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诸葛亮听魏延子午谷偷袭长安之计,会怎么样?

作者&投稿:苑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果诸葛亮出祁山让魏延兵出子午谷奇袭长安会怎么样?~

魏延兵出子午谷这一历史事件在历史上有着很大的争议,魏延曾向诸葛亮提出领人马分兵从子午谷直取长安,当时诸葛亮认为这条道路极其凶险,他不愿意冒险,便拒绝了魏延的这一计划。有人认为诸葛亮思虑太多,导致错失了一个大好机会,也有人认为诸葛亮思虑齐全,魏延的计划一定会失败,大家对于这一事件众说纷纭。但是其实从地理方面来看魏延的计划,就可以看出这个计划极有可能会是失败的。


诸葛亮每走一步都是三思而行,在伐魏之战中,诸葛亮一路上都是稳扎稳打,从甘肃天水出发,一点一点的切断西凉和关中的联系,最后带领军队入主了关东平原。关东平原地势复杂,诸葛亮的计划是利用祁山山地进行伏击,在出其不意中消灭魏军,但魏军主要以平原为战场,尽量不与诸葛亮在山地地区交战,在山地与平原地区建立起了超强护盾,平原地区由于补给线太长,导致诸葛亮不得不好几次退兵。


魏延则提出了带领一万精兵绕过秦岭山区,突袭长安,如果成功,这个计划无异于来说是一大捷径,但是危险重重,十分冒险,且成功率太低。从汉中到达长安,路途遥远,一万人的队伍,太过于显眼,极其容易被魏军发现踪迹,魏军一旦发现这个计划,就可以在子午谷一带设下埋伏,子午谷地势险峻,一旦遭遇埋伏就会全军覆没。子午谷与诸葛亮营地太过遥远,魏延一旦遭遇埋伏,诸葛亮根本来不及前去支援魏延。还有去长安的路途十分凶险,魏军可以很轻松的切断魏延的补给线,魏延部队没有补给就只能活活饿死。


所以诸葛亮拒绝魏延突袭长安的决策是正确的,成功率实在太低。

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作为蜀国的大将魏延,曾经提出了一条走子午谷路线,直达长安的计谋,这条计谋在《三国志》和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里有记载和论述。这条计谋也成为后来的专家和学者们一直研究的一个话题,就是这条计谋到底它能否成功,它的可行度又到底有多少呢?我在这里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们来看看有关此类事件的一些看法。

  关于对魏延这条子午谷奇谋是否可行,历来有两种看法。一种是认为可行,姑且称其为正方。另一种认为不可行,姑且称其为反方。正反两方都列举出了他们的理由。正方的论据有两条:

  一,魏延的谋略是出奇制胜,按照兵家的法则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采取突然袭击的办法。因为当时魏国朝中,对诸葛亮知道的人甚多,都认为诸葛亮用兵谨慎,不敢弄险,绝对想不到他会分兵走子午谷,因此分兵偷袭,先取长安,截断敌人后方退路是完全有可能的。谋敌人之所谋,算敌人之所算,而敌人又算我不出的情况下,偷袭完全可以达成突然性。

  二,长安的守将是纨绔弟子,无勇无谋的夏侯懋。夏侯懋这个人,是个公子哥,纨绔子弟。不懂兵法。不懂谋略,不曾经战,没有实际经验,而且是好说大话。你魏国用这么一个无用之辈,去防守这么一个重要的地方。他怎么可能算的出魏延要走子午谷这条路?

  反方认为不可行,论据也两条:

  一,道路险,易中埋伏。反方认为,就算夏侯懋再无能,魏国国内也必然有人建议在各条山谷中设伏。包括子午谷。如果真在那里埋伏的话,那魏延一去,必然中了埋伏,必然失败,损兵折将。而一旦魏延有失,会动摇蜀军的士气,挫伤蜀军的锐气.

  二,认为魏延兵少,不能成事。魏延就一万人,其中还有五千人运粮,如此少的兵力,就算过了子午谷,以如此少的兵力也未必能拿下长安,就算拿下长安,也未必固守的住。

  那么我们把正方双方的论据进行一下对比,看看谁的论据更成立。我经过对比发现,正方的两条论据均成立,而反方的第二条论据不成立。为什么不成立呢?因为我们都知道,自古偷袭,尤其是走山险道路,第一是抢时间,第二是抢速度。要抢在敌人不知道,没有做任何防备之前到达指定目的地。以形成进攻的突然性,给敌人以从天而降的感觉。而且这个行军的保密性,非常重要,不能让敌人的游骑哨探发现我方的行军路程。一旦发现,敌人有所准备,那偷袭就彻底失败了。那怎么才能做到保密性强,在时间和速度上都能抢过对方,达成突然性呢?那就是命令只有下一级军官知道,士兵们不知道。他们是负责走路,不管我们到底去哪,干什么。只需要服从命令就行了。二是轻装上阵,带少量的部队,因为我们都知道一个常识。那就是大部队人数众多,辎重繁琐。行军路程相当缓慢。如果带大部队,一个是山谷险要,地形狭窄,大部队如果突然遇到敌人,难以展开部队。二是耽误行军路程。走的慢,拖的时间长,敌人就会发现我方的企图。从而失去了突然性。因此说,魏延选择带少量的部队,是正确的。

  那么,魏延的这条计谋到底可行度有多少呢?我个人认为是可行的。理由也简单。我们要想知道是否可行,只需要解决三个问题就可以了。第一,魏延的计谋是否符合军事理论?第二,长安守将和魏国大臣,是否算的出魏延的行军方向?第三,魏延提出的分兵计谋,是否符合当时蜀军的实际情况?我们来逐一解释。先看第一点,是否符合军事理论。

  我认为完全符合兵家的出奇制胜理论,道理跟正方的第一条论据完全相同。出奇制胜的理论,主要是建立在不按套路出牌,完全出乎敌人的预料基础上。敌人越是认为我军不敢走,我军越要走,越是认为我军不敢这么做,我军偏要做。达到使敌人算不出我军的意图。从而达到战略目的。当时很多人是想不到诸葛亮会走子午谷的,因为他们还是比较了解诸葛亮的,按照诸葛亮的用兵规律,是不走险要之地,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而魏延则反其道行之,打破常规惯例,打破以往规律,使敌人大大出乎自己的意料之外。那么敌人料不到魏延会这么做,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准备。偷袭就容易得手了。

  再看第二点,夏侯懋是算不出来的,前面说过,他一个纨绔子弟,是个“四不懂”,不懂兵法,不懂谋略,不懂地理,不曾经战。用这么一个人,根本就是把魏军往火坑里推。他当时以为诸葛亮按照常规出兵,必然把大军都派到正面去阻挡诸葛亮大军,长安的守备兵力不可能太多。就算兵力比魏延多,他没打过仗,临阵应变能力差,再加上情报功能也低,根本就不知道魏延到底有多少人,一定吓的弃城而逃。纨绔子弟带兵,大多如此。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夏侯懋是个怂人,熊将,他所带的兵,战斗力能强到哪去?怎么能和魏延的军队相比?再说,决断权在他手里,就算有人进言,说魏延会如此如此,他也未必听的进去,听了也不会太在意。也不会做什么大的准备。那哪里有不失败的?

  第三,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我个人认为有符合之处,也有不符合之处。

  哪些符合实际呢?就是从诸葛亮北伐的全局,从总体战略来看,诸葛亮的北伐,千里而来,耗费无数资源,利在速战。如果逐一争夺城池,争夺险要地理,正中了魏国的下怀。他们就想利用有利地形来牵制蜀国,消耗蜀国。魏延的偷袭策略,意在直接捣毁敌人的大本营,擒贼先擒王。如果捉了魏军主帅,敌人自然不战自乱,有利于诸葛亮长驱直入。可不必在争夺地理上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再有,魏军是夏侯懋带兵啊,就是因为他带兵,所以这条计谋才能有成功的把握,如果换了司马懿或者是张合,郭淮这些老将,未必能成功。魏延这属于是欺负弱智,欺负公子哥。因此在这方面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什么地方不符合呢?就是运粮方面。因为运粮方面需要大量的车队,和押运的士兵。车队过山路是很难的。容易耽误行军路程。应该是算好到达的时间和攻下城池的时间,比如说十天,那就带足十天的粮食和水。不要那些车队。那是个负担。

  那么魏延假如夺取长安后,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首先,前线的军队听到长安被偷袭,必然惊慌失措,无心恋战,军心动摇。防线崩溃。长安既是魏国前线军队的后方保障,又是他们粮食的供应基地。如果丢了长安,就等于丢了后方基地。那样粮食不继,后无依托。军心散乱,哪还有心思再打下去了,必然全面撤退。其次,诸葛亮不用费多大力气,就可以直接夺占渭河以西的全部险要地理,夺到了这些地理位置,就有利于继续进军,减少攻坚的时间和消耗。减轻了蜀军的压力。也可以逼近魏国的腹地。利于蜀国下一步的进入中原作战。

  既然如此,这么好的计谋,诸葛亮为什么不采纳呢?我认为有两点原因.

  一,诸葛亮确实害怕有埋伏。因为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兵法虚虚实实,虚实难辨,为了保险起见。在虚实难辨的情况下,在没有确切把握的情况下,不去冒险,正所谓不打无把握之仗。一旦冒险失败,后果相当严重,不仅这一万士兵全军覆没,很有可能连魏延也搭了性命,这对蜀国来讲,不太划算.本身蜀军人数就少,大将难求,魏延这等名将,不能轻易冒险.

  二,尽量减少伤亡。因为蜀国地少人稀,兵员匮乏。诸葛亮每次作战,都本着尽量减少伤亡,保存有生力量为主,保存战斗力为主。因为每一位士兵,都是有着良好基础,训练有素。一旦伤亡严重,势必要从国内大幅度抽调壮丁。势必会影响到国内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壮丁抽调多了,谁来种地?谁来搞生产,搞建设?另外,原来在军中的士兵,都是有着实战经验,有着丰富战斗经历的。他们都是在战争中存活下来的精英,一旦伤亡过重。即使从国内再抽调壮丁,加以训练,其战斗力,战斗经验也会大打折扣,远不如前。因此出于这些因素的考虑,诸葛亮最终没能采纳魏延的计策。

1, 难以完成的子午谷之计。完成子午之计必需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同时满足,一个不能少)第一:魏延率军从褒中出发,循秦岭东行进入子午谷,循子午谷到长安,完成这个行程必须用10天的工夫。第二:曹魏长安守将夏侯楙得知魏延军突然到来时必须要弃城逃跑,不作抵抗。第三:夏侯楙逃跑时,必须留下大批可供蜀军食用的粮草辎重。第四:魏军的增援部队必须要在20天后才到达长安。而诸葛亮大军从斜谷出发,必须在20天内赶到长安,增援魏延。第五:万众运行子午谷险道不能走漏半点消息,没有魏军拦阻。以上五点都是完成子午谷之计必需的环节,但是都难以如同魏延所想般完成。先说第一个,首先魏延能保证在10天之内穿过子午谷而到达长安吗?子午谷道长约600里,两边高山对峙,中间水流湍急,全靠架在山崖上的栈道通行。如果中间有坏道。就必须停下来修复后,才能继续通行。如果坏道一多,修复的时间就会很长,也就会延迟到达长安的时间,如果不能在10天内到达长安,那么魏军的细作就可能会得到情报而有所准备,使蜀军失去奇袭的效果。而且两年之后,魏军都督曹真伐蜀时就是从子午道走的,《三国志.魏书. 曹真传》说:“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 《三国志。魏书。王朗附王肃传》也有说道:“曹真发已逾月而行才半谷,治道功夫,战士悉作。”曹真一个月才走了子午谷的一半,可见10天内走完子午谷是相当不容易的。再说第二个,魏军守将夏侯楙怯而无谋这是事实,但他会不会害怕到“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呢?弃城而走在魏国是极大的罪,夏侯楙虽然是曹操的亲戚,也不敢冒这个危险吧。如果他不弃城逃走,而是据城而守,等待援军到来的话那又怎么办呢?就算长安守军再差再少,据城而守,难道会被区区五千兵马攻破?即使夏侯楙真的弃城逃走,还有曹魏雍州刺史郭淮呢!这个有胆有谋的郭淮已成为雍州刺史,当时正在天水。就算长安被攻破,那么蜀国军队就处在天水魏军与来援的魏军两处的夹击,怎能长久?再说第三点。即使魏延成功占领了长安,怎能保证曹军就一定留下大批粮草辎重给蜀军呢?如果曹军把粮食运走或是干脆将其付之一炬的话,蜀军能空着肚子守城吗?再说第四点,谁又能保证关东援军一定会在20天后才到达长安。远的不说,就拿司马懿袭击孟达来说,孟达估计司马懿要一个月后才能赶到上庸,结果司马懿只用了短短的8天时间就赶到了,杀了孟达个措手不及。而且从关东到关中,一路上一马平川,没有什么天然屏障,正利于曹魏的铁骑昼夜急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诸葛亮率军从斜谷出发到长安,要行千里栈道,加上一路还有曹军从中阻拦,怎能保证就一定能赶在曹魏援军到来之前到达长安?万一落在曹军后面,魏延军被曹军灭掉不说,诸葛亮的北伐大军就会屯兵于坚城之下,陷于进退两难的窘境。最后说第五点,魏延根本不能担保在子午谷中没有魏军与魏军探子,如果有魏军和探子在道中等着魏延,那么不但魏延的计策泡汤,就连能否到达长安都是问题。

2, 合适蜀国的战略。蜀国国力最弱是众所周知的,魏延的战略既不适合蜀国,那么什么战略才适合蜀国呢?蜀国靠的是山险,就算兵少,只要堵住山路要口,据险关固守,敌军再多也难有作为。长安附近一片平坦,以蜀汉总兵力都远不如曹魏的情况下,光是占领长安,却没有险山要关可以据守,决定无法守得住,而且是在不利的平原地带和曹魏硬碰硬大对决,那等于把自己置于死地。蜀汉的国力居三国之末,当时的人口也不多,实在玩不起这种危险动作(刘备的惨败是很惨痛的经验教训)。相反地,凉州多山,只要占领险关要道,曹魏兵力再多也难以夺回去。加上蜀中无良马,到了长安平原很难与魏国强大的骑兵对抗。而凉州产良马,如果蜀国占据凉州,将使蜀国有更大的力量对抗魏国。这就是诸葛亮舍长安攻凉州的最大原因,也就是诸葛亮制定的蜀国战略。在当时的环境下,整体兵力不多,战略计划却好高骛远,这是兵家大忌。两方比较,魏延的计策远不及诸葛亮的周到安全。而且魏延的计策短视,没有长远的计划,计划偷袭长安后就别无后着。远远不及诸葛亮计划得周全。因此魏延的子午谷之计不值得被采用。

天天/:) 回答时间 2007-08-30 01:04

其他答案当然会有改变,魏延直接就战死了,就不用日后和杨仪吵架了。
简单来看
首先,魏国也知道子午谷的重要性,魏国多次分兵多路伐蜀,都有兵马走过子午谷,所以不可能不在这里设防
其次,子午谷地形险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要有少量兵马,就可以把魏延的一万人马完全困死在这个地方,而且魏延地形不熟,在里面迷路的可能性也不小
再次,曾有人把子午谷奇谋和邓艾险度阴平作比较,邓艾即将走出阴平时,发现诸葛亮曾在这里陈了一千兵马,大惊失色,说如果刘禅没有裁撤这些兵马,自己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可见这都是极大的冒险
最后,夏侯懋会不战而逃,也只是魏延的主观臆测,而且此时魏国尚书钟繇也在长安,还有张颌,郭淮等多人,如果他们坚守,魏延的下场也只有死亡

天天/:) 回答时间 2007-08-30 01:03

3, 外交战略。吴国表面上虽是蜀国的盟国,但是吴国内部对吴蜀联盟有什么看法呢?恐怕有想过吞并蜀国吧。始终蜀国位于吴国上游,顺江而下,对吴国是个威胁。加上荆州问题一直困扰着吴蜀两国。若不是魏国一直对吴蜀二国虎视眈眈,加上诸葛亮专注北伐,吴国也一直想北上占领魏国的徐州和寿春等地。所以两国一直没有互相攻伐。而很多人也说,如果诸葛亮采用魏延的子午谷之计,再让吴国配合出兵,将有很大可能成功消灭魏国。但是吴国会不会出兵呢?吴国如果占据徐州、扬州,就是放弃了长江之险与魏国强大的骑兵、步兵集团在广阔的平原上交战。以吴国善水之兵,弃其长处与北军在北方争雄,能胜利吗?远的不说,当年曹操就是放弃了北军善马之利,与吴国在南方争霸才遭到赤壁大败。相反,吴国北上,恐怕也会遭到曹操南下的同样问题。吴国既然有前车之鉴,能北上冒险吗?吴国国政是在魏蜀二国中保持平衡,维持三分,蜀国若成功占领关中,势力大盛,对吴国的威胁将会加大。始终,蜀国灭魏之后,一定会顺江而下,灭吴统一。吴国在这种环境底下,很有可能会乘蜀国无力兼顾益州之际袭取益州,霸据长江上中游,巩固内防。然后与蜀再建同盟,维持三分。而蜀国若失去益州之地,为了继续进行与魏的斗争,也会忍气吞声接受吴国的盟约,以免两面受敌。诸葛亮设立攻西凉的战略时就已想到了这一点。因为占据西凉,有险可守,就算益州陷落,起码可以保住蜀国不亡。如果按照魏延之计占领关中,不攻西凉,一定需要大量兵力防守各处关隘,因为关中乃一平原,险要之处极少,蜀军一定要全军出动,才有可能守住关中。蜀军全军出动,益州必然空虚,若此时吴国来袭,失去益州在所难免。就算能与吴再建交,也难以保存关中,因为必会受到来自洛阳、西凉两处魏兵的侵袭。因此在外交问题困扰之下,魏延之计根本不是万全之策,诸葛亮不采用绝对正确。

4, 子午谷、阴平两次偷袭计划。很多人说,阴平之计成功了,是个好例子。因此魏延之计也有可能成功。这点我不同意。诸葛亮北伐时,后有弱蜀需要负担,前有强魏需要应付,能不谨慎吗?而邓艾偷袭阴平之时,后有强魏不须担忧,前有弱蜀弱将弱兵,当然可以放胆进行偷袭。此外,邓艾的成功也是侥幸,当时蜀国已经人心思变,先不说废弃的营寨,只说马邈如能坚守,邓艾也不会成功的。两个偷袭计划处在不同的环境底下,怎能拉到一起谈呢?

战略部分总结:魏延的计策有那么多的漏洞,值得弱蜀采用吗?因此,诸葛亮坚持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

总结:无论在国力、战略方面都不允许蜀国进行子午谷计划,诸葛亮怎能采用这种既无安全又没远虑的计策。因此,诸葛亮不应该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袭之计。

蜀国提前三十年灭亡。

这不是耸人听闻,魏延的子午谷关键是:在魏延夺下长安后,诸葛亮主力要前来会合——魏延也清楚,自己手里的一万人,纯粹是被魏军灭的命。
且不说魏延打下长安的各种难度(兵力少,没有攻城器械,容易被发现),我们就设想一切万幸,魏延拿下了长安,还更加幸运地抢到了全部粮草吧。
接着……
1、魏蜀两军的速度——看看诸葛亮各种出谷的耗时就知道了,缺少马匹步兵为主的蜀军,机动力是很低的。反观魏军,夏侯渊狂飙西凉,灭掉马超韩遂余部;司马懿八天跑完一个月的行军路,砍下了孟达的头颅。魏军以高机动性和【平原】野战超强著称,和其比速度,蜀军是没希望的。
2、关门打狗?——有些魏延吹幻想打下长安后,就可以前后夹击所谓的“关中魏军大军”。呵呵,不好意思,当时的关中魏军,除了边境的部分防备羌人军外,啥主力都没有。后面是曹真张颌带中央军过去的。
3、打下长安,关中万事ok——敢说这种话的人,只配滚回去玩游戏。潼关之战,曹操大败关中联军,也拿下长安啊,还不是花了两三年才平定关中?能称霸中原的魏军不是被吓大的,从曹操平定兖州开始,各位见过魏军何时大面积不战而逃了?
4、打下长安的后果——好吧我们给诸葛亮主力打上飞速补丁,让蜀军主力全部来到长安城里防守……
演义党们,多去看看三国后期的战事,你们会很有启发的:淮南寿春诸葛诞起兵十八万(要命啊诸葛亮何时达到过这兵力),背叛司马昭,司马昭带领二十多万军队来平叛,啥都不做,就把城池围起来,叛军谁敢突围就砍死谁。一年后,寿春城里的粮食吃完了,诸葛诞被杀,叛军绝大部分投降。
懂了没?长安也一样,蜀军主力来了也一样,魏国大军把城池包围起来,你能奈何?正史里的诸葛亮不会呼风唤雨,也不会撒豆成兵,更不会魔法变粮食。等待蜀军的结局要不被饿死砍死,要不投降(注:别再幻想正史有多少单挑)
而蜀军主力完蛋后,大后方的成都还有啥可以阻挡魏军?

子午谷之所以被人诟病,就是在于蜀国弱国,还放弃山险优势去和魏军做无意义的正面死磕,而且后果还异常严重:既不能歼灭敌人有生力量,还不能挡住敌人反扑,使自己主力大损。诸葛亮之所以不同意魏延,就是因为魏延和你们一样,压根没有从战略角度考虑问题,只想着杀敌占城的快感

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听取魏严的计谋直接出兵子五谷,诸葛亮引大军掉开魏军主力,魏严偷袭长安肯定成功,在关起门来打狗,两面夹击平定雍凉二州,作为统一天下的资本。花3~5年的时间安抚雍凉二州的老百姓,在魏国边界投入重兵,不让魏军出潼关,在发展经济,大搞军校、培养出下一代的精英也的20年嘛,在期间鼓励人民参军,边种田边训练、屯田积粮,做好北伐准备,25年后蜀汉应该兵强马壮,这时在与曹魏决战嘛!灭魏大该需要5年,就是这个时候诸葛亮死了,也没事拉!2代将领已经上来了,在诸葛亮徒弟姜维的带领下灭吴不成 问题!天下就一统了!
我说不一定是因为:魏严不一定打下长安,就是打下了也很难守的住嘛!魏国重镇嘛!而且出长安就是潼关,攻下潼关就是洛阳了(魏国首都),所以魏国会全力反击来夺长安的,恐怕还没等到诸葛亮的大军来,,魏严就守不住了!

有可能出奇制胜,但即使暂时占领长安,也不能长久,最后还是要失败的。因为魏国兵精粮足,蜀国无险可守的话,任凭诸葛亮多么聪明,决不是魏国的对手。

如果那样历史可能会改变 但有 一定风险 不过诸葛亮太谨慎了 才没采纳
导致了战争的失败


如果诸葛亮听了魏延的话出子午谷径取长安,那么会不会北伐成功?懂三国的...
性格决定命运,诸葛一生唯谨慎,他是不打没把握的仗的,唯一一次弄险,是空城计,那是逼于无奈。所以要诸葛亮兵出子午谷奇袭长安,以他当时有兵有粮的情况下,是绝对不会同意的。那么试问出子午谷,取长安可取不?我们来分析下。魏延此计,贵在一个奇字,出其不意掩其不备,既然奇袭,肯定是轻装...

如果你是诸葛亮的话,你会听取魏延的意见,奇袭子午谷吗?
无非是让长安在魏延和诸葛亮手上待一段时间罢了,到时候一攻城,必输无疑,毕竟哪怕再易守难攻的地方,一旦实力差距过大,地利终究是比不过人和的。魏延被发现的风险大。因为子午谷的地理位置原因,让魏延一行人想要顺利通过本身就比较难,非常容易被发现,一旦被发现,那么魏延只能得个忠的谥号了。

如果诸葛亮同意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会是怎样的结果?
而在《三国志·魏延传》中对于北伐一事的描述,仅仅是说魏延多次提出要求自己单独领兵,和诸葛亮分开行动,然后在潼关会师。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这个方案显然和《魏略》的“子午谷奇谋”差距很大。实际上以魏延的智商也不可能提出“子午谷奇谋”这种...

如果诸葛亮北伐时听从魏延的计策(从子午谷进兵),那么北伐是否会成功_百 ...
因此,魏延计划的第一个版本,从军事上看是很不合理的。而魏延计划的第二版本,则完全避免了这些问题。所以我认为,《三国志魏延传》所记载的偷袭关中计划才是魏延向诸葛亮提议的真正的计划——既第二版本计划,是比较符合军事规律和历史规律的。 这个计划就是:偷袭关中——以轻装兵快速出子午谷到长安,不攻长安而迅速...

如果诸葛亮在北伐期间,实行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会怎样
魏延的意思是,由自己带一万人从子午谷北上,五千是精兵,另外五千负责运粮,十天可以奇袭长安 ;由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从斜谷北上,这样咸阳以西都可以平定。但是,诸葛亮最终没有批准这个计策。魏延为什么要提出“子午谷奇谋”?第一、魏延是坚定的抗曹分子。魏延多次易主却不愿降曹,可见魏延是坚决主张抵抗...

三国时诸葛亮若听魏延的话兵出子午谷,能攻克长安吗?
即使可以攻克长安,用现在一句话说就是: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那个时期的长安已经没有诸葛亮想象中的那么重要了。再者诸葛亮也要考虑拿下长安之后的问题,如若魏延拿下长安,诸葛亮的统治地位必将受到影响;如将功劳全部归他,必然功高震主。诸葛亮不可能不考虑这些后果。最后,即使拿下长安,已魏国的...

如果诸葛亮听魏延的,分兵子午谷会怎么样?诸葛亮为什么晚期要拼命的...
子午谷永远无法解决的一个硬伤就是,打下长安怎么守?请抛开演义中那只会屁滚尿流的魏军——正史的魏军可不是吓大的,打乌桓、打羌人、打合肥,什么硬仗大仗没见过,而蜀军平原攻击力不如人(诸葛亮的大战绩基本都是防守山地反击才拿到的),速度又不如人,面对魏国中原援军大军,指望魏延一嗓子把...

如果诸葛亮兵出祁山时听取魏延计策,兵出子午谷直取洛阳能否成功?如题...
但是诸葛亮以过于冒险而不同意。 现在有两种观点,一个是可行,一个是不可行。相对而言后者的支持者越来越多,认为兵出子午谷不可行。 有几个支撑点:1、出兵子午谷是否会受到魏军的阻拦,毕竟出口就一条,一进一出,双方谁守都容易;2、长安是否能顺利夺下,毕竟夏侯楙弃城不过是魏延的猜测,以长安...

真读三国不看演义: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真的可以让蜀汉北伐成功?
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 ——魏略 很多人说诸葛亮如果听从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蜀汉北伐就可以...

如果诸葛亮采纳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那北伐大业能成功吗?
并不能。成功率低不说,即使成功了也守不住。蜀汉唯一的活路其实应该是把魏军主力引进四川歼灭,然后徐徐北进,蚕食雍凉。

宁南县19230335178: 如果诸葛亮听了魏延的话出子午谷径取长安,那么会不会北伐成功?懂三国的人大家讨论一下 -
独寒京制: 性格决定命运,诸葛一生唯谨慎,他是不打没把握的仗的,唯一一次弄险,是空城计,那是逼于无奈.所以要诸葛亮兵出子午谷奇袭长安,以他当时有兵有粮的情况下,是绝对不会同意的.那么试问出子午谷,取长安可取不?我们来分析下....

宁南县19230335178: 如果诸葛亮听了魏延的话,绕小道,直袭长安,历史会不会改变 -
独寒京制: 我觉得后人在武侯祠写的对联已经能对《三国志》里的诸葛亮做一个中肯的评价“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历史上的诸葛亮永远不会听魏延的话,这是其一.其二则是从战略对比和战役态势上看,就算奇袭长安成功,最后面对四面楚歌这只孤军也是必死无疑.至于要说到《三国演义》里无限美化以后的诸葛亮,那已经是小说了.楼下这位兄弟的文章不错的,你可以看看.

宁南县19230335178: 如果当年诸葛亮采用魏延的建议抄小路偷袭,蜀汉会有胜算吗? -
独寒京制: 按《三国演义》记载,司马懿说他用兵就会以魏延的方法,但他也料定诸葛亮平生谨慎,不会去冒险,所以不作防备,如果诸葛亮听从魏延建议,获胜机率很大.

宁南县19230335178: 诸葛亮如果听从魏延的以奇兵出子午扰长安,自己再兵从斜谷,就真的可以将咸阳以西一举而定?这个计划可行吗?
独寒京制: 不行 出兵路途之远,供给是个困难,其次,长安的地理位置也很奇特,诸葛并非不知走子午谷能迅速攻下长安,但攻下之后呢,东面将面对洛阳的疯狂反击,许昌的兵力可取道上庸直逼汉中,西面甘凉自马腾死后一直为魏国领地,且不说诸葛是否有信心一举拿下凉州,且说拿下凉州之后,能否稳定民心,从而对长安实行战争供给,诸葛并无把握,一旦无法完成,长安又危在旦夕.这就是一个看似美好,没有退路的计策 我也是煮酒三国团的 貌似楼上答案和我相反 就看楼主个人取舍了

宁南县19230335178: 如果诸葛亮听从魏延分兵出祁山是否会一通中原? -
独寒京制: 的确,这种主张是正确的,分兵出子午谷,逼近长安,起到了出奇兵的效果,魏延的设想很有见识而且大胆,大有韩信暗度陈仓的风范,但诸葛亮一生用兵谨慎有余胆略不足、顾略重重,担心粮草不济、被魏兵截了后路,所以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宁南县19230335178: 魏延给诸葛亮的建议能行吗 -
独寒京制: 所谓的子午谷奇谋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性.魏延当时建议诸葛亮派一支偏军从子午谷出发奇袭长安,只要有一点军事常识就会明白这个建议非常坑爹.第一,策划一场军事行动,最起码的要求是要知道敌我的力量对比.魏延带领偏军走小道,算...

宁南县19230335178: 若诸葛亮采取了魏延的意见 兵出子午谷会成功吗?
独寒京制: 不会,事出游因

宁南县19230335178: 三国如果诸葛亮采用魏延计策(从斜谷突袭长安)那么蜀国会得到中原吗?
独寒京制: 1、不会 2、隆中3策没这个计划 3、蜀国没有得到中原、关键是失了荆州 4、希望采纳、再者诸葛亮也知道、采纳他的话魏延必反!

宁南县19230335178: 诸葛亮要是一出祁山就采用魏延的偷袭长安的战法结果会如何? -
独寒京制: 这完全是考虑的问题面不同,魏延考虑的是一次战斗的成与败,诸葛亮考虑的是这次出祁山战役的成与败,就算让你5000兵成功偷袭了长安又如何,你能守得住吗?最多是逼迫司马懿回师与中原援军围剿你这5000的残兵,别忘了,在诸葛亮没出祁山的时候,司马懿就来了个千里长途奔袭孟达,在他睡梦中直接把他灭了.诸葛亮考虑的是如何在保存自己实力的情况下抢占地盘和人口,借助的是一种势,与吴国合围逼迫魏国让步,可惜街亭一失,粮道被断,吴国又在魏国手中失利,终使武侯一出祁山失败而回,这是最有希望的一次,岂不闻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后面几出祁山也只是武侯被动防御而为.

宁南县19230335178: “子午谷奇谋”是否可行?诸葛亮是否过于谨慎,失去良机?麻烦给出解
独寒京制: 诸葛首次北伐,大将军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袭之计,率领五千精兵由子午谷快速到达长安城下,一举拿下长安,由诸葛亮率领大军由斜谷赶到长安支援.诸葛亮认为此计过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