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育创强的演讲稿

作者&投稿:东郭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教育创强教师代表发言稿~

强国必先强教,兴粤必先兴教;教育兴则百业旺,教育强则后劲足。近年来,梅州市委、市政府以超前的眼光谋划教育发展,以大手笔和大气魄推进教育事业改革,探索出一条以教育支撑区域绿色崛起、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新路。2008年,梅州市提出创建“教育强市”的发展目标,先后投入了40多亿元,成功创建了6个教育强县(市、区)、85个教育强镇(街道),成为全省同时期通过“教育强县强镇”验收最多、推进速度最快的山区市,教育公平得到切实保障,群众对教育满意度明显上升,成为梅州绿色崛起战略中的新亮点。

第一围龙:强调过程,党政擘画绘蓝图
“一把手负责带头创强,做好了再上去,没完成的留下来继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句话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以来,一直在校园橱窗里作为上宾被礼待,让教育界人士深感肩负重任,不敢松懈。然而,真正与其它各行各业比较,拿捏在地区领导手中,教育事业无疑是不占优势的: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因此,一些地区领导对教育的重视往往只能停留在各种公文上,要真正落到实处,恐怕得先发展经济。在财政收入尴尬的欠发达地区,教育创强的任务就显得更加艰巨了。
梅州是全省人口最多的山区市,是起步较晚的欠发达地区,但教育在这里却得到了真正重视。近年来,梅州市委、市政府在实施“全力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梅州”战略过程中,深刻认识到要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有所作为,就必须充分发挥崇文重教的后发优势,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通过发挥教育的功能作用,为梅州实现“绿色崛起”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党政牵头,领导带队推动教育“创强”
无论是在政府机构还是企业,要把一件事做好,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为了把教育“创强”工作落实,梅州市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创建教育强市办公室。梅州市委书记朱泽君、市长谭君铁、副市长李远青等领导多次到“创强”县(市、区)调研,深入学校指导工作。由市委书记亲自带队和各部门负责人积极参与,梅州市教育“创强”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自2008年启动“创强”后,成功创建了6个教育强县(市、区)、85个教育强镇(街道),成为同时期全省通过“教育强县强镇”验收最多、推进速度最快的山区市,率先探索出一条山区市推动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有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牵头,在梅州市各区县,教育“创强”工作也得到了高度重视。以叶帅故乡梅县为例,在该县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工作动员大会上,县委书记要求各镇(办事处、高管会)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克服一切困难,确保按规划完成创强任务。同时,县委、县政府还明确表示,将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对各镇的创强工作予以全力支持。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创强”工作,时任县委书记李远青、时任县长张文广亲自动员、部署和督查“创强”工作,经常到“创强”镇督促检查,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创强”工作和学校建设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县人大、县政协多次组织专题调研,为解决“创强”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决策依据;分管创强工作的县人大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刘新生和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县长李丹玲经常深入到各镇、各学校调研、督查“创强”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梅县各镇营造了浓厚的“创强”氛围,从2008年9月全面启动教育“创强”工作,用了短短的两年时间,至2010年12月,就成功创建成“广东省教育强县”,至2011年底,20个镇级单位全部通过了“广东省教育强镇”的督导验收,实现了全县乡镇“创强”全覆盖。

政策指导,目标明确营造重教氛围
要真正落实“创强”工作,除了领导的重视和调研指导,还需要有明确具体的指导方案。梅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中共梅州市委、梅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的决定》《梅州市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实施方案》《梅州市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表彰奖励方案》《关于减免在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期间学校建设各种规费的通知》等文件,明确目标和任务,提出具体的措施,以顺利推进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
在充分学习和理解市下发的相关文件的基础上,各区县纷纷根据自身情况,提出了具体的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创强”工作要求和实施方案。其中,丰顺县就把教育列入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把发展教育事业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制订并出台了《丰顺县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的决定》和《丰顺县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实施方案》两个纲领性文件,使教育发展在时间上有序、空间上有位,提高了教育事业发展的前瞻性。县政府把创建省教育强县作为重点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奋斗目标,落实推进措施。
此外,为营造“人人知创强,人人为创强”的良好氛围,梅州市还把宣传工作作为关键性工作来抓,充分利用标语、横幅、有线电视、网络、宣传栏、板报等各种有效载体和媒介,多管齐下,扩大宣传,形成全力推进教育“创强”工作的良好氛围。通过各种可操作性强的指导方案和丰富到位的宣传措施,梅州全市上下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责,师以从教为荣,民以支教为乐”的良好社会氛围。

落实责任,各级各部门形成整体合力
诚然,如果以速度为标准衡量教育“创强”工作,梅州市自全面启动教育创强工作至今已历时五年了,这个速度与省内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并不出色。但正如梅州市教育局局长罗嘉文所言,“梅州市抓教育不是政绩工程”,不求“速成”,而是把工作落实到位,让教育真正惠及群众。回顾近年来梅州市各区县各学校因教育“创强”带来的喜人变化,就能发现这五年非常充实和有意义,各级领导、各部门各司其责,把“创强”工作落实到位。
关于“落实到位”,据罗嘉文介绍,梅州市的第一条经验是依靠党的组织力量,由各级党委牵头,各级、各部门党委书记带队,从市级、县级到镇级、村级都有相关班子在领导教育“创强”工作,“一把手负责带头创强,做好了再上去,没完成的留下来继续干”。丰顺县的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工作领导小组就是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教育的领导、教育局长、财政局长任副组长,各镇党委、政府和县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组成。县委、县政府专门安排4位县领导分别担任教育强镇督查组长,牵头督导,分片负责,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到各镇、各中小学校督导教育“创强”工作。而梅县则由县长与各镇(办事处、高管会)镇长(主任)立下了“军令状”,签订了《创建教育强镇工作责任书》,明确了县、镇两级政府在创强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
第二条经验,充分协调各职能部门,形成合力。创建教育强县,离不开各职能部门的全力配合,丰顺县教育局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与财政、发改、住建、国土、卫生、消防等部门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对教育“创强”工作特事特办,广开绿灯。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各镇的创建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形成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第三条经验,“创强”人员深入一线落实工作。梅县教育局领导班子职责、分工明确,经常深入到“创强”镇,对学校建设、场室规划、设备设施的配置、校园文化建设等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指导和督查。教育局各职能股室“室室有职责,人人有责任”,县“创强办”还建立了干部蹲点“包镇”工作制度,对各镇的“创强”工作实行“包干责任制”。“创强办”在一线为各镇“创强”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并定期组织人员对各“创强”镇的工作进行阶段性检查,形成了“创强”镇之间、“包点”干部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工作机制,确保了各镇的“创强”工作顺利推进。

第二围龙:强力投入,众志成城显坚固

“镇里最好的建筑就是学校,最好的环境就是校园。”
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梅州市把教育作为重要内容,除了先后出台了创建教育强市工作的决定、实施方案、表彰奖励方案以及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决定等政策文件,还特别建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逐年增长、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逐年增长、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要在财政收入捉襟见肘的欠发达地区实现这些“增长”,难度可想而知。那么,梅州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资源的倾斜,给梅州教育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集腋成裘办教育
基于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这一共识,2008年,梅州在全省山区市中率先系统提出整体推进创强工作,弘扬崇文重教传统,举全市之力,五年来先后投入40多亿元创建教育强市。其中,梅州市政府共拨出本级财政1.05亿元专项资金,奖励通过“创强”验收的县(市、区)和镇(街道),有力地激发了各级各部门的“创强”积极性;同时“创强”工作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全市共收到“创强”捐资15.04亿元,占全市“创强”资金的40%。
据梅州市副市长李远青介绍,该市“创强”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各级政府的财政拨款,二是社会各界的捐资。为确保对教育建设的资金投入,丰顺县明确落实各级筹资任务——县政府负责50%,镇级政府负责40%,学校负责10%,基本形成了以“财政挤一点、群众筹一点、乡贤助一点、华侨捐一点”的多元筹资机制。五年来全县共筹集“创强”资金3.52亿元,其中财政投入2.27亿元,社会各界捐资达1.25亿元,为创建教育强县打下良好的基础。“华侨之乡”梅县也通过走政府投入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捐资的多元化筹资渠道,从2008至2011年累计投入“创强”资金4.3亿元。在积极发动华侨、“三胞”和社会贤达捐款的同时,梅县财政优先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各乡镇压缩一切开支,放缓其它项目建设,倾尽所能地把镇级有限经费用于学校建设。
梅州市各级党政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保障了“创强”工作的顺利开展,而群众对教育的支持也为“创强”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在资金募集过程中,社会各界支持“创强”工作的热情高涨,纷纷慷慨解囊捐资助学,涌现了不少感人的事迹:丰顺朱氏家族独资1000多万元建设留隍中心小学,从选址、设计、建设、资金投入全部由朱氏家族一手操办,学校建成后无条件交给政府办学,朱氏家族每年出资300多万元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冯小华先生捐资1500万元、谭伟龙先生捐资200万元,为丰顺中学招聘“211工程”大学师范类本科毕业生、硕士生充实到教师队伍,并设立奖教奖学金;兴宁市张坚力先生捐资2150多万元建设永和中学新校区,改变家乡教育的落后面貌;年近七旬的民间老中医陈胜征先生骑着自行车把十多本存折送到“创强”人员手中,把自己多年辛苦积蓄100万元以其父母名义捐给兴宁市福兴中学,成立“文钦桂清奖教奖学基金”……
对此,经常到县、镇一线指导“创强”工作的梅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赖厚芳深有感触:“教育‘创强’是切切实实的民心工程,只有办教育才能有这么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得到党政、群众广泛支持和资源投入,其它工程都不可能。”

资源倾斜惠学子
在教育投入上,梅州全市上下可谓凝心聚力。“创强”资金的一分一毫都承载着华侨、“三胞”、社会贤达和广大群众改善山区教育,给孩子良好学习环境的殷切心愿,梅州各级“创强”人员压力不小,对资金的使用可谓慎之又慎。虽说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并不能立竿见影,但走访各学校已能明显感受到“创强”工作给梅州市教育带来的变化,群众对教育的支持已经可以看到成效了。
走访乡镇学校之前,梅州市“创强办”人员多次自豪地向记者介绍:“镇里最好的建筑就是学校,最好的环境就是校园。”当时记者只是笑而不语。走访丰顺县的八乡山学校后,记者不得不同意这句话——沿着山路而上,可看到民舍零星分布在山林里,好不容易来到唯一的大片平地,伫立其中的几栋大楼正是八乡山学校,而旁边不起眼的建筑是镇政府。八乡山镇是典型的山区小镇,经济基础薄弱。镇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创强”是造福乡民的民心工程,比规划提前三年创建教育强镇,使这个只有一万多人口的革命老区小镇成为丰顺的第三个教育强镇。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其它镇上。因此,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在验收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一个现象:镇政府办公大楼很破旧,但学校却都是全镇最漂亮的建筑。
除了重建山区学校,梅州市还通过多种形式优化资源,使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抓好校舍安全工程建设,至2011年7月底,全市中小学校D级危房全部停用并拆除;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近年来共撤并262所中小学,通过验收标准化学校684所,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71.7%,排在全省山区市前列;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乡镇中心幼儿园、村级幼儿园等省级教育民生实事建设项目工作,各建设项目的竣工率均达100%。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以来,梅州市共新增校园面积129万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新购置计算机3.06万台、电教平台3116个,新增图书416.5万册,新购教学仪器1.37亿元。特别是已完成“创强”任务的镇,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均已建成标准化学校,呈现出“校舍新、设备全、标准高”的亮点。

第三围龙:强势公平,协调发展见和美
“创强不是让你的孩子没书读,而是让他们到更好的学校来。”
“教育均衡发展首先要保证受教育机会均等,要统筹兼顾并向农村倾斜,逐步消除城乡差距。”
教育关乎“三民”——民生诉求、民众素质、民族未来。梅州市委、市政府把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作为构建和谐梅州的基础工程之一,科学布局,精心谋划,把城乡一体化、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作为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考量内容,无疑是既有担当重任的勇气,更有破解难题的智慧。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梅州将紧紧围绕以质图强、均衡发展的目标,以建立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制度为基础,以持续改善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并提高管理水平为重点,加快教育均衡发展步伐,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资源整合,城乡教育一体化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建筑如此,教育亦如此。夯实教育基础,首先要合理安排、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努力缩小城乡间、区域间、学校间的发展差距,确保区域教育的公平发展,实现教育整体均衡。此外,加大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力度,新建、扩建、迁建和改造学校一批。实施千所规范化学校建设工程,初步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2008年,梅州市大力实施千所规范化学校建设工程,至2012年,有规范化学校681所,比例达71.38%,其中梅江区、梅县、蕉岭县、平远县等4个区、县实现规范化学校全覆盖。在实施规范化学校建设工程中,梅州市坚持“硬件从实、软件从严”的原则,扎扎实实推进,实现了“强镇无弱校”。 在硬件建设上,很多学校不但还清了学校建设的历史“旧帐”,而且让学校硬件得到适度超前发展。
城乡教育差距是当前教育不公平的集中体现,农村学校普遍面临“散、小、偏”问题,与城市学校不论是在办学条件上还是在师资水平上均存在较大差距。为此,梅州市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按照“三集中”原则,对农村学校进行布局调整,将初中向中心镇集中、完全小学向中心村集中、新增教学资源向城郊结合部集中,科学配置教育资源。通过实施该项工程,全市农村学校总数减少了845所,其中初中减少36所,小学减少809所,从而通过资源整合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教育实力的农村学校。2011年全市平均每校规模为:小学243人/所,初中1386人/所,城乡学校差距进一步缩小。为适应城镇化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统筹考虑城乡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先建后撤,分类推进,群众满意”的原则,做到“四不撤”:规划方案不合理不撤,操作程序不规范不撤,保障措施不到位不撤,群众思想工作未做好不撤。把学校建在教师喜欢教、孩子们喜欢读的地方,力争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工作在“好上学”和“上好学”中找到最佳平衡点,从而使这项工作得到稳妥有序推进。
罗嘉文告诉记者,梅州人历来就有“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情结。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他们采取“向上争一点、财政挤一点、乡贤帮一点、学校凑一点”,多途径筹措发展资金,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结合“校安”工程,以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为重点,将D级危房全部拆除,大力完善师生生活设施,大量增加寄宿制学校。积极采取延长公交线路、开通“两定(定时定点)乡村公交”、市区中小学生免费乘公交车、补助生活费、建设乡镇廉租房、落实“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等方法,解决布局调整后学生上学的实际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布局调整,从而使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为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举全民之力,创建教育强市,提高城市文明水平,促进教育和谐发展!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开创教育事业新局面!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实现创建教育强市目标!创建教育强市,为实现“三高”(发展高质量经济、建设高品位城市、培育高素质市民)目标而奋斗!
创建教育强市,造福子孙后代!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责,民以支教为乐,商以助教为善,师以从教为荣。明天看教育,教育明天富!千家万户关爱孩子,万众一心支持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创建教育强市!贯彻十七大精神,掀起创建教育强市热潮!各方参与,同台合唱,创建教育强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创建教育强市!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努力打造教育品牌!全市人民群策群力,努力创建教育强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科教兴市”战略!振奋精神,团结务实,向现代化教育强市的目标前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争创教育发展新优势!以教育信息化带动现代化,促进市教育跨越式发展,,加快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创建现代优质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增强综合竞争能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快现代化教育强市建设!创建现代化教育强市,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创建教育强市,促进社会全面发展!齐心协力共创教育强市,为全面构建文明和谐新作贡献!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市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争当建设教育强市先锋!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实现创建教育强市目标!凝聚人民智慧,创建教育强市!真抓实干,群策群力,团结奋战,为共同推进教育事业发展而奋斗!争创教育强市,共建和谐发展!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开创乐昌教育事业新局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创建教育强市!深化改革,把握机遇,以评促建,加快发展!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建设教育强市工作!人人参与,个个努力,为创建教育强市添砖加瓦!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发展我校优质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教育强市,造福乐昌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开创乐昌教育事业新局面!打造教育品牌,建设文化名城!创教育强市,办人民满意教育!科教兴市,农业稳市,商贸活市,工业富市,法制治市,文明美市尊师重教你我他,教育强市靠大家!全力以赴,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为了创强过大关,再苦再累也心甘!全党重教,全民兴教,推进教育强市建设!努力创建教育强市!努力创建教育强市,全面实现小康目标!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均衡协调持续发展!协调各类教育发展,提升教育整体水平!积极行动起来,争当创建教育强市的排头兵!教育改变命运,智慧引领辉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一流的教育水平!我为创建教育强市添光彩!教育发展,利国利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家齐关怀!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改变命运,智慧引领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人人参与,个个努力,为创建教育强市添砖加瓦!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发展我校优质教育!创建省教育强市,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作贡献!社会发展,教育先行,教育创强,全民有责。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责,民以支教为乐,商以助教为善,师以从教为荣。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教育强镇建设。与时俱进,加快我市教育现代化建设。大力创新教育观和人才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义务教育法》,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构建和谐校园。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公平。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

强国必先强教,兴粤必先兴教;教育兴则百业旺,教育强则后劲足。近年来,梅州市委、市政府以超前的眼光谋划教育发展,以大手笔和大气魄推进教育事业改革,探索出一条以教育支撑区域绿色崛起、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新路。2008年,梅州市提出创建“教育强市”的发展目标,先后投入了40多亿元,成功创建了6个教育强县(市、区)、85个教育强镇(街道),成为全省同时期通过“教育强县强镇”验收最多、推进速度最快的山区市,教育公平得到切实保障,群众对教育满意度明显上升,成为梅州绿色崛起战略中的新亮点。

第一围龙:强调过程,党政擘画绘蓝图
“一把手负责带头创强,做好了再上去,没完成的留下来继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句话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以来,一直在校园橱窗里作为上宾被礼待,让教育界人士深感肩负重任,不敢松懈。然而,真正与其它各行各业比较,拿捏在地区领导手中,教育事业无疑是不占优势的: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因此,一些地区领导对教育的重视往往只能停留在各种公文上,要真正落到实处,恐怕得先发展经济。在财政收入尴尬的欠发达地区,教育创强的任务就显得更加艰巨了。
梅州是全省人口最多的山区市,是起步较晚的欠发达地区,但教育在这里却得到了真正重视。近年来,梅州市委、市政府在实施“全力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梅州”战略过程中,深刻认识到要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有所作为,就必须充分发挥崇文重教的后发优势,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通过发挥教育的功能作用,为梅州实现“绿色崛起”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党政牵头,领导带队推动教育“创强”
无论是在政府机构还是企业,要把一件事做好,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为了把教育“创强”工作落实,梅州市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创建教育强市办公室。梅州市委书记朱泽君、市长谭君铁、副市长李远青等领导多次到“创强”县(市、区)调研,深入学校指导工作。由市委书记亲自带队和各部门负责人积极参与,梅州市教育“创强”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自2008年启动“创强”后,成功创建了6个教育强县(市、区)、85个教育强镇(街道),成为同时期全省通过“教育强县强镇”验收最多、推进速度最快的山区市,率先探索出一条山区市推动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有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牵头,在梅州市各区县,教育“创强”工作也得到了高度重视。以叶帅故乡梅县为例,在该县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工作动员大会上,县委书记要求各镇(办事处、高管会)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克服一切困难,确保按规划完成创强任务。同时,县委、县政府还明确表示,将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对各镇的创强工作予以全力支持。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创强”工作,时任县委书记李远青、时任县长张文广亲自动员、部署和督查“创强”工作,经常到“创强”镇督促检查,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创强”工作和学校建设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县人大、县政协多次组织专题调研,为解决“创强”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决策依据;分管创强工作的县人大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刘新生和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县长李丹玲经常深入到各镇、各学校调研、督查“创强”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梅县各镇营造了浓厚的“创强”氛围,从2008年9月全面启动教育“创强”工作,用了短短的两年时间,至2010年12月,就成功创建成“广东省教育强县”,至2011年底,20个镇级单位全部通过了“广东省教育强镇”的督导验收,实现了全县乡镇“创强”全覆盖。

政策指导,目标明确营造重教氛围
要真正落实“创强”工作,除了领导的重视和调研指导,还需要有明确具体的指导方案。梅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中共梅州市委、梅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的决定》《梅州市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实施方案》《梅州市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表彰奖励方案》《关于减免在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期间学校建设各种规费的通知》等文件,明确目标和任务,提出具体的措施,以顺利推进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
在充分学习和理解市下发的相关文件的基础上,各区县纷纷根据自身情况,提出了具体的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创强”工作要求和实施方案。其中,丰顺县就把教育列入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把发展教育事业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制订并出台了《丰顺县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的决定》和《丰顺县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实施方案》两个纲领性文件,使教育发展在时间上有序、空间上有位,提高了教育事业发展的前瞻性。县政府把创建省教育强县作为重点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奋斗目标,落实推进措施。
此外,为营造“人人知创强,人人为创强”的良好氛围,梅州市还把宣传工作作为关键性工作来抓,充分利用标语、横幅、有线电视、网络、宣传栏、板报等各种有效载体和媒介,多管齐下,扩大宣传,形成全力推进教育“创强”工作的良好氛围。通过各种可操作性强的指导方案和丰富到位的宣传措施,梅州全市上下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责,师以从教为荣,民以支教为乐”的良好社会氛围。

落实责任,各级各部门形成整体合力
诚然,如果以速度为标准衡量教育“创强”工作,梅州市自全面启动教育创强工作至今已历时五年了,这个速度与省内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并不出色。但正如梅州市教育局局长罗嘉文所言,“梅州市抓教育不是政绩工程”,不求“速成”,而是把工作落实到位,让教育真正惠及群众。回顾近年来梅州市各区县各学校因教育“创强”带来的喜人变化,就能发现这五年非常充实和有意义,各级领导、各部门各司其责,把“创强”工作落实到位。
关于“落实到位”,据罗嘉文介绍,梅州市的第一条经验是依靠党的组织力量,由各级党委牵头,各级、各部门党委书记带队,从市级、县级到镇级、村级都有相关班子在领导教育“创强”工作,“一把手负责带头创强,做好了再上去,没完成的留下来继续干”。丰顺县的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工作领导小组就是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教育的领导、教育局长、财政局长任副组长,各镇党委、政府和县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组成。县委、县政府专门安排4位县领导分别担任教育强镇督查组长,牵头督导,分片负责,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到各镇、各中小学校督导教育“创强”工作。而梅县则由县长与各镇(办事处、高管会)镇长(主任)立下了“军令状”,签订了《创建教育强镇工作责任书》,明确了县、镇两级政府在创强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
第二条经验,充分协调各职能部门,形成合力。创建教育强县,离不开各职能部门的全力配合,丰顺县教育局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与财政、发改、住建、国土、卫生、消防等部门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对教育“创强”工作特事特办,广开绿灯。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各镇的创建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形成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第三条经验,“创强”人员深入一线落实工作。梅县教育局领导班子职责、分工明确,经常深入到“创强”镇,对学校建设、场室规划、设备设施的配置、校园文化建设等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指导和督查。教育局各职能股室“室室有职责,人人有责任”,县“创强办”还建立了干部蹲点“包镇”工作制度,对各镇的“创强”工作实行“包干责任制”。“创强办”在一线为各镇“创强”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并定期组织人员对各“创强”镇的工作进行阶段性检查,形成了“创强”镇之间、“包点”干部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工作机制,确保了各镇的“创强”工作顺利推进。

第二围龙:强力投入,众志成城显坚固

“镇里最好的建筑就是学校,最好的环境就是校园。”
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梅州市把教育作为重要内容,除了先后出台了创建教育强市工作的决定、实施方案、表彰奖励方案以及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决定等政策文件,还特别建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逐年增长、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逐年增长、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要在财政收入捉襟见肘的欠发达地区实现这些“增长”,难度可想而知。那么,梅州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资源的倾斜,给梅州教育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集腋成裘办教育
基于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这一共识,2008年,梅州在全省山区市中率先系统提出整体推进创强工作,弘扬崇文重教传统,举全市之力,五年来先后投入40多亿元创建教育强市。其中,梅州市政府共拨出本级财政1.05亿元专项资金,奖励通过“创强”验收的县(市、区)和镇(街道),有力地激发了各级各部门的“创强”积极性;同时“创强”工作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全市共收到“创强”捐资15.04亿元,占全市“创强”资金的40%。
据梅州市副市长李远青介绍,该市“创强”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各级政府的财政拨款,二是社会各界的捐资。为确保对教育建设的资金投入,丰顺县明确落实各级筹资任务——县政府负责50%,镇级政府负责40%,学校负责10%,基本形成了以“财政挤一点、群众筹一点、乡贤助一点、华侨捐一点”的多元筹资机制。五年来全县共筹集“创强”资金3.52亿元,其中财政投入2.27亿元,社会各界捐资达1.25亿元,为创建教育强县打下良好的基础。“华侨之乡”梅县也通过走政府投入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捐资的多元化筹资渠道,从2008至2011年累计投入“创强”资金4.3亿元。在积极发动华侨、“三胞”和社会贤达捐款的同时,梅县财政优先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各乡镇压缩一切开支,放缓其它项目建设,倾尽所能地把镇级有限经费用于学校建设。
梅州市各级党政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保障了“创强”工作的顺利开展,而群众对教育的支持也为“创强”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在资金募集过程中,社会各界支持“创强”工作的热情高涨,纷纷慷慨解囊捐资助学,涌现了不少感人的事迹:丰顺朱氏家族独资1000多万元建设留隍中心小学,从选址、设计、建设、资金投入全部由朱氏家族一手操办,学校建成后无条件交给政府办学,朱氏家族每年出资300多万元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冯小华先生捐资1500万元、谭伟龙先生捐资200万元,为丰顺中学招聘“211工程”大学师范类本科毕业生、硕士生充实到教师队伍,并设立奖教奖学金;兴宁市张坚力先生捐资2150多万元建设永和中学新校区,改变家乡教育的落后面貌;年近七旬的民间老中医陈胜征先生骑着自行车把十多本存折送到“创强”人员手中,把自己多年辛苦积蓄100万元以其父母名义捐给兴宁市福兴中学,成立“文钦桂清奖教奖学基金”……
对此,经常到县、镇一线指导“创强”工作的梅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赖厚芳深有感触:“教育‘创强’是切切实实的民心工程,只有办教育才能有这么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得到党政、群众广泛支持和资源投入,其它工程都不可能。”

资源倾斜惠学子
在教育投入上,梅州全市上下可谓凝心聚力。“创强”资金的一分一毫都承载着华侨、“三胞”、社会贤达和广大群众改善山区教育,给孩子良好学习环境的殷切心愿,梅州各级“创强”人员压力不小,对资金的使用可谓慎之又慎。虽说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并不能立竿见影,但走访各学校已能明显感受到“创强”工作给梅州市教育带来的变化,群众对教育的支持已经可以看到成效了。
走访乡镇学校之前,梅州市“创强办”人员多次自豪地向记者介绍:“镇里最好的建筑就是学校,最好的环境就是校园。”当时记者只是笑而不语。走访丰顺县的八乡山学校后,记者不得不同意这句话——沿着山路而上,可看到民舍零星分布在山林里,好不容易来到唯一的大片平地,伫立其中的几栋大楼正是八乡山学校,而旁边不起眼的建筑是镇政府。八乡山镇是典型的山区小镇,经济基础薄弱。镇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创强”是造福乡民的民心工程,比规划提前三年创建教育强镇,使这个只有一万多人口的革命老区小镇成为丰顺的第三个教育强镇。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其它镇上。因此,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在验收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一个现象:镇政府办公大楼很破旧,但学校却都是全镇最漂亮的建筑。
除了重建山区学校,梅州市还通过多种形式优化资源,使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抓好校舍安全工程建设,至2011年7月底,全市中小学校D级危房全部停用并拆除;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近年来共撤并262所中小学,通过验收标准化学校684所,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71.7%,排在全省山区市前列;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乡镇中心幼儿园、村级幼儿园等省级教育民生实事建设项目工作,各建设项目的竣工率均达100%。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以来,梅州市共新增校园面积129万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新购置计算机3.06万台、电教平台3116个,新增图书416.5万册,新购教学仪器1.37亿元。特别是已完成“创强”任务的镇,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均已建成标准化学校,呈现出“校舍新、设备全、标准高”的亮点。

第三围龙:强势公平,协调发展见和美
“创强不是让你的孩子没书读,而是让他们到更好的学校来。”
“教育均衡发展首先要保证受教育机会均等,要统筹兼顾并向农村倾斜,逐步消除城乡差距。”
教育关乎“三民”——民生诉求、民众素质、民族未来。梅州市委、市政府把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作为构建和谐梅州的基础工程之一,科学布局,精心谋划,把城乡一体化、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作为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考量内容,无疑是既有担当重任的勇气,更有破解难题的智慧。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梅州将紧紧围绕以质图强、均衡发展的目标,以建立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制度为基础,以持续改善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并提高管理水平为重点,加快教育均衡发展步伐,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资源整合,城乡教育一体化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建筑如此,教育亦如此。夯实教育基础,首先要合理安排、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努力缩小城乡间、区域间、学校间的发展差距,确保区域教育的公平发展,实现教育整体均衡。此外,加大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力度,新建、扩建、迁建和改造学校一批。实施千所规范化学校建设工程,初步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2008年,梅州市大力实施千所规范化学校建设工程,至2012年,有规范化学校681所,比例达71.38%,其中梅江区、梅县、蕉岭县、平远县等4个区、县实现规范化学校全覆盖。在实施规范化学校建设工程中,梅州市坚持“硬件从实、软件从严”的原则,扎扎实实推进,实现了“强镇无弱校”。 在硬件建设上,很多学校不但还清了学校建设的历史“旧帐”,而且让学校硬件得到适度超前发展。
城乡教育差距是当前教育不公平的集中体现,农村学校普遍面临“散、小、偏”问题,与城市学校不论是在办学条件上还是在师资水平上均存在较大差距。为此,梅州市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按照“三集中”原则,对农村学校进行布局调整,将初中向中心镇集中、完全小学向中心村集中、新增教学资源向城郊结合部集中,科学配置教育资源。通过实施该项工程,全市农村学校总数减少了845所,其中初中减少36所,小学减少809所,从而通过资源整合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教育实力的农村学校。2011年全市平均每校规模为:小学243人/所,初中1386人/所,城乡学校差距进一步缩小。为适应城镇化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统筹考虑城乡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先建后撤,分类推进,群众满意”的原则,做到“四不撤”:规划方案不合理不撤,操作程序不规范不撤,保障措施不到位不撤,群众思想工作未做好不撤。把学校建在教师喜欢教、孩子们喜欢读的地方,力争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工作在“好上学”和“上好学”中找到最佳平衡点,从而使这项工作得到稳妥有序推进。
罗嘉文告诉记者,梅州人历来就有“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情结。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他们采取“向上争一点、财政挤一点、乡贤帮一点、学校凑一点”,多途径筹措发展资金,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结合“校安”工程,以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为重点,将D级危房全部拆除,大力完善师生生活设施,大量增加寄宿制学校。积极采取延长公交线路、开通“两定(定时定点)乡村公交”、市区中小学生免费乘公交车、补助生活费、建设乡镇廉租房、落实“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等方法,解决布局调整后学生上学的实际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布局调整,从而使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为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看看。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关系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祖国的未来发展。一直以来,市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使我市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今年我市又将“加大教育惠民力度”作为亟待解决的12方面惠民实事之一,大力度、大手笔绘就了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蓝图。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全社会教育意识的普遍觉醒,规范的幼儿园教育开始成为百姓关注的新焦点,“入园难”开始逐步演变成一种社会焦虑,公益普惠性的学前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普遍期待,影响着数千万家庭和数以亿计人群的幸福指数。多年来,我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教育惠民工程,大力推进免费教育。2010年我市开始实施了十二年义务教育,在将高中教育纳入了义务教育范围后,又要于今年开始全面推行15年免费教育,把学前教育也纳入义务教育之中,并且要继续加强学前教育基础建设,争取每个苏木乡镇建有一所标准化公办幼儿园。这表明,我市坚持前瞻性的思想和教育为民的民本意识,在教育领域发展中,走上了突破12年义务教育的改革创新道路,义务教育范围进一步向学前阶段教育延伸,开始构建完善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让全市大多数适龄儿童都能在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平。让每一个人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和教育的公益性质决定的。进一步推进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任务,也是现阶段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我市在保障教育机会公平方面迈出了重大步伐,不断建立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逐步缩小不同群体受教育差距,保障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助学金制度全覆盖”是我市今年为促进教育公平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对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服务我市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性具有重要意义。
  “启动实施少年儿童营养早餐工程。市旗两级财政投资首期配备300辆校车。对中心城区书店给予房屋租赁补贴。”2012年,鄂尔多斯将进一步加大教育惠民力度,注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布局,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的基础建设,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一系列兴教重教的举措让百姓切实感受到了教育的新变化,为百姓勾勒了教育惠民、教育兴市的新愿景,相信在市委、政府的科学领导下,我市的教育事业必将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有关教育创强的演讲稿
部署和督查“创强”工作,经常到“创强”镇督促检查,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创强”工作和学校建设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县人大、县政协多次组织专题调研,为解决“创强”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决策依据;分管创强工作的县人大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刘新生和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县长李丹玲经常深入到各镇、各学校调研、督查...

期末考试表彰会精彩的发言稿
期末考试表彰会精彩的发言稿1 同学们: 大家好!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期末考试已圆满结束,本学期就要画上句号。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这次期末考试中,同学们严守考纪、诚信考试、用心答卷,全面检查了平常所学,较好地反应出了真实成绩。现在考试成绩已揭晓,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各科教师向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同学表示...

勇气 作文
今天我所演讲的题目是“给自己的生命多点色彩”。 创业、创新、创强,创造新业绩,对此,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在我看来它的意思已经从这几个字中表达的很直接、很明白了。简单的说就是不管你是一名工人、一名技术人员或者是一名领导决策者,不要对你已取得的成就感到满足,只有不断的进取、不...

《勇气》全文
第一章:主角登场 第二章:上学 第三章:后果 第四章:绝世好游戏登场 第五章:游戏开始 第六章:建立人物 第7章:变态属性 第八章:胖姐的任务 第九章:诈骗鉴定师 第十章;别人的神器 第十一章:解决BOSS 第十二章:又见神器 十三章:猎人的任务 十四章:血战狼王 第15章:我的神器出...

感恩与幸福演讲稿10篇演讲大全
同学们,幸福知感恩,少年自当强!对于挫折,我会越挫越勇;对于荣誉,我会谦虚向上。活到老,学到老,前进的步伐伴随着幸福和开心。教育创强,不再是单一的学习书本知识,学校开展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知识水平和实践本事。文艺汇演发挥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书法比赛陶冶了同学们的情操;篮球比赛更是一道...

磐安县18869595754: 关于校园创强的文章 -
植时孟得: 做文明学子创和谐校园演讲稿各位同学、老师:大家好! 蓝天和白云的心一样,希望白鸽自由翱翔. 老师和父母的心一样,希望我们健康成长.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做文明学生,创和谐校园.话题很老,但不过时.它对学生和学校来说,是...

磐安县18869595754: dnf钻石硬币 - DNF新版本钻石硬币在哪?DNF新版本钻石硬币在哪里
植时孟得: 在卡尼娜左边,卡尼娜在辛达左边

磐安县18869595754: k921 - K923次列车为什么比同等级的列车票价要贵那么多?K921/K9
植时孟得: 中国铁路每提一次速,票价就涨几块,而且是空调车,票价主要是根据里里程计费.

磐安县18869595754: 笔记本内置麦说话声音太小有电流音咋办联想E431 系列笔记本是不
植时孟得: 噪音清除,还有个回声消除,或者换个麦吧

磐安县18869595754: 怎样在不做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避孕?
植时孟得: 实话告诉你:不做避孕措施,不论你们在什么时候做爱都有怀孕的可能,只是几率不同罢了.即使是在安全期做爱也是有可能怀孕的,只是几率较低而已. 如果你们确定不愿做任何避孕措施的话,只能计算好女方的安全期,在安全期内做爱,做完之后让女方蹲着解小便,而且要多蹲一会儿,然后用温水冲洗,最好是能用护理液冲洗.或者最好是在做之前让女方先吃片避孕药,以保万无一失. 毕竟,万一真的有了再去解决太麻烦了,对女方的身体也有很大的损伤. 劝你还是不要为了贪图一时之快而找上麻烦.

磐安县18869595754: 6区哪个FWQ阵营比例均衡?要PVP的~~不想天天过着LM欺负B?
植时孟得: 6区,巴纳扎尔(PVP),人数相当均衡的一个服务器,LM:BL几乎1:1. 几乎不用排队,拍卖物品也很丰富.

磐安县18869595754: 凤尾鱼怎么养 - 凤尾鱼怎么养呀最近朋友送了几条热带鱼,应该是凤尾鱼但是不太会养
植时孟得: 我家有养这种鱼的. 哥哥特喜欢养鱼,他的凤尾鱼是单养的因为我们都说大鱼吃小鱼所以一定要分开养的. 我记得差不多买来2个月它就会产崽一次多了会有50个小鱼崽.不过你一定要注意,快产的那几天你要看得出它肚子大,经常看它,否则小鱼一旦产下它会立刻吃掉,一产下,你要立刻用小孔的网网出,要仔细看呀,小崽很小的不如米粒大.产了第一窝下一窝会更快.现在我家有好多凤尾鱼,还有就是冬天要注意水温.十几度吧.一个普通加热棒十几块钱.

磐安县18869595754: 主要的量化对冲策略有哪些?
植时孟得: 主要的量化对冲策略有: 1、市场中性策略 主要追求的是通过各类对冲手段消除投资组合的大部分或全部系统风险,寻找市场中的相近资产的定价偏差,利用价值回归理性的时间差,在市场中赚取细小的差价来获得持续的收益. 2、事件驱动套利策略 利用特殊事件造成的对资产价格的错误定价,从错误定价中谋利. 3、相对价值策略 主要是利用证券资产间相对的价值偏差进行获利.

磐安县18869595754: 从泰安到杭州的动车是在老火车站买票吗
植时孟得: 京沪高铁泰安火车站,泰山站(老火车站)乘18路直达,17路公交车路过.

磐安县18869595754: 有线电视声音图像不同步的原理就是平常看的电视机<br/>CCT
植时孟得: 有两种原因:1、从电视台发送电磁波的时候出错.因为声音和图像并不是以同一个电磁波作为载波来传递的,如果两着的发送时间没有掌握好就会出现这种情况.2、电视的解调器出错.如果解调器在调节声音和图像,时不同步的话,电视声音图像就会不同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