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关于“近墨者黑”的议论文事实论据

作者&投稿:银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为话题 议论文~


古人云:“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本人非常赞同这一观点。红色和黑色如果相结合,就会变成混浊的黑色。请问,有谁看过这两者结合会变成鲜艳的红色呢?
假如脚上的一只袜子臭了,另一只袜子没有理由不臭的啊。假如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即使你的行为不怎么好,但这些都只是暂时的,因为在你的朋友潜移默化下,不久的将来,你一定也会变得高尚的;假如和许多行为、举止十分卑鄙的人在一块,不用说,不过多久,你做事和说话就会和那一帮人相似。这说明环境,它能改变人的一切。
国家工作人员一向是我们认为可以信赖的人。可每次捉拿一个贪官时,就会带出一串和他一样腐败的贪官。这是为什么?这不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吗。
如果一个顶头上司是一个见钱眼开的人,毫无疑问他手下的人也肯定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
如果一个家庭中,父母都是为人热情,老实的人,平时又谨小慎微,从来也不得罪别人,那么他们的孩子也肯定是彬彬有礼,惹人喜爱。
因此,不管大到国家还是小到家庭,我始终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实也并不完全错误,只是要论程度而定,所以当大家遇到“黑”要学会守心,有余力时还要伸出援手,用自己的“赤”来感染他。
所谓朱就是朱砂,墨则是墨汁,赤则是红。顾名思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的意思。
我并不完全赞成这种观点,如果将朱砂与墨汁混合在一起会怎么样呢?如此的话两者会融合在一起,变成一种新的颜色。而我们通常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并不包括这种情况。所以说,坏人只能把平凡的人带坏,好人也只能把平凡的人带好。那么,这种说法的论点就是不全面的。
事情发生在一个小镇上,有一个小孩得了严重的传染病。其他孩子的父母都告诫自家的小孩不让与其同玩,只有一个男孩例外。有位好心人提醒他说:“难道你不知道他有传染病吗?”他回答说:“我妈妈告诉我,人的身体是健康的,就不怕被传染!”他一直陪伴患病小孩痊愈。上高中时,他成绩名绩名列前茅;但他有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喜欢就班上学习成最差的几个不良同学一起玩;老师告诫他;而他却说:“如果真的变坏了,也不怪别人,其实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坏孩子”!
这个故事也能反驳“白沙在泥,与之俱黑。”这个论点。文中的小孩并没有因为朋友得了病而抛弃他,并没有因为同学成绩差而嫌弃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自己有健康的身体与坚定的意志,并用自己的“赤”感染他们。从这个故事可看出“近墨者黑”这种说法的是以偏概全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实也并不完全错误,只是要论程度而定,所以当大家遇到“黑”要学会守心,有余力时还要伸出援手,用自己的“赤”来感染他。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是靠近朱砂的变红,靠近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能使一个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一个人变坏。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象地说明了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尤其对青少年影响更大,更深刻。因此,人们历来重视对所处环境的选择,主张“居必择乡,游必就士”。大家所熟悉的“孟母择邻”的故事,就是一例,孟母为了给孟轲选择一个适于成长的居住环境,竟三次搬家,由“近墓”之所迁至“市旁”又继而到“学宫之旁”可见她多么重视环境的选择。《颜氏家训》中说“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就说明了小时候在一定的环境生活,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定的品德习惯。王羲之,众所周知,晋代大书法家,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难怪鲁迅先生说:“读书人家的子弟熟悉笔墨,木匠的孩子会玩弄斧凿,兵家儿早识刀枪……”这些名言,不无道理。
人们不仅注意环境选择,更注意一定环境中人的交往。《涞水闻记》中记载着宋朝张奎母的事迹。儿子每次请朋友到家做客,她都在窗外悄悄听着,朋友和儿子谈论学问,她设宴招待;如是嘻嘻哈哈,不谈正事,就不管饭吃。说明她重视儿子结交人,古人结交朋友中还注意“结交胜己者”,就是结交才德超过自己的人。以便在交往中受到良好的影响,取长补短。但是也有人并不重视结交朋友上的问题,往往近“墨”变“黑”,这方面的事例也是屡见不鲜。前不久,太原市有张氏 兄妹四人均被法律部门判刑,这是什么原因呢?大的结交上坏人,不但影响了自己,也影响了自己的弟妹,一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危害之大,大可不察。
花朵在空气新鲜的环境中,才能开得更美丽。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大家一同来创造一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良好环境吧!

近墨者黑
我同意“近墨者黑”的观点.
有人说“近墨者未必黑”,说“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我认为这没有道理.荷花是花苞长出水面以后才开放的,所以能“不染”.如果它在污泥中开放,从物理学和生物学角度,我们不难想象得出它将是一副怎样的“尊容”.
举出“近墨者黑”的实例并不难.修理汽车的工人每天接触油污,日久天长,他们的双手浸满油污;我们挖开煤厂煤堆下面的土地,就会发现它们大部分都沾上了煤.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无论是人的手,还是土地,都是有一定空隙的,由于分子扩散作用,日久天长,油污必然会通过手的表皮进入皮肤内部,煤分子也会扩散进入土层.
任何事物都不是无懈可击的.物质是这样,不需说,人的道德修养也是如此.如果你接触美好的事物或品质优秀的人,就有可能由于耳濡目染而不知不觉受到陶冶,不自觉地接受真善美的世界观,而自身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但如果你置身于一个“假、恶、丑”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自己或多或少地受到坏的影响,这就是近墨者黑.
年轻人尤其如此.我们思想单纯,阅历浅,经验少,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但这时候思想敏锐,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容易被着色,所以我们更要提高警惕,争取多接触一些美的事物,多熏陶自己,注意防微杜渐,坚决摒弃丑恶的东西.
警惕呀,近墨者黑.


关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名言有哪些?
关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名言有:1、先秦荀况《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释义: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2、先秦孔子《孔子家语·六本》: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

关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事例和名言是什么?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名言如下:1、见贤思齐焉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说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在其中和他看齐。2、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用于比喻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

征集关于"近墨者黑"的事例!!!
谈到这一问题,我们自然会想起西晋思想家傅玄曾说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现在常用来比喻经常与优秀人才一起交往,自己也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反之亦然。的确,生活中,我们都会在不经意间接受来自环境的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不知不觉地改变了自己的品行。古往今来,有许多真实的事例可...

求一篇关于‘近朱者赤’或‘近墨者黑’为话题的议论文。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是靠近朱砂的变红,靠近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能使一个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一个人变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象地说明了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尤其对青少年影响更大,更深刻。因此,人们历来重视对所处环境的选择,主张“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关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还有一句话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说你自己不要太受别人影响了,而且对于德行较好的人你是要学习他的优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关于跟谁交往,那要看你们的脾气,秉性适合不适合了,朋友在一起没有快乐,何必要在一起?

孔子说过的关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的话是什么
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

关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名言有哪些?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到底想当猪呢还是墨呢?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谁说墨一定要是黑的?不也有红墨水吗?3.自古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濯清涟可以不妖,但出淤泥怎能不染。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付玄。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有什么关于“近墨者黑”的议论文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近墨者黑 我同意“近墨者黑”的观点。有人说“近墨者未必黑”,说“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我认为这没有道理。荷花是花苞长出水面以后才开放的,所以能“不染”。如果它在污泥中开放,从物理学和生物学角度,我们不难想象得出它将是一副怎样的“尊容”。举出“近墨者黑”的实例并不难。修理汽车...

关于近墨者黑作文素材
关于近墨者黑作文素材,如下 古人是很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的,因此就有了“近墨者黑”的说法,就有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环境对个人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如同一块白布进了染坊,即使未直接进人染缸,但常在染缸周围,就难免被见汁溅上。人也一样,长期处在一个不良环境...

有什么关于“近墨者黑”的议论文事实论据
近墨者黑 我同意“近墨者黑”的观点.有人说“近墨者未必黑”,说“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我认为这没有道理.荷花是花苞长出水面以后才开放的,所以能“不染”.如果它在污泥中开放,从物理学和生物学角度,我们不难想象得出它将是一副怎样的“尊容”.举出“近墨者黑”的实例并不难.修理汽车的工人...

范县18024132039: 有什么关于“近墨者黑”的议论文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
壬将复方: 近墨者黑 我同意“近墨者黑”的观点. 有人说“近墨者未必黑”,说“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我认为这没有道理.荷花是花苞长出水面以后才开放的,所以能“不染”.如果它在污泥中开放,从物理学和生物学角度,我们不难想象得出它将...

范县18024132039: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有什么论据和事例越多越好. -
壬将复方:[答案]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有个训练题.题目提供三则材料,要求归纳出一个论题,写一段议 论文字.第一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以作为观点;第二则“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 淮北则为枳……水土异也”,着眼于自然环境;第三则“一傅众咻”的成...

范县18024132039: 关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事实论据3个 -
壬将复方:[答案] 孟母三迁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在颍州当长官的时候,手下有一个名叫吕公著的年轻人.有一次,欧阳修的好友范仲淹路过这里,便到他家中拜访,欧阳修邀请吕公著一同待客.席间,范仲淹对吕公著说:“你能在欧阳...

范县18024132039: 关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事实论据3个 -
壬将复方: 1、柴静的故事.柴静是大家公认的优秀记者,可是她却认为她的优秀完全来自于她的老师.柴静在央视做实习生的时候她的老师十分看不上她,无论她多么努力,她的老师还是不断的挑她的错误.柴静后来在书中写道,我很感谢我的老师,正...

范县18024132039: 举出关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事例一定要是事例 -
壬将复方:[答案] 我国古代就有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原住在艺人的旁边,孟子就止不住去听 ,当迁至屠户旁时,孟子又常去看杀猪.直... 以至于成了 大思想家.这则故事虽然有轻视劳动人民的意思,但是,它讲明了这个道理——近墨者必黑 .孔子的“居必择邻,...

范县18024132039: 找2 - 3个例子证明“近墨者黑” 有名的人当然最好我要的是近墨者黑的例子 不是近朱者赤 也不是作文 2 - 3个例子就行 -
壬将复方:[答案]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现实中,人与人的交往构成了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会受到种种环境的影响.谈到这一问题,我们自然会想起西晋思想家傅玄曾说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现在常用来比喻经常与优秀人才一起交往,...

范县18024132039: 有关近墨者黑的 例子如题 -
壬将复方:[答案] “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原住在艺人的旁边,孟子就止不住去听 ,当迁至屠户旁时,孟子又常去看杀猪.直至三迁至学馆旁时孟子才专心读书.以至于成了大思想家.这则故事虽然有轻视劳动人民的意思,但是,它讲明了这个道理——近墨者必黑 .

范县18024132039: 我们作业有议论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求几个事实论据? 为了有说服力,最好是名人的.谢谢~ -
壬将复方:[答案] 孟母三迁的故事

范县18024132039: 近墨者黑,古有孟母三迁的故事,现今大家有哪些实例可以来论证呢?盼复, -
壬将复方:[答案]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一句流行了很久的俗语.人们也常常视它为真理.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伙伴得了很容易传染的皮肤病,许多家长都告诉自己的孩子不要和他在一起,但是有一个父母都是医生的小男孩却一如既往地和小伙...

范县18024132039: 征集关于"近墨者黑"的事例!!! -
壬将复方: “孟母三迁”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