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时代鲁国的贵族不包括 叔氏 宫氏 季氏 孟氏

作者&投稿:友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季氏,孟氏,叔孙氏的墓葬还在吗~

季氏,孟氏,叔孙氏,准确的说法是: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
他们最早的墓葬应该都不在了,至于他们的后人的墓葬,就不得而知了。
1、季孙氏:

季孙氏,春秋战国时,鲁国的卿家贵族。作为三桓之首,季孙氏凌驾于公室之上,掌握鲁国实权。 三桓,是凌驾于公室的鲁国贵族,出自鲁桓公,包括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其中,季孙氏的始祖季友,谥成,史称“成季”。
2、孟孙氏:
孟孙氏,鲁国三桓之一,出于鲁桓公,鲁桓公生公子庆父,其后为孟孙氏。
3、叔孙氏:
叔孙氏,春秋战国时,鲁国的卿家贵族。作为三桓之一,掌握鲁国实权。 三桓,是凌驾于公室的鲁国贵族,出自鲁桓公,包括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其中,叔孙氏的始祖叔牙。
鲁哀公晚年担忧三桓的威胁,想要利用诸侯除掉他们;三桓也担忧鲁哀公的狂妄,所以君臣之间嫌隙很多。鲁哀公打算借助越国的力量讨伐三桓。八月,鲁哀公到了公孙有山氏那里,三桓进攻鲁哀公,鲁哀公逃亡至卫国,避居邹国,趁机去了越国。

概况编辑
季孙氏,春秋后期鲁国掌权的贵族,"三桓"之一。鲁桓公少子季友的后裔。

2祖宗传说编辑
季孙氏起于桓公子季友。关于季友,有个传说,说他的母亲怀孕的时候,他的父亲鲁桓公曾经让人卜,卜得“男也。其名曰友,在公之右,间于两社,为公室辅,季氏亡,则鲁不昌”,再让人筮,得乾卦,解作“同复于父,敬如君所”。而他出生,有文在其手曰“友”,因此给他取名友。

3季友杀亲编辑
鲁桓公除了太子同,还有三个儿子:庆父、牙、友。
太子同即位,是为鲁庄公。庆父虽然年长于庄公,但是为表示君大于臣,于是自称仲,史称“共仲”。而公子牙、公子友从庄公排行,是为叔牙、季友。
共仲、叔牙、季友分别是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的始祖。
庄公宠爱妾室孟任,想立她的儿子般为国君,但是自己的三个兄弟权势日益膨胀,他有些担心。于是,他找来叔牙,说“你看,我也快要不行了,将来该让谁来当鲁国的家呢?”
叔牙立马回答:“这个嘛,共仲很有才能。”言下之意,那就让共仲来当家吧。
庄公心里不爽,不久他问季友,“我嘛,考虑立国君的事情,叔牙说共仲很有才能。你说呢?”
季友想了想,拍着胸脯说:“哥,您放心,我誓死立你的儿子般为国君。”
庄公一听,好呀,不愧是我的好兄弟!于是他接着说:“可是叔牙……”
结果,季友带着人马气势汹汹地来到叔牙住处,拿出毒酒,对叔牙说:“老哥,不是兄弟我不帮你,实在是无能为力啊。国君说了,如果你喝了这杯酒,那么保你一家老小平安,还能继续当鲁国的贵族。”
叔牙一咬牙,喝了,死了。
季友漂亮地完成了任务。于是庄公立般为太子,并兑现承诺,照顾叔牙的后人,于是有叔孙氏。

4庆父作难编辑
不知道季友是故意的还是怎么回事,他干掉了叔牙,却没有去解决共仲。也许是没得到庄公的授权吧,毕竟人家共仲身为兄长,却乖乖地在庄公面前自称老二(仲)。
共仲,也就是公子庆父,他跟庄公妻子哀姜的陪嫁女叔姜私通,行那苟且之事。叔姜为庄公生了个儿子,叫开。为了继续跟叔姜私通,公子庆父许诺立开为国君。
庄公终于死了,季友立太子般为君。当时庄公还没下葬,太子般尚未正式即位,住在母家党氏。庆父派荦杀般,而季友没有讨伐庆父的实力,只好出逃到陈国。
庆父立开为国君,是为鲁闵公。
庆父越来越放肆,日夜跟叔姜私通。结果他把心一横,要干掉闵公,自己来当这个鲁国的家。闵公二年,庆父派大夫卜齮袭杀闵公于武闱。季友听闻,自陈至邾,接庄公妾成风之子申,请鲁人以其为国君。
庆父忧惧,出逃到莒。于是,季友护送公子申入鲁,并重金贿赂莒人,抓庆父回国。庆父请求让他出逃,季友不肯。于是庆父自杀。

5成季执政编辑
季友立公子申为国君,是为鲁僖公。立共仲之后,时人称作孟孙氏(《春秋》偏要依照共仲的说法,称其为仲孙氏)
僖公元年,季友帅师败“莒师于郦,获莒拏”,“公赐季友汶阳之田及费”,季友为鲁国相。
成季相僖公,执政多年,把鲁国治理得井井有条。鲁人作《诗·鲁颂》称赞。
僖公十六年,季友卒,谥成,史称“成季”,其后立为季孙氏,又称季氏。
至此,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都有了,史称三桓。

6季孙行父编辑
成季之后,季孙氏日益强盛。文子、武子、平子三人辅佐鲁国文宣成襄昭定六位国君,位列三卿之首,独专国政。
季友的儿子不怎么行,成季死后,鲁国的政权被庄公的儿子遂执掌。公子遂,谥襄,史称襄仲。襄仲,姬姓,东门氏。
东门氏执政,先后把与之争权的孟孙氏、叔孙氏打败,独霸鲁国。作为三桓之一的季孙氏怎么办呢?当时是成季的孙子行父当家,他乖乖地依附在东门氏之下,兢兢业业地干活。
季孙行父,谥文,史称季文子。他是成季的孙子。始见于《春秋·文公六年》:“夏,季孙行父如陈。”
季文子为人谨小慎微,凡事三思而行,正因为这样,当文宣之时,东门氏权倾一时,孟孙氏、叔叔氏都与之争权,而季文子依附。到了鲁公失政而民不知君、只知季氏的时候,他奋起而怒,赶走公孙归父,执掌鲁国政权。但是季文子并没有像公孙归父那样得意忘形,反而更加俭朴,行事益发谨慎。成公四年,成公到晋国去,晋侯不敬,鲁公很生气(尽管我国弱小,但是我也不是好欺负的),就想跟楚国和好以对付晋国。季文子劝止了成公的糊涂想法。成公七年,吴伐郯而大胜,季文子忧惧,认为蛮夷之地伐中原之国而得胜,鲁国灭亡也在不远。
成公二年,晋国权臣郤克会同鲁、卫、曹等诸侯伐齐,季文子帅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听盟主晋国号令,发兵攻齐。是为鞍之战,晋国大败齐国。 成公八年,晋国赵穿来,让鲁国向齐国归还当年夺回的汶阳之田,季文子私底下劝说:既然霸主开口,鲁国没别的,还就还,但是当初晋为盟主,率我们夺下城池;再说,汶阳之田本就是我鲁国被齐国夺走的,夺回来合乎情理。如今晋国这样做,大失人心啊。果不其然,成公九年,“为归汶阳之田故,诸侯贰于晋”。
季文子执政时期,鲁国以晋国为尊,得其援。成公十六年,叔孙侨如与成公母穆姜私通,想除掉掌权的季文子、孟献子,于是向晋国请求发兵。晋以文子贤,不从。叔孙侨如奔齐。
成公薨,子襄公午立。襄公五年,季文子卒,子宿立,是为季武子。

7武平之盛编辑
季文子生季武子,季武子生季悼子,季悼子生季平子。
季武子,即季孙宿,谥武,史称季武子。
季平子,即季孙意如,谥平,史称季平子。
季文子死后,季武子、季平子相继当家季孙氏,执掌鲁国朝政,这个时候的季孙氏强盛,而公室弱,三桓得以凌驾公室之上。

8周礼编辑
“天子六军,诸侯大国三军”。周武王封周公旦于鲁,周成王授周公讨伐管蔡的大权,因此鲁为大国,而有三军。自鲁文公以来,鲁国日渐弱小,而且时常要听从霸主晋国(或者齐国楚国)的号令,如果军多,则贡献也多,这样一来国力不支,于是自减中军,只剩上下二军,属于公室,“有事,三卿更帅以征伐”不得专其民。
襄公十一年,季武子欲专其民,遂增设中军,三桓分三军之民。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分三军,一卿主一军之征赋。由此公室益弱而三桓渐强。
襄公十二年,三桓“十二分其国民,三家得七,公得五,国民不尽属公,公室已是卑矣”。
襄公三十一年,季武子不顾叔孙氏的反对,悍然立公子裯为鲁君,是为鲁昭公。
昭公五年,罢中军,而四分公室,季孙称左师,孟氏称右师,叔孙氏则自以叔孙为军名,“三家自取其税,减已税以贡于公,国民不复属于公,公室弥益卑矣”。
自此,季孙氏专权,三桓日益强大而鲁国公室日益弱小。
季武子生子纥,尚未立为卿就死了,于是季武子的孙子季平子继承了季孙氏,并且发扬光大了季孙氏。
昭公在位年间,季平子执政专权。他为人跋扈,与其他卿家大夫结怨,结果想要摆脱三桓凌驾公室现状的鲁昭公联合郈氏、臧孙氏,讨伐季平子。季平子一时慌了,连忙请罪。再三请罪而昭公不放弃攻打他的意愿,于是双方交战。此时,作为三桓的叔孙氏、孟孙氏发兵援救季孙氏,击败鲁昭公的军队。昭公无奈地逃到齐国。齐国伐鲁,气焰嚣张,自称“主君”,完全把逃难的昭公当成大夫看待。昭公于是往晋国求助。季平子却早有一着,他重金贿赂了当时晋国六卿,结果晋国让昭公暂居干侯。从此,季平子摄行君位,俨然鲁国君主。
季平子的这种僭越行为影响深远,日后他的家臣阳虎作乱,不能不说是受此影响,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至于他以人牺祭亳社的事情,只能说明当时的惯例是这样。

9桓康之衰编辑
季平子生季桓子,季桓子生季康子。
季桓子,即季孙斯,谥桓,史称季桓子。
季康子,即季孙肥,谥康,史称季康子。
定公五年,季平子卒。阳虎作乱,囚季孙斯,逼季孙斯盟约。定公七年,阳虎执政,把季孙氏占据的权位抢走。定公九年,季桓子为首的三桓把阳虎赶走,总算把权位夺回。定公十年,叔孙氏的家臣侯犯又作乱。平定祸事不久,定公让孔子执政。
孔子下令毁三都(季孙氏的费城、叔孙氏的郈城,孟孙氏的成城)。为了让夫子成功,作为季孙氏家臣的仲由就对季桓子说:“您看,前几年南蒯依靠坚固的费城作乱,我们连年攻打而不能夺回费城,后来阳虎也连同费城人为乱,祸乱我们季孙氏。而叔孙氏也一样,侯犯凭着坚固的郈城叛乱,围攻了一年多都不能攻克。这些都是因为费城、郈城太过险固,而我们的家臣多次以此而背叛三桓。为了防止后患,不如顺势毁掉费城、郈城。”
于是季桓子准了,就跟叔孙氏一起毁掉费、郈。然而孟孙氏不肯毁掉老巢成城。于是,季桓子又掉转枪头,唆使定公贪欲,弄得孔子很不是滋味。最后,三桓把孔子赶出了鲁国。
定公十五年,定公薨,子哀公蒋立。哀公三年,季桓子弥留托孤,说如果妻子南孺子生下来的是男孩,那就立这个孩子为季孙氏的家主;如果是女的,那就让季孙肥当季孙氏的家。
桓子死了,季孙肥成为实际上的家主。桓子快要下葬的时候,南孺子生了个男孩。这个时候,季孙肥正在朝堂上跟哀公等人聊天呢,老正就抱着孩子来了,整一个二愣子的模样,说:“当初,家主说要是生了个男孩,就请告诉国君您,立那孩子为季孙氏的家主。”这样一来,季孙肥就很尴尬,只好对哀公说:“既然是家父的遗命,那就请您让我卸下季孙氏家主的重担吧。”哀公就派大臣共刘去查查这件事,看是不是属实什么的。结果没想到,那个男婴被人杀死了(史书没记载谁干的,但是八九不离十,应该是季孙肥害死的,他不用动手,他的手下自然就会做得妥妥帖帖)。当时男婴死了,老正一看苗头不对啊,立马逃出鲁国,到卫国去了。这事情自然不了了之了。季孙肥就顺顺当当地成为季孙氏的头,史称季康子。
季桓子、季康子不思为国家奔忙,恋栈权位,只知道争权夺利,结果鲁国日益衰微,而三桓离心。阳虎、孔子执政,季孙氏遭到削弱。

10季氏变迁编辑
季孙氏,又作季氏。
季氏不完全等同于当今的季姓。
不过一般来说,季姓子孙,也有季孙氏一脉。

鲁国的贵族不包括 宫氏

 

其他三个: 叔氏 季氏 孟氏就是著名的“三桓

 

三桓,即指鲁国卿大夫孟氏、叔氏和季氏。鲁国的三桓起于鲁庄公时代(前693年─前662年)。鲁庄公父亲鲁桓公有四子,嫡长子鲁庄公继承鲁国国君庶长子庆父(谥共,又称共仲,其后代称仲孙氏,又改称孟氏)、庶次子叔牙(谥僖,其后代称叔孙氏)、嫡次子季友(谥成,其后代称季氏)皆按封建制度被鲁庄公封为卿,后代皆形成了大家族,由于三家皆出自鲁桓公之后,所以被人们称为“三桓"。

 

宫氏是虞国和晋国的姓氏




为什么拥有孔子的鲁国,没能成为战国七雄呢?
鲁国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大诸侯国,但它却没能成为七雄之一,这不仅是鲁国的国脉根源所致,更是因为鲁国没有能够称雄称霸的君王来长期引领国家的发展。周武王在建立周朝以后就以分封制来管理天下,鲁国的先君正是周王之后,在最早的争雄阶段,鲁国出于种种原因而没有破坏原本的礼乐制度,这也让鲁国失去了...

勤俭节约的古代故事50字
但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在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5、季文子的故事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生存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

孔子当初为什么离开鲁国并在齐国等受到驱逐
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春天,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子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与季氏出现不和。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

孔子父亲是贵族,为何孔子母亲不愿意告诉孔子他父亲是谁?
因为孔子母亲对这段婚姻极其不满,所以不愿意告诉他。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鲁国人,祖上是宋朝的贵族,到了他这一代已经衰败成了一个奴隶了,为了躲避战乱,叔梁纥带着全家逃亡到了鲁国,便在鲁国安身立命了,孔子的父亲在鲁国时立过两次战功,于是官职也跟着升了。因为屡战屡胜,后来得到了各个诸侯的...

鲁国为什么没成为战国七雄 鲁国为什么没有成为战国七雄
对于分封等级制度下的周代各级贵族来说,采邑制度的实施使他们在各自封闭的领域内成为有地有民的各级领主,鲁国秉承周礼,宗法制、分封制和采邑制这些周代最鲜明的政治制度都被完整、全面地保存和继承下来。一次你国内对采邑数量占有最多、规模最大的卿族也大多是执掌鲁国国政的公族,且鲁国不绝后嗣的特点...

吴国被视为周文王伯父的国家,为何鲁国却以蛮夷对待之?
不过让人耐人寻味的是,在春秋时期吴国明显就是太伯的后代。而同样的鲁国人也是这样,鲁国对待这个兄弟国家却始终看不上眼,并且在公元前584年的时候,吴王进攻了当时另外一个国家鲁国却说吴国的行为实在野蛮,称不上皇亲贵族。鲁国这么清是吴国,并不是说吴国跟皇室没有什么血缘关系,而是在文化上鲁国并...

春秋时期鲁王与什么国的王结为兄弟
鲁卫之政语出《论语·子路》:“鲁卫之政,兄弟也.”鲁是周朝周公的封国,卫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两国的政治情况也像兄弟一样差不多.鲁国是周公的后代,卫国是康叔的后代。两人原来就是兄弟,称为兄弟之邦,原本十分合适。但是,孔子的意思,并不是这样。他看到鲁国和卫国的衰败,情况十分相似,于是借用...

孔子当时的出生,算得上贵族之后吗?如果是,他怎么有那么多磨难?_百度...
换言之,孔子不姓孔,他和商纣王帝辛同姓,姓子!之所以后世的衍圣公们都姓孔,完全是因为秦汉时期姓氏不再分家、以氏为姓造成的。庶出的贵族之后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避宋国战乱,举家迁徙到了鲁国的陬邑(今山东曲阜)并担任了陬邑大夫之职。换言之,孔子家虽然背井离乡,却依然算得上是小康之家!叔...

孔子父亲是贵族,为何孔子母亲不愿意告诉孔子他的父亲身世?
谈起孔子,我们对他应该很熟悉了,但是我们对孔子的父母不是很了解,孔子的母亲是颜征,他的父亲却是贵族叔梁纥。孔母到死也没有告诉孔子他父亲的真实身份,我觉得孔母对叔梁纥有抱怨的态度,叔梁纥死后,他的家庭对他们母子两不闻不问,导致孔子从小就与母亲一起在外漂泊。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学过...

孔子的父亲为什么叫叔梁纥,却不姓孔?
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于鲁国一个贵族家庭之中,因为他的头顶有凹陷,所以他的父亲就根据他长相的特点,为他取名丘,不过也有一件奇怪的事,那就是孔子父亲并不姓孔,这是为什么呢?孔子的父亲:家门显赫,老来得子 说起孔子的家世,那也是很显赫的。孔子曾经说过,自己是商朝遗民,由此可知,孔子家族...

东坡区15233008553: 孔子时代鲁国的贵族不包括 叔氏 宫氏 季氏 孟氏 -
彩卷鞣柳: 鲁国的贵族不包括 宫氏其他三个: 叔氏 季氏 孟氏就是著名的“三桓”三桓,即指鲁国卿大夫孟氏、叔氏和季氏.鲁国的三桓起于鲁庄公时代(前693年─前662年).鲁庄公父亲鲁桓公有四子,嫡长子鲁庄公继承鲁国国君;庶长子庆父(谥共,又称共仲,其后代称仲孙氏,又改称孟氏)、庶次子叔牙(谥僖,其后代称叔孙氏)、嫡次子季友(谥成,其后代称季氏)皆按封建制度被鲁庄公封为卿,后代皆形成了大家族,由于三家皆出自鲁桓公之后,所以被人们称为“三桓". 宫氏是虞国和晋国的姓氏

东坡区15233008553: 孔子时期鲁国有哪三大氏族把持朝政? -
彩卷鞣柳: 三桓,即指鲁国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鲁国的三桓起于鲁庄公时代(前693年─前662年).鲁庄公父亲鲁桓公有四子,嫡长子鲁庄公继承鲁国国君;庶长子庆父(谥共,又称共仲,其后代称仲孙氏.庶子之长又称"孟",故又称孟氏、孟孙氏)、庶次子叔牙(谥僖,其后代称叔孙氏)、嫡次子季友(谥成,其后代称季氏)皆按封建制度被鲁庄公封官为卿,后代皆形成了大家族,由于三家皆出自鲁桓公之后,所以被人们称为"三桓".

东坡区15233008553: 孔子的生平是什么 -
彩卷鞣柳: 孔子是鲁国人,其先祖乃宋国贵族,为商人后裔.如果把传说与信史结合起来,子姓孔氏有着显赫的世系.传说中的五帝时代,有娀氏之简狄生契.契的后裔汤建立了商王朝.周灭商后,封纣的庶兄微子启于宋.微子启传位于其弟微仲.微仲后...

东坡区15233008553: 孔子的个人资料及作品 -
彩卷鞣柳: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

东坡区15233008553: 孔子生平事迹 -
彩卷鞣柳: 以下供你参考 孔子是鲁国人,其先祖乃宋国贵族,为商人后裔.如果把传说与信史结合起来,子姓孔氏有着显赫的世系.传说中的五帝时代,有娀氏之简狄生契.契的后裔汤建立了商王朝.周灭商后,封纣的庶兄微子启于宋.微子启传位于其弟...

东坡区15233008553: 关于孔子的一切! -
彩卷鞣柳: 孔子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汉族,英文:Confucius.身高九尺七寸(约合2米22) 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逝世后葬于...

东坡区15233008553: 孔伋说过一句话,意思是隐藏自己的锋芒? -
彩卷鞣柳: 孔子学生中有两个贵族子弟:仲孙何忌(孟懿子)和南宫敬叔.这两人的地位非常特殊,是鲁国最有名也最有权势的三大家族(三桓)中孟孙氏家族的两个同胞兄弟.他们之所以拜于孔子门下,还要从他们的父亲孟僖子说起.鲁昭公七年,楚灵...

东坡区15233008553: 孔子的生平事迹简介 -
彩卷鞣柳:[答案] 孔子生平事迹 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孔子先世为宋国贵族,因避内乱移居鲁国.父叔梁纥,母颜氏.鲁襄公二十二年(前 551 )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鲁国是周公儿子伯禽的封地,素有礼乐之邦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