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七州、八府的由来?

作者&投稿:颜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福建闽的由来~

很多人对福建为何称“七闽”“八闽”不甚了解,据我目前手头掌握的资料,对闽、七闽、八闽与福建的由来写成此文,以飨读者。

  福建始称“闽”。汉代许慎编写的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中说:“闽,东南越。蛇种。”古人称蛇为长虫,可见福建古时是因多蛇,当地氏族以蛇作为图腾崇拜而被称为“闽”的。如今,我省的南平市延平区樟湖镇和漳州、长汀等一些地方仍有崇蛇风俗。

  “闽”的最早记载见于我国上古时的百科全书《山海经》中的《海内南经·卷十》:“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西汉的刘歆认为,《山海经》“出于唐、虞之际”,为夏禹、伯益所作。东汉王充的《论衡》、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也都是持这种看法。明代何乔远在《闽书》中也称:“禹平水土,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著《山海经》。”

  也有人认为“闽”的出处见于《周礼》中的《夏官·职方氏》。

  从“七闽”到“八闽”的演变

  “七闽”的最早记载见于《周礼·夏官·职方氏》,书中说:“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郫、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东汉郑玄注:“闽,蛮之别也……四、八、七、九、五、六,周之所服国数也。”唐代的贾公彦所作的《周礼疏》中说:“叔熊居濮如蛮,后子从分为七种,故谓之七闽也。”

  “七闽”起初是专指周朝时散居在今福建和浙江南部的七支以蛇为图腾的闽族后裔部落,后来演变成泛指福建。如北宋年间,宋真宗赵恒赐给福州神童蔡伯唏的诗中就有“七闽山水多灵秀”之句,苏东坡在《送张职方吉甫赴闽漕》一诗中写道:“空使吴儿怨不留,青山漫漫七闽路”,还在《处州八境图八首并序》一文中说,江西赣州的地理位置是“东望七闽,南望五岭。”

  “八闽”之称始于南宋。北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太宗置福建路,辖福州、泉州、漳州、汀州、建州、南剑州和兴化、邵武两军,共六州两军。由于州、军同级,到南宋时便有人开始称福建为“八闽”。最早称福建为“八闽”的当属南宋状元、乐清人王十朋和南宋大学者朱熹。王十朋于孝宗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任泉州太守时,曾在州属衙门题联:“八闽形胜无双地,四海人文第一郡”。朱熹也曾在闽清白岩山题刻了“八闽岳祖”四个大字。不过到南宋末,一些史书仍沿用旧称“七闽”,未称“八闽”。“八闽”尚未取代“七闽”,而是交叉使用。“八闽”完全取代“七闽”,应是明弘治二年(公元1490年)莆田人黄仲昭编纂的《八闽通志》始。

  福建不是因闽江简称“闽”

  旅游教育出版社一本介绍福建的书开篇第一句话便说,福建因闽江是省内最大河流,故简称“闽”。据我所知,持这种说法的人还不少,就连《辞海》对“闽”字的解释,也有福建“一说因境内最大河流闽江得名。”其实,福建是先有“闽”后有福建,先有福建后有闽江。

  福建早在夏禹、伯益时就称“闽”,周朝时又称“七闽”。“闽”的出现至少有4000年的历史了。福建之称始于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当时,唐玄宗为了加强边防武装力量,在闽设立军事长官经略使(相当军区长官),并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名为“福建经略使”,与福州都督府并存,起初专管军事,后发展为福建观察使、福建节度使,统辖福建各地的军事、民政、财政等,取代了道一级,变成了地方最高长官。福建之称至今已有1273年了。

  闽江之称到宋代尚未见史书记载。北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福州郡守程师孟建道山亭时,曾请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作了一篇《道山亭记》。曾巩在这篇记中说:“福州府治侯官,于闽为土中,所谓闽中也。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在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可见此时的闽江仍称“长江”。到了南宋淳熙九年(公元1182年)5月,晋江人梁克家编撰的《三山志》成书时,书中载:“今城东南地势崥平,潮上大江,自南台。”这时的闽江还是叫“大江”。

  闽江第一次出现在史书上,当属明弘治庚戌(公元1490年)出版的由莆田人黄仲昭编纂的《八闽通志》。书中记载:“闽江源浙之龙泉,建之浦城、崇安,又合建、延、汀、邵及古田、闽清、永福大小诸溪之水,至此入海。”此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晋江人何乔远编撰的《闽书》又原原本本引用了黄仲昭的记载。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黄仲昭和何乔远两人都误将浙江的龙泉作为闽江的源头。其实,闽江的源头是在今我省的建宁县均口镇张家山。闽江之称出现在史书上才500多年,比福建名称的最早记载迟了757年,比“闽”的记载至少迟了3000多年。

  福建简称闽。闽字最早出现于周朝,闽与八闽,都是福建省名的简称和别称。“闽”是最原始的名称。《山海经·海内南经》说:“闽在海中”,这说明福建在远古时代,还是属于海浸之区。闽为蛮之别种,则是当时居住在福建的七个部落的总称。

  八闽,则是从北宋开始。因为北宋时代,福建的行政区划分为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南剑州六个州和邵武、兴化二军。而州与军是同一级别的行政机构,共有八州军。元代福建设行中书省,原来的八州军,改称为“八路”。明朝则将“八路”改称为“八府”,即:福州府、建宁府、泉州府、漳州府、汀州府、延平府、邵武府、兴化府。所经从北宋时代的“八州军”,到元代的“八路”。再到明朝的“八府”,都是把福建全省全为八个大行政区。可见,从古代到现代,“八闽”一词作为福建省的别称,这已经成为古今文献上所通用的惯例。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de35bd0100bgl3.html) - 福建的由来_黑金沙_新浪博客
  陈高祖武帝永定元年(557),福建产生了历史上第一个省级建制的“闽州”,领建安、晋安和南安三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把省级建制的建安郡(治福州)改为建州,四年(621年)移州治于建安(今建瓯),六年(623年)从闽县分出泉州(治福州)。

  睿宗景云二年(711)改泉州为闽州都督府,福建才又有省级建制的机构。当时的闽州都督府,不仅辖有闽、建、泉、漳等州,还包括潮州,合为五州。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为了加强边防武装力量,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设“福建经略使”(军事长官职称),它和福州都督府并存。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福建”名称。

福建历史悠久,原始社会就有人类活动,属于古越族的一支,被称为"东越"。战国时期,越国为楚兵所败;越国一些王族南逃至福建和浙江南部,其后裔与福建的闽族人融合,成为"闽越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福建设闽中郡,第一次作为一个行政区划单位出现在中国版图上。唐朝中期设福、建、泉、漳、汀5州。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为加强边防;设"福建经略使"。始有"福建"一词。五代时期,闽王王审知据闽成立闽国基本上奠定了后来的省界。福建又有"八闽" 之称,南宋时福建设l府5州2军,府、州、军为同级行政机构,共计8个,故称"八闽"。宋后基本延袭旧制。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增设台湾府,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单独设省。清末福建共有9府2州,58县6厅。辛亥革命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除府、州制,设省、道、县三级制,几经调整,至解放时止,全省设2市、7个行政督察区,共有67县。1949年福建解放后,全省设2市、8专区,共有67县。1951年,增设泉州、漳州2市,委托专署领导。此后20多年间,行政区划又曾数次调整。开革开放以来,福建根据自己的特点,调整了行政区划,地区改为地级市,形成市带县体制。至2O00年底,全省设9个省辖市,共有14个县级市、25个市辖区、46个县(含金门县)。

《辞海》的解释是:八闽是“福建省的别称。福建古为闽地,北宋时始分为八州、军,南宋分为八府、州、军,元分八路,因有八闽之称。”

  有人说,福建因有闽江,故简称“闽”。这种说法不合事实,因为称闽在前,而闽江之得名在后。“闽”在福建,最早是族称,即为福建土著民族之称呼,亦称为“蛮”或“荆蛮”,后来也称为“越”。《史记》吴大伯世家条的“索隐”对“荆蛮”解释说:“蛮者,闽也,南蛮之名,亦称越。”因此,又有人将它们合称为“闽越”。闽到后来既是族称,也兼称地名,即指福建这块地方。因为早期闽人多以蛇为图腾崇拜,所以《说文解字》称:闽是“东南越蛇种”。

  秦以前的福建,一般称“七闽”。《周礼》上有“五戎、六狄、七闽、八蛮”之说,那是因为福建土著民族在秦以前有“七国”即有七个部落的缘故。

  称福建为“八闽”,是在汉人南迁以后的南宋,因为从北宋开始,福建有八个相当于府(郡)的行政单位。这八个相当于府的行政单位,历元、明、清几个朝代基本上无变化,所以八闽之称一直延用下来。

  这当中,从清初康熙年间开始,福建除了原有八个府的行政单位,还有台湾府也属于福建管辖。这样,福建曾有过九个府的年代,所以八闽的福建又有”九闽”之称。直到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台湾建力行省,与福建分治,于是九闽的福建又恢复八闽之称。

  清以后,福建府一级的行政单位有过多次变动,但人们都以习惯来称呼福建为“八闽”。因此,闽和八闽,成为福建的简称和俗称。

  《辞源》的说法是:“福建省在元代分福州、兴化、建宁、延平、汀州、邵武、泉州、漳州八路,明改为八府,所以有八闽之称。”

  七闽增一闽:唐初增设漳州,正所谓“七闽宜增为八”,这才是八闽由来,其后宋、元的州、军、府、路的变迁,只是因其数恰好为八,正符合此前已有的八闽称谓,后人套用而已,绝不能误以为八闽由此始。

  另外,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闽地置经略使,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为名,此为福建得名之始。宋置福建路;元设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此福建设省之始。后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沿用至今。

  如今的八闽是代指。最早称为八闽原因则是北宋时的行政划分,共计福、建(今建瓯、武夷山市、浦城等地)、泉、漳、汀、南剑(今南平、尤溪、将乐诸地)六州和邵武(今邵武、光泽诸地)、兴化(今莆田、仙游、福清、永泰诸地)二军,南宋时虽然晋建州为建宁府,但“八闽”的统称就这么传下来了

  1福州

  2(建瓯+武夷山+浦城==)

  3泉

  4漳

  5龙岩在汀州

  6南剑=南平(南平、尤溪、将乐诸地)

  7邵武(今邵武、光泽诸地)

  8兴化(今莆田、仙游、福清、永泰诸地)

  


福建七州、八府的由来?
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为加强边防;设"福建经略使"。始有"福建"一词。五代时期,闽王王审知据闽成立闽国基本上奠定了后来的省界。福建又有"八闽" 之称,南宋时福建设l府5州2军,府、州、军为同级行政机构,共计8个,故称"八闽"。宋后基本延袭旧制。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增设台湾...

福建七州、八府的由来?
6. 五代时期,闽王王审知在福建建立了闽国,这为后来的福建省界奠定了基础,福建也因此有了"八闽"的别称。7. 南宋时期,福建设有四个府、五个州、两个军,这些行政单位为同级行政机构,共计八个,因此福建被称为"八闽"。8. 从宋朝开始,福建的行政区划基本延续了之前的制度。清朝康熙二十三年(公元...

福建七州、八府的由来
7. 《辞源》指出,福建元代分为八路,明代改为八府,从而形成“八闽”之称。8. 唐初增设漳州,使“七闽”变为“八闽”,此为八闽由来。9. 福建历史上的行政变化,如宋置福建路、元设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等,均继承和发展了“八闽”称谓。10. 现今的“八闽”代指福建,源自北宋行政划分,包括...

福建为什么叫七州八府
闽”最早出现在周朝,西周时福建称闽越,《周礼·夏官》称七闽。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设置闽中郡,...各府州先后改为路;升福清县为福清州,升长溪县为福宁州。明代改设福建布政使司,治福州,辖8府1州60县。...

福建为什么又叫八闽
福建省以其独特的别称“八闽”而闻名。这个称呼源于历史上的行政划分变迁。元代时,福建省被划分为福州、建州、兴化、延平、汀州、邵武、泉州和漳州八路,到了明朝时期,这些区域进一步改称为八府。这一划分方式被认为是“八闽”名称的由来。“八闽”的名称还与古代的移民群体有关。晋代中原战乱,贵族和...

福建为什么又叫八闽
“八闽”是福建省的别称。具体原因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福建省在元代分福州、建州、兴化、延平、汀州、邵武、泉州、漳州八路,明改为八府,所以有八闽之称。1、关于八闽的来源:(1)福建古为闽地,唐朝时分为五州,为福、建、泉、漳、汀、南剑。(2)北宋时分为八州、军。(3)南宋分为八...

古时候福建为什么被称为“八闽”???
共八府,号称"八闽"。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一六八四年)台湾列入版图后之翌年,改设台湾府,隶属福建布政使司,逐称"九闽"。后升福宁州为福宁府。福建全省共有十府,故又称"十闽"七闽增一闽:唐初增设漳州,正所谓“七闽宜增为八”,这才是八闽由来,其后宋、元的州、军、府、路的变迁,只是因...

列举清朝雍正和嘉庆时期,河南境内的八府七州和九府四州的名称
清初袭明制,称河南省。领府八:开封、河南、怀庆、卫辉、彰德、归德、汝宁、南阳,直隶州一:汝。省会开封府。雍正二年,升许、陈、郑、禹、光、陕六州为直隶州。故八府七州为:开封、河南、怀庆、卫辉、彰德、归德、汝宁、南阳等八州,七州为汝、许、陈、郑、禹、光、陕。雍正十二年,升陈...

福建为什么又叫八闽
到了北宋,增加了邵武军,形成八州、军。南宋时,又变为八府、州、军。元代则分为八路。到了明代,八路改为八府,因此有了“八闽”之称。另一种说法是,相传晋代中原八大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南迁入闽,被称为“八姓入闽”,这也是“八闽”一名的由来。福建的别称还有“七闽”、...

告诉你福建为什么叫八闽
关于“八闽”的来源,有四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唐朝时,福建分为五州(福、建、泉、漳、汀),后来北宋时分为八州、军(福、建、泉、漳、汀、南剑六州,邵武、兴化二军),南宋时分为八府、州、军(福、泉、漳、汀、南剑五州,建宁府,邵武、兴化二军),元分八路,因此有“八闽”之称...

澄海区15552931770: 福建七州、八府的由来? -
段干豪臣功: 福建为“八闽”,是在汉人南迁以后的南宋,因为从北宋开始,福建有八个相当于府(郡)的行政单位.这八个相当于府的行政单位,历元、明、清几个朝代基本上无变化,所以八闽之称一直延用下来.这当中,从清初康熙年间开始,福建除...

澄海区15552931770: 福建为什么叫八闽大地? -
段干豪臣功: 八闽是福建省的别称. 《辞海》的解释是:八闽是“福建省的别称.福建古为闽地,北宋时始分为八州、军,南宋分为八府、州、军,元分八路,因有八闽之称.” 《辞源》的说法是:“福建省在元代分福州、兴化、建宁、延平、汀州 、邵武...

澄海区15552931770: 福建为什么被称为福建 -
段干豪臣功: 福建简称闽.闽字最早出现于周朝,闽与八闽,都是福建省名的简称和别称.“闽”是最原始的名称.《山海经·海内南经》说:“闽在海中”,这说明福建在远古时代,还是属于海浸之区.闽为蛮之别种,则是当时居住在福建的七个部落的总...

澄海区15552931770: 为什么福州这里要叫八闽?
段干豪臣功: 说法一:八闽是“福建省的别称.福建古为闽地,北宋时始分为八州、军,南宋分为八府、州、军,元分八路,因有八闽之称.”[摘自《辞海》] 说法二:福建省在元代分福州、兴化、建宁、延平、汀州 、邵武、泉州、漳州八路,明改为八府,所以有八闽之称.[摘自《辞源》]作者:2022km

澄海区15552931770: 为什么福建又称八闽? -
段干豪臣功: 宋朝中后期至明朝时候,福建全省八路先后改为福州、建宁、延平、邵武、兴化、泉州、漳州、汀州八府.从宋至清的九百年间,福建在大部分时间里保持八府建制,故有八闽之称.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福建的八闽大姓,代表着从北方战乱地区...

澄海区15552931770: 福建被成为八闽大地的由来为什么成为八闽而不是其他呢 -
段干豪臣功: 《辞海》的解释是:八闽是“福建省的别称.福建古为闽地,北宋时始分为八州、军,南宋分为八府、州、军,元分八路,因有八闽之称.”《辞源》的说法是:“福建省在元代分福州、兴化、建宁、延平、汀州 、邵武、泉州、漳州八路,明改为八府,所以有八闽之称.”七闽增一闽:唐初增设漳州,正所谓“七闽宜增为八”,这才是八闽由来,其后宋、元的州、军、府、路的变迁,只是因其数恰好为八,正符合此前已有的八闽称谓,后人套用而已,绝不能误以为八闽由此始.另外,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闽地置经略使,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为名,此为福建得名之始.宋置福建路;元设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此福建设省之始.后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沿用至今.

澄海区15552931770: 闽是哪里的简称?
段干豪臣功: 是福建的拉

澄海区15552931770: 中国古代一些地名中含有数词,如两浙,三秦,四川等.福建历史上有八闽,九闽之称,这主要由来于 -
段干豪臣功:[答案] 唐朝中期设福、建、泉、漳、 汀5州. 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为加强边防;设“福建经略使”.始有“福建”一词.五代时期,闽王王审知据闽成立闽国基本上奠定了后来的省界.福建又有“八闽” 之称,南宋时福建设l府5州2军,府、州...

澄海区15552931770: 福建八闽那八闽 -
段干豪臣功: 八闽是福建省的别称. 《辞海》的解释是:八闽是“福建省的别称.福建古为闽地,北宋时始分为八州、军,南宋分为八府、州、军,元分八路,因有八闽之称.” 《辞源》的说法是:“福建省在元代分福州、兴化、建宁、延平、汀州 、邵武...

澄海区15552931770: 福建称之为八闽是指哪八闽呀? -
段干豪臣功: 福建之内,建、延、邵、汀为上(内陆,闽西)四府,福、兴、漳、泉为下(沿海,闽东)四府,共八府,总称“八闽”. “七闽增一闽”:秦以前的福建,一般称“七闽”.《周礼》上有“五戎、六狄、七闽、八蛮”之说,那是因为福建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