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文臣群体打死人的事情忘了是那件事了,知道的人解释一下,我在明朝那些事里面看

作者&投稿:屠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明朝那些事》中,第几部中有臣子在殿上被其他大臣活活被打死的?~

第三部
马顺,明英宗年间担任锦衣卫指挥使,他创造了明朝历史的一项纪录,他是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朝堂上被大臣(文官)群殴打死的锦衣卫指挥使。
以下是文章内容
他要在皇帝的眼皮底下,文武百官面前,当众打死张璁!
当然了,大明还是有法律的,打死人是要偿命的,杨慎并不是没有脑子的,他选择的那个行凶地点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在这里打死人是不用负责任的。
而这个天王老子也没法管的合法杀人地域叫做左顺门。
左顺门之所以能够得到死刑豁免权,那还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的。因为在七十多年前,这里曾经打死过三个人,而且所有行凶者全部无罪释放。
这就是正统年间的左顺门事件,王振的三个同党在左顺门附近被大臣们一顿海扁,全都做了孤魂野鬼。按说打死了也就打死了,可也出了个副作用,此后这个地方竟然成了一些人心目中的圣地,每逢朝中出了个把小人,就有人到这里来拜,来骂,也没人去管。
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打死奸邪小人的指定地点,最后甚至发展到刑部官员也默认了此地的特殊意义,表示如果在这里打死人,可以按照前例不予追究。
换句话说,这就是个打死人不赔命的地方。

“当权者的沉默彻底激怒了大臣们,王振的倒行逆施、仗势欺人又出现在他们的脑海里,在土木堡之战中,这些大臣们也多有亲属、同年毙命,新仇旧恨,如此罪大恶极之人,竟然得不到处罚,天理何在!
  正当大臣们的情绪即将达到顶点时,一个不识相的家伙出现了。
  锦衣卫指挥马顺一直都是王振的死党,帮着他干了不少坏事,侍讲学士刘球就是被他派人杀害的,此事尽人皆知,只是由于其势力太大,一直没有人动他。
  此时,这位马顺出马了,他仗着有皇帝的谕令,竟然喝斥群臣,让他们立刻出去。
  马顺的行为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
  找死。
  就这样,由陈溢点火,朱祁钰加炸药,马顺最终引爆,三方通力合作,团结一致,即将演出了明史中朝廷最为精彩火爆的一幕。
  大臣们本已愤怒到了极点,哭骂声越来越大,王振的同党马顺偏偏这时跳出来,大耍威风,按理说,他们应该更加愤怒才是。可是此时这些愤怒的人们却陷入了短暂地沉默之中。
  可怕的沉默。
  这种沉默是愤怒的顶点。
  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那么多的屈辱,那么多的悲痛,毫无道理的欺压侮辱,亲人好友的战死被俘,现在到了这个地步,竟然还在作威作福。
  够了,足够了。
  不用再压抑自己的愤怒,不用再忍受无耻的欺凌!
  动手!
  【殴斗】
  马顺还在洋洋得意地喝斥着大臣们,往日他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看来,今天并没有什么不同。
  突然,有一人跑出大臣行列,朝自己猛冲过来!还没有等他缓过神来,头发已经被狠狠地抓住,脸上重重地挨了好几下。
  终于开始了。
  第一个动手的是户科给事中王竑。
  王竑是个言官,平时的工作就是监察弹劾,此人脾气急躁,性格耿直,早就看王振一党不顺眼,而国家沦落到这个地步他也十分痛心,更加痛恨王振一伙。眼见王振已死,马顺还敢如此嚣张,他不由得怒上心头。
  什么都别谈了,来真格的吧!
  马顺,看我打不死你!
  他冲上前去,抓住马顺的头发,先用手中的朝笏劈头盖脸地向马顺打去,愤怒冲昏了他的头脑,到后来,兵器也不要了,索性赤手空拳上阵,拿出看家本领王八拳,一套拳法用得如行云流水,密不透风,拳头暴雨般落在马顺的身上,边打还边骂:
  “到了这个时候,你还敢嚣张!”
  他越打越怒,越打越气,情绪激动到极点,竟然干出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
  王竑觉得这样还不足以出气,于是放弃了拳脚,抓住马顺,竟然用嘴咬下了他脸上的一块肉!
  疯了,彻底疯了。
  这里我们从技术层面评点一下王竑的这一系列斗殴动作,他上来后首先抓住马顺的头发,抓头发这招在打架中应该说是很常用的,用这一招开头,说明他确实有一定打架经验。
  但考虑到他本人是文官,平时主要工作是上奏折,所以暂不考虑他是武林高手的可能,其使用王八拳的可能性很大,而从他动嘴咬人这一点上看,他确实是气愤到了极点。因为男性过程打架中,用这此招往往会被人瞧不起,所以如非万不得已,这一招是不会使出来的。
  他已愤怒到了极点。
  此时倒在地上的马顺是痛到了极点,也吓倒了极点,他绝想不到,竟然有人敢在朝堂之上,皇帝面前动手,平时一呼百应,毕恭毕敬的大臣竟然变成了恶狼。
  马顺已经十分痛苦了,但更让他痛苦的还在后头。
  王竑的这一举动也惊呆了站在一旁的大臣们,但只在片刻之间,他们已经反应过来,事情到了这个地步,王振那帮人竟然还敢欺凌自己,实在是让人忍无可忍!
  有怨报怨,有仇报仇,该出手时就出手!
  于是,在王竑动手之后,大臣们立刻蜂拥而上,几个跑得快的先赶了上去,对着马顺拳打脚踢,就是一顿暴打,很快马顺就被团团围住,无数双拳头,无数只脚朝他身上招呼,转瞬之间,他已经是遍体鳞伤。
  跑得快的还能打上几拳,跑得慢的就没有福气了,人群围了几层,后来的大人们只能撩起官袍,抬起大脚朝着被众人包围躺在地上奄奄一息的马顺猛踩。
  于是,这些平日温文尔雅、埋头苦读的书呆子们一改往日之文雅举止,无论打过架与否,无论是翰林还是堂官,也无论年龄大小,官位高低,纷纷赤膊上阵。
  要知道,明代的官服并不是打架的专用服装,为显示官员的地位,他们的外袍比较宽大,有时走起路来还要提起下摆,免得踩到摔跤。
  而且这些大人们上朝还戴着乌纱帽,就这么一副装束,怎么能打架?
  此时此刻也顾不得了,大人们压抑不住心中的愤怒,丢掉帽子,卷起官服,纷纷上前痛殴马顺,还有个别人打得兴起,甚至卷袖赤膊上阵。
  往日不可一世的马顺此刻只剩下了求饶的份,但没有人理会他,因为所有的人都记得,这个人是王振的帮凶,他曾经逼死了刘球,逼死了很多被关入诏狱的大臣。
  他罪有应得。
  不一会,群臣们停止了打斗,因为马顺已经被打死。
  但事情不能就这样完结,这些杀红了眼的人把目光对准了坐在上面的朱祁钰。
  朱祁钰目瞪口呆。
  他看着王竑冲了出来,看着王竑抓住了马顺的头发,看着王竑嘴咬马顺,然后他看见群臣也冲了出来,一拥而上,把马顺团团围住,拳打脚踢。
  最后,他看见马顺被打死,就当着他的面。
  所有的这些行为已经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那些文质彬彬的大臣们,一下子变成野兽,朝堂之上,皇帝最大,大臣唯唯诺诺,不发一言。这才是想象中的朝堂。
  可是现在,满地都是被丢的官帽、官服、腰带,一群近乎疯狂的人在进行殴斗,太监们也早已躲到了一边发抖,哀号声、痛骂声、还有拳头落在人肉上发出的沉闷而可怕的声音。
  更让他难以想象的是,不但那些年轻的官员们赤膊上阵,拳脚并用,连一些五六十岁的老臣也提着腰带,颤颤悠悠地走过来对着马顺踩上一脚,中间还不乏一些尚书侍郎之类的高官。
  这是幻觉?
  这不可能是真的,这是朝廷,是皇帝与大臣们议事的地方,是大明帝国的中枢,但是现在,这里变成了斗殴场所,变成了擂台,变成了地狱。
  如果是噩梦,就快点醒吧!
  可是事实提醒了他,这不是在做梦,因为那些刚刚打死马顺的大臣们已经把目标锁定了他,他们睁着发红的眼,死死地盯着他,其中也包括那个嘴角还沾着人血的王竑。
  下面的事情越发出乎朱祁钰的预料,大臣们竟然忘记了君臣名分,直接用手指着自己,要他把王振的余党交出来!
  反了,要造反了!大臣竟然敢要挟皇帝(代理)!
  但在这个惊心动魄的时刻,朱祁钰是不可能想到这些礼数的,他吓得浑身发抖,面对群臣的质询,竟然说不出一句话来。
  此时旁边的侍候太监金英眼看局势危险,这样下去,朱祁钰本人都可能有危险,他立刻派人去找毛贵和王长随。
  毛贵和王长随是王振的同党,金英这个时候去找他们,实在是不怀好意。
  两人被连拉带拽地拖到金英面前时,还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金英也没有和他们废话,一脚把他们踢进大殿。
  此时的大臣们还在威逼朱祁钰,突然看见这两个人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就如同三天没吃饭的老虎见了肥羊,恶狠狠地扑了上去。
  毛贵和王长随懵懵懂懂,屁股上挨了一脚,被踢进了朝堂,还没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见到一群衣冠不整,凶神恶煞的人朝自己冲了过来,然后就被雨点般的拳头和踢腿淹没。
  很快,两人也被打死。
  此时大殿上三具尸体横列,四处血迹斑斑,大臣们已经歇斯底里,完全失去了控制,在朝堂上四处乱窜,更多的人则是继续朝朱祁钰要人。
  有些大臣们觉得还不解恨,便把三个人的尸体挂到东安门外示众,城中的老百姓和士兵也吃够了王振的苦,纷纷上前痛殴尸体。”

第三部
马顺,明英宗年间担任锦衣卫指挥使,他创造了明朝历史的一项纪录,他是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朝堂上被大臣(文官)群殴打死的锦衣卫指挥使。
以下是文章内容
他要在皇帝的眼皮底下,文武百官面前,当众打死张璁!
当然了,大明还是有法律的,打死人是要偿命的,杨慎并不是没有脑子的,他选择的那个行凶地点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在这里打死人是不用负责任的。
而这个天王老子也没法管的合法杀人地域叫做左顺门。
左顺门之所以能够得到死刑豁免权,那还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的。因为在七十多年前,这里曾经打死过三个人,而且所有行凶者全部无罪释放。
这就是正统年间的左顺门事件,王振的三个同党在左顺门附近被大臣们一顿海扁,全都做了孤魂野鬼。按说打死了也就打死了,可也出了个副作用,此后这个地方竟然成了一些人心目中的圣地,每逢朝中出了个把小人,就有人到这里来拜,来骂,也没人去管。
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打死奸邪小人的指定地点,最后甚至发展到刑部官员也默认了此地的特殊意义,表示如果在这里打死人,可以按照前例不予追究。
换句话说,这就是个打死人不赔命的地方。

“当权者的沉默彻底激怒了大臣们,王振的倒行逆施、仗势欺人又出现在他们的脑海里,在土木堡之战中,这些大臣们也多有亲属、同年毙命,新仇旧恨,如此罪大恶极之人,竟然得不到处罚,天理何在!
  正当大臣们的情绪即将达到顶点时,一个不识相的家伙出现了。
  锦衣卫指挥马顺一直都是王振的死党,帮着他干了不少坏事,侍讲学士刘球就是被他派人杀害的,此事尽人皆知,只是由于其势力太大,一直没有人动他。
  此时,这位马顺出马了,他仗着有皇帝的谕令,竟然喝斥群臣,让他们立刻出去。
  马顺的行为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
  找死。
  就这样,由陈溢点火,朱祁钰加炸药,马顺最终引爆,三方通力合作,团结一致,即将演出了明史中朝廷最为精彩火爆的一幕。
  大臣们本已愤怒到了极点,哭骂声越来越大,王振的同党马顺偏偏这时跳出来,大耍威风,按理说,他们应该更加愤怒才是。可是此时这些愤怒的人们却陷入了短暂地沉默之中。
  可怕的沉默。
  这种沉默是愤怒的顶点。
  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那么多的屈辱,那么多的悲痛,毫无道理的欺压侮辱,亲人好友的战死被俘,现在到了这个地步,竟然还在作威作福。
  够了,足够了。
  不用再压抑自己的愤怒,不用再忍受无耻的欺凌!
  动手!
  【殴斗】
  马顺还在洋洋得意地喝斥着大臣们,往日他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看来,今天并没有什么不同。
  突然,有一人跑出大臣行列,朝自己猛冲过来!还没有等他缓过神来,头发已经被狠狠地抓住,脸上重重地挨了好几下。
  终于开始了。
  第一个动手的是户科给事中王竑。
  王竑是个言官,平时的工作就是监察弹劾,此人脾气急躁,性格耿直,早就看王振一党不顺眼,而国家沦落到这个地步他也十分痛心,更加痛恨王振一伙。眼见王振已死,马顺还敢如此嚣张,他不由得怒上心头。
  什么都别谈了,来真格的吧!
  马顺,看我打不死你!
  他冲上前去,抓住马顺的头发,先用手中的朝笏劈头盖脸地向马顺打去,愤怒冲昏了他的头脑,到后来,兵器也不要了,索性赤手空拳上阵,拿出看家本领王八拳,一套拳法用得如行云流水,密不透风,拳头暴雨般落在马顺的身上,边打还边骂:
  “到了这个时候,你还敢嚣张!”
  他越打越怒,越打越气,情绪激动到极点,竟然干出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
  王竑觉得这样还不足以出气,于是放弃了拳脚,抓住马顺,竟然用嘴咬下了他脸上的一块肉!
  疯了,彻底疯了。
  这里我们从技术层面评点一下王竑的这一系列斗殴动作,他上来后首先抓住马顺的头发,抓头发这招在打架中应该说是很常用的,用这一招开头,说明他确实有一定打架经验。
  但考虑到他本人是文官,平时主要工作是上奏折,所以暂不考虑他是武林高手的可能,其使用王八拳的可能性很大,而从他动嘴咬人这一点上看,他确实是气愤到了极点。因为男性过程打架中,用这此招往往会被人瞧不起,所以如非万不得已,这一招是不会使出来的。
  他已愤怒到了极点。
  此时倒在地上的马顺是痛到了极点,也吓倒了极点,他绝想不到,竟然有人敢在朝堂之上,皇帝面前动手,平时一呼百应,毕恭毕敬的大臣竟然变成了恶狼。
  马顺已经十分痛苦了,但更让他痛苦的还在后头。
  王竑的这一举动也惊呆了站在一旁的大臣们,但只在片刻之间,他们已经反应过来,事情到了这个地步,王振那帮人竟然还敢欺凌自己,实在是让人忍无可忍!
  有怨报怨,有仇报仇,该出手时就出手!
  于是,在王竑动手之后,大臣们立刻蜂拥而上,几个跑得快的先赶了上去,对着马顺拳打脚踢,就是一顿暴打,很快马顺就被团团围住,无数双拳头,无数只脚朝他身上招呼,转瞬之间,他已经是遍体鳞伤。
  跑得快的还能打上几拳,跑得慢的就没有福气了,人群围了几层,后来的大人们只能撩起官袍,抬起大脚朝着被众人包围躺在地上奄奄一息的马顺猛踩。
  于是,这些平日温文尔雅、埋头苦读的书呆子们一改往日之文雅举止,无论打过架与否,无论是翰林还是堂官,也无论年龄大小,官位高低,纷纷赤膊上阵。
  要知道,明代的官服并不是打架的专用服装,为显示官员的地位,他们的外袍比较宽大,有时走起路来还要提起下摆,免得踩到摔跤。
  而且这些大人们上朝还戴着乌纱帽,就这么一副装束,怎么能打架?
  此时此刻也顾不得了,大人们压抑不住心中的愤怒,丢掉帽子,卷起官服,纷纷上前痛殴马顺,还有个别人打得兴起,甚至卷袖赤膊上阵。
  往日不可一世的马顺此刻只剩下了求饶的份,但没有人理会他,因为所有的人都记得,这个人是王振的帮凶,他曾经逼死了刘球,逼死了很多被关入诏狱的大臣。
  他罪有应得。
  不一会,群臣们停止了打斗,因为马顺已经被打死。
  但事情不能就这样完结,这些杀红了眼的人把目光对准了坐在上面的朱祁钰。
  朱祁钰目瞪口呆。
  他看着王竑冲了出来,看着王竑抓住了马顺的头发,看着王竑嘴咬马顺,然后他看见群臣也冲了出来,一拥而上,把马顺团团围住,拳打脚踢。
  最后,他看见马顺被打死,就当着他的面。
  所有的这些行为已经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那些文质彬彬的大臣们,一下子变成野兽,朝堂之上,皇帝最大,大臣唯唯诺诺,不发一言。这才是想象中的朝堂。
  可是现在,满地都是被丢的官帽、官服、腰带,一群近乎疯狂的人在进行殴斗,太监们也早已躲到了一边发抖,哀号声、痛骂声、还有拳头落在人肉上发出的沉闷而可怕的声音。
  更让他难以想象的是,不但那些年轻的官员们赤膊上阵,拳脚并用,连一些五六十岁的老臣也提着腰带,颤颤悠悠地走过来对着马顺踩上一脚,中间还不乏一些尚书侍郎之类的高官。
  这是幻觉?
  这不可能是真的,这是朝廷,是皇帝与大臣们议事的地方,是大明帝国的中枢,但是现在,这里变成了斗殴场所,变成了擂台,变成了地狱。
  如果是噩梦,就快点醒吧!
  可是事实提醒了他,这不是在做梦,因为那些刚刚打死马顺的大臣们已经把目标锁定了他,他们睁着发红的眼,死死地盯着他,其中也包括那个嘴角还沾着人血的王竑。
  下面的事情越发出乎朱祁钰的预料,大臣们竟然忘记了君臣名分,直接用手指着自己,要他把王振的余党交出来!
  反了,要造反了!大臣竟然敢要挟皇帝(代理)!
  但在这个惊心动魄的时刻,朱祁钰是不可能想到这些礼数的,他吓得浑身发抖,面对群臣的质询,竟然说不出一句话来。
  此时旁边的侍候太监金英眼看局势危险,这样下去,朱祁钰本人都可能有危险,他立刻派人去找毛贵和王长随。
  毛贵和王长随是王振的同党,金英这个时候去找他们,实在是不怀好意。
  两人被连拉带拽地拖到金英面前时,还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金英也没有和他们废话,一脚把他们踢进大殿。
  此时的大臣们还在威逼朱祁钰,突然看见这两个人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就如同三天没吃饭的老虎见了肥羊,恶狠狠地扑了上去。
  毛贵和王长随懵懵懂懂,屁股上挨了一脚,被踢进了朝堂,还没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见到一群衣冠不整,凶神恶煞的人朝自己冲了过来,然后就被雨点般的拳头和踢腿淹没。
  很快,两人也被打死。
  此时大殿上三具尸体横列,四处血迹斑斑,大臣们已经歇斯底里,完全失去了控制,在朝堂上四处乱窜,更多的人则是继续朝朱祁钰要人。
  有些大臣们觉得还不解恨,便把三个人的尸体挂到东安门外示众,城中的老百姓和士兵也吃够了王振的苦,纷纷上前痛殴尸体。”

以下摘自《明朝那些事儿》
"他要在皇帝的眼皮底下,文武百官面前,当众打死张璁!
当然了,大明还是有法律的,打死人是要偿命的,杨慎并不是没有脑子的,他选择的那个行凶地点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在这里打死人是不用负责任的。
而这个天王老子也没法管的合法杀人地域叫做左顺门。
左顺门之所以能够得到死刑豁免权,那还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的。因为在七十多年前,这里曾经打死过三个人,而且所有行凶者全部无罪释放。
这就是正统年间的左顺门事件,王振的三个同党在左顺门附近被大臣们一顿海扁,全都做了孤魂野鬼。按说打死了也就打死了,可也出了个副作用,此后这个地方竟然成了一些人心目中的圣地,每逢朝中出了个把小人,就有人到这里来拜,来骂,也没人去管。
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打死奸邪小人的指定地点,最后甚至发展到刑部官员也默认了此地的特殊意义,表示如果在这里打死人,可以按照前例不予追究。
换句话说,这就是个打死人不赔命的地方。

“当权者的沉默彻底激怒了大臣们,王振的倒行逆施、仗势欺人又出现在他们的脑海里,在土木堡之战中,这些大臣们也多有亲属、同年毙命,新仇旧恨,如此罪大恶极之人,竟然得不到处罚,天理何在!
  正当大臣们的情绪即将达到顶点时,一个不识相的家伙出现了。
  锦衣卫指挥马顺一直都是王振的死党,帮着他干了不少坏事,侍讲学士刘球就是被他派人杀害的,此事尽人皆知,只是由于其势力太大,一直没有人动他。
  此时,这位马顺出马了,他仗着有皇帝的谕令,竟然喝斥群臣,让他们立刻出去。
  马顺的行为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
  找死。
  就这样,由陈溢点火,朱祁钰加炸药,马顺最终引爆,三方通力合作,团结一致,即将演出了明史中朝廷最为精彩火爆的一幕。
  大臣们本已愤怒到了极点,哭骂声越来越大,王振的同党马顺偏偏这时跳出来,大耍威风,按理说,他们应该更加愤怒才是。可是此时这些愤怒的人们却陷入了短暂地沉默之中。
  可怕的沉默。
  这种沉默是愤怒的顶点。
  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那么多的屈辱,那么多的悲痛,毫无道理的欺压侮辱,亲人好友的战死被俘,现在到了这个地步,竟然还在作威作福。
  够了,足够了。
  不用再压抑自己的愤怒,不用再忍受无耻的欺凌!
  动手!
  【殴斗】
  马顺还在洋洋得意地喝斥着大臣们,往日他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看来,今天并没有什么不同。
  突然,有一人跑出大臣行列,朝自己猛冲过来!还没有等他缓过神来,头发已经被狠狠地抓住,脸上重重地挨了好几下。
  终于开始了。
  第一个动手的是户科给事中王竑。
  王竑是个言官,平时的工作就是监察弹劾,此人脾气急躁,性格耿直,早就看王振一党不顺眼,而国家沦落到这个地步他也十分痛心,更加痛恨王振一伙。眼见王振已死,马顺还敢如此嚣张,他不由得怒上心头。
  什么都别谈了,来真格的吧!
  马顺,看我打不死你!
  他冲上前去,抓住马顺的头发,先用手中的朝笏劈头盖脸地向马顺打去,愤怒冲昏了他的头脑,到后来,兵器也不要了,索性赤手空拳上阵,拿出看家本领王八拳,一套拳法用得如行云流水,密不透风,拳头暴雨般落在马顺的身上,边打还边骂:
  “到了这个时候,你还敢嚣张!”
  他越打越怒,越打越气,情绪激动到极点,竟然干出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
  王竑觉得这样还不足以出气,于是放弃了拳脚,抓住马顺,竟然用嘴咬下了他脸上的一块肉!
  疯了,彻底疯了。
  这里我们从技术层面评点一下王竑的这一系列斗殴动作,他上来后首先抓住马顺的头发,抓头发这招在打架中应该说是很常用的,用这一招开头,说明他确实有一定打架经验。
  但考虑到他本人是文官,平时主要工作是上奏折,所以暂不考虑他是武林高手的可能,其使用王八拳的可能性很大,而从他动嘴咬人这一点上看,他确实是气愤到了极点。因为男性过程打架中,用这此招往往会被人瞧不起,所以如非万不得已,这一招是不会使出来的。
  他已愤怒到了极点。
  此时倒在地上的马顺是痛到了极点,也吓倒了极点,他绝想不到,竟然有人敢在朝堂之上,皇帝面前动手,平时一呼百应,毕恭毕敬的大臣竟然变成了恶狼。
  马顺已经十分痛苦了,但更让他痛苦的还在后头。
  王竑的这一举动也惊呆了站在一旁的大臣们,但只在片刻之间,他们已经反应过来,事情到了这个地步,王振那帮人竟然还敢欺凌自己,实在是让人忍无可忍!
  有怨报怨,有仇报仇,该出手时就出手!
  于是,在王竑动手之后,大臣们立刻蜂拥而上,几个跑得快的先赶了上去,对着马顺拳打脚踢,就是一顿暴打,很快马顺就被团团围住,无数双拳头,无数只脚朝他身上招呼,转瞬之间,他已经是遍体鳞伤。
  跑得快的还能打上几拳,跑得慢的就没有福气了,人群围了几层,后来的大人们只能撩起官袍,抬起大脚朝着被众人包围躺在地上奄奄一息的马顺猛踩。
  于是,这些平日温文尔雅、埋头苦读的书呆子们一改往日之文雅举止,无论打过架与否,无论是翰林还是堂官,也无论年龄大小,官位高低,纷纷赤膊上阵。
  要知道,明代的官服并不是打架的专用服装,为显示官员的地位,他们的外袍比较宽大,有时走起路来还要提起下摆,免得踩到摔跤。
  而且这些大人们上朝还戴着乌纱帽,就这么一副装束,怎么能打架?
  此时此刻也顾不得了,大人们压抑不住心中的愤怒,丢掉帽子,卷起官服,纷纷上前痛殴马顺,还有个别人打得兴起,甚至卷袖赤膊上阵。
  往日不可一世的马顺此刻只剩下了求饶的份,但没有人理会他,因为所有的人都记得,这个人是王振的帮凶,他曾经逼死了刘球,逼死了很多被关入诏狱的大臣。
  他罪有应得。
  不一会,群臣们停止了打斗,因为马顺已经被打死。
  但事情不能就这样完结,这些杀红了眼的人把目光对准了坐在上面的朱祁钰。
  朱祁钰目瞪口呆。
  他看着王竑冲了出来,看着王竑抓住了马顺的头发,看着王竑嘴咬马顺,然后他看见群臣也冲了出来,一拥而上,把马顺团团围住,拳打脚踢。
  最后,他看见马顺被打死,就当着他的面。
  所有的这些行为已经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那些文质彬彬的大臣们,一下子变成野兽,朝堂之上,皇帝最大,大臣唯唯诺诺,不发一言。这才是想象中的朝堂。
  可是现在,满地都是被丢的官帽、官服、腰带,一群近乎疯狂的人在进行殴斗,太监们也早已躲到了一边发抖,哀号声、痛骂声、还有拳头落在人肉上发出的沉闷而可怕的声音。
  更让他难以想象的是,不但那些年轻的官员们赤膊上阵,拳脚并用,连一些五六十岁的老臣也提着腰带,颤颤悠悠地走过来对着马顺踩上一脚,中间还不乏一些尚书侍郎之类的高官。
  这是幻觉?
  这不可能是真的,这是朝廷,是皇帝与大臣们议事的地方,是大明帝国的中枢,但是现在,这里变成了斗殴场所,变成了擂台,变成了地狱。
  如果是噩梦,就快点醒吧!
  可是事实提醒了他,这不是在做梦,因为那些刚刚打死马顺的大臣们已经把目标锁定了他,他们睁着发红的眼,死死地盯着他,其中也包括那个嘴角还沾着人血的王竑。
  下面的事情越发出乎朱祁钰的预料,大臣们竟然忘记了君臣名分,直接用手指着自己,要他把王振的余党交出来!
  反了,要造反了!大臣竟然敢要挟皇帝(代理)!
  但在这个惊心动魄的时刻,朱祁钰是不可能想到这些礼数的,他吓得浑身发抖,面对群臣的质询,竟然说不出一句话来。
  此时旁边的侍候太监金英眼看局势危险,这样下去,朱祁钰本人都可能有危险,他立刻派人去找毛贵和王长随。
  毛贵和王长随是王振的同党,金英这个时候去找他们,实在是不怀好意。
  两人被连拉带拽地拖到金英面前时,还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金英也没有和他们废话,一脚把他们踢进大殿。
  此时的大臣们还在威逼朱祁钰,突然看见这两个人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就如同三天没吃饭的老虎见了肥羊,恶狠狠地扑了上去。
  毛贵和王长随懵懵懂懂,屁股上挨了一脚,被踢进了朝堂,还没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见到一群衣冠不整,凶神恶煞的人朝自己冲了过来,然后就被雨点般的拳头和踢腿淹没。
  很快,两人也被打死。
  此时大殿上三具尸体横列,四处血迹斑斑,大臣们已经歇斯底里,完全失去了控制,在朝堂上四处乱窜,更多的人则是继续朝朱祁钰要人。
  有些大臣们觉得还不解恨,便把三个人的尸体挂到东安门外示众,城中的老百姓和士兵也吃够了王振的苦,纷纷上前痛殴尸体。”

土木堡之变发生后,皇帝朱祁镇的弟弟代理皇帝朱祁钰主持朝会。.
开始询问大臣们有何事上奏。
话音未落,一人大步迈出,高声说道:“臣有奏本!”
导火线就此点燃。
这个上奏的人名叫陈溢。
陈溢,苏州人,都察院右都御史,为官清廉,极其痛恨王振,此次的惨败使他痛心疾首,便下定决心,要一举铲除王振一党。
他厉声说道:“王振祸国殃民,作恶多端,害得皇上身陷敌营,如此恶行,不灭族不足以安人心,平民愤!”
语气如此严厉,坐在上面的朱祁钰也被吓了一跳。
可是陈溢却越说越气愤,越激动,想起无辜受难的同僚和百姓,竟然痛哭失声。
一石激起千层浪,陈溢的这一哭激起了大臣们的愤怒,他们开始不顾礼仪,争相向朱祁钰弹劾王振。
一时之间,朝堂上乱了起来,上奏声,骂人声、痛哭声此起彼伏,纷乱程度实在可比集贸市场。
朱祁钰初登大位,还不是皇帝,只不过代行职权而已,见到这个阵势,吓得不轻,下面的大臣们像连珠炮般地说着话,旁边还夹杂着哭骂声,压根就听不清他们再说些什么,可怜的朱祁钰根本反应不过来。
突然,朝堂上的喧嚣平静了下来,下面的大臣都用一种极为可怕的眼神看着他,原来弹劾的人已经说完了,等着他的裁决,基本意见就一条:
“杀其同党,灭其全族!”
这可是大事啊,怎么能做得了主呢?朱祁钰胆战心惊地再三考虑,还是不敢做出决断,便下了一道命令:
“百官暂且出宫待命,此事今后再议。”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不仅仅是一道谕令,也是炸药包,是增加爆炸威力的炸药包。
再议?何时再议?再议又如何?再议之后再议?
你糊弄谁呢?!
这些久经宦海的大臣们绝不会被这句话打发走,他们知道,如果错过了今天这个机会,此事就会石沉大海,王振虽然死了,但他的同党还会继续操纵朝政,今天发言的人必定遭殃,国家也就完了。
为国为己,只能拼了!死也要死在今天,死在这里!
谕令已经传达了多次,可是大臣们就是不走。
大臣们似乎达成了默契,没有一个人动,只是不停地痛骂、痛哭、死死地盯着坐在上面的朱祁钰。
朱祁钰吓得脸都发白了,旁边传谕令的太监金英也不停的擦汗,这种阵势他也从没有见过,实在太可怕了。
朱祁钰开始认识到,今天不说出个一二三,他是回不去了。
当权者的沉默彻底激怒了大臣们,王振的倒行逆施、仗势欺人又出现在他们的脑海里,在土木堡之战中,这些大臣们也多有亲属、同年毙命,新仇旧恨,如此罪大恶极之人,竟然得不到处罚,天理何在!
正当大臣们的情绪即将达到顶点时,一个不识相的家伙出现了。
锦衣卫指挥马顺一直都是王振的死党,帮着他干了不少坏事,侍讲学士刘球就是被他派人杀害的,此事尽人皆知,只是由于其势力太大,一直没有人动他。
此时,这位马顺出马了,他仗着有皇帝的谕令,竟然喝斥群臣,让他们立刻出去。
马顺的行为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
找死。
就这样,由陈溢点火,朱祁钰加炸药,马顺最终引爆,三方通力合作,团结一致,即将演出了明史中朝廷最为精彩火爆的一幕。
大臣们本已愤怒到了极点,哭骂声越来越大,王振的同党马顺偏偏这时跳出来,大耍威风,按理说,他们应该更加愤怒才是。可是此时这些愤怒的人们却陷入了短暂地沉默之中。
可怕的沉默。
这种沉默是愤怒的顶点。
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那么多的屈辱,那么多的悲痛,毫无道理的欺压侮辱,亲人好友的战死被俘,现在到了这个地步,竟然还在作威作福。
够了,足够了。
不用再压抑自己的愤怒,不用再忍受无耻的欺凌!
动手!
【殴斗】
马顺还在洋洋得意地喝斥着大臣们,往日他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看来,今天并没有什么不同。
突然,有一人跑出大臣行列,朝自己猛冲过来!还没有等他缓过神来,头发已经被狠狠地抓住,脸上重重地挨了好几下。
终于开始了。
第一个动手的是户科给事中王竑。
王竑是个言官,平时的工作就是监察弹劾,此人脾气急躁,性格耿直,早就看王振一党不顺眼,而国家沦落到这个地步他也十分痛心,更加痛恨王振一伙。眼见王振已死,马顺还敢如此嚣张,他不由得怒上心头。
什么都别谈了,来真格的吧!
马顺,看我打不死你!
他冲上前去,抓住马顺的头发,先用手中的朝笏劈头盖脸地向马顺打去,愤怒冲昏了他的头脑,到后来,兵器也不要了,索性赤手空拳上阵,拿出看家本领王八拳,一套拳法用得如行云流水,密不透风,拳头暴雨般落在马顺的身上,边打还边骂:
“到了这个时候,你还敢嚣张!”
他越打越怒,越打越气,情绪激动到极点,竟然干出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
王竑觉得这样还不足以出气,于是放弃了拳脚,抓住马顺,竟然用嘴咬下了他脸上的一块肉!
疯了,彻底疯了。
这里我们从技术层面评点一下王竑的这一系列斗殴动作,他上来后首先抓住马顺的头发,抓头发这招在打架中应该说是很常用的,用这一招开头,说明他确实有一定打架经验。
但考虑到他本人是文官,平时主要工作是上奏折,所以暂不考虑他是武林高手的可能,其使用王八拳的可能性很大,而从他动嘴咬人这一点上看,他确实是气愤到了极点。因为男性过程打架中,用这此招往往会被人瞧不起,所以如非万不得已,这一招是不会使出来的。
他已愤怒到了极点。
此时倒在地上的马顺是痛到了极点,也吓倒了极点,他绝想不到,竟然有人敢在朝堂之上,皇帝面前动手,平时一呼百应,毕恭毕敬的大臣竟然变成了恶狼。
马顺已经十分痛苦了,但更让他痛苦的还在后头。
王竑的这一举动也惊呆了站在一旁的大臣们,但只在片刻之间,他们已经反应过来,事情到了这个地步,王振那帮人竟然还敢欺凌自己,实在是让人忍无可忍!
有怨报怨,有仇报仇,该出手时就出手!
于是,在王竑动手之后,大臣们立刻蜂拥而上,几个跑得快的先赶了上去,对着马顺拳打脚踢,就是一顿暴打,很快马顺就被团团围住,无数双拳头,无数只脚朝他身上招呼,转瞬之间,他已经是遍体鳞伤。
跑得快的还能打上几拳,跑得慢的就没有福气了,人群围了几层,后来的大人们只能撩起官袍,抬起大脚朝着被众人包围躺在地上奄奄一息的马顺猛踩。
于是,这些平日温文尔雅、埋头苦读的书呆子们一改往日之文雅举止,无论打过架与否,无论是翰林还是堂官,也无论年龄大小,官位高低,纷纷赤膊上阵。
要知道,明代的官服并不是打架的专用服装,为显示官员的地位,他们的外袍比较宽大,有时走起路来还要提起下摆,免得踩到摔跤。而且这些大人们上朝还戴着乌纱帽,就这么一副装束,怎么能打架?
此时此刻也顾不得了,大人们压抑不住心中的愤怒,丢掉帽子,卷起官服,纷纷上前痛殴马顺,还有个别人打得兴起,甚至卷袖赤膊上阵。
往日不可一世的马顺此刻只剩下了求饶的份,但没有人理会他,因为所有的人都记得,这个人是王振的帮凶,他曾经逼死了刘球,逼死了很多被关入诏狱的大臣。
他罪有应得。
不一会,群臣们停止了打斗,因为马顺已经被打死。
但事情不能就这样完结,这些杀红了眼的人把目光对准了坐在上面的朱祁钰。
朱祁钰目瞪口呆。
他看着王竑冲了出来,看着王竑抓住了马顺的头发,看着王竑嘴咬马顺,然后他看见群臣也冲了出来,一拥而上,把马顺团团围住,拳打脚踢。
最后,他看见马顺被打死,就当着他的面。
所有的这些行为已经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那些文质彬彬的大臣们,一下子变成野兽,朝堂之上,皇帝最大,大臣唯唯诺诺,不发一言。这才是想象中的朝堂。
可是现在,满地都是被丢的官帽、官服、腰带,一群近乎疯狂的人在进行殴斗,太监们也早已躲到了一边发抖,哀号声、痛骂声、还有拳头落在人肉上发出的沉闷而可怕的声音。
更让他难以想象的是,不但那些年轻的官员们赤膊上阵,拳脚并用,连一些五六十岁的老臣也提着腰带,颤颤悠悠地走过来对着马顺踩上一脚,中间还不乏一些尚书侍郎之类的高官。
这是幻觉?
这不可能是真的,这是朝廷,是皇帝与大臣们议事的地方,是大明帝国的中枢,但是现在,这里变成了斗殴场所,变成了擂台,变成了地狱。
如果是噩梦,就快点醒吧!
可是事实提醒了他,这不是在做梦,因为那些刚刚打死马顺的大臣们已经把目标锁定了他,他们睁着发红的眼,死死地盯着他,其中也包括那个嘴角还沾着人血的王竑。
下面的事情越发出乎朱祁钰的预料,大臣们竟然忘记了君臣名分,直接用手指着自己,要他把王振的余党交出来!
反了,要造反了!大臣竟然敢要挟皇帝(代理)!
但在这个惊心动魄的时刻,朱祁钰是不可能想到这些礼数的,他吓得浑身发抖,面对群臣的质询,竟然说不出一句话来。
此时旁边的侍候太监金英眼看局势危险,这样下去,朱祁钰本人都可能有危险,他立刻派人去找毛贵和王长随。
毛贵和王长随是王振的同党,金英这个时候去找他们,实在是不怀好意。
两人被连拉带拽地拖到金英面前时,还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金英也没有和他们废话,一脚把他们踢进大殿。
此时的大臣们还在威逼朱祁钰,突然看见这两个人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就如同三天没吃饭的老虎见了肥羊,恶狠狠地扑了上去。
毛贵和王长随懵懵懂懂,屁股上挨了一脚,被踢进了朝堂,还没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见到一群衣冠不整,凶神恶煞的人朝自己冲了过来,然后就被雨点般的拳头和踢腿淹没。
很快,两人也被打死。
此时大殿上三具尸体横列,四处血迹斑斑,大臣们已经歇斯底里,完全失去了控制,在朝堂上四处乱窜,更多的人则是继续朝朱祁钰要人。
有些大臣们觉得还不解恨,便把三个人的尸体挂到东安门外示众,城中的老百姓和士兵也吃够了王振的苦,纷纷上前痛殴尸体。
朝堂上更是热闹,既然朱祁钰没有下令逮捕王振的家人同党,那就自己动手!
大臣们自发自觉地找人去抓了王振的侄子王山,这位为荣华富贵来投奔自己叔叔的仁兄终于了解到了一个真理:
有得必有失。
他得到的是七年的荣华富贵,付出的却是生命。
大臣们仍然处于混乱之中,打死了马顺、打死了毛贵、王长随,下面该怎么办呢,难道要一个个把王振的同党们打死吗?
大臣们有的仍然怒发冲冠,破口大骂王振。
也有人不知前路如何,杀掉这三个人会不会遭到报复,只是呆呆地坐在地上。
更多的人则是拥到朱祁钰面前,向他要人,让他下令。
大臣的行为固然出气,但他们却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在向自己靠近。
因为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马顺的身份。
毛贵和王长随不过是宦官而已,但马顺却是锦衣卫指挥,我们说过,锦衣卫不但是特务机关,还担任皇帝的警卫。
大臣们没有意识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他们当着锦衣卫的面打死了他们的长官,为什么这些锦衣卫却毫无行动呢?
这是因为还有一个人在场——朱祁钰。
朱祁钰是当前的摄政,如果没有他的命令,锦衣卫是绝对不敢乱来的,但如果他不说句话就此退朝的话,大臣们的生命安全就很难保证了,因为局势混乱,而锦衣卫中有很多王振的同党(王山就是锦衣卫同知),大臣们打死马顺是自发行为,那么难保没有几个像王竑一样的锦衣卫站出来,在王振同党的指挥下,打死几个大臣,这似乎也可以理解为自发行为。
此时朱祁钰正打算做这样的事情,他已经从最初的震惊中缓过神来,明白了眼前发生了什么事情,看着这些几近疯狂的大臣和血肉横飞的场面,他害怕了。
朱祁钰选择了逃走,他要逃到宫里去。
这是一个关键的时刻,如果朱祁钰真地走了,那么锦衣卫和王振的同党很可能会动手,马顺虽然功夫不怎么样,但他手下的锦衣卫要收拾这些文官还是很轻松的。
但此时群臣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还在不断的哭、骂,要朱祁钰给王振定罪。
只有一个人保持了冷静的头脑,意识到了即将到来的危险。
这个人正是于谦。
于谦是一个头脑清醒的人,他并没有参加斗殴,虽然他也很恨马顺等人,但他不会采取这样的方式,在整个过程中,他只是旁观者和思考者。
他十分清楚,人已经打死了,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必须要朱祁钰下令,但这位摄政已经被吓得脑袋不清醒了,现在竟然准备逃走,如果让王振余党抓住机会,给参与打人的大臣定下一个杀人之罪(马顺确实无罪),问题就麻烦了。
眼看朱祁钰准备开溜,于谦十分着急,这实在是千钧一发之刻,可是周围的人却一点也不清醒,四处吵吵嚷嚷。
顾不得那么多了!
于谦立刻向朱祁钰跑去,他要拦住这个人。
可是前面的群臣已经排得密密麻麻,于谦无奈,只好用力把人群分开,往前挤(排众直前)。
这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在拥挤之中,于谦的衣袖也被拉破,但他终究还是赶在朱祁钰逃走之前拦住了他。
于谦用洪亮的声音说道:“殿下(当时还不是皇帝),马顺是王振的余党,其罪该死(顺等罪当死),请殿下下令百官(基本都动过手)无罪!”
这响亮的声音终于惊醒了朱祁钰,他明白,如果现在不给这些人一个说法,局势将无法稳定,于是他依照于谦的话下达了命令。
大臣们也清醒过来,既然马顺等人已经定罪,那也就没什么事了。
稳定情绪的朱祁钰终于恢复了正常,他接着下令把王振的侄子王山绑至刑场,凌迟处死!
群臣拍手称快,八月二十三日的这场风波就此平息。
三个人在朝廷之上被活活打死,大臣们一下子从书呆子变成了斗殴能手,老少齐上阵,充分地发泄了自己的愤怒情绪,把朝堂搞成了屠宰场,闹得鸡犬不宁,鲜血四溅,代行皇帝职权的朱祁钰也被结结实实地威胁了一把,弄得狼狈不堪。
大臣被打死,代理皇帝被威逼,居然还是发生在朝廷议事之时,这样的乱像在明朝历史上可谓是绝无仅有。

当时,这是土木堡事变,大宦官王振仗势携明英宗,大军大臣无数,结果全军覆没,只有少数人幸免于难,而当朝大臣中许多好友都命丧于此,国仇家恨在当天由都察院御史陈溢一本决心铲除王振一党的奏本开始,全场的臣子除了于谦冷静下来,开始不顾礼仪,正想想代理皇帝朱祁钰弹刻王振。
一时之间,朝廷上乱了起来,纷乱程度是在可比集贸市场。
朱祁钰顿时乱了分寸。突然,所有臣子停止了争吵,直直看着朱祁钰,提出了意见:
“杀其同党,灭其全族!”
朱祁钰胆战心惊地再三考虑还是不敢做出判断,便下了一道命令:
“百官暂且出宫待命,此时今后再议。”
可是大臣却一动不动,非要让他给一个解释。这时王振的同党马顺不识相地出来,仗着圣旨呵斥全臣。
此刻全差大臣愤怒已达到极点,户部给事中王竑第一个动手,紧接着大臣们立刻蜂拥而上,对马顺拳打脚踢,不一会,马顺当众被打死。太监金英见势不妙,赶紧派人去找王振的同党毛贵和王长随,将他们扔入大殿中。大臣们如同三天没吃饭的老虎见了肥羊,恶狠狠地扑了上去。
很快,二人也被打死。最后,于谦出面说服朱祁钰,同意了众臣的意见。

楼主说的是【明代宗朱祁钰时大臣当庭打死王振余党马顺等人】的事吧!原文如下:

明朝史上最严重的朝堂斗殴事件

  导读:这一天的清晨,大臣们如往常一样,准备上朝议事,但谁也没有想到,明朝二百七十六年历史中最为严重的一次朝堂斗殴即将开始
  可是现在,满地都是被丢的官帽、官服、腰带,一群近乎疯狂的人在进行殴斗,太监们也早已躲到了一边发抖,哀号声、痛骂声、还有拳头落在人肉上发出的沉闷而可怕的声音。
  更让他难以想像的是,不但那些年轻的官员们赤膊上阵,拳脚并用,连一些五六十岁的老臣也提着腰带,颤颤悠悠地走过来对着马顺踩上一脚,中间还不乏一些尚书侍郎之类的高官。
  这是幻觉?
  这不可能是真的,这是朝廷,是皇帝与大臣们议事的地方,是大明帝国的中枢,但是现在,这里变成了斗殴场所,变成了擂台,变成了地狱。
  如果是噩梦,就快点醒吧!
  可是事实提醒了他,这不是在做梦,因为那些刚刚打死马顺的大臣们已经把目标锁定了他,他们睁着发红的眼,死死地盯着他,其中也包括那个嘴角还沾着人血的王竑。
  下面的事情越发出乎朱祁钰的预料,大臣们竟然忘记了君臣名分,直接用手指着自己,要他把王振的余党交出来!
  反了,要造反了!大臣竟然敢要挟皇帝(代理)!
  但在这个惊心动魄的时刻,朱祁钰是不可能想到这些礼数的,他吓得浑身发抖,面对群臣的质询,竟然说不出一句话来。
  此时旁边的侍候太监金英眼看局势危险,这样下去,朱祁钰本人都可能有危险,他立刻派人去找毛贵和王长随。
  毛贵和王长随是王振的同党,金英这个时候去找他们,实在是不怀好意。
  两人被连拉带拽地拖到金英面前时,还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金英也没有和他们废话,一脚把他们踢进大殿。
  此时的大臣们还在威逼朱祁钰,突然看见这两个人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就如同三天没吃饭的老虎见了肥羊,恶狠狠地扑了上去。
  毛贵和王长随懵懵懂懂,屁股上挨了一脚,被踢进了朝堂,还没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见到一群衣冠不整,凶神恶煞的人朝自己冲了过来,然后就被雨点般的拳头和踢腿淹没。
  很快,两人也被打死。
  此时大殿上三具尸体横列,四处血迹斑斑,大臣们已经歇斯底里,完全失去了控制,在朝堂上四处乱窜,更多的人则是继续朝朱祁钰要人。
  有些大臣们觉得还不解恨,便把三个人的尸体挂到东安门外示众,城中的老百姓和士兵也吃够了王振的苦,纷纷上前痛殴尸体。
  朝堂上更是热闹,既然朱祁钰没有下令逮捕王振的家人同党,那就自己动手!
  大臣们自发自觉地找人去抓了王振的侄子王山,这位为荣华富贵来投奔自己叔叔的仁兄终于了解到了一个真理:
  有得必有失。
  他得到的是七年的荣华富贵,付出的却是生命。
  大臣们仍然处于混乱之中,打死了马顺、打死了毛贵、王长随,下面该怎么办呢,难道要一个个把王振的同党们打死吗?
  大臣们有的仍然怒发冲冠,破口大骂王振。
  也有人不知前路如何,杀掉这三个人会不会遭到报复,只是呆呆地坐在地上。
  更多的人则是拥到朱祁钰面前,向他要人,让他下令。
  大臣的行为固然出气,但他们却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在向自己靠近。
  因为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马顺的身份。

我记得有个事件是在朝堂之上打死人的,具体的说不清楚了,好像是打死了几个人,当着皇帝的面,锦衣卫没有插手,是文臣打死的,貌似死的有锦衣卫的指挥使。

另外还有一件轰动的事情,杨慎也想组织一次群殴,但是没有追上张璁


大明王朝文官集体打死人的传统是如何形成的呢?
打死马顺后,大臣们又威胁推出王振余党!近侍金英派人来毛贵、王长随,这两个是不折不扣的同党,两人被踢进大殿。大臣们已经操练了正殿。打人不说像火一样纯青,至少也要探索一下打人的门路。不久又打又踢,把“毛贵”的“毛”送到了王振。将“王长随”送往王振...

明朝文臣群体打死人的事情忘了是那件事了,知道的人解释一下,我在明朝...
按说打死了也就打死了,可也出了个副作用,此后这个地方竟然成了一些人心目中的圣地,每逢朝中出了个把小人,就有人到这里来拜,来骂,也没人去管。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打死奸邪小人的指定地点,最后甚至发展到刑部官员也默认了此地的特殊意义,表示如果在这里打死人,可以按照前例不予追究。换句话说,这就是个打死人...

宋朝亡国文官宁死不屈,为何明朝亡国文臣都投降了?
正因为这些个文人有着这样那样的“毛病”,很多普通人都不怎么喜欢接触他们,甚至,想敬而远之,不招惹为好。因为,他们知道,对于文人这个群体,表面看上去柔柔弱弱,但是,如果真的得罪了文人,那可是非常不得了的事情,最后,吃亏的都是自己,所以,文人大多不太好惹。在中国历史上,有骨...

于谦挖了哪个坑,导致在夺门之变朱祁钰会毫无察觉?
在朱祁钰当皇帝的这段时间中,文臣继续对太监势力和锦衣卫进行打压,其监察百官的职能早就抛到九霄云外。锦衣卫指挥使马顺被群臣打死后,继位的是卢忠,却因金刀案下台,后来群臣安排于谦的女婿朱骥继任。锦衣卫就彻底变成文臣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跟皇帝毫无关系。东厂自王振之后,连头都不敢抬。由此...

为什么说明朝真正有骨气的人不是文臣,而是一群道士?
个人看法,明朝文臣不叫能耐,而是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群道士书写了什么是能耐。如果明朝文臣算有能耐的,就不会有东林党满口仁义道德,背后贪婪,弄得国库空虚的群体存在了。像某些书上那样,刘大夏因能耐,为大明江山着想烧了郑和下西洋档案,就没有其家族成为走私集团了。连&...

历史上的午门其实不是斩首的地方,为何却令大臣恐惧?
就把这些大臣都拉出去打屁股了,好家伙,要知道文臣的体质都是比较差的,一下子就打死了10多个,还有10个多落下了残疾。也是因为这样,接下只要有谁惹到帝王,就会拉到午门打屁股,时间一久,打死的大臣就多了,午门自然就让大臣都害怕的地方了。然后在民间传来传去,就变成了午门斩首的说法了。

最差的文臣谥号是什么意思
文臣是指那些以才学为主要资本的人,在朝廷中担任各类文官职务。他们往往是皇帝的谋士、宰相、大臣等,拥有重大的决策权力和政治影响力。而“谥号”是古代中国对死者追封的一种尊称,用于纪念逝去的人物。因此,“最差的文臣谥号”指的是那些在历史上名声不佳、贪污腐败或者犯有罪行的文臣们所被追封的...

明末的文臣武将,为何都选择降清?原因
从个人感情上来说,这些文臣武将无疑对南明政权最难以割舍的,毕竟他们个个都世受皇恩。退而求其次的话,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也可以接受,因为改朝换代在中国历史上并非稀罕事,从个人和家族利益上来考虑,给大明朝老朱家打工和给大顺朝老李家打工,本质上没什么区别。至于归降大清政权,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一件普通命案为什么却让大明头号特务组织震动整个天下?
事实上,朝中群臣攻击汪直和西厂,也并非针对案子本身。明朝自成立以来,皇权和朝廷文臣之间始终存在争权夺利的现象。朱元璋建立锦衣卫,其目的就是监察百官,同时采取各种措施控制朝廷群臣的权力。明成祖朱棣觉得锦衣卫权力太大,又建立了东厂,对锦衣卫进行监督,同时也监察百官。锦衣卫和东厂一直充当着...

在明朝时期,最著名的十位文臣分别都有哪些人物?
历史上唯一的一个被诛“十族”的方孝孺是个忠臣,他忠于建文帝,但他不是个能臣,他参与进去的建文帝智囊团队最终帮助建文帝成功的丢掉了江山。方孝孺是帝师,在当时是儒家的代表,正是因为他是代表人物,所以朱棣在不能用之的情况下定下了残酷的株连政策以震慑文官集团,姚广孝说“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可见方...

新源县19256108272: 明朝朱启钰时大臣当朝打死人的地方是哪? -
成昂甲磺: 左顺门 英宗在土木堡被也先抓了 害他的太监王振的同党锦衣卫长官马顺先在左顺门被愤怒的大臣们打死 后来王振的另外几个同党又被内务太监金英骗到金銮殿打死了 特惨! 应该是这样的吧....

新源县19256108272: 三年级作文100字 -
成昂甲磺: 家庭趣事我家的趣事有很多,但有一件事令我记忆犹新,至今历历在目. 那天晚上十一点,我问妈妈:“晚上要不要吃点心?”妈妈说:“好吧!”我一蹦三尺高. 我拿出俊逸(我的朋友)送我的“合味道”,仔细地打量一下,上面写着“用温水泡三分钟,即可食用”.我把瓶盖弄开,又将温水倒在“合味道”里,过了三分钟,我把它全部弄开,拿起筷子,轻轻地舔上一口——啊!真像神仙吃的饭呀!妈妈看见我这副样子,也忍不住尝上一口,“太好吃了!”妈妈吃惊地说.就这样,这碗“合味道”就被我们消灭掉了.吃完后,我们还一直回想着刚才的味道. 想起那天我们“馋猫”般的样子,我不禁笑出声来.

新源县19256108272: 有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言或例子要写一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议论文
成昂甲磺: 1.欧阳修说:"优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忘身” 2.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 当清兵入关,明朝武装卷土重来时,起义军却一败不可收拾.这令我想起欧阳修说的“...

新源县19256108272: 外什么明朝有不杀言官,但是却有文字狱 -
成昂甲磺: 明朝的文字狱很多其实都与宋朝文臣权力过大以及朱元璋的出身有关.宋文臣权力过高,控制欲极强.自王安石变法之后,党争频繁,屡屡错失北伐良机最终葬送了宋朝.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出身布衣,怕压不住那些牛气冲天的文臣们,频频借文字狱打击文臣的控制欲,提醒他们现在是朱家天下.但毕竟明朝的制度是仿效宋朝的,所以朱棣之后,文风再盛.文臣尤其是那些顾命大臣的权力架空皇帝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皇帝为了从文臣手中夺权,所以文字狱一再出现.而言官最初其实是作为监察百官而设,听风而奏.它和文字狱一样都是用来维护朱家天下的工具.不过后来言官也出自自身利益屡屡站在文官一边成为文官制约皇帝的一个手段.

新源县19256108272: 以勤奋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到900字 -
成昂甲磺: 勤奋出人才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历史上,有许多我们众所周知的名人、伟人.回首历史,在这些成功人士的背后,都离不开“勤奋”二字. 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从小就聪明过人,但是由于家境贫寒...

新源县19256108272: 初中语文课本中所有的正例和反例 -
成昂甲磺: 1.宋濂冒雪访师: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

新源县19256108272: 明朝之胡惟庸案 -
成昂甲磺: 明朝那些事儿18胡维庸案件<1>2006年09月28日 星期四 下午 01:52 他并不明白自己胜利的真正原因,不是他比刘基更强,而是因为朱元璋站在他的一边.朱元璋对于两大集团的斗争情况是很清楚的,他之...

新源县19256108272: 文化达人们,小弟跪求对古代皇帝,尤其有作为的皇帝的文言文描述,不管是文学作品中的还是史书中的作品 -
成昂甲磺: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孝公据肴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而窥周室①,有席卷天下②,包举宇内③,囊括四海人意④,并吞八荒之心⑤.当是时,高君佐之⑥,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⑦,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

新源县19256108272: 把明朝文官说成武将,会不会被当场打死 -
成昂甲磺: 不会被打死,但是会被记恨.中国历朝历代重文轻武之风最烈者,无非宋、明两代,把一个文官说成赳赳武夫,无异于对其进行人身侮辱.

新源县19256108272: 明朝文臣宋濂怎么死的 -
成昂甲磺:[答案] 因其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朱元璋本欲杀戮,经皇后、太子力劝,改为全家流放茂州(现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1381年五月二十日(6月12日),途中病死于夔州(现在重庆奉节县),后谥文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