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的三桓是怎样形成、发展、消亡的?春秋鲁国建立了哪些特别的土地军赋制度?

作者&投稿:石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春秋时期,鲁国的“三桓”是指什么?~

三桓,即指鲁国卿大夫孟氏、叔孙氏和季氏。鲁国的三桓起于鲁庄公时代(前693年─前662年)。鲁庄公父亲鲁桓公有四子,嫡长子鲁庄公继承鲁国国君;庶长子庆父(谥共,又称共仲,其后代称仲孙氏。庶子之长又称“孟”,故又称孟氏、孟孙氏)、庶次子叔牙(谥僖,其后代称叔孙氏)、嫡次子季友(谥成,其后代称季氏)皆按封建制度被鲁庄公封官为卿,后代皆形成了大家族,由于三家皆出自鲁桓公之后,所以被人们称为“三桓"。

桓公生子同、庆父、叔牙、季友。子同即鲁庄公,生子般。鲁庄公病危时向叔牙询问继承君位者,叔牙举荐庆公,季友则表示誓死支持子般。为了除掉异己,季友派针季送毒药给叔牙,威胁说:“饮此有后于鲁,不然,死且无后。”叔牙不得不饮鸩自尽。季友将叔牙后代立为叔孙氏。 鲁庄公三十二年八月癸亥,鲁庄公去世,子般即位。十月己未,庆父派人刺杀了子般。季友逃奔到陈国。庆父立鲁闵公。第二年八月,在鲁闵公的请求下和齐国的支持下,季友返国。是年冬天,齐国仲孙湫视察鲁国内乱,回去后说道:“不去庆父,鲁难未已。”鲁闵公二年,庆父派人刺杀了闵公。但此时鲁国国内对庆父一片反对之声,庆父不得不仓皇逃到莒国,而季友带着鲁僖公从邾国回来,立僖公。季友贿赂莒国以求得庆父,莒国把庆父送回。庆父派弟弟公子鱼去请求季友宽恕,被季友一口拒绝。公子鱼哭着返回,庆父听到哭声,叹息道:“奚斯之声也。”(注:奚斯是公子鱼的字)于是就自缢了。季友立庆父后代为孟孙氏。 关于季友之名,有段传说。季友将出生时,鲁桓公让人占卜,卜者说:“男也。其名曰友,在公之右。间于两社,为公室辅。季氏亡,则鲁不昌。”季友出生时手上居然有个“友”字,于是鲁桓公给他取名“友”。 季友辅佐鲁僖公励精图治,其时鲁国相当强盛。《诗经 鲁颂 閟宫》就是歌颂鲁僖公的。 季友去世后,其孙被立为季孙氏。 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皆为鲁桓公的后代,所以被称为“三桓”,在政治上互相支持,联合执政,而大权则落在季孙氏的手中。 季孙氏自季文子(季友之孙)开始,季武子(文子之子)、季平子(武子之孙)、季桓子(平子之子)、季康子(桓子之庶子)相继执政,鲁国实权皆在其手中。 季文子,字行父,历相宣公、成公、襄公。当时公孙归父欲除去三桓,被他驱逐。鲁成公十六年(公元前575年),一度为晋国拘留。 季武子,名宿。鲁襄公十一年即公元前562年,三桓三分公室,建立三军,各领一军。鲁昭公五年即公元前537年改为二军,四分公室,季孙氏得二分。从此,鲁国由季孙氏专权。 鲁国三桓四分公室,说明中国新型封建阶层开始战胜落寞的贵族阶层,春秋时期的社会结构已开始转型。

三桓,春秋鲁国卿大夫孟氏(亦称仲氏)、叔孙氏、季氏三家的合称。因为三家出自鲁桓公,故史称“三桓”。   三桓为孟氏、叔孙氏、季氏,而非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以往有众多学者认为孟孙、叔孙、季孙皆为氏称,实误。“孙”为尊称,对于孟氏和季氏,“孟孙某”、“季孙某”仅限于宗主的称谓,宗族一般成员只能称“孟某”、“季某”。所以,“孟孙”、“季孙”并不是氏称。考之《左传》,只有“孟氏”、“季氏”的字样,而无“孟孙氏”、“季孙氏”的字样。叔孙氏的情况比较特殊,起先为叔氏,后来公子牙(字子叔)之后立叔氏,原来的叔氏改称叔孙氏。    鲁桓公有子庆父、同、牙、友,庆父最大(庶长子),是为孟,太子同即庄公,牙是为叔,友是为季。公子庆父、公子叔牙、公子季友,其后代分别被称作孟氏、叔孙氏、季氏。因出自桓公,合称“三桓”。鲁国公室自宣公起,日益衰弱,而国政被操纵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孔子曾经试图改变卿大于公的局面,但是在三桓强大的实力面前,无法成功,最终被赶出鲁国。鲁国末年,三桓强盛而公室微弱如同小侯。“悼公时期三桓胜,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  鲁穆公元年(公元前315年),穆公实行改革,任命博士公仪休为鲁相,从三桓收回政权,国政开始奉法循理。季孙氏据其封邑费、卞、东野成为独立小国,而孟孙氏的封邑成、叔孙氏的封邑郈,都已被齐国攻陷。三桓就此退出了鲁国的权力中心。 公元前594年,鲁国开始经济变革,前后持续百余年,其中内容,《春秋》仅记有“初税亩”、“作丘甲”、“用田赋”九字。《左传》记叙也非常简单:初税亩,非礼也。谷出不过藉,以丰财也。(《左传·宣公十五年》。)为齐难故,作丘甲。(《左传·成公元年》。)十二年春王正月,用田赋。(《左传·哀公十二年》。)鲁国的这三件事表明了一个连续的变革过程。西周时期,剥削的实现以对被剥削者集团整体的直接控制为基本前提,在这一历史背景之下,“初税亩”先将租税征收转移至土地,这标志着国家(统治者、剥削者)对被剥削者的人身控制已达及人户,同时标志着国家授田制的实施;“作丘甲”将军赋扩大至鄙民,虽然直接的征收依据是被剥削者人身,但对人户的度量标准还是土地;而“用田赋”则将军赋征收也转移至土地。国家各方面的租税征收都以土地为基本依据,则说明国家授田制度已趋成熟且全面实施,与战国授田制下秦魏之“勿令为户,勿予田宇”,“顷入刍二石、稿三石”之类相同。


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三桓”问题?
”叔牙不得不饮鸩自尽。季友将叔牙后代立为叔孙氏。 鲁庄公三十二年八月癸亥,鲁庄公去世,子般即位。十月己未,庆父派人刺杀了子般。季友逃奔到陈国。庆父立鲁闵公。第二年八月,在鲁闵公的请求下和齐国的支持下,季友返国。是年冬天,齐国仲孙湫视察鲁国内乱,回去后说道:“不去庆父,鲁难...

三桓逞鲁
【春秋战国】鲁国三桓 鲁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一个诸侯国。姬姓。开国君主是周公旦之子伯禽,在今山东西南部,建都曲阜。西周时期的鲁国国君依次为:姬伯禽、鲁考公姬酋、鲁炀公姬熙、鲁幽公姬宰、鲁魏公姬晞、鲁厉公姬擢、鲁献公姬具、鲁真公姬濞、鲁武公姬敖、鲁懿公姬戏、鲁废公姬伯御、鲁孝公...

三桓之乱和田氏代齐反映的本质是什么?
宣公下传三代到昭公时期,三桓发兵攻击鲁君,鲁国公室从此名存实亡。昭公之后的定公、哀公都是被三桓逼到国外流亡死去的。鲁悼公以后鲁国渐渐衰落,到第33位国君顷公二十四年(前249年)是,鲁国被楚国灭亡。在周代的众多邦国中,鲁国是姬姓“宗邦”,诸侯“望国”,故“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

孔子时代鲁国的贵族不包括 叔氏 宫氏 季氏 孟氏
鲁国的三桓起于鲁庄公时代(前693年─前662年)。鲁庄公父亲鲁桓公有四子,嫡长子鲁庄公继承鲁国国君;庶长子庆父(谥共,又称共仲,其后代称仲孙氏,又改称孟氏)、庶次子叔牙(谥僖,其后代称叔孙氏)、嫡次子季友(谥成,其后代称季氏)皆按封建制度被鲁庄公封为卿,后代皆形成了大家族,...

春秋时期,鲁国由孟孙季孙叔孙三家大臣执政合称什么
大体一样,但有差别1.家主的尊称:孟孙季孙叔孙(本来就是孙子的意思,但是后来演变成家主的尊称了,比如季氏的家主称季孙X,而别的族人只能称季X)2.(王,公)的孙子:王孙公孙(也泛指贵族)

鄪国季氏历史
他们深谙节俭之道,如“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将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招揽人才,从而积累起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季孙氏凭借私田和众多依附者,甚至拥有7000多人的私人武装,实力超过了鲁国国君。在这种背景下,他与叔孙氏、孟孙氏结盟,共同对抗以国君为代表的保守势力,即历史上的“三桓”。在鲁襄公...

见到这四个姓氏,别再误以为是日本的姓氏了,其实都是中国古姓,知道...
因为他与鲁庄公的宠姬敬嬴交好,在鲁庄公死后杀嫡立庶,立敬嬴的儿子为鲁宣公,遭到当时王公贵族的敌视。他扶持鲁宣公继位后,一直兢兢业业辅佐。当时鲁国贵族“三桓”的势力逐渐扩张,威胁到王权,襄仲多次意图铲除“三桓”的势力,但是都是没有彻底,这样一来,他更加成为贵族们的敌人。在襄仲...

鲁国三桓强势,却为何没能三分鲁国呢?
“三桓”分鲁 到了春秋中后期,许多诸侯国宗室逐步衰落,卿大夫的势力崛起。在连年争霸中,有的卿大夫才能出众,逐渐掌握了国家的军政大权,再加上井田制的瓦解,卿大夫们千方百计的与宗室争夺土地和人民,诸侯王军政大权旁落,大夫专权的局面频繁出现,而据最具代表的是鲁国的”三桓&...

鲁国三桓晋国一分为三田氏代齐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怎样的社会状况?
鲁国是三个分家的力量强过宗家,反过来导致宗家被架空。晋国是三个卿大夫倚仗人马,压制主君,最后分主君之产。田氏代齐是原本作为外来客卿的陈氏,反客为主。三者的共同点是,都是诸侯无视周天子权威、自己坐断一方的延续,也称权力的继续下移。反映“谁能当老大,谁就厉害”的社会认知。诸侯贵族时代,...

中国古代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这三家都起于桓公之时所以叫“三桓”。由于卿大夫的实力过度膨胀到最后三分宫室。竟连昭公都放逐了。最有意思的要数晋国。晋由于害怕诸子争位自献公开始公子、王孙都不被封为贵族之后到别的国家谋生。以至于让本国的卿大夫做大。赵盾的时候干脆连国君都敢杀。最后三家分晋。遥想晋文公称霸中原襄公自承父制不仅...

云阳县18027294382: 孔子电视中的三桓是什么意思?电视孔子中的三桓是什么意思?
卷红衡韵: 三桓,春秋鲁国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的合称.因为三家出自鲁桓公,史称“三桓”. 诸侯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又有孟仲叔季分兄弟次序. 而鲁桓公有子庆父、同、牙、友,庆父最大,是为孟,太子同即庄公,牙是为叔,友是为季.公子庆父、公子叔牙、公子季友,其后代分别被称作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因出自桓公,合称“三桓”.鲁国公室自宣公起,日益衰弱,而国政被操纵在以季孙氏为首的三桓手中.孔子曾经试图改变卿大于公的局面,但是在三桓强大的实力面前,无法成功,最终被赶出鲁国.鲁国末年,三桓强盛而公室微弱如同小侯.“三桓胜,鲁如小侯,卑於三桓之家.”

云阳县18027294382: 孟孙氏是谁 -
卷红衡韵: 三桓,即指鲁国卿大夫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鲁国的三桓起于鲁庄公时代(前693年—前662年).鲁庄公父亲鲁桓公有四子,嫡长子鲁庄公继承鲁国国君;庶长子庆父(谥共,又称共仲,其后代称仲孙氏,又改称孟孙氏)、庶次子叔牙(谥僖,其后代称叔孙氏)、嫡次子季友(谥成,其后代称季孙氏)皆按封建制度被鲁庄公封为卿,后代皆形成了大家族,由于三家皆出自鲁桓公之后,所以被人们称为'鲁三桓'.

云阳县18027294382: 春秋时期鲁国有三大家族执政合称什么 -
卷红衡韵: 三桓由来 鲁庄公、庆父、叔牙和季友都是鲁桓公的儿子,庆父、叔牙和季友分别是鲁国势 力最大、专权时间最长的三大世家孟孙氏、叔孙氏和季氏的始祖,因此三大家族又被称为“三 桓”.

云阳县18027294382: 春秋时期鲁国哪三个大夫最有势力?
卷红衡韵: 三桓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三个大夫,新兴势力的代表.它们是季孙氏、孟孙氏和 叔孙氏,以季孙氏力量最为强盛.春秋后期季孙氏已占有大量私田,还有私人武装 甲兵7000人,实力远远超过公室.公元前562年,季孙氏联合叔孙氏和孟孙氏向 公室发动武装进攻.季孙氏适应历史潮流,采用封建制的管理方式,势力发展很快. 公元前517年,鲁昭公组织旧势力反扑,被三桓联合起来打得大败,鲁昭公逃往齐、晋, 最后死在国外.在新旧势力斗争的过程中,民众纷纷归附三家新势力,成为它们的“隐民”,鲁公室被架空,徒有虚名,鲁国政权实际上掌握在三家大夫手里.

云阳县18027294382: 孔子时代鲁国的贵族不包括 叔氏 宫氏 季氏 孟氏 -
卷红衡韵: 鲁国的贵族不包括 宫氏其他三个: 叔氏 季氏 孟氏就是著名的“三桓”三桓,即指鲁国卿大夫孟氏、叔氏和季氏.鲁国的三桓起于鲁庄公时代(前693年─前662年).鲁庄公父亲鲁桓公有四子,嫡长子鲁庄公继承鲁国国君;庶长子庆父(谥共,又称共仲,其后代称仲孙氏,又改称孟氏)、庶次子叔牙(谥僖,其后代称叔孙氏)、嫡次子季友(谥成,其后代称季氏)皆按封建制度被鲁庄公封为卿,后代皆形成了大家族,由于三家皆出自鲁桓公之后,所以被人们称为“三桓". 宫氏是虞国和晋国的姓氏

云阳县18027294382: 鲁国三大姓氏是? -
卷红衡韵: 所谓鲁国的三大姓氏是指鲁国的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他们是鲁桓公三个儿子庆父、叔牙和季友的后代,亦称“三桓”,这三大姓氏长期把持鲁国朝政,争斗不休,致使鲁国日渐式微.

云阳县18027294382: 春秋时期,鲁国由孟孙季孙叔孙三家大臣执政合称什么 -
卷红衡韵: 三桓,即指鲁国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鲁国的三桓起于鲁庄公时代(前693年─前662年).

云阳县18027294382: 鲁国三大家族是什么 -
卷红衡韵: 季氏就是季孙氏,是鲁国三大家族之一,其余为孟孙氏,叔孙氏.

云阳县18027294382: 历史上鲁国是怎么灭亡的?
卷红衡韵: 鲁国是周朝诸侯国之一,鲁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周公旦的儿子伯禽,都城曲阜,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苏、安徽三省之一隅.鲁国也是孔子的故乡.伯禽下传九代到武公九年时,鲁国发生变故,直到后来周宣王立鲁孝公为止.孝公下传两代到隐公、桓公时,鲁国再次发生政变.桓公之后到鲁庄公时期,鲁国多次与齐国发生战争.庄公儿子愍公、厘公时期,鲁发生庆父之乱.厘公下传两代到宣公时,襄仲杀嫡立庶,从此三桓强盛.宣公下传三代到昭公时期,三桓发兵攻击鲁君,鲁国公室从此名存实亡.昭公之后的定公、哀公都是被三桓逼到国外流亡死去的.鲁悼公以后鲁国渐渐衰落,到第33位国君顷公二十四年(前249年)是,鲁国被楚国灭亡

云阳县18027294382: 比较鲁庄公与齐威王 -
卷红衡韵: 1.鲁庄公和齐威王都没有特别大的智慧,也都没有和曹刿邹忌一样的智慧. 2.他们都能够虚心的接受曹刿和邹忌的进谏,都是较为贤明的君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