贵光景,必须深知“揣而税之”的不得当,以及“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自取速亡的可畏。 进退存亡之际 “崇高必致堕落,积聚必有消散。缘会终须别离,有命咸归于死。”这是佛学洞穿世事聚散无常的名言,同时也是出世思想的基本观点,可是以老子所代表道家哲学的可以出世,可以入世,他却有“挫其锐,解其纷”的不死之药,长保“散而未尽”的七字真言:“功遂,身退,天之道。”其中去了一个助语词的之字,真正只有六字真言。后世的许多文学家们,感受意犹未尽,又再插入两字一句,变成九字真言,成为“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了。七字真言也好,九字真言也好,说尽管说,说来还很潇洒,可是在一般的观念里,总觉得它消沉低调意味太浓。其实,大家只是忘记观察自然界的“天之道”,因此便觉低沉。如果仔细观察天道,日月经天,昼出夜沉,夜出昼没,寒来暑往,秋去冬来,都是很自然的“功遂、身退”的正常现象。植物世界如草木花果,都是默默无言完成了它的生命任务,静悄悄地消逝,了无痕迹。动物世界生生不已,一代交替一代,谁又能不自然地退出生命的行列呢!如果说有,只有人类的心不肯死,不肯甘休,永远想在不可把捉中冀求把捉,在不可能永久占有中妄图占有。妄想违反自然,何其可悲! 至于老子这些名言,究竟是正言天道不易法则的自然哲学?或是对他当时生存的时势,有感而发,用来警觉世人?似乎不须争论。但在我们的上古的历史文化上,原来儒道并不分家的共通观点来看,孔子、孟子,以及其他诸子之学,动称先王,也都极力推崇尧舜的作为。尧舜之道的值得赞扬,那便是“功遂,身退,天之道”的最好范例。至于三代以后,家世天下的推位让国,想要表现一下“功遂身退”,自称为太上皇的戏剧,则几乎没有一个是出于至诚,也没有一个有美好的收场。其次,如北魏文帝的退位出家,以及相传清初顺治入五台山的剃度,都是别有心事,绝非“功遂身退”的情怀。 急流勇退的类型 等两次之,从秦、汉之后,看历史上风云人物的作为风格,取其稍微类同于道家的,如汉代的张良与诸葛亮,原本存心都想“功遂身退”,但很可惜其遭遇仍然不能遂其所愿。张良虽然不肯居功,只自谦退封于“留”地而为“留侯”,但却身不由己,不能再加上三点水而一“溜”了之,以已绝人间烟火食的半仙之分,结果仍免不了受吕后的饮食所害而殁。与其如此,还不如诸葛武侯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身成绝代之功,更为划算。 也许由此历史经验的教训,致使后来道家人物的作为,如东晋的抱朴子——葛洪,南朝齐梁之际的陶弘景,更加小心谨慎。葛洪便早早抽身,自求出任为勾漏令,以宦途当隐遁,暗暗修他所认为的仙道以终。陶弘景则及早挂冠神武门,悠哉游哉,造成“山中宰相”的局面,作他的洞天《真诰》,自在精神领域了事。 到了隋唐之间,文中子以儒佛道三家通才的学养,讲学河汾,造成唐初开国一班文武兼资的盛世人才,在人文文化上立下莫大功德,但结果姓名隐没不彰,反令后世多方考据,是为退身幕后的旷代奇人,虽无赫赫事功,却真合于身退之道。 至于宋初,隐逸在华山的陈抟,已经完全走入道家的神仙行列,另当别论。南宋的韩世忠,知机早退,骑驴湖上,笑傲山林,可算明智之举,难能可贵。明初的诚意伯刘基,以亦儒亦道的姿态出山,辅助朱元璋而成功帝王事业,但结果仍然难逃被毒而亡。 此外,另如佛家出家的高僧而返还俗世初服,成功留名于历史的,如元初的刘秉忠,明永乐时期的少师姚广孝,可算切实作到了“功遂身退”。此外如帮助朱元璋,专任办理西番外交政治的高僧宗泐禅师,不论道业学问,或者事功,都是第一流的人物,但照样不能“功遂身退”而圆寂于西番任所。由此可见无论如何高明的人物,毕生能完全合于“功遂身退,天之道”的,确是不易了!难道“名缰利锁”,当真牢不可破吗? 但从唐宋以后儒家思想的观点来看,对于老子的这句名言,虽然并无非议之处,只是把它换了文字的表达,变成“谦让”或“谦光”的美德而已。其实,后世的儒家是心有不甘,不敢完全苟同老子的观念,尤其反对修仙成佛之说,因此而搬弄文字的表相而已。这种思想,最有意趣的代表作品,莫如清人一首借题发挥、咏吕纯阳的诗: 十年橐笔走神京,一遇钟离盖便倾。 不是无心唐社稷,金丹一粒误先生。 介于道家、儒家的风范,能够做到“功遂身退”,入世又似出世的,历史上有没有这一类的典型人物呢?我认为从两晋清谈玄学的影响,在南北朝之间,有着不少风流人物。风格最为标准的,要算梁武帝的名臣韦睿。他善于从政,也善于用兵作战,有诸葛亮纶巾羽扇、指挥若定的丰神,又有“上善若水”、“功成不居”的意境。如遇老子,或者肯收他为徒,较之函谷关的守关吏尹子,应无逊色。可惜南北朝这一时代,在历史上不大出色,因此南北朝的人物也都被人所遗忘埋没了。 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他是汉丞相韦贤的后裔,系出名门世族。自少即受郡守祖征的赏识,认为是“干国家,成功业”之才。当南齐紊乱之际,他肝衡人物,认为梁武帝萧衍还可算是命世之才,便决计辅从。历迁太子右卫率,出为辅国将军、豫州刺史,领历阳太守,后迁调合肥,以功进爵为侯。 梁武帝决心北伐,魏遣中山王元英为征南将军,率兵南来御敌。韦睿奉命统部北伐,屡建奇功。他素来体弱多病,虽在前线作战,也未尝骑马,只乘坐白木板舆,手执白如意,督厉将士,勇气无敌。平常与士卒同甘苦,极力爱护部下,令出必行,战无不胜。魏人军中有谣:“不畏萧娘与吕姥,但畏合肥有韦虎。”对他畏惧万分。 当前方军情紧急的时候,梁武帝遣亲信曹景宗与他会师,而且特别对景宗说:“韦睿,卿之乡望,宜善敬之。”因此,景宗见韦睿,执礼甚谨。但每当战胜,景宗与其他将领,都争先上报。独韦睿迟迟报告,不愿争功。有一次,在庆祝胜利的庆功宴会上,韦睿与景宗同席,酒酣兴至,大家倡议赌钱来作余兴,约定以二十万为赌注。景宗一掷便输,韦睿赶紧把一张骰子翻转,变成景宗是赢家,韦睿自己还连声说:“奇怪!奇怪!” 其实,萧梁朝代开创之初,所有的巨僚将佐,莫过韦睿。梁武帝明知他的才能,但始终不委任他作统帅,反而用一个无大才略的宗室临川王萧宏来当元帅,而且又派曹景宗与他并肩作战,在在处处,都心存顾忌。好在韦睿自知苟全于乱世,隐避林下,并非上策,只有如此行其自处之道,不贪名利,不争功劳,而且还在功成之时,深自谦退,以免猜忌。因此他活到七十九岁而殁,遗嘱但穿常眼薄葬便了。总算在他身死的时候,感动得梁武帝亲临恸哭,完结他一生苟全于乱世,“功遂身退,天之道”的名剧。 与韦睿行迹有所不同,便是后梁元帝萧绎的功臣、荆山居士陆法和。他先识侯景必反,但没有人相信其言。到了侯景派兵攻击湘东,他自请统兵以解湘东之危,受任郢州刺史。后又向元帝建议大举定魏的政策,不为所用,自称:“吾尝不希释梵天王生处,岂窥人王位耶!但于空王佛所,与王有因缘,如不能用,则奈业何!”及元帝失败,齐宣帝封他为太尉,赐甲第。他只求将府第作佛寺,终日焚香静坐偏室,预期死日。到时果然坐化,尸缩三尺如婴儿大小。这也是“功遂身退”、异常之道的一例,颇可耐人寻味。 附“功遂身退,天之道”的一些资料: 独庵老人——姚少师《自题像赞偈》 看破芭蕉拄杖子,等闲彻骨露风流。 有时摇动龟毛拂,直得虚空笑点头。 应臬姚少师影堂有《自题偈语》诗(明诗纪事) 冀北江南事已非,禅机未了说戎机。 止闻智者师黄石,曾见功臣着衲衣。 衫翠湿空春欲老,砌尘凝席客来稀。 一参偈语低徊久,飒飒灵风动素纬。 明·苍雪大师诗四首 鹤马遗踪自道林,相传野老尚堪寻。 花开不择贫家地,鸟宿偏投嘉树阴。 弃世久拼随世远,入山惟恐未山深。 命根断处各根断,十载应难负寸心。 山深麋鹿好为群,水草丰饶隔世氛。 牵犊饮流嫌污口,让王洗耳怪来闻。 鸿飞易远逃罗网,水草难求脱斧斤。 不是绝人何大甚,人情更薄是秋云。 匹夫有志实堪从,难夺三军气所钟。 圣代唐虞如在上,隐沦巢许亦相容。 楚狂昔日歌衰凤,汉室今谁起卧龙。 草木余年能遂养,大夫何必受秦封。 天子浔阳特诏宣,虎溪慧远志辞坚。 僧因赐号恩逾重,山不称臣怒受鞭。 狮子爪牙随踞地,象王鼻孔任撩天。 慧持入定今何在,老树枯禅不记年。[转自铁血读书 http://book.tiexue.net]

出自明朝姚广孝

姚广孝(
1335

1418

,明初以僧人身份参加政治活动。

姚广孝幼名天禧,字斯道。出家后法名道衍。明成祖即位后,赐名姚广孝。祖籍河南汴梁(今开封)

曾祖父随宋室南渡时的难民逃到江南,落脚在长洲相城(今属苏州)
。祖父、父亲都是乡间郎中,生活虽
清苦,但祖辈事佛积善,很受乡里敬重。姚广孝十四岁时,当父亲给他讲授医药知识时,他鼓起勇气对父
亲说道:我不想学医,我愿意读书,将来挣得一官半职,干一番荣宗耀祖的大事。

尽管姚家祖辈事佛,但是当有子孙真正要出家为僧时,还是引起了一番争议。他的伯父姚震之支持,
说道:
“为学有成则仕于朝,荣显父母,不则就学佛,为方外之乐。
”①父母听后送他于里中妙智庵,取法
名道衍。从此开始了出家人的生活。

姚广孝出家后不仅学佛,而且读书工诗,
“事道士席应真,得其阴阳术数之学”①,并研治兵法。他
云游四方,广交名士,博通佛、道、儒诸家之学。了解他的友人说他:
“有当世才,虽自匿,欲有所用之。

②姚广孝则在勤奋学习中成为了当时颇有名气的高僧。他自己也说:
“余少为浮屠而耆于文,凡昔浮屠之
号能文者之文,无不遍求而博览也。
”③吴中富庶,也是人才荟萃之地。姚广孝好友高启、杨基、张羽、
徐贲号称四杰,比之于唐代诗人王、杨、卢、骆。其中徐贲家居望斋门外,故号北郭生④。比邻而居的高
启⑤、王行、宋克等十人,号称“北郭十友”
,均与姚广孝结为诗文好友。但当他们劝姚广孝弃佛归儒时,
被他用无言长笑拒绝了。姚广孝并非“阳释阴儒”
。大约至正二十三年,他从遇庵和尚于径山习禅,潜心
于内外典籍之学,开始了佛、儒二家的对比与选择。在学佛访友、诗文酬和中,他的政治思想逐渐成熟。

叩钵吟诗,高谈阔论,确实不像个安分的出家人,倒像个胸怀大志的书生。在元末乱世中,姚广孝虽
有逃禅之心,却并未真正成为“方外之人”
。这在至正二十五年(
1365

,他写的一篇带有浓郁政治色彩的
《斥牟文》中得到充分反映:
“至正乙巳夏六月,余行垅上视苗之长否,有老农泣于旁。余问其故,曰:
夫虫牟食苗之根,苗概死矣。
..
”⑥他借田间虫牟以指斥人间虫牟,他一刻都不曾脱离现实社会。在那群
雄辈出的时代,寒微的家世,器宇恢弘、性怀冲淡的天资,丰富的生活经历,这一切都为姚广孝投身政治
舞台提供了有利条件。
《明史》记其“尝游嵩山寺,相者袁珙见之曰:
‘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
必嗜杀,刘秉忠流也。
’道衍大喜。
”他也曾为此写诗道:
“岸帻风流闪电眸,相形何似相心优?凌烟阁上
丹青里,未必人人尽虎头。
”①他渴望走元初怪僧刘秉忠之路:辅佐明君,成就帝王之业。但是,谁曾想
到,他竟在这条道路上摸索了十五年。



王鸿绪:
《明史稿》卷一三四《姚广孝传》




《明史》卷一四五《姚广孝传》
。下引本传者不另作注。



刘凤:
《续吴先贤赞》卷一《姚广孝》




姚广孝:
《逃虚类稿》卷八《读至天隐文集》




万历《长洲县志》卷十三。



高启:
《高太史大全集》卷五《答衍师见赠》




姚广孝:
《逃虚类稿》卷六《斥牟文》


洪武四年(
1371

,朱元璋诏取高僧,姚广孝因一场大病失去应诏机会。从他的诗文中可知,他卧床
不起,直至次年正月初六。当他大病初愈起身试步,与友人同到檐下小憩时,一只五色雀飞鸣于庭院,引
起众人注意。友人们对广孝说道:
“此雀五色,文明之象,子病起而遇之,异日文章当有大进矣。
”但姚广
孝所思非仅如此,他在当即所赋诗中,用“野田饱粟纵高飞,他年伫看栖琼树”的诗句抒发了自己的鸿图
大志②。

洪武八年,姚广孝以通儒被召留京师天界寺。这一次他虽未得官,而于次年春“赐还吴门”
,但这次
赴京使他进一步交结官宦、高僧,并增强了成就事业的雄心。归经北固山时,他吟出了《京口览古》的寄
情诗:
“谯栌年来战血干,烟花犹自半凋残。五州山近朝云乱,万岁楼空夜月寒。江水无潮通铁瓮,野田
有路到金坛。萧梁事业今何在?北固青青客倦看。
”③同行僧宗泐窥知其诗意道:
“此岂释子语耶?”广孝
报之以一笑。

洪武九年,姚广孝回到苏州西山海云院,辟一小室曰“莲花室”

“盖期当来极乐国中莲花生也”
。从
此他在海云院禅居四年之久,过着“无过客则终日危坐澄想”的生活①。洪武十三年秋,他再次出游,次

2
年“扬帆于浙江之上”②。这时四十七岁的姚广孝已经倚杖而行了。正当他感到“死期将至,故痛自鞭策”
时,因宗泐荐,于洪武十五年(
1382
)再次被选高僧赴京,这才成其毕生事业的开端。明人刘凤说:
“时
运方遘,则异才出焉。
”③姚广孝这个兼通佛、道、儒的怪杰,在明初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终于得到发挥
其才能的机会。

姚广孝一生中最突出的政治活动,是策划发动“靖难”之役。
《明史》说他:
“首赞密谋,发机决策”

“论功以为第一”


姚广孝到北平庆寿寺后,经常出入燕王府,
“迹甚密,时时屏人语。


这些密谈内容当与“靖难”夺位有关。在姚广孝的思想深处,是对朱元璋“为政严猛”怀有反抗情绪
的。他的故旧,几乎都成了洪武严政下的冤鬼。现实生活中的悲剧,对姚广孝产生了强烈的刺激。

在燕王朱棣“靖难”起兵的关键时刻,姚广孝是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的人物,明人盛传当时姚广孝曾以
对联、占卜等方式促使燕王起兵④。为增强燕王朱棣起兵决心,姚广孝还曾推荐著名相士袁珙,相称燕王
为“异日太平天子”

“燕王恐人疑,乃佯以罪遣之。行至通州,既登舟,密召入邸。
”⑤姚广孝与袁珙不
同于那种空口欺人的术士,他们用意在于促使燕王起兵。姚广孝曾对当时形势有过一段极精辟的分析:主
上(建文帝)猜间宗室,侵渔齐藩,所戮辱囚首隶士伍,盖五王矣。



姚广孝:
《逃虚子诗集》卷九《赠相士袁廷玉》




姚广孝:
《逃虚子诗集》卷三《五色雀并序》




《明诗纪事》乙签卷三《京口览古》




姚广孝:
《逃虚类稿》卷五《莲花室铭序》

《紫竹杖铭并序》




姚广孝:
《逃虚类稿》卷四《送芳上人游甬东序》




刘凤:
《续吴先贤赞》卷一《姚广孝》




唐枢:
《国琛集》卷上;高岱:
《鸿猷录》卷七《靖难师起》




谷应泰:
《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六《燕王起兵》


虽未及燕,燕可觊幸免耶?
..
夫燕,胜国之遗,而北方雄镇也。其民习弓马,地饶枣栗,悉雄蓟属。
郡之材官良家子,彀甲可三十万,粟支十年。大王护卫精兵投石超距者,又不下一、二万。鼓行定山东,
略淮南,此势若建瓴而下,谁为抗御。大王即不,南机或先发,欲高卧得耶?且旦暮匹夫耳。①从“靖难”
之役的过程看,他的分析基本上是正确的。他又帮助燕王朱棣作了军事准备。
“王意益决,与道衍选将练
兵,收召材勇异能之士。
”②燕王府以其独具的条件,保持元官旧制,殿院深邃。
“道衍练兵后苑中。穴地
作重屋,缭以厚垣,密甃瓴甋瓶缶,日夜铸军器,畜鹅鸭乱其声。


建文元年(
1399
年)六月,燕府护卫百户倪谅叛燕上变,朝廷命逮燕府官属。与此同时,北平都指
挥使张信叛朝廷密入燕府告急。燕王闻报“戄然起立”③,召姚广孝、张玉、朱能等定计起兵,一场酝酿
已久的夺位战争终于爆发。姚广孝在指挥这场战争中,也发挥了较大作用。朱棣曾说:
“朕靖难之初,卿
侍左右,谋谟弼赞,裨益良多。
”④《明太宗实录》中亦称:
“上每出师,命侍世子居守,严固备御,抚绥
兵民,与赞谋策。
”⑤其具体记述,主要有如下五事:

1.
“靖难”起兵誓师时,
“适大风雨至,檐瓦堕地,成祖色变。道衍曰:
‘祥也。飞龙在天,从以风雨。
瓦堕,将易黄也。

”当时确有天气之变,
《奉天靖难记》卷一亦记:
“俄,阴晦,咫尺不相见。少焉,东方
云开,露青天仅尺许,有光烛地,洞彻上下。
”姚广孝随机应变,以固军心,表现了过人之智。

2.
“靖难”出师后,
“留世子守北平,僧道衍、郭资、内使赛因帖木儿等辅之。
”①“其年十月,成祖
袭大宁,李景隆乘间围北平。道衍守御甚固,击却攻者。夜缒壮士击伤南兵。援师至,内外合击,斩首无
算。


3.
建文二年六至八月,
“成祖围济南三月,不克。道衍驰书曰:
‘师老矣,请班师。
’乃还。
”这是燕师
首次失利。九月九日重阳是在战败气氛中度过的。姚广孝当日写道:
“八月中秋不玩月,九月九日不登山。
可怜时节梦中过,谁对黄华有笑颜。
”②他已不仅是风雅飘逸的高僧,而且是肩负战争重任的主角。

4.
东昌之战,主将张玉阵亡,燕师大溃,退守北平,士气大挫。据传出师前,姚广孝曾称:
“师且捷,
费两日耳。
”东昌战败后,他又称:
“臣固已言之,昌于文两日也。此后全胜矣。
”③这不是一般的诡辩,
而是稳定军心的措施。当时燕王欲稍休息,
“道衍力趣之”
,在他的安排下,为东昌阵亡将士的祭奠,成了

3
再次出征的誓师。



王世贞:
《名卿绩纪》卷三《姚广孝传》




夏燮:
《明通鉴》卷十一,太祖洪武三十一年。



《明史》卷一四六《张信传》




《明太宗实录》卷三○,永乐二年四月壬申。



《明太宗实录》卷一九八,永乐十六年三月戊寅。



谈迁:
《国榷》卷十一,惠宗建文元年七月壬申。



姚广孝:
《逃虚子诗集》卷九《九日感怀洪武三十三年作》




谈迁:
《国榷》卷十一,惠宗建文二年十二月乙卯。

5.
燕师直捣南京,亦出自姚广孝之谋。他力主“毋下城邑,疾趋京师。

京师单弱,势必举”
。燕王“从之。逆连败诸将于淝河、灵璧,渡江入京师”
。姚广孝的活动贯穿了战
争全过程。史料的缺乏,并未能掩盖其重要作用。这已为历代史家所公认。清人赵翼评论《明史》编纂时
说:
“姚广孝非武臣,而以其为永乐功臣之首,则与张玉、朱能等同卷。
”①这是对其在“靖难”夺位中所
起作用的最概括的肯定。

对于姚广孝晚年的传统说法,
认为他功成身退了。
这种说法出于对其特殊身份的推测。
建文四年六月,
燕王攻入南京,夺得皇位。同年十月,姚广孝奉旨离北平南下,回到阔别二十年的南京。此时他已是六十
八岁高龄。
“金陵战罢燕都定,仍是癯然老衲师。
”②功勋卓著的姚广孝并未脱去袈裟,并因此辞官不受。
但是由此而得出功成身退的结论,则值得商榷。

建文四年十月,姚广孝受官僧录司左善世,这个秩仅六品的僧官位置,对于“靖难”首功的姚广孝虽
显不宜,然就其和尚身份来说,却又是必任之职。当初这个佛教最高职位原由溥洽担任。
“太宗即位,召
斯道衍公于北京,命主教事,公(溥洽)以左善世逊衍,而己居右。
”③永乐二年(
1404
)四月,姚广孝
再受太子少师之职,成为当时文臣最高秩(正二品)
。这与一般官吏升迁不同,因此被附会了一些传说。
尹守衡《明史窃》称姚广孝因左善世品秩过低,朝班立阶下,面露不豫之色,为太宗朱棣所察,即授太子
少师。焦竑《国朝献征录》则记其屡辞官不受,朱棣“令人潜以冠服披体,亟命宣谢,不得已,受命”

传说虽有不同,但认为姚广孝理应得官这一点则是一致的。

当然,长年出家为僧,对姚广孝不无影响。他在出仕与退隐问题上确曾有过矛盾心理。他在《题江行
风浪图》一诗中,借长江风疾浪高船行艰险,比喻人世。
“世人知险是风波,那识人心险更多。
”他对于人
心难测,
“一笑杀人顷刻间”的官场争斗感到厌倦,认为“贫贱安居良不恶,名利奔驰有何乐。
”他用“老
年无事不江行”
的诗句,
表达自己的退隐之心①。
他把千秋功业,
视如黄粱梦断,
想往着归依青山的生活。

成功后的姚广孝与前有所不同。
他不再以刘秉忠自命,
并一再称自己
“不是高阳酒徒
(郦食其)


“不
入非熊(姜子牙)梦”②。他将自己比作“既倦终宵巡瓮下”的老病之猫,并为“谁念前功能保爱”而深
感不安③。
洪武功臣的悲惨下场给他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
何况此时他已不再是满怀抱负步入禅门的青年,
而是已近暮年的老人。谈迁曾说:
“当公贵显,年殆七秩,桑榆垂尽,何论婚宦哉。
”④但在姚广孝思想中,
也有“料得人生皆有命,休言名利不如闲”的一面⑤。当他以功臣身份与皇帝同在京师正月十五观灯时,
事业成功的喜悦,对知遇之恩的感激,又使他踌躇满志⑥。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三一《明史》




王鏊:
《姚少师像》
,见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一。



钱谦益:
《列朝诗集小传》壬集《南洲法师洽公》




姚广孝:
《逃虚集·题江行风浪图》




姚广孝:
《逃虚子诗集》卷八《题独钓图》




姚广孝:
《逃虚集·咏病猫》




谈迁:
《国榷》卷十六,成祖永乐十六年三月戊寅。



姚广孝:
《逃虚集·送范生过古北口》


暮年的姚广孝虽未任七卿要职,然所任太子少师却是实职,与后来此职不同。
“时上狩北京,广孝留
辅太子。自是以后,东宫师、傅终明世皆虚衔,于太子辅导之职无与也。
”①永乐二年六月,在受官太子

4
少师后两个月,姚广孝又以钦差身份前往苏湖赈济。这是一种特殊荣誉。离别故乡二十余年后,他终于衣
锦还乡了。这次还乡的兴奋中,也伴随着怅然之感。他的父母均已去世,
“垅墓既无,祖业何在?岁时祭
扫,曾不可得。
”他将父母灵位放进了少时出家的妙智庵。他并未退隐,回京后畜养一只雄鸡,每晨闻鸡
而起,壮心未已地度过了一生最后十数个年头。他因忙于清理教务,常负友人之邀;他又辅导太子居守京
师,并为太孙讲读华盖殿。而他晚年最有成效的工作,则是先后主持了《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两
部大书的编修。

原主持编修《永乐大典》的解缙并未理解皇帝指令编修这部巨帙的宗旨。永乐二年二月书成上呈,定
名《文献大成》

“既而上览其书,更多未备,复命姚广孝等重修。
”永乐五年,这部包罗经、史、子、集、
百家、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二万多卷巨帙的类书,在姚广孝主持下完成,定
名为《永乐大典》②。

永乐九年,七十七岁的姚广孝再次受任监修官,主持《明太祖实录》的重新编修。从此直至他去世,
大约六年多时间,他兢兢业业地完成了此项工作。他在晚年写给夏原吉信中说:
“仆衰老
..
区区所念《太祖
实录》
,万世法则,此是国家至重之事。
..
尔蒙意实录中,最难书者,发迹定鼎征伐等项。且喜稿完呈进了
当。
..
凡事访问稽考,从实修纂,补遗、润色,次第成书,以副上意。如或延缓岁月寖久,亦非所宜,惟
阁下谅察。
”①他显然不是挂名监修,而是名副其实的组织者。这次修成的《明太祖实录》就是今天所见
三修本。这是一次真正重修,所用时间和全书内容都大大超过了前两次修纂。但是当永乐十六年(
1418

五月书成,朱棣设宴赏赐有关人员时,为此耗尽余生的姚广孝却已在两月前与世长辞了。

永乐十六年(
1418
)三月,八十四岁高龄的姚广孝奉诏由南京北上,到北京大庆寺后就病倒了,临终
无一语及私。但却提出了释放建文帝僧人溥洽的请求。这大概不仅出于与溥洽同为出家之人的相怜,而且
是一种寻求解决朱棣夺位后与建文帝及其诸臣关系的暗示。他始终不能脱离政治家的本色,然而他毕竟带
有出家人的修养与淡泊。三月二十八日,姚广孝死于寺中,他希望能够按照出家人的方式来安葬自己。朱
棣同意,他被依僧制安葬在京西卢沟河畔。三十日,镇远侯顾兴祖奉旨祭灵,并宣读了明成祖朱棣亲撰的
祭文。祭文追忆他辅成“靖难”的功绩,并说:
“朕统承天位,图任旧人,特授卿以官僚之位,朝夕启沃,
资益良深。
..
自昔以来,如卿者,岂易得哉!
”②诚然如此,像姚广孝这样双重性格、双重身份的成功人物,
是明朝的唯一,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见的。



姚广孝:
《逃虚子诗集》卷八《永乐七年正月十五夜喜晴京都放灯甚感赋近赋二首》
。①

龙文彬:
《明会要》卷二九
《职官·东宫六傅》引《弇山集》




谷应泰:
《明史纪事本末·补编》卷一《秘书告成》




《明经世文编》卷十三《与夏尚书》




民国《相城小志》卷二《姚少师祠堂记》



衫翠湿空春欲老,砌尘凝席客来稀。一参偈语低徊久,飒飒灵风动素纬。出...
衫翠湿空春欲老,砌尘凝席客来稀。一参偈语低徊久,飒飒灵风动素纬。出自哪里?还有解释。尤其要求解释。 10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可乐树,是什么树?南宁狙神 2013-08-25 · TA获得超过181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0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47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

上水若善
衫翠湿空春欲老,砌尘凝席客来稀。 一参偈语低徊久,飒飒灵风动素纬。 明·苍雪大师诗四首 鹤马遗踪自道林,相传野老尚堪寻。 花开不择贫家地,鸟宿偏投嘉树阴。 弃世久拼随世远,入山惟恐未山深。 命根断处各根断,十载应难负寸心。 山深麋鹿好为群,水草丰饶隔世氛。 牵犊饮流嫌污口,让王洗耳怪来闻。

关于赞美二月花的诗句
(路上行人欲断魂) 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

有关梨花美人的诗句
1、梨花一枝春带雨(唐·白居易·《长恨歌》)2、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梨花欲谢恐难禁(宋·李清照·《浣溪沙》)4、落尽梨花月又西(清·纳兰性德·《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5、面旋落花风荡漾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雨后轻寒犹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怅枕畔屏山围碧浪翠被花灯夜夜空相...

古代诗人描写落花的诗句
春暮 曹豳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 丰乐亭游春 欧阳修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浪淘沙 李煜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忆仙姿 李存朂 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更漏子 韦庄 深院闭,小庭空,落花香露红。 归国谣 韦庄 春欲暮,满地落花红带雨。 谒金门 韦庄 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

关于门庭花的诗句
红袖乌丝失酒,金钗银烛销春。 柳边桃下复清晨。 帽风回马旋,扇雨拂花情。 白帝空惊旧曲,阳关只梦行人。 碧云何处认芳尘。紫荆花作荚,青杏核生仁。 《水调歌头 寄诚夫兄在江南,时克在史馆校》 年代: 元 登车就长路,晓日照皇州。 风吹紫荆花落,那更别离忧。 咫尺天南北,想像云窗雾阁,人在古瀛洲。

咏春的诗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无门和尚)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五代•李煜)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唐•白居易)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你读过最纯净的一句诗是什么?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纯净美好,自然的一草一木,人生的一起一落,在王维笔下,都充满了纯净的气息。能写纯净诗词的,不止王维一个人。读一读纯净的诗词,心情也会好很多。01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带雨的七言古诗词
-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伶仃洋》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王禹偁《点绛唇》 粉蝶双双...

关于春天梨花开的古诗句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3.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 4.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苏东坡) 5.红袖织凌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李商隐) 6.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杜牧) 7.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

通道侗族自治县13643891797: 谁知道李煜<<咏扇>>全诗? -
皮勇颇得: 《咏扇》——南唐后主李煜 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 译文:打开玉扇,如明月在手,轻轻扇动,便有缕缕清风扑面而来,荡满胸怀. 据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江南李煜既降,太祖尝因曲燕问:“闻卿在国中好作诗.”因使举其得意一联...

通道侗族自治县13643891797: 我要唐伯虎的《桃花庵》全文 -
皮勇颇得: 【年代】:明 【作者】:唐伯虎——《桃花庵歌》 【内容】: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显者)趣,酒盏花枝贫者(隐士)缘. 若将富贵(显者)比贫贱(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花酒)比车马,你得驱驰我得闲(彼何碌碌我何闲). 别(他)人笑我忒(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通道侗族自治县13643891797: 求诗意一点的句子.红楼梦里的最好 -
皮勇颇得: 咏白海棠限门盆魂痕昏 探春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通道侗族自治县13643891797: 描写燕子的古诗 -
皮勇颇得: 1、迎燕 宋代: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 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 不下旧帘遮.翅湿沾微雨, 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 相伴过年华.译文:在近已咫尺的阳春三月,在一户普通的老百姓家中 .为了迎接新一年里燕子的归来,不放下破旧的帘...

通道侗族自治县13643891797: 朱熹的诗都有什么? -
皮勇颇得: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诗人、哲学家.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通道侗族自治县13643891797: 贾岛的古诗 -
皮勇颇得: 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注释】 ①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这里指石根云气. ②幽期:再访幽居的期约....

通道侗族自治县13643891797: 蝶恋花 古诗一 -
皮勇颇得: 古诗一是什么不知道,下面是我所知道的全部《蝶恋花》蝶恋花 苏轼 宋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蝶恋花 苏...

通道侗族自治县13643891797: 请问这首诗的全文是什么 -
皮勇颇得: :《代女道士王灵非赠道士李荣》玄都五府风尘绝,碧海三山波浪深. 桃实千年非易待,桑田一变已难寻. 别有仙居对三市,金阙银宫相向起. 台前镜影伴仙娥,楼上箫声随凤史. 凤楼迢递绝尘埃,莺时物色正裴回. 灵芝紫检参差长,仙桂...

通道侗族自治县13643891797: 有描写早春的诗吗白居易的诗句 -
皮勇颇得:[答案] 早春: 早春赠军事薛判官 【唐】杜牧 雪后新正半,春来四刻长. 晴梅朱粉艳,嫩水碧罗光. 弦管开双调,花钿坐两行. 唯君莫惜醉,认取少年场. 长安早春旅怀 【唐】白居易 轩车歌吹喧都邑,中有一人向隅立. 夜深明月卷帘愁,日暮青山望乡泣. 风吹新...

通道侗族自治县13643891797: 朱熹诗歌的赏析 -
皮勇颇得:朱熹诗歌的赏析 《春日》 朱熹(南宋)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