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什么不见两只

作者&投稿:巧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什么不是两只~

杜甫的《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不是诗人不愿意用“只”,而是在当时,这个量词还没有普及使用,观看文献可以发现,唐朝以前,很少有“只”这个量词的,最早的时候,古人是不用量词的,或者直接省略的,比如《口技》: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绝句
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杜甫的《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什么不用两只,而用两个?

用“两个”,一是因为“个”字拟人化一些,显得黄鹂可爱;而是因为“个”为仄声,“只”为平声,为了平仄的需要,用“个”字.


为什么是两个黄鹂鸣翠柳而不是两只黄鹂鸣翠柳
“个”是“仄声”;“行”是“平声”(阳平),古诗讲究“仄、平”对仗的韵律。“只”是“平声”(阴平),与下句的“行”是“平声”(阳平)够不成对仗的韵律。所以是两个黄鹂鸣翠柳。出自《绝句四首 其三》,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第三首诗描写早春景象,四句四景,又融为一幅生机勃勃...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为什么好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出自:《绝句 》唐·杜甫 翻译:两只黄鹂在翠柳里鸣叫,一行白鹭正飞上蓝天,从窗口可以望到远处西山上长年不化的积雪,...

杜甫《绝句》的意思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间鸣叫,一行白鹭向湛蓝的高空里飞翔。西岭雪山的景色仿佛嵌在窗里,往来东吴的航船就停泊在门旁。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注释:黄鹂:黄莺,鸣声悦耳。白鹭:鹭鸶,羽毛纯白,能高飞。窗含:谓由窗往外望西岭,好似嵌在窗框中,...

古诗绝句中,第一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什么意思?_百度...
翻译: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出处:唐代·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注...

两个黄鹂鸣翠柳全诗意思是什么?
两个黄鹂鸣翠柳全诗意思: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出处:出自唐代杜甫的《绝句》。原诗如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四首中两个黄鹂分别对什么?
“两个黄鹂”对“一行白鹭”;“鸣翠柳”对“上青天”;“窗”对“门”;“含”对“泊”;“西岭”对“东吴”;“千秋雪”对“万里船”。《绝句》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间鸣叫,一行白鹭向湛蓝的高空里飞翔。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描写的是什么时的景色
具有喜庆的意味。出自唐代杜甫《绝句四首(其三)》,原文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两个黄鹂鸣翠柳”的全文是什么意思?
“两个黄鹂鸣翠柳”出自唐朝杜甫的《绝句》全文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文解释: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注释:1....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什么季节,为什么
“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 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 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

《绝句》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何不是“两只”?
三、时代因素与现在的习惯不同,古时候人们形容东西数量习惯说两个,“个”字作为量词使用的更为广泛,“只”更加书面化,应用的比较有限,只有在正式的文函中才会大量使用。四、确定性不同虽然诗中写到的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但是实际数量可能不是这么多,只是杜甫在作这首诗时...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18729642165: 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什么不见两只 -
刀葛盐酸: 杜甫的《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什么不用两只,而用两个?用“两个”,一是因为“个”字拟人化一些,显得黄鹂可爱;而是因为“个”为仄声,“只”为平声,为了平仄的需要,用“个”字.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18729642165: 为什么是两个黄鹂鸣翠柳、而不是两只黄鹂鸣翠柳?? -
刀葛盐酸: 因为杜甫是学文的,不是学理的,所以杜甫对于量词的运用不是很好,所以用了两个.小朋友们一定要搞清楚量词哦,否则会闹出笑话的.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18729642165: 绝句一首诗中为什么两个黄鹂不叫两只黄鹂? -
刀葛盐酸: 杜甫的《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不是诗人不愿意用“只”,而是在当时,这个量词还没有普及使用,观看文献可以发现,唐朝以前,很少有“只”这个量词的,最早的时候,古人是不用量词的,或者直接省略的,比如《口技》: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18729642165: 为什么是两个黄鹂鸣翠柳,而不是两只 -
刀葛盐酸: 那时候对一个人,一只鸟,一棵树……里面的个、只、颗……没有要求,也就是这些语文知识还没扩展出来.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18729642165: 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什么不说两“只”黄鹂鸣翠柳呢? -
刀葛盐酸: 平仄用韵的讲究.两个黄鹂鸣翠柳 仄仄平平平仄仄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18729642165: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为什么不是 两只? -
刀葛盐酸: 首先我要说的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是很难能可贵的一种探知精神,也是在以后中国的所谓素质教育下逐步抹杀的特质.至于原版是 两个,尽管从现在的汉语角度来说,用"只"更为恰当的,但是从当时的语言的韵律以及当时汉语的程度,作者用了"个",具体可以参照下面的链接,希望对你有帮助!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18729642165: 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什么不是两只 -
刀葛盐酸: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个与行对应 只的对照性就差的多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18729642165: 为什么是两个黄鹂鸣翠柳而不是两只黄鹂鸣翠柳 -
刀葛盐酸: “两个”VS“两只” 《绝句》的一二句开头的数目是“两个”、“一行”, “个”是“仄声”;“行”是“平声”(阳平),古诗讲究“仄、平”对仗的韵律. “只”是“平声”(阴平),与下句的“行”是“平声”(阳平)够不成对仗的韵律. 在古诗中,奇数句称“出句”,偶数句称“对句”.每一出句和对句构成一个联句.每一诗句之内,必须做到两字一词,词与词之间的平仄声律交替运用;在每个联句之内,即一与二、三与四句之内....,上、下两个单句之间的平仄声律必须相对(相反),因此在奇句(即上句、出句)与偶句(即下句、对句)之间,必须遵循“奇偶相对”的规律;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18729642165: 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什么是两个不是两只? -
刀葛盐酸: 应为古代的人就习惯说“两个”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18729642165: 七言绝句大全,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什么不用只 -
刀葛盐酸: 虑到平仄的限制,“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为了不打乱诗歌整体的意境只好牺牲个别细节来弥补,总比拗救要轻松一些吧!杜少陵可是很讲究这个的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