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心不服。的翻译

作者&投稿:前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翻译题:1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2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1.唉!我能死里逃生算是幸运了,可幸运地活下来要干什么呢?
2.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民,用威风怒气来威吓他们,(人民)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慈,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

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苟且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戴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有老百姓

翻译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

原文: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译文: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国君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过去夺取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

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疾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

出自《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亲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

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

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

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贞观十三年,魏征又上《十渐不克终疏》,直指太宗十个方面行为不如初期谨慎,被太宗书于屏风之上。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心不服。这句话来源于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这句话的翻译是:“虽然董事者用严酷的刑法来威慑,施以强烈的怒气,但终究仅仅使人苟且地逃脱罪责,而没有真正怀抱仁爱;虽然表面上恭顺,但内心并不服从。”

这句话详细解析如下:
- “虽然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董事者采取了严刑峻法、施加强烈的威慑手段。
- “终苟免而不怀仁”:尽管被惩罚的人最终逃脱了刑罚,但内心没有真正怀抱仁爱。
- “貌恭而心不服”:表面上看起来恭顺顺从,但内心并不服从。

这句话暗指了一种执政者用强力手段来维护秩序和威慑违法行为,但仅仅依靠刑法惩罚并不能真正达到教化作用。首先,只靠严刑峻法和威慑无法改变人们内心的恶习和道德观念,只是使人们苟且地逃脱罪责。其次,即使外表看起来恭顺顺从,但内心并没有真正服从,只是表象而已。

这句话的意义是指出,对待人民和下属,不能仅凭借强力和威慑,而应该从根本上引导他们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虽然很谨慎使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民,用威势和怒责威吓人民,(人们)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慈,在表面上恭敬在心中却不服。
虽:即使
董:监督
振:通震,威吓
苟:苟且
貌、心:名作状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恫吓人们,结果只能使人们图求苟且以免于刑罚,却不会怀念国君的恩德,表面上态度恭敬,可是心里并不服气。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心不服。的翻译_百度知...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译文:(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国君开头做得好的...

虽董之以严刑 振之以威怒翻译是什么?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译文:虽然可以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震慑他们,但是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感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怨恨不在有多大,值得尊敬的...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原文的意思及出处...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

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董之以严刑.那句没有通假字?
第一句出自《送东阳马生序》解释为“言辞很流畅通达,同他论辩”,通假字“辨”通“辩”,辩论.第二句出自《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解释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恫吓人们”这句里,后半句“振”通“震”,但是前半句没有通假字!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的意思
英文版和中文版的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他们,用威势和怒责去慑服他们 Even manage them with the harsh penalties,and to scare them with awe-inspiring manners

虽董之以严刑董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
“董”的意思:督责。“虽董之以严刑”的翻译: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 “虽董之以严刑”出自《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谏太宗十思疏第二段
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译文 (古代)所有...

虽董之以严刑的之的用法
虽董之以严刑的之的用法: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心不服。2、能死里逃生算是幸运了,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民。3、用威风怒气来威吓他们,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慈。

文言文 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特殊句式。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判断句)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介宾短语后置)

翻译文章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
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译文】所有帝王,承受上天(赋予的...

贵州省15322203290: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为怒,终苟兔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人大,可畏惟人 -
通祝洁珂:[答案] 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苟且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戴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有老百姓

贵州省15322203290: 虽董知以严行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怎么翻译?
通祝洁珂: 虽然很谨慎使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

贵州省15322203290: 《谏太宗十思疏》翻译 -
通祝洁珂:[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 --------------------------------------------------------------------------------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贵州省15322203290: 翻译: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
通祝洁珂:[答案]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他们,用威势和怒责去慑服他们 Even manage them with the harsh penalties,and to scare them with awe-inspiring manners.

贵州省15322203290: 翻译题:1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2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
通祝洁珂:[答案] 1.唉!我能死里逃生算是幸运了,可幸运地活下来要干什么呢? 2.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民,用威风怒气来威吓他们,(人民)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慈,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

贵州省15322203290: "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出自哪里?如何理解? -
通祝洁珂: 出自唐朝魏征的《谏唐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宰相魏征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在这篇文章中,魏征紧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它为当时历史条件下安邦治国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具体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十个...

贵州省15322203290: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心不服的文言句式 -
通祝洁珂:[答案] 1 文言句式复习指要 1《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文阅读的考查要求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与用法,能力等级为B. 由于语言习惯的不同 ,古文言中存在着大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而这些句式也恰恰成为阅读、理解古...

贵州省15322203290: 求魏征正面上谏唐太宗的文言文与分析要正面上谏,不是婉转的 -
通祝洁珂:[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 〔唐〕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虽董之以严刑〔14〕,振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

贵州省15322203290: 分别选出下列各题中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 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 -
通祝洁珂:[答案] C 解析: 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他.

贵州省15322203290: 谏太宗十思书全文翻译 -
通祝洁珂:[答案] 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