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诸葛亮北伐时听从魏延的计策(从子午谷进兵),那么北伐是否会成功

作者&投稿:五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果诸葛亮兵出祁山时听取魏延计策,兵出子午谷直取洛阳能否成功?如题 谢谢了~

子午谷,南北纵向,长约三百三十公里,北起陜西省长安县西南秦岭山中,南至石泉县;北方出口称“子口”,南方出口称“午口”;悬崖绝壁,栈道无数,子午谷非常险要, 诸葛亮首次出兵岐山,大将魏延就要求分精兵数千出子午谷,以奇兵奔袭魏国首都长安,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以此平定中原,恢复大汉天下,但是诸葛亮以过于冒险而不同意。 现在有两种观点,一个是可行,一个是不可行。相对而言后者的支持者越来越多,认为兵出子午谷不可行。 有几个支撑点:1、出兵子午谷是否会受到魏军的阻拦,毕竟出口就一条,一进一出,双方谁守都容易;2、长安是否能顺利夺下,毕竟夏侯楙弃城不过是魏延的猜测,以长安城的坚城之利,防守20日不成问题,毕竟只有数千精兵,而长安之后又是一马平川,魏军支援部队调转速度快;3、夺下长安,而诸葛亮的援军不可能迅速汇合,势必造成孤军敌腹,没了后勤覆灭只是时间问题。 这三点都致命。 但是我觉得也是不可行性的。 诸葛亮北伐打的收复汉室的大义,自然不能做出散德之事,但要是魏延已经孤军深入了,那么如果用以战养战的方式,迅速摧毁曹魏的西北根基,自然让魏国实力受损,但是同时蜀国亦不容与西北,那么到时候魏延难逃被西北各方士绅、民众联合剿杀的命运。 再说当时魏国三路兵马都强国蜀军,且后备充足,蜀国则是越打越后继无力,兵员、粮草补充实在困难。 但是如果按着诸葛亮的最先的想法,只是想要占据雍凉的话,那么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说不定真是制胜关键了。 魏延是要直取洛阳,是向东进兵,而诸葛只是想要占据西。 那么如果魏延能成功占据长安,魏国的眼球自然都吸引到那里了。而诸葛的压力就减少了。诸葛的军事意图其实已经被魏军所知。所以张颌没有因为长安、凉州的告急,去阻击前锋军魏延,而是选择切断诸葛和魏延的通道。 所以如果魏延攻下了长安,也就不得不让魏国的重心移到那去了,自然可以继续按原定计划打下雍凉,长安最后势必要退出的,但是第一次北伐的目的也达到了,即使孟达因为失误被扑灭,北伐重要的棋子没了。 也不会有那什么失街亭而北伐失败。 据有雍凉之后,蜀国的潜力就增长了,之后骑兵亦可开始掌控,蜀中天府之国,粮草没问题,问题就在运输困难,但是只要有了凉州,保障了后勤安全,蜀国完全可以供应凉州的恢复以及稳定。 假以时日,再训练骑兵,无形之中跟魏国对抗的资本就自然增长了。但不可能靠一次北伐就消灭魏国的,毕竟凉州对于魏国只是最小的一州,而且魏国的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原。

子午谷奇谋,说的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长安,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大军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两军异道会师于潼关。
据《魏略》记载:
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於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比东方相合聚。”
这里要注意的是:亮于南郑“与群下”计议。这个“与群下”,说明这是在一场公开的军事会议中提出的,没什么保密性可言,与当年陈平提出暗度陈仓的情况完全不同。
这种情况,军事会议的内容很容易被曹魏方面获取。然后曹魏方面就可以提前在子午谷出口设伏歼灭蜀军。
这道理就跟明末闯王高迎祥机密泄露被孙传亭埋伏于子午谷出口导致全军覆没一样。
当然,如果魏延是私下提议,以夏侯楙这种草包,有可能不会想到蜀军会从子午谷突袭而不设防。保密工作做好了的话,就算夏侯楙有设防,也不会像孙传亭那样专门设伏,就算失败也不至于损失惨重。
很可惜,这样一条妙计是在开群众会议时提出的,没有保密性可言,泄密的可能性十分大。
而且就算没有泄密,长安守军好几万,还有钟繇等能人镇守,五千精兵打长安无异于痴人说梦,等诸葛亮过来也是基本等不到。所以子午谷奇谋基本不可能成功。

  魏延偷袭关中“新”军事计划的可行性

  公元228年,蜀军在经过多年的准备之后,计划向魏国发动大举进攻,以完成刘备的遗愿:北灭曹贼,光复汉室!
  这时,蜀军有两个军事计划:
  一个是诸葛亮的计划:派疑兵出斜谷吸引魏军主力于关中地区,大军安从坦道,攻取陇右,切断魏关中与河西地区的联系,为进一步攻取关中和河西打下基础。
  另一个是魏延的偷袭关中计划。历史上最终是采取了第一个计划,结果是虽然经过5次北伐(如果包括后来姜维的就更多了),也没有取得什么战果。
  那么,我们就想知道,魏延的计划是怎样的呢?如果采取的是魏延计划,历史会改变吗?
  这个问题前面已经有不少的文章进行探讨,本文主要从军事历史的角度重新对此问题加以讨论。

  本文主要探讨魏延第二个计划的可行性,主要问题有:
  魏延的计划到底是怎样的?
  两个计划本身的优劣是什么?
  魏延计划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魏延计划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少?
  历史上的类似战例的比较。]

  一、魏延的计划到底是怎样的?

  关于魏延的偷袭关中计划,主要有两个版本:
  《魏略》的记载:“夏侯茂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于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闻夏侯茂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茂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腥聚合,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
  《三国志魏延传》记载:“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这两个版本的前半部分是相同的,大致是用一万轻装部队出子午谷偷袭关中,不同的是后半部分:第一个版本是计划占领长安一带,待诸葛亮主力自斜谷来会合,目标是一举拿下咸阳以西的关中地区;第二个版本则是要抢占潼关天险,将魏军增援拒于关外。
  在此之前,大部分文章和资料均以为第一个版本是魏延的计划,其实不然,理由如下:
  1、军事上第一个版本不合理,所以也遭到普遍的批评。因为根据第一个版本,即使魏延计划完全获得成功,也仅是控制了关中的西半部分。当魏国中原增援大军赶到后,必将在长安附近的平原地区与蜀军展开激战,这对擅长山地作战的蜀军可是非常不利的;
  2、长安一带没有任何险要可守,这对于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魏延来说,不会不清楚在这样的地形与骑兵和重装步兵为主的魏军决战是什么结果;
  3、一旦关中成为战场,双方则均不能依靠当地供应粮草,10万蜀军的粮草需要依靠汉中翻越秦岭来供应。而魏军可以依靠河东、中原进行补给(有渭河水运),比较方便(曹操当年攻关中就是依靠河东的粮草的),这样蜀军必不能长久;
  3、魏延是想按照西汉韩信的模式进行此次作战,应当是要全取关中。(这将在历史比较中谈到)
  4、长安是魏国西京,又是雍州治所,仅城墙一周就有80里长。即使魏延击败或赶跑魏守军占领长安,也根本守不住。
  5、攻占长安,只能切断关中魏军逃走道路,但是不能阻击增援大军。

  因此,魏延计划的第一个版本,从军事上看是很不合理的。而魏延计划的第二版本,则完全避免了这些问题。所以我认为,《三国志魏延传》所记载的偷袭关中计划才是魏延向诸葛亮提议的真正的计划——既第二版本计划,是比较符合军事规律和历史规律的。
  这个计划就是:偷袭关中——以轻装兵快速出子午谷到长安,不攻长安而迅速东进夺取潼关等险要,大军出斜谷攻略关中各地,并与子午谷部队尽快会合,坚守潼关、武关等险要,直接夺取关中,拒魏军于关外。
  所以,下面所说魏延计划均是指《三国志魏延传》记载的魏延第二版本计划。

  二、两个计划本身的优劣是什么?
  两个计划是指诸葛亮计划和魏延计划。
  战略上:
  诸葛亮计划是夺取陇右,以后再根据情况进行发展;魏延计划是直接夺取关中,一步奠定光复汉室的基础。
  如果蜀国的战略目标是光复汉室,则消灭中原的魏国是首先必须完成的任务。其后才是统一中国的大业。
  从历史上看,以关中为根据地统一中国的有:秦、汉、隋、唐,而以关中为基地统一中国北方的则是前秦。而以四川或陇右为根据地统一中国或北方的则一个都没有。
  陇右在人口、经济发达程度、对中原地区的威胁上均无法与关中地区相比,因此关中的失陷对魏国的打击是更为严重。
  所以,要想完成光复汉室、统一中国的战略目标,魏延的计划是比较积极的,而诸葛亮的计划是相对平稳,也是比较消极的。这也从历史的实际得到了证明。

  战术上:
  魏延计划可以在短时间内成功,而后集中兵力坚守险要的潼关、武关、蒲坂等地,确保关中的
  安全,而且可以防止魏军主力的快速增援。由于魏国陇右和河西地区兵力不多又分散,完全可以随后逐步加以各个击破。这对于国力弱小、兵力不足的蜀国来说,是比较理想的;
  诸葛亮计划则由于道路遥远,相对要化较长的时间,这样,魏军就能赢得时间向战区增援大军。而且陇右的防御并不容易,除了正面的陇山隘口外,还有北面的高平迂回线路和南面的武都,都有可能遭到魏军的攻击。这样必定要陷入长期作战的局面,这对于运输线遥远的蜀军来说,决不是战术上的好选择。

  冒险性:
  诸葛亮的计划看似非常有把握,是安全、十拿九稳的计划。但是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从历史的实际看,诸葛亮所谓十全之计,在从228年到234年的5次北伐中,根本没有一次有完全成功的希望。即使是最接近成功的第一次北伐,由于魏军主力已经到达关中,就是街亭不败,也会在陇右与魏军展开长期的作战,很明显,蜀军从汉中到陇右的运输线过长,根本无法支撑这样长期的作战。最后的结果很可能与东汉时期的隗嚣一样——失守陇右。
  而看似冒险的魏延计划,一旦成功就可以依托潼关、武关、蒲坂津的天险,保卫关中,而这时关中将成为蜀军可靠的补给基地,蜀军最头疼的粮草问题无忧也。
  所以两厢比较,诸葛亮计划即使成功也没有最终胜利的希望,而魏延计划一旦成功,可以说光复汉室的计划已经完成一半了。

  三、魏延计划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要实现魏延计划,需要具备哪些必备条件呢?
  1、 突然性。利用刘备死后5年蜀军没有在北线采取任何军事行动、蜀国比较有名的军事领导均已去世给魏国造成的麻痹思想,充分作好战役的保密工作,发动突然的袭击;
  2、 速度。隐蔽作好一切准备工作,快速进兵,抢在魏军增援到来前按计划占领各重要战略要点和险关,阻击魏军于关中以外;
  3、 吴国的配合。利用吴国在东线发动大举进攻(或与其联合计划)、魏军战略机动部队东进的时机,适时发动,使魏军短时间内难以进行有力的反击;
  4、 魏国关中地区防御力量薄弱,保证蜀军突击部队可以迅速达到战役目标,避免陷入相持局面或被魏守军击退;
  5、 蜀军集中最强大的部队和指挥力量,不可犹豫,务必一战成功,否则这样的战机不会再有。

  那么,以上5个条件蜀军是否具备呢?分析如下:
  第3、5个条件,是完全取决于蜀国自己和同盟,相信只要通过努力完全能够达到;
  第1个条件,主要取决于蜀军自己。因为汉中相对出口较少,很容易进行封锁,特别是战役准备的最后阶段,应当能够做到保守秘密。魏延轻装部队所走的子午谷,人烟稀少,也没有什么迂回道路,只要先派出便衣侦察队,清理和秘密封锁道路,就可以保证在部队出子午谷前不被对手知晓;
  第2个条件,也主要取决于蜀军自己,还部分依靠老天的帮忙——不要下雨。由于蜀军以山地兵见长,在秦岭中快速行进应是其基本技能。在正常情况下,是可以按照计划要求快速进军的;
  第4个条件,则主要取决于敌人,部分受到蜀军战前烟幕成功与否的影响。只要前面几个条件完成,魏军就不会察觉到蜀军的企图,也就不会增加兵力或更换指挥官了。

  四、魏延计划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少?

  如果前述5个条件满足,魏延计划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诸葛亮完全可以选择在吴国于东线大举进攻的时候,发动这次战役,或者象第五次北伐那样与吴国在战前就确定下联合进攻的时间,这样一来,魏军在洛阳的战略机动兵团极有可能会调往东线,当蜀军在西线发动时,魏军机动兵团再掉头西进的时间就会大大增加了。
  蜀军已经集中了9万大军,参加这次进攻,加上多年的物资准备和稳固的后方,以及魏延、赵云、吴壹、高详、王平等战将,可以说对魏关中守军处于完全的优势。
  根据多年驻守汉中的魏延的计划,蜀军轻装部队经过子午谷需10天,可到长安。从长安到潼关约260华里,也既370汉里,根据司马懿8天走1200汉里的行军速度,平均急行军每日可走150汉里,这样一来,魏延军再要3天左右应可赶到潼关一线。如果魏延军在长安作战3天(只要击退长安守军或把其吓的不敢出来即可),再赶到潼关,也是不会超过8天的时间即可完成,而魏军增援的大军却最快也需要10天以上才能赶到(包括长安去洛阳报告3天、魏军商讨对策1天、兵力集中调动2天、向西开进4~5天,潼关到洛阳430华里,既614汉里),故从时间上魏延军完全可以提前占领潼关。由于当时潼关处于魏国内地,故平时不会有什么守关部队。
  而诸葛亮的主力20天左右也可以自斜谷进到关中(应是前军轻装军,不用完成攻城任务),可以留部分兵力,围困可能坚守的陈仓、眉城、武功、长安等地,主力迅速东进与魏延军会师潼关,再分兵北进蒲坂津和南下武关,封闭另外的两个进入关中的通道。
  唯一的问题是:长安魏军有多少兵力,指挥官是谁,会坚守长安吗?
  根据魏延的战前侦察,魏长安守将是安西将军夏侯茂:
  《三国志夏侯敦传》记载:“敦弟廉及子茂素自封列侯。初,太祖以女妻茂,即清河公主也。茂历位侍中、尚书、安西、镇东将军,假节。”
  《魏略》记载:“茂字子林,敦中子也。文帝少与茂亲,及即位,以为安西将军,持节,承夏侯渊处都督关中。茂性无武略,而好治生。”
  《魏略》又记载:“亮于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闻夏侯茂少,主婿也,怯而无谋。……茂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
  由此,可以看出,魏长安守将乃从未带兵作战,不喜军事,没有谋略的皇帝女婿,由于西线一直平静无事,才派来此地做官的。这样的将军,一旦蜀军突然出现于长安城下,必定是手忙脚乱,哪里还能组织有效的防御和反击呢?从魏国后来的反映也可知道:魏国后来得到诸葛亮扬声出斜谷,马上就更换了长安的指挥官。
  魏军在长安一带有多少部队呢?根据《魏略》记载:“始,国家以蜀中惟有刘备。备既死,数岁寂然无声,是以略无备预;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陇右、祁山尤甚,故三郡同时应亮。”
  由于魏国根本没有想到蜀军会进攻,所以关陇地区的防御力量很薄弱,基本就是各郡的地方军守备各城镇,而基本没有机动的野战部队。关中沿秦岭的要点有陈仓、眉城、武功、长安,如果前三城各1~2千兵守备,长安5千兵,估计在这一线有1万人。可是由于分散部署,很难对抗蜀军的进攻。另外在北面的各郡还会有5千到1万兵力用于防备少数民族骑兵等对各郡的侵扰。
  故,在长安能用来反击魏延军的仅5000人而已,这也是为什么魏延敢于用5000轻装兵长途奔袭长安的原因。否则,如果长安魏军兵力超过1万,恐怕魏延的疲惫之师要被消灭在长安城下了。
  魏延军以主力击退长安的守军,而后留下负粮的5000人,自己率精锐5000东进夺取潼关等地,利用当地民众的粮食做补给,短时间内不会挨饿。这样一来,魏延计划成功实现,关中为蜀所有,统一大业的基石奠定矣。
  这里面其实最关键的就是长安的魏军指挥官。如果其水平高,将不会守在城里,而是集中兵力出城,保持与魏延军的距离,牵制住魏延,即不作战又不让其顺利东进或搜集粮食,以赢得时间。
  但是夏侯茂不会有这样的能力,而唯一希望是郭淮帮助其指挥。即使这样魏延还有成功的可能,就是牺牲负粮军——上去缠住郭淮军,自己的精兵迅速东进夺取潼关。
  所以,我认为魏延军成功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有人担心魏军会在子午谷里埋伏,这是缺乏基本军事常识的担心:首先蜀军的前提就是保密,魏军不可能提前去埋伏;而子午谷极为险峻,两面不是峭壁就是悬崖,大部队是不可能埋伏的。
  还有人以为子午谷在魏国境内,实际上根据地图,子午谷在蜀国一侧,不过离魏兴郡比较近。魏延作计划时,孟达还没有造反(后来司马懿到了城下他也还未来得及造反呢),魏兴郡也一直在沈仪手里,魏延制订计划当然要考虑这面的情况。
  还有人担心诸葛亮大军20天出不了斜谷。注意,第五次北伐诸葛亮之所以走的很慢,是因为他不需要着急,因为已经与吴国约定同时进攻,走的慢一些,魏国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吴国那边。这也是军事常识问题。
  还有人担心,魏军会不会从新城、魏兴郡一带进攻汉中呢?可以说是可能性极小。因为新城等地到汉中也都是高山峡谷,道路艰险,魏军很难在短时间内集结大部队并最好进攻准备——即使在诸葛亮突然攻打祁山、三郡响应、魏国形势危急而汉中空虚的228年,在这个方向魏军也根本没有任何的动静,何况当时司马懿正带领4万多大军刚刚消灭了孟达于新城。
  魏延为什么要计划出子午谷呢?我们知道斜谷比子午谷好走的多。那是因为只有出子午谷才能突然出现在长安附近,才能抢在长安部队前面到达潼关,因为从汉中去潼关,子午谷是最近的一条路——魏延的计划一切都是为了抢占潼关天险。

  五、历史上的类似战例的比较。

  历史上最成功的汉中偷袭关中的战例,就是魏延要模仿的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了。我们知道,这个战役的成功,使刘邦完全占有了关中地区。刘邦就是依靠关中有利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经济基础,打败了百战百胜的霸王,统一了中国(当然还有许多因素)。
  我们来进行对比分析:
  1、兵力对比:关中兵力对汉中兵力:
  刘邦时期:汉军有兵力5万(带入汉中3万,又发展2万);关中三王有5万(其中雍王章邯有近3万,塞王、翟王各有1万多一点)。兵力对比1比1。
  三国时期:诸葛亮军有兵力8~9万(魏延1万偷袭,诸葛亮大军7~8万);关中魏军有1万,加上北部的郡兵合计2万左右。兵力对比4.5比1。
  (以上韩信兵力数字引自《中国战争史》,三国兵力参见本人《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评析》)
  2、突然性:两个时期汉中方面都具备出其不意的条件,其中刘邦是主动制造的多一些,而三国时则是自然形成的。
  3、牵制性:
  刘邦时由于齐国反项羽,使项羽大军被牵制在山东地区,一时难以西进。加上张良的麻痹信的作用,为刘邦占领关中争取了足够的时间;
  三国时,诸葛亮则可以充分利用吴国的力量吸引魏军机动兵团于东线,但是相比之下,魏军的增援会比项羽西进速度快的多。
  4、战术:
  韩信采取了不被敌坚守要点所牵制的战术,在集中主力击破阻击的敌军后,除留下部分兵力围困坚守废丘城的章邯外,主力迅速东进潼关、武关一线,完成了正整个的战略部署(当年8月出陈仓,月底已经占领潼关一线,甚至兵出武关了)。即使项羽很快西进,也无法攻入关中了。随后再逐步攻克内部那些被围困的城堡:
  3个月后,攻拔陇西;6个月后,攻拔北地,俘虏章平;10个月后,攻占废丘,这时才完全占领了整个关中地区,这已经是刘邦在彭城大败回来后的事情了。
  所以魏延计划也是学习韩信,进入关中后,不急于占领大城镇,而是先抢占割断关内外联系的潼关、武关,再回过头来慢慢收拾那些坚守的城镇。何况很多城镇看到已经被切断、包围,响应、投降的不在少数。相信以魏延的5000精兵应可以击破长安附近可能的阻击(也是5000人)。
  5、后方的实力:诸葛亮完全据有四川、汉中,加上已经治理了多年,比起秦末时期的巴蜀,应当说经济实力更强一些,这方面只会强于刘邦。

  相比之下,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时期的情况非常的相似,只有两点区别:
  1、项羽身陷齐国战场,不能很快抽身,所以韩信并没有派部队去抢占潼关;而魏军机动兵团在洛阳附近,很可能快速增援关中,所以魏延计划必须抢占潼关,以阻击魏援军。
  2、韩信面对的关中守军兵力与其差不多,所以韩信集中兵力对其进行突击,胜利后再安计划挺进潼关、武关等地;诸葛亮军则比魏关中守军兵力强大的多,消灭这些分散守城的魏军不是难事,而时间则更加关键,所以要兵分两路。
  诸葛亮军在各个方面都优于韩信军,唯一的不足是魏军的增援将比项羽快很多。所以只要魏延军能按计划完成抢占潼关等地的任务,这个战役是必定会取得成功的。
  就好象是要完成关门打狗的任务,魏延军的任务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关上门;至于打狗的任务,诸葛亮的大军完成起来真是很爽呀。
  举个现代的例子吧:1950年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第38军所担负的就是魏延军的任务(魏延军任务还带有战略性),其就是要突然、秘密的抢占敌后方的三所里、龙原里,切断敌军退路,阻击美军增援,来个关门打狗。穿插成功的38军,被彭德怀情不自禁地称为“万岁军”。

  最后的结论:
  所以,根据以上的史料和分析,可以认为:
  1、魏延计划的中心是抢占潼关,进而占领整个关中地区,而不是攻占长安,占据咸阳以西地区。《三国志魏延传》记载的计划是符合基本军事规律的;
  2、魏延计划是蜀国以弱胜强、甚至统一中原(乃至中国)的最佳计划;
  3、魏延计划在当时的情况下,有很大的成功希望,而不是非常冒险;
  4、魏延计划作为一个一战成功的计划,有一定风险,但是即使失败,也不过损失1万人,而对诸葛亮出斜谷的大军不会有任何损失,更不会危及蜀国的整体安全;
  5、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根本就没有什么十全必克的军事计划。为了完成光复汉室的大业,这样的风险是值得冒一下的。何况就连被诸葛亮称为十全必克的平取陇右计划,最后还不是一个兵败街亭,损失2万多人的结果吗?
  这样的结论,可能喜欢诸葛亮的朋友不高兴,可是不管诸葛亮出于什么原因(性格谨慎、不善出奇兵、压制魏延)而没有实行这个伟大的计划,实在是蜀国的悲哀呀。

  另外,《智囊》卷5的记载与魏略很相似,只不过把时间说成是:“魏延既大破魏郭淮等,迁大将军,假节,封南郑侯。时夏侯茂镇长安,亮在南郑,与群下计事。……”(以下与魏略的记载差不多,省略)这样一来魏延提出的这个计划就是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前了,这是不准确的。
  根据《魏略》记载:“至太和二年(228年),明帝西征,人有白茂者,遂召还为尚书。”说明这时夏侯茂早已不在关中,魏延这时是不可能再说这样的话了。
  但是魏延可能两次提出这个计划:也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和第二次北伐之前。因为第二次北伐前的形势与第一次很接近,只是缺少了突然性。但是由于第一次惨败,魏国也不会估计到蜀军这么快就会再次发动进攻,这也是一个有利条件。这大概就是魏延“辄欲请兵万人”的来源吧。

我觉得也会 阿亮太谨慎 魏延是个人才,可惜诸葛亮嫉妒他。

会!
有一本书叫《反三国演义》里面讲述了如果从子午谷进兵会怎么样,你可以去看一看

不会,百家讲坛。易中天分析啦。
战争是政治的连续,蜀汉的各种条件都不理想,而且曹魏也不是速亡的国家。
从蜀的地理以及政治情况来看,蜀只能偏霸,北伐从本质上看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
从子午谷进兵,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司马懿又不是傻瓜,太小瞧他了吧。作为一个将领司马懿有杰出的军事才能,连诸葛亮都不是他的对手,更何况一个愣头青魏延。

不会.


如果诸葛亮听从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北伐能成功吗?
说道子午谷奇谋,千年来一直争论不断,有的说诸葛亮没有听从魏延的计谋,错过了北伐成功唯一机会,也有人说魏延的计谋只是纸上谈兵不切实际。那么到底子午谷奇谋在当时可不可以行得通呢?接下来我们就看一下历代走这条道人的下场。子午谷是秦岭六道中的一道,因为地势险峻,在秦岭通往关中的道路中是最...

诸葛亮北伐中原之前听从了谁的计谋使得谁被魏主
这是《三国演义》当中的一个情节,诸葛亮听从马谡的计谋行离间计,使得司马懿被魏主曹叡怀疑,罢免了官职。历史上并没有此事发生。原文:(见《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孔明大惊曰:“曹丕已死,孺子曹睿即位,余皆不足虑:司马懿深有谋略,今督雍、凉兵马,倘训练成时,必为蜀中之大患。不如先起...

如果诸葛亮听从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北伐能成功吗?
子午谷奇谋我相信大家应该都是听说过的吧,在历史上也是有记载的。有人说诸葛亮没有听从魏延的计谋,错过了北伐成功的唯一机会。也有人说魏延的计谋只可以说是纸上谈兵,根本就不切实际的。在我看来,即使诸葛亮听从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北伐也是依旧不可以成功的。那么到底子午谷奇谋,在当时到底行不...

蜀国最令人惋惜的名将,诸葛亮如果听从他的计策,北伐也许不会失败_百度...
说起魏延,不可不提到他北伐时的献策子午谷奇谋,当初要是诸葛亮听从了他计策,北伐也许不会失败,历史可能将会重写。虽然演义中说他有反骨,最终被诸葛亮锦囊妙计诛杀,但是史书上也确实说魏延在诸葛亮死后被讨伐杀死,可怜蜀汉中期的支柱大将就这样背负着骂名死去,着实让人感觉可惜,就让我们来了解魏延的...

诸葛亮北伐时如果采纳魏延建议,第一次北伐是否就会成功?
诸葛亮北伐时如果采纳魏延建议,第一次北伐不一定就会成功的。战场瞬息万变,即使是诸葛亮采取成功率比较高的魏延的计划也不能完全保证一定会成功甚至是不消耗太多兵力。并且,魏延的计划需要完全符合几点因素和条件才能达到预想的结果,这在分秒必争的战场上很难做到,换句话说,只要有一个因素突变,那么...

北伐之初如果听从魏延的子午谷之计,能够成功吗
所以诸葛亮不应该采用魏延的险计。二, 战略。魏延的计划确实很有气魄,如果按照魏延的计划,蜀军便可一举夺得关中,这也正是诸葛亮北伐的首要目标。加上兵出子午谷若作为一次战役来看,确实有赢的可能性,但赢也是局部战役的一次胜利而已,蜀汉能因此就一举击溃北魏么?更何况魏延取胜的机会是十分渺小的。1,难以完成的...

如果诸葛亮北伐时听从魏延的计策(从子午谷进兵),那么北伐是否会成功
一个是诸葛亮的计划:派疑兵出斜谷吸引魏军主力于关中地区,大军安从坦道,攻取陇右,切断魏关中与河西地区的联系,为进一步攻取关中和河西打下基础。 另一个是魏延的偷袭关中计划。历史上最终是采取了第一个计划,结果是虽然经过5次北伐(如果包括后来姜维的就更多了),也没有取得什么战果。 那么,我们就想知道,魏延的计...

诸葛亮若听了刘备病逝时说的哪12个字,就会改变三国结局?
马谡的失败,实际上归根结底却在于诸葛亮用人不察。据悉,刘备曾经在临死前谆谆劝诫诸葛亮“慎用”马谡,并说了个12字: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诸葛亮听了,第一次北伐不重用马谡,而是重用赵云等人,结果将改变,如此北伐成功希望也很大,如此一来,三国结果将彻底改变。然而,诸葛亮却把刘备...

诸葛亮若听了刘备临终时的什么忠告,就会改变三国的结局?
后人在评论此事时,一直叹息,如果当初诸葛亮听从了刘备临终时的那一句忠告,北伐的结果可能就彻底改变了,诸葛亮很可能邦刘备完成复国梦。街亭之役以后,力挽危局的王平受到了诸葛亮的重视,他被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并加拜参军,统领五部人马。公元231年,他随诸葛亮再出祁山,独当一面,防守南围,...

三国蜀国马谡的简介 历史上的马谡是怎样的人?
6. 在诸葛亮北伐时,马谡被任命为先锋,但他未能听从王平的劝告,在街亭山上驻军,结果遭到魏将张郃的击败,蜀军溃散。7. 这次失败导致诸葛亮不得不退军回汉中,而马谡则因此被下狱,最终去世,时年38岁。诸葛亮对马谡的去世感到非常悲痛,并对他的孤儿照顾有加。8. 马谡的去世,对蜀汉军队来说是...

五营区18490434843: 如果诸葛亮听了魏延的话出子午谷径取长安,那么会不会北伐成功?懂三国的人大家讨论一下 -
秦泥复方: 性格决定命运,诸葛一生唯谨慎,他是不打没把握的仗的,唯一一次弄险,是空城计,那是逼于无奈.所以要诸葛亮兵出子午谷奇袭长安,以他当时有兵有粮的情况下,是绝对不会同意的.那么试问出子午谷,取长安可取不?我们来分析下....

五营区18490434843: 如果当年诸葛亮采用魏延的建议抄小路偷袭,蜀汉会有胜算吗? -
秦泥复方: 按《三国演义》记载,司马懿说他用兵就会以魏延的方法,但他也料定诸葛亮平生谨慎,不会去冒险,所以不作防备,如果诸葛亮听从魏延建议,获胜机率很大.

五营区18490434843: 诸葛亮北伐时魏延的意见好吗? -
秦泥复方: 完全正确. 为什么说完全正确. 当时,诸葛亮的对手是司马懿.司马懿是很清楚诸葛亮的战术的.同样,诸葛亮也十分清楚司马懿的战术.这就好比高手对决,都是知己知彼.魏延当然不能和诸葛亮与司马懿相提并论.但是诸葛亮如果接受魏延的提议就可以打司马懿一个措手不及.因为司马懿认定诸葛亮不敢冒险.所以司马懿绝对想不到诸葛亮敢于接受魏延的意见奇袭长安. 奇袭长安这一策略是一步妙棋.兵行险招往往可以出奇制胜. 一旦奇袭长安成功天下定鼎.因为长安是中国长期的首都.夺取了长安,也就足以克服中原,统一中国恢复汉室的大业.

五营区18490434843: 三国如果诸葛亮采用魏延计策(从斜谷突袭长安)那么蜀国会得到中原吗?
秦泥复方: 1、不会 2、隆中3策没这个计划 3、蜀国没有得到中原、关键是失了荆州 4、希望采纳、再者诸葛亮也知道、采纳他的话魏延必反!

五营区18490434843: 有关诸葛亮深谋远虑事迹的简要回答80或100字 -
秦泥复方: 可以从北伐时看出诸葛亮的深谋远虑,虽说北伐是失败的,但不能以成败论英雄. 诸葛亮六出祁山,之所以用这种攻的守势,导致最后的 连年动众,未能有克.蜀汉集团的实力在任何实际都比曹魏集团的实力弱,而在刘备夷陵之败后蜀汉更是衰弱,在这种基础未稳定的情况下,谈北伐有些不太现实,但一方面积极建设内部,修明政治,一方面却不能不振军事上的声威.诸葛亮屡次出祁山,也正是这种用意,可以借此训练部队,积累更多的战斗经验.这足以体现诸葛亮深谋远虑了. 纯手写,谢绝模仿,谢谢.

五营区18490434843: 如果诸葛亮听从魏延分兵出祁山是否会一通中原? -
秦泥复方: 的确,这种主张是正确的,分兵出子午谷,逼近长安,起到了出奇兵的效果,魏延的设想很有见识而且大胆,大有韩信暗度陈仓的风范,但诸葛亮一生用兵谨慎有余胆略不足、顾略重重,担心粮草不济、被魏兵截了后路,所以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五营区18490434843: 如果诸葛亮听了魏延的话,绕小道,直袭长安,历史会不会改变 -
秦泥复方: 我觉得后人在武侯祠写的对联已经能对《三国志》里的诸葛亮做一个中肯的评价“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历史上的诸葛亮永远不会听魏延的话,这是其一.其二则是从战略对比和战役态势上看,就算奇袭长安成功,最后面对四面楚歌这只孤军也是必死无疑.至于要说到《三国演义》里无限美化以后的诸葛亮,那已经是小说了.楼下这位兄弟的文章不错的,你可以看看.

五营区18490434843: 诸葛亮如果听从魏延的以奇兵出子午扰长安,自己再兵从斜谷,就真的可以将咸阳以西一举而定?这个计划可行吗?
秦泥复方: 不行 出兵路途之远,供给是个困难,其次,长安的地理位置也很奇特,诸葛并非不知走子午谷能迅速攻下长安,但攻下之后呢,东面将面对洛阳的疯狂反击,许昌的兵力可取道上庸直逼汉中,西面甘凉自马腾死后一直为魏国领地,且不说诸葛是否有信心一举拿下凉州,且说拿下凉州之后,能否稳定民心,从而对长安实行战争供给,诸葛并无把握,一旦无法完成,长安又危在旦夕.这就是一个看似美好,没有退路的计策 我也是煮酒三国团的 貌似楼上答案和我相反 就看楼主个人取舍了

五营区18490434843: 如果诸葛亮听从魏延分兵出祁山是否会一通中原? -
秦泥复方: 魏延偷袭关中“新”军事计划的可行性公元228年,蜀军在经过多年的准备之后,计划向魏国发动大举进攻,以完成刘备的遗愿:北灭曹贼,光复汉室!这时,蜀军有两个军事计...

五营区18490434843: 三国诸葛亮北伐的时候若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到底能不能成功北伐? -
秦泥复方: 27%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