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的相关资料和历史。

作者&投稿:巨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陶瓷有关的历史资料~

磁灶境内古窑址多沿溪分布,数量众多,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故宫博物院陈万里,冯先铭等先生就对磁灶窑进行过调查;其后,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福建省博物馆、晋江县博物馆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均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工作,并进行过局部试掘,采集到大量标本,发现了南朝至清代的二十六处窑址。其中南朝窑址1处;唐、五代窑址6处;宋元时期窑址12处;清代窑址7处。宋元时期的蜘蛛山窑址、童子山窑址、土尾庵窑址、大坪山窑址统称为磁灶窑址,列为福建省第一批省级文物单位。南朝溪口山窑址、宋代金交椅山窑址列为晋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磁灶窑产品品种繁多,器形多样。其品种以生活日用器皿为大宗,此外还有陈设器、建筑材料等。生活日用器皿中有碗、盘、盏、碟、盆、钵、洗、罐、缸、瓮、壶、瓶、灯、盂、盏托、执壶、水注、军持、急须、瓷枕等;陈设器则有炉,香熏、花瓶、花盆、动物形砚滴、动植物模型(如狮、虎、龟、蟾蜍、寿桃、力士像等),以及其它如腰鼓、扑满、鸟食罐等器物;建筑材料有装饰板等。其中,黄釉铁绘花纹大盘、军持、青釉碟是专供外销的产品,龙瓮是最具地方特色的。

磁灶窑瓷器的胎质一般呈灰色,颗粒较粗,胎质不够致密。也正因为此,瓷器胎土施釉处多上一层黄白色化妆土。但一般仅施半釉,器内无釉。釉可分为五大类,即青釉、酱黑釉、黄釉、绿釉与黄绿釉。青釉多见于碗、碟、盏、钵、盆、小罐、壶、执壶、军持、灯、炉、香熏等器物,有的还在青釉下添加褐彩;酱黑釉多施于碗、盏、盏托、罐、壶、执壶、水注、炉、腰鼓等器物,有的如碗、盏里侧或口沿施青釉,外施酱黑釉;黄绿釉则见于瓶、壶、罐、军持、水注、盆、盘、炉、枕、鸟食罐及动植物模型等;有的为单色的黄釉、绿釉,绿釉器多有“返银”现象;有的则黄、绿釉同施一器。装饰手法有刻划、剔花、模印、雕镂、施釉及彩绘等。装饰纹样有花卉(莲、菊、牡丹、缠枝花、折枝花等)、草叶(卷草)、瓜棱、瓜、凤,以及篦划、云雷、弦纹、卷云、水波及点彩、文字等,其中尤以龙纹最具特色。


在《晋江县志》中就有“瓷器出瓷灶乡,取地土开窑,烧大小钵子、缸、瓮之属,甚饶足,并过洋。”的记载。通过对磁灶窑的实地调查和有关考古资料证实,历年来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斯里兰卡、肯尼亚等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东非国家中多有磁灶窑产品出土。在这些国家的一些博物馆、美术馆,常收藏有该窑作品,由此,证明磁灶窑是一处重要的外销陶瓷产地。


军持、瓶、执壶、罐、碟等是宋元时期大量外销的主要产品。其中,军持是专门适应东南亚人民进行宗教活动需要而烧制的;“龙瓮”的生产自宋明至今,沿袭不断,除了内销外还输出到东南亚各国。明清时期,磁灶以烧制单一的日用粗陶为主,仍运销海外,随着华侨的大批出国,制瓷技术也传播南洋各地,促进当地陶瓷工艺的发展,例如菲律宾米岸烧制的“文奈”瓷器,就是磁灶吴姓华侨传授的。直到近代,仍有众多华侨在海外操营此业,传授技艺。

磁灶窑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以烧造外销陶瓷为主的重要窑口,是具有浓量的地方特色和时代风格的民窑。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濒临泉州港口岸,使其外销条件优越。同时,它与泉州港的兴衰密切相关,当泉州在宋元时期对外交通和贸易达到鼎盛的时候,也正是磁灶窑生产发展昌盛的时期。磁灶窑的某些产品是专门为外销而烧造的,如军持等可能是为适应东南亚各地宗教性生活而接受的定烧器物,磁灶窑的产品器类丰富多彩,虽然比较粗放但却颇具特色,特别应指出的,磁灶窑出土的一些瓷雕塑,深目高鼻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泉州港宋元时期“涨海声中万国商”的景象。


但磁灶的陶瓷在明清之后,由于宋时釉彩等工艺的的失传,产品主要以缸、壶、罐、碟为主,生产和销路窄小,市场需求低。如何定位自己?重走祖辈们的老路肯定不行,于是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建筑陶瓷。1979年,磁灶人吴金世,历经多次的实践终于在千百年的古窑里烧出了现代的釉面砖。磁灶从此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跨越,建陶企业得到了超常规模的发展。

经过十几年艰苦的发展,磁灶镇作为全国5大建筑陶瓷生产基地之一,成为国家级星火区域性陶瓷建材支柱产业区、国家级技术创新陶瓷工业示范基地、福建省第三批科技示范镇,目前,拥有建陶集团15家,先进辊道窑生产线300多条。产值超亿元的企业集团有6家,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有159家,磁灶的建材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外墙砖产量一项就相当于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二。琉璃瓦几乎垄断全国的市场。磁灶镇由原来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小镇一跃成为闽东南经济重镇。连续多年综合经济实力位居福建省10强乡镇前列。2000年6月,被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授予“中国陶瓷重镇”荣誉称号。

中国真正的瓷器出现是在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首先是在南方地区的浙江省开始出现的。浙江绍兴上虞县上浦小仙坛发现东汉晚期瓷窑址和青瓷等。从显微照相可见,青瓷残片釉下已无残留石英。这种釉无论在外貌上,或是显微结构上,都已摆脱了原始青瓷的原始性。已符合真正的瓷器标准了。
东汉之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1年) 南方青瓷的生产,如浙江越窑等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绍兴、余杭、吴兴等地也都设有窑场,形成独自的窑系。浙江是中国最早形成窑系的地区,其原因可能与这里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制瓷业特别发达有关。
越窑生产青瓷与黑瓷,到西晋晚期也生产青釉褐斑瓷,即在器物的主要部位加上褐色点彩,以打破青瓷的单色格调。
三国时越窑的产品胎质坚硬细腻,呈浅灰色;釉汁纯净,以淡青色为主,黄或青黄色少见;器型有碗、碟、罐、壶、洗、盆、钵、盒、盘、耳杯、香炉唾壶、虎子、水盂、泡菜坛等日用瓷。西晋时又出现了了扁壶、鸡壶、烛台和辟邪等新产品。
南朝时佛教盛行,瓷器上多以莲瓣或莲花作为装饰。从三国到隋统一前的数百年中,以越窑为代表的瓷器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它的品种繁多,式样新颖,已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不可须臾离开的用具。
北方瓷器的出现要晚于南方,大致是从北魏晚期到隋(公元581-618年)统一前的近百年中发展起来的。北朝青瓷的器型有碗、盘、杯、罐、壶、瓶、盒等,多为日常用品,陈设品较少。莲瓣罐是北朝典型产品。
北方瓷器生产虽晚于南方数百年,但它一旦掌握了青瓷生产之后,便迅速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工艺水平,并结合北方的人文特点,导致了白瓷的出现。白瓷是由青瓷发展而来的,两者的区别仅在于胎、釉中含铁量的不同。瓷土含铁量少则胎呈白色,含铁量多则胎色较暗,呈灰、浅灰或深灰色。
就瓷器本身的发展而言,是从单釉瓷向彩瓷发展的,无论是褐绿彩、白地黑花、青花、釉里红,还是斗彩、五彩、粉彩或珐琅彩,都是以白色为衬托,来展现各种色彩的艳丽与美妙的。所以,白瓷的产生,对瓷器的发展有及深远的影响,至唐代已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
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出土的10件白瓷器,是而今已知时代最早的白瓷器,有碗、杯、三系罐、四系罐、长颈瓶等。唐代(公元618-917年)南方的青瓷、北方的白瓷 、三彩瓷;以及湖南长沙窑的复彩瓷均有较大的发展。
宋代(公元960-1279年)在唐代的基础之上,出现了“定、汝、官、哥、均”五大名窑并称于世的现象。
元代(公元1279-1368年)是中国瓷器生产承前启后的转折时期,在很多方面都有创新和发展。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元帝国在江西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为景德镇瓷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为其在明清两代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和饮誉世界的“瓷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元代景德镇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最为突出的则是青花和釉里红的烧制。青花瓷一般指的是由钴料作为呈色剂在胎上作画,然后罩以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呈白地蓝花的釉下彩瓷。青花瓷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民族特色,它一经在景德镇出现,就以极旺盛的生命力而迅速发展。
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两代是中国瓷器生产最鼎盛时期,瓷器生产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高峰。景德镇作为“瓷都”的确立,使景德镇窑统治明清两代瓷坛长达数百年,直到如今。当时,各种颜色釉瓷和彩绘瓷是景德镇制瓷水平的突出代表。

扩展资料:
瓷器分类:
1、最早素瓷依照颜色分类,有青瓷、黑瓷、白瓷三种常见颜色的瓷器 。
2、彩绘瓷和其他彩色瓷器中较为著名的有:唐三彩(唐三彩不是瓷,是低温铅陶)、信乐烧、青花瓷等 。
3、依照瓷器出产地点也有不同的分类。如中国浙江越窑(秘色瓷)、江西昌南、河北定瓷以及日本在10世纪后转肩发展的特色瓷器:近江、甲贺的信乐烧(shigarakiyaki)、长崎有田烧(aritayaki)、冈山县备前(bizenyaki)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瓷器

姚河姆渡而命名的河姆渡文化距今7000左右,在该文化遗址也出土了大量的陶器。河姆渡文化的陶器为黑陶,造型简单,早期盛行刻画花纹。

陶瓷也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特征,文明。
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和陕西省西安市郊的半坡遗址都发现了大量做工精美,设计精巧的彩陶。这两个新石器时代遗址都属于母系社会遗址,有6000年以上的历史。奴隶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陶器的质量也逐步提高。到了商代和周代,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陶器生产的工种。在战国时期,陶器上已经出现了各种优雅的纹饰和花鸟。这时的陶器也开始应用铅釉,使得陶器的表面更为光滑,也有了一定的色泽。在商代和西周遗址中发现的"青釉器"已明显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它们质地较陶器细腻坚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烧结温度高达1100-1200℃,胎质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器表面施有一层石灰釉。但是它们与瓷器还不完全相同。被人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瓷器是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发明的,这是举世公认的。瓷器的发明是在陶器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产生的。商代的白陶以是用瓷土(高岭土)作原料,烧成温度达1000℃以上,它是原始瓷器出现的基础。 白陶的烧制成功对由陶器过渡到瓷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原始瓷从商代出现后,经过西周、春秋战国到东汉,历经了1600-1700年间的变化发展,由不成熟逐步到成熟。到了西汉时期,上釉陶器工艺开始广泛流传起来。多种色彩的釉料也在汉代开始出现。

东汉以来至魏晋时制作的瓷器,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多为青瓷。这些青瓷的加工精细,胎质坚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层青色玻璃质釉。这种高水平的制瓷技术,标志着中国瓷器生产已进
入一个新时代。
我国白釉瓷器萌发于南北朝,到了隋朝,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隋朝瓷器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
唐代更有新的发展。瓷器烧成温度达到1200℃,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这一成就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发展打下基础。
有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唐三彩的出现标志着陶器的种类和色彩已经开始更加丰富多彩。
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制作技术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烧瓷技术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在工艺技术上,有了明确的分工,在我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宋代闻名中外的名窑很多,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越窑、建窑以及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的汝、官、哥、钧、定等产品都有它们自己独特的风格。

耀州窑(陕西铜川)产品精美,胎骨很薄,釉层匀净; 磁州窑(河北彭城)以磁石泥为坯,所以瓷器又称为磁器。磁州窑多生产白瓷黑花的瓷器;
景德镇窑的产品质薄色润,光致精美,白度和透光度之高被推为宋瓷的代表作品之一;
龙泉窑的产品多为粉青或翠青,釉色美丽光亮; 越窑烧制的瓷器胎薄,精巧细致,光泽美观; 建窑所生产的黑瓷是宋代名瓷之一,黑釉光亮如漆; 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冠,瓷器釉色以淡青为主色,色清润; 官窑是否存在一直是人们争议的问题,一般学者认为,官窑就是卞京官窑,窑设于卞京,为宫廷烧制瓷器;
哥窑在何处烧造也一直是人们争议的问题。根据各方面资料的分析,哥窑烧造地点最大的可能是与北宋官窑一起生产;
钧窑烧造的彩色瓷器较多,以胭脂红最好,葱绿及墨色的瓷器也不错;
定窑生产的瓷器胎细,质薄而有光,瓷色滋润,白釉似粉,称粉定或白定。
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

彩瓷一般分为釉下彩,釉中彩和釉上彩三大类,在胎坯上先画好图案,上釉后入窑烧炼的彩瓷叫釉下彩(温度1250-1340℃);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再彩绘再烧1250--1340℃为釉中彩,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再彩绘,又经烤花炉烘烧(600-800℃)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清代景德镇出产青花瓷器就是釉下彩的一种。
一件成功的陶瓷需要很多道工序。有些艺术陶瓷是纯手工制作,需要陶艺师傅的耐心与细心,时间与工艺。
陶瓷制作大致的过程有以下几步。
摞泥:淘好的瓷泥并不能立即使用,要将其分割开来,摞成柱状,以便于储存和拉坯用。
拉坯:将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和拉坯工具,将瓷泥拉成瓷坯。
印模:印坯拉好的瓷坯只是一个雏形,还需要根据要做的形状选取不同的印模将瓷坯印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修坯:刚印好的毛坯厚薄不均,需要通过修坯这一工序将印好的坯修刮整齐和匀称,修坯又分为湿修和干修。
捺水:捺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即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尘土,为接下来的画坯、上釉等工序做好准备工作。
画坯:在坯上作画是陶瓷艺术的一大特色,画坯有好多种,有写意的、有贴好画纸勾画的,无论怎样画坯都是陶瓷工序的点睛之笔。
上釉:画好的瓷坯,粗糙而又呆涩,上好釉后则全然不同,光滑而又明亮:不同的上釉手法,又有全然不同的效果,常用的上釉方法

有浸釉、淋釉、荡釉、喷釉、刷釉等。
烧窑:千年窑火,延绵不息,经过数十道工序精雕细琢的瓷坯,在窑内经受千度高温的烧炼,就像一只丑小鸭行将达化一只美天鹅。有气窑、电窑(加热方法)等。
成瓷:经过几天的烧炼,窑内的瓷坯已变成了件件精美的瓷器,从打开的窑门中迫不及待地脱颖而出。
土与火的艺术就这样完成了,其中夹杂着一代代陶瓷人的汗与泪,正是这样的从不止息,陶瓷才有今天的盛况。
随着陶瓷的发展,人类的文明也在进步着,它是一种器皿,一种装饰,更是一部见证历史的画卷。
更多资料请到中国陶瓷产业网了解


中国陶瓷文化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大约在70万年以前的原始时代,人们就发现,将泥巴晾干后加火一烧就变得坚硬起来,而且可以做成各种形状用来盛水,放食物等等,这便是陶器产生的初始。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作斗争的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

中国瓷器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5. 东汉时期,青瓷器已广泛生产,有确切纪年的青瓷器出土,证明我国瓷器发明不会迟于汉末。6.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瓷业迅速发展,越窑等窑场生产高质量瓷器。7. 北方制瓷手工业在隋朝统一后迅速发展,白瓷的出现为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8. 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南北瓷系形成,景德镇青...

中国瓷器的发展历史谁知道啊
瓷器的历史是中国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起源尚无确切定论,但商代的高岭土彩釉器皿被认为是最早的瓷器。东汉时期,中国发展出了成熟的青瓷技术。瓷器不仅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英文中的"china"也意味着"中国"。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出现了早期的瓷器。这些瓷器在胎体和釉层烧制上都显得粗糙...

陶瓷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8000-10000年。远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已有风格粗犷、朴实的彩陶和黑陶。陶与瓷的质地不同,性质各异。陶,是以粘性较高、可塑性较强的粘土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不透明、有细微气孔和微弱的吸水性,击之声浊。瓷是以粘土、长石和石英制成,半透明,不吸水、抗腐蚀,胎质坚硬紧密,叩之声脆。我国传统的...

关于景德镇陶瓷的历史资料
1. 景德镇的陶瓷制作技艺源远流长,文献记载其制陶史始于汉代。2. 考古发现证实,自唐代中后期起,景德镇持续生产瓷器,其制瓷历史超过一千年,持续不断,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3. 宋代时期,景德镇因生产质量上乘的影青瓷,被誉为“假玉器”,获得宋徽宗赐名“景德”,自此“昌南镇”易名为“...

中国陶瓷的历史是什么?
古代陶瓷的发展早在新时期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拉开了陶瓷发展史的序幕。一开始,陶瓷只是一般的生活用品,作为容器或餐具。后来陶瓷制造逐渐脱离了实用主义,出现了只作为装饰功用的产品。殷商初期,随着烧制温度的不断提高,瓷器初具雏形。历史上最先出现的瓷器是青瓷。与比陶相比,瓷器质地细腻致密,坚固耐用...

瓷器的历史发展
瓷器的历史发展 中国真正的瓷器出现是在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首先是在南方地区的浙江省开始出现的。浙江绍兴上虞县 上浦小仙坛发现东汉晚期瓷窑址和青瓷等。瓷片质地细腻,釉面有光泽,胎釉结合紧密牢固。从显微照相可见,青瓷残片釉下已无残留石英。这种釉无论在外貌上,或是显微结构上,都已摆脱了...

陶瓷的相关资料和历史。
从打开的窑门中迫不及待地脱颖而出。土与火的艺术就这样完成了,其中夹杂着一代代陶瓷人的汗与泪,正是这样的从不止息,陶瓷才有今天的盛况。随着陶瓷的发展,人类的文明也在进步着,它是一种器皿,一种装饰,更是一部见证历史的画卷。更多资料请到中国陶瓷产业网了解 ...

中国陶瓷历史简单介绍内容是什么?
中国陶瓷历史简单介绍内容是: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是漫长的。从新石器时代早期烧造最原始的陶器开始,到发明瓷器并普遍应用,技术和艺术都在不断进步。在适应人们生存和生活的需要过程中,所烧制的陶瓷器物的种类在增加,样式在变化,内在质量在不断提高。陶瓷器物的手工艺制造技术,蕴藏着丰富的科学和艺术...

青花瓷的起源和历史
1. 青花瓷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的可追溯至唐宋时期,而其成熟之作则出现在元代,尤其是景德镇的湖田窑。2. 唐代的青花瓷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当时的标本主要来自扬州出土的残片,以及香港冯平山博物馆、美国波士顿博物馆、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少量作品。3. 元代景德镇的青花瓷,因其...

吉木萨尔县19636056008: 古代的陶瓷资料 -
众融呋脲: 白瓷 釉料中没有或只有极微量的呈色剂,生坯挂釉,入窑经过高温火焰烧成的素白瓷器.我国传统瓷器的一种.以含铁量低的瓷坯,施以纯净的透明釉烧制而成.湖南长沙东汉墓已出现早期白瓷.河南安阳北齐武平六年(575)范粹墓曾出土比...

吉木萨尔县19636056008: 关于景德镇陶瓷的历史资料 -
众融呋脲: 根据浮梁县志: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可见景德镇制陶瓷始于汉朝.南北朝时期开始出名.唐代开始成熟,繁荣是从宋代开始的.景德一词源于宋真宗时的年号.元朝的时候制瓷技术达到空前的提高,明清时更加完美.民国后因战乱,制瓷萎靡不振.新中国后产值达到历史最高

吉木萨尔县19636056008: 陶瓷材料的历史发展 -
众融呋脲: 原来的陶瓷就是指陶器和瓷器的通称.也就是通过成型和高温烧结所得到的成型烧结体.传统的陶瓷材料主要是指硅铝酸盐.刚开始的时候人们对硅铝酸盐的选择要求不高,纯度不大,颗粒的粒度也不均一,成型压强不高.这时得到陶瓷称为传...

吉木萨尔县19636056008: 材料一:我国陶瓷业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从目前所知的考古材料来看,我国的陶瓷发展至少有一万多年的历史.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代共三百... -
众融呋脲:[答案] (1)我国古代瓷器艺术的发展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我国陶瓷业的发展至少有一万多年的历史,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国唐宋清时期,很多陶瓷产品风格独特,各领风骚,闻名于世,这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2)①20世...

吉木萨尔县19636056008: 关于陶瓷的资料 -
众融呋脲: 中国陶瓷发展史 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青器的成本...

吉木萨尔县19636056008: 从历史角度简述我国制瓷业的发展 -
众融呋脲:[答案] 早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烧出所谓的“原始青瓷器”;东汉时期烧制出了成熟的瓷器;自魏晋南北朝而到隋唐时代,... 由名窑的此消彼长,最终使江西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下面结合考古出土资料,极其简略地介绍中国古代瓷器在历朝...

吉木萨尔县19636056008: 陶瓷是什么时候发明出来的是我们中国的哪个朝代
众融呋脲: 很早很早就有陶瓷了!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 器类有罐和钵.原始青瓷在中国分布较广,黄河领域、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区都有发现. 中国真正的瓷器出现是在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首先是在南方地区的浙江省开始出现的.浙江绍兴上虞县上浦小仙坛发现东汉晚期瓷窑址和青瓷等.瓷片质地细腻,釉面有光泽,胎釉结合紧密牢固.从显微照相可见,青瓷残片釉下已无残留石英.这种釉无论在外貌上,或是显微结构上,都已摆脱了原始青瓷的原始性.已符合真正的瓷器标准了

吉木萨尔县19636056008: 什么是瓷器,什么是陶器? -
众融呋脲:[答案] 瓷器 凡是用瓷土烧制而成的器囗就叫瓷器.但目前对瓷器的具体定义,还没有取得统一的意见.一般人认为,必须具备以下几...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文献有关金代陶瓷的记载很少,实物资料又所见不多,所以对金代的陶瓷,过去没有人作过系统的研究....

吉木萨尔县19636056008: 陶瓷工艺品的历史如何呢?
众融呋脲: ★陶瓷工艺品简介-历史★ 说起陶瓷工艺品简介陶瓷产自于我国,它原本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而产生的,而随着时代发展,陶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最终陶瓷演变成了一种工艺品.陶瓷艺术品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出现的一种艺术形态,它是最单纯和最简洁的一种艺术,具有无法比拟的神秘和抽象性.从陶瓷艺术品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时代的文化内涵和国家的民族精神!

吉木萨尔县19636056008: 关于瓷器的资料 -
众融呋脲: 1.瓷器的定义:瓷的概念是指所有以粘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它包括由粘土或含有粘土的混合物经混炼,成形,煅烧而制成的各种制品.对于它的主要原料是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如粘土、长石、石英等),因此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