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刘兰芝会答应兄长改嫁太守儿子

作者&投稿:习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雀东南飞里的刘兰芝为何要答应与太守儿子的婚事~

原因阐释如下:
第一,刘兰芝和焦仲卿分别之时,就希望他早点来接自己:“不久望君来”;回到娘家之后,先已经拒绝了一次求婚,她的母亲最初也支持她不再嫁,但是在娘家久住之后,焦仲卿仍没有讯息,刘兰芝难免产生绝望之心。但绝望并不是真要再嫁,而是决心殉情。
第二,刘兰芝之兄的逼迫所致。中国古代是典型的男权中心社会,刘兰芝兄长在家里应该具有绝对的支配地位,极可能就是家庭的“当家人”,刘兰芝先前就对焦仲卿说过:“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根据上下文,这里的父兄应该是偏义复词,意指“兄”。)这里就已经为后文其兄的凶恶逼迫埋下了伏笔。那么,重点来了——
第三,刘兰芝既然死意已决,为何还要应允太守儿子之婚?与其说这是牵连了太守家,还不如说是对“性行暴如雷”的兄长的反抗——太守家聘礼已下,而待娶的新娘却自杀了,显然最难堪的莫如向有攀附之心的兄长了。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在兄长的劝逼下,假意答应了太守家的婚姻。从兰芝的角度看,“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是被逼迫的。且“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在看不到与仲卿再续前缘的希望的情况下,才“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答应下这门婚事的。随后,在太守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举行了结婚仪式后,刘兰芝却在“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投水殉情了。对于这种做法历来的评论家都是予以充分的肯定的。如唐弢在其《〈孔雀东南飞〉的现实主义》一文中分析:“最后她哥哥说出了‘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刚性又立刻占据了兰芝的灵魂,处于弱者和被压迫者地位的那种凛然不可犯的尊严感在她心底升华,她决定以生命来表示最后的抗议,所以‘仰头’回答,很快应允了”①。陈友冰在《谈〈孔雀东南飞〉的思想价值》一文中则认为:“兰芝认清了这个社会环境滋长出来的封建家长宗法制度,她如再嫁,无非是从这一‘焦’家改到另

刘兰芝回家后,首先是县令遣媒为他刚满十八岁的第三个儿子求亲,做母亲的理解女儿的心情,在女儿的求恳下代为谢绝了.不久,太守造县丞为他的五少爷求婚.当母亲再次准备为女儿谢绝时,她的兄长出面干涉了,在旧社会长兄代父啊,而家庭又是认男子为主的,于是答应了这门婚事,并纳采行聘,选定了良辰吉日,准备迎亲过门.刘兰芝默不作声,只有用手巾掩口啼泣,眼泪哗哗地直流,所谓“腌腌日欲瞑,愁思出门啼.”


为何刘兰芝会答应兄长改嫁太守儿子
刘兰芝回家后,首先是县令遣媒为他刚满十八岁的第三个儿子求亲,做母亲的理解女儿的心情,在女儿的求恳下代为谢绝了.不久,太守造县丞为他的五少爷求婚.当母亲再次准备为女儿谢绝时,她的兄长出面干涉了,在旧社会长兄代父啊,而家庭又是认男子为主的,于是答应了这门婚事,并纳采行聘,选定了良辰吉日,准...

《孔雀东南飞》中为什么刘兄一开口,刘兰芝就答应成婚?
在那个时候,家里最大的是父亲,如果父亲不在了,最大的是兄长,母亲也要听兄长的.所以才答应的.而且她哥哥性格暴躁,如果不答应,说不定会有什么后果呢!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对自己母亲和兄长的态度为什么不同?
1、性格所致。其实刘兰芝性格里面有“自专由”的一面。刘兄说的话言外之意是让她快点嫁出去,不要在家里呆着。他说的话激起了刘兰芝的自尊心,使得刘兰芝马上答应了“五郎”的婚事;2、长兄为父。在课文里面没有出现刘父,推测他已不在人世,除了刘父之外,在刘家的地位第二高就是刘兄了;3、...

殉情悲剧《孔雀东南飞》的背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事情?
而刘兰芝念心中惦记着和夫君焦仲卿的承诺,自然是不愿答应,但刘兰芝兄长贪恋权势,强逼刘兰芝答应太守求婚。 焦仲卿得到消息后,连忙赶来责问刘兰芝,不知内情的他根本没有给刘兰芝解释的机会,一味的责怪她贪恋权势,弃守诺言。 最终心灰意冷的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焦仲卿得知刘兰芝死讯,知道自己错怪了她,随即自挂东...

刘兰芝假意答应改嫁对吗?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在兄长的劝逼下,假意答应了太守家的婚姻。从兰芝的角度看,“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是被逼迫的。且“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在看不到与仲卿再续前缘的希望的情况下,才“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答应下这门婚事的。随后,在太守家花费...

刘兰芝的哥哥逼迫她改嫁,她欣然答应了,她的母亲劝她改嫁,她却说她与焦...
她母亲疼爱女儿,会答应兰芝的请求。而哥哥正如前文兰芝告诉焦仲卿时所言的“性行暴如雷”,她知道对哥哥的逼迫,反抗是徒劳无益的,所以就先口头答应,而心里已经做好与焦仲卿“黄泉下相见”的打算。

刘兰芝的柔情与贞烈
果然,刘兰芝回家后,首先是县令遣媒为他刚满十八岁的第三个儿子求亲,做母亲的理解女儿的心情,在女儿的求恳下代为谢绝了。不久,太守造县丞为他的五少爷求婚。当母亲再次准备为女儿谢绝时,她的兄长出面干涉了,在旧社会长兄代父啊,而家庭又是认男子为主的,于是答应了这门婚事,并纳采行聘,选定了良辰吉日,准备迎...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是怎么样的人,从哪里看出
反抗与妥协,刚强与软弱相融合,二律背反,兰芝的忍辱负重与焦母的强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刘兰芝是一个才女。文中多次提到她“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在古代来说,一个女子能做到这些是可以算有才的了。刘兰芝吃苦耐劳。“鸡鸡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很好的说明...

站在刘兰芝的角度以第一人称复述《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情节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我,刘兰芝,一名普通的女子,从小在乡间长大,熟知草木鸟兽,性情温和,容貌秀丽。我嫁给了一个名叫焦仲卿的男子,他为人正直,对我更是深情厚爱。然而,我们的幸福生活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而中断。那天,焦仲卿被他的长兄召回焦府,他告诉我,他的母亲希望他娶府吏之女,我...

《孔雀东南飞》刘兰芝的性格特点
出嫁之前在家听从父母和兄长的话,出嫁之后要听从公婆和丈夫的话。刘兰芝受不了婆婆的恶意欺压,便写信给丈夫。丈夫知道后,赶回家中劝告母亲和刘兰芝,母亲让焦仲卿休了刘兰芝。刘兰芝不堪婆婆的辱骂,准备回娘家,焦仲卿无可奈何之下决定先送刘兰芝回家,并承诺过段时间会来接刘兰芝回家。在爱情上,刘...

延川县15199899647: 刘兰芝为何答应了与丞相之子的婚事
恭琦良附: 那不是她自愿的,只是权宜之计,因为在当时的社会,女子三从四德,他的哥哥如此逼迫她,她也只能从命.为了不要让她的哥哥再来骚扰她,更为了能够顺利赴黄泉,她选择了假意的妥协.

延川县15199899647: 《孔雀东南飞》中为什么刘兄一开口,刘兰芝就答应成婚? -
恭琦良附: 在那个时候,家里最大的是父亲,如果父亲不在了,最大的是兄长,母亲也要听兄长的.所以才答应的.而且她哥哥性格暴躁,如果不答应,说不定会有什么后果呢!

延川县15199899647: 《孔雀东南飞》故事主要情节复述…八百字左右 -
恭琦良附: 故事梗概: 聪明能干、心灵手巧的刘兰芝和焦仲卿两人感情深厚,但为婆婆不容,一定要赶其回家.在这种矛盾冲突中,仲卿希望能够缓解矛盾,于是百般求告,但矛盾不仅未得到丝毫缓解,反遭母亲捶床痛骂.仲卿迫于无奈,只得让兰芝暂回...

延川县15199899647: 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爱情故事有哪些 -
恭琦良附: 1、陈阿娇与汉武帝--金屋犹自赋长门 陈阿娇是汉武帝刘彻姑母的女儿,武帝五六岁时曾说如能娶阿娇为妻,就建一座金屋把她藏起来.汉武帝登基,立阿娇为皇后.阿娇因妒忌卫子夫得宠,多方离间武帝与卫子夫的关系而被废黜,退居长门宫...

延川县15199899647: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为什么要嫁给一个没钱的人? -
恭琦良附: 首先焦仲卿家并非没钱.焦母曾说: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虽有夸张之嫌,但比起刘家哥哥用妹妹作为进身之门路的家底来讲,已经是很有钱了.要不然,焦母也不会无视刘兰芝的勤劳贤惠,知书达礼,甚至随意驱赶刘兰芝.其次刘兰芝嫁...

延川县15199899647: 《孔雀东南飞》编写或改写或续写 -
恭琦良附: 唯美·《孔雀东南飞》GuanLove《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述诗,这个故事主要讲述因封建礼教、家长统治、门阀观念而导致的爱情悲剧,讴歌了忠贞的爱情,表达了对爱情自由的美好追求. 东汉献帝时期,聪明能干的刘兰芝和府...

延川县15199899647: 《孔雀东南飞》主要讲了什么? -
恭琦良附: 《孔雀东南飞》写一个封建社会中常见的家庭悲剧.男主人公焦仲卿是庐江府小吏,与其妻刘兰芝感情甚笃.但焦仲卿的母亲却不喜欢儿媳,焦仲卿又常因公不在家,在此期间婆媳矛盾颇为激烈.刘兰芝向丈夫诉苦,说自己忍受不了婆婆的苛刻...

延川县15199899647: 孔雀东南飞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
恭琦良附: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取材于东汉献帝 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属安徽省)的一桩婚姻悲剧.原为民间歌曲,可能 经过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 故事叙述汉末建安年间,一个名叫刘兰芝的...

延川县15199899647: 比较《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不同的艺术风格
恭琦良附: 《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不同风格:1 前者是长诗,后者是民歌.2 前者主题是婚姻悲剧;后者是爱国尽孝;3 前者质朴悲戚;后者浪漫传奇.下面是资料.所谓“乐府双璧”:即《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的合称,...

延川县15199899647: 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被称为成“双璧”的一篇是《孔雀东南飞》,另一篇是 -
恭琦良附: 乐府双壁 “乐府双壁”指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属安徽省)的一桩婚姻悲剧.原为民间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