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历史

作者&投稿:彤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玄武门之变的经过你们知道吗?那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历史呢?~

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人入朝,并在玄武门埋下伏兵,在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入朝之时半路截杀,史称玄武门之变。
最终李渊禅位,李世民登基称帝,是为唐太宗,并于627年1月23日改元贞观,揭开了“贞观之治”的序幕。
李世民为什么会发动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与李建成、李元吉的矛盾的是根本原因
李世民是个文武全才,颇具雄才大略,当初李渊晋阳起兵,李世民便积极为李渊出谋划策,保证了李渊起兵的成功。当时李渊便告诉李世民,如果成事,就封李世民为太子。

上(高祖)之起兵晋阳也,皆秦王世民之谋,上谓世民曰:“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世民拜且辞。

而李世民之后也不负众望。平定西秦薛举父子,连续干掉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强敌,重创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和山东的徐圆朗,打下了唐王朝的半壁江山,积累了赫赫战功,威望日盛,尤其是在虎牢之战后班师返京时,受到长安军民的隆重欢迎。
对于如此优秀的儿子,李渊自然十分欣慰,并有心想立李世民为太子。
世民功名日盛,上常有意以代建成。

但在清朝雍正皇帝创立密诏立储制度之前,中国古代各王朝册立储君选取皇位继承人的时候,通常采取的是嫡长子继承制,也就是所谓的“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而李建成作为李渊的嫡长子,是嫡长子继承制的直接受益人。因此当李渊被杨侑封为唐王之后,李建成便成为世子;而当李渊成为唐高祖之后,李建成也名正言顺得成为了储君,也就是太子。
而且李建成并非历史上记载的平庸无能、残暴不仁之辈,真实的李建成颇具帝王之才。他曾在短时间内擒杀高德儒平定西河;随李渊进图关中,为李渊出谋划策,打下霍邑;领兵斩杀潼关守将刘纲,占领都尉南城,保障了李渊攻取长安的后方安全。
进入长安后,李渊拥立代王杨侑为天子,改元义宁。李建成继续领兵征讨,平山东,拒突厥,杀乱军,立下了赫赫战功,李唐江山的建立,有他的一份大功劳。
只是李建成的功劳相比李世民就显得微薄许多,因为李世民立下的功劳已经是赏无可赏、封无可封。而且李世民常年领兵打仗,手中握有强大的兵马,并且得到了朝廷中诸多武将的强力支持,无论声威还是实力都要强于李建成。
李建成担心李世民会夺走自己的太子之位,毕竟太子还不是皇帝,位子并非十分稳固,而历史上废黜太子提拔其他皇子的事例比比皆是,前朝太子杨勇被杨广取代便是最好的前车之鉴。为了保证自己的太子之位,他必须消除李世民这个威胁。
而李元吉是李渊四子,为人骁勇,猜鸷骄侈,又长得不好看,并不受李渊宠爱;而且无论身材、样貌或是才能都不如李世民,与李世民非常不对付;加上李元吉常年跟随李建成,因此很快与李建成勾结在一起,共同排挤李世民。
而李世民为了自保,同时也是为了争夺皇位,双方的矛盾开始激化。

东宫和秦王府的党争令双方矛盾不断激化,不死不休
因李世民常年征战功劳太大,常规职位已经不足以彰显李世民的功劳。于是在武德四年十月,为了犒赏李世民的无上功劳,李渊册封他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位在王公上,食邑增至三万户,成为仅次于李渊、李建成的大唐第三号人物。
李渊又下诏特许天策府自置官属,李世民因此开设文学馆,收揽四方彦士入馆备询顾问,文学馆与秦王府相结合,秦王府俨然形成一个小型政府机构。

而太子李建成常年帮助李渊处理政务,加上他也颇具才能,又广纳贤才,为人处世圆滑老到,因此也带着李元吉网罗组建了自己的东宫势力。
朝中大臣也因此分为三派:宰相裴寂、谋士王珪、魏徵、东宫卫士将领薛万彻等追随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也追随李建成;杜如晦、房玄龄,将领秦叔宝、尉迟敬德、段志玄、侯君集、王君廓等李世民旧部跟从李世民,宰相陈叔达、朝臣长孙无忌等也在暗中支援李世民;其余将领李靖、徐世勣,大臣宇文士及等保持中立。

经过
编辑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一说为长孙无忌、尉迟恭、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琼、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人入朝,并在玄武门埋下伏兵。 [94-95] 李建成、李元吉二人不知底细,也一起入朝,骑马奔向玄武门。此时,高祖已经将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裴矩等人召集前来,准备查验这件事情了。 [96]
李建成、李元吉来到临湖殿,察觉到了变化,立即掉转马头,准备向东返回东宫和齐王府。 [97] 李世民跟在后面呼唤他们,李元吉心虚,先张弓搭箭射向李世民,但由于心急,一连两三次都没有将弓拉满,箭没有射中。李世民却搭弓射向李建成,将他射死了。 [98] 尉迟恭带领骑兵七十人相继赶到,他身边的将士用箭射中了李元吉,李元吉跌下马来。可就在此时,李世民的坐骑受到了惊吓,带着李世民奔入玄武门旁边的树林,李世民又被林中的树枝挂住,从马上摔下,倒在地上,一时爬不起来。 [99-100] 李元吉迅速赶到,夺过弓来,准备勒死李世民,就在这时尉迟恭跃马奔来大声喝住了他。李元吉知道不是对手,赶紧放开李世民,想快步跑入武德殿寻求父皇庇护,但尉迟恭快马追上他,放箭将他射死了。 [101-102]
太子李建成的部下、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得知建成身死,叹息道:“难道能够在太子生前蒙受恩惠而太子一死便逃避祸难吗!”[103] 于是,他与副护军薛万彻、屈直府左车骑谢叔方率领东宫和齐王府的精锐兵马两千人,急驰赶到玄武门,准备为太子和齐王报仇。张公谨臂力过人,他独自关闭了大门,挡住冯立等人,冯立等人无法进入。 [104] 云麾将军敬君弘掌管着宿卫军,驻扎在玄武门。他挺身而起,准备出战,与他亲近的人阻止他说:“事情未见分晓,姑且慢慢观察事态的发展变化,等到兵力汇集起来,结成阵列再出战,也为时不晚。” [105] 敬君弘不听从,便与中郎将吕世衡大声呼喊着向敌阵冲去,结果全部战死。把守玄武门的士兵与薛万彻等人奋力交战,持续了很长时间,薛万彻擂鼓呐喊,准备进攻秦王府,将士们大为恐惧。此时,尉迟恭提着建成和元吉的首级给薛万彻等人看,东宫和齐王府的人马顿失战心,迅速溃散,薛万彻与骑兵数十人则逃入终南山中。冯立杀死敬君弘后,对部下说:“这也可以略微报答太子殿下了。”于是,他丢掉兵器,落荒而逃。 至此,政变以秦王李世民的胜利而告终。[106]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人入朝,并在玄武门埋下伏兵。

李建成、李元吉二人不知底细,也一起入朝,骑马奔向玄武门。此时,高祖已经将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裴矩等人召集前来,准备查验这件事情了。

李建成、李元吉来到临湖殿,察觉到了变化,立即掉转马头,准备向东返回东宫和齐王府。李世民跟在后面呼唤他们,李元吉心虚,先张弓搭箭射向李世民,但由于心急,一连两三次都没有将弓拉满,箭没有射中。李世民却搭弓射向李建成,将他射死了。

太子李建成的部下、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得知建成身死,叹息道:“难道能够在太子生前蒙受恩惠而太子一死便逃避祸难吗!”于是,他与副护军薛万彻、屈直府左车骑谢叔方率领东宫和齐王府的精锐兵马两千人,急驰赶到玄武门,准备为太子和齐王报仇。

张公谨臂力过人,他独自关闭了大门,挡住冯立等人,冯立等人无法进入。云麾将军敬君弘掌管着宿卫军,驻扎在玄武门。他挺身而起,准备出战,与他亲近的人阻止他说:“事情未见分晓,姑且慢慢观察事态的发展变化,等到兵力汇集起来,结成阵列再出战,也为时不晚。”

敬君弘不听从,便与中郎将吕世衡大声呼喊着向敌阵冲去,结果全部战死。把守玄武门的士兵与薛万彻等人奋力交战,持续了很长时间,薛万彻擂鼓呐喊,准备进攻秦王府,将士们大为恐惧。

此时,尉迟恭提着建成和元吉的首级给薛万彻等人看,东宫和齐王府的人马顿失战心,迅速溃散,薛万彻与骑兵数十人则逃入终南山中。

冯立杀死敬君弘后,对部下说:“这也可以略微报答太子殿下了。”于是,他丢掉兵器,落荒而逃。 至此,政变以秦王李世民的胜利而告终。

扩展资料: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

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也最大。

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同时李世民集团亦不服太子,双方持续明争暗斗。

经过长期的斗争,在李渊的偏袒下,李建成集团逐步占上风,控制了局面,为了挽回局面,最终李世民搏命一击,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据传李世民逼迫其父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玄武门之变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

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建立唐朝。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听从魏征的引导,收服被李世民重创的刘黑闼尝试拿回兵权,李渊也尝试任用裴寂,最终导致大败,不得不再用李世民领兵。

以李世民为首的功臣集团,为求自保,在玄武门发动兵变,李世民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事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禅让皇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开启了23年的“贞观之治”。

事件的背景:

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在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等人支持下,十一月占领长安后,李渊拥立隋炀帝的孙子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

义宁二年(618年)五月,李渊篡隋称帝,定国号为唐,并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李渊曾答应李世民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犹豫不决。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秦王李世民一方也不甘示弱,随着李世民在外屡立战功,威望日高,李渊先后封他为司徒(三公之一)、尚书令(相当于宰相)、中书令(亦相当于宰相),乃至无可再封时,便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天策上将之职授予他,位在诸王之上,在朝中的地位仅次于李渊和太子建成,且拥有众多支持者。



真实历史,唐朝建国之初的王储之争,李世民对建立唐朝功劳最大,但是由于太子是李建民,使得李世民及其部下的军事政治集团不满,双方各不相让。最后李世民发动兵变,杀死太子李建民和支持太子的弟弟,并且兵困皇宫,李渊知道大势已去,立即让位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是中国唐朝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由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为首的秦王府集团在唐朝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李世民杀死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成为皇太子并掌握实权,旋于同年八月初九甲子日(9月4日)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

就是一家有三兄弟,老三帮老大,老二很厉害,老大很害怕家产被老二继承,就跟老三密谋,等老二回来就宰了他,可是老二人缘广啊,提前知道了,来了个计中计,请君入瓮,宰了老大,再去逼宫,唉啊,家里的老头看啊,这儿子厉害啊,人缘有广,比不得,唉,就让位了呗


正史记载里的玄武门之变是怎样的呢?
而这一千多年来关于玄武门之变,很多人是批评多于褒奖。关于这场皇族内部的血腥政变,很多人各有各的看法,那么史书记载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宋安之以新唐书和旧唐书里面的记载来给大家大概说说。首先历史终究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刻意的美化是肯定有的,这一点就是正史也在所难免。而且漫长的封建社会...

李世民隐瞒了什么:真实的“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李世民在唐朝的首都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也最大。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

玄武门之变真的是李世民一生最大的污点吗
玄武门之变真的是李世民一生中最大的污点吗?说起唐太宗李世民,他开启了贞观之治,而且对于他而言确实是在中国历史发展上不可多得的开明皇帝。他是唐朝的第2位皇帝,而且在他在位期间做到了很多皇帝不能做的事情,比如虚心纳谏,积极听取大臣们的意见。而在那个时期,唐朝的政治也是非常的清明,在他...

玄武门之变的故事?
玄武门之变,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建立唐朝。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兄弑弟都为了女人?真的假的?你了解嘛?
历史 上把这次政变,叫做“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史书上说,李世民之所以来砍窦建德,是因为古罗马人王世充惹...

玄武门之变简介?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建立唐朝。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

玄武门之变真实情况?
代替实际操作的技术问题,所以,此篇玄武门之变的论述,希望以此为原则与大家进行交流: 第一、关于玄武门事件操作者的实际人数: 《旧唐书列传第十八》:“六月四日,公谨与长孙无忌等九人伏于玄武门以俟变。及斩建成、元吉,其党来攻玄武门,兵锋甚盛。公谨有勇力,独闭门以拒之。以功累授左武候将军,封定远郡公,...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杀死哥哥李建成后,是如何对待他的子嗣的?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杀死哥哥李建成后,是如何对待他的子嗣的?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附近发动突然袭击,杀死了他的兄弟,迫使他的父亲退位。他成了皇帝,历史上被称为玄武门的变化。这场政变在唐代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更不用说其他影响了,至少皇帝的地位已经成为李世民的脉搏。李...

李世民玄武门兵变,朱棣靖难之役为什么他们不把史料抹去呢?
结果到了李世民登基以后,虽然没有抹去玄武门之变这段历史,但是纂修的《高祖实录》将太原起兵的功劳都归于李世民,一统天下几乎都是李世民的功劳,而李渊反倒成为是坐享其成,昏庸无能了。而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则成为无恶不作之人,在史书中被诟骂为“纨绔无赖子”、“凶险之徒&...

如何评价李世民玄武门之变?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玄武门之变的真相一直扑朔迷离,扑朔迷离的背后,是李世民对他登基之前历史的大量篡改。可以说,玄武门之变和篡改历史,是唐太宗李世民永远洗刷不掉的两大污点。下面先说铁锤对玄武门之变的评价: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年,秦王李世民集团和太子齐王集团长期斗争的总爆发。这场政变以...

叶城县18545905757: 玄武门之变的历史经过是怎么样的? -
席爽替硝:[答案] 唐朝建立不久,李世民和皇太子李建成之间,就为争夺皇位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本来,唐朝的建立,李世民出力最多,功劳... 李世民当了皇帝,就是唐太宗.第二年,改年号为贞观.历史上把这次政变,叫做“玄武门之变”.

叶城县18545905757: “玄武门之变”是怎么发生的?
席爽替硝: 公元626年的一天,李世民上朝控告李建成和李元吉,揭发他们在后宫胡作非为以及... 历史上把这次政变叫做“玄武门之变”.

叶城县18545905757: “玄武门之变”是一段怎样的历史?
席爽替硝: “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唐高祖武德九年(公 元 626年),是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之间皇位继承权之争的总爆发.世民和建成、元吉同为高祖原配窦皇后所...

叶城县18545905757: 玄武门之变的历史背景? -
席爽替硝: 促使玄武门之变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李世民在开国与统一战争中功劳显赫,威震朝廷,被册封为天策上将,除了没有太子的名分,基本上和太子平起平坐了.自己本身产生了争夺权力的欲望.(这是主要原因) 2.李建成在开国和统一战争中,功劳不及李世民,因为是嫡长子才被封为太子.担心弟弟会取代自己,对李世民十分不能容忍,逼迫李世民不得不反击.(这是次要原因) 3.李世民在统一战争中召集了大批的谋臣武将,这些人随着李世民出生入死,李世民为了不让他们失望,决心对自己的哥哥发起攻击.(这是再次要一点的原因) 4.李渊沉迷后宫,对儿子们的事情知道也不多,没有及时的阻止,所以才造成了悲剧的发生.(这是更次要一点的原因) 以上所说原因即是背景

叶城县18545905757: 有没有玄武门之变的详细情况和他是如何登基的,是自然继承还是逼死李?
席爽替硝: 玄武门之变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宫城北门玄武门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随后,李渊诏立世民为皇太子,下令军国庶事无...

叶城县18545905757: 玄武门事变的经过? -
席爽替硝: 起因 617年,李渊在李世民支持下在太原起兵反隋并很快占领长安.618年,隋炀帝被杀之后,李渊建立唐朝,并立世子李建成为太子.据说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

叶城县18545905757: 玄武门之变是怎么回事? -
席爽替硝: 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目的是当皇帝.因为在封建社会,像他这样功高盖主的人是自然活不成的按照礼制应该是李建成即位,那时他会必死.而且,按照当时来说,他的手下可都是当时乃至现在还极为有知名度的牛人,让他死,他怎么甘心.于是,在长孙无忌等一系列人的策划下,发动了宣武门之变.之后逼迫李渊退位.虽然跟演绎的有些相像,但是,唐史就是这么写的.当然,各朝的史书都不会把自己龌龊的一面写出来,可是我们后人能看到的就是这样,至于真相,结合一下历史背景,也能猜出个大概吧

叶城县18545905757: 唐朝玄武门事变的历史
席爽替硝: 李世民弑兄,

叶城县18545905757: 唐朝时期的大事 -
席爽替硝:玄武门之变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617年,李渊在李世民支持下在太原起兵反隋并很快占领长安.618年,隋炀帝被宇文化及缢杀之后,李渊建立唐朝,并立世子李建成为太子.据说太原起兵是李...

叶城县18545905757: 玄武门之变 - 请介绍一下唐朝玄武门之变?唐朝玄武门之变的过程及其重要人物的经历
席爽替硝: 李元霸其实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子,真名叫李玄霸,字大德,李渊第三子,被封为卫怀王.隋朝大业十年逝世,享年十六,并无儿女. 玄武门之变 唐高祖即位以后,封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