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说的以古为镜出于哪本书?

作者&投稿:黎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唐太宗说的以古为镜出于哪本书?~

这就是他自己第一次说的。
《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以古为镜”,十分关注历代兴亡,尤其注意“前王得失”。贞观三年,太宗奖励凉州都督李大亮敢于直谏,赐荀悦《汉纪》一部,称此书“叙致既明,论议深博,极为治之体,尽君臣之义”,要他“宜加寻阅”(《旧唐书·李大亮传》)。太宗也为新修《晋书》撰写史论,其目的是告诫皇太子“居治而忘危”,“失慎于前,所以贻患于后”的教训,警告唐室功臣不要有亏“贞臣之体”,“见嗤后代”。从贞观年间的政治实践来看,唐太宗不愧为历史上最重视“以古为镜”的帝王。正是在这种思维带动下,贞观朝出现了两件影响久远的文化盛事,一是大规模的整理古籍,确定了古籍分类的基本门类,二是大规模修撰史书,开创了官修史书的基本格局。
整理古籍有重大意义:诸子为经籍之鼓吹,文章乃政化之黼黻,皆为治之具。为实现致治,唐初花了十余年的时间,对历代图籍进行了系统整理,“数年之间,秘府图籍,粲然毕备。”(《旧唐书·魏征传》)经过系统整理,形成颇具影响的《隋书·经籍志》。该书不仅著录了隋以前图书流传的情况,叙述图书沿革、变化、学术源流,而且确立经史子集四大部类,成为中国古典目录学的主流。而魏征汇辑《群书治要》,是“有关政术、存乎劝戒”的古籍选本,多为古籍之精华,博而且要,体现了其用古籍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匠心。
唐太宗的另一个思路,是修史以“览前王之得失”。“览前王之得失,为在身之龟镜”是唐太宗的名言。贞观君臣自觉总结前王得失,从而开创出“贞观之治”的大好局面。他们以史为鉴,特别是以隋为鉴,既“取鉴于亡@国”,亦“取鉴于哲人”,这是鉴戒思想的深入与发展。唐太宗在魏征去世后对侍臣讲:“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传》)贞观十一年,五代史成,主持修史的魏征对鉴戒思想作了系统总结。不仅高度概括了如何从亡国取鉴以求致治的思想,还将修史、取鉴、求治三者紧密地联系起来,使中国古代史学的鉴戒功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就是他自己第一次说的,属于原创。
《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以古为镜”,十分关注历代兴亡,尤其注意“前王得失”。贞观三年,太宗奖励凉州都督李大亮敢于直谏,赐荀悦《汉纪》一部,称此书“叙致既明,论议深博,极为治之体,尽君臣之义”,要他“宜加寻阅”(《旧唐书·李大亮传》)。太宗也为新修《晋书》撰写史论,其目的是告诫皇太子“居治而忘危”,“失慎于前,所以贻患于后”的教训,警告唐室功臣不要有亏“贞臣之体”,“见嗤后代”。从贞观年间的政治实践来看,唐太宗不愧为历史上最重视“以古为镜”的帝王。正是在这种思维带动下,贞观朝出现了两件影响久远的文化盛事,一是大规模的整理古籍,确定了古籍分类的基本门类,二是大规模修撰史书,开创了官修史书的基本格局。
整理古籍有重大意义:诸子为经籍之鼓吹,文章乃政化之黼黻,皆为治之具。为实现致治,唐初花了十余年的时间,对历代图籍进行了系统整理,“数年之间,秘府图籍,粲然毕备。”(《旧唐书·魏征传》)经过系统整理,形成颇具影响的《隋书·经籍志》。该书不仅著录了隋以前图书流传的情况,叙述图书沿革、变化、学术源流,而且确立经史子集四大部类,成为中国古典目录学的主流。而魏征汇辑《群书治要》,是“有关政术、存乎劝戒”的古籍选本,多为古籍之精华,博而且要,体现了其用古籍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匠心。
唐太宗的另一个思路,是修史以“览前王之得失”。“览前王之得失,为在身之龟镜”是唐太宗的名言。贞观君臣自觉总结前王得失,从而开创出“贞观之治”的大好局面。他们以史为鉴,特别是以隋为鉴,既“取鉴于亡@国”,亦“取鉴于哲人”,这是鉴戒思想的深入与发展。唐太宗在魏征去世后对侍臣讲:“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传》)贞观十一年,五代史成,主持修史的魏征对鉴戒思想作了系统总结。不仅高度概括了如何从亡国取鉴以求致治的思想,还将修史、取鉴、求治三者紧密地联系起来,使中国古代史学的鉴戒功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出处:《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应该是出自贞观政要这本书里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句话是唐太宗李世民所说,出自《旧唐书·魏徵传》,原句为: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白话译文】太宗对梁公说:“用铜当作镜子,可以使衣帽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作镜子,可以...

唐太宗以人为镜出自于什么?
出自《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近义词: 以人为鉴,意思是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627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年号贞观。他名字的意思是“济...

以铜为镜以古为镜以人为镜的出处是哪?
这是唐贞观十七年,在谏臣魏征病逝后,唐太宗说的话,原句为:“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大意是:“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出自何处?
出自《 贞观政要•论任贤》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极为思念,感慨的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 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贞观政要•论任贤》)

唐太宗名言“以史为镜”还是“以古为镜”?
“以古为镜”出自唐太宗李世民之口。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出自...
于君贤.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意思是说,人们用铜镜照自己,可以看到穿戴 是否整齐;用历史做借鉴,可以知道历代兴衰和更替 的原因;看别人的成功和失败,可以汲取经验和教训.正因为唐太宗能纳谏,大臣们都敢于直言进谏,所以 他在位期间,唐朝的政治比较开明,经济繁荣....

唐太宗说的以古为镜出于哪本书?
《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以古为镜”,十分关注历代兴亡,尤其注意“前王得失”。贞观三年,太宗奖励凉州都督李大亮敢于直谏,赐荀悦《汉纪》一部,称此书“叙致既明,论议深博,极为治之体,尽君臣之义”,要他...

...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
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二、译文:唐太宗评价魏征说:“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使衣帽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

唐太宗的三镜是哪三镜。原话是什么
唐太宗的“三镜”为以铜为镜、以古为镜、以人为镜。原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已过。魏徵没,朕亡一镜矣!译文:人们用铜做成镜子,可以用来整齐衣帽,将历史做为镜子,可以观察到历朝的兴衰隆替,将人比做一面镜子,...

以古为鉴知兴衰 以人为镜明得失 是什么意思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唐太宗对魏征的评价。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指人要能听进去他人的告诫,对于别人支出的缺点,要虚心接受并改正,这样才能不断的进步。

化州市17783935662: 唐太宗说的以古为镜出于哪本书? -
示勇艾林: 这就是他自己第一次说的. 《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以古为镜”,十分关注历代兴亡,尤其注意“前王得失”.贞观三年,太宗奖励凉州都督李大亮敢于...

化州市17783935662: “以铜为镜.”出自那首诗? -
示勇艾林:[答案] 不是出自诗,而是出自唐太宗李世民之口,是一段话,评价魏征的,最先在《旧唐书·魏徵传》里记载: 【词 目】 以铜为镜 【发 音】yǐ tong weí jìng 【近义词】 以古为镜 以史为镜 以史为鉴 【出 处】《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

化州市17783935662: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出自哪里? 含义? -
示勇艾林: 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好一个人的穿戴;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史上的兴盛衰亡;用别人作自己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得失.(唐太宗)《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一零·列传第二十二 魏徵》 :“以铜为鉴,可正衣寇;...

化州市17783935662: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是唐太宗所写的那首词里的? -
示勇艾林: 出自《魏郑公谏录•卷五•太宗临朝诏群臣》或《贞观政要•君道》,不是出自他写的词中的.原句是: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化州市17783935662: 唐太宗叹曰:"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得失.来至高中哪本书的哪篇文章? -
示勇艾林:[答案] 第一次出现绝对是来自初中历史教科书. 巧的是,我也专门关注过这个东西,历史教科书那一页好像还有唐太宗骂魏征说要杀了,然后长孙皇后如何劝唐太宗那一段. 当然高中历史书也有.

化州市17783935662: 唐太宗说的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哪篇古文有 -
示勇艾林: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段话出自唐太宗李世民与大臣魏征的故事.大臣魏征,能直率的向唐太宗提意见,经常在朝廷上直抒己见,唐太宗也因为能听取正确意见,所以在他统治时期,政...

化州市17783935662: “以铜为镜...”出自那首诗? -
示勇艾林: 不是出自诗,而是出自唐太宗李世民之口,是一段话,评价魏征的,最先在《旧唐书·魏徵传》里记载:【词 目】 以铜为镜 【发 音】yǐ tong weí jìng 【近义词】 以古为镜 以史为镜 以史为鉴 【出 处】《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

化州市17783935662: 《史记》“司马迁以铜为镜,可正衣冠”后几句是什么? -
示勇艾林: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不是《史记》的,而是出现在《旧唐书》,唐太宗说的.太宗夜梦徵若平生,及旦而奏徵薨,时年六十四.太宗亲临恸哭,废朝五日,赠司空、相州都督,谥曰文贞.给羽葆鼓吹、班剑四十人,赙绢布千段、米粟千石,陪葬昭陵.及将祖载,徵妻裴氏曰:“徵平生俭素,今以一品礼葬,羽仪甚盛,非亡者之志.”悉辞不受,竟以布车载柩,无文彩之饰.太宗登苑西楼,望丧而哭,诏百官送出郊外.帝亲制碑文,并为书石.其后追思不已,赐其实封九百户.尝临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旧唐书·魏征列传》)

化州市17783935662: 求大家讲些有关于镜子的典故和名人名言啥的???
示勇艾林: 在一代名臣魏征死后,唐太宗悼念他时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盛衰得失),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这是一句...

化州市17783935662: 以史为鉴知兴衰,以人为镜明得失. 是谁说的? -
示勇艾林: 是唐太宗说的 原文是:“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才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